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醫師幫幫我】無聲「新癌王」 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解析 肺癌早期發現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

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在早期幾乎沒症狀,因為肺部幾乎沒有神經,所以不會產生痛覺,只有當腫瘤壓迫肺部,或引起肺部發炎反應,造成咳嗽時,才容易被發現;然而,想要早期發現肺癌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醫界已發展出許多檢測方式,可幫助民眾及早發現肺癌、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醫師吳教恩,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解說及早發現肺癌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更對防範肺癌的發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症狀,過去雖然有胸部X光作為初期篩檢工具,但僅能發現2公分以上的腫瘤,吳教恩醫師表示:「目前研究證實,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助於揪出早期肺癌,建議40或45歲的民眾,無論有無家族史或是否為高危險族群,都可主動進行篩檢」。針對肺癌的高危險族群,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1日開始,提供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補助。 直播過程中有民眾線上提問,「擔心篩檢時所產生的輻射量,可能傷害身體健康」,吳教恩醫師說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低,且2年做一次篩檢,對人體不會有太大影響」。 遠離肺癌危險因子 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吳教恩醫師提醒,預防肺癌4大要點: 戒菸、避免二手菸 遠離空氣汙染 降低職業暴露 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乳癌

認識乳癌:乳癌風險、成因、症狀與預防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但乳癌治癒率高,早期發現的存活率更高達九成以上,所以早期發現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乳癌 乳癌(Breast Cancer)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由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腫瘤。且因為乳房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系統,因此也造成了乳癌細胞容易擴散的情況。 乳房的構造與乳癌 基本上,乳房是由乳葉、乳管及間質組織所組成,乳葉的功能是製造乳汁;乳管連著乳頭,能讓乳汁排出,而間質組織為脂肪組織及包圍乳管和乳葉的韌帶、血管及淋巴管。一般而言,我們所談的乳癌指的是乳腺癌,依乳癌細胞的來源又可區分為乳葉癌或乳管癌。 乳癌的分類與分期 乳癌依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分成很多種類型,主要以「病理」和「荷爾蒙受體」兩種方式來區分乳癌。(推薦閱讀: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以病理區分 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簡稱DCIS) 浸潤性乳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 以荷爾蒙受體與基因區分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管狀A型(Luminal A)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的管狀B型(Luminal B) 荷爾蒙受體陰性HER-2陽性型(HER2過度表現型) 三陰性乳癌 特別類型的乳癌 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簡稱 IBC) 乳癌的分期 乳癌主要分為五期,零期為非浸潤性癌,又稱原位癌,一到四期則為浸潤性癌。 分期 0 分期 1 分期 2 分期 3 分期 4(延伸閱讀: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5年存活率低) 除了數字之外,醫師也會用依循腫瘤、淋巴結及轉移分期系統(TNM Staging System)來診斷癌症分期,「T」描述腫瘤的大小,「N」描述是否涉及局部淋巴結,「M」描述轉移情況,即癌症向身體遠處擴散。(進一步了解關於 TNM 癌症分期的方式,請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乳癌的症狀 乳房或腋下、腋窩有新腫塊。 乳房增厚或腫脹。 乳房皮膚凹陷。 乳頭區域或乳房發紅或剝落的皮膚。 輕拉乳頭或乳頭附近感到疼痛。 乳頭流血。 乳房大小或形狀產生任何變化。 乳房任何部位感到疼痛。 (推薦閱讀:乳房自我檢查5步驟!7+7種乳房正常與異常變化)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雖然這些症狀也不全然代表是乳癌的徵兆,但原則上,只要上述症狀持續發生並困擾著你,就請立刻請專業的醫師檢查和治療。若有家族乳癌病史則應更加注意。(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癌的成因與風險 乳癌發生的確切原因目前仍不明,且多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影響罹患風險的主要因素包括女性荷爾蒙雌激素(Estrogen)和年紀的增加,以下是一些乳癌的危險因子: 年齡增加 基因突變 暴露於雌激素的時間較久 緻密型乳房 乳癌或非癌性乳癌的病史 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 服用激素(推薦閱讀:女性預防乳癌:了解乳腺癌的原因與風險) 無懷孕與生產史 缺乏運動 停經後過重或肥胖 乳癌的診斷與復發率 診斷乳癌通常透過以下方法檢測: 乳房檢查(Breast […]


