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 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上升。久而久之便可能會導致其他嚴重的問題,如心臟病、失明或腎臟病等等。主要分為 第一型糖尿病 、 第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等類型。

基礎知識

糖尿病

聰明健走4步驟!糖友一起存滿體力,慢醣健步走!

規律運動好處多,對糖友尤其重要,不僅有助於健康,更能增強體力!健走是一般民眾都適合,且隨時隨地可做的運動,更是糖友的運動好選擇!但健走該怎麼走、走多久、運動前該注意什麼?這其中可是有不少學問。《Hello醫師》教您聰明健走4步驟,幫助您健康運動、存滿體力,邁向新生活! 糖友親身分享:調整飲食勤運動,增強體力活出精采人生! 糖友人生,也可以很精采!蔡女士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逾20年,為了能更安心有好體力出遊,便聽從醫師建議,透過調整飲食及勤健走達到健康目標;她也分享一個小秘訣,就是每日早餐固定補充桂格完膳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不僅可補給多元營養素,也方便管理營養份量。 和蔡女士一樣,姜先生的母親也患有糖尿病,身為糖友照顧者,他特別關注糖友照護,重點之一便是遵照醫師建議,定期運動並搭配飲食調整,因此,他常陪媽媽運動健走,也挑選適合糖友的營養補充品,全家人一起陪媽媽面對糖尿病,更有信心活出精采人生。 許多糖友都希望自己人生更多采多姿,營養與運動是維持糖友健康生活的不二法門!如何選擇適合的營養品,作為日常補充、幫助維持體能續航力,《Hello醫師》整理以下挑選原則: 低升糖指數¹:升糖指數為衡量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指標;低升糖指數能幫助穩定吸收營養,內含多元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促進新陳代謝。 16倍高吸收率鉻²:鉻有助維持醣類正常代謝。 優質蛋白: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生長,增強體力。 0公克糖:無糖不甜,少負擔。 多元營養補給:鈣、鎂、鋅等30多種營養素。 營養充足擁有好體力 更加享受新生活! 蔡女士積極面對糖友生活,平時能走就不坐,每天維持健走習慣,她笑說:「希望有體力陪孫子一起玩!」所以,她精挑細選希望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營養品;她說,桂格完膳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喝起來不甜,既能補足30多種身體所需營養,又能提升體力,「現在健走都走得比以前更遠,陪孫子玩體力也能維持住!」 改變生活型態,是糖友亟需面臨的重要課題,除了透過飲食控制、定期監測及檢查外,規律運動更不可少;鼓勵糖友們,可從輕鬆健走開始,培養飯後健走30分鐘的習慣,長期持續下來,也能慢慢養成好體力。 聰明健走4步驟 健走看似簡單,但出發前,還是應該做好準備,維持心情愉悅,才能讓身心維持最理想的狀態,逐步提升體能表現! 以下為您整理糖友健走4步驟: 步驟1. 挑選合適的運動時機 建議運動時間為飯後1~2小時,若有早上晨運習慣,也請先進食,避免空腹運動;另外,如果在運動前,已經長時間進行其他活動,請視自身狀況調整,以免造成體力不支。 步驟2. 準備充足水分及補給食物 健走前,請先確認準備充足水分及食物,建議可隨身攜帶適量糖果、餅乾或葡萄糖片,或是低升糖指數的營養品;糖友家屬姜先生提到,在與家人一同健走時,他都會幫忙準備一份桂格完膳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營養品,因為它升糖指數低,無糖不甜,家人在健走過程中或結束後,都可視身體狀況進行補給。 步驟3. 運動前先檢測自身狀況 運動前檢測數值,若未在正常範圍內,可適量補充一些小點心,攝取約15公克含糖食物,或飲用低升糖指數的營養品。 步驟4. 暖身開始運動,適量運動不過度 健走前,請先暖身10~15分鐘,提升關節與肌肉的柔軟度,避免運動傷害。衛生福利部建議,糖友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因此每次可健走至少30分鐘,並且視身體狀況調整步伐,穿插快走或慢走,以提升運動效果。 在健走過程中,請密切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發現身體不適,請先歇息進食或補充營養品,同時保持穩定,以確保身體狀況不受影響。 註1:根據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4; 48(2): 84-94.” 顯示低GI值(升糖指數)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並釋放到體內速度的指標。 註2:J Trace Elem Med Biol. 2007;21(2):120-124 ,吡啶甲酸鉻與三氯化鉻之吸收率比較。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糖尿病類別

