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更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兒童健康」內容包括飲食建議、生活習慣、兒童常見疾病、生長發育等話題。此外,兒童心智與情緒的發展也很重要,Hello 醫師與家長一同關心。

基礎知識

兒童健康

【醫師幫幫我】兒童疫苗可混打嗎?打疫苗發燒怎麼辦?流感疫苗施打注意事項一次懂

每年10月開始,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今年補助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兒童及醫事防疫人員等。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會依照當年預估的流行病毒株,引進相對應的各種廠牌疫苗供民眾接種。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副主任黃斯煒醫師,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詳細解說流感疫苗施打的注意事項;《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對流感疫苗有更全面的了解。 符合這條件 疫苗可混打  為了守護嬰幼兒的健康,自出生後24小時起,一直到進入小學前,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疫苗接種規劃,若是正好遇到流感施期,臨床上家長常詢問,是否能同時施打兩種以上疫苗?黃斯煒醫師表示:「流感疫苗和其他疫苗可以混打,但疫苗必須是『不活化疫苗』,如果屬於『活化疫苗』,例如卡介苗、德國麻疹疫苗或日本腦炎疫苗,則必須間隔28天以上才可施打。」 不同廠牌流感疫苗可混打 6個月以上的嬰兒,或是9歲以下幼兒,在第一次施打流感疫苗時,必須施打兩劑疫苗才可產生保護力,而兩劑需間隔4週以上時間。有民眾在直播時提問,兩劑疫苗是否要施打同一廠牌疫苗,黃斯煒醫師說明:「疾管署每年會根據當年所選的疫苗進行公告,以今年(2023)的4家廠牌疫苗為例,是可以混打,家長可以放心。」這4家廠牌的疫苗都是經過疾管署認證,對預防流感重症皆有成效,民眾不必挑選廠牌。 多喝水可降低流感疫苗副作用 醫師建議,流感疫苗施打後可以多喝水,除了能幫助提升免疫力,也可減少發燒的機率。黃斯煒醫師解釋,許多發燒的幼童吃退燒藥後退燒效果不明顯,這時若施打點滴補充體內水分,補充到一定程度後,發燒狀況就會改善,「喝水後能增加流汗與排尿,能把熱量帶走,改善發燒的情形。」 施打流感疫苗後可能的副作用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 發燒、頭痛 肌肉痠痛 皮膚搔癢、蕁麻疹、紅疹 噁心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更多兒童健康類別