卵巢癌

卵巢癌前兆12症狀!晚期能活多久?位置、存活率一次看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卵巢細胞發生病變,並長出惡性腫瘤,且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加上初期的症狀大多又不明顯,因此極難在早期發現,而被稱為「婦女的沉默殺手」,根據最新的癌症報告指出,2019年共有1,677名卵巢癌患者、其中683名病患過世,名列女性十大癌症第7名。 卵巢癌被診斷出來時,通常都已經擴散至骨盆腔與腹腔,成為較晚期的癌症,也因此在婦科癌症中,卵巢癌的死亡率相對較高。想要多了解有關卵巢癌的知識,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 卵巢位置 卵巢是女性的內生殖器,共有兩個,位於子宮的兩側。卵巢的尺寸約是一粒杏仁的大小,能夠產生卵子、雌激素(Estrogen)、黃體素(Progesterone)。卵巢由輸卵管與子宮相連,卵子通過輸卵管從卵巢輸送到子宮。(同場加映:卵巢癌和基因有關?了解卵巢癌原因、風險與預防方法) 卵巢每個月會有15~20個卵泡發育成長。留在卵巢內的卵泡細胞,受黃體素與雌激素的作用為懷孕的準備。如果排出的卵子沒有受精,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月經。(同場加映:女生必知!4月經症狀潛藏的健康危機) 卵巢癌能活多久?卵巢癌分期與存活率 卵巢癌第1期:惡性腫瘤只出現在卵巢。(5年存活率90%) 卵巢癌第2期:癌細胞擴散到骨盆腔內的其他臟器,如:子宮、輸卵管、膀胱、結腸、直腸等。(5年存活率70%) 卵巢癌第3期:惡性腫瘤不僅僅出現於卵巢、骨盆腔內,並且已侵犯到腹腔內組織或後腹腔淋巴結。(5年存活率39%) 卵巢癌第4期:卵巢癌最常轉移至腹腔、骨盆腔以外的器官,包括肝、肺、腎、骨頭等。(晚期5年存活率17%) 卵巢癌的分類 若以組織學(Histology)分類來說,依不同的細胞而加以區分: 上皮細胞腫瘤(Epithelial stromal tumor):佔60~70% 上皮細胞覆蓋著卵巢,它是卵巢的最外面一層,卵巢癌大都來自於上皮細胞。最常見的上皮細胞腫瘤可以分成5種型態: 腺體型(Adenocarcinoma) 漿液型(Serous)  黏液型(Mucinous) 子宮內膜型(Endometrioid) 無法分類(Undifferentiated) 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tumor):佔20% 生殖細胞腫瘤實為罕見,往往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 性腺基質腫瘤(Sex-cord stromal tumor,另譯間質瘤):佔6% 性腺基質細胞負責生成荷爾蒙,比較能在早期發現並且診斷出來。 卵巢癌前兆12大症狀 早期卵巢癌細胞只留在卵巢時,大多沒有什麼症狀。當腫瘤逐漸長大時,便會壓迫到鄰近器官或神經,一些輕微的症狀就會出現,但也常常被忽略: 腹部腫脹感 用餐時很快就飽了 體重減輕 下腹部不適 消化不良 便祕 頻尿 噁心 腰痛 腹痛 坐骨神經痛 月經異常 若腫瘤大小超過15公分的時候,症狀會更加嚴重: 外觀可見腹部隆起、也可摸得出來 併發腹水(Ascites) 呼吸困難 出血 嘔吐而無法進食 卵巢癌的主因與風險 醫學界目前尚未明白卵巢癌的主因,除了家族病史與特殊基因外,醫學界也推測與現代人飲食西化和肥胖有很大的關聯。以下就是卵巢癌的主要危險因子: 好發於50~60歲的女性 BRCA基因突變者 家族遺傳病史 長期服用雌激素 初經過早與停經過晚 肥胖 乳癌病史 從來沒有懷孕或不孕的女性 抽菸 有多囊性卵巢 (延伸閱讀:高齡產婦小心!卵巢癌高風險群看這裡) 卵巢癌診斷 影像學檢查:包括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可以評估卵巢的大小、形狀和結構。 血液檢查:可以檢測卵巢癌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質(CA-125)。 手術:取得腫瘤樣本和腹水,用來確認卵巢癌的診斷,或是開刀做腹腔鏡檢查卵巢和四周的情形。 卵巢癌的治療 手術治療 醫師為了盡可能移除所有的腫瘤,切除手術對卵巢癌是必要的基本治療,被稱為卵巢癌「減積手術」(Debulking surgery),切除的位置包含以下: 子宮 卵巢 輸卵管 骨盆腔內的淋巴結 骨盆腔內的大網膜(Greater omentum) 如果是卵巢癌第一期,而患者又希望保留生育力,手術的範圍可以縮小,只要切除生病的卵巢和輸卵管,患者仍然保有生育能力。(延伸閱讀:不能不知!卵巢癌患者傳宗接代4方法)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通常是在開刀後所做的輔助性治療,要把殘存在體內的癌細胞消滅,以及延長復發時間達到治療效果。目前以紫杉醇(Paclitaxel)合併卡伯拉丁注射液(Carboplatin)治療卵巢癌的效果最佳,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及減輕化療所引起的副作用。 追蹤治療 當作完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或其他治療之後,病患仍須要定期回門診接受追蹤檢查,減低卵巢癌復發的風險。一般來說,每3個月應接受追蹤治療。如果發現還有癌細胞,仍需要繼續治療。 【點我前往癌症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Hello醫師 Line:https://lihi3.cc/Ur9VD […]


胃癌

便祕非攝取纖維就好!胃癌末期飲食原則這樣做

對正接受胃癌治療的患者來說,胃癌本身或其治療都可能會影響食慾、飲食習慣,包含吸收和消化食物的過程,並引發噁心、嘔吐、腹瀉、便祕、體重減輕、容易飽等腸胃問題。即使進食感到疲累或不適,均衡營養仍是治療效果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在治療期間與末期的胃癌飲食原則,患者不必太擔心,癌症治療團隊會同營養師幫助調整飲食問題,讓症狀慢慢消退。 胃癌飲食諮詢重要事項 有專業營養師的協助,胃癌患者就能避免攝取會干擾其治療的食物和營養補充品,對此,美國非營利組織胃癌基金會(Gastric Cancer Foundation)建議,患者或家屬可以先諮詢營養師這三個問題: 胃癌手術後的食物選擇 胃癌飲食禁忌 如何避免胃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指吞嚥的食物太快到小腸而引致腸胃的症狀) 如何吃得對、吃得好 胃癌飲食守則 較理想的情況,當然還是維持均衡飲食,這包含適當做些營養調整,像是吃軟質、低纖維的水果、煮熟的蔬菜,以及少纖維的優質蛋白質,好比說,以雞蛋取代肉排、魚類取代蝦蟹等甲殼類,或平滑堅果醬取代生堅果。此外,也應少吃辛辣食物、添加糖含量高的加工類食物,包括糖果、零食、蘇打水,以及含糖飲料。 胃癌患者的飲食方式需遵循醫囑,大致飲食原則如下: 攝取優質、足量的蛋白食物:每日攝取 4~8 份的優質蛋白質,能幫助身體修復細胞組織,同時強化免疫系統機能。例:雞蛋、瘦肉(雞和魚)、豆類、大豆製品、堅果和堅果醬、乳品類(牛奶、優格、起司)。但要留意,胃切除手術或會引發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可藉調整乳製品的攝取,再看身體的反應。 避免精緻高糖飲食,選煮軟的全穀雜糧類:治療期間避免攝取對腸道的刺激性,選煮軟的全榖雜糧類為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來源,幫助供給身體能量。例:燕麥、糙米、全麥麵包和麵食。 多樣化搭配,攝取各種蔬果:提供身體抗氧化劑抗癌,建議選各種顏色的蔬果種類,並以每天吃五份蔬果為目標。 食物烹調軟爛,搭配好油脂來源:避吃多炸物和油脂食物,可改用水煮。好油脂包括:酪梨、橄欖油、堅果及種子。 飲食乾溼分離,先選固態食物:乾溼分離的飲食原則,先吃固態水份少的食物,再選擇飲食中的液體,如湯、水等,或是在兩餐中間飲用,能避免造成小腸大量負擔,或加重傾食症候群等不適症狀。 (同場加映:手術後的飲食原則:腹部手術篇) 胃癌飲食建議少量多餐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提醒,胃癌治療期間切勿節食,倘若發現有進食困難,或體重減輕了,請還是盡可能地吃,趁有食慾的時候吃,吃讓你覺得有食慾的食物。另外,亦可採少量多餐,約每兩到三小時就進食一次,可從一天三餐改為一天六餐,同時確保攝取足夠的卡路里和食物營養,這能減低治療的副作用,以及胃傾食症。 有的醫師也會建議患者在進食後保持站立,其他方法還有做成奶昔、果汁或冰沙。至於胃傾食症,除了少量多餐、少吃甜食甜飲,先於餐前或餐後喝液體,這或有助於舒緩其症狀,任何問題請向醫療照護人員諮詢。 有的胃癌患者在手術後,會有吃喝的問題,但藉由靜脈輸液營養,亦可直接將維生素和礦物質補給品直接注入身體。較罕見的病例,則要依賴臨時餵食管做營養補給,其可分為腸造口(Jejunostomy tube,簡稱 J-tube)和胃造口(Gastrostomy tube,簡稱 G-tube)兩種,前者屬較常見,其藉由手術於腹部開個小口,讓營養直接注入小腸中。 胃癌末期飲食建議 於胃癌末期,患者的飲食問題通常會惡化,而胃癌治療目的乃為控制營養相關的症狀,幫助維持健康生活品質。以下舉出四個胃癌末期飲食原則,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提醒,胃癌末期飲食問題和其治療副作用並不同,以下做逐一解釋。 腸胃阻塞採靜脈注射 當發生完全腸胃阻塞,醫師會要求患者住院,並停止進食,改用靜脈注射,補充身體所需的水份和營養。此外,可能也需要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簡稱 NG tube)治療,其會從鼻子直通往胃部引流胃部內容物,如胃液、氣體、 水,舒緩患者的不適,同時讓腸道有休息的時間。有時候,適當的休息能使腫脹的腸道消退,進而解決胃腸阻塞問題。 對有些人來說,減低飲食中攝取的纖維有助緩解腸胃阻塞症狀,但這也會減少糞便的量。低纖維飲食包括有:燕麥、麵包和麵粉、飯和麵食、馬鈴薯、蛋糕和餅乾、蔬菜、水果、肉類和魚、奶類和乳製品等等。 便祕不是攝取纖維就好 患者請留意,便祕問題可能會讓人覺得羞恥,或難以開口,但仍要尋求醫療人員的協助,置之不理只會造成更多健康問題。在飲食調整上,可加入含纖維的食物,並補充足夠的水份。必要時,醫師或會給予瀉藥,但是,若患者除了便祕還有嚴重腹痛及嘔吐等症狀,則可能有腸胃阻塞的現象,攝取過多纖維只會惡化症狀,應儘速求醫。(同場加映:為什麼會便祕?總是大不出來的5原因和預防方法) 脫水要避免請多補水 胃癌末期患者或不想吃和喝,往往會使身體容易脫水,因此,請盡可能於每一到兩小時補充水份,即使是喝一口。其他方法還有像調整飲食,醫師或也會給予特別的流液,但此飲食方法在胃癌末期不一定最有效。 惡病體質者能吃就多吃 又稱消耗症候群(Wasting syndrome)或厭食性惡病質症候群(Anorexia-cachexia syndrome),多數胃癌末期患者都會有這一病症。於胃癌末期發作的惡病體質絕不只是沒食慾,患者也會感到很沮喪和無力,目前為止,醫療上只能暫時性改善其症狀。所以,若能吃,就請儘量吃,雖然吃無法解決惡病體質,但至少能幫助穩定體重減輕問題,進而提升情緒和能量,使生活品質更好。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卵巢癌