看更多 糖尿病 相關文章

第一型糖尿病

胰島素注射衛教:注射部位、步驟與胰島素保存須知

胰島素(Insulin)可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進而避免併發症發生,如失明、神經或腎臟受損。若胰島素保存不當,例如結塊或結凍,藥物就會失效,因此請小心保存,把以下資訊銘記在心,才不會因為身邊沒有可用的胰島素或用到壞掉的胰島素,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推薦閱讀:糖尿病最常見併發症!認識4種糖尿病神經病變) 如何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施打部位通常為上臂、前側及外側大腿、腹部。請避免在同樣部位施打胰島素,以防皮下組織增厚,也要記得輪流更換注射部位。肚臍周圍5.1公分(2吋)內請勿施打胰島素。醫師或相關醫護人員會教導你如何施打胰島素以及正確的施打部位。 胰島素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不代表醫療建議,請務必遵循醫囑,或服藥前務必詢問過醫師和藥師。 (關於胰島素的種類與功用,可參考:胰島素是什麼?人工胰島素的種類與注意事項) 施打胰島素的相關器具 注射器 筆型注射器 胰島素泵(幫浦) 吸入器 注射埠 注射器噴槍 遇到緊急狀況或藥物過量該怎麼辦? 若遇到緊急狀況或藥物過量時,請撥打119或前往最近醫院就診。 如果漏打一劑胰島素該怎麼辦? 如果忽然想起漏打了胰島素,無論是餐前或餐後不久請立即補打1劑。若是餐後隔一段時間,請遵循醫師指示或詢問醫師是否該補打胰島素。切勿因漏打,而1次施打2倍劑量。 胰島素的保存方式 每種藥物都會有各自的保存方式,糖尿病患在保存胰島素時,切記以下幾點原則: 避免日曬和暴露於過熱或過冷的環境。 切勿置於冷凍庫,若胰島素結凍,解凍後也不能使用。 保存胰島素的最佳溫度為2~8ºC間(冰箱內),但是患者注射冰的胰島素時可能會感到疼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許多供應商建議使用前,可將瓶裝胰島素先提前放置於室溫(13~26ºC)的環境。 胰島素的有效期限 使用前,應仔細檢查胰島素的瓶子,確認是否有怪味、臭味或變色,並看看瓶內是否有結塊、白色顆粒固體或結晶。正常來說,胰島素外觀一定要呈現清澈,不能混濁,若發現有以上異常情形請勿使用。(延伸閱讀:糖尿病友實例:錯誤習慣險失明!健檢、遵醫囑2大觀念與糖尿病共存) 另外,無論是瓶裝胰島素、胰島素卡管或筆型注射器,一旦打開封裝的胰島素後,就只能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完畢。請依照醫師或相關醫護人員的指示保存胰島素,避免胰島素失效。以下為保存胰島素的5點注意事項: 請讓胰島素遠離高溫及光線照射處。若未將胰島素放置冰箱保存,請盡可能放置於陰涼處(13~26°C)。 請將未開封瓶裝胰島素、卡管和筆型注射器放置冰箱保存(2~8°C)。若正確保存胰島素,就能存放至商品上所標示的有效日期。如果無法冷藏,在未開封、未受微生物汙染的條件下,可以在室溫(13~26°C)下保存28天。 如果在25°C的環境下,胰島素在開封後最多可保存4週。 開封後的、使用中的胰島素,應保存在室溫,不宜冷藏。 將胰島素卡管和筆型注射器放置於室溫下(13~26°C)。 外出旅遊如何保存胰島素? 請避免將胰島素置於高過27ºC或低於2ºC的環境,如車廂內。若未妥善處裡,胰島素可能會失效。 旅行時,應把胰島素等其他藥品放入背包,隨身帶著走。 建議使用具有保溫功能的袋子盛裝隨身攜帶的胰島素。 通過機場安檢前,請確認身上有攜帶醫師的處方籤。 注射完胰島素後,請將針筒帶回家。可以把針筒放在堅固的容器內帶著走,像是硬殼鉛筆盒。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糖尿病

