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在這個類別之下包含了「 健康症狀 」、「 健康知識/常識 」、「 保險 」、「 新聞 」、「 健康檢查 」、「 手術 」等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知識與資訊。

基礎知識

健康百科

達文西手術是什麼?費用、優缺點及健保補助項目總整理

與傳統手術相較,達文西手術有傷口小、出血量少及恢復期短等優點,近年在台灣醫界逐漸普及,但其高額的手術費用,對患者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值得慶幸的是,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自112年3月起,有17項達文西手術納入健保給付。 究竟達文西手術是什麼?和傳統及微創手術有何不同?手術費用多少?有哪些項目納入健保給付?《Hello 醫師》為您一次深入解析! 達文西手臂手術是什麼?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俗稱達文西手術,是微創手術方式之一,全世界約有3000多套機械手臂,台灣有超過35套;一套完整器械包含以下3種機器: 達文西機械手臂 控制台 影像台 達文西機械手臂由1~4支機械手臂組成,不同機型的設置不同,其手臂可分別裝上不同手術器械與高階攝影機;手術時,醫師會在患者身上開3~6個約1公分的傷口,讓機械手臂深入患部。 手術器械的最前端,就像是縮小的人體手腕,可以模擬醫師的手部動作,即使手術的空間狹窄,例如腹腔內部,機械手臂也能完成細緻的手術動作。 達文西手術進行時,醫師不用像傳統手術般站在患者身邊,而是坐在控制台內,透過螢幕觀看攝影機回傳的3D立體影像,再以雙手操作控制台的機械,遠端遙控機械手臂。 達文西機械手臂3大優點 機械手臂動作靈活、精細:除了能模擬人手進行抓取、旋轉等動作外,手臂的最前端還可720度旋轉,在體內的狹小空間執行精細的動作。 3D立體、高解析度影像:攝影機採取雙鏡頭設計,可呈現3D影像,更可放大患部10倍以上,讓醫師看得更清楚,避免傷害到周邊血管與神經組織。 傷口小:手術傷口小,降低感染機會,且疼痛感較小、出血量少、患者恢復期短。 達文西手術費用參考表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因具備專利,且器械特殊,手術費用較傳統或微創手術高,費用約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視手術時間長度、複雜度與器械使用情形而定。 《Hello 醫師》參考數家醫院的收費標準,整理如下: 心臟手術:18-30萬元 腸胃手術:17-26萬元 婦科手術:14-21萬元 食道手術:19-31萬元 耳鼻喉科手術:9-12萬元 泌尿系統手術:15-31萬元 一般外科手術:12-20萬元 17項達文西手術納入健保補助 達文西手術是高端精密的治療設備,過去費用也較高,對多數患者來說,是一筆額外的負擔;有鑑於此,健保署自112年3月1日起,宣布將17項達文西手術納入健保給付。 病患若符合下列給付標準(適應症)者,僅須支付達文西手術相關醫材費用,每項手術估計約可以減少10~16萬元的費用。 肝 肝部分切除 肝區域切除術(一區域) 肝區域切除術(二區域) 肝區域切除術(三區域) 左肝葉切除術 擴大左肝葉切除術 右肝葉切除術 擴大右肝葉切除術 肝臟移植-活體捐肝摘取 肺 肺葉切除術 肺分葉切除術 直腸、胰臟及十二指腸 低前位直腸切除術 胰臟尾端部分切除術 胰臟尾關部分切除術-脾臟保留 胰臟體部分切除術 Whipple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Whipple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幽門保留式 達文西機械手臂演進 第1代達文西(1999)Da Vinci system,台灣在2004年由三軍總醫院引進第1代達文西,完成台灣第一例手術。 第2代達文西(2006)Da Vinci S  第3代達文西(2009)Da Vinci Si 第4代達文西(2014)Da Vinci Xi 第5代達文西(2018)Da Vinci SP,單孔微創手術系統,傷口約3.5cm,所有手術器械透過單一切口進入人體。單孔大小約2.5釐米,當中裝有三支手術工具與一支3D鏡頭,可360度轉動。 達文西手術、微創手術及傳統手術的差異 項目 達文西手術 微創手術 傳統手術 傷口大小 數個1公分的傷口 0.5公分~1.5公分 傷口較大 (依手術部位而不同) 疼痛感 較小 較小 較大 住院天數 約3天 約3天 約5天~14天 恢復期 較短,優於傳統手術 較短,優於傳統手術 恢復期較長 失血量 較少 中等 較多 手術視野 3D視野  高解析度 放大10倍以上 肉眼直視 手術部位可能被擋住 肉眼直視 生活品質 (術後1~6週) 優於傳統及內視鏡手術 傷口復原期較短,優於傳統手術 不如達文西手術及內視鏡手術 達文西手術禁忌症與缺點 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優點多,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此種手術方式,醫師與病患須考量是否有以下4項主要與相對禁忌症: 達文西手術主要禁忌症 不適合全身麻醉患者 懷孕後期 嚴重出血異常患者 曾罹患瀰漫性腹膜炎者 達文西手術相對禁忌症 曾接受腹部手術且有沾黏的患者(但不包括:疝氣修補、腹腔鏡闌尾與膽囊切除) 中度以下出血傾向者 嚴重肝病且併腹水患者 達文西手術缺點 […]

