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醫師幫幫我】無聲「新癌王」 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解析 肺癌早期發現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

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在早期幾乎沒症狀,因為肺部幾乎沒有神經,所以不會產生痛覺,只有當腫瘤壓迫肺部,或引起肺部發炎反應,造成咳嗽時,才容易被發現;然而,想要早期發現肺癌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醫界已發展出許多檢測方式,可幫助民眾及早發現肺癌、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醫師吳教恩,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解說及早發現肺癌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更對防範肺癌的發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症狀,過去雖然有胸部X光作為初期篩檢工具,但僅能發現2公分以上的腫瘤,吳教恩醫師表示:「目前研究證實,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助於揪出早期肺癌,建議40或45歲的民眾,無論有無家族史或是否為高危險族群,都可主動進行篩檢」。針對肺癌的高危險族群,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1日開始,提供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補助。 直播過程中有民眾線上提問,「擔心篩檢時所產生的輻射量,可能傷害身體健康」,吳教恩醫師說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低,且2年做一次篩檢,對人體不會有太大影響」。 遠離肺癌危險因子 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吳教恩醫師提醒,預防肺癌4大要點: 戒菸、避免二手菸 遠離空氣汙染 降低職業暴露 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分期、轉移與五年存活率

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後,醫生需要判定癌細胞是否已經開始轉移至他處,以及轉移程度,才能判斷子宮頸癌的期別,分期正確能幫助醫師了解子宮頸癌的嚴重程度及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以下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子宮頸癌初期與晚期的特徵,以及各期存活率的機率。 子宮頸癌確診後,醫師會評估以下情況來決定癌症的分期: 癌細胞浸潤入子宮頸多深? 癌細胞是否有延伸到臨近組織? 癌細報是否有擴散到附近淋巴或遠處器官? 子宮頸癌的分期與轉移 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簡稱 FIGO)的系統是女性生殖系統癌症最常使用的分期系統。基本上來說,癌症分期的數字愈小,癌細胞轉移與轉移也就愈少。可分為早期,也就是第一期,至晚期,也就是第四期。並以羅馬數字來標明,第一期是 I,第四期就是 IV。而我們為了分類更加詳盡,還會以英文字母來區分同一個分期內程度不同的嚴重狀況。儘管每位子宮頸癌病友罹癌的過程與症狀都因人而異,但若是處於相同的癌症分期,往往醫師也會給予大同小異的療程。 子宮頸癌第 0 期 零期癌又稱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僅為子宮頸癌上皮細胞之退化現象。子宮頸原位癌也被稱為子宮頸表皮內腫瘤,或表皮內層癌(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 子宮頸癌第 1 期 癌細胞已從子宮頸的表面生長至子宮頸的較深組織中。 第 1a 期 癌細胞的量非常少,只有在顯微鏡底下才能看得到。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a1 期 受癌細胞感染的區塊只能用顯微鏡才看到,且深度小於三毫米。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a2 期 受癌細胞感染的區塊只能用顯微鏡才看到,且深度在 3~5 毫米。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b 期 癌細胞僅限於子宮頸內。 第 1b1 期 癌細胞的深度大於五毫米,但大小尚未超過兩公分。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b2 期 癌細胞的大小至少有兩公分,但是尚未超過四公分。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b3 期 癌細胞的大小至少有四公分,而且仍局限於子宮頸之內。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子宮頸癌第 […]


子宮頸癌

子宮頸原位癌是什麼?癌前病變因素與CIN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不過在醫學上,子宮頸癌可分為「子宮頸癌前病變」以及「侵犯性癌症」兩階段。更明確的來說,子宮頸癌前病變是侵犯性癌症的前奏。子宮頸癌前病變所引發的上皮細胞異常增生,若不予以適當處置, 便有機會進展成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分期中的第 0 期又稱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以下帶你一起認識子宮頸原位癌。 子宮頸原位癌就是上皮內贅瘤?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又稱為子宮頸上皮贅生瘤,或子宮頸上皮細胞嚴重性病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以下簡稱為 CIN)。CIN 的成因 90% 是源於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以下簡稱 HPV)的感染。 子宮頸上皮贅生瘤並非一定會轉變成子宮頸癌。若 CIN 要發展成「侵犯性癌症」,也需要 5~10 年的時間。子宮頸表皮的上皮組織內發展出一些細胞過度的增生、細胞核變大,而且排列不整齊等等情形時,病理學家會把這些變化,以數字大小來表示嚴重的程度: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一級 CIN1:輕度的上皮細胞病變,佔上皮層的下 1/3。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二級 CIN2:中度的上皮細胞病變,佔上皮層的 2/3。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三級 CIN3:重度的上皮病變,幾乎達整個上皮表面,也就是俗稱的子宮頸癌 0 期,或是子宮頸原位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症狀 CIN 通常沒有症狀可循,異常細胞通常都是透過子宮頸抹片等檢查才能發現。 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方式 CIN 的標準治療方式是先做子宮頸圓錐狀切片手術(Cervical cone biopsy),醫師會切除子宮頸中央的一小塊圓錐組織,其實就是把子宮頸的外口以及上皮組織切除,之後也送去作病理切片,讓醫師判定其中有無侵犯性的子宮頸癌細胞。如果沒有的話,治癒率幾乎可達百分之百,以後只要以子宮頸抹片追蹤就行了。但如果從子宮頸切下的組織發現了癌細胞,再施行子宮切除手術(Hysterectomy),治癒率也是接近百分之百。若為生育而需要保留子宮,組織中有癌細胞的病友也只有五成的機率會再復發,到時再進行治療,仍然有很高的存活率。(延伸閱讀: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前病變因素 CIN 通常是女性在性行為後感染 HPV 後發生的.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消滅多數 HPV 的株種,但其中的 HPV-16 和 HPV-18 卻較可能感染女性的生殖器官,並造成 CIN 的發生。 根據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資料,75% 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曾一度染有 HPV,其中約五成發生在 15~25 歲的女性身上,但多數感染都不會造成永久的問題。 我們目前仍不知為何有些女性在感染了 HPV 後會發展成 CIN,但某些高風險株種的 HPV 和感染時間的長短很可能就是關鍵因素。以下是可能造成 CIN […]


