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醫師幫幫我】無聲「新癌王」 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解析 肺癌早期發現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

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在早期幾乎沒症狀,因為肺部幾乎沒有神經,所以不會產生痛覺,只有當腫瘤壓迫肺部,或引起肺部發炎反應,造成咳嗽時,才容易被發現;然而,想要早期發現肺癌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醫界已發展出許多檢測方式,可幫助民眾及早發現肺癌、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醫師吳教恩,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解說及早發現肺癌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更對防範肺癌的發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症狀,過去雖然有胸部X光作為初期篩檢工具,但僅能發現2公分以上的腫瘤,吳教恩醫師表示:「目前研究證實,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助於揪出早期肺癌,建議40或45歲的民眾,無論有無家族史或是否為高危險族群,都可主動進行篩檢」。針對肺癌的高危險族群,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1日開始,提供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補助。 直播過程中有民眾線上提問,「擔心篩檢時所產生的輻射量,可能傷害身體健康」,吳教恩醫師說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低,且2年做一次篩檢,對人體不會有太大影響」。 遠離肺癌危險因子 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吳教恩醫師提醒,預防肺癌4大要點: 戒菸、避免二手菸 遠離空氣汙染 降低職業暴露 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乳癌

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感覺胸部有硬塊、乳房出現異狀就是乳癌前兆嗎?先別緊張,胸部出現異狀不代表就是乳癌的前兆或症狀。首先,乳房的外型有很多種,沒有所謂正常或標準的乳房形狀,其實大多數女生的胸部,兩邊也不全然是一樣或均勻的;若遇到月經、生小孩、減、增重或服用某些藥物等等,也都可能會影響乳房的外觀和感覺,因此容易讓女性擔心是乳癌徵兆。 不過為了預防乳癌,這樣的警覺是必要的,建議女性要時常檢查乳房及胸部的變化、或是否有不明的硬塊,如果懷疑是乳癌徵兆或症狀,或有以下提及的症狀,請及早就醫,因為早期發現乳癌並治療,治癒率是相當高的。 胸部有硬塊是乳癌前兆? 胸部有硬塊、腫塊或乳房組織增厚等異狀,是許多女生會首先注意到的乳癌徵兆,但乳房出現異狀常常是良性的變化,建議定期作乳房檢查,並追蹤這些良性的腫塊是否有癌化的跡象,不必過於擔心。 纖維囊腫非乳癌 乳房最常見的腫塊類型有乳房纖維囊腫(Fibrocystic breast)和乳房囊腫(Cysts,水泡)兩大類。纖維囊腫會導致乳房發生非癌性變化,進而使乳房腫起、變軟和痠痛;而囊腫是在乳房中發展的液囊。 胸部有硬塊或異狀該看哪科? 可以前往各大醫院的一般外科或乳房、乳癌門診做諮詢和檢查,建議可參考自己的病症或疑問,在看病之前先查詢醫師的專長背景,挑選合適的醫師。 乳癌前兆與症狀 不同類型、階段的乳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與徵兆。像是浸潤性腺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就可能會出現較明顯的乳房腫塊,而浸潤性小葉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則可能會導致乳房增厚。(推薦閱讀:乳癌的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早期乳癌前兆與症狀 乳頭或周圍有皮疹或發紅 一邊或兩邊乳房大小或形狀產生任何變化 乳頭外觀出現如凹陷等變化 任何一邊的乳頭流血或流任何液體 乳房莫名疼痛並維持一段時間 乳房或腋下、腋窩出現腫塊或腫脹 乳房的皮膚凹陷(延伸閱讀:乳房有這些變化要小心!恐是健康警訊) 輕拉乳頭或乳頭附近感到疼痛 出現6症狀恐為浸潤性乳癌 乳房不適或搔癢 乳房顏色改變 乳房短時間內出現尺寸改變 觸感變化(變硬、變軟或溫度出現變化) 乳頭皮膚脫皮 乳房增厚或腫脹 符合幾項上述症狀,不一定代表罹患乳癌,建議如有符合上述的情況,可以前往醫院諮詢和檢查。(延伸閱讀:預防乳癌從預約開始!20歲開始預約乳房檢查) 特殊類型的乳癌症狀 發炎性乳癌 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乳癌,其症狀可能與其他類型的乳癌不同。整個乳房可能看起來發紅、發炎並感到疼痛。乳房可能會感覺硬,皮膚可能看起來像橘皮。因為症狀非常相似,發炎性乳癌常被誤以為是乳腺感染(乳腺炎),而乳腺炎在更年期女性中並不常見。 乳房柏哲氏症 乳房柏哲氏症(Pagets disease of the breast)又稱乳頭濕疹樣乳癌,是特殊類型的乳癌,有時是乳癌的潛在徵兆。症狀是乳頭和周圍區域出現紅色鱗狀皮疹,可能會發癢,由於外觀與濕疹相似,所以乳癌初期有時會誤認為是濕疹。 其實光用乳房攝影也不一定可以準確地判斷是否罹患乳癌,甚至大多數發現的乳房腫塊並不會癌化,最好找醫師進行多項檢查和評估後才能確定。 乳癌檢查與診斷 乳癌的診斷方式如下: 1.乳房檢查 醫生會檢查你的乳房和腋下的淋巴結,是否有腫塊或其他異常情況。 2.乳房攝影 乳房攝影(Mammogram)簡單來說就是乳房X光檢查,通常用來篩檢乳癌。如果在篩檢乳房 X 光線照片上檢測到異常,醫師可能會建議再做一次乳房攝影,以便進一步評估。 3.乳房超音波檢查 使用超音波產生體內深處的結構圖像,可用來確定新的乳房腫塊是實心硬塊還是液體的囊包,並進一步治療。(推薦閱讀:得了乳癌怎麼辦?分期檢測法、乳癌治療簡介) 4.活體組織切片 取出乳房細胞樣本進行切片檢查(Biopsy)是診斷乳癌的一種方式。醫師會使用專門的針頭設備,在X光或其他影像儀器的操作下,從待檢查的部位取出組織樣本。醫師可能會在乳房內會留下一個小的金屬作為標記,以便在之後影像檢查中輕鬆識別該區域。 活檢樣本被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由專家確定細胞是否為癌細胞,並且會對活檢樣本進行分析,以確定涉及乳癌的細胞類型、侵襲能力,以及癌細胞是否具有激素受體,或其他可能影響治療選擇的因素。(推薦閱讀: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5.乳房核磁共振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使用磁鐵和無線電波來建立乳房內部的影像。而在進行乳房磁振造影之前,需要先注射染料,這與其他類型的成像檢查不同,核磁共振不使用輻射來建立圖像。 【點我前往乳癌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乳癌

