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 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上升。久而久之便可能會導致其他嚴重的問題,如心臟病、失明或腎臟病等等。主要分為 第一型糖尿病 、 第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等類型。

基礎知識

糖尿病

《Hello醫師》「穩糖健步走」 醫師專家齊心勉糖友 大步邁向心生活

為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與健康」(Diabetes and Being)主題,多位國內重量級糖尿病醫界及專家出席《Hello醫師》年度盛事「2024世界糖尿病日–穩糖健步走,邁向心生活」健走活動時均表示,做好生活型態管理,與醫療團隊充分合作,「對自己有信心,血糖管理沒問題,一樣可以活出幸福健康的人生,大步邁向心生活。 Hello Health Group暨 《Hello醫師》11月17日在大安森林公園舉「穩糖健步走,邁向心生活」健走活動,共吸引近600位民眾熱情參與。今年也首度由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及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兩大重量級學會掛名指導;包括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及宜蘭縣愛胰協會也再度響應,提供民眾最專業的糖尿病衛教資訊。。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以糖尿病相關醫療、教育、研究工作以及促進糖尿病知識普及為主旨,秘書長楊宜瑱在現場分享台灣糖尿病現況與糖友常面對的問題,她指出生活型態的改變、工作的壓力、睡眠不足及人口老化等,是糖尿病人口逐年攀升的原因;楊宜瑱醫師也在接受《Hello醫師》專訪時分享,如何正確控糖?楊宜瑱醫師說:「從多方管道控制血糖,不管是生活型態、醫療遵從率及身心的健康,都非常的重要」;楊宜瑱醫師也鼓勵糖友,「讓自己身心健康,對自已有信心,血糖管理就不是問題」。 【穩糖健步走—邁向心生活】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楊宜瑱鼓勵糖友,「讓自己身心健康,對自已有信心,血糖管理就不是問題」。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建議,成人每週應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劇烈強度有氧運動,也就是每週至少運動3天,建議不要連續兩天不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才能達到健康促進的效果;若是健走,可從每天至少5千步,需要有流汗、微喘,就有助控制血糖。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李淳權也在專訪時說,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年齡老化,慢性病慢慢出現,導致糖尿病盛行率提高;而且,年輕糖尿病友慢慢增加,也讓糖尿病友人數愈來愈多;她提醒,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對糖尿病很重要,除了飲食控制,更難的是運動,希望透過「穩糖健步走活動」,能鼓勵大家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穩糖健步走—邁向心生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李淳權呼籲糖友,除了飲食控制,希望「穩糖健步走」活動,鼓勵大家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醫師特別自南投埔里北上參與健走活動。長期關注糖友健康的陳醫師表示:「糖尿病是很複雜的狀況,與先天遺傳及後天生活有關,但它也是與生活型態相關的疾病;每個人控糖的挑戰都不同,醫療團隊會依每個人的情況做個人化的治療建議,提供「個人化、客製化」的目標與方法;他也呼籲,2024世界糖尿病日主題是「糖尿病與幸福健康」,每位糖友只要與醫療團隊合作,從飲食、運動、監控與藥物,一樣可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 愛胰協會總幹事黃煜順「順子」,本身也是經營YouTube《順糖人生》頻道的「百萬網紅」,多支影片都創百萬觀看數,身為資深糖尿病友,黃煜順總幹事從糖友的角度出發鼓勵大家:「飲食過量或缺乏節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他建議糖友不要只靠自己的力量,「會很辛苦」,可多跟醫療人員請教如何控制血糖、監測,借助醫療人員、病友團體及親友的力量,給予陪伴與鼓勵,同時在想要多吃的時候提醒一下,都有助於將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 【穩糖健步走—邁向心生活】宜蘭縣愛胰協會總幹事黃煜順建議糖友,不要只靠自己力量,可多跟醫療人員請教如何控制血糖、監測,借助醫療人員、病友團體及親友的力量,給予陪伴與鼓勵。 《選食:營養師的一日三餐減醣餐盤》作者、同時也是糖尿病衛教師的陳怡婷營養師提出「剪刀、石頭、布,健康比個讚」原則,提醒糖友要重視水果、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堅果的攝取量;另外,外食族愈來愈多,對於以超商做為三餐來源的糖友該如何聰明選擇?陳怡婷營養師表示:「現在社會外食比例很高,外食者飲食可掌握5絕招,少加工、少油炸、多纖維、多樣化以及注重營養標示,避免選到地雷食物。她建議,可以三明治配豆漿或牛奶,午晚餐的便當類食物,可額外增加蔬菜例如生菜沙拉或滷時蔬,另外,可補充雞胸肉、茶葉蛋或豆漿補充蛋白質」她提醒,現代人飲食多樣化,不用一定要控制多少分量與份數,飲食搭配更重要,「偶爾聚餐多吃一點不要有罪惡感,只要記得健康飲食原則就好」。 【穩糖健步走—邁向心生活】陳怡婷營養師提醒,現代人飲食多樣化,不用一定要控制多少分量與份數,飲食搭配更重要,「偶爾聚餐多吃一點不要有罪惡感,只要記得健康飲食原則就好」。 美學中醫曾宜萱中醫師也在「穩糖健步走」活動中提供免費義診,從中醫的角度提幫助民眾調理體質。曾宜萱中醫師有糖尿病家族史,她也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控糖習慣,曾醫師說:「平時不碰含糖飲料,日常飲食有所選擇,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讓自己可以一直維持健康」。 【穩糖健步走—邁向心生活】「美學中醫」曾宜萱中醫師分享日常生活的控糖習慣,平時不碰含糖飲料,日常飲食有所選擇,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讓自己可以一直維持健康」。 台灣糖尿病友人數突破250萬人,糖尿病前期人數更超過5百萬人,老年化及年輕化的雙重趨勢,讓糖尿病勢將成為台灣亟須重視的健康課題。《Hello醫師》希望透過「穩糖健步走」活動,期望大眾共同重視糖尿病議題,關注糖友健康,相信自己,終結糖尿病威脅,活得健康又自在,邁向健康心生活。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BMI計算器:https://reurl.cc/Rylnex 血糖管理評估:https://reurl.cc/q0jzYN 糖尿病前期檢測:https://reurl.cc/Myxv4X

