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對動脈管壁造成的壓力。一般人正常血壓數值為收縮壓<120 、舒張壓<90,超過則屬於高血壓。量血壓很重要,因為高血壓通常無明顯症狀,但與 心臟病 、中風密切相關。

基礎知識

高血壓

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

提到血壓,多數人通常想到高血壓的危害;事實上,低血壓也可能傷害身體,例如頭暈、四肢發冷,嚴重時也可能暈厥或死亡,萬萬不可輕忽。《Hello醫師》為大家講解低血壓標準、症狀、原因,以及低血壓怎麼辦,低血壓如何診斷與治療。 多少算低血壓?低血壓標準、正常值解說 一般正常血壓標準為120/80mmHg,再往上就接近「高血壓前期」,而低血壓則是指血壓下降至<90/60mmHg ,也就是收縮壓(最高血壓)<90mmHg,舒張壓(最低血壓)<60mmHg。 低血壓是眾多疾病的一個表徵,且會影響個人健康,尤其對老年人特別明顯。不過低血壓通常能透過規律運動、避免久站,以及避免突然從躺姿或坐姿起身,也就是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改善。 低血壓有多常見? 任何人都可能有低血壓,但在老人、孕婦,以及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健康人士身上特別常見。多數低血壓患者症狀輕微,透過生活型態或習慣的調整即能改善。(延伸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低血壓症狀? 當輸送至腦部的血流量降低,就會產生低血壓的現象,可能的常見症狀如下。症狀因人而異,如有其他異常症狀,請諮詢醫師。 感到頭重腳輕或頭暈 暈厥、昏倒 注意力下降 視力模糊 噁心 皮膚濕冷 呼吸急促、短淺 疲倦 口渴 血壓低何時該就醫? 若長期處於血壓數值偏低,但沒有出現不適症狀,通常代表身體並無大礙,例如不少有運動習慣的健康人士,通常血壓皆比常人要低。就算有輕微頭暈的症狀,只要不影響生活作息就毋須過度擔心,不過仍可就醫檢查,確認身體有無其它潛藏疾病。不過,如果出現以下低血壓症狀,便需要盡快就醫: 有頭重腳輕之感或頭暈,覺得自己若站著超過5秒就會昏倒。 心悸 皮膚蒼白、感覺寒冷。 呼吸變淺、急促。 意識混亂(好發於老年人)。 低血壓原因? 很多因素都會造成血壓變化,包括身體姿勢、壓力、藥物、飲食、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等等,此外,下列原因也可能會導致低血壓: 懷孕 :孕婦血液循環量增大,加上荷爾蒙的變化,可能會讓孕婦發生低血壓的問題。 脫水:脫水可能造成動脈中的體液不足,從而引發低血壓。而造成脫水的原因包括水分攝取不足、有嚴重嘔吐或腹瀉,以及過度流汗,例如激烈運動過後。 缺乏營養:身體缺乏維生素B12、葉酸、鐵會影響紅血球的製造,導致血壓降低。 嚴重過敏反應:某些藥物、食物、昆蟲毒液或其他物質,可能引起接觸者的嚴重過敏,而低血壓是可能出現的過敏症狀之一。(推薦閱讀:為什麼有過敏反應?認識過敏原因和過敏Say ByeBye) 失血:大量失血(內出血或外傷)會導致血液量快速下降,引發低血壓。 藥物: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血壓降低,例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硝酸甘油藥物、帕金森氏症藥物、抗憂鬱藥、勃起功能障礙藥物等。(延伸閱讀:高血壓讓人陽痿?高血壓、降血壓藥可能造成勃起障礙) 其他疾病:敗血病所引起的敗血性休克。 內分泌問題:副甲狀腺疾病、艾迪森氏病、低血糖、糖尿病。 心臟問題:心搏過緩、心臟瓣膜疾病、心臟衰竭都可能造成低血壓。 (推薦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姿勢型低血壓好發於久坐起身或彎腰撿拾物品之際。 低血壓類型:姿勢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 你還記得文章前面提到的「姿勢性低血壓」嗎?包含它在內,低血壓其實還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 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為站立性低血壓或姿態性低血壓。人體姿勢變換所導致的低血壓症狀,通常發生在久坐起身、或是從躺臥轉為站立時,一般休息一下症狀就會改善。