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對動脈管壁造成的壓力。一般人正常血壓數值為收縮壓<120 、舒張壓<90,超過則屬於高血壓。量血壓很重要,因為高血壓通常無明顯症狀,但與 心臟病 、中風密切相關。

基礎知識

高血壓

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量血壓位置與姿勢、血壓標準、注意事項

血壓是血液在動脈中流動所產生的壓力,無論血壓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其中又以高血壓特別常見。在家量血壓可以幫助高血壓患者監控自己的血壓狀況,並加以改善,從而降低心臟病或相關併發症的風險。究竟在家量血壓有哪些注意事項,例如量血壓的時間、姿勢、位置?如何量血壓?種種疑問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同了解。 血壓的基本概念 血壓是血液在動脈內的壓力值,在家測量血壓有助於在家監控血壓。血壓計會紀錄2項數值,單位皆為毫米汞柱(mmHg): 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代表心臟收縮時,血壓的最高值。 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代表心臟舒張時,血壓的最低值。 例如測量到的收縮壓是120mmHg,舒張壓是84mmHg,血壓計會顯示的測量記錄即為120/84。一般正常血壓,收縮壓應低於120mmHg,舒張壓應低於80mmHg。(血壓高的定義?請看: 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血壓計的種類 目前市面上可供購買與使用的血壓計,主要有以下3種: 傳統血壓計 傳統血壓計分為錶式和水銀式,皆透過需手動按壓充氣的臂套、聽診器或麥克風,來測量血壓。使用方法如下: 手動讓臂套充氣、洩氣,並用聽診器聽脈搏。血壓會顯示在有指針的圓盤上,當臂套充氣、壓力增加,指針會順時針移動;臂套洩氣、壓力降低,則會逆時針移動。而收縮壓是臂套洩氣後,指針在首次聽到脈搏的瞬間所指的數字;指針在脈搏聲消失的瞬間所指的數字,則是舒張壓。 電子血壓計 是種使用電池的血壓測量儀器,使用方法如下: 在上臂套上壓脈帶(袖套),透過壓脈帶加壓緊縮和放鬆的過程,紀錄動脈血液流動的狀況,並以數值呈現出來。另外,較早期的電子血壓計則是以電子麥克風記錄血流。此類血壓計主要有手臂和手腕兩種測量方式,不過手腕血壓計比較容易因量血壓姿勢不正確而產生明顯誤差。 攜帶式血壓監測 攜帶式血壓計體積小,可整天穿戴,1次的配戴的時間通常為24~48小時,血壓計會定時自動測量血壓。若先前其他血壓測量方式結果不一,醫師就可能會建議此種在家測量方式。 為什麼要在家量血壓?在家量血壓的4個好處 若有以下情形,醫師可能會建議你在家量血壓: 已診斷出為高血壓前期:收縮壓介於120~129mmHg;舒張壓<80mmHg。 已診斷出有高血壓:收縮壓≥130~139mmHg;舒張壓80~89mmHg。 符合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因素:長期體重過重、鈉含量攝取過多等。 此外,自己在家量血壓還有以下好處: 避免緊張:有些人會因為要前往醫院或見到醫師而感到緊張,造成在醫院量血壓總是量不準,也就是所謂的「白袍高血壓」,而自行在家中量血壓便能改善這種情況。 對自己負責:建立自己量血壓的習慣可以幫助你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讓你更有責任感和動力將血壓維持標準範圍內,從而開始注意自己的健康,開始著手改變生活型態或習慣。 方便省時:家裡備有1台血壓計可以免除每次量血壓都要前往醫院或診所的麻煩。 