探索更多糖尿病類別

第二型糖尿病

看更多 糖尿病 相關文章

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罹患糖尿病(Diabetes)不代表你這輩子都不能吃糖了,只要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患者想吃少量的零食,其實是沒問題的,而且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本文將介紹關於糖的知識,並告訴糖尿病患者,想吃各種零食或是甜食時該怎麼攝取糖份才能滿足口腹之慾又健康。 零食的糖導致糖尿病?原因沒這麼單純 多數人認為,吃糖是導致糖尿病的元凶,實際上吃糖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並沒有直接關聯。 至於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除了家族容易遺傳外,重要的致病因子是肥胖和體重過重,攝取過量的糖分是導致體重增加的其中1個潛在因素,因此我們不能直接說吃糖導致糖尿病,但這兩者確實有相對的關係。 如果常不忌口、吃下甜食後驟升的血糖,會導致胰島素逐漸出現敏感度下降,產生胰島素阻抗,更提升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推薦閱讀: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若你已經是糖尿病患者,吃糖的確會立即提高你的血糖濃度,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因此想吃零食、甜食之前,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因為如果控制得宜,仍然可以在血糖穩定狀況下攝取少量的糖解饞。 各種食物看不見的糖 如果你想吃甜食或可能造成血糖升高的任何食物,要學著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標籤,上面會列出添加的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藉著營養標示內容,來選擇不會威脅自己健康的甜食: 糖 糖大致上有白糖、黑糖、天然原糖(Raw sugar,又稱生糖、粗糖)、蔗糖、玉米糖(Corn sugar)、椰糖(Coconut sugar)、棕梠糖(Palm sugar)、蜂蜜、糖漿;而日常生活中的菜餚,時常也會加入糖,建議民眾要多注意。(延伸閱讀:糖尿病外食技巧與選擇:糖友做筆記並慎選餐廳) 碳水化合物 大致上包括了糖和澱粉,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身體會將其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就導致血糖升高,而碳水化合物除了糖類,也普遍存在於澱粉類食物,如白飯、麵條、年糕、羹湯勾芡類、麵包、餅乾、豆子、馬鈴薯、地瓜、玉米、水果、果汁、蛋糕、餅乾等。(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 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糖尿病該怎麼吃糖? 建議糖尿病患者只在特殊日子享用少量的甜食,如出去玩、參加喜宴,和過年過節時,並時時注意食物中隱藏的糖份。這些場合會有的食物,很多都含有大量的糖,一定要加以注意並克制地吃,建議心裡要有個預設值才不會吃下過多的糖。 大部分時間可以避開含糖飲料、沾醬類、口味重的菜餚,或是淺嘗即可,如此才能留有空間給想吃的甜食;提醒有使用胰島素和服藥的糖尿病患,應時常注意自己的血糖值,特別是直接攝取糖份會快速提升血糖。 糖友想吃甜食時,應盡量找多人分享,避免1個人吃下1整份,可以減少1次攝取過量的糖份;如果只有自己1個人時,還是要克制自己不要看到就買、或看到就想吃。 如果真的忍不住想吃零食解饞,還有一個替代方法是使用低熱量的甜味劑或代糖,一般建議使用赤藻糖醇等天然的代糖,不過請記得控制添加量;另外有些研究顯示代糖(如蔗糖素)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但實際影響仍待更長期和更深入的研究。在日常飲食當中,仍然建議糖尿病友應均衡攝取各種營養、減少糖份的攝取。(推薦閱讀:糖尿病飲食計畫!3方法教你規劃糖尿病菜單)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二型糖尿病

