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神經

神經系統在身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控制大腦、脊髓和億萬個神經,當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時,會造成其他人體系統產生紊亂,如癲癇發作,動脈瘤、腦腫瘤的形成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認識更多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疾病,並瞭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基礎知識

大腦與神經

65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認知衰退 研究:綜合維他命有助減緩6成認知衰退

【企劃特輯】 全球失智症人口增加快速,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國內每4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一位有輕微認知障礙或罹患失智症。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受訪者連續3年補充綜合維他命,似乎可減緩認知衰退達60%;國內有醫師對此建議,40歲以上有感覺認知衰退風險的民眾,可選擇涵蓋20種以上必需關鍵營養素之綜合維他命保健品,及早因應認知衰退可能帶來的影響。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20%以上;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以民國111年底人口統計資料推估,台灣65歲以上患有輕微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約佔17.99%;另外,包括極輕度及輕度失智症在內,失智症患者約佔7.54%。若依此來看, 65歲以上長輩有25.53%可能有認知衰退的情形,而且,隨著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 一般民眾容易誤會失智症狀為老化正常現象,其實失智症的惡化比老化問題更迅速;也有民眾誤以為,補充單方營養素如銀杏,即可減緩認知衰退,但因腦部所需營養多元,僅補充單一營養素難以減緩問題。 根據刊登在《阿茲海默與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的一篇〈可可萃取物與綜合維他命對認知功能影響〉(Effects of cocoa extract and multivitamin on cognitive fun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研究指出,針對2262名平均73歲的受試者進行為期3年的認知能力評估,補充綜合維他命組似乎可減緩認知衰退達60%。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失智症(Dementia)並非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種症候群,除了記憶力衰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判斷力及注意力等功能退化,還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嚴重程度甚至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大腦認知功能就像房子,舊了需盡速修繕 其實,失智症並非一瞬間的事,而是慢慢轉變的過程。大腦內佈滿腦神經、細胞,不同區塊所需營養不盡相同,並非單一營養素就可以提供整個大腦的需求。 若以房子來形容,大腦認知功能就像一棟房子,由記憶力、執行力、辨識力、語言力與自控力等功能構成,就如同鋼筋、水泥及管線可組成一棟房子,隨時間開始老舊滲蝕、水管漏水,若不盡速全面修繕,可能每況愈下。 失智徵兆可能從40 歲就開始浮現,而且又是不可逆轉的功能衰退,民眾如不及早意識到風險,展開補救措施延緩衰退狀況,等到發現認知功能開始受影響,嚴重程度與速度恐怕會加遽。 研究顯示:綜合維他命可減緩認知衰退6成 根據最新研究,營養可以是保護認知退化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要減緩認知衰退,就需要好好保養「大腦認知」這棟房子,除了掌握完整營養攝取之外,也要維持多社交、多運動等三個修繕關鍵。 因失智症初期徵狀可能影響情緒,甚至降低社交意願,若能藉由補充完整營養,有利運動所需的體力,更能提供良好的精神於社交。 因身體有許多無法自行製造的營養素,若40歲以上開始有認知衰退風險的民眾,建議可選擇涵蓋20種以上必需關鍵營養素之綜合維他命保健品,及早開始減緩認知衰退的影響。 三大預防認知衰退迷思 籲抓緊黃金時機勿延誤 民眾對於失智症常有迷思,若誤信恐延誤減緩認知衰退的黃金時機。 覺得自身離失智還很久:大腦的認知功能有可能在40-50歲就發現有衰退的情況,若能及早顧及完整營養、社交、運動等三關鍵,就有機會延緩認知衰退的進程。 以為失智是老化正常狀態: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較同齡的人進程更快。且因認知功能退化中的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疾病,若誤將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下降等徵兆解釋為單純的正常老化,恐錯失到相關門診進行諮詢與治療的黃金期。 只補充單方營養素:許多營養素雖都有研究指出對腦部健康有助益,例如銀杏、魚油、B群、DHA等,因此有許多人都有固定補充部分保健食品,但因為腦部結構複雜,需要多種不同營養素,若預防失智只靠單方不一定能夠滿足所需的完整營養素。 支持腦部健康的元素很多,根據上述COSMOS-Mind (COcoa Supplement and Multivitamin Outcomes Study of the Mind) 研究的結論,補充綜合維他命對於認知、記憶力、行為執行能力等有益。他建議,可選擇涵蓋20種以上必需關鍵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攝取完整營養素讓身體能全方位減緩認知衰退才是解決之道。 PM-TW-CNT-23-00237 資料來源 1 全台65歲以上長者每4位就有1位罹認知衰退 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失智人口知多少 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2 恐40歲開始影響 資料來源:The Biology of Aging (P.5), published by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ttps://sphweb.bumc.bu.edu/otlt/mph-modules/ph/aging/mobile_pages/aging5.html 3 國發會表示台灣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中華民國人口推估 (2022 年至 2070 年)報告 (P.2) https://pop-proj.ndc.gov.tw/upload/download/%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4%BA%BA%E5%8F%A3%E6%8E%A8%E4%BC%B0(2022%E8%87%B32070%E5%B9%B4)%E5%A0%B1%E5%91%8A.pdf 4 每4位65歲以上老人有1位有認知衰退狀況,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 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