幫助醫師治療狀況:你在家中定時紀錄的血壓數值,也是醫師在了解你的病情或進行相關醫療決策的考量之一。 電子血壓計操作簡單,適合民眾自行在家測量血壓使用。 什麼時候該量血壓?要量幾次?認識「722」量血壓原則 依據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2022台灣高血壓指引」,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請量量)原則: 「7」:連續7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 「2」:每次測量血壓2遍,中間至少間隔1分鐘。 在家量血壓的注意事項:姿勢、位置、時間 定期校正血壓計,壓脈帶至少要能圍繞上臂1圈半,並覆蓋2/3的上臂,壓脈帶周長則必須超過上臂周長的80%。 單次測量的血壓值偏高,並不一定代表你患有高血壓。你的測量方式、心情、時間都可能對血壓造成變化,因此建議持續測量至少1~2星期後,再做評斷。 通常血壓都早上較高,晚上較低,因此建議可固定每天量血壓至少2次,例如起床後和睡前各量1次,取得血壓平均值。 由於左右手臂的血壓可能有不同,第1次量血壓時,請測量完單側手臂血壓後,間隔1~2分鐘,再測量另一側手臂,以血壓數值較高者為準,並且之後都量該側手臂即可。不過若左右手血壓差距太大(超過20mmHg),可能代表血管出現病變,應盡快就醫檢查。 在家量血壓的準備流程 測量血壓前應做到下列事項: 確保處於舒適放鬆的狀態,避免在活動後、生氣時或穿著厚重衣物測量血壓。 量血壓前30分鐘應避免抽菸、進食、攝取含咖啡因飲料、運動並先上完廁所,保持心情平靜。 若非使用電子血壓計,請保持測量環境安靜,以利聽清脈搏聲。 在量血壓前,應坐在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鐘,避免翹腳。(延伸閱讀:翹二郎腿使血壓高?翹腳對健康的影響) 另外,除非醫師有指示,否則不可依據在家測量到的血壓,自行調整血壓藥物。 每次量完血壓應紀錄下來,以利追蹤血壓的長期變化或供醫師作為診斷參考。 在家量血壓的測量步驟 開始量血壓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量血壓時請勿移動、說話或翹腳。 綁上壓脈帶:壓脈帶前緣需固定在手肘內彎上2~3公分處,接著調整鬆緊,讓壓脈帶與手臂肩保留約1指寬,並將壓脈帶中心或聽診器置於肱動脈處(肘彎往上4~5指處)。 綁好壓脈帶後,將手臂微彎,靜置於桌上與心臟同高的地方,手掌朝上。 若你使用電子血壓計,此時可直接按鈕開始測量;如果是傳統血壓計,則須手動按壓將空氣打入臂套,請慢慢按壓直到聽不到脈搏聲後,再充氣讓毫米汞柱上升約30mmHg,這時請緩慢放氣(每秒降低1~2mmHg),同時注意血壓讀數,你聽到的第1個脈搏聲便是收縮壓,接著持續放氣,聽到最後1個脈搏聲就是舒張壓。 電子血壓計會自動在顯示血壓讀數,放鬆壓脈帶;傳統血壓計則要在你記錄完血壓讀數後,手動將氣完全放掉。 如不需再次使用,就可以將壓脈帶卸下並將血壓計收好,並記錄你的血壓與量測日期及時間,甚至你還可以將每日的活動一併紀錄,例如幾點服藥、心情、壓力,有助於讓醫師更有依據地調整你的藥物。 血壓標準範圍 前面提到,一般成人正常血壓應落在120/80mmHg以下,若你只超過一點點,則屬於高血壓前期,需開始留意。另外,如果血壓低於90/60mmHg,則有低血壓的問題。若你對自己的血壓讀數有疑慮,請直接與醫師諮詢。(延伸閱讀:蹲下久坐起身就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原因、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看更多 高血壓 相關文章

高血壓

高血壓不能喝什麼?紅酒、啤酒可以喝嗎?關鍵要看這點!