乳癌治療與分期檢測:標靶、化療、放療、手術一次懂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好發於45~69歲之間,但乳癌若能愈早發現,治療成功機率愈高,而乳癌的檢測、診斷方式、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以下進一步介紹乳癌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乳癌分期檢測方法 一旦被診斷出乳癌,醫師會替你的乳癌階段分期,一般使用臨床分期,有助於醫師評估患者的預後(Prognosis)和最佳治療方式,但在手術前並沒有辦法分析活體採檢樣本,所以只能透過臨床分期。下列為臨床分期的檢測方法: 驗血,例如血液常規檢驗(Complete blood count,簡稱 CBC) 乳房攝影 骨骼掃描 乳房核磁共振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簡稱 CT) 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 PET) 不過,並非所有女性都需要這些測試和程序,醫師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並考量個人症狀或副作用,選擇適當的檢驗方式。 更多關於乳癌分期的相關資訊,可參考:【乳癌的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乳癌治療7大方法詳解 乳癌治療方法取決於患者的乳癌類型與其擴散的程度,以下提供各種治療方式的簡介,包含: 手術治療 化療 放射治療 荷爾蒙療法 標靶治療 免疫療法 輔助與另類療法 乳癌治療手術 乳癌手術種類有許多種,包括移除癌細胞和淋巴結的手術,醫師會依據以下情況做決定病患適合哪種手術。 腫瘤大小 腫瘤位置 乳房大小 病患意願與感受 1. 乳房保留手術(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又稱為「乳房局部切除手術」,可保留大部分乳房,只切除腫瘤及一些正常組織,包括腫瘤附近的一些皮膚。恢復後會輔以放射線治療。術後可能會有暫時性壓痛及局部腫脹,或有左右乳房不對稱情形。 2. 乳房切除手術(Mastectomy) 移除範圍包含全部乳房組織,有時連鄰近組織亦一併切除,包括: 乳房全部切除術(Simple/ total mastectomy) 移除包含乳頭的整個乳房, 但保留淋巴結或乳房下肌肉組織,術後會輔以放射線治療。由於淋巴結還存在,所以手臂腫痛的機率較小,乳房重建較容易。一般術後隔天即可出院,是最常見的乳癌手術。 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移除包含乳頭的整個乳房和淋巴結,但保留胸大肌或胸小肌,如此能維持胸部肌肉及手臂肌肉的張力,相較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手臂腫脹的情形較輕微。 3. 淋巴結手術 (Lymph node surgery) 若乳癌細胞擴散至腋下淋巴結,則必須採取清除手術。包含: 前哨淋巴結切片術(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簡稱 SLNB) 前哨淋巴結是最有可能被乳癌細胞侵襲的淋巴腺。當乳癌細胞往腋下淋巴轉移時,通常會轉移的第一群淋巴結就是前哨淋巴結。醫師會在乳暈或腫瘤部分周圍皮內注射藍染料或放射同位性藥劑(radiaisotope),藉此找出並摘除前哨淋巴結,進行病理切片檢查,來確認是否有乳癌細胞轉移。目前已是早期乳癌病患標準的手術。(你也想知道: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腋下淋巴清除術(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簡稱 ALND) 能達到較好乳癌局部控制,並可幫助醫師精準判定乳癌期別,同時評估患者預後和術後製料,但副作用相對比較明顯。如今則演變成配合前哨切片術呈陽性後,再進行一次腋下淋巴結廓清手術,對於早期乳癌患者來說,相對減少不可復原的副作用。 2.乳癌化學療法 簡稱化療,使用特殊藥物來縮小或殺死癌細胞。可分為口服藥丸或靜脈注射藥物,或是兩者兼具。並非所有乳癌患者都須接受化療,但以下情況醫師會建議患者接受化療: 1. 手術後(Adjuvant chemotherapy,輔助性化療) 利用來殺死影像學檢查中無法探查到、但可能擴散或遺留的癌細胞。如果放任這些癌細胞生長,恐轉移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輔助化療也能幫助降低乳癌復發的機率。 2. 手術前(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前導性化療) 前導性化療主要是希望能在手術前先縮小腫瘤尺寸,好降低手術複雜度。前導性化療通常用於在初次診斷時,因腫瘤尺寸過大,無法透過手術移除病例(局部晚期癌症)。這樣做醫師也可以同時觀察腫瘤對化療的反應。若腫瘤無反應,醫師則需要依照情況調整化療藥物。前導性化療同時還能殺死已擴散但尚未被查出的癌細胞,降低乳癌的復發機率。 對某些乳癌類型,若是在手術時發現殘餘癌細胞,醫師術後會建議再接受化療以避免癌症復發。 乳癌晚期:乳癌細胞已經出現擴散到乳房以外和腋下區域的患者,化療將會是確診或初步治療後的主要治療方式。治療時間的長短將取決於治療成效以及病患能接受的程度。(推薦閱讀: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五年存活率低) 3.乳癌放射治療 使用能量較高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在下列情況,醫師會建議接受放射治療: 在乳房保留手術後,可有助降低癌症在同側乳房或附近淋巴結復發的機會。 乳房切除手術後,尤其是腫瘤大於5公分,且出現在多顆淋巴結,或在皮膚和肌肉等手術切口邊緣組織也發現癌細胞的情況。 […]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攝護腺癌4大治療方式如何影響性功能?5大療法有助「重振雄風」