化妝品含塑化劑!常用可能提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過去塑化劑引起的食安危機相信大家仍心有餘悸,不過除了飲料與食品之外,也有研究指出,塑化劑存在於化妝品中,並可能與糖尿病(Diabetes)的致病率的有關,以下將提供化妝品與糖尿病風險的相關研究。(同場加映:糖尿病風險多,不是吃甜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容易家族遺傳) 化妝品的塑化劑與糖尿病的關聯 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團隊發現,化妝品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這些化學物質存在於指甲油、唇膏、保濕產品、髮膠、肥皂及香水中。 另一個研究則指出,女性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即塑化劑)含量超標,普遍高於男性,並指出這或許這是因為女性使用化妝品的比率,比男性還多的緣故。研究也證實,塑化劑確實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此外,研究顯示,體內鄰苯二甲酸單丁酯(Mono-isobutyl phthalate)及鄰苯二甲酸苯甲酯(Mono-benzyl phthalate),含量較高的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將近是正常女性的2倍;體內含有高量鄰苯二甲酸單丁酯(Mono-n-butyl phthalate)及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0-ethylhexyl phthalate)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則高了70%,而這些化學物質,都是塑化劑的一種。 該報告亦表示,塑化劑並非只存在於化妝品,一般家用品及糖尿病藥物中也能找到,因此相關的衍伸研究有其必要性。另一方面,雖然研究報告指出塑化劑或提高糖尿病的罹患率,但尚無法證明塑化劑是女性罹患糖尿病的主因,因此大家不用惶恐,只要對兩者之間的關聯稍微有所警惕即可。 避免塑化劑的危害 塑化劑在生活中難以避免,不但存在於化妝品,在其他日用品及家裡的粉塵中,也無所不在,而且塑化劑的含量目前不是產品標籤的必列項目。最好的方式,是選購特別標示「不含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free)的產品,並經常打掃、為家中除塵,並在飯前洗手,盡可能地遠離塑化劑的危害。(同場加映:寶特瓶重複用甘A賽?小心毒素、細菌、塑膠微粒和重金屬)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糖尿病

糖尿病要吃什麼?9種超級食物控制血糖、穩定糖尿病情

適當飲食是控制血糖及對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健康的飲食習慣並非一蹴可幾。《Hello醫師》為您介紹9種營養豐富、低Gl值(升糖指數)的超級食物,幫助您控制血糖水平、穩定糖尿病情。 適合糖尿病吃的9種超級食物 糖尿病推薦食物1:豆類 多數豆類都富含纖維、複合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也是鎂和鉀的良好來源。一篇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network)的研究報告指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食用豆類可幫助降低血糖。 除了新鮮豆類及豆製品,也可以食用罐裝豆,但食用前要瀝乾罐中水分以去除多餘的鈉。(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糖尿病推薦食物2:非澱粉類蔬菜 非澱粉類蔬菜包含深綠色蔬菜、葉菜類、各種椒類等。這些蔬菜只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但卻含有大量纖維,可降低飢餓感、補充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可幫助控制體重及穩定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少數可放心食用的食物之一。(延伸閱讀:糖尿病飲食禁忌!油鹽糖和精緻澱粉少碰為妙) 糖尿病推薦食物3:柑橘類水果 橘子、葡萄柚、檸檬等柑橘類水果是纖維的良好來源。為了提高攝取的纖維量,建議食用完整的整顆水果,而不僅飲用榨汁後的果汁。此外,研究證實食用柑橘類水果可以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推薦食物4:莓果 草莓、藍莓等莓果是天然糖分的優良來源。每天食用少量的莓果能提升纖維的攝取量。在優格或冰沙中加入各式莓果就可成為一道美味的甜點,但需小心控制每日的糖分攝取量。 糖尿病推薦食物5:番茄 番茄可生吃、當佐調味料食用、煮熟製菜餚,或作成醬汁搭配主食。各種食用方法都可以讓你攝取維生素A、C、E及鐵質。另外,食用番茄也有助降低罹患癌症(特別是攝護腺癌)和心臟病的風險。 糖尿病推薦食物6:高脂肪含量的魚類 鮭魚和其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尤其是與糖尿病相關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另外,生活在冷水區的魚類還富含維生素D和硒,有助維持頭髮、皮膚和指甲健康。 魚肉不含碳水化合物,因此可以避免血糖水平出現大幅波動,不過也應注意不要攝取過多脂肪,適量就好。 糖尿病推薦食物7:全穀類食物 全穀類食物為高纖食物,不會提供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十分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部分全穀類食物含有鎂、鉻、鉀及葉酸等高價值的營養成分,有助維持營養均衡、提升免疫力。 糖尿病推薦食物8:堅果類 核桃和亞麻籽等堅果同樣也含有豐富Omega-3脂肪酸,也富含鎂與纖維,營養成分極高。您可以將堅果當作零食,每天吃攝取1湯匙的量剛剛好,不僅止飢又不會造成血糖飆高。(推薦閱讀:糖尿病控血糖這樣食堅果!2種控糖料理自己動手做) 糖尿病推薦食物9:脫脂或低脂乳製品 乳製品含有豐富鈣質,能維持牙齒健康和骨骼密度。研究更顯示,食用乳製品還能有效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達9%。不過,若你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記得選擇脫脂牛奶及優格,以免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二型糖尿病