看更多 健康百科 相關文章

新聞

「最凶猛乳癌」盼20年終獲新藥!三陰性乳癌病友延雙倍存活期

被稱為「最兇猛乳癌」的三陰性乳癌,在相隔近20年的新藥空窗期後,終於盼來新藥「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此種藥物會以「旁觀者效應」,讓藥物如同散彈槍一般,不僅精準鎖定癌細胞,更會攻擊周邊癌細胞,延長患者雙倍存活期。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由左至右)、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乳癌病友康小姐,期盼新藥帶給三陰性乳癌患者治療新希望。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昨(9月20日)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約有萬名女性罹患乳癌、2000名婦女死亡,不僅在女性發生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居女性第四,因此,乳癌對女性來說,堪稱「乳臨大敵」。 陳守棟說,在各種乳癌中,最惡名昭彰的當屬三陰性乳癌,雖僅佔所有乳癌的15%,但因具有惡性度最高、高轉移性及高復發率等特性,轉移性三陰性乳癌5年存活率僅剩11.5%,多數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存活期都不超過2年;他坦言,過去每遇到三陰性乳癌病人,都必須跟患者及家人老實說「很難處理」。 陳守棟說,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這些女性正處於結婚生子、育兒等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的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 突破傳統治療效果 患者的新救星 面對惡性最高的乳癌,陳守棟說,過去只能採用化學治療方式,「化療再化療」的結果,不僅容易產生抗藥性,導致能使用的藥物愈來愈少,最後患者常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陳守棟說:三陰性乳癌患者已經20年沒有新藥,能適用免疫療法及PARP抑制劑的病友堪稱「天選之人」,相較之下,「非天選之人」可能得面臨如同提前被判死刑的煎熬。所幸,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已被核准在台上市,「對患者來說是一個新救星」。 洪進昇醫師說明,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是由抗體與藥物組合而成;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癌細胞,有超過95%都會出現Trop-2蛋白,因此,新治療方式可藉由鎖定Trop-2蛋白,精準鎖定病毒殺癌細胞。 洪進昇進一步解釋,「這類藥物就像是散彈槍,能精準地找到癌細胞位置,直接作用在不正常的細胞,對正常的組織傷害較小,同時藥物也會攻擊周圍癌細胞,提升治療成效」;目前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已獲得國際治療指引的推薦使用,台灣也已核准上市。 洪進昇說,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適用於大多數三陰性乳癌轉移患者,不需要經過基因檢測即可接受治療;更重要的是,治療效果有顯著的突破,研究顯示,腫瘤縮小的比例比傳統化療多7倍、疾病進展風險下降59%、存活期延長2倍,而且副作用比化療更小。 曾接受洪進昇治療的一位三陰性乳癌病友康小姐說,7年前醫生宣布她罹患三陰性乳癌時,還以為跟體檢一樣,驗出陰性是好事,「以為三陰性乳癌不至於太嚴重」,沒想到卻是一連串抵抗化療與不斷復發的艱鉅挑戰,「宛如甩不開的夢靨」。過去沒有新的治療藥物時,讓她擔心如果再次復發,可能無法陪伴3個年幼孩子長大,現在有了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藥物,無疑是帶給她與家人的新希望。 三陰性乳癌轉移者 不再無藥可用 所謂三陰性乳癌,是指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與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三者都呈現陰性。和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類型的乳癌患者相比,在治療時能使用的藥物十分有限。近年來雖然有免疫療法,但僅30%患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而PAPR抑制劑更少,只有5%-6%,堪稱「天選之人」。70%患者僅能選擇傳統化學治療,如果出現復發只能再次化療,這不僅副作用大也容易有抗藥性,統計顯示轉移性三陰性乳癌5年存活期僅11.5%。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呼籲,新藥盡速通過健保給付。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根據2019年統計顯示,僅約3成癌友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即時給付,三陰性乳癌惡性最高,但相較之下,能獲得健保資源分配也更少;他呼籲:「目前台灣癌症新藥平均審查天數787天,日本平均約60天,期望能讓此藥儘速通過健保給付,讓病人在治療時不用擔心醫療費用的問題」。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手術