卵巢癌症狀:早期消化道問題、末期恐有腹水

卵巢癌(Ovarian cancer)症狀在早期通常不太明顯,且多以消化道症狀居多,像是感覺腸胃不適,因此容易被忽視。而卵巢癌到了末期,也容易產生腹水。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卵巢癌的症狀。 卵巢癌的症狀 初期的卵巢癌的症狀非常不容易發現,比較像是泌尿科或是腸胃肝膽科臨床的症狀,如下: 持續的腹脹感且不會輕易地消除 感覺吃一點點東西就飽了 胃口變差吃不了太多 骨盆與下腹部感到疼痛 頻尿或感到尿意時幾乎憋不住 容易拉肚子或是便祕 容易感到疲憊 體重莫名地持續減輕。 背痛(及早發現治癒率高,了解卵巢癌更多初期症狀:及早發現卵巢癌症狀!存活率可高達95%) 而上述這些症狀也會有以下特質: 頻率高:一個月內這些特殊的症狀發生的頻率超過 12 次。 持續不間斷:症狀都在,不會偶爾才出現。 從未遇過:之前的病史沒有出現過的症狀。 卵巢癌末期的腹水難收 惡性腹水(Malignant ascites,簡稱腹水)是卵巢癌末期常見比較嚴重的症狀。根據統計,卵巢癌患者約 30% 會出現腹水,末期卵巢癌患者,則有超過 60% 有大量的惡性腹水。 腹水指人體腹腔內存有超量的液體。一般來說,腔積水超過 500 毫升時,我們能從外觀看出腹部鼓脹,或是原本凹進去的肚臍變平、變得突出。腹水其實好發於肝硬化,不過其實除了卵巢癌之外,下列的癌症也能引發腹水: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乳癌(Breast cancer)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胃癌(Stomach cancer) 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 癌症新探期刊指出,整體而言,上皮性癌症(譬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癌、結腸癌、胃癌、胰臟癌等)約佔惡性腹水成因的 80%,其他如惡性間皮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攝護腺癌、多發性骨髓瘤、惡性黑色素瘤等也可能會出現惡性腹水。 惡性腹水的症狀 惡性腹水引發的症狀也會帶來身體上的影響,諸如: 體重增加 皮膚紋路改變、喪失彈性 尿量減少 腹部腫脹 食慾不振 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的腹水會引發呼吸困難,或是呼吸急促有壓迫感,遇到這種情況請盡快就醫治療,不得輕忽。 緩解並治療卵巢癌腹水的方法 腹水可說是卵巢癌引發的副作用,下列的支持性療法(Supportive care)有助於減緩卵巢癌病友的不適。 採低鹽飲食 限制水分的攝取量 可使用利尿劑做治療 嚴重時可施行腹腔穿刺放液術(Abdominocentesis)抽出腹水來減輕呼吸困難 腹水若無造成身體上的不適,也許醫師會認為無需治療,皆須由醫師診斷後才能決定。 【點我前往卵巢癌專區】