看更多 大腦與神經 相關文章

頭痛/偏頭痛

關於肌肉收縮型頭痛~您不得不知的事

肌肉收縮性頭痛(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十分常見,通常只會發作30分鐘或數小時不等,不過並不會嚴重到,影響到您的日常生活,而且,目前已經有治療的方式。因此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肌肉收縮性頭痛,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肌肉收縮性頭痛的症狀有什麼? 前額或腦後有刺激或壓迫感。 一按壓肩頸,就出現疼痛的情形。 出現陣發性頭痛,例如:一個月發作次數少於15次,每次會持續30分鐘,或者1週之久,而這樣的症狀,也有有可能會演變為慢性頭痛。 產生慢性頭痛,例如:每個月發作次數大於15次,每次持續數小時、甚至更久。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呢? 若您的頭痛一天比一天嚴重,甚至出現以下情況,您應該盡快就醫。 頭痛突然發作且強烈,且跟以前發生的頭痛不太一樣。 發燒。 感到噁心、嘔吐。 頸部僵硬。 肢體感到虛弱、麻木。 頭部手術後出現頭痛的情形。 造成肌肉收縮性頭痛的風險因素? 壓力過大。 時常受到噪音干擾。 感到焦慮。 感到疲倦。 缺乏運動。 對疼痛十分敏感。 肌肉收縮性頭痛該怎麼治療? 1. 改變您的生活習慣:因為壓力是引起肌肉收縮性頭痛的一大主因,因此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來減輕症狀,像是: 多運動,例如:瑜伽。 透過按摩放鬆。 熱敷前額與後腦。 提前安排行程,別因為匆忙造成壓力過大。 再繁忙也要預定時間休息。 2. 服用醫師指示的止痛藥:如,乙醯胺酚(Paracetamol)、布洛芬(Ibuprofen)等,可以幫助改善頭痛的症狀。 如何預防肌肉收縮型頭痛? 諮詢心理醫師,學習該如何調適生活壓力。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減少糖分與酒精的攝取。 攝取足夠的水分。 睡眠要充足。 多做運動。 避免抽菸。


周邊神經病變

讓瑜伽幫助您~遠離惱人的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Sciatica) 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坐骨神經受損或受到壓迫而導致,常見症狀如腿部痠麻、刺痛及無力感,而影響的範圍通常是在坐骨神經影響的範圍,如腰臀至下肢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通常發生在晚上,或者當患者採坐姿、站立、大笑,以及咳嗽的時候。若您想要有效地改善坐骨神經痛,那麼瑜伽就是您最好的選擇之一,但由於有些瑜伽動作可能造成症狀惡化,因此採用正確的瑜伽姿勢對改善坐骨神經痛是非常重要的。 找出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椎間盤錯位和突出,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骨盆損傷,甚至是腫瘤所導致,因此先諮詢您的醫師,再依據導致您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來安排瑜伽課程是很重要的。 透過瑜伽矯正體態 依據人體工學來調整體態的瑜伽姿勢,可以幫助您改善,因為椎間盤突出導致的坐骨神經痛。最基本的瑜伽動作,例如山式,為身體維持站姿、雙手自然垂放身體兩旁,雙腳站穩,維持身體直立,並將雙手高舉過頭交叉握,踮起腳尖同時頭部延伸至天花板,並注意雙腳及骨盆須成一直線。若您平衡感不好,您可以靠在牆邊進行此項動作。而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可嘗試用桌子作為輔助工具的鴿式或反轉三角式。 瑜伽的背部伸展動作 瑜伽有些姿勢可以伸展背部,例如弓式或眼鏡蛇式,都可以藉由促進髖部肌肉的血液循環,及伸展下背部來幫助減輕坐骨神經痛。而蝗蟲式則是,面部朝下俯臥,雙臂置於身體兩側,動作搭配呼吸,當您吸氣時,將雙臂、前胸及腿部抬離地面,並張開雙腳,停留數秒;當您呼氣時,則將四肢及前胸輕放回地面。重複五次後,放鬆全身俯臥休息。 應避免的瑜伽動作 雖然瑜伽可以改善坐骨神經痛,但有些前彎的動作,有坐骨神神痛的患者最好避免,例如坐姿前彎,及其他可能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姿勢。一般而言,瑜伽是緩解坐骨神經痛的良方,但在您開始瑜伽訓練課程前,請務必先諮詢醫師意見。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癲癇