攝護腺癌好發族群多為中老年男性,一旦罹癌,可能影響患者的性生活,包含勃起障礙與性慾降低等;不過,多數患者更關心的是,經治療後,是否也同樣會影響性功能?在攝護腺癌4種治療方式中,對性能力的影響程度又為何?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療法與性功能之間的關聯。 攝護腺癌4大治療:影響性功能各有差異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是製造部分精液成分的生殖器官,因緊鄰男性勃起功能相關的神經和血管,在進行攝護腺癌治療期間,很可能會損及勃起神經血管叢,導致勃起功能障礙。(推薦閱讀:有勃起功能障礙?用諮商藥物等方治療) 台灣癌症防治網指出,根據統計,有6成患者術後會有程度不同的勃起功能障礙,一般需要歷時數週或一年以上的恢復期,這也讓不少患者因此對攝護腺癌治療卻步。 1.攝護腺全切除手術 如果腫瘤範圍沒有侵犯到攝護腺兩側的性神經血管束,不管是採用傳統開腹手術、傳統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癌手術(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仍可保留性神經,因此,比較不會影響到性功能。(延伸閱讀:前列腺疾病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資料顯示,依醫師在手術時所保留的性神經範圍,約 40~50% 的患者可在1年之內恢復到治療前的性功能,約 30~60% 的患者在2年後能恢復。 2.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可阻斷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但也會造成神經血管壞死,如果腫瘤範圍過大,為了完全清除病灶,可能就無法保留性神經,進而影響患者性功能。 若接受放射線治療,有約 25~50% 患者會出現勃起障礙;若採用標準外部放療,則有約 50% 患者會有勃起障礙;若患有其他影響勃起功能疾病如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更難恢復到術前性功能程度。(同場加映: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 招教你護心臟) 3.冷凍治療 若患者年事已高,並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手術麻醉風險高的族群,如果癌細胞只侵犯單側攝護腺,可採單側冷凍治療,以極低溫再加溫的過程殺死腫瘤;這種治療方式依治療範圍不同,如果病灶離性神經很遠,比較能完整保留性功能。 4.荷爾蒙治療 荷爾蒙治療會降低攝護腺癌細胞生長所需雄性荷爾蒙的濃度,對性慾與陰莖勃起多少會有影響,長時間使用可能會讓睪丸與陰莖變小。(同場加映:壓尿管才會痛?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 攝護腺癌術後的性功能障礙 根據統計,60% 攝護腺癌患者手術後會遇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勃起功能障礙,可能需要數週或1年以上恢復期;其中,可能出現俗稱「空包彈」或是「乾式高潮」的無射精高潮,雖不影響健康,但是對於仍想要生育者,必須諮詢醫師尋求解決方式。(推薦閱讀:攝護腺癌分期與類型:初期末期的癌細胞轉移) 另外,研究也顯示,攝護腺癌患者越年輕,或是動手術之前性功能較好,術後恢復及性生活也比較不受影響。 攝護腺癌術後:5大治療方法改善性功能 1.磷酸二脂酶第五型抑制劑 磷酸二脂酶第五型抑制劑(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是用於治療勃起障礙的口服藥物;若患者經手術後仍保留性神經,服藥有助預防陰莖海綿體萎縮,並及早恢復勃起功能。 2.陰莖海綿體藥物注射 當口服藥物效果不如預期時,可嘗試使用此法有助恢復性功能。 3.人工陰莖手術 人工陰莖手術又稱為人工陰莖植入術,醫師在陰莖海綿體內植入矽化物,以幫助患者勃起。 4.真空吸引器 真空吸引器也稱為負壓助勃器,若患者無法接受藥物治療,即可採用此方式;另外,也可與口服藥物併用。 5.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低能量震波治療,是利用機器製造震波,造成細胞細小創傷,增加局部發炎,促進新生血管生成。 總而言之,若攝護腺癌患者術後性功能恢復不良,請別灰心,可參考諸多療法,有助「重振雄風」,重點是諮詢專業泌尿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卵巢癌

卵巢癌飲食怎麼吃?食物選用撇步一次看懂!