肺癌

認識肺癌—了解肺癌種類、症狀、風險與治療

不論男女,肺癌都是常見的癌症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肺癌已連續43年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 肺癌和其他癌症一樣,當身體細胞不受控制地增長,那就是癌症的開始了,而肺癌即是指肺部細胞組織最初產生異變和癌化的結果,通常發生的部位在呼吸道,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認識肺癌的症狀與風險。 肺功能與構造 人的肺就好像兩個海綿狀器官,左右兩邊的肺各可區劃成不同區塊,稱作肺葉,右肺有3個肺葉,左肺有2個肺葉,左肺肺葉會比較少是因為心臟占了部分的空間。當我們呼吸時,空氣會從鼻子或嘴巴進入氣管才到達肺部。 肺部的氣管會分支成較小的支氣管和小支氣管,最後將空氣傳送到更小的肺泡和血液中。同時,肺泡也是氧氣傳輸和二氧化碳移除的地方。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肺癌癌細胞一般會從支氣管、小支氣管,或肺泡開始成長,其他肺部構造還包括下列2種: 胸膜:以薄層裹住整個肺部,達到保護及幫助呼吸時肺膨脹收縮的動作。 橫隔膜:位於肺部下方,為一個穹面薄層肌肉組織,在呼吸時,橫隔膜會上下移動,幫助空氣的「呼」和「吸」。此外,它也使胸部和腹部得以區開來。 肺癌分類 1.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簡稱 NSCLC) 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可再分為以下3種: 肺腺癌(Adenocarcinoma):非吸菸者所罹患的肺癌多為此類,常見於無吸煙史的女性。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cell Carcinoma):這種類型的腫瘤病灶多始於中央支氣管附近。 大細胞癌(Large-cell lung carcinoma):此類癌細胞生長速度快、擴散能力強,使其非常難難以治療。 2. 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簡稱 SCLC) 小細胞肺癌腫瘤通常出現在較大的支氣管上,其形成原因與抽菸關係極為密切,此類癌症所佔比例較少,但後續展望並不樂觀,因發現時,癌細胞通常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延伸閱讀: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肺癌症狀與警訊 多數患者並不會有任何肺癌症狀和警訊,且每個人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身體症狀,有的是肺部症狀,有的是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的症狀,有的則只是不適的症狀。若你有下列的症狀時,請立即諮詢醫師: 胸痛或不適 臉部或頸部靜脈腫脹 不停咳嗽,或咳嗽逐漸惡化、咳血 吞嚥困難 呼吸困難 (推薦閱讀:5 種呼吸法 助肺癌患者調氣息 減焦慮) 嘶啞 喘鳴 血痰 食慾不振 體重無故減輕 疲勞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其他可能肺癌症狀和狀況還有像反覆的肺炎發作,以及肺部中間的淋巴結腫脹。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提的症狀也可能為其他疾病所致,若剛好有這些症狀,請立即向專業醫師諮詢,以了解症狀背後的原因。(延伸閱讀:無早期肺癌症狀 多症狀呈現是關鍵) 肺癌風險、原因與預防 肺癌原因目前仍不明,任何人都可能罹患肺癌,但醫學界已經知道特定的風險因子會提高其罹癌率,對此,隸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MedlinePlus列出以下要注意的肺癌風險: 抽菸和二手煙 家族史 空氣汙染(推薦閱讀:肺癌3大原因:抽菸、空氣汙染、遺傳和病史) 長期暴露於輻射 HIV感染 雖然我們無法預防所有的癌症病例發生,但遠離以上風險,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仍能有效降低罹患風險的機率。(同場加映: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肺癌診斷與治療 肺癌診斷 病患先需要接受肺癌診斷,以利醫師判斷合適的肺癌治療。此外,透過肺癌分期的檢測,醫師可以更了解癌細胞擴散的程度,肺癌診斷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個人和家族疾病史諮詢 身體檢查 診斷成像,像是胸部X光,或胸部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 CT)掃描 實驗檢測,像是血液檢測和痰檢測 肺生檢 (延伸閱讀:肺癌很致命!X光等5種方法幫助診斷) 肺癌治療 以目前的癌症治療技術來看,多數肺癌病例是無法治癒的,但根據肺癌分類、其擴散程度、患者健康狀態等等因素,會有以下不同的肺癌治療選擇: 手術 化療 放射線治療 標靶治療(同場加映: 精準打擊癌細胞!標靶治療的原理與6種治療方式)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提醒,肺癌治療的選擇多樣恐讓人憂慮或不知所措,所以請務必找專業醫師諮詢,了解其他治療方法的好處與副作用,患者也可以找多位醫師來診斷,不同醫療領域的醫師一起治療肺癌也並不少見,也就是所謂的「第二鑑定醫師」。以下列出5類不同專科的醫師,以及其擅長的醫療領域: 外科醫師:進行手術 […]


胃癌

胃癌診斷與治療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的資料,胃癌(Stomach cancer)是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五名,因應多數胃癌診斷之時已為晚期,所以及早診斷與治療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指可藉手術做切除的胃癌。本文將剖析胃癌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包括一些胃癌篩檢工具和綜合治療,以提供給患者最好的治療結果。(所有你要知道的胃癌知識都在這:認識胃癌) 胃癌診斷前評估一般來說,並沒有所謂的早期胃癌診斷,或哪個族群應該給予診斷,以及其遵循準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腸胃科專家索瓦尼.恩甘魯彭(Saowanee Ngamruengphong)指出,通常醫師會按照患者的胃癌風險做評估,以此判斷其接受篩檢的進度,以下為三個主要風險族群。(延伸閱讀:幽門螺旋桿菌是主因?胃癌的原因、風險與預防) 有胃部感染 有遺傳性疾病,像是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綜合症(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又稱 Lynch Syndrome,中文為林奇氏症)和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或家人罹患胃癌 抽菸 胃癌診斷方法論胃癌診斷,我們可能都會想到內視鏡,但其他的診斷方法也同樣重要,詳情如下。 (你要知道的五種癌症診斷方法:癌症診斷的目的與方法) 做身體檢查的目的為讓醫師了解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以及可觀察的胃癌症狀,像是腹部有無硬塊或異變。其次,患者的日常習慣和疾病史也可助釐清胃癌原因,若醫師發現有胃癌或其他胃的問題,他或會轉介給腸胃科專家做進一步檢查。 2. 血液檢測 於胃癌診斷,醫師可能會要患者做全血細胞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此為一種血液檢測,以確認身體有無貧血。其他血液檢測還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和血液化學研究,後者尤其對要進行手術的患者很重要,這是為確保其肝、腎及凝血功能處正常狀態。(同場加映:如何得知有肝病? 這些徵兆請注意) 3. 內視鏡和生檢 為最主要的胃癌診斷,醫學名稱作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也稱全內視鏡檢查,英文為 Panendoscopy),透過將內視鏡附上小攝影鏡頭,接著放入患者嘴巴,一直延伸到胃部,好讓醫師檢視器官內部有無癌化的可能,若有細胞異變,則可同時藉小手術工具進行生檢,來判斷其有無癌細胞。 另有一種叫內視鏡超音波,通常會先給予患者鎮靜劑,然後將內視鏡末端附上小轉換器,再放入患者嘴巴,一直延伸到胃部,並讓轉換器貼在癌細胞胃壁上。運用超音波的反射原理,以及轉換器的成像處理,醫師可以檢視胃癌的大小和擴散程度,包括鄰近組織和淋巴結有無被波及,若發現有異變,則可藉小針做生檢。 4. 診斷成像 除了能檢視身體癌化部位及其擴散程度,診斷成像還可幫助省察治療的效果,以下為常見的五個胃癌診斷成像方法。 上消化道攝影檢查:也叫吞鋇檢查(Barium swallow examination),屬 X 光的一種,患者先須喝含鋇的液體,此白銀色金屬化合物會把食道和胃腸著色,且不讓 X 光穿透,亦可呈現任何器官變異。不過,此檢測可能會錯失某些異常部位,且也無法做生檢。 CT 掃描:正確名稱為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或作電腦軸切面斷層影像,英文為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簡稱 CAT),屬 X 光的一種,其能清楚呈現胃部、鄰近淋巴結及器官的細節,創造橫斷面積和立體成像,幫助判斷癌症的位置、分期,以及手術的合宜性。若在 CT 掃描前使用對比劑,成像效果會更明顯。 PET 掃描:與 CT 掃描不同,PET 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中文為正子斷層造影)缺少了細節,藉由注射一種微放射性糖類在患者身上,癌細胞亦會呈現在特別攝像中,進而可偵測其全身癌細胞反應。這尤其適合於「癌症可能已擴散,但不知道在哪裡」的情況,不過於對葡萄糖少有反應的胃癌類型,它就沒什麼幫助了。好消息是,現在有新的醫療儀器能同時進行 CT 和 PET 掃描。 MRI 掃描:類似 CT 掃描,MRI 掃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中文為磁振造影)可呈現細胞組織的細節,但它用的不是 X […]