緩解癲癇這樣吃!均衡飲食讓您好壯壯

不同種類的食物,擁有的營養成分也都不同,因此均衡飲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今天當您有癲癇(Epilepsy)的症狀,那麼控制好您的飲食習慣就變得格外重要,因為當您均衡飲食和攝取必須的營養物,您的身體狀況便會自然而然地改善。除了促進健康之外,控制好均衡飲食也能使您會感到更加積極正向,更能夠保持專注。此外,您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並且管理好自己的癲癇發作情形。 均衡飲食是什麼? 均衡的飲食指的是,您一天的飲食中,應該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蔬菜、水果和大量的液體,而不是只吃您偏好的食物,或逃避您不喜歡的食物種類。 碳水化合物:存在於馬鈴薯、麵包、義大利麵和米飯中,是人們一天重要的能量來源。 脂肪:存在於肉類、魚、堅果中,是幫我們吸收重要維生素等營養物的一種物質,也能夠提供我們身體足夠的熱量,進而發揮保暖的作用。 蛋白質:存在於奶製品、肉類、魚、豆製品和蛋之中。蛋白質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進行肌肉、荷爾蒙、酵素、紅血球和免疫系統的製造和支持。 蔬菜和水果:蔬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來源之一,可以保護我們不受感染,和使我們的細胞不受傷害。 大量液體:您每天應該喝下2公升的液體,才能避免身體脫水,從而避免由脫水引起的癲癇發作。 吃什麼來緩減癲癇發作? 即使我們知道均衡的飲食應該包含什麼食物,您仍應該知道要用什麼方法管理自己吃的東西,並且了解什麼食物才適合您。 能穩定釋放能量的食物:全穀、全麥麵包;印度香米(Basmati)、長粒米和糙米;義大利麵和麵條;燕麥和燕麥為主的玉米片;豆類;優格;堅果;地瓜和山藥;非澱粉類植物,如綠色蔬菜、綠花椰菜、洋蔥和蕃茄;蘋果、梨子和大多數莓類。 Omega-3 脂肪酸:這類脂肪有益於維持心臟和皮膚健康,還能增進身體能量。其中鯖魚、鮭魚、沙丁魚、鯡魚、鯷魚等,這類油魚都含有豐富的Omega-3 。如果您不太喜歡魚本身的味道,那麼可以選擇,其他富含Omega-3 的食物,如亞麻仁籽、大麻籽、胡桃等。 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品:維生素D是您應該攝取的重要維生素,因為能夠幫助身體吸收鈣質,打造健康的骨頭。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蛋、魚、麥片、乳製品等。