近年來,國人罹患高血壓的比例不斷攀升,不外乎與飲食西化及外食人口增多有關,此外,現代人平時壓力大,下班後經常會與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酒,暢談生活大小事。不過,若有高血壓還能喝酒嗎?就讓《Hello醫師》為各位一一解惑,並提供大家飲酒上的建議! 高血壓可以喝酒嗎? 適量喝酒確實可以降低血壓。即便如此,也不鼓勵大家飲酒,畢竟只要1天喝超過3杯酒即飲酒過量,會影響體內的心肌細胞,使血壓瞬間上升,嚴重時還可能造成心臟衰竭。長期飲酒過量,則會引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若於服用降血壓藥物後喝酒,還可能使其失去療效。 此外,酒精的熱量也不低,舉例來說,一罐容量330毫升的啤酒熱量約為161大卡,相當於半碗飯的熱量,喝多了不但會使人發胖,甚至還會提高罹患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決定喝這杯酒前,病患應評估所有的風險因子,例如許多人有心臟病或肝臟疾病等家族病史,這類人就應盡量避免飲酒,因為它會提高嚴重併發症發生的風險。酒癮大的人,更應控制每天酒精的攝取量,避免血壓飆升。 然而,高血壓患者也應該盡量避免飲酒,平時也須採取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飲食,並規律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之內,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高血壓可以喝紅酒嗎? 有些研究顯示,紅酒中所含的多羥基苯酚(Polyphenols),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對健康有益,可降低血栓發生率及血管的壓力, 1杯紅酒不會使血壓升高,但紅酒中的酒精就不那麼友善了,一些專家學者認為,酒精其實會降低紅酒抗氧化的效果,不利於心臟健康。(推薦閱讀:吃蛋擔心膽固醇過高?帶你破除膽固醇迷思) 實用的飲酒量建議 若酒癮大的人想戒酒,請逐步地減少攝取量,因為如果突然停止飲酒,反而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若您已罹患高血壓,請暫停飲酒,或控制酒精飲料的攝取量,建議若年齡在65歲以下,每日勿飲酒超過2杯。(延伸閱讀:4方法減酒戒酒~是對心臟最好的保護) 如果有非喝不可的場合,請盡量減少飲酒量來降低罹病風險,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資料: 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得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 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 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寶寶的健康,請避免喝酒 一般民眾雖然不需要到滴酒不沾,但平時仍注意酌量飲用,才可預防罹患高血壓、心臟病(Heart disease)或中風(Stroke),畢竟人生裡,並不是每樣嗜好都對健康有益,只要好好掌握分量即可活出快樂又健康的人生。(延伸閱讀: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Hello醫師》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多數情況下,高血壓往往沒有症狀,除非平時有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否則大多數人都是在身體出現高血壓相關疾病後,才驚覺自己血壓過高,因此平時即須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以預防高血壓的到來。《Hello醫師》教你5種可預防高血壓的飲食觀念,讓你遠離高血壓。如果你已經是高血壓病患,你也能透過這5種方法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的病情。 高血壓5大飲食觀念 1. 紀錄飲食 飲食紀錄對控制卡路里(Calorie)、鹽分攝取有很大的幫助。透過記錄每一餐所攝取的食物,你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吃了什麼、攝取哪些養分。紀錄飲食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與醫生溝通,制定飲食計畫,並藉由定期回診檢視高血壓的數值與計畫。 2.不要吃太鹹 攝取過多鹽分將導致身體水分滯留過多,除了可能造成水腫外,也會使血管的壓力增加,進而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的鈉含量應不超過2400毫克(ml),即鹽分6公克(g),因此在選購食物之前,建議先詳閱包裝的成分說明,儘量挑選天然食物,並避免食用含鈉過高的加工食品,例如速食、調理包、罐頭等。(延伸閱讀: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3. 多攝取含鉀食物 鈉會使體內水分變多,循環血量增加,血壓上升;鉀則會與鈉進行相互作用,對抗血壓升高,保護動脈內膜細胞的完整性,並降低栓塞的發生機率。鈉和鉀就像蹺蹺板的兩端,因此多多攝取含鉀的食物有助於控制血壓。但須注意,高血壓患者經常服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藥物,會降低腎臟排出的鉀,如果一邊服用此類藥物,一邊攝取大量鉀,可能會導致鉀離子過高,罹患高血鉀症,出現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因此高血壓患者在規劃日常飲食之前,最好先與醫生諮詢攝取食物。 4. 勿飲酒過量 諸多研究皆指出酒精會刺激血壓。1天僅須喝3杯酒,就會影響體內的心肌細胞,使血壓上升,因此控制酒精攝取是避免高血壓的關鍵之一。