維生素D不足!第二型糖尿病風險較高

維生素D有「陽光維生素」的別稱,對維持身體骨骼、膽固醇與血壓健康,扮演很重要角色。不僅如此,科學家也陸續發現維生素D對胰島素(Insulin)、葡萄糖(Glucose)的重要功效,以及與一些內分泌疾病,尤其是與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關聯性。 陽光和維生素D的關係 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可藉食用一些特定食物攝取,或藉由多曬太陽,讓身體自行生成。當裸露在陽光下的肌膚接觸到紫外線B(UVB),身體就會自動將體內的7-去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轉換成維生素D。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組織,都含有維生素D蛋白質受體。吸收過多維生素D,會造成身體不健康,但缺乏維生素D,也會導致很多健康問題;例如住在日照少的地區的人,教易因缺少維生素D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取得維生素D的方法 每天直接暴露在陽光下15~20分鐘,便可以加速身體產生較多的維生素D。但身處地區日照較差或其他因素需避免暴露於陽光底下,則為了彌補身體所缺乏的維生素D,建議可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此外,雖然與曬太陽和服用補充劑兩種方法相比較,效果顯得較小,但維生素D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取,例如蛋、乳製品、油脂較多的魚類、豆腐等。(與第二型糖尿病共存:飲食運動控好血糖 延長壽命不是問題) 維生素D對糖尿病的影響 胰島素是負責維持血糖穩定的荷爾蒙,受到維生素D的影響,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會改善。身體理想的維生素D濃度是介於20~56奈克/毫升(ng/ml),1奈克=十億分之一克。如果體內維生素D濃度低於20ng/ml,就代表身體就缺乏維生素D。如果體內維生素D濃度,增加至60~80ng/ml時,血糖便能獲得有效控制,有助糖尿病患者穩定病情,避免惡化。 其他維生素D的益處 幫助減輕體重:很多研究結果顯示,維持體內良好的維生素D濃度,有助於降低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的濃度,長期下來能幫助體重減輕,減少肥胖風險;而肥胖,也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推薦閱讀:如何預防第二型糖尿病?掌握控制體重與運動兩大原則) 促進骨骼健康:維生素D能促進身體吸收磷、鈣,與其他礦物質,並強化骨骼,讓骨骼更健康。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糖尿病

理解糖尿病患的情緒和心理變化!糖尿病友一起走出憂鬱

如同很多其他的慢性疾病,糖尿病(Diabetes)也會對患者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影響,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他們可能會經歷很多情緒上的變化,例如憂鬱、壓力、焦慮或其他因為生理狀況轉變所導致的情緒問題,而心理健康和生理上也會交互影響。因此,除了要幫助患者控制血糖之外,學習如何控制情緒也一樣重要。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的情緒變化,讓你幫助糖友度過心理上的難關,一同學習如何與糖尿病共存。(推薦閱讀:糖尿病友實例:錯誤習慣險失明!健檢、遵醫囑2大觀念與糖尿病共存) 糖尿病嚴重影響情緒 很多被診斷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或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患者都受情緒變化所苦,長期下來,無法控制的情緒也會影響著患者控制血糖的能力。研究指出血糖的劇烈起伏與情緒變化有明顯關聯,若血糖指數頻繁大幅起伏,將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情緒。(同場加映:糖尿病血糖控制靠飲食!5個控糖撇步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憂鬱 憂鬱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情緒困擾之一,然而研究人員也仍在鑽研憂鬱是否是誘發糖尿病的原因,或還有其他誘發因素。最近的研究顯示,很多科學家認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會誘導一種造成憂鬱傾向的荷爾蒙分泌,且會使患者身體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惡化;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必須接受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阻抗的治療,因此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無力感、易怒、受挫、悲傷,而且也特別容易感覺疲憊。 糖尿病患者的自責 與第一型糖尿病患相比,第二型糖尿病患更常出現自責的心態,原因可能來自於許多第二型糖尿病患有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等問題,當得知罹患糖尿病時,他們可能會因為後悔之前的生活型態不佳感到懊悔。 然而,單純只是肥胖並不是罹患糖尿病的唯一原因;如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就非飲食習慣或缺乏運動所造成;另一方面,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經常被責備過去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但其實基因遺傳可能也是誘發糖尿病的主因。(推薦閱讀:糖尿病風險多,不是吃甜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容易家族遺傳) 糖尿病患者的其他情緒問題 除了影響情緒外,糖尿病也會對患者的人際關係會帶來嚴重的影響,不管是憂鬱或焦慮都會使他們對於社交活動退縮,也會導致患者避免與其他人分享內心的想法。糖尿病是須終身控制,無法痊癒的慢性疾病,因此往往會使患者感到難以面對未來的人生,而糖尿病所帶來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心臟病或因血糖控制不佳而面臨截肢,皆可能導致患者產生沮喪和憂慮等負面情緒。因此糖尿病患十分需要親友的支持與幫助,才能逐步學習與疾病共處,適當找人傾訴心中的不滿與煩惱,可以避免壓力累積過滿而爆發,導致糖尿病患甚至照護者皆感身心俱疲。(推薦閱讀:糖尿病照護者壓力不上身!7撇步保持心理健康)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糖尿病