老年人因為調節血壓的速度會退化,屬於姿勢性低血壓的好發族群。 餐後低血壓:進食後1~2小時內,血液會集中在胃部以利消化食物,這時其它部位的血管如果沒有適當收縮,便可能發生餐後低血壓的狀況。此症狀同樣較容易發生在老人家身上,不過,服用高血壓藥物、帕金森氏症藥物也可能提高發作風險。 低血壓好發族群 雖然低血壓的成因繁多,但是其中以下面幾種特別常見: 老年人:超過65歲的老人,特別容易發生餐後與姿勢性低血壓。 高血壓藥物:服用高血壓藥物如利尿劑、硝酸鹽藥物或血管舒張劑,將提高低血壓風險。 疾病:帕金森氏病、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有較高機率低血壓發作。 醫師替患者測量血壓,確認患者是否有低血壓的情形。 低血壓怎麼診斷? 若懷疑因血壓而出現不適前往醫院檢查,醫療人員會為你做一些測試,以確認病因是否為低血壓,診斷方式包含下列: 量血壓:在患者坐著或躺著時測量血壓和脈搏,然後待患者起身,再測量一次。 血液檢查:抽血檢查紅血球數量與血糖數值,以判斷低血壓的病因是否為貧血,或是血糖異常所引起。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 ECG):檢測心臟的健康狀況,幫助判定低血壓是否與心臟病有關。(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傾斜床測試:透過讓患者躺在傾斜床上,再將床立起,檢測患者在姿勢改變的過程中,血壓數值的變化。(延伸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低血壓怎麼治療? 只有輕微頭暈症狀或無症狀的低血壓,通常是不需要治療的。但如果患者的低血壓是由藥物或其他疾病造成,醫師會針對引起低血壓的原因,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低血壓治療藥物包含礦物皮質類固醇藥物,例如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常用於治療姿勢性低血壓,或是使用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邁妥林錠(Midodrine),來抑制血管擴張,以改善低血壓症狀。 低血壓怎麼辦?生活調整7重點 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低血壓患者也需要改變生活型態,才能有效降低低血壓的發生頻率: 多喝水:增加血容量、避免脫水造成低血壓,尤其在天氣炎熱時更要注意。 慢慢起身:站起來的時候動作不要太快,讓身體有時間適應,尤其是剛睡醒時。建議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先坐一下,再讓雙腿慢慢沿著床緣著地,並繼續多坐一下。準備起身的時候,請扶著穩固的東西,避免突然頭暈。 促進血液回流的方法:如果你在站著的時候突然感覺低血壓發作,可以試著將大腿交疊(呈現剪刀狀)並夾緊,或是將其中一隻腳擱在窗台或椅子上,然後讓整個身體傾斜向抬起的那隻腳,這2種方式皆有助讓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到心臟。 避免喝酒:酒精會加劇脫水症狀。 持續運動:運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請避免在極度炎熱、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 洗澡水溫不過熱:洗澡水溫太高會讓血管擴張,提高低血壓的風險。 增加鹽分攝取:對低血壓者來說,吃鹹一點可增加鈉攝取量,有助於提高血壓。不過過度攝取同樣可能引發危險,因此建議先諮詢醫師再考慮執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看更多 高血壓 相關文章

親餵母乳