疫苗

看更多 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

其他健康問題

別用手機打發小孩!5大傷害後悔莫及

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裡,手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工作上的聯繫或是跟朋友聯絡,都脫離不了手機的掌控,也因為手機的功能太過強大,這個時代的小朋友們,常常都年紀小小就開始使用手機,甚至有手機成癮的症狀,本文將帶您了解,小孩過度使用手機對健康造成的5個影響。 1. 影響親子的感情 有些父母因為工作很忙或是其他原因,當小孩想跟父母互動的時候,父母會選擇用平板或手機來當成小孩的保母,的確,小孩拿到手機或平板後,多半會安靜下來,但同時,這也代表手機剝奪了親子互動的機會。另外,如果習慣用手機打發小孩,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視力退步或其他問題時,想減少小孩使用手機的時間,孩子可能早已對手機成癮,無法脫離手機的掌控了。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是家長對手機成癮,跟孩子的對話與互動會減少,長期下來,孩子可能會感到孤單與不受關愛,逐漸不再跟父母溝通,有心事或是困難,比起告訴父母,孩子反而會選擇跟同儕或是網友討論,時間一久,親子關係就會愈來愈疏遠,想補救就要花更長的時間,甚至可能補不回來。 2. 傷害小孩的視力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9年的調查顯示,台灣小孩擁有手機的平均年齡為10.1歲,約9成的兒童有自己的社群帳號,衛福部的調查也指出,幼稚園學童下課後使用手機的比例,竟然高達44.9%,也難怪台灣的近視人口居高不下。而且,手機發射的藍光,除了容易使眼睛疲勞不適外,也讓孩子的眼睛提前老化,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黃斑部病變逐漸年輕化的原因之一。 3. 影響孩子的睡眠 手機發出的藍光,會阻礙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褪黑激素過低會讓人較難感覺到「愛睏」,孩子如果養成在睡前滑手機的習慣,可能會有難以入睡的情況,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白天上課精神渙散的惡性循環,缺乏睡眠也會減緩孩子的發育,所以如果想要孩子長高長壯的家長們,別再讓孩子晚睡和睡前滑手機了! 4. 造成孩子的姿勢不良 相信讀者們應該都知道「低頭族」對人體會造成什麼影響,想像一下當這些負面影響加諸在還在成長的孩子身體上,會有多大的危害,包括脊椎側彎、駝背、頸部痠痛等毛病,都可能因為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造成不良姿勢,而一一找上門來。因此,除了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外,也要特別叮嚀孩子,要以正確的姿勢來使用手機。 5. 減少孩子出門的機會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兒童發展研究學會(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SRCD)的研究指出,現在的青少年走出戶外,進行社交活動或工作的頻率減少,包括:跟朋友聚餐、約會、旅行、打工等,手機裡的社交App,讓孩子不必出門也能夠跟朋友聯絡,而各式各樣的手機遊戲,以及YouTube上的影片,也讓更多孩子寧願待在舒適的家中,懶得出門活動。 此外,即便孩子在戶外活動,依然有相當高的機率使用手機,就像現在搭捷運時,幾乎8成的人都在滑手機,人們已經習慣在公共場所使用手機,來跟人群保持距離,而孩子若早早就養成這種習慣,很可能會缺乏社交能力,懼怕跟其他同年齡的孩子接觸。


其他健康問題

另類兩腳書櫥?書包過重傷害小孩成長

曾幾何時開始,小孩竟也得跟父母一樣,肩上擔負著不少重量,不過父母扛的是家庭,而小孩扛的卻是沉甸甸的書包,本文將帶您了解書包過重對小孩的健康影響,以及如何減輕書包重量。 書包過重對小孩的影響 根據教育部的書包減重計畫顯示,兒童的書包重量以低於超過體重的12.5%為準,書包過重可能造成兒童脊椎側彎、肌肉或韌帶的拉傷等症狀,小孩除了容易感到肩頸和背部痠痛外,行走時的平衡感也會因為書包重量的影響而降低,可能導致跌倒或摔傷的機率增加。根據書包種類的不同,側背包過重可能會造成斜肩的症狀,對於骨骼還在發育的兒童來說,每天揹著過重的書包上下學,對於身高發展或是正確站立與行走姿勢的建立,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減輕書包過重的3種方式 為了避免小孩被書包壓得喘不過氣,以下提供3種減輕書包的方式: 教孩子整理書包:有些小孩可能嫌麻煩,常常把課本、作業簿或課外讀物等東西不做分類,放在書包裡每天帶著,書包的重量當然會超重。家長應該詢問小孩,每天放學前,除了回家作業外,還有什麼東西是需要每天放在書包裡攜帶的,帶需要的參考筆記或課本回來就足夠,最好能夠讓小孩把上課時的重點紀錄在輕薄的筆記本上,就不必把厚重的課本帶回家中;如果是在學校圖書館借的課外讀物,則可以放在家中看完在帶回學校歸還,不需要每天帶在身上增加重量。 書包種類選擇:雙肩書包大概是最常拿來被當作書包使用的種類,比起側背包,雙肩書包可以讓雙肩都平均負擔背包重量,可以避免因負重不平均,而造成的斜肩問題。另外,還有一種拉桿書包,就像行李箱一樣可以拖著走,這種書包的確可以完全避免過重的問題,不過它也很可能讓小孩更加喜歡在行進間打鬧嬉戲,拉桿的伸縮功能,可以讓小孩拿起來揮舞,書包底部有輪子,被拿來當作碰碰車。相信讀者們都知道讓小孩在賣場控制手推車的情況,不當的使用拉桿書包不僅可能增加小孩受傷的機率,也可能成為小孩拿來霸凌同學的工具。因此,建議還是選擇重量輕,背帶和靠背有減壓設計的後背包為主。 多利用置物櫃:除了學生課桌的抽屜外,通常學生們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置物櫃,請小孩把已經檢討過的考卷,或上完的講義等物品收納在置物櫃即可,甚至也可以考慮讓小孩直接把水壺貼上名字留在學校,用學校的飲水機裝水即可,畢竟裝滿水的水壺佔的重量也不可小覷。