中風/動脈瘤

搶救中風黃金時間!醫師靠9方法診斷

中風(Stroke)屬於緊急狀況,一旦送醫,醫師們會立刻診斷病情,並在黃金搶救時間內,迅速採取治療措施,為的是盡可能地降低中風的後遺症及併發症的風險。而醫師除了有專業的知識之外,診斷中風的工具也十分多樣,以下9項就是醫師診斷中風最常用的方法與儀器。 1. 了解病史並檢查身體狀況 醫師會需要知道您的症狀、中風發生時間,以及您或家人已經採取的措施。如果您還醒著,醫師會先嘗試和您溝通,如果您已經無法應對回話,那麼醫師則會詢問陪伴就醫的家人或朋友。醫師的問題主要是要了解,引發您中風的原因,如是否有高血壓(Hypertension)、 心臟病(Heart disease)、抽菸,您的病史與家族心臟病史或中風史。除此之外,醫師也必須知道您正在服用什麼樣的藥物。 醫師還會檢查您的身體狀況,包括測量血壓、意識狀態、平衡程度、四肢協調能力,以及檢查您是否出現臉部、手腳麻痺狀況、行走或說話困難、視力等方面的改變。醫師也會檢查您動脈的血流情況,並檢查心臟病及心血管循環狀況。 2. 驗血和血液檢查 醫師會替您抽血做血液檢查,您的驗血報告會標示出您血液凝結速率、血小板數量、血糖值、血中化學物質的平衡狀況或您是否受到疾病感染。其中,因為低血糖患者會出現和中風相似的症狀,而血小板數量異常則可能是腦部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徵兆。 3. 頸動脈超音波 頸動脈超音波(Carotid Ultrasound)是利用超音波來建立頸動脈內部結構影像的無痛檢查,頸動脈超音波的影像可以顯示出頸動脈血管壁斑塊堆積及阻塞情形。 4. 心臟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m)是利用超音波來創造詳細心臟影像的檢查方式,不具侵入性且無痛,它可以測量出心臟的大小、外形及工作效率。並且可以檢查出,您的中風原因是不是因為血栓流到腦部所造成。在檢查過程中,醫師會將一條帶有特殊裝置的細導管經由您的喉嚨向下延伸到食道,約莫在您的心臟後方,心臟超音波可清晰呈現出心臟影像。 5.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原理在於不同的細胞組織會因應脈衝而發出不同的頻率,相應的共振訊號會被記錄下來交構成核磁共振造影,顯示大腦結構的詳細影像圖,它可以讓醫師知道,您的腦組織因中風而產生的變化。磁振造影 MRI 提供的影像圖會比電腦斷層 CT 掃描更為詳細清晰。 6. 頭部電腦斷層檢查 頭部電腦斷層檢查(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Brain CT scan)可以提供腦部的詳細影像,如腦部的腫瘤、出血狀況、腦部受損範圍或其他各種情況,這是一種結合X光與電腦科技的無痛診斷工具。若您入院後需要做此項檢查,當您入院後,醫師隨可以將您送去做電腦斷層掃描,並且立即顯示出您的中風程度。 7. 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m)是醫師利用細軟的導管,經過動脈延伸到適當的部位,注入顯影劑使腦血管顯影,並透過影像來了解腦血管及血流的狀況。 8. 磁振血管造影 磁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可以顯示腦部血管的各種不同的角度,這可以使醫師不用侵入人體,即可獲得關於大腦血栓及血流的影像。 9.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造影 在臨床上經常以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來檢查動脈血管。患者會在注射顯影劑之後進行快速的掃描,而醫師可以得到清晰的動脈顯影,並找出血管或血流異常部位。


中風/動脈瘤

小孩中風多突發!留意症狀發作快送醫

中風(Stroke)不分性別與年齡,不管您現在是古稀之年,還是正嗷嗷待哺,中風的風險都存在我們的身旁!而小孩中風則屬於較嚴重的狀況,因此,深入了解中風的照護和復健,都能讓您的小孩更有機會脫離危險期。 如何判斷小孩是否中風? 兒童中風通常都是立即性的,請多留意您的小朋友的身體狀況,若擔心您的孩子是否罹患中風,請注意他有沒有出現下列症狀。而且,若您的孩子有心臟病(Heart disease)、鐮刀型貧血症(Sickle cell disease)、血管相關疾病,罹患中風的機率則更高,可能出現的症狀有以下5種: 突發性嗜睡 (Sudden drowsiness) 突發性視力問題,例如:視力模糊(Blurred vision)、複視(Double vision)、失明(Loss of vision)。 突發性說話困難:口齒不清。 突發性走路困難或失去平衡感。 突發性身體一側出現麻木感。 如何治療兒童中風? 若發現孩子有中風的症狀,請立即尋求小兒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協助,並讓孩子立即接受治療,以降低中風相關併發症的風險。下列3項為兒童中風的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醫師可能會開阿斯匹靈(Aspirin)、特殊的維生素或其他藥物給您的孩子,為的是要防止血液太濁造成阻塞。若孩子罹患鐮刀型貧血症,那麼可能必須服用羥基脲(Hydroxyurea)並接受輸血治療。 介入性神經放射線治療(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若兒童的大腦內血管出現異常,如血管壁太脆弱,可能會破裂,就可以使用此種治療方式。醫師會將導管插入有問題的血管,促進血液流動,避免堵塞。 手術:在某些情況下,若腦部血管壓力過大,醫師則會建議動腦部手術。 兒童中風手術後的恢復期 手術結束後,復健對於中風的患者非常重要。您可以配合醫護團隊為您的孩子設計適合他的復健計畫。因為您的孩子可能會有表達、視覺、語言、走路等障礙,而心理狀態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遵照醫師為您孩子,專門設計的的復健計畫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的恢復能力通常比成人好。因此正確的診斷、治療和復健計畫都有助於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兒童中風和成人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也會需要特殊的照護和復健才能回歸正常生活。若發現孩子有中風的跡象,請立即撥打119並馬上接受治療。