衛福部建議成人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的啤酒(或等同於此酒精量的酒類),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延伸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5. 採用得舒飲食 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字面意為「從飲食著手來終止高血壓」。得舒飲食的原則很簡單,就是攝取對心臟有益的食物,諸如低脂、低膽固醇、低鈉,富含優質蛋白、營養素、充足纖維等食物。這類食物能幫助預防高血壓,對人體充滿益處。 得舒飲食的原則簡列如下: 勿食用含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 多吃蔬果、全穀類食品、雞肉、堅果和魚類。 少鈉、少糖、少紅肉。 得舒飲食包含控管每天食用特定食物種類及份量,而每種食物份量的攝取則依當日所需的卡路里而定,並避免攝取過量的卡路里。建議高血壓患者先從鈉攝取量著手,將每日的攝取量減至1500毫克,再進一步控制卡路里的攝取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長年睡覺打呼竟患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4大原因一次看

高血壓長年以來被視為國民疾病,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居台灣前10大死因之一。不少人認為高血壓原因多為重鹹、生活習慣差、鮮少運動或喝水所致,但其實許多疾病也會導致高血壓。 《Hello醫師》向你簡單說明高血壓是什麼、原發性及繼發性高血壓差異,以及繼發性高血壓的4大原因。 高血壓是什麼? 高血壓是指血液收縮壓持續升高到130mmHg以上,舒張壓持續升高80mmHg以上,並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等2類,原發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病患90~95%病例,即為沒有明顯病因的高血壓,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餘5~10%的病例則為繼發性高血壓,由腎臟、血管、心臟或其他內分泌系統等其他疾病所導致的。 繼發性高血壓4大原因 1. 腎臟相關疾病 糖尿病併發症:腎臟功能不全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糖尿病會損害腎臟的過濾系統,使血壓升高。(延伸閱讀:糖尿病久了居然要洗腎?鐵齒不理、保證8成轉「糖尿病腎病變」!) 腎小球疾病:腎臟內的過濾器十分脆弱,可能因許多因素而腫脹,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便可能導致血壓升高。(推薦閱讀:水腫、血尿可能是腎壞了?認識腎絲球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多囊性腎臟疾病:另一種會引發高血壓的腎臟疾病,會使人體腎臟形成囊腫(Cyst),失去正常運作的功能。 腎血管性高血壓:連接腎臟的動脈可能會因脂肪沉積,或動脈壁異常肌肉生長,而變得狹窄,進而導致高血壓。 2. 荷爾蒙相關疾病 庫欣氏症候群:也稱為高皮質醇症,庫欣氏症候群為皮質醇(Cortisol)分泌過多而引起的疾病,多數庫欣氏症候群患者都會併發高血壓。 醛固酮過多症:此種高血壓是由醛固酮分泌過量所引發,醛固酮過多症會造成水分與鹽分滯留體內,同時流失鉀,進而導致高血壓。 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為生長在腎上腺的罕見腫瘤,會刺激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這2種激素大量分泌時會使你的血壓驟升,並發展成長期高血壓。(同場加映: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無症狀難判定,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甲狀腺疾病:當甲狀腺無法正常運作,如分泌過多或太少甲狀腺激素時,便有可能引起高血壓。 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副甲狀腺負責調節血液中鈣與磷的濃度,甲狀腺激素不平衡會導致血液中的鈣含量激增,而導致高血壓。(推薦閱讀:清淡飲食、多運動!預防高血壓7方法報你災) 3.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會反覆大聲打鼾,並容易在睡眠時停止呼吸,導致身體缺氧、氧氣攝入不足,造成血管代償性地增加血壓,同時長期睡眠遭受中斷,也會使身體容易出現發炎反應,引發其他炎症。 4. 肥胖 肥胖者通常會有血液循環問題,體重愈重,施加在動脈的壓力就愈高,上升的心律與增加的脂肪沉積,也會引發高血壓。欲治療繼發性高血壓,需注意其他潛在疾病,一旦排除病因,血壓通常能得到控制,甚至可能恢復正常。(同場加映: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動一動降血壓!高血壓快做這3種運動

