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神經

神經系統在身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控制大腦、脊髓和億萬個神經,當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時,會造成其他人體系統產生紊亂,如癲癇發作,動脈瘤、腦腫瘤的形成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認識更多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疾病,並瞭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基礎知識

大腦與神經

癲癇發作: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癲癇發作的定義 癲癇發作(Seizures)是由腦部突發、不自主地異常放電所致,會導致行為、動作、感官或認知上的改變。依腦部異常放電的原因及部位而不同,癲癇發作的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差異,但大部分都會持續 30 秒~ 2 分鐘,若超過五分鐘則需要緊急醫療處置。 對於重覆再發生的癲癇發作,在臨床上稱之為『癲癇』,屬慢性、再發性,須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若接連兩次以上發作,或有反覆發作的傾向,則可能代表罹患「癲癇(Epilepsy)」了。大部分癲癇發作都可用藥物控制,雖然治療通常會對日常生活帶來影響,但還是有辦法在控制病情與藥物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 癲癇發作有多常見? 癲癇發作比一般人預期的還常發生,並特別好發於小孩和老人身上。癲癇發作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及性別的人身上,請與醫師討論如何減少誘發的風險。 如果有特殊或特定因素(如發燒、感染發炎、喝酒、代謝異常、服用某些藥物等)才引起癲癇發作,對這些病人,只要減少或去除這些特定因素後,病人可能不會再發作了。 癲癇發作前的症狀 有時在癲癇發作前會出現下列症狀: 突然感到恐懼或焦慮 感到反胃 頭暈、頭痛 視覺改變 四肢抽搐導致物品從手中掉落 失去知覺 癲癇發作時的症狀: 意識不清、意識喪失 無法控制的肌肉抽搐 口吐白沫 跌倒 口中嘗到異味 牙關緊閉 咬到自已的舌頭 突發的眼球快速轉動 發出怪聲 失禁 突然情緒大變 癲癇發作的原因 腦部的神經細胞會發送、傳輸及接收腦細胞之間用來相互溝通的電流,這些電流傳輸一旦發生任何干擾或阻礙,就會導致癲癇發作。導致癲癇發作最常見的原因是癲癇,但大多數的癲癇發作原因不明。以下狀況都有可能導致癲癇發作: 中風(Stroke) 睡眠不足 腦部腫瘤、腦部血管異常、腦出血、頭部創傷。 有家族遺傳癲癇 戒酒期間酗酒,或酒精中毒。 長時間發燒有可能引起熱痙攣 使用利尿劑時引發低血鈉症(Hyponatremia)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末期 出生體重低,或出生後第1個月內即有病史。 腦部感染,包括膿瘍(Abscess)、腦膜炎(Meningitis)、腦炎(Encephalitis)。 藥物影響或濫用,某些止痛藥、抗憂鬱藥物、戒菸藥物、非法或娛樂性藥物,都會使癲癇發作的風險提高。 先天腦部缺陷、智力障礙或發展遲緩、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 嚴重腦部損傷、缺氧。輕微腦部外傷,例如腦震盪加上短暫喪失意識,並不會引發癲癇發作, 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重複的輕度腦部外傷,與癲癇發作甚至癲癇之間的關聯。 癲癇重積狀態(Status epilepticus),即持續長時間的癲癇發作或反覆連續發作,且在兩次發作間,病患沒有恢復發作前的意識。 以上僅例舉癲癇發作的常見原因,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癲癇發作的風險因素 若有上述情形,表示發生癲癇發作的機率較大,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癲癇發作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初次癲癇發作後就該就醫,而除了留意前述可能導致癲癇發作的症狀,以下情形發生時,請立即尋求緊急醫療協助: 癲癇發作持續超過五分鐘。 癲癇發作一次後隨即發作第兩次。 癲癇發作伴隨高燒或熱衰竭。 懷孕中癲癇發作。 糖尿病(Diabetes)患者癲癇發作。 癲癇發作導致其他外傷。 癲癇發作停止後,呼吸及意識未恢復。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永遠是最佳途徑。 癲癇發作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應付癲癇發作: 正確服藥,勿擅自調整劑量。若覺得需要換藥,請與醫師討論。 保持充足睡眠,確保每天都有足夠的休息,因為睡眠不足可引發癲癇發作。 養成運動習慣並保持正面樂觀的情緒,可促進身心健康。運動疲勞時,請確保攝取充足的水分和休息。 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正確管理壓力、飲酒適度、不吸菸。 安全地從事水上活動,勿單獨游泳、潛水或獨自划船出遊。 騎乘腳踏車或參與類似運動時攜戴安全帽 […]