糖尿病外食技巧與菜單選擇:糖友做筆記並慎選餐廳

患有糖尿病的糖友需要特別注意醣類攝取,這包括了精緻醣、各種碳水化合物,若能自行準備適合糖尿病的健康菜單當然最為理想,但是現在外食族多,並非每個糖友都有足夠的時間或心力自己備餐,這時外食技巧和糖尿病菜單選擇就很重要。外食調味重、加工多,該怎麼控制醣類或熱量攝取?其實,只要為每餐做好規劃、勤做筆記、適時測量血糖,糖友也可以健康享受美食。 糖尿病外食控糖技巧 我們都曉得外食的確不容易達成飲食均衡,對於糖尿病友更是辛苦,因此以下整理出6個控糖技巧,提供糖尿病友或是需要控制血糖的族群參考。 1. 慎選強調原型食材的餐廳 隨著現代人的健康意識提高,營養師或醫師等專業人員都會建議我們多攝取原型食物,因為少加工、自然也會減少攝取到額外的糖份,現在很多餐廳所提供的餐點也都強調食材新鮮自然,更注意人們的健康,糖尿病人也因此更有機會,找尋提供多樣輕食、蔬食的健康餐廳。 2.留意無所不在的「隱形糖」 其實一般人如果稍加留意的話,會發現日常飲食中其實充斥著不少的「隱形糖」,特別是口味重的料理,常常都添加了許多糖份,其他像是蜂蜜、沙拉醬、或各種食物沾醬(如:醬油膏),這類看似無害的沾醬或食物也含有不少糖份,建議食用前查明食品包裝或利用一些紀錄熱量的手機App,都能夠更清楚該食物的糖含量,並考慮使用其他食材或沾醬來替換,避免食用過量的糖份,例如使用橄欖油或醋來代替沙拉醬也是一個選擇。(同場加映: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3. 吃清淡不要硬撐 點餐時盡量著重於蔬菜和蛋白質勝於醣類,如果餐點有太多水果或澱粉類的食物,也可以把它分享給同桌的友人或打包回家,這樣就不會在一餐內攝取太多的醣。(推薦閱讀:糖尿病怎麼吃澱粉類?低醣減醣有配套) 4. 避免排隊、定期進食控制血糖 如果正在服用藥物或胰島素(Insulin)治療糖尿病,那麼在正確的時間用餐很重要。可以避免去要等很久的餐廳,如果不得不排隊等候,也請記得在等待的空檔,先吃點水果,以免血糖波動過大;如果菜上得太慢,建議也可以先吃開胃菜,或自備小點心。 5. 控制飲酒量 酒精飲料的熱量很高,而且酒精可能會與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建議女性糖友,1天飲酒勿超過1杯,男性則勿超過2杯。在此1杯的量是指120c.c的葡萄酒,360c.c.的啤酒或40c.c.的烈酒。 6. 紀錄糖分攝取 拜科技進步,能計算卡路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攝取的 App 非常多,能夠很好的幫助糖友記錄自己攝取的醣類份數。如果不太會使用,也可以用紙筆紀錄。 選擇外食不要緊,只要遵守糖尿病的外食的基本原則,控制好醫生建議的每日醣類份數,糖友也能同時擁有健康、享受美食。(延伸閱讀:守護第二型糖尿病:瞭解越多,越安心 — 糖友簡易指南)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用藥導致胰臟癌?研究這樣說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患者會因為體內胰島素(Insulin)供應不足,或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利用能力降低,而導致體內血糖過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均表示,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藥物,會導致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或稱胰腺癌)。儘管如此,目前要說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與胰臟炎(Pancreatitis)有關,或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仍然言之過早。 治療糖尿病藥物與胰臟癌的關係 全球有數百萬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以第二型糖尿病最為常見。糖尿病患者可能使用腸泌素(Incretin)相關藥物,其作用會在人體小腸內分泌細胞,產生一種激素,可以在進食或口服葡萄糖後,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是目前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最新藥物。另外兩種以腸泌素為主的藥物則是:類升糖素胜肽-1促效劑(GLP-1 agonists)、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s)。 類升糖素胜肽-1促效劑能預防、延緩胃部排空,刺激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類升糖素胜肽-1促效劑的藥物有:伊那泰(Exenatide)、里拉陸泰(Liraglutide)。值得注意的是,伊那泰是2005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首先核准上市,是一種以腸泌素為主,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 另一方面,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會減緩胃部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抑制提升血糖的荷爾蒙分泌,並促進胰島素分泌。200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希塔利汀(Sitagliptin)上市,是屬於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的一種藥物。 幾年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接獲報告,服用類升糖素胜肽-1促效劑、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的患者,接連出現胰臟炎、胰臟癌的情況。雖然沒有證據可以顯示或證明,但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這些藥物對他們胰臟產生的風險,已經明顯提高。有些科學家指出,因為這些藥物會造成服用的人體重減輕;類升糖素胜肽-1 促效劑,一般都是開立給體重過重的患者服用,而體重過重的人,本來患有胰臟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比較高。(延伸閱讀:與第二型糖尿病共存:飲食運動控好血糖 延長壽命不是問題) 後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歐洲藥物管理局,這兩個負責主管藥物的政府單位,對將近18,000隻動物進行約250種的毒物學(Toxicology)研究、試驗。結果並沒有發現,以腸促胰島素為主的藥物會提高動物患有胰臟相關疾病的風險。 此外,這兩個主管單位同時也檢視數以百計的人體藥物試驗結果,同樣也顯示以腸促胰島素為主的藥物,與人們患有胰臟相關疾病之間的關聯性,並沒有強有力的說服證據。(延伸閱讀:已經使用藥物控制糖尿病了,為什麼還要飲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是否應該繼續服用這些藥物 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建議,在沒有與醫師充分討論之前,患者不應該自行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而在開始服用這些藥物前,患者應該完全了解服用藥物的風險、益處,才能為自己做出最好選擇。 如果患者沒有先經過與醫師諮詢、討論,自行停止服用藥物,可能提高其它併發症的風險,如:心臟病、中風、腎臟受損,甚至可能失明。(延伸閱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很常見!糖友控好血糖預防眼疾)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二型糖尿病