規律運動是降血壓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不想去健身房也沒關係,因為有很多在家就可以做的活動。重要的原則就是,讓身體持續活動,稍稍挑戰一下心臟就可以囉!其實為高血壓(Hypertension)患者選擇合適的運動並不難,基本上有3大類運動可供選擇,《Hello醫師》將一一為您介紹! 有高血壓適合做什麽運動?3大降血壓運動一次看 高血壓患者於運動前需先經醫生的檢查,同時留意運動注意事項,才可避免因血壓上升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發作。以下為3種有助於降血壓的運動: 1. 有氧運動 這種類型的運動會逐漸訓練你的心血管功能,讓它慢慢變得強壯,進而降低你的血壓。任何能達成這個目標的運動,都可以視為有氧運動。血壓較為穩定者,可以從事快走、慢跑、跳繩、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而血壓較不穩定者則比較適合散步、體操等較為溫和的運動。(延伸閱讀:運動就該喝運動飲料嗎?得視運動程度而定) 2. 肌力訓練 如果你想長肌肉,那就一定要做肌力訓練。身上的肌肉愈多,就會燃燒愈多卡路里,你的骨頭與關節也會從肌力訓練中受益。 3. 伸展動作 雖然做拉筋、伸展動作不會幫助你燃燒熱量,但它對任何運動、鍛鍊都很重要,因為這樣能讓身體變得柔軟,若是沒有做伸展動作,會更容易受傷。 高血壓患者運動建議 建議高血壓患者適度運動就好,可以從類似步行這類的輕量運動開始。另外,你也不需要花太長時間從事運動,每天30分鐘就足夠了,但1週內至少要運動5天。若是你真的很忙,可以緩慢加重鍛鍊量來縮短運動時間。如果你習慣久坐,一開始運動時不要用太多力量,只要有耐心、慢慢增加運動量,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選個你喜歡的運動並持之以恆,一開始可能會有點辛苦,所以建議可以事先訂定運動計畫表,並在行事曆上標記。可以的話,找個伴一起運動吧!找家人、好友都可以,畢竟每個人都可以從運動中受益,不是嗎?找個戰友一起努力,就不會常常找藉口偷懶了,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也對你的心臟有好處。 若血壓有問題可能會對身體有些限制,因此在嘗試任何運動前,先詢問醫師的意見,這點非常重要。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的人,不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運動,也不可在太悶熱的環境下運動,當然也不可在運動過後全身仍然很熱的情況下做冷水浴,因為這樣會使血壓急遽上升或下降,應儘量避免。(推薦閱讀: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血壓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要隨時注意身體給你的反饋,一開始運動時,你會感到疲勞、肌肉痠痛。但如果感到劇烈疼痛、呼吸困難、胸痛或頭暈,應立刻停止運動。休息一下,看看這些症狀會不會自行消失,如果沒有,請盡速尋求醫療協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法一次看!

飲食習慣沒改變體重卻一直增加,或是你明明認真減重,體重卻不見改變,甚至還罹患高血壓。這是因為有許多看似健康的食物中,其實都含有不少卡路里(Calorie),讓你不知不覺吃下過多高熱量食物,造成身體負擔過重、血壓飆高。 究竟該如何才能預防高血壓,同時讓你體重不會一直居高不下?《Hello醫師》為你提供7個可以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方法,讓你輕鬆降下血壓、恢復健康。 1. 多喝水 要讓身體有效地運作,水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水是100%純天然且無熱量的食物,喝水可以讓你在餐前有飽足感,進而降低日常飲食的攝取量。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的飲水量最好約1500~2000cc,不過實際的飲水量可隨著當日的活動量及環境來進行調整。 但須特別注意咖啡、茶及運動飲料皆不等於水,咖啡和茶兩者都屬於利尿劑,容易使人體排出水分,從而造成整體的水分攝取量降低,而運動飲料則含有糖分,在非運動的狀況下飲用運動飲料,僅會使人體攝取多餘的糖分及熱量,促使體重增加。(延伸閱讀:夏天只想呷涼!破解消暑飲料 3 迷思) 2. 別再喝汽水 汽水(碳酸飲料)因含糖量非常高,對人體的健康相當不好。使用代糖的零卡汽水雖無熱量,但容易使人體出現不健康的副作用,如腸胃不適、脹氣,並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代糖也會容易使飲用者出現「因為沒有攝取熱量,所以可以吃其他高熱量食物」的不正常補償心態,使整體的熱量攝取仍過高,或習慣代糖所帶來的高甜味,無法改吃一般低甜度的健康食物。 3. 飯前先吃蔬菜、喝湯 飯前先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補充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同時也能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減少脂肪囤積,而湯則能讓蔬菜的膳食纖維在腸道裡膨脹,進而產生飽足感,減少後續食入的分量。(延伸閱讀:先吃肉還是先吃菜?吃飯順序把握這原則,輕鬆減肥無負擔) 4. 細嚼慢嚥 許多人在吃完飯後的15~20分鐘內就會出現「很撐」的不適感,這通常用餐者吃得太急太快,一下子塞入過量的食物,但身體卻來不及傳達出「吃飽」的訊號。因此,用餐時建議盡量放慢吃飯速度。放慢吃飯速度除了能減少攝取的卡路里,也能幫助消化,避免暴飲暴食造成的腸胃不適感。 5. 用小盤控制菜餚分量 諸多研究都表示不論是健康食物或垃圾食物,人都傾向於將盤子之中的食物完全吃光。因此盤子或碗的大小,其實事先決定用餐的分量。建議選用較小盤子來盛裝食物,尤其是熱量較高、較不健康的食物;反之,健康食物如蔬果、瘦蛋白質則建議以大盤子盛裝。(延伸閱讀:吃到飽餐廳學問大!3個飲食原則請記住) 6. 去吃大餐前先墊胃 在吃大餐或參加派對前,建議可先吃些健康的小點心,如堅果、蔬果、無糖優格來墊胃,如此一來不僅有助於穩定血糖,更能避免在派對或餐會上攝取過多不健康的食物。 7. 別把食物擺在眼前 如果你把食物擺在視線範圍內,就算不去理會它,人的大腦下意識也會發出渴望進食東西的訊號,所以讓食物遠離視線之外,就能有效減少你的飲食慾望,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量,降低罹患高血壓的機率。 8.預先想好健康的用餐選擇 雖然有些時候無法避免這種情況,但未經計畫的外出或旅行,容易讓人便宜行事選擇不健康又方便的食物,因此攝取過多的熱量。建議平常就預先想好幾個方便又健康的用餐選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預防高血壓必知的7大方法:血壓值、BMI定期測替你把關!