看更多 大腦與神經 相關文章

其他腦神經與認知疾病

顱內高潮ASMR!咀嚼耳語聽了實在舒服

YouTube 上近年來流行著某種特別的影片類型,內容通常都是有人拿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小道具,對著收音敏感的麥克風製造聲響,例如用指甲敲桌子、耳語或咀嚼聲。這種影片主要是用來刺激顱內高潮,或稱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以下簡稱 ASMR)。這個專有名詞聽起來很饒口又難懂,但別擔心,讓我們馬上來看看 ASMR 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對人體的影響。 什麼是ASMR? 雖然 ASMR 的中文含「高潮」這兩個字,但它指的不是性高潮。ASMR 其實是一種因為知覺刺激,使人體產生愉悅反應的現象。現在大部分的 ASMR 影片,主要都是針對聽覺進行刺激,但這只是 ASMR 的其中一種類型而已,有些人被特定方式觸摸時,也會觸發 ASMR 的感覺。而若要透過觀看影片達到 ASMR 的效果,最好要戴耳機,才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推薦閱讀:耳機一族看過來!3耳機類型與耳傷徵兆)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 ASMR 的感覺,而且引發 ASMR 的聲音,對每個人來說也不盡相同。以統計數據來看,耳語或軟綿綿的輕聲細語,是最能引起多數人 ASMR 反應的聲音。 為什麼會有ASMR? 關於造成 ASMR 的原因,目前仍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有一種說法認為,ASMR 是因為腦內啡(Endorphin)的分泌而引起的。該說法表示,在我們還小的時候,如果跟父母的感情很好,有安全感和受關愛的感覺,頭腦內便會分泌腦內啡,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放鬆,並培養出感受 ASMR 的能力。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宣稱 ASMR 可以幫助入睡。(延伸閱讀:失眠壓力大!試試瑜伽安神更好睡) ASMR的影響有實驗證明 一直以來,不少ASMR的擁護者都宣稱它有助眠、放鬆等正面效果,但直到 2018 年,才真的有 ASMR 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出現。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研究,觀看 ASMR 影片時,人的心跳速率會降低,證明了 ASMR 確實有舒緩緊張情緒和放鬆的效果。 該研究實驗指出,觀看 ASMR 的人,皮膚電導反應(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的狀況會較明顯,是心情愉悅的表徵。皮膚電導反應指的是皮膚電阻的變化。人在經歷緊張或憤怒等情緒時,汗腺分泌以及血管擴張會受影響,並使皮膚電導反應產生變化。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反應,得以被應用於測謊的原因。 一般來說,皮膚電導反應愈強,就代表受測者的情緒愈強烈。但由於在測試中,ASMR 已被證實有降低心跳速率的效果,因此便可排除 ASMR 影片觀看者的明顯皮膚電導反應,不是出於緊張或憤怒等負面情緒,而是愉悅的表現。


