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ads sign icon廣告

認識乳癌:乳癌風險、成因、症狀與預防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乳癌是我國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因此定期篩檢相當重要。《Hello醫師》帶您了解乳癌的分類、分期、症狀及成因,協助您建立完整認識並提早防範。

認識乳癌:乳癌風險、成因、症狀與預防

什麼是乳癌?

乳房是由乳葉、乳管及間質組織所組成。乳葉的功能是製造乳汁;乳管連著乳頭,能讓乳汁排出,而間質組織為脂肪組織及包圍乳管和乳葉的韌帶、血管及淋巴管。

乳癌(Breast Cancer)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經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腫瘤。而且,因為乳房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系統,讓惡性細胞更容易在此擴散。

一般而言,乳癌通常指的是乳腺癌,依乳癌細胞的來源又可區分為乳葉癌或乳管癌。

乳癌的分類與分期

乳癌依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分成很多種類型,常見以「病理」和「荷爾蒙受體」等兩種進行區分:

以病理區分

  • 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簡稱DCIS):屬非侵犯性乳癌(或稱乳管內乳癌),是一種癌細胞仍僅限於乳管內增生,而未侵犯基底膜的狀態。
  • 侵襲性乳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一般可分為侵入性乳管癌(約占90%)及乳小葉癌(約佔5%),其他類型則少見。

以荷爾蒙受體與基因區分

  •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管狀A型(Luminal A)
  •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的管狀B型(Luminal B)
  •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的管狀B型(Luminal B)
  • 荷爾蒙受體陰性HER-2陽性型(HER2過度表現型)
  • 三陰性乳癌

特別類型的乳癌

  • 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 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簡稱IBC)

乳癌的分期

乳癌主要分為5期,第0期為非浸潤性癌,又稱原位癌,1~4期則為浸潤性癌。

  • 第0期(原位癌):癌細胞僅侷限在乳腺管、乳小葉內。
  • 第1期:腫瘤尺寸小於2公分。
  • 第2期:腫瘤尺寸小於5公分;可能有轉移。
  • 第3期:腫瘤尺寸大於5公分之間;已侵犯、轉移至其他部位。
  • 第4期:已侵犯、轉移至多個位置。

(延伸閱讀: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5年存活率低

除了數字之外,醫師也會用依循腫瘤淋巴結及轉移分期系統(TNM Staging System)來診斷癌症分期,「T」描述腫瘤的大小,「N」描述是否涉及局部淋巴結,「M」描述轉移情況,即癌症向身體遠處擴散。

(進一步了解關於TNM癌症分期的方式,請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乳癌的症狀

  • 乳房或腋下、腋窩有新腫塊。
  • 乳房增厚或腫脹。
  • 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或形狀產生變化。
  • 乳頭、乳房區域發紅或皮膚呈橘皮狀變化。
  • 輕拉乳頭或乳頭附近可能感到疼痛。
  • 乳頭流血、有異樣分泌物或呈凹陷狀。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雖然這些症狀不全然為乳癌的徵兆,但只要上述症狀持續發生並產生困擾,應立即就醫檢查、治療。

使外,若有家族乳癌病史者,應更加注意,且需定期進行乳房X光攝影檢查。

(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癌的成因與風險

乳癌發生的確切原因目前仍不明,且多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影響罹患風險的主要因素包括女性荷爾蒙雌激素(Estrogen)和年紀的增加,以下是一些乳癌的危險因子:

  • 年齡增加
  • 基因突變
  • 暴露於雌激素的時間較久
  • 緻密型乳房
  • 乳癌或非癌性乳癌的病史
  • 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
  • 服用激素
  • 初經較早、停經時間較晚
  • 懷孕與生產史
  • 缺乏運動
  • 30歲後才生第1胎者

缺乏運動、肥胖或有乳癌家族史都是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

乳癌的檢查方式與存活率

診斷乳癌通常透過以下方法檢測:

  • 乳房檢查(Breast exam)
  • 乳房X光攝影檢查(Mammogram)
  • 乳房超音波檢查(Breast ultrasound)
  • 取出乳房細胞樣本進行測試(活體組織切片)
  • 乳房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