癌症

癌症疫苗:幫助免疫系統分辨並消滅癌細胞

在成長階段,多數人都會接受疫苗施打,像是水痘疫苗與麻疹疫苗,其使用弱化或已死的病菌,來觸發身體免疫反應。而癌症疫苗也一樣,2者皆屬免疫治療,但目的卻各不相同,《Hello醫師》將於本文探討癌症疫苗種類、功能及其潛在的副作用。 癌症疫苗是什麼? 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指出,疫苗可說是「疾病」無害的版本,可有助於保護民眾被疾病感染或攻擊,換而言之,疫苗不會引致疾病。不過,至關癌症疫苗,此領域的研究仍處早期階段,大部分可使用的癌症疫苗仍屬臨床試驗階段。(同場加映:認識癌症) 一般疫苗 vs 癌症疫苗 我們的免疫系統是由器官、細胞和蛋白質組成的保護網,目的在於使人體免受「入侵者」的傷害。不僅如此,免疫系統也會對抗體內因疾病(如癌症)而出現變化的細胞,並由白血球負責找出這些病原體並摧毀它們,再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則是體內能幫助抵抗感染的蛋白質。 一般來說,若人的身體被「外來者」入侵,免疫系統會自動做排除,像是感染,一般的疫苗就是在幫助免疫系統提早認識這些可能入侵人體的「外來者」,以避免感染發生。一旦有病菌入侵身體,免疫系統就能快速辨識這病菌,加上體內存有該病菌的抗體,便能使感染可以很快地被清除。 不過腫瘤是已存在於人體內的細胞病變,且腫瘤細胞內的腫瘤相關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以下簡稱 TAAs)在正常細胞內也有,所以導致免疫系統將腫瘤視為正常細胞而非需要除掉的「外來者」,這時就需要癌症疫苗上場。 有些癌症疫苗內包括了癌細胞、部分細胞或純抗原,以此用來誘發免疫系統去鎖定腫瘤的TAAs,並在不干擾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攻擊癌細胞;有的則會採患者的白血球,再將其曝露於癌細胞純抗原、活化分子等佐藥中,當其注入患者身體,經處理的白血球亦會開始攻擊癌症,進而幫助治療癌症,或減低癌症復發機率。(點我了解不同癌症治療類型:癌症治療簡介) (同場加映: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癌症疫苗種類有哪些?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的資料,癌症疫苗主要可分成以下3類: 1. 預防性癌症疫苗 這類癌症疫苗只適用在因病毒感染造成的癌症,包括像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B型及C型肝炎病毒。請留意預防性癌症疫苗的鎖定目標是病毒,而非癌細胞,因此僅侷限於預防一些癌症。(你要知道的預防癌症方法:5分鐘1人罹癌!這11招預防癌症) 2. 治療性癌症疫苗 有別於預防性癌症疫苗,治療性癌症疫苗適用於癌症病人,因為它可強化身體的自然防禦能力,並使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科學家仍在致力研究不同的癌症疫苗與其治療效果,以下舉出最常見的治療性癌症疫苗種類。(推薦閱讀:精準打擊癌細胞!標靶治療的作用方式) 抗原癌症疫苗:採指定癌症的癌細胞TAAs做實驗培育,待新的癌症抗原呈現後,再注入患者身體,藉此觸發其免疫系統集中攻擊癌細胞。 全細胞癌症疫苗:不只是癌細胞特定的抗原,乃將整個癌細胞做實驗培育,使其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辨識,並同免疫活化合物注入患者身體,進而觸發強烈的免疫反應。 樹狀細胞癌症疫苗:採患者的樹狀細胞,其為1種身體免疫細胞,然後同癌細胞及活化蛋白做實驗培育,以觸發強大的免疫反應。目前,Sipuleucel-T是唯一1種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承認的樹狀細胞癌症疫苗,其用以治療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晚期,且得依每位患者做客製化。 DNA癌症疫苗:採部分癌細胞DNA,再注入患者身體,可提升免疫反應和抗癌力。 抗獨特型癌症抗體:刺激身體製造對抗癌細胞的抗體。 3. 個性化新生抗原疫苗 由於發生突變腫瘤細胞表面會呈現獨特的外形,此表徵被稱作新生抗原(Neoantigen),這是其他健康細胞所沒有的。這使身體免疫反應能精準地針對腫瘤,不會干擾其他正常細胞,進而避免引發副作用。此癌症疫苗仍處評估階段,包括不同癌症的臨床試驗,以及搭配其他癌症治療的考量。(延伸閱讀:8大致癌風險就在你身邊!癌症原因多數後天造成) 癌症疫苗副作用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表示,癌症疫苗副作用可以發生,且會因人而異,此外,醫療人員並沒辦法確定地說會不會有副作用、什麼時候會發生,或其嚴重程度。不過,潛在的癌症疫苗副作用可能和免疫反應失誤有關,意指免疫系統攻擊了和癌細胞擁有同樣蛋白的正常細胞。若對癌症疫苗施打有疑問,建議還是諮詢專業醫師。 基本上,癌症疫苗副作用的考量因素有以下5個層面: 癌症疫苗種類和劑量 癌症疫苗的攻擊目標 癌症種類與分期 癌症部位 患者治療前的健康狀態 常見的癌症疫苗副作用有像流行性感冒症狀和嚴重過敏反應,要注意的包括有: 發燒、發冷 頭痛、暈眩 呼吸問題 噁心或嘔吐 厭食 肌肉或關節疼痛、神經痛、背痛 疲勞、無力、不舒服 低血壓、高血壓 【點我前往癌症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癌症