其他健康問題

以身作則不要強迫~4撇步教孩子禁食

隨著台灣的社會愈來愈多元化,許多宗教的不同禮俗,我們理當也要尊重,而現在有更多伊斯蘭教的新移民到台灣來,我們更該尊重不同的文化,尤其是您家中也有伊斯蘭教的親人。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教每年都有齋戒月,還未到青春期年紀的小孩,是不需要禁食的。但若是家中有伊斯蘭教的小孩,身為家長,您可以提早向孩子介紹,說明伊斯蘭齋戒月的禁食習俗,等孩子長大後,因為已經了解,就會更為熟悉。本文將幫助家長如何向小孩介紹第1次禁食。 小孩第1次禁食的小撇步 對家長而言,要教孩子如何禁食,並不是容易的事。有時候,家裡的某些小朋友會想要像其他家庭成員一樣禁食,但也可能不想要禁食。因此在您教孩子如何一起遵守禮俗時,您應該讓孩子了解其中的意義,以及每年都要禁食一個月的原因。當孩子知道禁食的原因、意義後,將會做得更好。下列是教導小孩第1次禁食的4個小撇步: 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示範:教孩子如何禁食其實很容易,但要由自己以身作則卻不簡單。由於小孩很自然的都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當您在禁食期間,尚未嘗試過的孩子自然而然會有很多問題。這是孩子們的自然反應,因為他們會好奇,也會想要嘗試。因此以身作則,當孩子的榜樣是很重要的,畢竟孩子總是學習身邊最親近的人的行為。 不要強迫孩子完全做到禁食:孩子第一次禁食時,要為他們保留一些空間,不要強迫孩子完全做到禁食的程度。因為孩子還處於成長、發展階段,仍然需要補充很多營養。此外,小朋友也會忘記不能吃東西這回事,當他們想要吃東西、喝飲料時,就會不自主的去做。因此,要求孩完全做到禁食,很可能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請您教孩子禁食的時候要慢慢的循序漸進。剛開始的時候,每天禁食幾個小時就好,並再慢慢增加到孩子可以忍受的程度。 讓孩子先習慣某些食物的禁食:如果孩子習慣吃某種東西,禁食期間可以要求他們先不要吃這些食物,如:巧克力、洋芋片等。您可以在禁食期間要求孩子不要吃這些東西,這樣也有助於他們改掉吃零食的習慣。同樣的,這種作法能讓孩子更懂得珍惜食物。 孩子成功做到時,請給予適當獎勵:不論孩子成功的禁食幾小時,或是好幾天,只要他們有做到,請給他們適當獎勵,這樣能提昇孩子持之以恆的動力。禁食期間結束的時候,您可以為孩子準備他們喜歡吃的食物,當作他們完成後的獎勵。不過請您記得,要為孩子準備營養成分豐富的食物,富含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甜食類的東西請盡量不要給孩子食用,因為它們對孩子的健康比較沒有幫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常見疾病症狀