如何降血糖?這5個壞習慣害你血糖降不下來

由於社會的進步,無論是飲食或各種生活習慣,使得高血糖的症狀普遍存在於現代人,糖尿病的罹病年齡也逐漸下降,而無論是否已是糖尿病友,如何降血糖應是大家都相當關心的話題,雖然多數人都曉得避免高升糖的飲食來控制血糖,但很多生活中的壞習慣可能我們都很少察覺,建議多注意下列這5個常被忽視、卻又相當常見的不良習慣,將能夠幫助民眾降低血糖、遠離糖尿病和防止症狀惡化。 1. 飲用過多含糖飲料、果汁和隱形糖 不加節制地喝軟性飲料和果汁,就可能導致血糖居高不下,而且很多人都以為果汁對健康相當有益,忽視了果汁的高含糖量,不過根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所發表的文章指出,果汁含糖量和整體熱量和其他含糖飲料相當,一杯250c.c. 的蘋果汁和可樂,大約各含26克和26.5克的糖,因此建議口渴時,白開水、無糖茶或黑咖啡等無糖飲品是較佳的選擇。 此外,日常飲食中其實充斥著不少的「隱形糖」,特別是口味重的料理,常常都添加了許多糖份,其他像是蜂蜜、沙拉醬、或各種食物沾醬(如:醬油膏),這類看似無害的沾醬或食物也含有不少糖份,建議食用前查明食品包裝或利用一些紀錄熱量的手機App,都能夠更清楚該食物的糖含量,並考慮使用其他食材或沾醬來替換,避免食用過量的糖份,例如使用橄欖油或醋來代替沙拉醬也是不錯的選擇。(同場加映:無糖最健康?人工甜味劑的爭議與風險) 2. 久坐缺乏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指出,未來20年裡,亞洲國家的糖尿病例將上升到90%,高登蓋力亞博士(Dr. Gauden Galea)就表示,近10年越南河內的糖尿病患者增加了1倍,原因可能源自這個城市的人們喜歡騎摩托車而不是腳踏車,簡單來說較少運動的人,罹患肥胖的風險,比那些勤勞騎腳踏車、散步或做其他運動的人更高,而肥胖是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推薦閱讀:持續運動超重要!第一型糖尿病必知) 3. 熬夜或睡眠不足 如果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6小時,新陳代謝就會受到阻擾,糖尿病就會無法控制。更嚴重的是,睡眠不足也會刺激血液的荷爾蒙而產生飢餓感,接著就是導致體重增加囉,這就是為什麼睡眠是優先考量的重要原因。 4. 不吃早餐 在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有時候不得已會跳過不吃早餐,而且日復一日成了習慣,但是糖尿病人或血糖不穩的族群,除了飲食的內容,也應該要注意規律的進食,才不會讓血糖的起伏過於劇烈、產生惡性循環。 5. 亂吃宵夜 一般不建議糖尿病人在晚餐後又吃宵夜,因為台灣的宵夜外食大多不太健康,很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或血糖波動;另外如果晚上進食時間太晚,可能會導致第2天早上的血糖值飆高,因此,如果你想在晚餐後滿足一下嘴饞,建議可以先觀察一下自己的血糖值,依數值來調整飲食,不過一般來說,建議選擇一些低升糖或較健康的食物,例如一小顆蘋果、一小杯牛奶、豆漿或一小把堅果。(同場加映:糖尿病控血糖這樣食堅果!2種控糖料理自己動手做) 無論仍處糖尿病前期或是已罹患糖尿病,除了一定要遵循醫師的指示服藥和搭配正確飲食,避免上述這些不良習慣肯定也會幫助你控制病情,而一些研究也認為糖尿病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疾病,因為即便身體攜帶糖尿病基因,也未必會有糖尿病,因此,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和避免上述的不良習慣,對糖尿病之預防和治療都極為重要!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