中風/動脈瘤

5種傲人新科技~中風後復健免煩惱

對大多數的中風(Stroke)患者來說,復原之路並不像唸教科書一樣那麼簡單,因為要想將身體狀況恢復到中風之前的狀態,或是完全地恢復健康,其實是一條非常有挑戰性,而且漫長的一條路。幸好現代醫學科技發達,可以提供給您的支援及幫助也較多元,而這些新科技,不但能夠刺激患者的學習能力,活化具有可塑性的神經,甚至幫助患者恢復身體機能。下列5種新科技,能確實地協助您在艱難的中風復健之路上,不再那麼辛苦。 1. 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是中風後復健的得力助手,也是許多患者依靠及復健治療師常依賴的工具。舉例來說,平板電腦可以儲存復健治療師經常使用的圖卡和字卡,可以儲存音樂和影片,方便患者在家或任何場所進行自我復健。 2. 行動應用程式(App) 每一位患者的復原時間都不同,這時候應用程式的使用,不但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一臂之力,更可以提供例如:追蹤就醫、服藥、語言治療或腦部訓練等功能。根據美國著名的復健應用程式持續療法(Constant Therapy)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中風後持續接受各類醫療刺激的患者恢復得更快更好。 然而,許多患者仍因為經常面臨各式的就醫困難,阻礙患者到醫院接受復健。這時,應用程式就可以用來訓練患者語言溝通、專注、記憶及認知能力,甚至也有應用程式可訓練活動力、肢體行動準確度和處理日常事務的速度。 3. 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科學家已經證實,神經可塑性能夠讓健康的腦組織與人體肌肉,藉由新的神經迴路重新建立連結,這樣子的連結能夠提供大腦及神經,重新適應發病後的生活能力。重塑的過程或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復建,甚至要經年累月地反覆訓練才能達成。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中風後的1~3個月屬於早期恢復期,沒受到影響的健康腦組織會特別活躍,積極地建立新聯繫。不過,這段時間也是患者面臨身心體力最嚴峻考驗的時刻,因此經常會錯失復原的黃金機會。 4. 外骨骼復健機器人(Robotic exoskeletons,又稱動力外骨骼) 對多數中風患者而言,想要回到生病前的活動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外骨骼復健機器人便成為目前科技中,最新的復健工具之一。藉由穿戴在身上的機器人外骨骼,患者可以恢復某種程度的活動力,這項發明不僅幫助了患者本身,更可以減輕復健治療師的負擔,減輕復健治療師需要徒手搬動或移動患者肢體的辛勞。 5. 遠距復健 中風患者不只有面對肢體運動困難的挑戰,更有面臨回歸日常生活或社交環境的不適感。因此,遠距復健可以利用3C設備,將患者放置於虛擬實境般的3D場景中,讓患者提前模擬路徑、感受氣氛、熟悉並融入環境。就像玩遊戲一樣,虛擬的世界,能夠給予患者現實的感受,並且有較輕鬆回歸生活的機會。


其他腦神經與認知疾病

幻肢痛是什麼?4療法減疼痛無法根治

今年(2019)適逢天安門事件30週年,當年的學運受害者方政,他的雙腿被坦克輾斷,所幸撿回一命,從那之後每天都得經歷不定時發生的神經抽痛。方政的症狀屬於神經性病變疼痛(Neuropathic pain)裡的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患者仍會在已截除的肢體部位感到痛楚。 幻肢痛大多發生在手腳已截肢的患者身上,但也有少數患者是發生在其他身體部位。幻肢痛的原因目前尚未確定,主要推測是脊髓跟大腦的神經會進行重組,這可能導致神經會判定斷肢部位異常,而傳送痛覺訊號給大腦,其神經重組的影響也包含某些患者表示,在碰觸身體某些部位時,會感覺到已斷肢部位的存在。那麼,幻肢痛的感覺是什麼以及治療方式有哪些?以下將一一介紹。 幻肢痛患者對截除部位的感覺 幻肢痛帶給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感覺也很多樣,患者會在已被截除的部位上,仍有包括電擊、針刺、火燒或搔癢的各種感覺。 幻肢痛的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藥物能夠完全治療幻肢痛,只能緩解疼痛的症狀,如下列4種: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抗癲癇藥物(anticonvulsant) 類鴉片藥物(Opioids) 含阿斯匹靈(Aspirin)的止痛藥物 幻肢痛的非藥物治療方式,則有以下4種: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這種方式常用於緩解肌肉痠痛,其概念為透過儀器釋放的微小電流刺激神經,使本該傳導至大腦的痛覺訊號被阻絕。 脊髓刺激療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概念大致與前者相同,但需要將細小的電極導線埋入適當的脊髓位置,屬於侵入性的治療。 鏡箱治療(Mirror box therapy):在空紙箱的一側貼上鏡子,患者將殘肢伸入紙箱裡,而完好的肢體則在鏡子前方,患者看著鏡子並由箱外肢體做出動作的同時,由於鏡像反射,大腦會認為殘肢的部分是完好的,能夠舒緩疼痛感。此治療方式也被運用在單側軀體的復健上。 針灸(Acupuncture):針灸來自於中醫,常被用來治療慢性疼痛,醫師會將消毒過的細針,插入身體的特定部位(穴位),來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簡稱NCBI)的研究也指出,針灸對於幻肢痛治療有正面效果。 有些人的幻肢痛會自行好轉,而少數人如方政則會糾纏幾十年。若在截肢手術後,有發生疑似幻肢痛的現象,最好盡速尋求醫師協助,可以有效減輕症狀。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失智親友一直不吃飯、失禁?教你照顧失智者的7大實戰方法