預防兒童嘔吐!先了解4個主要發生原因

多數情況下,嘔吐並不是很嚴重的狀況,可以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自己痊癒。但是,若是兒童嘔吐,那情況就更複雜了。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嘔吐的現象,請父母親務必了解治療與預防嘔吐的正確方法。 引起嘔吐的4大因素 很多疾病都有嘔吐這個症狀,但最常見的起因如下: 病毒性腸胃炎(Viral gastroenteritis):這是一種腹部感染,原因是食用了受到了輪狀病毒(Rotavirus)或細菌感染的食物。腸胃炎伴隨的症狀還包括腹瀉、輕微發燒和食慾不振,感染可能會持續數天到數週不等。 暈車(Travel sickness/ Motion sickness):這個常見症狀可能輕微或者非常嚴重,通常出現於比較少搭車的人身上,因此兒童也比較容易有暈車的現象。會暈車是因為人體的平衡感測系統發現身體一直在移動,但是身體的其他部分不知道,因此就會讓大腦接受到混亂的訊號。 消化問題:例如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食物過敏或乳糜瀉(Celiac disease/ Gluten intolerance,又稱麥麩不耐症 )都會導致嘔吐。不過,小孩也有可能因為先前吃太飽,而出現嘔吐的現象。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症狀跟腸胃炎很像,但通常比較嚴重。症狀的嚴重度取決於兒童攝取的食物中受多少細菌、病毒、寄生蟲和化學物質感染。 除此之外,兒童嘔吐還包括以下比較不常見的4種原因: 頭部受傷。 偏頭痛(Migraine headache)。 肺部、耳朵、胃和泌尿道感染。 闌尾炎(Appendicitis)。 治療與預防的方法 在兒童嘔吐後,當務之急就是讓兒童補充水分,但只能給他們一點水,不要強迫孩子一次喝太多。最好是使用口服脫水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或天然的止吐療法,例如薑或蜂蜜茶。請不要讓小孩喝含太多糖的飲料。若是還在喝母奶階段的嬰兒,請縮短哺乳的時間,並增加哺乳的頻率。年紀稍大的孩子,在超過8小時沒有嘔吐後,可以慢慢恢復正常飲食。但因為腸胃還是容易不適,因此請避免多糖、油膩的食物,並且可以的話,可讓孩子側躺,以防孩子被嘔吐物嗆到、導致嘔吐症狀加劇、恢復更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健康問題

抗兒童肥胖不只飲食~心理生活都要調

兒童肥胖問題在現代社會愈來愈常見,不僅會導致小孩產生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還有可能造成行動不便,並增加日後罹患糖尿病(Diabetes)、心血管疾病等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不容忽視,需及早對抗。 現代生活處處都是風險因素 飲食:現今生活中充斥了太多高熱量的食物,常吃速食、糖果、甜點、含糖飲料,都很容易導致肥胖。如果又習慣在深夜吃零食,或有暴飲暴食的習慣,體重就更容易失控。 看電視和上網:研究顯示,若把電視或電腦放在小孩房間,因為使用容易,會讓他們花更多時間看電視、上網,並讓他們喪失對其他活動的興趣,以致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基因:要怪只能怪自己和祖先,因為肥胖有部份原因其實是受基因影響的。也就是說,若父母有肥胖問題,小孩肥胖的機率也會很大。 缺乏運動:不運動的小孩因為燃燒的卡路里較少,體重也比較容易增加。不好的飲食習慣,加上長時間久坐,像是看電視或打電動,就會讓肥胖的問題更嚴重。 心理因素:個人和家庭壓力,都會增加兒童肥胖的機率。例如遇到問替時,有些小孩會用暴飲暴食來處理情緒,或排解無聊的心情。 兒童肥胖是日後傷害的種子 肥胖的小孩,小時候或長大時,都會更容易有高膽固醇、心臟問題、糖尿病、骨骼問題、呼吸問題(如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和氣喘Asthma)、皮膚病(如起紅疹、徽菌感染,和長痘痘)。肥胖的小孩在現今社會也比較容易遭到歧視,導致自尊心低落,進而阻礙學業和社會發展,且心理方面的問題往往成年後都還會存在。 該怎麼幫助肥胖的小孩? 若家有小孩過度肥胖,身為家人,請務必讓他知道自己是站在他那邊的。小孩對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通常會依據家人對自己的看法改變,如果家人能接接納他,小孩對自己的感覺也會比較好。此外,雖然家人要支持小孩,但也要讓小孩了解肥胖對健康的壞處。請嘗試和小孩聊聊肥胖這件事,讓小孩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憂慮,並讓他們了解家人是會幫助他們改變的。可以試著全家一起改變飲食習慣、一起開始規律運動,讓大家互相支持、健康成長。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神經疾病