周邊神經病變

比目魚富含鎂~吃對能遠離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Sciatica)的感覺,大多會隨著坐骨神經傳遞,並延伸到大腿,使之感到疼痛、刺痛、麻木、無力。患者的疼痛有時會在晚上,或是坐著、站著、大笑和咳嗽的時候加劇。除了找到病因積極治療,健康的飲食也能有效改善坐骨神經痛。如果希望透過飲食舒緩坐骨神經痛,建議參考下文,並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和營養師的協助。 化學元素鎂不可或缺 坐骨神經痛常常是因為梨狀肌痙攣所致,因此建議在飲食中攝取充足的鎂,才可以協助身體放鬆緊縮的肌肉。富含鎂的食物有很多,包括乳製品、魚類、肉類、海鮮、蘋果、糙米、杏仁等。 維生素B12的食物也有助於減輕坐骨神經痛,富含這個營養素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蛤蜊、牡蠣、羊肉,以及乳酪。 比目魚有大量鎂和維生素B12 比目魚在治療心律不整(Arrhythmia),和預防高血壓(Hypertension)等心血管疾病,有明顯的成效。此外,比目魚因為富含大量的鎂和維生素B12,對舒緩因肌肉緊繃或痙攣造成的坐骨神經痛,幫助也很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兩種營養成分,比目魚還含有很多其他對身體有益的營養,例如色胺酸、Omega 3脂肪酸、硒、磷、維生素B3與B6。 坐骨神經痛患者請避免以下食物 相較於均衡的飲食,容易提高血糖,和對心血管有害的高油高脂食物,都容易讓身體組織更發炎,並對神經造成更大的壓迫。基於這個原理,我們就可以知道要避免哪些食物,才能不讓坐骨神經痛變得更嚴重。 1. 精緻加工的高糖食物 雖然目前還不確定有沒有特定食物會使坐骨神經痛加劇,但營養不良,或會使體重增加的飲食,都有可能讓病情變得更複雜。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B在維持健康的神經組織是不可或缺的。精緻加工的高醣食物,如白麵包或任何用白麵粉作的食品、速食飯(如台灣便利超商微波食物),和油膩的麵食,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會將穀類中的維生素B等養分去除。因此為了確保身體能攝取到充分的營養素和纖維,不要選擇精緻加工的高醣食物才是明智之舉。 2. 加太多糖的食物 在食物中加糖,只會加入甜味和熱量,不但不會增加營養,反而還會對血糖產生巨大的影響。高糖飲食會提高身體發炎的機率,也會減少身體的容納空間,讓人吃不下能抗發炎的新鮮蔬果。高糖分的食物包括:糖果、含糖飲料、蜜餞、淋上糖漿煎餅、糖霜、烘焙甜點。 3. 飽和脂肪如紅肉 飽和脂肪也會導致發炎,其來源包括紅肉、合成肉、家禽的皮和肉、全脂乳製品,以及蛋黃。建議患者用富含Omega 3脂肪酸的食物,來取代含有飽和脂肪的食物,以減少坐骨神經痛的疼痛和發炎。 4. 反式脂肪如人造奶油 反式脂肪,又稱為反式脂肪酸,是經化學反應產生的脂肪,會增加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膽固醇),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又稱好膽固醇)。反式脂肪常見於人造奶油,以及食品成分標示中含有氫化植物油(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的各種食物,請盡量避免。


周邊神經病變

坐骨神經痛原因多~懷孕與老化都可能

坐骨神經一痛起來就吃止痛藥壓抑嗎?別再治標不治本了,趕快找出導致坐骨神經痛(Sciatica)的潛在病因,才能對症下藥。以下介紹6個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的原因,看看自己可能屬於哪一種吧! 1.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泛指脊椎上的椎間盤纖維環變性破裂,導致髓核移位,並損害周圍部位。大部分的坐骨神經痛都是椎間盤突出造成的,而它又分成許多不同的類型,例如頸椎神經根病症,和腰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等。 2. 椎間盤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也會跟著老化,並增生骨刺壓迫神經,進而導致下背或坐骨神經疼痛。椎間盤退化所引起的慢性下背痛,通常是由椎間盤的旋轉性傷害造成的。這種旋轉性傷害會使椎間盤弱化,並過度產生移動。微小的移動日積月累,椎間盤就會變得愈來愈難支撐脊椎體,並發炎、刺激、產生疼痛。 3. 狹部脊椎滑脫 椎間盤的功用是作為椎體上下之間的緩衝,它的退化會造成椎體鬆動。當椎間盤無法抵抗脊椎前後滑動的力量,久而久之,不但會加速椎間盤退化、鬆動,脊椎還會滑脫,並造成神經孔狹窄,產生像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4. 腰椎管狹窄或梨狀肌症候群 腰椎管狹窄常見於60歲以上老人,是一種因老化而引起的脊椎疾病,也是坐骨神經痛的可能主因之一。而梨狀肌症候群,則是當梨狀肌發炎、腫脹或緊繃時,觸碰或壓迫到坐骨神經所引發的疼痛。 在臨床定義上,腰椎管狹窄及梨狀肌症候群所導致的坐骨神經痛,並不能算是坐骨神經痛的病理原因,但它們影響到腰椎神經時的症狀,完全和原發性的坐骨神經痛相同。 5. 薦髂關節機能失調 薦髂關節就是由薦椎與髂骨所組成的一個部位,當薦髂關節機能失調,就會影響到位於上方的腰椎,並產生薦髂關節型坐骨神經痛。不過這也不算是神經疾病,只是疼痛症狀和坐骨神經痛相似。 6. 其他各式各樣可能的病因 除了上述常導致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以外,以下情形亦可能造成: 懷孕 癒傷組織 肌肉拉傷 脊椎腫瘤 感染 骨折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以上可能並未完整列出所有會導致坐骨神經痛的原因,請尋求專業醫療人士診斷,才能針對坐骨神經痛做最適當的治療。