卵巢癌

卵巢癌的治療與復發:標靶藥物與化療副作用有哪些?

卵巢癌治療方法多因臨床分類而有區別,可分為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追蹤治療,究竟卵巢癌的手術治療方式為何?復發機率高嗎?《Hello醫師》將為您進一步詳細介紹。(延伸閱讀:癌症治療簡介) 卵巢癌的手術治療 卵巢癌手術需動到的部位,主要包括: 卵巢切除 子宮切除 輸卵管切除 骨盆腔內的淋巴結切除 骨盆腔內的大網膜(Greater omentum)切除 腹水檢查 骨盆腔旁淋巴腺的採樣 動脈旁淋巴腺的採樣 上述手術可能會動到大腸或是小腸,所以在進行卵巢癌手術之前,患者必須先接受灌腸;如果癌細胞並無從卵巢轉移到它處的跡象,醫療團隊可能會依病患有無生小孩的意願,選擇進一步手術的方式: 打算生育的病友:想生小孩的話,可採取保守的治療方式,只切除有惡性腫瘤的一邊卵巢,同時施行大網膜切除及淋巴腺的取樣;另一側健康的卵巢以及子宮則可保留。 不打算生育的病友:若未來沒有生小孩的計畫,則可切除子宮及雙側卵巢,並切除大網膜切除,並在淋巴腺取樣。 什麼是大網膜? 大網膜是腹膜的一種,負責在體內連結與固定各個臟器。無論有沒有打算生育,都需要切除大網膜,這是因為肉眼看不清的癌細胞轉移,必須切下以病理組織診斷,並作為治療的依據。同理可證,淋巴腺的轉移,也無法由肉眼清楚斷定,所以有必要取出附近的淋巴結,施行組織病理檢查。 卵巢癌要不要化療? 在接受卵巢癌手術治療後,大部份患者仍須接受化學治療,以消滅體內殘存的癌細胞。傳統的化學治療,大約每 3~4 週一次,至少需要施行6次。約5成病人對化療會有副作用反應,包括: 影響肝臟、腎臟、神經和骨髓的功能 噁心、嘔吐 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不好,容易出血(延伸閱讀: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目前治療癌症的藥物不斷更新,可以使用的藥物種類不少,包括: 紫杉醇(Paclitaxel)合併卡伯拉丁注射液(Carboplatin) 紫杉醇合併順鉑(Cisplatin) 癌得星注射劑(Cyclophosphamide) 卵巢癌的追蹤治療與標靶藥物  當卵巢癌療程結束後,病患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檢查;一般來說,每3個月應接受追蹤治療。包括: 病理學檢查 癌症指標血液的 CA-125 的抽血檢查 骨盆腔及腹部的電腦斷層和磁共振 剖腹探查手術 在化療之後,一般病人也會服用標靶藥物。 標靶藥物能夠抑制腫瘤基因,藉此殺死癌細胞;服用標靶藥物的好處是不會同時毀滅正常的細胞,也較不會像化療一樣帶來許多的副作用,大多數病人較能接受。常見的卵巢癌標靶藥物如下: Niraparib(截永樂) Bevacizumab(癌思婷) Olaparib(令癌莎) 不過,許多標靶藥物並無健保給付,價格昂貴,因此,病患在選擇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之前,須先與醫護團隊確認,是否可以申請健保給付。 卵巢癌的復發 卵巢癌在3年內復發的機率高達 7~8 成,須再接受化療,甚至可能得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一旦復發,後續再次復發的間隔會一次比一次短,假如治療後1年半復發,第二次復發可能就只隔1年,第三次復發可能只在間隔半年後。(延伸閱讀:認識癌症) 利用標靶藥物配合化療,對癌細胞轉移或腫瘤的生長發展都有抑制的作用,很多晚期的病人得到很好控制,甚至能延長存活期五到十年,為卵巢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以下為延緩復發藥物: Liposomal doxorubicin Gemcitabine(吉西他濱) Topotecan(托普樂肯) 【點我前往卵巢癌專區】