根據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統計,全球現今有5500萬名失智人口,台灣至今則有29萬人,預計到民國120年,將成長至46萬人。 隨著老年人口愈來愈多,失智人口也快速攀升,意味著有愈來愈多的家庭需要照顧失智者。《Hello醫師》向你介紹失智症為何,並提供你7個照顧失智者的實戰方法,讓你照顧失智者不緊張、不慌張,失智者也能獲得周全的照護。 失智症是所有失智疾病的總稱 失智症不是單獨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所有失智疾病的總稱。失智症與老化不同,除了記憶力減退,其他認知功能也都在退化,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常見的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等。 7大照顧失智者的實戰方法 失智初期,患者情況可能還不嚴重,對家人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隨著病情惡化,失智者變得易怒、記憶力嚴重衰退,甚至無法正常生活時,家人可能會開始手忙腳亂,因此家人間最好仔細溝通,尋求醫療與社會資源協助,互相合作,才好制定良善的時間安排。 1. 從溝通開始:說話口氣輕柔,內容簡短易懂 與失智者說話時,說話語氣輕柔,速度放慢,儘量用簡短易懂的句子,並且多給予一些答案選項,以達到方便溝通的目的。 在失智者回答時,別因為語速較慢,就打斷他們,這樣他們會暗自挫折,變得更不善言辭。在失智者回答後,別忘了適時回應,表示您聽到了,同時,多給予讚美,鼓勵,讓失智者說出更多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 從飲食開始:提醒喝水,吃飯細嚼慢嚥 如果家中有失智症親人,記得提醒他們多喝水,有時候失智者雖然口乾舌燥,但他們會察覺不到或無法表達,若長時間沒補充水分,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也會導致便祕,進而衍生更多生理及心理問題。 另外,關於飲食方面,失智者除了在進食上需要他人協助之外,還可能無法辨認食物、忘記喜歡吃什麼、拒絕吃東西,甚至還會要求異常的飲食。 有些時候失智症患者之所以食慾不振,可能是因為憂鬱症、溝通問題(如無法表達飢餓)、進食不順暢(牙齒或牙齦痛)、疲倦、藥物作用、缺乏活動,以及便祕等因素所造成。因此家人們要盡可能體諒,多留時間用餐,別去催促患者,造成他們進食壓力。 此外,針對食物也要花些心思,除了色香味俱全會更添食慾之外,將食物切成小塊,也好方便入口、咀嚼及消化。 3. 從如廁開始:體貼失禁及忘記上廁所,預先做好如廁說明 失智者若有泌尿道感染、便祕、攝護腺肥大等困擾,容易造成大小便失禁的問題,而且失智者還可能忘記怎麼上廁所,如忘記脫褲子、忘記使用衛生紙、上完忘記沖馬桶,或忘記如何前往廁所。若照護者沒有妥善處理,可能造成患者尷尬、壓抑等情緒,以至於後續上廁所不願意求助,不小心尿在褲子上。 因此,家人除了要預先設想患者的狀況,可以在廁所明顯位置張貼上廁所的步驟,甚至在馬桶、衛生紙盒上標示名稱,以提醒患者。最後,記得照顧患者時要體恤他們的心情,或許他們忘記某些事情,但從言語動作,還是能感受到照顧的人有沒有不耐煩或負面情緒。 4. 從睡眠開始:睡眠作息穩定,白天多外出走動 失智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時鐘,讓失智者會有睡眠上的困擾,例如入睡後頻頻醒來,或在夜裡到處晃,若家人沒注意,容易有危險,而這種狀況一旦延續,會造成作息日夜顛倒、白天精神不濟,以及睡眠不足等衍生問題。遇到這些情形,家人首先要讓患者作息穩定、維持良好睡眠習慣。白天多讓患者出外運動,傍晚後減少進食,避免攝取咖啡因,並切勿吃消夜。 另外,確保臥室能幫助失智者睡眠,除了環境靜謐、沒有光線干擾之外,記得設置24小時制時鐘,能讓患者夜間醒來時可以知道時間。 5. 從自理能力開始:忘東忘西沒關係,從小事開始做起 失智者不但記憶衰退,言語溝通和判斷能力也跟著變差,即使以往熟悉擅長的事情,也變得陌生。所以基於安全考量,家人可以讓失智親人從簡單的生活小事做起,一方面可以教導患者熟悉生活瑣事,一方面不至於讓患者遭逢太危險或難以勝任的工作。 建議家人可以趁下班後或週末,和患者一起到附近超市採買,偶爾一起整理庭院、拔拔草、種種花,都是很好的選擇。 6. 從居家環境開始:照明、提醒不能少,危險物品要收好 建議家人保持環境整潔、地板乾燥,家具物品可以貼上名稱標籤,幫助患者記憶,並且去除環境裡多餘的家飾、家具有稜角處應小心包好、刀具危險物品也應收藏好,以免患者誤觸發生危險。另外,燈光明亮對於失智患者行動上有很大助益,患者有時精神意識不清,若樓梯、廁所、家裡角落處昏暗不明,容易有摔倒危險,所以陰暗處最好裝設自動感應照明,其他燈光開關的設置也必須方便觸及。 7. 尋求社會資源:照顧失智不孤單,向相關單位尋求協助 衛福部指導編制的「失智症診療手冊」歸納出,照護者可以透過居家式照護(如聘請外籍看護)、社區式照護(如瑞智學堂協助日間照護)、機構式照護(如醫院開設的護理之家、榮民之家等照護單位),以及其他資源(如身心障礙手冊、輔具租借補助)等方面得到社會幫助,更多資訊可上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社會支持網了解,也可以撥打衛福部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請求協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癲癇