小孩中風難辨!送醫會經歷的診斷方式

小孩和寶寶都有可能中風,並造成腦部損傷和身體殘疾。若小孩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請立即撥打119。到了醫院後,醫療人員會開始進行各種檢查,以確認是否中風。以下是小孩送醫後,在醫院可能經歷的中風診斷方法。 檢查家族史等基本健康狀況 熟悉小孩的病史,有助於讓醫師判斷中風的潛在原因。就醫時,醫療人員可能會問詢問以下問題: 懷孕過程的情形 父母與親人的家族病史 小孩的病史和其他醫療狀況,例如感染、外傷等 小孩送醫前的症狀 小孩平常的行為,若最近有注意到任何改變,請告知醫師 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造影 醫師可能會建議做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造影,以觀察大腦組織、血流和腦內其他的液體狀態。醫師看了掃描影像,就可判斷中風的原因是否為血栓(缺血性中風),還是腦出血(出血性中風)。醫師有時候會用染劑,以讓影像更清楚。 1種以上的血液檢測 醫師可能會為小孩做血液檢查,以了解是否有血球數、凝血系統、感染或化學等的相關問題,以了解中風原因。為此,小孩可能會進行1項以上的血液檢查。 導管血管造影:染劑+X光 導管血管造影可檢查腦部的血管狀況,讓醫師了解腦血管是否有問題。進行此檢查時,醫師會將一種特別的染劑注射到動脈,再用X光來拍攝血管的圖像。 用心臟超音波檢視心臟運動狀況 心臟超音波能夠顯示心臟的運動狀況,幫助醫師了解小孩是否有血栓、感染或心臟結構上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引發中風。 用心電圖檢查心律是否有問題 在心電圖檢測中,醫師會在小孩的胸腔黏上一個特別的貼布,以測量心臟的電流狀況。這項檢查可判斷小孩是否是因心律問題,而導致中風。(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用腦波圖檢查腦部電流是否過多 腦波圖檢測時,醫師會在小孩的頭皮黏有導線的貼布,與機器連接。機器會顯示小孩的腦波資訊,可以幫助醫師了解小孩的腦部是否有過多的電流,也就是中風的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健康問題

ADHD多為遺傳~兒童吃魚油緩症狀

ADHD是什麼?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神經行為障礙(Neurobehavioral disorder),大多被認為是遺傳疾病,及一些複雜原因所致。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人,可能其父母或兄弟姊妹之中也有患相同疾病的人,病患的特徵為,長期過度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好動,嚴重影響病患的學習、發育和社交生活。雖然隨著時間過去,您的症狀會改善,但ADHD患者在成年後仍還是會深受其擾。 若不治療ADHD並不會影響到病患的身體健康,但還是因為會約束病患的日常生活行為和重要工作,因此對病患的生活會帶來諸多風險。ADHD患者有較高的風險會受傷、憂鬱、焦慮、嚴重社會隔離(Social isolation)、孤寂和財務狀況不穩定。雖然ADHD還沒有很確切的療法,但還是有很多方法都可成功減輕症狀,控制病情。像是現在最常用來緩減ADHD病患症狀的,就是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魚油。 魚油是什麼?魚油對ADHD病患重要的原因 魚油是從深海多脂魚類的脂肪組織提煉出來的,像是鮭魚、鯖魚、鮪魚、甚至鯊魚。魚油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富含高密度的Omega-3 脂肪酸,其含有兩種形式: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EPA最主要的功能在於幫助、增強心臟的功能,DHA則是對於神經細胞膜的組成和發育十分重要,因此能增加專注力,減緩大腦老化的速度。許多研究認為,提高DHA的攝取量是減緩ADHD症狀的主因。 新的研究發現 在許多大型研究發現,兒童的Omega-3 脂肪酸攝取量,和ADHD的罹患率有十分高的關聯性之後,Omega-3 脂肪酸的療效終於獲得證實。根據這些研究顯示,罹患ADHD的兒童體內的Omega-3 脂肪酸量比未患病的兒童低很多。 還有更多研究更進一步檢視Omega-3 脂肪酸對ADHD的影響,研究哪種Omega-3 脂肪酸對正在發育學習的兒童最有幫助。其中一份研究,90位7~12歲患有ADHD兒童被分成3組,分別攝取含EPA、DHA的魚油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 4個月,每日500毫克。研究的最後,服用DHA魚油的實驗組閱讀、拼字、社交和行為反應都進步最多。另一份研究中,受試者為17位有閱讀障礙的兒童,發現體內DHA量增加的兒童,最後的測驗結果比對照組更好。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消化問題