周邊神經病變

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這3件事很重要

針灸(Acupuncture)是一種古老的療法,在醫學上已經施行多年。現代醫學中,針灸可用來治療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一種神經根部受到壓迫的疾病,會引起腿部的疼痛。所以除了一般的西醫療法,我們也可以多多了解坐骨神經痛的其它療法,更進一步探究針灸。 針灸如何治療坐骨神經痛? 研究證實,針灸能有效治療坐骨神經痛,刺激受到背部問題影響的神經根部,並舒緩腿部疼痛。針灸還能減少身體移動侷限性、改善腿部僵硬的狀況、減少患處發炎。除此之外,針灸可搭配其他藥物增加療效,例如布洛芬(Ibuprofen)或美洛西卡(Meloxicam)。 如何挑選針灸師? 若您選擇使用針灸來治療坐骨神經痛,請務必挑選優秀的針灸師。針灸治療是否會成功,取決於針灸師的能力與經驗。針灸師會詢問您的醫療病史、症狀和生活習慣,以安全您的針灸方案。以下4點技巧能幫助您挑選合適的針灸師: 先諮詢醫師,醫師可能會有推薦的針灸師名單,建議挑選最適合您、能彼此合作的針灸師。 請先稍微調查針灸師,了解他們的資歷、經驗和學位。 安排與針灸師直接面談。可以詢問針灸方案,或是彼此是否能互相合作,也記得詢問成功率與針灸風險。 確認針灸的費用與保險。 針灸會有潛在副作用嗎? 就像其他治療方法,針灸也有潛在的副作用與風險,潛在的風險與副作用包括: 若您有流血問題,請告知針灸師您的流血問題,例如血友病(Hemophilia)。 針刺進去時可能會有疼痛感,會持續幾秒鐘,然而,若疼痛很劇烈、比蚊子咬的痛感還持久,請告知針灸師。 可能會有感染的風險。因此,應使用以前從未使用過的新針。 並請慎選為您針灸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周邊神經病變