糖尿病飲食計畫!3方法教你規劃糖尿病菜單

現代人吃多動少,糖與澱粉的攝取更是比以往高出許多,不僅肥胖的民眾愈來愈多,高血糖及糖尿病的人數也持續上升,上了年紀的比率更是高得嚇人;而糖尿病的病友最在意的,莫過於怎麼安排健康的飲食計畫,並訂定自己的糖尿病菜單,才能夠持之以恆地防止糖尿病惡化、甚至逆轉糖尿病,不過究竟得了糖尿病該怎麼吃?以下提供您規劃自己的糖尿病菜單和計畫的方式。 規劃糖尿病菜單的目的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相當重要,正確的觀念可以規劃合適糖尿病飲食計劃、甚至自己制定自己的菜單,這些飲食計畫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改善體重、血糖值、血壓和膽固醇等重要數值,以利糖尿病友控制病情。(延伸閱讀:在家血糖檢測:血糖機操作步驟、測血糖的前後須知) 糖尿病患必須非常小心,飲食需與胰島素、口服藥物或運動互相平衡,這樣才能幫助控制血糖值,雖然運動也相當重要,但飲食對於控制糖尿病的影響還是最大的;但是糖尿病的病友不必擔心,因為只需要注意一些食物選擇和進食方式,菜單的規劃方向也不需要太複雜。(如需要參考現成糖尿病食譜,建議參考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之銀髮族糖尿病食譜)。 糖尿病飲食的要點 糖尿病飲食的基礎是建立在規律的1日3餐,如此才能讓自體分泌或是注射的胰島素被充分利用。一般而言,營養師在規畫你的糖尿病菜單時,會根據你的生活習慣、活動程度、口味和健康目標(如:BMI<26、腰圍、體脂肪、血糖值),來訂定出建議的營養素和份量,並會依改善的狀況持續調整,因此如果是自己在規劃糖尿病菜單時也要考量這些因素。 規劃糖尿病菜單的3方法 以下規劃糖尿病飲食計劃的指南,可幫助糖友了解在用餐和零食時間,可以吃哪些食物、該吃多少。如上所述,理想的飲食計畫應該符合你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下是3種有效規劃糖尿病菜單的方式,你可以和營養師討論,挑選其中一種或者同時搭配數種組合,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1. 餐盤法 餐盤法的重點,在於增加蔬菜量,美國糖尿病協會(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制定了一個簡單的5個步驟: 餐盤的一半要裝非澱粉類蔬菜,如:胡蘿蔔,菠菜和番茄 再用蛋白質填滿1/4的餐盤,如鮪魚或雞胸肉或豬瘦肉等 剩餘的1/4放入全榖類食物,如糙米;或澱粉類蔬菜,如:碗豆 添加少量的優質油脂,如:堅果、酪梨(延伸閱讀:糖尿病控血糖這樣食堅果!2種控糖料理自己動手做) 一份水果或乳製品,加上一杯水或不加糖的茶或咖啡。 2. 計算碳水化合物 由於碳水化合物經人體攝取後會被分解為葡萄糖,因此若一不小心吃太多,容易造成糖友的血糖出現較大的波動。為了穩定血糖水平,建議計算並固定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尤其是正在服用糖尿病藥物或胰島素的病友更要注意。 計算食物份量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除了有許多手機App可以幫助你計算外,不妨也可詢問營養師有關食物的相關知識,進而能更深入理解營養標示上的說明。如果正在服用胰島素或其他口服藥物,營養師也會教你計算每餐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然後適當調整你的胰島素劑量。(推薦閱讀:少量多餐對血糖才好嗎?吃什麼對糖尿病最有益) 3. 升糖指數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值)可評估碳水化合物食品對血糖值的影響,一些糖尿病患使用這種方法來選擇食物,特別是碳水化合物。請尋求營養師的建議,確認這種方法是否適合你。(推薦閱讀:糖尿病一定要吃糙米嗎?低GI飲食這樣吃) 依照上述的方法來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其實並不難,如果有任何關於糖尿病飲食的疑問,都可以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選擇健康的食物,不僅可以改善整體健康狀況,還可以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如心臟病或腎臟病等。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風險多,不是吃甜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容易家族遺傳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種血糖值過高、足以引起嚴重健康併發症的疾病,其中又以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最為常見。據統計,近9成患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而罹患此疾會造成身體無法正確運用胰島素(Insulin),來降低血糖、維持血糖穩定。 究竟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為何?許多人以為吃太甜是致病主因,然而,中華民國糖尿病協會和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簡稱ADA)皆指出,第二型糖尿病與家族遺傳有密切關聯,吃得太甜只是其中一項危險因子。