癲癇發作好慌!呼吸保持暢通4招救命

當病人因為癲癇發作,如果周遭有人知道如何協助,結局將會大不相同,以下是4個常見的要點,供讀者參考。 1. 扶好病人以免撞到異物 癲癇發作會暫時干擾肌肉控制、動作、言語、視覺,以及意識。某些情況下,病人全身會劇烈抖動,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他們很可能會失去意識,此時病人可能會不小心撞到周遭的事物而受傷。如果看到有人癲癇發作,請趕快扶好他們,別讓他們跌倒,記得先移開病人身旁的異物,例如:家具,再幫助病人側躺於地面,以利病人的口中分泌物從嘴角流出,避免噎到。另外,請勿用力壓制病人,這樣反而會導致病人受傷。 2. 請勿塞東西來避免咬舌 如果病人呼吸困難,請務必確認病人的呼吸道是否暢通,是不是有異物卡在裡面?如果發現有異物干擾,導致病人無法呼吸,請先協助取出異物,另外,也切勿塞任何硬物到病人口中來避免咬舌頭,這反而會先傷到病人舌頭和口腔,若是異物移位的話,也可能增加阻塞呼吸道的危險。 3. 記錄好病人的發作情形 若見到病人癲癇發作,應該試著回憶事發經過,並做紀錄,這很有助於醫師的判斷,例如您可以回憶病人的身體如何被移動、發作持續多久、病人在發作前後的動作,以及病人是否有受傷。 4. 發作5分鐘快叫救護車 如果發現病人的癲癇發作超過5分鐘了,或是在第一次發作後,又緊接著第二次,這時請趕快叫救護車,若病人在動作後未清醒,甚至併發心臟病或糖尿病,均很危險,如果孕婦癲癇發作,也請立刻叫救護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頭痛/偏頭痛