坐骨神經痛不停!4種維生素助緩解

很多人似乎都有坐骨神經痛的問題,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包含下背痛、腳痛、刺痛、麻木、無力或行走困難等,除了接受醫師的治療之外,患者還可以透過一些食物,幫助改善症狀,我們接下來將介紹對病情有幫助的維生素和食物。 1. 維生素B6 維生素B6也稱作比哆醇(Pyridoxine),能夠減少坐骨神經痛的麻木與刺痛症狀、產生紅血球、幫助合成體內的蛋白質,並增加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的產量,此外,周邊神經受到傷害時,維生素B6能降低身體其他部位發生神經病變的風險,且能協助神經訊息傳遞。 至於攝取維生素B6的來源,香蕉、番茄、花生醬、鷹嘴豆、大豆、菠菜、核桃、家禽等食物中,皆能輕鬆攝取到維生素B6。 2. 維生素B9 維生素B9也就是俗稱的葉酸(Folic Acid),能幫助身體產生更多的紅血球、協助細胞生成、減輕背部和下肢的坐骨神經痛、幫助合成DNA,並改善肌肉的協調性,此外,維生素B9能避免坐骨神經損傷,對孕婦來說,葉酸則是寶寶腦部和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營養素,有助於預防胎兒先天性神經缺陷。 富含維生素B9的食物包含豆類、豌豆、皇帝豆、蘆筍、全麥、蘑菇、花椰菜、柳橙汁、蕪菁、酪梨及肝臟等食物。 3.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也稱作鈷胺素(Cobalamin),能幫助神經系統運作、修復受損的神經,並改善細胞生成情形,此外,維生素B12還能防止肌肉收縮、改善肌肉協調、強化較弱的肌肉、減少神經腫脹和刺激、降低神經病變的風險,以及緩解背部和下肢的神經疼痛。 牡蠣、螃蟹、鮭魚、鮪魚、牛肉、龍蝦、肝臟、羊肉、莫札瑞拉起司(Mozzarella Cheese)、瑞士起司(Swiss Cheese)及帕馬森乾酪(Parmesan Cheese)皆為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 4. 維生素C 根據《維生素與礦物質解密》(暫譯,原文書名為Vitamins and Mineral Demystified)一書的作者–史帝夫.布雷克(Steve Blake)博士所述,維生素C早已用來增強免疫力,並避免坐骨神經受到永久性的損害,除此之外,它不僅有助於身體鎖水、減緩坐骨神經痛、降低神經發炎等情形,還能提升神經系統運作,並加快身體自我療癒速度,如此多功效的營養素,平時多吃水果,例如:柳橙、鳳梨、葡萄柚、番茄、菠菜、草莓、櫻桃、高麗菜、哈密瓜等,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C。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周邊神經病變

緩解坐骨神經痛:消炎藥與物理治療

由於引起坐骨神經痛(Sciatica)的原因有很多種,因此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方法,不僅僅是針對疼痛而已,其疼痛的原因也必須納入考量。目前,結合非外科手術的療法,以及客製化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和運動課程,已成為減輕疼痛、身體不適的新方法。另外,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目標是盡可能減少疼痛感,並且增加身體靈活度,下列的幾個方法,有助於達到目標。 消炎藥舒緩疼痛 消炎藥最大宗的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疼痛緩解藥物,包括: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益普消)、那普洛仙(Naproxen,商品名:舒痛寧錠)皆有助於緩解疼痛與僵硬情況,因而提高身體的靈活度、活動能力。如果是要舒緩肌肉痙攣的症狀,請諮詢醫師,處方藥物例如:塞克隆班查品(Cyclobenzaprine,商品名:瑪舒可錠,或服樂適的肌肉鬆弛劑)。不過肌肉鬆弛劑對行動能力差的病人或年長者有跌倒風險,所以必須由醫師根據情況,開立服用的藥量。 另外,在身體的下背部注射如皮質酮(Cortisone)的消炎藥,有助於緩解神經根(Nerve roots)的腫脹與發炎,因而增加身體靈活度。 物理治療減壓力 這個方法的目的是藉由身體不同部位的運動,減少神經受到壓迫,進而舒緩坐骨神經痛。其中可透過系統性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Aerobics)、散步,以及伸展運動,幫助鬆弛緊繃的肌肉。 手術改善症狀 對持續治療未果,或是受疼痛煎熬的病人而言,可以諮詢醫師,考慮採用手術治療,其選擇包括:切除部分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k)的脊椎內視鏡手術(Microdiscectomy),和切除部分環繞與覆蓋脊髓的骨頭,以及讓坐骨神經受到壓迫的一些組織的椎板切除術(Laminectomy)。 另類療法有哪些? 很多人相信瑜伽或針灸有助於改善坐骨神經痛;另外,按摩對於坐骨神經痛引起的肌肉痙攣,是很有效的。加上從生物性反饋(Biofeedback),如追加腦電波、皮膚電傳導率、心率和疼痛等等監測下,能客觀評估你處理疼痛的能力。這些都能盡量提升坐骨神經痛的控制力與緩解能力。 上面所提到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並不完全,由於治療是根據不同原因進行,因此了解導致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診斷原因,是很重要的。