糖尿病患不舉機率高出3倍!高血糖與神經病變導致性功能障礙

儘管糖尿病(Diabetes)患者在性行為方面發生問題的機率偏高,但根據糖尿病護理雜誌(Diabetes Care)在2010年做的研究發現,只有約50%男性糖尿病患和19%女性糖尿病患者,就診時會跟醫師提及有性方面的問題。 《Hello醫師》建議糖友,面對醫師的問診,病人對於自己所有的健康問題,包括性行為、性功能等問題,都可以開誠布公地和醫師諮詢,不必害羞。 糖尿病患常見性功能問題 高血糖會破壞血管和神經,這種損害可能導致患者產生性生活的問題,因此將血糖水平維持在一定範圍內,是防止血管和神經受損的重要方法,以下介紹糖尿病患可能出現的性功能障礙與相關性生活問題。 男患者的性功能問題 勃起功能障礙 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損傷,也稱為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可能會損害生殖器或泌尿道等部位,因此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可能比一般男性,提早10~15年發生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也稱不舉、陽痿)。糖尿病男患者面臨的性問題,主要是以勃起功能障礙為主,在統計上,有勃起障礙的糖尿病男患者比例從20%~75%不等,是一般男性的2~3倍。(推薦閱讀:提升性能力 6 運動學起來!有氧重訓讓你性慾大增) 逆行性射精 糖尿病男患者可能會有逆行性射精(Retrograde Ejaculation)的情況,其中部分或全部的精液在射精期間,都會逆行進膀胱而不是排出陰莖外,這是因為括約肌的內部肌肉沒有正常運作;逆行射精的精液進入膀胱後,會在排尿時一起被排出,並不會傷害到膀胱。 佩洛尼氏病 糖尿病男患者是佩洛尼氏病(Peyronie’s Disease)的高風險群,這是因為陰莖內的疤痕組織,導致勃起彎曲和疼痛的症狀。陰莖形狀有小改變和彎曲,都不是大問題,但患佩洛尼氏症的人,陰莖的彎曲或低垂,都會讓勃起與性愛這件事變得困難且痛苦。 睪固酮低下沒性慾 睪固酮(Testosterone),也就是男性荷爾蒙,會隨著年紀逐漸下降,並可能導致一些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情緒低落、疲累等症狀,患糖尿病的男性更容易受睪固酮低下的影響,特別是年紀愈大或體重過重的人。 一些研究顯示,控制好糖尿病的病情,再搭配睪固酮低下的治療,性生活的問題可以緩解男性的性問題,不過睪固酮補充治療可能會有些風險,並不是用於每位男性,建議充分諮詢醫師後再做治療。(推薦閱讀:莫名沒性慾?可能是這 12 項原因所造成) 生育問題 一些研究指出,男性糖尿病患可能會有生育能力的問題,精子的活動力可能會較差、導致無法讓卵子確實受精;醫師有可能會針對逆行射精的症狀來治療,建議尋求不孕門診的協助,或是擁有不孕症專長的泌尿科醫師,也可嘗試人工生殖的方法。 糖尿病女患者的性功能問題 糖尿病女患者易有的出血問題,原因可能是神經或血管損傷,而這些糖尿病的併發症可能會使血液難進入陰道和陰蒂,限制血液流向生殖器和陰道組織,產生大多數的性問題。 沒有性高潮 雖說女性本來就比男性難達到性高潮,但糖尿病女患者想體驗高潮更是難上加難。據婦產科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需注射胰島素的中年糖尿病患,有8成的機率有性高潮障礙;至於男性病患若因糖尿病導致神經血管受損而使血流不足,也可能會造成勃起功能障礙,進而難以達到性高潮。 陰道乾燥、性交疼痛 糖尿病女患者在性行為中遇到的疼痛問題,陰道乾燥是主因之一,造成陰道乾燥的原因除了是更年期等原因,糖尿病女患者容易得的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和黴菌性陰道炎(Vaginal Yeast Infections)的風險也更高,這也會導致性愛時疼痛,嚴重影響性生活品質甚至是伴侶關係的維持。 為維護高品質性生活所帶來快樂和滿足感,即使妳覺得害羞,仍應鼓起勇氣跟醫生討論性行為疼痛的問題,以便盡早對症下藥,尋回快樂性生活。(推薦閱讀:從沒高潮過?女生6個難啟齒的性愛煩惱) 性慾低下 性慾低下是每個人可能都會發生的問題,可能發生在男性或女性身上,不過在糖尿病患身上更為常見,經歷過性慾低的糖尿病患,常常是因為沒有控制好糖尿病才有此症狀。(推薦閱讀:沒性慾怎麼辦?10招找回活力免吃藥) 根據性功能障礙的程度,可透過控制血糖來改善,這包括健康的飲食、定期運動和減少壓力。良好的性生活有益健康,而健康會帶來更好的性生活,所以現在就開始改變,重新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很常見!糖友控好血糖預防眼疾