皮秒雷射價格?維持多久、恢復期?10大缺點必看!5大功效

愛美是人的天性,近年皮秒雷射成為醫美熱門選項之一,主打可改善黑斑、毛孔粗大、細紋以及痘疤等肌膚問題,然而不同醫療機構收取的費用卻天差地遠,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讓民眾經常感到困惑!究竟影響皮秒價格的因素是什麼?打完皮秒可以維持多久?多久可以看到效果?《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並整理皮秒雷射對肌膚的5大功效及10大缺點。 皮秒是什麼?皮秒雷射原理? 2012年第一代皮秒雷射(Picosecond Lasers)在美國問世,所謂「皮秒」,是一種時間單位,「皮秒雷射」指每一個雷射擊發時間是以皮秒(10⁻¹²秒)為單位,比傳統雷射(奈秒10⁻⁹)快了1000倍,可用更短的時間破壞黑色素,以縮短術後修復期。 皮秒與傳統雷射的差異 傳統雷射透過「光熱效應」使色素顆粒化,達到除斑效果;皮秒雷射則是以「光震波原理」,將色素震碎,讓身體更容易代謝,並大幅降低傳統雷射對肌膚組織造成的傷害,故皮秒術後恢復期較短、較不易反黑,治療時的疼痛也較低。 蜂巢皮秒是什麼? 常聽到的「蜂巢皮秒」指的是利用「MLA聚焦透鏡」,也就是俗稱的「蜂巢探頭」,蜂巢透鏡能將70%能量轉換為20倍治療效能,能治療肌膚深處的真皮層,使肌膚產生空泡效應(LIOB, Laser-Induced Optical Breakdown),即快速破壞真皮層的老化細胞,進而刺激膠原蛋白的增生,達到改善毛孔、細紋及痘疤等目的。 皮秒雷射5種功效 皮秒雷射主要包含以下5種功效: 除斑:色斑、黑斑、老人斑、肝斑、曬斑及雀斑 改善痘疤:凹凸不平的痘疤與凹疤 縮毛孔嫩白:毛孔粗大、膚色不均及膚色暗沉 提升好膚質:臉部細紋 除去刺青 以上為一般皮秒雷射之功效整理,實際可處理的狀況,須依使用的皮秒機器及透鏡而定,以下為您詳細說明。 皮秒雷射價格 市面上皮秒的費用差距極大,從$1,999~$30,000都有,皮秒雷射價格區間約可分為以下3種: 皮秒價格$1,800~$3,000 此價格區間處理的皮膚狀況,通常以美白或改善膚色不均為主;建議事先與醫療機構確認是否有限制發數?施打範圍是否為全臉?費用是否包含麻醉藥等? 皮秒價格$3,000~$4,500 此價格區建通常以「蜂巢皮秒」為主,除了美白及改善膚色不均外,醫療機構也可能標榜可改善痘疤或細紋等肌膚凹凸不平的問題。 皮秒價格$15,000~30,000 此價格區間通常使用較新款的機器,會搭配多支探頭把手,故可切換多種波長,依不同肌膚問題,同時提供更全面的治療,例如改善黑斑、痘疤、皺紋及去除刺青等。 影響皮秒價格因素 影響皮秒價格的主要因素大致分為4種,以下詳細介紹: 皮秒機器與透鏡 施打發數與範圍 醫師的經驗與專業性 是否有加購項目 皮秒價格因素1:皮秒機器與透鏡 選擇療程時,可先確認:皮秒雷射所搭配的皮秒機型、機器是否為原廠?是否有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許可證?療程會使用哪些透鏡(探頭把手)? 