中風/動脈瘤

貝林氏症候群是什麼?中風患者請留意

貝林氏症候群(Balint’s syndrome),對您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陌生又饒口的名字,但它可是常見疾病「中風(Stroke)」的併發症之一。其中的原因是因為中風對腦部的傷害,因此才會導致這個症狀。若您想要進一步的了解貝林氏症候群(Balint’s syndrome),下列將給您完整的資訊。 引發貝林氏症候群的主因:中風 貝林氏症候群屬於罕見疾病,是因為嚴重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而失調所導致。臨床上的症狀包括患者對視野中的物體失去認知能力,只能看見細部卻認不出全局,稱為視覺上的同時刺激失認症(Simultagnosia);而患者無法聚焦,無法隨意控制其眼球注視的目標或方向,稱動眼失用症(Oculomotor apraxia, 又稱動眼運用不能);以及患者雖可看見物品所在位置,卻無法對準而取不到物品,稱作視覺共濟失調症(Optic ataxia)。 貝林氏症候群通常是因為,大腦雙側後頂葉或雙側頂葉(Parieto-occipital,又稱枕葉)區域的損傷。頂葉位於大腦頂部中間,枕葉位於大腦後側。貝林氏症候群可能是一次或多次中風的結果。 引發貝林氏症候群的其他原因 普遍認為貝林氏症候群是多次中風的直接併發症之一,但中風並不是造成貝林氏症候群的唯一原因。突發性的嚴重低血壓,會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因此也可能導致貝林氏症候群。另外,腦腫瘤或腦部創傷也可能引發貝林氏症候群,不過,貝林氏症候群很少是由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退化性腦損傷疾病引起。 貝林氏症候群的3種症狀 同時刺激失認症(Simultanagnosia):患者的視覺無法同時注意到多個物品,可能只能看到一部分畫面或其中一件物品,卻無法涵蓋整個畫面或多件物品。 動眼失用症(Oculomotor apraxia):患者無法自由移動雙眼眼球,無法將視線投向他們想要看的方向或位置。患者必須移動頭部才能改變視線方向。奇怪的是,患者的眼球卻仍然可以上下移動。 視覺共濟失調症(Optic ataxia):患者抓不到自己看到的物品,以及無法測量距離或比例,視覺和動作無法配合,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當患者試圖將杯子放在桌子時,卻因為無法判斷桌子的距離,而使得杯子落到地板上。 貝林氏症候群可以治療嗎? 貝林氏症候群患者可以參加中風復健計劃,這個計畫著重在視覺運動、視覺引導訓練,幫助患者增加應付日常生活的能力,減輕視覺失調帶來的不便,並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由於貝林氏症候群是中風的可能併發症之一,因此,若對症狀缺乏自覺可能會導致延誤就醫,錯過治療先機。一旦發現問題,請盡快就醫。