哺乳好處多!8優點媽媽寶寶齊受惠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母乳好處很多,但其實不只是餵母乳對寶寶有益,哺乳本身對媽媽也好處其實也相當多,以下列出八個哺乳的優點,幫助媽媽瞭解親餵母乳雖然辛苦,但自己跟寶寶都能受惠! 1. 母乳獨特抗體增強寶寶健康 除了含有所有寶寶所需的營養,母乳中也富含能增強免疫力的成分(如:補體、免疫球蛋白、sn-2 PA與HMO等)及抗體;此外,喝母乳的寶寶於新生兒時期罹患肺炎(Pneumonia)、感冒甚至未來過敏的機率,都較喝奶粉的寶寶低,對疫苗注射後的抗體反應效果也較佳 2. 哺乳助補鈣強健媽媽的骨骼 曾哺乳的女性並不會增加停經後得到骨質疏鬆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的風險。這可能是因為女性懷孕並分泌乳汁時,母體吸收鈣質的效率會變好;在孕期和哺乳期,骨密度出現暫時性下降是正常現象。但在妊娠之後和斷奶期間/之後,骨密度會逐漸恢復正常 3. 母乳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 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是指寶寶在無預警的狀況下突然死亡。雖然原因眾多,但根據文獻統計,持續母乳哺育兩個月以上的寶寶突然發生猝死的機率,約略是喝配方奶的寶寶的一半。 4. 母乳有效控制媽媽寶寶的體重 喝母乳的寶寶長大後較不會有過重、肥胖症(Obesity)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問題,而哺乳的媽媽,因為消耗的卡路里較多,能較自然地讓體重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 5. 哺乳加速產後子宮大小的復原 哺乳會刺激身體釋放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因此有在哺乳的媽媽,子宮只需要約六週,就可恢復成原來的大小,若沒有哺乳,則需約十週。 6. 哺乳降低媽媽寶寶的罹癌風險 除了減少寶寶在兒童時期的罹癌風險,哺乳也能降低媽媽罹患乳癌(Breast cancer)和停經前卵巢癌(Ovarian cancer)的風險,這是因為哺乳會延緩產後的經期,減少女性受荷爾蒙影響的時間。 7. 哺乳增進媽媽和寶寶感情 每天親餵母乳,讓寶寶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喝奶,媽媽和寶寶之間就會建立特殊的親密連結,讓兩人的感情更好。讓寶寶靠著媽媽喝奶,也是一個很有效安撫寶寶情緒的方式,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很棒的兩人獨處時光。 8. 哺乳經濟實惠又護地球 母乳是免費的!就算購買擠乳器等哺乳裝備,花費還是會比完全讓寶寶喝奶粉少。而且養育用來製造奶粉的乳牛,不但很消耗地球資源,乳牛也會排放很多對全球暖化有負面影響的氣體。(推薦閱讀: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baby-care/how-to-make-formula-for-your-child/ 母乳銜接配方奶:配方奶含sn-2乳脂保護球,順利銜接母乳營養! 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來源,但有些媽媽因自身或外在環境考量,須逐步幫寶寶換奶;新一代嬰兒配方奶粉加入許多母奶生物活性物質及特殊成分,因此,銜接母乳時,建議挑選最適合寶寶的配方奶成分。 彰基小兒腸胃科主任盧芳廷醫師指出,許多寶寶在換奶階段容易不適應,可選擇含有sn-2 PA(母乳獨特脂肪結構脂肪酸)成分的配方奶,讓寶寶保護力更完備。 盧芳廷醫師說明,透過配方奶製程最新技術產出的sn-2乳脂保護球,含2倍的sn-2 PA成分及200多種活性營養群*,具備6大好處: 吃得好:sn-2乳脂保護球營養好吸收。 便便好:減少鈣皂生成,排便更順暢。 睡得好:寶寶對sn-2乳脂保護球適應度高,夜間安睡不哭鬧。 成長好:含肌肉合成重要來源的a-蛋白,穩定成長曲線發展。 學習好:sn-2乳脂保護球表面覆蓋的活性營養,含有磷脂質群,有助寶寶髓鞘發展,學習力發展更全面。 生病少:提升免疫,降低感冒生病機率。 *活性蛋白群、a-蛋白、gsMO、HMO… 註一:喝母乳的寶寶可降低肺炎機率BMJ. 1999 May 15; 318(7194): 1316–1320. doi: 10.1136/bmj.318.7194.1316,降低感冒及病毒感染機率:BMC Pediatr. 2019; 19: 339. Published online 2019 Sep 18. doi: 10.1186/s12887-019-1693-2,降低過敏機率:Children (Basel). 2023 Jun; 10(6): 1046. Published online 2023 Jun […]


高血壓

高血壓不能喝什麼?紅酒、啤酒可以喝嗎?關鍵要看這點!