卵巢癌

卵巢癌分期與轉移:癌細胞可至腹膜或其他臟器

癌症的分期能幫助我們看出體內癌細胞分佈的情形,有助於確認癌症的嚴重程度以及最佳的治療方式。卵巢癌(Ovarian cancer)當然也不例外。卵巢癌確診後,醫師需要判定癌細轉移的狀況,卵巢癌的分期就成了極度重要的指標。 卵巢癌的分期解析 卵巢癌之所以需要動刀,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手術需要採集組織的樣本檢驗,判斷癌症分期。基本上,癌症分期的數字愈小,癌細胞轉移與擴散程度也就愈少。可分為早期、晚期。以數字來分可分為五期,從第零期到第四期。在英文的用法中,會以羅馬數字來標明,第一期是 I,第四期就是 IV。而我們為了分類更加詳盡,還會以英文字母來區分同一個分期內程度不同的嚴重狀況。或是依照 TNM 系統(tumor-node-metastasis)分法。儘管每位卵巢癌病友罹癌的過程與症狀都一定有個別的差異,但若是處於相同的癌症分期,往往醫師也會給予大同小異的療程。(同場加映:癌症分類與分期) 卵巢癌的分期 下列三因素是以英文縮寫被稱為 TNM 癌症分期系統,並以此為卵巢癌分期: 腫瘤(Tumor,簡稱 T):原發腫瘤的大小和局部侵犯的程度,有無擴散至子宮。 癌細胞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ode,簡稱 N):癌細胞是否擴散到骨盆內或是主動脈周圍的淋巴結。 從卵巢轉移(Metastasis,簡稱 M)至遠處:癌細胞是否轉移到離病灶更遠的臟器,如肝、腎。 T、N、M 三組縮寫後面也會接續數字與其他英文字母。英文字母排序愈後面,或是數字愈多,則代表癌細胞發展地愈完整。 卵巢癌第一期 癌細胞出現於卵巢或輸卵管內部(T1),並沒有擴散到鄰近淋巴(N0)或遠端器官(M0)。 第 1a 期:癌細胞僅出現在一邊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且骨盆與腹水(Ascites)內沒有出現癌細胞(T1a)。癌細胞尚未擴散到周邊的淋巴節(N0)或遠端的器官(M0)。 第 1b 期:癌細胞出現在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但未出現在外側,且骨盆與腹水內也無癌細胞(T1b)。癌細胞尚未擴散到周邊的淋巴結(N0)或遠端的器官(M0)。 第 1c 期:癌細胞出現於一側或是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T1c)。第 1c 期還可以再細分為三期: 第 1c1 期: 若腫瘤周圍的組織在手術過程中破裂(Surgical spill),造成癌細胞溢出到腹部和骨盆之中。 第 1c2 期: 卵巢或輸卵管的表面有惡性腫瘤,或是在動手術前,腫瘤周圍的組織已經破裂,這可能會使癌細胞溢出到腹部和骨盆中。 第 1c3 期:在腹水中或在腹腔灌洗液之中發現癌細胞。 卵巢癌第二期 癌細胞出現於一側或是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並已擴散到骨盆腔內的其他的臟器,或出現了的原發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T2),不過並沒有擴散到周邊的淋巴結(N0)或遠端的器官(M0)。 第 2a 期:癌細胞已經入侵到子宮或是輸卵管,或是雙邊的卵巢(T2a)。癌細胞尚未擴散至周邊的淋巴結(N0)或是遠端的器官(M0)。 第 2b 期:癌細胞生長於卵巢附近的器官,諸如:膀胱、乙狀結腸(Sigmoid colon,也就是大腸和直腸兩者接合之處)或直腸等臟器的表面若是內部(T2b),癌細胞尚未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N0)或是遠端的器官(M0)。 卵巢癌第三期 癌細胞已擴散至腹腔或淋巴結。 第 3a 期:癌細胞擴散到腹腔內,惡性腫瘤須使用顯微鏡下才可看得出來。 第 3a1 期:癌細胞出現於一側或是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或出現了的原發性腹膜癌(T1)。原發性腹膜癌的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到骨盆腔內的器官(T2)。癌細胞僅僅擴散到腹膜後的淋巴結(也就是骨盆腔、主動脈旁的淋巴結),癌細胞尚未擴散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3a2 期:癌細胞出現於一側或是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或出現在原發性腹膜癌,且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到骨盆腔外的器官。在手術過程中,無法以肉眼看到腹部(也就是骨盆腔外部)癌細胞,但是在實驗室檢查時,在腹部內膜能夠發現了微小的癌細胞沉積物(T3a)。癌細胞可能已擴散到腹膜後的淋巴結(N0 或 N1)但尚未擴散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3b期:癌細胞出現於一側或是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或出現了的原發性腹膜癌。 原發性腹膜癌的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到骨盆腔外的器官。 癌細胞沉積物大到讓外科醫師能夠以肉眼所見,但是癌細胞沉積物的尺寸尚未超過兩公分。(T3b) 癌細胞可能已擴散到腹膜後的淋巴結,也可能沒有。(N0 或 N1) 癌細胞尚未擴散至肝臟或是脾臟內部等遠端的器官。(M0) 第 3c 期:癌細胞出現於一側或是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或出現了的原發性腹膜癌。 原發性腹膜癌的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到骨盆腔外的器官。 癌細胞沉積物的大小已超過兩公分。 癌細胞沉積物可能位於肝臟或脾臟的外側。(T3c) 癌細胞可能已擴散到腹膜後的淋巴結,也可能沒有。(N0 或 N1) 癌細胞尚未擴散至肝臟或是脾臟內部等遠端的器官。(M0) 卵巢癌第四期 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肺臟,或其他的臟器。 第 4a 期:能在惡性肋膜積水(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肺部周圍的液體) […]