竇性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竇性頭痛的定義竇性頭痛(Sinus headaches) 的感覺就像鼻竇炎(Sinusitis)發作,患者可能會覺得眼周、臉頰、額頭悶脹,或者頭部隱隱抽痛。不過,其實很多誤以為自己有竇性頭痛問題的患者,其實是偏頭痛(Migraine)或緊張性頭痛(Tension headache)發作。即使有些人已經經過診療,也很容易被誤判為竇性頭痛。 竇性頭痛有多常見? 竇性頭痛的起因是鼻竇發炎,屬於較少見的頭痛類型,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竇性頭痛的症狀常見的竇性頭痛如下,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臉頰、眉毛、額頭等處疼痛腫脹 身體前傾或躺下時,疼痛感加劇 鼻塞 倦怠 上排牙齒疼痛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一個月頭痛 15 天以上,或是經常需要到藥局購買止痛藥。 嚴重頭痛,即使服用藥局的止痛藥也無法舒緩。 經常性的頭痛,甚至已經干擾到您的日常生活。 竇性頭痛的原因許多人無法分清楚竇性頭痛與偏頭痛,或者其他類型的頭痛。竇性頭痛會引發臉部(尤其鼻腔附近)疼痛與腫脹感,並且可能造成鼻腔的相關症狀。然而,偏頭痛等病症並非因鼻竇發炎所引起。 竇性頭痛的風險因素如果您有以下症狀、疾病,或是身體狀況,引發竇性頭痛的風險就會更高,例如: 本身有偏頭痛或其他頭痛病史。 偏頭痛或其他頭痛的家族病史。 因為頭痛所引發的賀爾蒙變化。 竇性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竇性頭痛? 引發頭痛的原因很難輕易下定論,所以醫師會詢問您頭痛的相關症狀,也有可能進一步安排身體檢查。醫師可能會為您安排腦部影像檢查,以找出頭痛發生的原因,例如: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CT 檢查是一種X光攝影成像技術,以環繞患者身體周圍之X光取像後,再經過電腦技術處理,顯現出大腦與頭部(包括鼻竇區域)之橫切面影像。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MRI 檢查利用磁場與電磁波的原理,顯現出大腦結構的橫切面影像。 如何治療竇性頭痛? 很多認為自己有竇性頭痛的患者,其實罹患的是偏頭痛或緊張性頭痛。這些其他類型的慢性頭痛可以靠處方藥治療,來減少或預防頭痛發作,也可以在發作的當下服用,以防頭痛加劇。醫師可能建議的頭痛藥物如下: 一般止痛藥:例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萘普生(Naproxen sodium)、布洛芬(Ibuprofen)、莫疼(Motrin)。 翠普登(Triptans):翠普登能促進血管收縮,進而阻斷大腦的痛覺,成分含翠普登的藥物,包括:塞穆錠(Sumatriptan)、羅莎疼錠(Rizatriptan)、阿莫錠(Almotriptan)、樂免疼錠(Zolmitriptan)、氟瓦翠普登錠(Frovatriptan)、依萊錠(Eletriptan)。除了錠劑以外,也有些翠普登做成了鼻噴劑或注射型藥物。另外,塞穆錠與萘普生可製成合併錠劑崔塞美特(Treximet),目前已證實崔賽美特比這兩種藥物單一使用都還要有效,更能舒緩偏頭痛症狀。 麥角胺(Ergotamine):麥角胺與咖啡因的合併錠劑,例如:麥葛錠(Migergot)、加啡葛錠(Cafergot),效果較不強烈。目前看來,麥角生物鹼(Ergot)對頭痛持續 72 小時以上的患者最有效,不過偏頭痛引起的噁心、想吐等副作用,可能會因為服用麥角胺而更嚴重,也有可能會因為用藥過度而頭痛加劇。 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 簡稱 D.H.E. 45, Migranal) 是麥角生物鹼的衍生物,效果比麥角胺顯著,副作用也較少,且另外有鼻噴劑或注射型藥物,二氫麥角胺不只副作用少於麥角胺,也較不容易造成用藥過度的頭痛。 止吐藥:偏頭痛通常會伴隨噁心的症狀,但不一定會嘔吐,所以通常治療偏頭痛的藥物會合併止吐藥。常見的處方止吐藥包括氯普麻(Chlorpromazine)、美托拉麥(Metoclopramide)、博克羅培(Prochlorperazine)。 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常見類型為克僂強片(Dexamethasone),糖皮質激素也可能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以舒緩頭痛症狀。為避免類固醇中毒,糖皮質素不應該經常服用。 竇性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習慣與居家療法可幫助你對抗竇性頭痛: 避開觸發因子: 如果從過往經驗來看,特定的食物或氣體會使您頭痛,那就應該避開這些觸發因子。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減少咖啡因與酒精的攝取量,並且盡量少抽菸,保持規律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另外,學習排解壓力也非常重要。 養成運動習慣: 定期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紓壓,能夠幫助您預防頭痛。只要醫師沒有特別禁止,您可以自由選擇任何您喜歡的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游泳、騎腳踏車等等。不過,突然開始激烈的運動也可能會造成頭痛,所以運動前別忘了先暖身,讓身體慢慢進入狀況。肥胖也是導致頭痛的原因之一,而只要您維持規律運動,更能維持健康的體重或減重。 減少攝取雌激素(Estrogen): 如果您是受頭痛所擾的女性,而且雌激素讓您的頭痛問題更加劇,或許就該考慮避免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包括避孕藥與賀爾蒙補充療法藥物(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您可以和醫師討論合適的替代用藥,或者斟酌調整劑量。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