近年來,國人罹患高血壓的比例不斷攀升,不外乎與飲食西化及外食人口增多有關,此外,現代人平時壓力大,下班後經常會與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酒,暢談生活大小事。不過,若有高血壓還能喝酒嗎?就讓《Hello醫師》為各位一一解惑,並提供大家飲酒上的建議! 高血壓可以喝酒嗎? 適量喝酒確實可以降低血壓。即便如此,也不鼓勵大家飲酒,畢竟只要1天喝超過3杯酒即飲酒過量,會影響體內的心肌細胞,使血壓瞬間上升,嚴重時還可能造成心臟衰竭。長期飲酒過量,則會引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若於服用降血壓藥物後喝酒,還可能使其失去療效。 此外,酒精的熱量也不低,舉例來說,一罐容量330毫升的啤酒熱量約為161大卡,相當於半碗飯的熱量,喝多了不但會使人發胖,甚至還會提高罹患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決定喝這杯酒前,病患應評估所有的風險因子,例如許多人有心臟病或肝臟疾病等家族病史,這類人就應盡量避免飲酒,因為它會提高嚴重併發症發生的風險。酒癮大的人,更應控制每天酒精的攝取量,避免血壓飆升。 然而,高血壓患者也應該盡量避免飲酒,平時也須採取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飲食,並規律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之內,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高血壓可以喝紅酒嗎? 有些研究顯示,紅酒中所含的多羥基苯酚(Polyphenols),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對健康有益,可降低血栓發生率及血管的壓力, 1杯紅酒不會使血壓升高,但紅酒中的酒精就不那麼友善了,一些專家學者認為,酒精其實會降低紅酒抗氧化的效果,不利於心臟健康。(推薦閱讀:吃蛋擔心膽固醇過高?帶你破除膽固醇迷思) 實用的飲酒量建議 若酒癮大的人想戒酒,請逐步地減少攝取量,因為如果突然停止飲酒,反而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若您已罹患高血壓,請暫停飲酒,或控制酒精飲料的攝取量,建議若年齡在65歲以下,每日勿飲酒超過2杯。(延伸閱讀:4方法減酒戒酒~是對心臟最好的保護) 如果有非喝不可的場合,請盡量減少飲酒量來降低罹病風險,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資料: 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得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 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 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寶寶的健康,請避免喝酒 一般民眾雖然不需要到滴酒不沾,但平時仍注意酌量飲用,才可預防罹患高血壓、心臟病(Heart disease)或中風(Stroke),畢竟人生裡,並不是每樣嗜好都對健康有益,只要好好掌握分量即可活出快樂又健康的人生。(延伸閱讀: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Hello醫師》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多數情況下,高血壓往往沒有症狀,除非平時有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否則大多數人都是在身體出現高血壓相關疾病後,才驚覺自己血壓過高,因此平時即須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以預防高血壓的到來。《Hello醫師》教你5種可預防高血壓的飲食觀念,讓你遠離高血壓。如果你已經是高血壓病患,你也能透過這5種方法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的病情。 高血壓5大飲食觀念 1. 紀錄飲食 飲食紀錄對控制卡路里(Calorie)、鹽分攝取有很大的幫助。透過記錄每一餐所攝取的食物,你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吃了什麼、攝取哪些養分。紀錄飲食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與醫生溝通,制定飲食計畫,並藉由定期回診檢視高血壓的數值與計畫。 2.不要吃太鹹 攝取過多鹽分將導致身體水分滯留過多,除了可能造成水腫外,也會使血管的壓力增加,進而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的鈉含量應不超過2400毫克(ml),即鹽分6公克(g),因此在選購食物之前,建議先詳閱包裝的成分說明,儘量挑選天然食物,並避免食用含鈉過高的加工食品,例如速食、調理包、罐頭等。(延伸閱讀: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3. 