肝癌

復發率高的肝癌:認識分期、分類與存活率

肝癌(Liver Cancer)是國人十大癌症排名第四名,男性排名第二的癌症。一旦肝癌確診後,醫師接著就要判定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好為接下來的治療做準備,這時候肝癌的分期就成了極度重要的指標。本文將為你介紹肝癌的種類以及肝癌的分期系統。 肝癌的分類 肝癌依照病理的分類,臨床上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 肝細胞癌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簡稱 HCC)就是俗稱的肝癌(Hepatoma),源自於肝臟中的肝細胞惡性變化所產生的腫瘤。肝癌常常發生於慢性 B 型、C 型肝炎患者以及肝臟硬化受損的患者身上,佔成人肝癌約 85%,尤其以男性為主。(推薦閱讀:肝病4階段:發炎 纖維化 肝硬化 肝衰竭) 膽管癌 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發生於組成膽管的細胞,約佔肝癌發生率的 12%。膽管癌可分成「近端膽管癌」與「末稍膽管癌」。近端膽管癌發生於靠近膽管的上端,接近膽囊的位置。末端膽管癌則是位於靠近膽管的下端。 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也被稱為血管瘤(Hemangiosarcoma),是一種極罕見的癌症,只佔肝癌發生率的 1%。它源自肝臟的血管內,通常發生於 70~80 歲的老年族群。 肝母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也是非常罕見的肝癌種類。大多發生於兒童身上,通常是三歲以下的兒童,且以男孩居多。 肝癌的分期 肝癌確診後,醫師需要判定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好依據做出治療計畫,肝癌的分期就成了極度重要的指標。 癌症分期的數字愈小,代表癌細胞轉移與擴散愈少。可分為早期,也就是第一期。以此類推,晚期就是第四期。在英文的用法中,會以羅馬數字來標明,第一期是 I,第四期就是 IV。而我們為了分類更加詳盡,還會以照英文字母的順序來區分同一個分期內程度不同的嚴重狀況。(認識癌症如何分期:癌症分類與分期) 肝癌有幾種不同的分期系統,以下介紹的是依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簡稱 AJCC)的肝癌分期,以英文縮寫來稱之,又稱 TMN 癌症分期系統: 腫瘤(Tumor,簡稱 T):腫瘤多大了?肝臟中有幾顆腫瘤?腫瘤是否已擴散至肝臟裡的靜脈血管。 淋巴結(Node,簡稱 N):癌細胞是否已擴散至周邊的淋巴結。 轉移(Metastasis,簡稱 M):癌細胞是否轉移到離病灶更遠的臟器,如肺部等。 T、N、M 三組縮寫後面也會接續數字與其他英文字母。英文字母排序愈後面,或是數字愈多,則代表癌細胞發展地愈完整,詳細內容可以從下列圖表得知: 肝癌第 1 期 第 1a 期:單一肝癌腫瘤大小為兩公分以下,尚未入侵至血管(T1a);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1b 期:單一肝癌腫瘤大小為兩公分以上,尚未入侵至血管(T1b);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o);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肝癌第 2 期 單一肝癌腫瘤大小為兩公分以上,且癌細胞已入侵至血管,或是有多個肝癌腫瘤,但是大小都不超過五公分(T2);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肝癌第 3 期 第 3a 期:有多個腫瘤,而且其中至少有一顆腫瘤大於五公分(T3);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3b 期:至少一個腫瘤,無論大小為何,已侵犯肝臟的大靜脈的主要分支(肝門脈和肝靜脈)(T4);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肝癌第 4 期 第 4a 期:至少有一個腫瘤或是多個腫瘤(無論大小為何)已侵犯至周邊的淋巴結(N1);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4b […]