對於卵巢癌的患者來說,除了要好好參與醫師擬定的抗癌療程之外,自身的飲食及營養攝取也需要注意。卵巢癌病友的經歷化療、放療後的身體很可能會出現腹瀉等惱人的副作用,我們更要吃得、喝得都健康,盡力讓養份留在體內,才能有足夠的能量抵抗病魔。 本篇文章將介紹卵巢癌患者的飲食建議,並破解癌症飲食相關的迷思,看看哪些食物是有益身心、哪些又是地雷碰不得。畢竟吃得健康也是種治療,這樣一來才能抗癌又減少復發的機率。(同場加映:卵巢癌症狀:早期消化道問題、末期恐有腹水) 改善卵巢癌病友的胃口 卵巢癌患者與其他的癌症病人在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的影響之下,胃口容易變差。為了不讓患者因此吃不下而營養失衡,建議用下列飲食的建議: 少量多餐。 食材要新鮮。 待有體力時再進食,無需在疲勞時硬要吃東西。 儘量少由卵巢癌病友自行下廚,避免煮出味道過重、過油的食物而影響食慾。 於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點心時間再補充液體食物,如此一來能避免飽脹感。 先吃營養濃度較高的食物,而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優先食用。 先把點心、飲料預備好,讓病友可隨手取得,才能隨時方便補充營養。 餐前可食用少許開胃小點、飲品,如:酸梅汁、洛神花茶等等。 用餐前也可以適度運動,如:散散步、做做伸展操或瑜伽,以利腸胃蠕動。 同樣的食材能以不同的方法烹煮,可增加新鮮感,也可增進病友的食慾。 建議仍要遵守配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的烹調原則。因為高溫調理如燒烤、煙燻、油炸、大火快炒皆會導致食物中致癌物質的產生,而且高溫烹調的時間愈長,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會愈多,千萬要小心! (同場加映:卵巢癌的治療與復發:標靶藥物與化療副作用有哪些?) 卵巢癌飲食不能吃糖,還要減碳? 其實以臨床上來看,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因營養不良,引發免疫系統下降,造成感染而死亡。所以重點不是讓卵巢癌病友完全忌口含糖食品或是碳水化合物,而是所有的營養來源,包括蛋白質、脂肪、蔬果等等的攝取比例要平衡。 因此,癌症患者應均衡飲食,獲得足夠的熱量,維持一定的體重。在治療癌症期間還要注意飲食與體重的變化,營養狀態佳才會增進療程的效果。吃太多含糖或澱粉類的食物,並不會直接誘發癌症,而是容易引發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進而增加罹患卵巢癌或其他癌症的風險。 所以均衡地攝取不同且多元的營養素非常重要,切勿聽信坊間傳言:「雞肉、鴨肉、海鮮有毒不能吃」或是「竹筍、韭菜、芋頭會使傷口癒合不全不要吃」,上述的食材中,前者含有豐富蛋白質、後者高纖,其實都是非常有益的! 寫卵巢癌飲食日記,幫助治療與追蹤 卵巢癌病友應該為每餐吃的食物以及當天經驗的症狀寫下來,以便日後追蹤。這樣一來,醫師或是營養師才能依據這些資料提供適當的飲食建議,並在症狀惡化前給予所需的藥物與治療。 卵巢癌病友要時時補充水分 化療後容易產生的腹瀉與嘔吐等副作用,都可能會造成身體脫水,所以我們要隨時留意癌症病友以及卵巢癌患者的水分攝取。常見的症狀包含:口乾、眼睛凹陷、尿量減少及眼睛因缺乏淚液滋潤而乾澀。為了避免脫水,多喝水非常重要。 如果喝白開水覺得沒有味道「太無趣」,可以在飲用水中加入新鮮的水果,諸如檸檬片之類的調味。坊間有說法認為檸檬有可以治療癌症,但是多喝檸檬水不僅無法治療癌症,也無法改變我們身體的酸鹼值。喝太多,不僅可能會因為檸檬所含的酸性物質會傷胃,也會造成牙齒琺瑯質的酸蝕,所以一切都要適量為佳。(同場加映:人體有酸鹼性?一次搞清楚酸鹼平衡) 預防卵巢癌的飲食6建議 從研究來看,卵巢癌的成因與飲食之間較無直接影響。但根據研究,體重過胖、油脂類吃得太多、蔬菜水果吃得太少也會促進這些癌症的形成。我們仍要把握以下6個要素,才不會「病從口入」。 1.均衡飲食 均衡飲食不論是對卵巢癌的病患,或是想要預防卵巢癌的女性來說都一樣重要。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攝取多元且豐富的營養,想當然我們才會更健康。 2.維持體重,避免過胖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分析自 1966 年至 2007 年超過百篇的報告,分析了 282,137 個癌症病例與 20 種不同的癌症後,發現 BMI(Body Mass Index,即身體質量指數)過高,確實與癌症的發生率有關。所以肥胖、過重確實是提高罹患包含卵巢癌的各式癌症之風險因子,這也是為何我們一再強調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推薦小工具:BMI 計算器:計算 BMI 指數、評估體重狀況】 3.多吃蔬果 攝取大量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甘藍菜、青花菜、蘿蔔)的女性,與十字花科蔬菜吃得少的女性相比,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相對降低了 11%。 4.果汁無法取代蔬果 近年來在美國的學者倡導每天食用「十份」蔬果以預防癌症。可以在三餐各吃二份蔬菜,午晚餐再各吃兩份水果,一天即可達到十份,卵巢癌的患者當然也可以嘗試,若打成「果菜汁」飲用也可。 不過許多人喝果菜汁為了講求口感,都會把纖維給濾掉,如此一來蘊含在纖維中珍貴的營養素也同時被去除,所以請切記,果汁的營養成份與營養價值仍然遠不及新鮮的蔬果。所以,若想要攝取蔬果內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性化學物質」,果汁是絕對不能夠取代蔬菜與水果的。 5.禁酒為妙 病情得到控制的癌者患者,如果開始喝酒,反而更容易讓癌症復發。許多流行病學的研究以及動物實驗證據證實,經由酒精代謝所產生的乙醛為酒精的致癌物,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 IARC)也認定這是一級致癌因子。無論你有沒有被癌症所困擾,不喝酒都是最好的選擇。(同場加映: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6.紅肉及加工肉也要少吃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火腿跟熱狗列為「 1 級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體有顯著的致癌影響。而紅肉(牛肉、豬肉、馬肉及羊肉)則被列為「 2A 級」,也就是對人類為很「可能」會致癌。 所以我們飲食的比例還是以天然、未加工的白肉(魚肉、雞肉、鵝肉、鴨肉)或其他海鮮為主,紅肉的比重要盡量減少,加工肉品能不吃就不吃。(同場加映:癌症原因與風險)