多攝取含鉀食物 鈉會使體內水分變多,循環血量增加,血壓上升;鉀則會與鈉進行相互作用,對抗血壓升高,保護動脈內膜細胞的完整性,並降低栓塞的發生機率。鈉和鉀就像蹺蹺板的兩端,因此多多攝取含鉀的食物有助於控制血壓。但須注意,高血壓患者經常服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藥物,會降低腎臟排出的鉀,如果一邊服用此類藥物,一邊攝取大量鉀,可能會導致鉀離子過高,罹患高血鉀症,出現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因此高血壓患者在規劃日常飲食之前,最好先與醫生諮詢攝取食物。 4. 勿飲酒過量 諸多研究皆指出酒精會刺激血壓。1天僅須喝3杯酒,就會影響體內的心肌細胞,使血壓上升,因此控制酒精攝取是避免高血壓的關鍵之一。衛福部建議成人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的啤酒(或等同於此酒精量的酒類),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延伸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5. 採用得舒飲食 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字面意為「從飲食著手來終止高血壓」。得舒飲食的原則很簡單,就是攝取對心臟有益的食物,諸如低脂、低膽固醇、低鈉,富含優質蛋白、營養素、充足纖維等食物。這類食物能幫助預防高血壓,對人體充滿益處。 得舒飲食的原則簡列如下: 勿食用含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 多吃蔬果、全穀類食品、雞肉、堅果和魚類。 少鈉、少糖、少紅肉。 得舒飲食包含控管每天食用特定食物種類及份量,而每種食物份量的攝取則依當日所需的卡路里而定,並避免攝取過量的卡路里。建議高血壓患者先從鈉攝取量著手,將每日的攝取量減至1500毫克,再進一步控制卡路里的攝取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長年睡覺打呼竟患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4大原因一次看

高血壓長年以來被視為國民疾病,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居台灣前10大死因之一。不少人認為高血壓原因多為重鹹、生活習慣差、鮮少運動或喝水所致,但其實許多疾病也會導致高血壓。 《Hello醫師》向你簡單說明高血壓是什麼、原發性及繼發性高血壓差異,以及繼發性高血壓的4大原因。 高血壓是什麼? 高血壓是指血液收縮壓持續升高到130mmHg以上,舒張壓持續升高80mmHg以上,並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等2類,原發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病患90~95%病例,即為沒有明顯病因的高血壓,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餘5~10%的病例則為繼發性高血壓,由腎臟、血管、心臟或其他內分泌系統等其他疾病所導致的。 繼發性高血壓4大原因 1. 腎臟相關疾病 糖尿病併發症:腎臟功能不全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糖尿病會損害腎臟的過濾系統,使血壓升高。(延伸閱讀:糖尿病久了居然要洗腎?鐵齒不理、保證8成轉「糖尿病腎病變」!) 腎小球疾病:腎臟內的過濾器十分脆弱,可能因許多因素而腫脹,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便可能導致血壓升高。(推薦閱讀:水腫、血尿可能是腎壞了?認識腎絲球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多囊性腎臟疾病:另一種會引發高血壓的腎臟疾病,會使人體腎臟形成囊腫(Cyst),失去正常運作的功能。 腎血管性高血壓:連接腎臟的動脈可能會因脂肪沉積,或動脈壁異常肌肉生長,而變得狹窄,進而導致高血壓。 2. 荷爾蒙相關疾病 庫欣氏症候群:也稱為高皮質醇症,庫欣氏症候群為皮質醇(Cortisol)分泌過多而引起的疾病,多數庫欣氏症候群患者都會併發高血壓。 醛固酮過多症:此種高血壓是由醛固酮分泌過量所引發,醛固酮過多症會造成水分與鹽分滯留體內,同時流失鉀,進而導致高血壓。 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為生長在腎上腺的罕見腫瘤,會刺激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這2種激素大量分泌時會使你的血壓驟升,並發展成長期高血壓。(同場加映: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無症狀難判定,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甲狀腺疾病:當甲狀腺無法正常運作,如分泌過多或太少甲狀腺激素時,便有可能引起高血壓。 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副甲狀腺負責調節血液中鈣與磷的濃度,甲狀腺激素不平衡會導致血液中的鈣含量激增,而導致高血壓。(推薦閱讀:清淡飲食、多運動!預防高血壓7方法報你災) 3.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會反覆大聲打鼾,並容易在睡眠時停止呼吸,導致身體缺氧、氧氣攝入不足,造成血管代償性地增加血壓,同時長期睡眠遭受中斷,也會使身體容易出現發炎反應,引發其他炎症。 4. 肥胖 肥胖者通常會有血液循環問題,體重愈重,施加在動脈的壓力就愈高,上升的心律與增加的脂肪沉積,也會引發高血壓。欲治療繼發性高血壓,需注意其他潛在疾病,一旦排除病因,血壓通常能得到控制,甚至可能恢復正常。(同場加映: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動一動降血壓!高血壓快做這3種運動