肺癌

無早期肺癌症狀?多症狀呈現是關鍵

通常肺癌(Lung cancer)在早期都無症狀,有出現症狀的肺癌患者,較有可能是因其他身體問題引起,甚至有的人會被誤診為一般肺炎、感冒,或過敏。本文將介紹肺癌症狀前兆,請民眾多加注意。美國肺臟協會(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也提醒,若病患察覺有任何不妥,可以在看診時表達所見與想法,幫助醫師做出正確的醫療判斷,進而提高肺癌治療的成功率,畢竟只有你最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肺癌初期為什麼無症狀 肺癌初期之所以沒有症狀,是因為肺的神經末端少,人之所以會感覺疼痛等不適症狀,是因為神經線所觸發的身體反應,所以肺腫瘤可以在不引起任何疼痛或不適下成長。對此,美國肺癌基金會(Lung Cancer Foundation of America)指出,很多肺癌早期診斷都是於非肺癌的檢測及篩檢時,偶然被發現的。(同場加映: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可能呈現的肺癌症狀 以下列出患者可能會呈現的肺癌症狀,其症狀或會因人而異,請留意,當只有其中所述的一個症狀,大可不用太擔心,但若呈現多項以下症狀,且持續一段時間,請務必諮詢醫師並進一步檢查。 常見肺癌症狀: 咳嗽、沙啞持續三週以上,或逐漸惡化,或長期的咳嗽出現變化。(延伸閱讀: 肺癌的症狀與9大前兆:久咳不癒、胸痛、體重下降) 咳血(即使是少量也要注意),或鐵鏽色的痰。 持續胸痛或肩痛,在咳嗽、大笑,或深呼吸時更痛。 沒有原因的喘鳴或呼吸困難。 肺感染頻繁或復發,包括像肺炎、肺氣腫,或支氣管炎。 疲勞或無力。 當癌細胞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則可能會造成以下肺癌症狀: 骨痛或骨折,像是在背部或髖部。 血栓。 沒食慾。 體重無故減輕。 肺癌轉移到腦,造成神經系統變化,症狀包括像頭痛、暈眩、癲癇、手腳無力或麻痺、平衡障礙。 肺癌轉移到肝,造成黃疸。 淋巴結腫脹,像是在頸部或鎖骨以上的部位。 可能引發的肺癌症候群 另要留意,有的肺癌可引發其他的症候群,包括以下三種病症。但這些症狀多半並不是肺癌症狀,而很有可能是因其他身體問題所致,所以若有任何問題請向專業醫師諮詢,以備及早診斷和治療。 當肺癌位在肺的上半部位,或稱潘科斯特腫瘤(Pancoast tumor),其可影響有些連結於眼睛和部分臉部的神經,進而引致霍納氏症候群(Horner’s syndrome)。值得留意的是,潘科斯特腫瘤較可能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且有時會造成嚴重肩痛。 2. 上腔靜脈症候群 上腔靜脈為一個大血管,負責將頭部和手部的血液傳送到心臟,其會經入右肺的上半部位和胸部的淋巴結,而當肺腫瘤生長在此部位,將造成血液的擠壓,這就是上腔靜脈症候群(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其症狀包括臉部、頸部、手臂、上半胸部的腫脹,胸部可能也會有瘀血狀況,若影響腦部,則會有頭痛、暈眩,以及意識變化的症狀。 3. 伴腫瘤症候群 有的肺癌會分泌荷爾蒙類物質,使其侵入患者的血液,於遠端組織和器官引發健康問題,但實際上,癌細胞還未轉移至該部位,此病症叫做伴腫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此為一種綜合症,可發生在任何肺癌類型,但最常見於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有時候,它可能會以早期肺癌症狀呈現,造成誤診。 【點我前往肺癌專區】


肺癌

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多數肺癌(Lung cancer)都是因患者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後才被發現的。本文將剖析肺癌治療與診斷的各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肺癌診斷是在實驗室裡做的細胞樣本研究,而只要給予透徹的分析,就可知道其肺癌類型及癌細胞特性,這可幫助醫師做預後治療的判斷。 肺癌診斷 倘若患者身體呈現可能為肺癌的症狀,醫師可進行不同的檢測,以確認有無癌細胞,或其他疾病情形。請留意,肺癌的高風險族群可透過低劑量的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 CT)掃描作肺癌診斷,而一般來說,肺癌篩檢通常會針對 55 歲者以上的重度抽菸者,或過去 15 年已戒菸的人。 以下列出肺癌診斷的主要方法,於診斷後,再判斷其癌症分期和擴散之程度。不過,檢測方法的合適性可能會因人而異,需與專業醫師討論。 (同場加映: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首先,醫師會為患者做身體檢查,以找出或會呈現的肺癌症狀和警訊,包括其他健康問題,此外,藉由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可進一步了解症狀及可能的風險因子。 成像檢測 此檢測以 X 光、磁力、聲波、放射性物質呈現患者體內的狀況,可於肺癌診斷前或後進行,方法如下。 胸部 X 光 電腦斷層掃描(又稱 CT 掃描)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 MRI) 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 PET) 骨骼掃描 痰液細胞病理檢驗 若患者有咳嗽症狀且產生痰,採樣研究或能觀察其有無癌細胞。此檢測較適用於診斷位在氣管的肺癌,像是鱗狀細胞肺癌。基於這樣,若醫師判斷患者可能有肺癌,即使其痰中無呈現癌細胞,也需要透過其他檢查方式進一步觀察。(你也想知道:陳文茜不抽菸也得肺癌?遠離肺癌2大必知、40歲以上這檢查做起來) 胸腔穿刺術 當患者有肋膜積水的狀況,醫師可藉由胸腔穿刺術移除部分積水,生檢查看其是否為因為癌細胞擴散至肋膜所致,或是有其他疾病因素。而如果證實是惡性肋膜積水,且患者呈呼吸困難症狀,透過此穿刺術移除肋膜積水,或能讓患者呼吸較順暢。 生檢 指異常細胞採樣,方法包括以下七種: 支氣管鏡術:藉由輕導管放入嘴巴,一直延伸到喉嚨和肺部,以檢查主要氣道有無腫瘤或阻塞狀況。 縱膈腔鏡:在頸部做切口,並從胸骨後採淋巴結樣本。 胸腔鏡檢查:在患者胸部和背部做小切口,然後以一根細管子檢查內部組織。 穿刺生檢:有別於支氣管鏡切片檢查,皮膚的 CT 掃描指引肺部穿刺檢查採取細胞樣本,取得的檢體比較充分。 細針抽吸細胞:以細針從肺部或淋巴結中取出組織或液體樣本。 開胸手術:做長切口打開胸腔,並取出淋巴結和其他組織進行生檢。 支氣管鏡超音波:使用超音波技術,引導支氣管鏡由定位和拍攝腫瘤,並採樣研究。 肺癌治療 按照肺癌類型與分期,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與意願,醫師或會進行不同的肺癌治療,以下逐一舉出。特定病例的患者也有可能會選擇不接受治療,通常是治療肺癌副作用大過治療肺癌本身的好處時,醫師或會建議給予緩和療護,目的僅為治療肺癌症狀。 當癌細胞僅僅在肺部,醫師會進行手術移除該肺癌腫瘤及部分健康細胞組織,此外,胸部淋巴結也可能會被採樣做生檢。肺癌治療的手術可依切除部份分成: 肺楔狀切除:移除肺部小區塊,其連同腫瘤和部分健康細胞組織一併移除。 肺節切除:移除大部分的肺部,但不指整個肺葉。 肺葉切除:移除整個肺葉。 肺部分切除:移除一整個肺。 化療 此治療藉由藥物殺死癌細胞,其可使用一個或多個化療藥物進行治療,方法為口服或靜脈注射。通常藥物的混合使用會有幾個治療階段,或數週,或數個月,好讓患者有足夠的康復時間。化療可單獨進行,也可搭配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的方式進行。另外,針對肺癌末期患者,其也可作舒緩疼痛和症狀使用。 (同場加映:肺癌末期的肺部積水與治療方法) 放射線治療 藉由高能量光束殺死癌細胞,能源包括像 X 光和質子,在治療過程,患者會先呈躺姿,然後會有放射線儀器繞著其移動,使能量精確的導入特定的身體部位。同樣的,放射線治療可搭配手術或化療使用,也可作舒緩疼痛和症狀使用。 另有一種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簡稱 SBRT),屬強烈的放射線治療。這是從各個角度導入很多輻射能量,適用於不能接受手術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以及當肺癌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患者。 標靶治療 藉由阻隔癌細胞中的特定異變,進而將導致癌細胞死亡,多使用在肺癌末期或肺癌復發的狀況。請注意,有的標靶治療只適用於有某些基因突變的人,因此,患者的癌細胞或需要先經過實驗研究,才能判斷此類藥物有無治療效果。 免疫治療 如果患者本身不具特殊基因表現(無基因突變),等於沒有標靶藥物可以用。免疫治療的目的為增強或是調整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藉此來打敗癌細胞。通常此治療會用於肺癌局部末期及已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的癌症。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肺癌