大腸癌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流質食物推薦、忌吃食物一次看

大腸癌高居我國罹癌人數首位已超過10年以上,藝人余苑綺即因大腸癌逝世。由於大腸屬於消化器官,所以大腸癌的術後飲食與預後息息相關,《Hello醫師》帶你了解大腸癌術後該怎麼吃及如何挑選飲食。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與順序 為了減少對腸胃道的刺激並加速傷口癒合,術後飲食建議採取「漸進式飲食」,順序為:喝水 → 清流質飲食 → 全流質飲食 → 半流質飲食 →低渣軟質飲食 → 一般飲食。 1.喝水 流質飲食有較多的水分,食物具流動性,可分清流、全流、半流飲食。對大腸癌術後的患者,因術前禁食又禁水,所以手術後當然要多補充水分。在醫師和個管師指導之下,病友可嘗試著每小時喝水 30 c.c.,若無不適則可開始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 diet)。 2.清流質飲食 清流質飲食的定義為:食物完全無渣滓,食用後也不會產氣或是剌激腸胃道,在室溫下為液體的狀態。清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清流質食物推薦 去油清湯 運動飲料 米湯 過濾所有纖維、不帶果肉的果汁 清冰 蜂蜜 糖水 清流質飲食無法提供充足的營養素,除非有額外補充營養劑,否則不可連續服用超過 48 小時。 3.全流質飲食 全流質飲食(Full liquid diet)在室溫下同樣為液體,不過含少量纖維質,易於消化,算是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全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全流質食物推薦 牛奶 豆漿 果汁 可把肉類、蛋、蔬菜、海鮮食材等經剁碎後與澱粉類煮成半流體狀態,用食物調理機打碎成全流質,像雞肉糊粥、海鮮粥等,看不見食物或米粒的形狀。 服用全流質的飲食的時候,記得要少量多餐,每天至少六餐以上,食材的選擇以質地細滑、易消化的為主。 4.半流質飲食 半流質飲食(Semiliquid diet)指的是將食物切細碎或是絞碎後,加入湯汁料理成半流質的液體食物,稍需咀嚼,便能吞嚥進食。半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半流質食物推薦 鹹粥 湯麵 麥片粥 魚肉粥 雞絲麵 大滷麵 布丁 茶碗蒸 八寶粥 芝麻糊 半流質飲食同樣建議少量多餐,要注意的是,在食材上要避免過老或是質地偏硬的蔬果,含筋的肉類也不要吃。 5.低渣軟質飲食 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是減低食物消化後在腸胃道留下殘渣,目的為減少排便頻率及減少糞便體積,讓腸胃道獲得充分休息,才會較快復原。一般來說,每天粗纖維攝取量建議在5公克以下,或是膳食纖維約 10~15 公克。 軟質飲食(Soft Diet)則是以均衡飲食為基準,選擇質地軟的固體食物。配合蒸或煮等易使食物軟化的料理方式。低渣且軟質飲食選擇如下: 低渣軟質食物推薦 去皮、去筋、剁碎、煮爛的嫩肉、瘦肉 水煮蛋、蒸蛋、蛋花湯 加工的豆製品(如:豆花、豆干、豆腐、豆漿) 精製的澱粉食品(如:米飯、稀飯、麵條、吐司) 過濾的蔬果汁 清蛋糕 大腸癌術後短期忌吃食物 清流飲食到低渣的軟質飲食,可以歸納出幾個方向: 禁食奶製品(包括:優酪乳、養樂多或添加牛奶的食物) 禁食未加工的豆類(例如:紅豆、綠豆或黃豆等) 禁食未加工的五穀雜糧(例如:糙米、燕麥、玉米、全麥麵包、地瓜或芋頭) 禁食高纖蔬果與加工水果(例如:蘋果、番茄、西瓜、奇異果、杮乾、芒果乾、芭樂乾) 禁食沒有壓碎的堅果 […]


卵巢癌

卵巢癌患者還能懷孕嗎?傳宗接代方法報你知!

卵巢癌的症狀與療程都有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造成不孕。卵巢癌友若想懷孕時,須與醫師討論的治療方法,再擬定懷孕進程的規劃,《Hello醫師》為您講解卵巢癌如何影響女性生育力,並介紹卵巢癌備孕與不孕的治療選項。 卵巢癌的療程如何影響生育能力? 在了解卵巢癌如何影響健康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卵巢在生殖系統中是如何運作的。卵巢負責排卵,大多數的情況下由左右兩側的卵巢輪流排卵的,這一對卵巢並不是同時工作的,也有一些人連續幾個月來都由某一側的卵巢在排卵。所以,只要留有一側的卵巢,就能保有排卵的能力,生育力也得以延續。 對於未來還想生育的病友來說,若及早在卵巢癌第一期分類之下的第 1a 期發現病灶,也就是:「癌細胞僅出現在一邊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且骨盆與腹水內沒有出現癌細胞。癌細胞尚未擴散到周邊的淋巴節或遠端的器官」的狀況之下,醫生便可以施行保留生育力的手術,只要切除病灶側的卵巢,保留子宮及另一側的卵巢與輸卵管,如此一來卵巢癌的病友也能夠懷孕了。(同場加映:卵巢癌分期與轉移:癌細胞可至腹膜或其他臟器) 不過若是已進入卵巢癌第一期分類之下的第 1b 期的患者,雖然其他狀況都與第 1a 期的患者相似,唯獨當癌細胞出現在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就無法再保留任何一邊的卵巢了。還好子宮未受到影響,卵巢癌患者還是可以靠著接他人捐卵等方式嘗試生育。 不過,對於有機會保留卵巢懷孕的病友而言,在術後的化療與放療影響之下,可能引發卵巢癌的提早衰退,也會降低生育能力,務必要與醫師討論。 卵巢癌造成不孕的原因 手術切除雙邊卵巢 化療導致停經並影響卵巢功能 放射線療法影響卵巢製造成熟卵子的能力 目前醫學上尚未有找到一個絕對有效保護的卵巢方式,但某些研究發現,如果在化療過程中,讓卵巢暫時休息、停止排卵,有機會降低卵巢早衰。可注射腦下垂體抑制劑,或是服用其他藥物抑制排卵來保護卵巢。(延伸閱讀:卵巢癌患者這樣吃!6個健康飲食小撇步) 卵巢癌患者不孕想要小孩怎麼辦? 1.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In vitro fertilization,簡稱 IVF)此方法適合上述已進入卵巢癌第一期分類之下第 1b 期的患者,在子宮被保留下來的狀態下,使用其他女性所提供的卵子,搭配伴侶的精子,透過體外受精的生殖技術,再將受精卵植入子宮。此療法懷孕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卵子和精子的品質與母親身體的健康狀況。 2.冷凍胚胎與冷凍卵子 這是目前解決不孕最有效的方法。此方法是將精子與卵子,在實驗室裡受精並冷凍,或是直接冷凍卵子,待有合適的提供精子的人選出現。等卵巢癌病友術後且抗癌療程結束後,再將受精卵植入子宮。 3.收養兒童 收養又可稱為領養。在台灣,各個相關構評估標準不一,收養其實是一個比較需要耐心與毅力的過程,可能得花費一至兩年的時間。 4.代理孕母 代理孕母是另一個女性代為懷孕。傳統或部分代理孕母是將伴侶的精子放置在代理孕母者的陰道中,通常是透過人工授精完成。完整代理孕母則是將配偶的精子和先前從你體內取出的卵子,所結合的胚胎放在代理孕母子宮內,這種類型比傳統的代孕要復雜得多。 卵巢癌患者懷孕前的3個評估重點 1.小孩罹患癌症的風險 許多患有癌症的人擔心自己的孩子也可能罹患癌症。研究指出,癌症患者和癌症倖存者的孩子患該疾病的風險較高,但是有些癌症是父母將基因傳給孩子的。如果你罹患的癌症是具遺傳性的,可能會影響小孩,擔心的話建議與醫師討論和諮詢。 2.癌症復發的風險 研究指出,懷孕似乎並不會使癌症復發。一些醫療保健提供者建議乳癌倖存者要等兩年才能懷孕。在懷孕期間會增加某些激素與乳癌細胞的生長之間存在聯繫。但是,沒有科學證據指出,如果婦女在完成治療後兩年內懷孕,則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一些研究甚至指出,隨後懷孕後乳癌復發的風險較低。 對於某些倖存者,懷孕可能需要停止某些藥物治療。但是停止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或伊馬替尼(Imatinib)等藥物會增加癌症復發的風險。計劃生育的人需要談論他們願意接受多少風險。 3.未來的不確定性 癌症可能會復發,所以在計畫生小孩之前,最好也與另一伴一起討論未來萬一若只剩一人撫養孩子的規劃。 癌症倖存者要生小孩可能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倖存者及其伴侶在開始或增加家庭生活之前需要考慮很多事情。一些醫療保健提供者建議女性在完成化療後的頭六個月內不要懷孕。任何受損的卵子會在最初的六個月內離開人體,專家建議等 2~5 年後再嘗試生孩子,這是因為癌症比較可能在早期復發。而且懷孕期間的癌症治療更為複雜。 【點我前往卵巢癌專區】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攝護腺癌分級、分期與類型:初期末期的癌細胞轉移