規律運動是降血壓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不想去健身房也沒關係,因為有很多在家就可以做的活動。重要的原則就是,讓身體持續活動,稍稍挑戰一下心臟就可以囉!其實為高血壓(Hypertension)患者選擇合適的運動並不難,基本上有3大類運動可供選擇,《Hello醫師》將一一為您介紹! 有高血壓適合做什麽運動?3大降血壓運動一次看 高血壓患者於運動前需先經醫生的檢查,同時留意運動注意事項,才可避免因血壓上升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發作。以下為3種有助於降血壓的運動: 1. 有氧運動 這種類型的運動會逐漸訓練你的心血管功能,讓它慢慢變得強壯,進而降低你的血壓。任何能達成這個目標的運動,都可以視為有氧運動。血壓較為穩定者,可以從事快走、慢跑、跳繩、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而血壓較不穩定者則比較適合散步、體操等較為溫和的運動。(延伸閱讀:運動就該喝運動飲料嗎?得視運動程度而定) 2. 肌力訓練 如果你想長肌肉,那就一定要做肌力訓練。身上的肌肉愈多,就會燃燒愈多卡路里,你的骨頭與關節也會從肌力訓練中受益。 3. 伸展動作 雖然做拉筋、伸展動作不會幫助你燃燒熱量,但它對任何運動、鍛鍊都很重要,因為這樣能讓身體變得柔軟,若是沒有做伸展動作,會更容易受傷。 高血壓患者運動建議 建議高血壓患者適度運動就好,可以從類似步行這類的輕量運動開始。另外,你也不需要花太長時間從事運動,每天30分鐘就足夠了,但1週內至少要運動5天。若是你真的很忙,可以緩慢加重鍛鍊量來縮短運動時間。如果你習慣久坐,一開始運動時不要用太多力量,只要有耐心、慢慢增加運動量,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選個你喜歡的運動並持之以恆,一開始可能會有點辛苦,所以建議可以事先訂定運動計畫表,並在行事曆上標記。可以的話,找個伴一起運動吧!找家人、好友都可以,畢竟每個人都可以從運動中受益,不是嗎?找個戰友一起努力,就不會常常找藉口偷懶了,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也對你的心臟有好處。 若血壓有問題可能會對身體有些限制,因此在嘗試任何運動前,先詢問醫師的意見,這點非常重要。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的人,不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運動,也不可在太悶熱的環境下運動,當然也不可在運動過後全身仍然很熱的情況下做冷水浴,因為這樣會使血壓急遽上升或下降,應儘量避免。(推薦閱讀: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血壓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要隨時注意身體給你的反饋,一開始運動時,你會感到疲勞、肌肉痠痛。但如果感到劇烈疼痛、呼吸困難、胸痛或頭暈,應立刻停止運動。休息一下,看看這些症狀會不會自行消失,如果沒有,請盡速尋求醫療協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法一次看!

飲食習慣沒改變體重卻一直增加,或是你明明認真減重,體重卻不見改變,甚至還罹患高血壓。這是因為有許多看似健康的食物中,其實都含有不少卡路里(Calorie),讓你不知不覺吃下過多高熱量食物,造成身體負擔過重、血壓飆高。 究竟該如何才能預防高血壓,同時讓你體重不會一直居高不下?《Hello醫師》為你提供7個可以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方法,讓你輕鬆降下血壓、恢復健康。 1. 多喝水 要讓身體有效地運作,水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水是100%純天然且無熱量的食物,喝水可以讓你在餐前有飽足感,進而降低日常飲食的攝取量。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的飲水量最好約1500~2000cc,不過實際的飲水量可隨著當日的活動量及環境來進行調整。 但須特別注意咖啡、茶及運動飲料皆不等於水,咖啡和茶兩者都屬於利尿劑,容易使人體排出水分,從而造成整體的水分攝取量降低,而運動飲料則含有糖分,在非運動的狀況下飲用運動飲料,僅會使人體攝取多餘的糖分及熱量,促使體重增加。(延伸閱讀:夏天只想呷涼!破解消暑飲料 3 迷思) 2. 