小孩肚子痛!3種常見的兒童腸道疾病

小孩的腸子若出問題,常見的不適症狀會有放屁、腹瀉、便祕、痙攣、噁心及嘔吐,導致的原因多元,都需要醫師花時間診斷,才能查明病因,以下是3種常見的兒童腸道疾病。 1. 對麩質過敏的乳糜瀉 最常見的兒童消化道疾病是乳糜瀉(Celiac disease),是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對麩質過敏,使免疫系統產生反應,開始破壞小腸內部。小腸內部一旦遭破壞,身體就難以從食物中吸收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影響小孩的整體健康及成長。麩質可在黑麥、大麥和各種小麥中發現,包含硬粒小麥、粗粒小麥粉、斯佩耳特小麥、卡姆小麥、單粒小麥、二粒小麥。有時在膠水及藥品中,也會發現麩質的蹤跡。罹患乳糜瀉後小孩無法完全痊癒,但可以透過無麩質飲食加以控制症狀。若懷疑小孩患有乳糜瀉,請尋求醫療協助。 2. 兩種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大腸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單來說就是小腸或大腸發炎,會使腸道腫脹且疼痛。常見的症狀為腹瀉、腹脹、胃痙攣,有時甚至會使體重減輕。發炎性大腸疾病又分成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兩種。 克隆氏症可能影響消化道的任何地方,受影響的區塊變厚,形成如鵝卵石一般的表面。依發病處,症狀可能是胃痛、嘔吐、食慾不振、血性腹瀉、發育不良或口腔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雷同,不過影響的區塊僅限於結腸(為大腸的一部分),會使該部位出現傷口或裂痕。 治療發炎性大腸疾病的方法包含抗感染藥物、免疫制劑及營養補充品(為補充無法從食物中攝取的特殊養分),大部分的人最後也都需要透過手術來控制病情。家長了解此病的症狀能幫助醫師進行診斷,也能避免小孩的病情突然爆發。 3. 反覆發作的腸躁症 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一種會長期影響小腸及大腸的疾病,讓結腸無法預測食物殘渣通過的速度,並因不知道該從食物中吸收多少水分,導致便祕或腹瀉。腸躁症時常反覆發作,且每個人症狀都不太一樣,有時也常跟發炎性大腸疾病混淆。此症的治療方式包含改變生活習慣、減輕壓力、調整飲食,以及減少攝取可能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魚油這樣吃~4點注意事項看仔細