「預防重於治療」放諸各生活層面都通,飽受健康困擾的人會格外有共鳴。如今高血壓(Hypertension)是世界上罹病與死亡的主要凶手之一,不論對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來說,都是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的一大考驗。由於高血壓沒有顯著症狀,所以許多高血壓患者並不清楚自己的病況。因此,不妨跟著《Hello醫師》試試下列7種有效預防高血壓方法,來降低高血壓發生的機率。 如何預防高血壓?7種方法一次看懂! 1. 均衡飲食 為了控制血壓,在日常飲食中您應該限制鈉(Sodium),也就是鹽分的攝取量,並適度攝取鉀(Potassium),幫助納的排出,但適可而止。食用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大量水果、蔬菜以及全穀物也很重要。你可以考慮進行得舒飲食(DASH Diet,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利用飲食來防止高血壓,此方法已被證實能有助於降血壓。 得舒飲食法富含膳食纖維、總脂肪與蛋白質量適中,飽和脂肪、膳食膽固醇、鈉含量低。強調多攝取水果、蔬菜、全穀物、低脂乳品、豆類、堅果類、種子類與瘦肉。上述提到的鉀在得舒飲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日常能透過馬鈴薯、日曬番茄乾、腰豆、酪梨、魚肉、牛奶中攝取天然的鉀。研究顯示,每日攝取8.5份蔬果一日攝取4,100毫克(mg)鉀的高血壓患者,與每日攝取3.5份蔬果一天攝取1,700毫克鉀的患者相比,他們的血壓值中,收縮壓降低7.2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則降低2.8毫米汞柱。(推薦閱讀:高血壓找上門?好食概念快follow) 另外,加工食品普遍鹽與壞脂肪含量高,建議你減少食用該類食品。身體缺水會讓鈉滯留在體內導致高血壓。因此充分飲水可以預防高血壓,也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 2. 規律運動 要從運動中受益不一定要成為運動員,雖然您的運動量愈多獲得的益處也會愈多,但即使是每日作點輕量運動也可以降低罹患高血壓風險。事實上,經常運動的人得高血壓的風險比不常運動的人要低20%-50%,建議嘗試大人每週完成2.5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或騎自行車等,而孩童與青少年每日應運動1小時。(推薦閱讀: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3. 維持健康的體重 身體質量指數(BMI, Body Mass Index)是預測高血壓風險的重要指標。研究顯示,BMI值與體重愈高就有更高的高血壓罹病風險,即使BMI值正常(18.5~24.9)也一樣,然而對BMI值正常者、體重過重(BMI值在25~29.9間)與肥胖者(BMI值超過30)而言,風險增加的程度並不相同。BMI值每增加1個單位,體重正常者的舒張壓會增加0.89毫米汞柱,但是體重過重與肥胖者的舒張壓,卻會增加1毫米汞柱。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會比BMI值正常者多出2~6倍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因此,超出正常體重的人,應嘗試瘦身,而體重正常者,則應該繼續保持良好的BMI指數,避免增重。保持健康的體重,不僅能幫助你控制高血壓,也能降低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4. 限制飲酒量 過量飲酒可能會使你的血壓升高,由於酒的熱量也很高,每公克(g)酒精能提供7大卡(也稱千卡,kcal),因此也可能使體重上升,男性每日飲酒量不應超過2杯;女性每日則不超過1杯。