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愈來愈多人了解,發燒是身體的免疫反應之一,不必過度擔心,但是當自己的小孩發燒時,父母仍然會相當緊張,擔心會併發更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發燒對增強免疫力來說是必要的,所以堅持不讓小孩吃退燒藥,不過這個觀念當然也不全然正確。以下整理關於小孩發燒的8大迷思,讓我們帶大家一一破解。
迷思1:只要發燒都不好
這是很傳統的觀念,現代人大多都能理解,發燒其實是免疫系統的啟動,能幫助身體對抗感染。因此一般介於37.8~40°C的發燒,其實對身體抵抗病毒是有幫助的。
迷思2:發燒一定要吃退燒藥
通常燒到39~39.5°C時,雖然還是介於能幫助抵抗病毒範圍,一般並不需要特別治療,但若小孩感到很不舒服,可以考慮用退燒藥來暫時舒緩。
迷思3:吃退燒藥就沒事
多數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會持續2~3天,所以藥效沒了之後,還是可能繼續發燒。如有需要,可以考慮繼續服藥,體溫通常會在第3或第4天恢復正常。
迷思4:若沒治療體溫會愈燒愈高
大腦知道體溫到什麼程度會過高,因此多數感染引起的發燒不會超過39.5~40°C,超過40.6~41.1°C的案例更是少見。而且即便體溫如此之高,通常也是無害的。
迷思5:發燒超過40°C會燒壞腦袋
發燒一般是不會燒壞腦袋的,只有體溫超過42°C才可能造成傷害。而且身體要達到這麼高的溫度也很難,通常要在氣溫或環境相當炎熱、悶熱的地方,才有可能發生,例如把小孩留在悶熱的車裡。
迷思6:冷水澡或酒精擦澡可退燒
雖然看似很合理,但無論是洗冷水澡,或用冷水、酒精擦拭身體,都會因為體表溫度下降,反而使身體發抖,製造更多熱能,讓體溫不降反升。
迷思7:發燒代表寶寶在長牙
一份長達7個月的研究顯示,長牙並不會導致發燒。會有這個迷思的原因,推測是因為小孩的長牙期間,約4個月到2歲時,他們較易因感染而發燒,因此讓很多人有長牙會導致發燒的錯誤印象。有些人甚至會因為這個迷思,而忽略小孩真正的病因。
迷思8:發燒若熱痙攣會傷腦
小孩發燒的症狀通常不會太嚴重,不過6個月到6歲的小孩,仍有3%的機率會出現熱痙攣(Febrile convulsion)。發作時,小孩通常會失去意識,出現肌肉僵硬的症狀,並開始抽搐。雖然發生時看起來會很嚴重,不過熱痙攣並不會造成任何大腦損傷,而且幾乎不會對小孩產生任何傷害。
如果小孩因發燒出現熱痙攣,家長應該保持冷靜,將孩子放到柔軟的表面,讓他側躺或平躺,並觀察、記錄痙攣情形以及持續時間,以便跟醫師描述病況。
小孩熱痙攣時,切記不能讓他洗冷水澡,也不要嘗試阻止抽搐,不然會導致小孩受傷。熱痙攣發生時,家長只能靜待發作結束,但若有以下情形,應儘速就醫:
- 痙攣發作後無法呼吸。
- 痙攣發作1次後,馬上接著又再發作1次。
- 痙攣發作時撞傷或導致其他外傷。
- 這是小孩第1次痙攣發作。
- 痙攣發作時間超過5~10分鐘以上。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