什麼是幹細胞治療?癌症幹細胞移植種類、過程、副作用

癌症與幹細胞治療有些癌症病人在治療階段,可能會接受幹細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骨髓移植。本文將帶你了解幹細胞移植的全貌。 幹細胞治療通常無法直接治療癌症,其主要功能是幫助恢復身體幹細胞的製造,尤其是當癌症患者在接受高劑量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或兩種療法一起之後,體內免疫系統被消滅殆盡,急需修復時。(你知道還有哪些癌症治療嗎?推薦閱讀:癌症治療簡介) 什麼是幹細胞?在人體較大的骨骼腔中,包括像在髖部和大腿等,都充滿了海綿狀的物質,這些海綿組織就所謂的骨髓,而幹細胞則是骨髓最早製造出、最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具有發展成許多不同細胞類型的潛力。幹細胞這種能夠多方發展且不斷更新修復的特性,也因此吸引了醫學界的研究,打開現今再生醫學的大門,希望藉此改變人類對疾病應對的方法。 隨著幹細胞的成長成熟,它分別會形成以下三種血球。 紅血球:傳輸氧氣到全身。 白血球:為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對抗感染。(延伸閱讀:癌症免疫治療與其副作用) 血小板:幫助凝血,避免失血。 為什麼需要幹細胞治療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的資料,幹細胞治療目的要依病人狀況做判斷。多數癌症幹細胞治療來說,這並不會直接治療癌症,而是幫助患者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後,恢復自身幹細胞製造的能力。 但對影響骨髓和血液的癌症,像是患有白血病(Leukemia)、淋巴瘤、骨髓瘤、神經胚細胞瘤,或其他血液疾病的人來說,幹細胞治療則有機會可直接對抗癌症,當然也可幫助緩解症狀,直到所有症狀消失為止。(推薦閱讀:如何判斷是否為癌症症狀?持續數週是關鍵) 請注意,醫師唯有在以下兩種狀況,才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幹細胞治療: 1. 疾病症狀已緩解,但有可能會復發。 2. 其他疾病治療皆無效。 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臍帶血移植提到幹細胞治療,我們往往會把「幹細胞移植」和「骨髓移植」混為一談,雖然都是採集幹細胞,但其實兩者還是不同,前者用的是血液裡的幹細胞,後者為骨髓的幹細胞。連同臍帶血移植,這三種移植都稱為造血幹細胞移植。 幹細胞移植:也叫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患者或捐贈者血液的幹細胞。 骨髓移植:使用患者或捐贈者骨髓的幹細胞。 臍帶血移植:使用新嬰兒臍帶和胎盤的幹細胞。 其中,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為最常見的移植方法,原因包括有: 過程較容易採集 可採集更多幹細胞量 移植後的血球計數恢復速度較快(血球計數值上升為幹細胞移植成功的指標) 幹細胞治療的過程於一般的幹細胞治療流程,醫師會先給予患者很高劑量的化療,或標靶藥物、放射線治療一起使用,甚至還會採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以下簡稱 TBI),這可確保殺死癌細胞,但這樣做同時也會殺死骨髓中的幹細胞,此過程被稱為骨髓破壞療法。 (同場加映:精準打擊癌細胞!標靶治療的作用方式) 待治療結束後,會讓患者休息數天,然後再用靜脈導管施予造血幹細胞,過程需歷時一到五小時,身體才能接收全部幹細胞。接著,患者會進入恢復期,當注入的幹細胞被傳輸到骨髓部位,並成長形成健康的血球,骨髓也會漸漸恢復,此過程叫做細胞植入。不過,即使血球計數恢復正常值,免疫系統的完全恢復仍還需要一段時間,短則數個月,長則一到兩年。 幹細胞治療的種類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幹細胞治療視捐贈者而定,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兩種: 1. 自體移植:幹細胞取自患者本身。 2. 異體移植:幹細胞取自其他人,可以是血緣關係的人,也可能是外人。 但是,還有另四種幹細胞治療特例,它們分別如下。 同基因移植:幹細胞取自同卵雙胞胎,或三胞胎,其擁有一模一樣的組織結構。 半相合移植:在家人不符合同基因捐贈者移植的情況下,其仍可搭配臍帶血移植和配對完全吻合的非親屬捐贈者移植(Matched Unrelated Donor)捐贈給患者使用。 迷你移植:又稱作非骨髓破壞移植,或使用減低劑量療方(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此移植考量到患者接受骨髓破壞療法會有很高的風險,因此在移植前會給予較低的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劑量。 兩次相接式移植:也叫兩次自體移植,患者分別被施予兩次高劑量化療和自體幹細胞,有時候,自體移植搭配異體移植也是方法之一。雖然此移植對有些癌症有效,但兩次移植風險相對會比一次移植來得更高。 幹細胞治療副作用基本上,幹細胞治療副作用是因接受高劑量化療及標靶藥物引起,包括 TBI 治療,常見副作用有像出血和感染風險,若有其他症狀請諮詢醫護團隊了解。每個人對幹細胞治療的身體反應不同,其影響因素有: 癌症種類 癌症分期(推薦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幹細胞移植前的治療劑量 患者對高劑量治療的身體反應 幹細胞移植種類 患者在幹細胞移植前的身體狀況 選擇異體移植的患者應注意,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以下簡稱 GvHD)為一種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致命,這是因為捐贈者的免疫細胞視患者身體為外來者,並發出攻擊,傷害皮膚、肝臟、腸道等器官,其可發生於移植後的數週,或更後期。不過,患者與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愈符合,GvHD 的風險亦愈低。此外,醫師也可用類固醇等藥物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統,幫助預防或治療 GvHD。 但是,這不意味著 GvHD 就對身體無益,患者在接受高劑量治療後,輕微的 GvHD 可助身體殺死還存留體內的癌細胞,這也叫做移植物抗腫瘤(Graft-versus-tumor)效應,可發生於多發性骨髓瘤及特定白血病異體移植後。 另外,在飲食選擇也要留意,因為有的食物會導致感染和副作用,請找醫護人員和營養師討論,在出院後,建議遵照以下飲食原則。 充分加熱熟物並趁新鮮吃 洗和削所有水果再吃 洗乾淨所有沙拉菜 避吃烹煮不熟的雞蛋 其他幹細胞治療副作用還包括: 低免疫力、易感染 貧血和出血 口瘡 生病、腹瀉 低食慾 疲倦 不孕 【點我前往癌症專區】