《Hello醫師》將為你介紹第二型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若你或你的親友符合文內所述,建議應接受檢查並調整生活習慣,有助早期預防或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險群之一:糖尿病家族史、遺傳基因 如前言所述,許多證據顯示,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會提高; 另外,雖然還尚未了解確切原因,黑人、西班牙裔/拉丁裔、美洲印第安人、亞裔美國人或太平洋島民皆有較高的罹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的家族共病傾向雖與遺傳基因有關,但也因家庭成員的生活型態(作息、飲食或運動習慣)較為類似,諸如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等可能提升糖尿病罹患率的危險因子,也具「家族性」的影響。 糖尿病高危險群之二:妊娠糖尿病史、胎兒過重 若在懷孕期間罹患妊娠糖尿病,即使分娩之後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狀消失,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仍會提升。不僅如此,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媽所生的小孩,尤其出生時大於4000克者,在青春期時也會有較高的BMI值,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久坐容易導致肥胖,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高危險群之三:肥胖過重、脂肪囤積、缺乏運動 肥胖、體脂肪過高和運動不足的生活型態是導致糖尿病風險提高的主因,飲食更是導致肥胖和脂肪囤積原因之一,因此民眾若發現自己符合下列狀況,就要特別注意平時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和運動的調整、減輕體重,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肥胖:過重或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因為過多的脂肪會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然而,體重正常者仍有可能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脂肪囤積:和第一點相似,不過如果你的脂肪主要囤積在腹部、而非其他部位(如臀部或大腿),那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會相對較高;男性腰圍如果大於40吋、女性大於35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提高。(同場加映:每 3 人 1 人有脂肪肝!盡早減肥避肝纖維化、肝硬化) 缺乏運動、久坐:長時間久坐不動或缺乏運動,將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運動有助控制體重並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改善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最後達到血糖穩定的效果。 糖尿病風險隨年齡增加 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可能原因如前述的體重增加、活動減少和身體代謝變慢、減弱。然而,由於全球肥胖盛行率逐年攀升,第二型糖尿病已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顯示糖尿病不再只是中老年人應注意的慢性病,所有人都應該更重視如何降低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第二型糖尿病原因有哪些?了解4種原因控制病情)) 其他疾病也會提高風險 有些症狀和疾病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偏高、但還未到達診斷糖尿病的狀況,如果不加以留意,糖尿病前期時常演變為第二型糖尿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對於女性來說,常導致月經週期不順、毛髮過剩、肥胖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簡稱PCOS),也會提高罹病風險。 黑色棘皮症:此症患者可能因胰島素阻抗,而導致體內生產過多胰島素,刺激刺激局部皮膚,導致黑色素沉澱而出現皮膚暗沉的現象。 三高族群加倍留意 除了上述的危險因子,血管健康狀況除了會影響大腦和心臟,也可能提高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如果超過以下的血檢標準,將會提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延伸閱讀:長期抽菸、過度飲酒要小心!心血管疾病10大危險因子一次看) 空腹血糖值>100mg/dl(此時為糖尿病前期,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26mg/d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血壓高於140/90毫米汞柱(mmHg) 膽固醇值不正常: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HDL) 250 在第二型糖尿病中,身體會面臨胰島素阻抗的症狀,有許多風險因素都會導致這種疾病。若民眾符合上述的風險,除應改善生活型態外,也請到醫院進行檢測。以便如有糖尿病的前兆或被診斷為糖尿病時,及早著手治療,防止惡化。(不知道自己罹病風險有多高?趕快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測一下!)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