診斷出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後,到治療前,判斷癌症分期和類型很重要,了解患者攝護腺癌的發展能幫助擬定最合適的治療計畫。對此,本文將剖析攝護腺癌分期,與不同類型的攝護腺癌,這都有助於醫師評估診斷與治療,以下進一步介紹。 攝護腺癌分期分級系統 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的資料,醫師會依照攝護腺癌患者所採集的資料,連同以下方法做進一步介紹。 攝護腺癌分級(Grading):攝護腺癌細胞於顯微鏡下的外形有何異常。(推薦閱讀:攝護腺鈣化:攝護腺結石和鈣化有關係嗎?) 攝護腺癌分期(Staging):攝護腺癌細胞的大小、有無轉移。(同場加映:攝護腺癌:發展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 另有我們較熟悉的數字分期法,順序如下: 攝護腺癌第一、二期,也作攝護腺癌初期或局部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第三期,也作攝護腺癌局部末期。 攝護腺癌第四期,也作攝護腺癌末期。 攝護腺癌分期步驟 在做攝護腺癌分期和分級時,有三個考量步驟,以下逐一解釋。 不同於攝護腺癌篩檢所做的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以下簡稱 PSA)血液檢測,攝護腺癌分期做的 PSA 血液檢測以癌症進展和治療效果為評估標準,其檢測跟進較頻繁。在初期階段,醫師可能會評估患者最新一次的 PSA 檢測,或給予新的 PSA 檢測。 攝護腺癌分級 生檢後,病理學家會針對該攝護腺癌做分級,目前主要有兩種分級系統,分別如下。請留意,分級的分數愈高,治療後攝護腺癌復發的風險愈高,相反的,分級的分數愈低,治療後攝護腺癌復發的風險就愈低。 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較常使用的攝護腺癌分級系統,分數級別介於 6~10。 簡易的格里森分數分級系統(Gleason score with the simpler Grade Group system):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重新制定的分級系統,分數級別介於 1~5。 攝護腺癌分期與轉移 按照 TNM 癌症分期系統,並對照 PSA 血液檢測和格里森分級分數,醫師能蒐集更全面的攝護腺癌進展,以做更專業的治療評估。另要注意,攝護腺癌轉移可從淋巴結和其他器官或身體部位知曉,此外,病理分期和臨床分期或些有不同,任何疑問請洽詢醫師了解。 攝護腺癌分期 攝護腺癌第一期 格里森分級 1(分數低於 6)、PSA 水平低於 10。 醫師觸診無法感覺到腫瘤,也無法透過影像學檢查看到腫瘤,病理切片也無法判斷為腫瘤(cT1)。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淋巴(N0),或其他身體部位(M0)。 肛門指診或影像學檢查皆發現腫瘤,並只出現在攝護腺單側的一半或更小處(cT2a)。癌細胞。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淋巴(N0),或其他身體部位(M0)。 攝護腺癌第二期 第2a期 格里森分級 1 (分數低於 6)、PSA 水平至少 10 但低於 20。 醫師觸診無法感覺到腫瘤,也無法透過影像學檢查看到腫瘤,病理切片也無法判斷為腫瘤(cT1)。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淋巴(N0),或其他身體部位(M0)。 腫瘤肛門指診或影像學檢查發現,並只出現在攝護腺單側的一半或更小處(cT2a)。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淋巴(N0),或其他身體部位(M0)。已經手術切除攝護腺,且癌症僅出現在攝護腺內(pT2)。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淋巴(N0),或其他身體部位(M0)。 肛門指診或影像學檢查皆發現腫瘤,並已出現在單側攝護腺過半處或雙側攝護腺上(cT2c)。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淋巴(N0),或其他身體部位(M0)。PSA 水平低於 […]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用肛門指診與切片檢查