肺癌末期的治療方法與存活率

當肺癌(Lung cancer)開始轉移或擴散,亦指到了肺癌末期的階段,而若當癌細胞侵入肋膜,則會造成肋膜積水。由於肺部結構很大,加上肺癌症狀並不明顯,因此有的患者在初診就已經是肺癌末期,或於治療後又復發,本文將探討肺癌末期的基本觀念,包含肺癌末期治療與症狀控制的可行方法。 肺癌轉移與肺癌局部末期 所謂的肺癌局部末期,其實就是說明肺癌細胞已擴散,但仍在肺部周圍的細胞組織,包括像胸壁或肋膜。至於肺癌轉移,乃指肺癌已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所以也叫做轉移癌或二次癌症。 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的資料,並不是每個肺癌都會轉移,但若發生肺癌轉移,常見的轉移部位有以下幾個。 鄰近的淋巴結 其他肺部部位或另一個肺 腦部 骨頭 肝 腎上腺 肺癌末期存活率 論肺癌末期存活率,想必很多患者都很想知道,特指肺癌的後續變化,以及治療方可採取的策略。不過,因為每個人的肺癌病況不同,建議還是請教醫師,他們才是最了解關於患者狀況與肺癌的專家。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依據癌細胞轉移擴散的距離做分類,計算從肺癌出現轉移,到肺癌第四期時出現遠端轉移的五年存活率約為: 非小細胞癌 鄰近轉移:35% 遠端轉移:6% 小細胞癌 鄰近轉移:16% 遠端轉移:3% 當被診斷肺癌末期時,可能會感到驚嚇又沮喪、焦慮和不知所措,這都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也請別太過悲傷或焦慮,其實很多人在進一步了解自身肺癌病況後,反而會覺得更容易調適。大家在諮詢醫師時,可了解以下四個層面: 肺癌診斷目的 肺癌病況預估發展 肺癌治療的選擇 肺癌治療如何幫助 肺癌末期治療方法 通常肺癌到了末期都無法被治癒,肺癌末期治療僅只能幫助改善症狀,減緩癌細胞擴散的速度,藉此控制肺癌,並提升生活品質。患者或會接受同為肺癌早期的治療,有的則作緩和療護,以下舉出三個肺癌末期治療。 標靶治療 一般用作肺癌復發或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以下簡稱 NSCLC)末期的治療,標靶治療的功能多為抑制癌細胞的成長,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則仍處臨床試驗階段,根據澳洲維多利亞癌症協會(Cancer Council Victoria)的資料,此治療目前有以下兩種常見的肺癌相關基因突變因子。 EGFR 突變(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中文為上皮生長因子受體) ALK 突變(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中文為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但過不久,癌細胞可能會對該標靶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因此醫師會給予另一類靶治療藥物,這也被稱作二線用藥。相較於化療藥物,標靶治療副作用並不多,但仍要注意,包括像噁心、腹瀉、嘔吐、痤瘡類皮疹等其他皮膚變化。 免疫治療 藉由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症,免疫治療或對 NSCLC 有治療效果,好比說,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可解除肺癌細胞於免疫細胞上所設的「限制」,進而使免疫系統能全力攻擊肺癌。 請注意,免疫治療藥物和化療不一樣,其副作用會因影響之器官有別,但可能會有像呼吸急促和腹瀉的症狀。 (同場加映:癌症免疫治療與其副作用) 緩和治療 為緩和療護的一環,目的為控制癌症症狀和提升生活品質,不是治療癌症,其可於肺癌末期的任何階段使用。若於初診發現已為肺癌末期,或治療後肺癌復發,醫師或會討論緩和治療的需要性,以舒緩肺癌症狀,像是疼痛或呼吸急促,同時減緩肺癌擴散速度,治療面向可包括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 如果有肋膜積水的狀況,醫師可能會給予胸腔穿刺術,以排掉肺部的積水。 【點我前往肺癌專區】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有哪些?