癌症

癌症免疫治療:免疫療法的優點、種類、副作用

何謂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其實它的概念很簡單,其治療途徑是透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攻擊癌症,因此也叫癌症免疫治療,或作腫瘤免疫療法。此治療通常會搭配其他癌症治療操作,以達到預防、控制或殺死癌細胞,本文將詳細介紹什麼是癌症免疫治療。(認識癌症的七種治療類型:癌症治療簡介) 免疫系統與免疫治療在談癌症免疫治療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它是由白血球、免疫細胞,以及免疫系統組織等器官所組成。而當免疫細胞和免疫系統分泌的物質散布到全身,身體就能偵測並殺死異常的細胞,以癌症的狀況而言,能預防或抑制癌細胞的成長。 你知道嗎?人的免疫系統會自動記錄體內平常可見的物質,所以一旦有新的未知物質侵入體內,其系統就會將它視作「威脅」,然後開始攻擊它。舉例來說,當細菌侵入人體,免疫系統可以偵測到這個細菌可能含有身體平常沒有的蛋白質等成分,亦會將其看作「侵入者」並攻擊,這同樣發生在感染、疾病,以及癌症等情況。(延伸閱讀:認識癌症) 躲過免疫系統的癌細胞 不過,人體免疫系統仍有它的限制,在現實中,有很多免疫系統健全的人終還是會罹癌,這是因為癌細胞也是從正常細胞突變而來的,免疫系統不一定能及時偵測此異變。以下為免疫系統在偵測癌症時,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問題: 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差別不大。 癌細胞的基因突變使其難被察覺。 癌細胞有能抑制免疫細胞蛋白。 癌細胞改變周遭的正常細胞,進而干擾免疫系統的偵測。 免疫系統反應不足以殺死癌細胞。 正因為如此,癌症免疫治療才派上用場,藉由科學方法的輔助,來增強或調整患者的免疫系統運作和反應,最後成功殺死癌細胞。(同場加映:精準打擊癌細胞!標靶治療的作用方式) 癌症免疫治療功能與優點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的資料,由於癌症免疫治療使用生物成分做治療,所以它屬生物療法的一種,或作生物反應調節療法。而有的免疫治療會藉由基因工程提升免疫細胞的抗癌力,則可稱作基因治療。 以下為癌症免疫治療的三個優點: 1. 教育免疫系統辨認和攻擊特定的癌細胞 2. 幫助提升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 3. 輔助身體提升免疫反應 有別於其他癌症治療,免疫治療的好處包括有: 基於免疫系統的精準治療特性,可以只對癌細胞攻擊,並不會影響其他正常細胞。 使免疫系統「記得」癌細胞的形狀,也可於同一種癌細胞再侵入時,將其鎖定並殺死。 使免疫系統可以持續性、有機能性地做調適,倘若有腫瘤沒被偵測到,其系統重新評估並發出新的攻擊命令。 癌症免疫治療途徑和種類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過去數十年間,癌症免疫治療已變得愈來愈重要,新的免疫治療方法和臨床試驗也逐一受檢驗和監測。於癌症免疫治療之醫療場所,可能會在診所或醫院門診中心,治療途徑可分成以下四種: 靜脈:治療直接注入靜脈。 口服:患者服用藥丸或膠囊。 敷抹:治療採乳劑形式,直接敷在皮膚上,適用在皮膚癌(Skin cancer)早期。(皮膚癌表徵這樣看,快來了解:黑痣變化要小心!曬傷恐增皮膚癌風險) 膀胱:治療直接放入膀胱。 很多癌症免疫治療方法已經由研究證實,主要有以下七種: 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檢查點為健康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以避免免疫反應過於強烈,但在癌細胞侵犯其他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抑制免疫檢查點就變得必要了,好增強免疫細胞的抗癌力。 2. T 細胞療法:也叫養療法、養療免疫治療,或免疫細胞治療,其透過採取癌症患者身體的免疫細胞,然後針對篩選出抗癌反應最強的細胞,或於實驗室做研究改良,再進行大量倍增,最後用針將它們注入回患者靜脈。 3. 單株抗體:同樣在實驗室人工培育,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簡稱 mAbs 或 MoAbs)也叫治療抗體,是一種免疫系統蛋白,它能和癌細胞的結構結合,使癌細胞容易被免疫細胞辨識,並將其殺死。 4. 免疫調節劑:為強化身體的抗癌免疫反應,有的免疫調節劑只影響部分的免疫系統,有的卻概括整體免疫系統。 5. 癌症疫苗:藉由將癌症疫苗放入患者身體,可提升其抗癌免疫反應,通常是針對健康的人以免感染,但也有疫苗能用做預防或治療癌症。 6. 細胞激素:使用細胞激素刺激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 7. 溶瘤病毒:將病毒做實驗改良後,再用以殺死特定的腫瘤。 (分辨好壞腫瘤有方法,請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癌症免疫治療副作用別於化療和放射線治療,癌症免疫治療是透過強化患者的免疫系統,來達到治療效果,但它仍有副作用,此治療並非每個人都適用。不過,只要及早做辨識和診斷,多數癌症免疫治療副作用皆可安全處理,患者也可進行生物標記(Biomarker)檢測,找出特定的癌症類型,來衡量免疫治療的效果。 與傳統治療相比,免疫治療的效果或需耗較長的時間,其副作用可能輕微,也可能嚴重像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order),常見的癌症免疫治療副作用包括: 頭痛 口瘡 皮膚反應 血壓變化 噁心 身體疼痛 疲勞 另要留意,有時候腫瘤在變小前,會先變大或腫脹,此現象叫做假性惡化(Pseudoprogression),這或許是因免疫細胞的侵入和攻擊造成。在特定的癌症,癌症免疫治療副作用也可能和治療成功有某種關聯,特指黑色素瘤患者,他們會呈現白斑症(Vitiligo),但對大多數患者而言,癌症免疫治療副作用與其治療效果並無確定關係。(同場加映:是痣還是瘤?黑色素瘤的致癌危機) 癌症免疫治療要持續多久美國癌症研究所指出,癌症免疫治療可以延後醫療好處,即使在治療結束後,身體的健康狀態仍可持續。請注意,癌症免疫治療可以是每天制、每週制、每月制,或以週期計算,這是確保身體有足夠恢復的時間,保障健全的免疫反應和細胞產製。 要衡量癌症免疫治療的頻率和時間長度,包含下列三個考量因素: 1. 癌症種類與分期(延伸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2. 接受的免疫治療種類 3. 患者身體對免疫治療的反應 【點我前往癌症專區】