癲癇

4大神經疾病!癲癇發生的原因有這些

癲癇(Seizure)是一種腦部的慢性疾病,患者遍布所有年齡層,是僅次於偏頭痛(Migraine)、中風(Stroke)、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外,第4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罹患癲癇的原因有很多,只要是任何會阻礙神經元正常活動型態的疾病、腦傷或異常腦發展,都會導致癲癇。以下是關於造成癲癇原因的相關資訊。 基因異常(Genetic abnormalities) 基因異常是導致癲癇的眾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某些個案中,基因可能導致癲癇的發生,即使沒有相關的家族病史,其他類型的個案中,癲癇則是發生在有相關家族病史的患者身上,這表示基因會影響癲癇的發生機率。此外,許多患有癲癇的人擁有的基因會異常活躍,且還會增加抗藥性的基因版本,這些人的癲癇相關基因可能會發展出新的異常或發生突變。 當基因異常發生在控制神經元遷移(Neuronal migration)的基因上時,對患者腦部的發展十分危險。因為,基因異常會導致神經元的錯置或導致發育不全(Dysplasia)。這解釋了為什麼抗癲癇藥物(Anticonvulsant drug)對某些人並沒有作用。 醫師相信部分癲癇患者有高濃度的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Excitatory neurotransmitter),使神經元活性增加;相對地,另一部分的患者有異常低濃度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使腦中的神經元活性降低。上述兩種情況都會導致過高的神經元活性,引起癲癇。 腦部損傷 在許多案例中,癲癇之所以會發生,是由於其他疾病造成的腦傷所導致,腦傷改變了腦部的通常運作,如減少腦部細胞的供氧量。此外,腦瘤、酗酒、阿茲海默症等會消秏腦中氧氧的病症和行為也可能導致癲癇。腦膜炎(Meningitis)、愛滋病(AIDS)、病毒性腦炎(Viral encephalitis)等病症以及由寄生蟲感染腦部的腦囊蟲病(Neurocysticercosis )也會造成癲癇。在成功治癒上述這些疾病後,癲癇發作的情況可能會停止。 除此之外,癲癇與多種發展性和代謝疾病(Developmental and metabolic disorders)有關,包括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 )、丙酮酸鹽依賴性(Pyruvate dependency)、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後天性癲癇性失語症或稱藍道克利夫症(Landau-Kleffner syndrome )、自閉症(Autism)等。癲癇只是患有上述病症的患者身上會發現到的症狀之一。 其他會導致癲癇發作的因素 酒精戒斷(Alcohol withdrawal)。 被咬傷。 被叮傷。 腦膜炎、腦炎、神經性囊尾幼蟲症等腦部的感染。 產前或周產期(Prenatal or perinatal)造成的腦傷,如出生時缺氧或創傷、出生體重較低等。 與腦部畸形(Brain malformation)有關的先天異常或基因狀況。 窒息(Choking)。 藥物濫用(Drug abuse)。 藥物戒斷(Drug withdrawal)。 電解質不平衡(Electrolyte imbalance)。 觸電。 超高血壓。 發燒(Fever)。 嚴重頭部傷害。 腎衰竭或肝衰竭(Kidney or liver failure)。 低血糖濃度。 中風,會限制腦部氧氣量,因而不經意產生異常的神經連結。 中毒。 此外,導致癲癇發作的原因,也包括暴露在鉛、一氧化碳、毒品、過量抗憂鬱藥之中。缺乏睡眠、壓力或經期時的荷爾蒙變化也可能引起癲癇發作,抽菸和酒精攝取也可能引起癲癇發作。而且,香菸中的尼古丁(Nicotine)會對腦中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受體(Receptor)起作用,這也會增加神經元放電頻率導致癲癇。


癲癇

癲癇發作急又快~您必學的急救祕訣

癲癇(Seizure)患者在症狀發生時,沒有辦法及時獲得妥善的急救處理,那麼可能會造成非常危險的後果。因此,若每個人都學會了必要的癲癇急救步驟,那麼就可以大大降低癲癇患者受到傷害的可能性。下列提供了部分的急救方法供您參考。 11種癲癇的急救方法 癲癇的類型有許多種,大部分的癲癇發作,會在數分鐘內結束。而下面的急救方法,不管對哪一種類型的癲癇患者都有幫助。 解開頸部周邊的衣物,避免患者呼吸困難。 如果患者所在的位置有危險的話,請將尖銳或堅硬物品從患者身邊移開。切記!千萬不要移動患者。 在患者完全清醒前陪在他身邊,並在發作完後,幫助患者坐到安全的地方。在他們恢復到可以對話的狀態時,冷靜地告訴他們剛剛發生的事。 安撫患者,以冷靜平淡的口氣跟他們說話。 如果患者癱倒在地的話,用軟墊抬高他們的頭。 癲癇發作後,讓患者側躺有助於暢通呼吸道,且避免患者吸入分泌物。 檢查患者是否有穿戴醫療用腕帶或帶有其他緊急資訊。 再次確認時間。如果抽搐發作未在5分鐘內停止,打電話叫救護車。 發作過後,讓患者保持復甦姿勢,檢查患者的呼吸是否恢復正常。並輕輕地檢查口中,確定沒有東西阻塞呼吸道。如果患者的呼吸聽起來不順暢,請馬上打電話叫救護車。 幫忙打電話叫計程車,或通知其他人,確保患者安全回家。 8種注意事項 您應該盡可能保持冷靜。 留意癲癇發作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以及了解患者在癲癇發作前發生了什麼事。 不要壓制患者或移動他們。 不要將任何東西放進他們的口中,這樣有可能會讓他們的牙齒或下巴受傷。癲癇發作的人不會有舌退縮的狀況。 不要試著做心肺復甦術,因為患者的癲癇發作過後,通常能夠自行恢復呼吸。 許多情況下,如果您已經熟識該名癲癇患者,沒有必要叫救護車。 在患者完全恢復知覺前,不要給予食物或水。. 如果患者有受傷,或是在第一次發作尚未恢復前,又發作第二次的話,請馬上打電話叫救護車。 3項癲癇患者應該遵循的指示: 隨身攜帶醫療用辨識資訊。如果緊急情況發生,這些關於您本身癲癇發作的資訊,可以讓您周圍的人知道該如何保護您的安全,並提供適當的處置。 不要喝酒,酒精會干擾您正在使用的藥物的效果,還可能降低大腦的癲癇的發作機率。 確保您的家人、朋友、同事都知道當他們看到您癲癇發作時,該如何行動。