別再喝汽水 汽水(碳酸飲料)因含糖量非常高,對人體的健康相當不好。使用代糖的零卡汽水雖無熱量,但容易使人體出現不健康的副作用,如腸胃不適、脹氣,並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代糖也會容易使飲用者出現「因為沒有攝取熱量,所以可以吃其他高熱量食物」的不正常補償心態,使整體的熱量攝取仍過高,或習慣代糖所帶來的高甜味,無法改吃一般低甜度的健康食物。 3. 飯前先吃蔬菜、喝湯 飯前先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補充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同時也能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減少脂肪囤積,而湯則能讓蔬菜的膳食纖維在腸道裡膨脹,進而產生飽足感,減少後續食入的分量。(延伸閱讀:先吃肉還是先吃菜?吃飯順序把握這原則,輕鬆減肥無負擔) 4. 細嚼慢嚥 許多人在吃完飯後的15~20分鐘內就會出現「很撐」的不適感,這通常用餐者吃得太急太快,一下子塞入過量的食物,但身體卻來不及傳達出「吃飽」的訊號。因此,用餐時建議盡量放慢吃飯速度。放慢吃飯速度除了能減少攝取的卡路里,也能幫助消化,避免暴飲暴食造成的腸胃不適感。 5. 用小盤控制菜餚分量 諸多研究都表示不論是健康食物或垃圾食物,人都傾向於將盤子之中的食物完全吃光。因此盤子或碗的大小,其實事先決定用餐的分量。建議選用較小盤子來盛裝食物,尤其是熱量較高、較不健康的食物;反之,健康食物如蔬果、瘦蛋白質則建議以大盤子盛裝。(延伸閱讀:吃到飽餐廳學問大!3個飲食原則請記住) 6. 去吃大餐前先墊胃 在吃大餐或參加派對前,建議可先吃些健康的小點心,如堅果、蔬果、無糖優格來墊胃,如此一來不僅有助於穩定血糖,更能避免在派對或餐會上攝取過多不健康的食物。 7. 別把食物擺在眼前 如果你把食物擺在視線範圍內,就算不去理會它,人的大腦下意識也會發出渴望進食東西的訊號,所以讓食物遠離視線之外,就能有效減少你的飲食慾望,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量,降低罹患高血壓的機率。 8.預先想好健康的用餐選擇 雖然有些時候無法避免這種情況,但未經計畫的外出或旅行,容易讓人便宜行事選擇不健康又方便的食物,因此攝取過多的熱量。建議平常就預先想好幾個方便又健康的用餐選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預防高血壓必知的7大方法:血壓值、BMI定期測替你把關!

「預防重於治療」放諸各生活層面都通,飽受健康困擾的人會格外有共鳴。如今高血壓(Hypertension)是世界上罹病與死亡的主要凶手之一,不論對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來說,都是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的一大考驗。由於高血壓沒有顯著症狀,所以許多高血壓患者並不清楚自己的病況。因此,不妨跟著《Hello醫師》試試下列7種有效預防高血壓方法,來降低高血壓發生的機率。 如何預防高血壓?7種方法一次看懂! 1. 均衡飲食 為了控制血壓,在日常飲食中您應該限制鈉(Sodium),也就是鹽分的攝取量,並適度攝取鉀(Potassium),幫助納的排出,但適可而止。食用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大量水果、蔬菜以及全穀物也很重要。你可以考慮進行得舒飲食(DASH Diet,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利用飲食來防止高血壓,此方法已被證實能有助於降血壓。 得舒飲食法富含膳食纖維、總脂肪與蛋白質量適中,飽和脂肪、膳食膽固醇、鈉含量低。強調多攝取水果、蔬菜、全穀物、低脂乳品、豆類、堅果類、種子類與瘦肉。上述提到的鉀在得舒飲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日常能透過馬鈴薯、日曬番茄乾、腰豆、酪梨、魚肉、牛奶中攝取天然的鉀。研究顯示,每日攝取8.5份蔬果一日攝取4,100毫克(mg)鉀的高血壓患者,與每日攝取3.5份蔬果一天攝取1,700毫克鉀的患者相比,他們的血壓值中,收縮壓降低7.2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則降低2.8毫米汞柱。(推薦閱讀:高血壓找上門?好食概念快follow) 另外,加工食品普遍鹽與壞脂肪含量高,建議你減少食用該類食品。身體缺水會讓鈉滯留在體內導致高血壓。因此充分飲水可以預防高血壓,也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 2. 規律運動 要從運動中受益不一定要成為運動員,雖然您的運動量愈多獲得的益處也會愈多,但即使是每日作點輕量運動也可以降低罹患高血壓風險。事實上,經常運動的人得高血壓的風險比不常運動的人要低20%-50%,建議嘗試大人每週完成2.5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或騎自行車等,而孩童與青少年每日應運動1小時。(推薦閱讀: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3. 