早期的攝護腺癌前列腺癌之症狀與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又稱良性攝護腺肥大)很像,包括頻尿、排尿困難等,等到攝護腺晚期,症狀則多出現在轉移處,若癌細胞擴散至骨骼,則可能會出現像是腰椎疼痛或骨盆疼痛等症狀。(同場加映:壓尿管才會痛?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 攝護腺癌的篩檢 多數醫療機構會建議, 50 歲以上的男性有與醫師評估是否有接受攝護腺癌篩檢之必要。若你有家族病史等風險因子,建議及早考慮接受篩檢。以下為攝護腺癌的篩檢方法: 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以下簡稱 PSA)是由攝護腺上皮組織所分泌的特殊蛋白,主要是幫助精液液化(精液不那麼濃稠,能夠以水樣液態的方式呈現,才能讓精子順利游到子宮,讓受孕的過程更順利)。攝護腺特異抗原數值既然來自於攝護腺,因此有助篩檢攝護腺相關的疾病。血清中的攝護腺特異抗原值偏高,可能原因為: 罹患攝護腺癌 良性攝護腺肥大 罹患膀胱炎 放置導尿管 長時間騎腳踏車 48 小時之內射精 做了膀胱鏡檢查 做了攝護腺按摩 做了攝護腺超音波 做了攝護腺切片 做了肛門指診(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簡稱 DRE) 肛門指診 醫師會以食指伸入肛門觸摸前列腺。正常的情況下,前列腺摸起來為對稱的隆起組織,中間有溝。而異常的前列腺摸起來為非對稱性的腫塊,長在攝護腺之後或兩側。近 80% 的腫瘤發生的位置是手指可以觸及的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值與肛門指診都算方便,但是造成前列腺特異抗原異常的因素也不少,而攝護腺癌早期光靠肛門指診其實也摸不太出來,需要做攝護腺切片檢查才能更進一步幫助醫師診斷。 攝護腺癌的診斷 一但篩檢發現異狀,醫師將會建議患者接受更多檢查,確定是否真的罹患了攝護腺癌,方式包括: 超音波:在直腸超音波檢查時,醫師會將一根如雪茄形狀的探針會被放入直腸內。探針也會發出聲波來建立攝護腺的影像,檢查前列腺是否有異狀。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下簡稱 MRI):攝護腺 MRI 掃描能夠幫助醫師規劃檢體切片。 攝護腺切片:攝護腺切片通常是以針穿刺進入攝護腺病灶處,再取出切片,然後進行化驗以確認是否有癌細胞。 攝護腺癌5大治療方法 攝護腺的治療可分為以下5種方式: 為了實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建議 50 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篩檢一次,真的做到主動監控、定期追蹤。這些項目囊括上述肛門指診、前列腺特異抗原,與攝護腺癌切片的檢查。(同場加映:癌症治療簡介) 1.手術治療 手術可能會切除的部位包括:整個攝護腺、儲精囊、骨盆腔的淋巴組織。分為以下幾種: 傳統開腹手術 傳統腹腔鏡手術 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癌手術(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 2.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算是一種局部治療,能破壞癌細胞,並抑制其生長與分裂,讓腫瘤縮小。 3.冷凍治療 治療原理是利用攝氏零下 40°C 的極低溫,快速冷凍與再度溶解的方式將癌細胞消滅,來達成治療目的。 4.荷爾蒙療法 荷爾蒙療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需雄性荷爾蒙的濃度,來達成治療的效果。 5.化學治療 當荷爾蒙療法效用不大時,則會轉向使用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常簡稱化療)。 【點我前往前列腺專區】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攝護腺癌原因、4大風險因子!攝護腺癌預防重點一次答

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可能是許多年長男性的夢魘,但攝護腺癌與其他癌症相比之下最大的不同,在於即使攝護腺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大多的病人在確診之後仍可存活多年。 一般來說,前列腺癌若能早期發現,並且適當治療,預後狀況通常都良好。如果侵犯沒有攝護腺外圍組織的話,五年疾病特異存活率可達到 95% 以上,十年疾病特異存活率也大於 90%。雖然看來樂觀,但是為了更少病痛的晚年,了解攝護腺癌的原因、風險及預防之道非常重要,以下為你介紹。 攝護腺癌原因 攝護腺(Prostate),也有人稱之為前列腺,連接著膀胱開口,位於陰莖底端,直腸前方。攝護腺能產生精液,精液則用於保護和傳送精蟲。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會增生,讓男性排尿困難,這就是所謂的「良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但有些腺體會因去氧核醣核酸(簡稱 DNA)的改變,造成不受控制的生長,而引發腫瘤的生成。 攝護腺癌4大風險因子 即使醫學專家知道腫瘤的生成是因為 DNA 改變的結果,但究竟是什麼造就 DNA 的改變,現今的科技仍然找不出答案。要完全預防攝護腺癌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避免觸發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如下: 攝護腺癌好發於老年男性患者為主,在 45 歲以前的罹癌個案相當少,但是過了 55 歲之後發生率則大幅提高,個案多集中在 65 歲以後。 1.家族病史 罹患攝護腺癌之患者的父親、兒子或是手足同樣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比沒有相關家族史的人來的高。 2.基因 研究顯示若家族中的女性成員帶有 BRCA 變異型基因時,男性成員將會有較高的機會罹患攝護腺癌,而且發病的年紀也比平均值來得早,若家族中的女性成員帶有 BRCA2 變異型基因時,男性成員罹患攝護腺癌的關聯性則更加顯著。 3.種族 攝護腺癌患者的分佈大多集中在北美洲、西歐、北歐、澳洲及加勒比海群島。在亞洲、非洲、中南美洲則比較少見,但截至目前為止,與此相關的確切原因仍不大清楚。 4.性病 研究結果顯示,曾感染淋病(Gonorrhea)或菜花(Genital warts,由簡稱 HPV 的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尖形濕疣)都與罹患攝護腺癌有顯著相關,一般認為有性病史或攝護腺發炎的男性,較可能得到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的預防 我們其實對真正生成攝護腺癌來龍去脈的原因仍然無解,不過醫學專家認為男性所攝取的某些營養素也許能左右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我們也可以從這方面著手。 研究顯示:攝取未發酵的大豆食品預防攝護腺癌的效果佳,黃種人攝取大豆的保護效益又比白種人強。未發酵的大豆食品包括: 豆芽菜 豆花 豆漿(提醒:豆漿優格屬於已發酵食品) 豆腐、豆腐皮(或稱腐竹)(提醒:臭豆腐屬於已發酵食品) (同場加映:豆漿:大豆歷史、品種與營養介紹) 避免高脂、高奶、高鈣的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攝取較多的奶製品,或是較多高鈣的食物皆會略為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而吃太多紅肉或經過炸、烤的高脂食品,會提升攝護腺癌的發生率。 其他營養素的探討 其他營養素的研究還包括了:茄紅素(Lycopene)、微量元素硒(Selenium)、維生素 C、維生素 D、維生素 E、β 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等。 最後再次貼心提醒,面對攝護腺癌的預防,最重要的還是攝取更均衡、更多新鮮蔬果的飲食最能夠照顧男性的每個面向。願大家都能吃得健康,不讓癌症上身。