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又稱前列腺癌)症狀有哪些?根據美國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的資料,它屬最常見的男性癌症之一,更是排名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第五名,但攝護腺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症狀易與其他健康問題混淆,導致治療易被拖延。若有數個疑似症狀,仍建議及早諮詢專業醫師了解,因為攝護腺癌早期是相對好治療的。 攝護腺癌早期極少症狀,宜主動就醫檢查 英國攝護腺癌慈善組織 Prostate Cancer UK 提醒,即使身體沒有任何攝護腺癌症狀,可能也潛在一些無法察覺的風險因子。又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如擔心罹患攝護腺癌,建議還是求診醫師,請醫師診斷是否有攝護腺癌較為保險,特別是 50 歲以上、有家族史的族群更要當心。此外,當泌尿系統出現異常現象時,建議就醫請專業醫師檢查評估。(推薦閱讀:攝護腺鈣化:攝護腺結石和鈣化有關係嗎?) 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早期攝護腺癌症狀,是因為癌細胞生長處靠近尿道,並因為增生的癌細胞壓在尿道上,導致患者排尿習慣出現改變。不過一般而言,攝護腺癌會始於攝護腺的外部,或其他非尿道之處,因此少會出現壓迫到尿道並引發相關症狀的情況,再加上這種排尿變化,通常較可能是攝護腺肥大或其他健康問題引起,難以藉此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引起。 攝護腺癌症狀 換句話說,若呈現以下所述症狀,並不意味著罹患了攝護腺癌,反之,攝護腺癌患者也可能沒有任何以下症狀,所以建議民眾,特別是 50 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就醫諮詢檢查。 攝護腺癌雖「無感」,但仍應特別注意的以下五個攝護腺癌症狀,因為當攝護腺癌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都是當腫瘤逐漸侵犯尿道、膀胱頸等地方的時候。 頻繁排尿,尤其於晚上。 排尿、射精時疼痛或有灼熱感。 開始排尿困難、停止排尿困難。 忽然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血尿、血精。 其他早期攝護腺癌症狀可能有: 尿流異常地弱。 排尿結束會滴尿。 突然尿急,有時還沒到廁所就漏尿。 清空膀胱有困難,或感覺膀胱無法正常清空。 呈坐姿時,攝護腺周圍無故疼痛。 攝護腺癌轉移症狀 若攝護腺癌轉移到攝護腺以外,或其他身體部位的情況,則可能引發以下症狀: 下半身腫脹。 血尿、血精。 勃起問題,或維持勃起困難。 異常排便習慣。 體重無故減輕。 背部、髖部或骨盆疼痛。 另外約有 20~30% 的攝護腺癌病患,因為癌症已經轉移到骨頭,尤其是脊椎並引發疼痛,在就診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攝護腺癌。 【點我前往前列腺癌專區】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攝護腺癌是什麼?症狀、原因、診斷、治療及預防一次看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或稱前列腺癌)不會致命,但其實並不然,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分占男性癌症的第5位及第6位,雖然早期發現的病友5年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若發生轉移,5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成2,高死亡率堪稱是男人的無聲殺手。 究竟攝護腺癌是什麼?攝護腺有哪些症狀?會有前兆警訊嗎?致病原因為何?《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是什麼? 攝護腺癌屬生長緩慢的癌症,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多數男性患者都會輕忽,導致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並有轉移的狀況出現。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發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1年攝護腺癌死亡人數為1,830人,死亡率10年上升47.5%,是65歲以上人口主要死因之一。 攝護腺是什麼?位置在哪? 攝護腺為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外型就像一顆胡桃,位在膀胱下方、直腸前側,並裹著尿道。值得留意的是,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變大,有時會造成排尿困難等問題,通常發生於較年長的男性。 根據美國攝護腺癌基金會(Prostate Cancer Foundation)的資料,攝護腺可劃分成兩個區塊,分別如下。 攝護腺周邊區:攝護腺後側,接近直腸。 攝護腺過渡區:裹著尿道的區塊,接近攝護腺中間部位。 另外,攝護腺周圍也有其他重要部位和器官,一起幫助保持健康的男性特徵和性機能,如下: 儲精囊:位於攝護腺其上,分泌和儲存大部分的精液。 神經血管叢:由血管和神經線組成,或銜接於攝護腺的兩側,幫助控制勃起功能。 膀胱:位於攝護腺正上方,儲存尿液。 尿道:銜接膀胱、攝護腺及陰莖,將精液和尿液排出體外。 直腸:位於攝護腺後方。 https://helloyishi.com.tw/cancer/prostate-cancer/staging-and-types-of-prostate-cancer/ 攝護腺癌症狀有哪些?攝護腺癌有前兆嗎? 攝護腺癌初期大多沒有徵兆,或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與好發於50~60歲的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混淆,導致多數病患經常忽略警訊,在確診時已是晚期。 