許多爸媽要說服小孩吃健康食物已經夠難了,尤其是要吃富含營養的魚類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若您的小孩就是不愛吃魚,也不願意吃魚,那麼改吃魚油,就會是一個不錯的營養補充品。不過若您仍然對魚油有些疑慮,不妨讓我們為您解惑,讓您知道魚油對您小孩的好處以及該注意的事項。 為什麼小孩該服用魚油? 魚油主要是讓您攝取Omega-3 脂肪酸,而Omega-3 脂肪酸對於兒童的大腦和眼睛發育,是十分重要的營養成分,而深海魚,在魚類裡頭,含有最多的Omega-3 脂肪酸。一般來說,最好透過食物讓孩童攝取營養,但小孩所食用的魚類可能並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而且還有可能吃到受到汞污染的魚類。因此專家建議,2~8歲的兒童一週應該食用91.31~186.62公克的魚或海鮮,9歲以上的兒童則該食用248.83~311.03公克。 不過,魚油的液體補充劑、軟劑和軟凝膠,都不含有汞,因此也是食用魚油的好處之一;這是因為大多份補充劑都是用魚的脂肪組織製成的,而這些組織內不會有汞,所以當您使用 Omega-3 的補充劑時,可以避免擔心食用到汞的風險。而市場上有些Omega-3 補充劑不是用魚,而是用藻類做成的,因此不會有汞和魚的味道,很適合素食者。若家長想讓孩子吃吃看魚油,請記得,這種營養補充劑所帶來的好處還是不如直接食用天然的魚,並且請您確保所挑選的魚油品牌有過濾油,和去除像是多氯聯苯的毒物。 4項挑選魚油的注意事項? 請挑選用魚肉製成,而不是魚肝做成的魚油。因為魚肝可能含有毒物和大量的維生素A。對兒童來說儘管是維生素A,過量的攝取也是不好的。而含有微藻類油(Microalgae oils)的魚油則適合素食者來服用。 請詳閱說明書上的劑量服用指示,不可讓兒童服用過量。因為服用太多魚油可能會造成腹痛或腹瀉。 液體的魚油補充劑很適合年幼兒童,因為膠囊的類型容易讓小孩噎到造成危險,因此不適合3歲以下的兒童服用。 請於餐後時間服用,一開始請先服用低劑量,再慢慢增加至建議用量。若兒童不喜歡魚油補充劑的味道,則可加入牛奶或果汁一起服用。


消化問題

這7招!與孩子一起對抗消化系統疾病

若您的孩子無法順利攝取健康食物中的養分,那麼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就會發生營養不良的狀況,也可能導致父母的心理壓力,因此,該怎麼照顧患有嚴重消化系統疾病的孩子呢?這篇文章將會非常地適合您,下列提供了7點能夠幫助孩子好好吸收營養,並且健康長大的方法。 1. 依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 若您的孩子被診斷出患有消化系統的疾病,那麼醫師診斷後開出的藥物,請務必的請孩子按時服用,該診療的時間也請按時報到。因為只有依照指示接受治療,孩子的情況才會好轉,並願意吃下更多的食物,也才能真正的攝取到食物中的養分。 2. 尋求兒科營養師協助 兒童的營養需求與成人不同,因此,您需要替孩子找這一方面專門的營養師協助,若您不對症下藥,那麼不管您花再多錢請來的名醫,都無法精準的幫助您的孩子。 3. 適當給予營養補充品 兒童的消化問題,經常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缺乏特定的營養素,例如:若您的孩子患有慢性腹瀉,應多補充鋅、若疾病導致出血,補充鐵質則會有所幫助。再您找到合適的營養師之後,您應該透過孩子的症狀,來諮詢營養師,並給給予孩子適當的營養補充品。 4. 減少單純熱量的攝取 每個孩子都愛吃洋芋片,但這種單純只有熱量的食物,並不是幫助孩子增重的好方法。孩子們需要的脂肪需要從健康的管道獲得,如酪梨和橄欖油。而碳水化合物、蛋白粉或營養補充品也是不錯的選擇。請諮詢您營養師或醫師,找出最適合孩子的配方。 5. 增加纖維攝取 當您的孩子有消化道的疾病,醫師通常會建議您減少孩子的纖維攝取量,不過一但情況好轉之後,應把纖維再度加入飲食中,避免造成身體營養攝取不均勻。一般來說,孩子需要的纖維量為年齡加5克。不過正確的劑量,請諮詢您的營養師,以便了解最適合孩子的纖維攝取量。 6. 認真遵守吃飯時間 比起一天三餐正常吃飯,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孩子應該施行少量多餐。因此,應該讓全家人盡量陪孩子吃飯,如此一來,孩子才會有更多的誘因及動力好好吃飯。 7. 放輕鬆不要給過多壓力 不要將孩子與他人比較,也不要給他們壓力,因為責怪孩子罹患消化系統疾病是沒有幫助的,只要他們能夠持續長大,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壓力也是成為消化系統不適的原因之一。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