(延伸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5. 戒菸 抽菸必定會使你的血壓上升,甚至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若是你沒有抽菸的習慣請繼續保持;若是你有在抽菸,請向尋求健康專業人士,給予你最佳的戒菸協助。 6. 壓力管理 一時壓力只會讓血壓暫時上升,然而若狀況沒有改善,持續放任下去,長久下來就可能導致高血壓。平時,您可以學習如何放鬆、管理壓力,不僅有助於預防高血壓,而且也增進身心靈健康,若有空閒,不妨試試運動、聽音樂、冥想、多深呼吸,保持心情平靜,以及其他休閒好撇步,均能有效管理日常壓力喔。(推薦閱讀:放輕鬆、深呼吸!工作壓力會加倍心臟病風險) 7. 測量血壓值 定期測量血壓,對於掌握你是否有潛在高血壓情形,是十分關鍵的,你可以尋求醫護人員協助,或是在家自行測量。高血壓無法依靠症狀診斷,只有血壓值才能告訴您,血壓是否在上升,如果你正處於高血壓前期,也就是血壓值落在收縮壓120~129毫米汞柱的話,醫師會協助你,透過一些方法,防止健康狀況惡化成高血壓。大多數高血壓的預防方法,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達成,如果你能順利甩開壞習慣,如此一來,不僅能預防高血壓,也能促進身體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鹽分,是人體的重要養分之一。在人類尚未演化至近代之前,人體對鹽分的需求深植在大腦之中,使人想要尋找含有鹽份的食物。但隨著人類演進,環境進步,鹹食如今變得無所不在,不像原始生活這麼難取得,但我們對鹽分的渴望仍存在於大腦之中,使我們不停地想吃鹹的食物,對鹽上癮。 但攝取過多的鹽容易導致一些嚴重的現代疾病。當鹽分攝取超出人體所需標準,人體的血壓就會逐漸升高,漸漸地形成高血壓(Hypertension),進而更影響人體的腎臟功能,嚴重時則可能造成腎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又稱為末期腎臟病)。 攝取大量鹽分可能導致腎衰竭 鹽會導致水分滯留在身體裡,進而影響到腎臟的運作。如果你的飲食鈉含量太高,身體就會累積多餘的水分,除可能水腫外,還會使血壓遽升,並對身體各處器官造成損害。(延伸閱讀:虛胖還是真胖?判斷與簡單 3 招消水腫) 腎臟負責排出無用的液體,這些多餘的水分經過濾系統後,會形成尿液被送到膀胱,等待排出。上述的過程仰賴鈉(Sodium)和鉀(Potassium)的平衡,協助將血球細胞壁的水引到通往膀胱,攝取過多的鹽則會破壞這個平衡,讓腎臟難以完成正常的運作,並導致水分滯留體內,從而使血壓上升。 施加在血管壁上的額外壓力會逐漸損害腎臟。隨著時間推移,腎臟除病變外也會失去排毒的功能,若不治療將引發腎衰竭,並造成自體中毒。 鹽分攝取過量是導致高血壓的主因之一 攝取過量鹽分也會形成壓力,削弱動脈壁。為了對抗壓力,血管的動脈壁會開始增厚,使動脈變得更狹窄,壓力升高,最後導致動脈破裂或阻塞,而連接這些動脈的器官,則會因此無法獲得氧氣,出現缺氧,嚴重時器官則可能因此永久死亡。若此情形發生於連接心臟的動脈時,則可能出現胸痛不適,易導致心臟病發。 6招減鹽小撇步 少吃加工食品,現代人鹽分的攝取來源多數皆來自加工食品,因此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即能減少鹽分的攝取。 養成閱讀食品成分表的習慣。 預先規劃每日的飲食內容。 注意每日鈉攝取量,衛福部建議成日每日的鈉總攝取量為2400毫克(6克的鹽)。 下廚時,以適量的辛香料,如香料或辣椒取代鹽巴,讓料理維持一定程度的風味,但又不會太鹹。 外食時,盡量選擇提供以天然食物製成料理的餐廳,而非漢堡、薯條、玉米片等這類的加工食品。 選擇減鈉或減鹽的日常食品,但在食用時須注意不因食品本身減鹽就過量食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