卵巢癌

卵巢癌原因?卵巢癌5大風險因子、前兆症狀自我檢查!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惡性腫瘤,也是婦科癌症最容易死亡的疾病,由於卵巢癌早期的症狀較少,沒有明顯的原因可以做檢查,通常都要等到卵巢腫瘤超過10公分才能從腹部摸到,且診斷出有卵巢癌時也幾乎為時已晚。然而,近年來醫學進步許多,再加上標靶治療,卵巢癌末期病患的存活率已高達40%。《Hello醫師》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卵巢癌原因與5大高風險因子,以及該如何預防卵巢癌。 卵巢癌原因有哪些? 由於卵巢癌症狀不易發現,另外醫界目前也不清楚造成卵巢癌的原因,不過近年來關於卵巢癌有重要的發現,那就是有科學家發現卵巢癌始於輸卵管尾端的細胞,這表示病灶不一定在卵巢生成的,而這些醫學新知也許對未來卵巢癌的研究方針有所挹注。(推薦閱讀:認識卵巢癌:死亡率高、早期症狀不明顯) 目前醫學界對導致卵巢癌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推論: 1.排卵次數 有些研究指出,懷孕和服用避孕藥都能降低卵巢癌的風險。這兩種晴晴下,卵巢都會減少排卵次數,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卵巢癌風險與排卵次數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女性在每次排卵過程中,卵巢組織的破裂與修復有可能誘發細胞異常增生。排卵期間荷爾蒙水平上升,也會刺激不正常細胞的生長。(推薦閱讀:排卵期這樣算!掌握黃金受孕和避孕時間) 2.結紮與子宮切除 另也有研究觀察發現,輸卵管結紮(Tubal ligation)與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能降低卵巢癌風險。醫學界對此推論,卵巢癌的風險因子是從陰道一路經過子宮、輸卵管到卵巢。這些手術基本上可以說把致癌物質的路徑給斷了。 3.卵巢癌相關基因變化 遺傳基因突變BRCA1和BRCA2這兩種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突變的時候,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就會提升。後天基因突變。 多數與卵巢癌有關的基因突變都非先天性的,而是由放射線或致癌化學物質所引起。不過目前尚無任何研究發現環境或飲食中的化學物質與引發卵巢癌的基因突變有明確的關聯性。(延伸閱讀:8大致癌風險就在你身邊!癌症原因多數後天造成) 卵巢癌4大前兆症狀 雖然卵巢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但仍有跡可循,可以從下列症狀注意: 體重變輕 吃一點東西很快就飽了 常感到腹脹,或是覺得肚子變大 頻尿 除了以上症狀,因腹部被壓迫到,還會出現消化不良、噁心等,不過這些症狀相當模糊,很常被忽略,因此不論出現哪種症狀,都要給醫師診斷才能及早預防。 卵巢癌5大風險因子自我檢查 年齡:卵巢癌經常發生於更年期或是50~75歲的女性,年齡越高,罹癌機率越高。 晚生育或從未生育:35歲以後才生第一胎的女子,或是從未懷孕的女子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高。 曾有癌症病史:如果曾有乳癌病史、卵巢、乳癌和大腸癌病史或是家族曾有人罹患類似疾病,會大大提高罹癌機率。 吸菸:癮君子的癌胚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簡稱 CEA)與非吸菸者相較之下偏高,CEA又與癌症的發展有關。高水平的CEA也可在其他癌症上發現,如大腸直腸癌、肺癌、乳癌、肝癌、胰臟癌、攝護腺癌。(推薦閱讀:壓力大來根菸~女性吸菸的健康危害) 飲食習慣:喜歡吃高脂、纖維攝取不足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也會提升。研究指出,喝全脂奶粉者得卵巢癌的比率是只喝低脂奶粉的 2.6 倍。 卵巢癌如何預防? 卵巢癌被稱為婦女的沈默殺手,有75%的卵巢癌患者被診斷出來時通常已經是末期,死亡率相當高。了解以下方法後,即可及早預防卵巢癌的發生: 服用避孕藥:服避孕藥可以降低卵巢癌高達四成的機率,使用愈久,降低罹癌的機率也愈高。不過要注意的是,服用避孕藥有可能增加乳癌生成的風險。 婦科手術:包括輸卵管結紮與子宮切除術。 基因檢測:若有家族病史,可考慮基因檢測。 飲食要均衡、避免日常飲食攝取過量脂肪。 保持適量運動。 保持情緒穩定,注意抒緩精神壓力。 長期卵巢功能失調的婦女,需積極接受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點我前往卵巢癌專區】 [embed-health-tool-ovulation]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