(推薦閱讀:得了乳癌怎麼辦?分期檢測法、乳癌治療簡介

乳癌篩檢補助對象自114年起擴大至40~74歲女性

自今(114)年元旦起,國民健康署擴大乳房X光攝影檢查補助對象,從原先45歲~69歲女性,擴大至40歲~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篩檢,鼓勵符合資格的國人定期接受乳癌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盡早進行乳房檢查才能有效預防乳癌

乳癌五年存活率與復發率

乳癌的治療方法很多,只要及早發現,整體存活率高,愈晚發現則愈不利。衛生福利部指出,乳房X光攝影可以降低30%晚期乳癌發生率,並減少41%的死亡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根據106-110年新診斷乳癌資訊,各期別五年存活率如下:

  • 第0+1期(早期):5年存活率約100%
  • 第2期:95.6%
  • 第3期:80.5%
  • 第4期(晚期):39.4%

乳癌治療的發展如此進步,多虧於影像學檢查的普及與進步,以及手術及藥物治療的快速發展。

第1期的乳癌患者在20年內的復發率只有1/7,第二期只有1/5,表現型良好且小於0.5公分的乳癌,甚至有機會治癒。

(推薦閱讀: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預防乳癌要趁早!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死亡率居第四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約兩千名死於乳癌,對女性健康威脅極大。但乳癌治癒率高,國民健康署提醒「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迎擊乳癌的最好方法。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embed-health-tool-bmi]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乳癌篩檢年齡擴大至40-74歲婦女(衛生福利部)https://www.mohw.gov.tw/cp-16-81672-1.html Accessed Oct. 2, 2025

認識乳癌(衛生福利部)https://web1.fyh.mohw.gov.tw/cmq/nis/FID00316.pdf Accessed Oct. 2, 2025

認識乳癌-乳癌的分類(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web.tccf.org.tw/lib/addon.php?act=post&id=4383 Accessed Oct. 2, 2025

乳癌治療準則. https://wd.vghtpe.gov.tw/hemaonco/files/Guide_BreastCA.pdf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年輕型乳癌(台北榮民總醫院). https://wd.vghtpe.gov.tw/cbhc/Fpage.action?muid=12738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女性乳癌治療導讀(美國加州公共衛生局)https://www.mbc.ca.gov/Download/Brochures/breast-cancer-chinese.pdf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Types of Breast Cancer. https://www.cancer.org/cancer/breast-cancer/understanding-a-breast-cancer-diagnosis/types-of-breast-cancer.html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談乳房原位癌的治療. http://web.tccf.org.tw/lib/addon.php?act=post&id=3171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認識三陰性乳癌 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481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Breast Cancer?.

https://www.cdc.gov/cancer/breast/basic_info/symptoms.htm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https://www.cdc.gov/cancer/breast/basic_info/risk_factors.htm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乳房疾病在台灣(高醫醫訊).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801/3.htm#:~:text=%E7%94%B1%E6%96%BC%E8%97%A5%E7%89%A9%E6%B2%BB%E7%99%82%E8%88%87%E8%A8%BA%E6%96%B7,%E7%8E%87%E5%89%87%E5%8F%AA%E6%9C%891%2F5%E3%80%82&text=%E5%8F%B0%E7%81%A3%E6%9C%89%E8%91%97%E5%AE%8C%E5%96%84%E7%9A%84%E5%81%A5%E4%BF%9D,%E6%B8%9B%E5%B0%91%E6%82%A3%E8%80%85%E7%9A%84%E7%B6%93%E6%BF%9F%E8%B2%A0%E6%93%94%E3%80%82 Accessed November 18, 2020

現行版本

2025/10/02

文: 張雅惠

醫學審稿: 何懷德醫師

張如青 更新


相關文章

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5年存活率低

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醫學審稿:何懷德醫師 · 腫瘤科 · Wikibooks(維基書)|文:張雅惠 · 更新日期:2025/10/02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