體內的高血糖值容易傷害眼睛,可導致許多眼睛問題,例如視力模糊、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白內障(Cataracts)和青光眼(Glaucoma),此外,糖尿病患失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事實上,糖尿病是20~74歲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也因此,糖尿病患一定要關心眼睛健康,並定期去看眼科醫師。以下列出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的眼睛病變。 視力模糊 視力模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眼部問題;高血糖將導致水晶體膨脹,對視力造成影響。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患者需控制好血糖水平,至於視力可能需要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延伸閱讀:血糖正常值是多少?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這樣看)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主因為高血糖傷害血管功能,使得眼睛缺乏足夠血液供給而促使微血管增生導致一系列眼睛病變。一般而言,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過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將血糖控制在範圍內,就會降低患病的機率。(推薦閱讀:糖友控好血糖很重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就靠這10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之前,較不會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成人除非已至少有5年以上的第一型糖尿病史,否則也比較少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以下列出視網膜病變的2種主要類型: 非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非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又稱為「基礎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前期階段。病患在此時期的視力通常不會出現明顯減退,因此也導致許多人延誤就醫。若靠近觀察病患的眼睛,可看到眼球受高血糖的影響而出現出血點、 脂肪性滲出物或微血管瘤。 若患者經醫師診斷為非增生型病變,可能需藉由藥物或生活調整來降低血糖,而患者仍需定期回診,接受眼科醫師的追蹤檢查,以確保視力無進一步惡化。 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若基礎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持續發展,便很有可能成為「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般而言,糖尿病患於此階段通常已能察覺自己出現視力模糊、扭曲或視物出現黑影的狀況。其原因來自高血糖導致眼睛的微血管大量增生,卻又容易破裂,造成眼睛的玻璃體出血而影響視力。不僅如此,微血管出血也會促使纖維組織的生成,可能拉扯視網膜而發生「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病變造成的眼睛疾病 若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狀況未有改善,視網膜病變將持續發展並導致下列眼睛疾病出現: 青光眼 糖尿病患的視網膜病變會造成眼內壓力增加,房水(Aqueous humour,又稱水狀液)無法排出而壓迫到視神經,引發青光眼。在青光眼的早期階段,許多患者可能無任何症狀,但若視神經因壓迫而受損後,便會出現諸如頭痛、眼睛痛、視力模糊、光暈、眼睛流淚等症狀。相關治療方式包含使用藥物降低眼壓或進行青光眼手術。 統計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青光眼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出40%,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風險也逐步增加。因此罹患糖尿病後應做好血糖控制,減緩視網膜病變的不斷惡化,同時也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 白內障 眼睛內的水晶體可幫助我們看見並對焦影像,而白內障則是指本應正常清晰的水晶體,呈現渾濁的病變狀況,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的症狀。雖然白內障好發於中、老年人,但統計發現,糖尿病人罹患白內障的可能性比健康者高出60%,而且發病的年齡也相對年輕,惡化速度也較快。 對於輕度的白內障患者,可以戴眼鏡、隱形眼鏡或其他視覺輔助裝置,來改善視力。但若白內障已影響到日常生活,且戴眼鏡或隱形眼鏡都不能改善視力時,那麼接受白內障手術將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醫生會取下眼睛的水晶體,替換為人工晶狀體。(延伸閱讀:白內障好礙眼!銀髮族小心5大徵兆) 為了預防眼睛的問題,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好血糖和血壓,戒菸並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況。一旦發覺視力看起來模糊,請告訴你的眼科醫師。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