癌症

如何判斷是否為癌症症狀?持續數週是關鍵前兆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癌症是一種幾乎能觸發任何症狀的疾病群,而依癌細胞的位置、腫瘤大小、有無轉移,以及影響器官組織的程度,身體呈現的症狀和警訊亦會不同。對此,本文將介紹癌症症狀,哪些是應注意的癌症警訊。(了解更完整的癌症知識,請閱讀:認識癌症) 如何判斷癌症症狀 要如何判斷身體出現的狀況是否是癌症症狀呢?答案是「症狀持續數週」,倘若身體出現異常或新的症狀,且持續數週仍不消退,甚至情況惡化,請找專業醫師做身體檢查和癌症篩檢。 不過,有的時候,患者會無視症狀,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該症狀在意味著身體在發出警訊,或可能害怕症狀且不願面對,或可能擔心無法承擔醫藥費,也有可能他們覺得症狀會漸漸消退不見。事實上,即使症狀再輕微都不應輕忽,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你應該知道的7種癌症治療類型:癌症治療簡介) 癌症症狀的產生 隨著癌細胞成長,會開始擠壓血管、神經及鄰近器官,這樣的壓力所觸發的症狀亦是所謂的癌症症狀。請注意,因癌症發生的部位不同,有的腫瘤雖小卻會觸發症狀,尤其是在腦部的腫瘤,反之,有的腫瘤要成長到一定的大小,意指要到癌症晚期,才會觸發症狀。舉例來說,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癌細胞通常要長到會壓迫神經和鄰近器官的大小,才會出現症狀,像是腹痛和背痛。若阻隔膽汁流動,則會造成黃疸。(同場加映: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此外,當癌細胞消耗太多身體的能量,或分泌會影響身體能量製造鏈的物質,或造成免疫系統變化,都可能觸發疲勞、發燒、體重減輕等症狀。有時候,癌細胞分泌的物質所引起的症狀並不一定和癌症有關,好比說,有的肺癌(Lung cancer)會導致荷爾蒙類物質被分泌,進而提高血鈣濃度,這將影響神經和肌肉運作,高血鈣會使人覺得無力和暈眩。 4大常見癌症症狀 論癌症症狀,我們可能會想到瘤塊或腫脹。的確,皮下出現腫塊和硬化也許是癌症警訊,當發現出現新的硬塊且不會消退,甚至逐漸變大的狀況時,應該找專業醫師做檢測。不過,也有其他可能的癌症症狀也別忽視。請記住,若察覺任何異常身體症狀,務必找醫師釐清。 另要留意,當感冒時,淋巴結可能會腫脹,但如果在感冒康復後,腫脹仍沒消退,請聯繫醫師。常見的皮膚硬塊部位包括像頸部、腋下、胸部、腹部、鼠蹊、乳房、睾丸、軟組織,以及淋巴結或腺,但有的乳癌(Breast cancer)不會有瘤塊,皮膚只會變紅或呈硬化。(延伸閱讀:年輕女生不能忽視!乳癌必知的5件事) 以下為常見的4大癌症症狀: 當健康出了問題,身體亦會透過疼痛做出反應,而隨著人老化,疼痛也會愈來愈常見。但若察覺疼痛持續、斷斷續續,或沒有原因的疼痛,請諮詢醫師了解。一般而言,因癌症而造成疼痛,意味著癌細胞已轉移,不過在骨癌(Bone cancer)和睾丸癌(Testicular cancer)等情況下,可能只是早期症狀。 另外,不同身體部位疼痛也代表不同的癌症,好比說,頭部可能是腦瘤的警訊,背痛則可能和大腸癌(Colon cancer)、直腸癌(Rectal cancer),或卵巢癌(Ovary cancer)有關係。 1. 發燒 通常當癌細胞開始擴散後,身體才會呈現發燒症狀,且幾乎所有癌症患者都會經歷發燒,尤其在癌症或其治療影響了免疫系統。不過,癌症早期症狀呈現發燒仍可以發生,包括像淋巴瘤和白血病(Leukemia)。 2. 疲勞 這種疲勞不會因休息或睡眠得到改善,癌症患者會感到突然且持續性的非常疲勞,這可能是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重要症狀。此外,有的胃癌(Stomach cancer)和大腸癌也會因不明顯的失血,導致疲勞。(延伸閱讀:胃癌初期如何發現?認識早期症狀及早治療) 3. 體重無故減輕 指沒有原因、非自願性的體重減輕,尤其若突然減輕約五公斤(十磅)或以上,也沒有食慾,可能是癌症早期症狀了。可能的癌症包括有:食道癌(Esophagus cancer)、肺癌、胃癌,或胰臟癌。(推薦閱讀:認識無聲的隱形殺手:食道癌發生原因) 4. 皮膚變化 當察覺瘡、疣或斑點久久不痊癒,即使不會引起疼痛,都應找醫師檢視。美國癌症協會指出,有的皮膚癌(Skin cancer)可能會造成流血,或是瘡怎麼治療都不會痊癒。舉例來說,持續性的口瘡可能為口腔癌(Oral cancer)症狀。 此外,在沒有撞傷的狀況下,身體卻突然有多處瘀傷,可能就是血癌的症狀,另要注意若皮膚是否有瘤塊流血或呈鱗屑狀。而與皮膚癌一樣,有些癌症會引發以下皮膚變化: 膚色變深,醫學上稱作色素沉著過度(Hyperpigmentation)。 皮膚和眼睛變黃,醫學上稱作黃疸(Jaundice)。 皮膚呈紅色,醫學上稱作紅斑(Erythema)。 過量毛髮增長。 大多數的痣都是無害的,但如果痣開始改變大小、形狀、顏色,甚至呈現硬化、滲出,或流血,務必洽詢醫師,同樣地,疣和斑點也一樣。而這是因為皮膚變化可能為黑色素瘤的緣故。 (了解如何檢測黑痣變化,請閱讀:黑痣變化要小心!曬傷恐增皮膚癌風險) 常見症狀與可能的癌症類別 除了以上舉出的常見癌症症狀,也要注意其他可能症狀,同樣的,當身體呈現這些症狀,它不一定代表罹患癌症,請諮詢醫師了解背後原因。以下為幾項常見的癌症與其症狀: 頭痛超過兩週:腦瘤 舌頭或嘴巴有白色斑點:白斑病(Leukoplakia)若不治療可能會惡化成口腔癌 乾咳超過兩週、吞嚥困難、咳血:肺癌 嘶啞:喉癌(Laryngeal cancer)、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 吞嚥困難、消化不良:咽癌(Pharyngeal cancer)、食道癌、胃癌 噁心或腹痛超過兩週:肝癌(Liver cancer)、胰臟癌、其他消化系統的癌症 脹氣超過兩週:卵巢癌、胃腸道相關癌症 乳房有新瘤塊或淺凹、乳頭變化或有血分泌物:乳癌 排尿疼痛、排尿次數改變:膀胱癌(Bladder cancer)、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 血尿:腎癌(Kidney cancer)、膀胱癌、攝護腺癌 長期便祕、腹瀉:大腸癌 大便有血:大腸癌、直腸癌 陰道異常出血: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持續性經期異常、骨盆疼痛:子宮癌(Uterine cancer)、子宮頸癌、卵巢癌 停經後出血:子宮癌、子宮頸癌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點我前往癌症專區】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