癲癇

筆記寫起來!癲癇的類型有這麼多種

癲癇(Seizure)會導致許多無法控制的狀況,不過,只要了解癲癇發作前的徵兆,就可以幫助您更妥善地控制,癲癇造成的傷害或其他危險因素。而且,不管您今天是清醒的還是睡覺時,癲癇都會發作,而某些類型的癲癇,發作症狀和徵兆都不同。因此透過下列幫您整理出來的資料,一起來了解癲癇的種類吧!癲癇的發作主要可分成下列2種類型: 部分或局部型發作(Partial or focal seizures) 全身型發作(Generalized seizure) 單純部分發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 單純部分發作的意思是,當您癲癇發作時,您仍保有完整的意識,並且會發生的症狀包含下列反應: 難以言喻的整體奇怪感覺。 肚子中有「升起」的感覺,有時候胃裡會有像是坐在雲霄飛車上時的感覺。 有強烈的「似曾相識」感覺(Déjà vu)。 感到不尋常的氣味或味道。 手臂和腿感到刺痛發麻。 突發性的強烈恐懼或喜悅。 手臂或手掌等部分身體部位出現僵直或抽搐情況。 複雜性部分發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 複雜性部分發作的意思是,當年癲癇發作時,您會失去意識,且發作後也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複雜性部分發作的症狀通常包含不尋常的身體行為,例如: 嘴唇突然地抖動。 摩擦雙手。 亂發出噪音。 揮動手臂。 拉扯衣服。 擺弄物品。 擺出不尋常的姿勢。 突然咀嚼或吞嚥動作。 全身型發作(Generalized seizure) 全身型發作跟部分行發作比起來,嚴重非常多,並且分了6個主要的類別: 失神性發作(Absences):此類型的發作會讓患者失去對周圍事物的意識,最多達15秒,患者會看似無神地盯著空氣,但有些人會快速眨眼或抖動嘴唇,並會在失去這段時間的記憶。 肌陣攣發作(Myoclonic seizures,又稱肌抽躍型發作):此類的發作會讓手、腿或上半身痙攣或抽搐,就像遭受電擊一樣,最多維持1、2秒的時間,而且發作期間仍有意識。肌陣攣常發生在醒來後的數小時內,也可能與其他類型的全身型發作一起發生。 陣攣發作(Clonic seizures):陣攣發作與肌陣攣發作一樣,會引起抽搐。但陣攣發作的持續時間較長,通常最長可達2分鐘。並且會在陣攣發作期間會失去意識。 失張力發作(Atonic seizures):失張力發作會使您的肌肉瞬間放鬆,您可能因此跌在地上而受傷。 強直發作(Tonic seizures):強直發作會讓您的肌肉突然僵直化,可能使您失去平衡而跌倒。與失張力發作一樣,強直發作有造成傷害的危險。 強直陣攣發作(Tonic-clonic seizures):又稱「大發作(Grand mal seizure)」,並且分成2階段。您的身體一開始會僵直,接著手腳會開始抽搐;發作時會失去意識,有些人甚至還會失禁。這類發作一般會持續數分鐘的時間,但也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