攝護腺癌症狀多於第三或第四期出現,可能症狀包括: 頻繁排尿,尤其在晚上,有時甚至會緊急 排尿困難:尿會中斷、無法排空 尿流弱或不順、滴尿,或無法排尿 排尿不適、會痛,或有灼熱感 勃起困難 射精的量減少 射精疼痛 尿或精液有血 直腸有壓或疼痛 骨頭疼痛 下背、髖部、骨盆或大腿呈疼痛或僵硬 食慾減少 體重減輕 攝護腺癌原因? 通常在男生青春期,攝護腺會受雄性激素刺激而成長,幫助表現男性特徵和促進生殖力;然而,若攝護腺細胞發生癌變後,癌細胞也會藉由雄性激素來幫助生長。 攝護腺癌的常見風險因素包括: 家族遺傳: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99.9%),有15%病例與家族遺傳和基因有關。 基因:目前證實有8種基因與攝護腺癌有關流,尤其是HPC1。 發炎與感染:慢性發炎已證實與諸多癌症,例如攝護腺癌、大腸癌或食道癌等有關;研究顯示,有性病史或攝護腺炎的男性有較高機率罹患攝護腺癌。 其他因素:例如高脂飲食或攝取過多紅肉等。 攝護腺的細胞生長可分為兩種類型,詳情如下: 良性生長 多為良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以下簡稱 BPH),此非攝護腺癌狀況。 很少對生命造成威脅。 不浸潤鄰近細胞組織。 不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 可被移除且通常不會復發,即使復發的成長速度很慢。 惡性生長 成為攝護腺癌。 可對生命造成威脅。 可浸潤鄰近器官和組織,像是膀胱和直腸。 可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像是儲精囊、淋巴結或骨頭。 可被移除,但可能會復發。 基本上,近乎全部的攝護腺癌皆為腺癌,亦指癌細胞始於腺細胞,其他罕見的攝護腺癌類型則包括: 小細胞癌 神經內分泌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 移行細胞癌 攝護腺癌診斷與分期 做攝護腺癌早期診斷,通常醫師會使用以下兩種檢測,以檢查有無攝護腺癌症狀,建議民眾在決定接受攝護腺癌篩檢前,先和醫療照護人員諮詢。不過,其檢測仍有不足之處,若呈現異常結果,可能是感染或攝護腺肥大引起,並非攝護腺癌的緣故。 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中文為攝護腺特異性抗原)血液檢測 肛門指診 若檢測評估一個人可能有攝護腺癌風險,下一步亦是做生檢,其一般會以門診程序進行,泌尿科醫師將藉由細針和超音波,移除小部分的攝護腺組織做採樣,研究細胞為良性或惡性成長。 當生檢結果證實有攝護腺癌,病理學家會做分級(Grading)和分期(Staging),以定義攝護腺癌的成長進度和擴散程度,以下做解釋。 攝護腺癌分級:評估攝護腺癌細胞的成長和擴散速度。 攝護腺癌分期:闡述攝護腺癌細胞目前的位置、其擴散性,以及有無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 攝護腺癌如何治療? 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居多,約佔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佔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10%。 雖然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多,但不同的治療策略影響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根據標準治療指引,臨床初始治療為去勢療法(ADT),透過藥物或手術方式盡可能地降低體內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但通常在治療1~3年後癌細胞會產生抗性,當病友血清中睪固酮濃度低至去勢標(<50ng/dL),但癌細胞仍持續增長者,則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不僅治療棘手,還具快速高死亡率。 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為近年的新治療選項,透過抑制聚合酶PARP的活性,阻斷癌細胞DNA修復機制,進而導致癌細胞凋亡。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PARP抑制劑單獨使用於帶有BRCA突變基因的病友,可以有效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較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高出三倍,而若是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併用,則可用於不分基因型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友,且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增加8~11個月,疾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也降低3成以上。 此外,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PARP抑制劑能使腫瘤縮小、降低PSA指數,亦讓病友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攝護腺癌預防與照顧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排名第五的癌症,且罹癌率和死亡率有年年成長的跡象,這可能與台灣社會高度發展,高齡化、篩檢攝護腺方便等脫不了關係,再加上現今國人高脂飲食的習慣,都是使攝護腺癌歷年登上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排名的因素。 想要預防任何一種癌症,包括攝護腺癌在內,得先有健康的生活習慣。需要瞭解攝護腺癌的徵兆與症狀,並注意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點我前往前列腺癌專區】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