維持健康的體重 身體質量指數(BMI, Body Mass Index)是預測高血壓風險的重要指標。研究顯示,BMI值與體重愈高就有更高的高血壓罹病風險,即使BMI值正常(18.5~24.9)也一樣,然而對BMI值正常者、體重過重(BMI值在25~29.9間)與肥胖者(BMI值超過30)而言,風險增加的程度並不相同。BMI值每增加1個單位,體重正常者的舒張壓會增加0.89毫米汞柱,但是體重過重與肥胖者的舒張壓,卻會增加1毫米汞柱。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會比BMI值正常者多出2~6倍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因此,超出正常體重的人,應嘗試瘦身,而體重正常者,則應該繼續保持良好的BMI指數,避免增重。保持健康的體重,不僅能幫助你控制高血壓,也能降低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4. 限制飲酒量 過量飲酒可能會使你的血壓升高,由於酒的熱量也很高,每公克(g)酒精能提供7大卡(也稱千卡,kcal),因此也可能使體重上升,男性每日飲酒量不應超過2杯;女性每日則不超過1杯。(延伸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5. 戒菸 抽菸必定會使你的血壓上升,甚至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若是你沒有抽菸的習慣請繼續保持;若是你有在抽菸,請向尋求健康專業人士,給予你最佳的戒菸協助。 6. 壓力管理 一時壓力只會讓血壓暫時上升,然而若狀況沒有改善,持續放任下去,長久下來就可能導致高血壓。平時,您可以學習如何放鬆、管理壓力,不僅有助於預防高血壓,而且也增進身心靈健康,若有空閒,不妨試試運動、聽音樂、冥想、多深呼吸,保持心情平靜,以及其他休閒好撇步,均能有效管理日常壓力喔。(推薦閱讀:放輕鬆、深呼吸!工作壓力會加倍心臟病風險) 7. 測量血壓值 定期測量血壓,對於掌握你是否有潛在高血壓情形,是十分關鍵的,你可以尋求醫護人員協助,或是在家自行測量。高血壓無法依靠症狀診斷,只有血壓值才能告訴您,血壓是否在上升,如果你正處於高血壓前期,也就是血壓值落在收縮壓120~129毫米汞柱的話,醫師會協助你,透過一些方法,防止健康狀況惡化成高血壓。大多數高血壓的預防方法,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達成,如果你能順利甩開壞習慣,如此一來,不僅能預防高血壓,也能促進身體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鹽分,是人體的重要養分之一;在遠古時代,人體對鹽分的需求來自於天性,自然會想尋找含有鹽份的食物;但隨著人類演化及各種烹調食物技術的發展,鹹食雖已無所不在,不像原始生活如此難以取得,但我們對鹽分的渴望,仍深植於大腦之中,使我們仍有慾望想吃鹹的食物。 其實,攝取過多的鈉,是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主因之一。當鹽分攝取超出人體所需標準,人體的血壓就會逐漸升高,漸漸地形成高血壓(Hypertension),進而更影響人體的腎臟功能,嚴重時則可能造成腎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又稱為末期腎臟病)。 攝取大量鹽分可能導致腎衰竭 鹽會導致水分滯留在身體裡,進而影響到腎臟的運作。如果你的飲食鈉含量太高,身體就會累積多餘的水分,除可能水腫外,還會使血壓遽升,並對身體各處器官造成損害。(延伸閱讀:虛胖還是真胖?判斷與簡單 3 招消水腫) 腎臟負責排出無用的液體,這些多餘的水分經過濾系統後,會形成尿液被送到膀胱,等待排出。上述的過程仰賴鈉(Sodium)和鉀(Potassium)的平衡,協助將血球細胞壁的水引到通往膀胱,攝取過多的鹽則會破壞這個平衡,讓腎臟難以完成正常的運作,並導致水分滯留體內,從而使血壓上升。 當血壓過高,施加在血管壁上的額外壓力會逐漸損害腎臟;時間一久,除了腎臟會出現病變外,也會逐漸失去排毒功能,若不治療,將引發腎衰竭,並造成自體中毒。 鹽分攝取過量是導致高血壓的主因之一 攝取過量鹽分也會形成壓力,削弱動脈壁。為了對抗壓力,血管的動脈壁會開始增厚,使動脈變得更狹窄,壓力升高,最後導致動脈破裂或阻塞,而連接這些動脈的器官,則會因此無法獲得氧氣,出現缺氧,嚴重時器官則可能因此永久死亡。若此情形發生於連接心臟的動脈時,則可能出現胸痛不適,易導致心臟病發。 6招減鹽小撇步 少吃加工食品:現代人鹽分的攝取來源多數皆來自加工食品,因此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即能減少鹽分的攝取。 養成閱讀食品成分表的習慣。 預先規劃每日的飲食內容。 注意每日鈉攝取量,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的鈉總攝取量為2400毫克(6克的鹽)。 下廚時,以適量的辛香料,如香料或辣椒取代鹽巴,讓料理維持一定程度的風味,但又不會太鹹。 外食時,盡量選擇提供以天然食物製成料理的餐廳,而非漢堡、薯條、玉米片等這類的加工食品。 選擇減鈉或減鹽的日常食品,但在食用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因食品本身減鹽就過量食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