因為不同皮秒機型所使用的專利透鏡、波長都不同,透鏡會影響雷射能量強度,因此皮秒機器的機型對應的功效也不同,可參考下表整理: 機型俗稱 蜂巢皮秒 超皮秒 Q皮秒 探索皮秒 真皮秒 4D皮秒 機型 Picosure Picoway ENLIGHTEN DiscoveryPico PicoCare Picoplus 產地 美國 美國 美國 義大利 韓國 韓國 波長 (nm) 755 532 1064 785 532 1064 532 1064 694 532 1064 660 595 532 1064 660 595 532 專利 蜂巢透鏡 全像透鏡 黃金透鏡 超級鏡片 Hexa多焦透鏡 (蜂巢) 聚焦透鏡 (蜂巢) 美國FDA 公布適應症 良性色素斑 痘疤 皺紋 刺青 肝斑 良性色素斑 痘疤 皺紋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皮秒波長影響治療深度,解決不同肌膚問題 波長數越高,能量也愈高,愈能穿透至更深層的皮膚;肌膚的問題因位於皮膚深度不同,處理深度也會跟著有不同,例如痘疤的問題位於較深處的皮膚,須用波長較長的755或1064nm才能有效改善。 皮秒價格因素2:醫師的經驗與專業性 醫師施打皮秒前,須依患者本身之膚況及肌膚問題,評估適合的皮秒機器、探頭與波長,以調配合適的能量;若皮秒能量強度太低,打完效果就不太明顯;若能量過強,則容易提高肌膚反黑或敏感的機率,因此皮秒雷射十分仰賴醫師經驗與專業性。 如何確認醫師的專業性? 具醫師資格 依《醫師法》之規定,凡具醫師資格者,均得執行各項醫療業務,現行法律並沒有限制進行美容醫學的醫師之資格,此為最基本的醫師專業資格條件。 美容醫學之教育證明(非必要) 目前規劃醫事人員從事美容醫學之教育訓練,是由「美容醫學教育訓練聯合委員會」並報經衛生署備查,針對「光電治療」、「針劑注射治療」及「美容手術」等醫療領域,規劃相關教育訓練課程及時數,完成訓練會頒發該等級之教育證明。 皮秒價格因素3:施打發數與範圍 全臉打皮秒的有效發數約在2000~3000發之間,部分皮秒療程會限制施打發數及施打範圍,因此在決定皮秒療程前,記得與醫療機構確認是否有限制施打發數或範圍。 皮秒價格因素4:是否有加購項目 有些看似優惠的皮秒療程,會把敷麻藥、使用透鏡(探頭把手)等服務列為加購項目,因此建議事前先與診所進行確認療程內容,了解有哪些加購項目。 皮秒雷射多久看到效果? 打皮秒雷射後,肌膚毛孔會持續地改善、刺激並增生膠原蛋白,通常在打完3~6個月效果最好。 皮秒雷射可維持多久? 皮秒雷射效果大約可維持6個月,不過,依每個人自身膚況不同,皮秒術後是否有充足防曬與保養,以及施打皮秒的頻率,維持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皮秒雷射多久打一次? 打完皮秒雷射後,至少須間隔4~6週才能打下一次,實際施打間隔時間,醫師會依個人的膚況與修復情況而定。 過於頻繁地進行皮秒雷射,可能會使皮膚變得越來越薄,讓肌膚容易出現敏感、黑斑或白斑等色素不均等問題。 皮秒雷射恢復期 一般來說,皮秒雷射的修復期約2~7天。 實際修復期取決於治療時施打的深度,若主要目的是為了美白或改善膚色不均,通常2~3天即可恢復;若是要改善痘疤、皺紋等問題,則需要7天左右修復。 皮秒術前保養與禁忌 1個月前:勿過度日曬或做日光浴,包括戶外活動或郊遊。 2週前:停止使用A酸或果酸類等刺激藥品,或接受煥膚、去角質等療程。 皮秒術前注意事項 若為以下族群或有下列問題,請事先告知醫師,以便醫師判斷是否適合接受皮秒雷射: 懷孕 曬傷 濕疹 光敏感 毛囊炎 色素沉澱 感染性傷口 蟹足腫體質 有皮膚乾癢不適 皮秒雷射10大缺點與副作用 由於皮秒雷射是透過「先破壞、再修復」的原理,即先透過光波粉碎肌膚的黑色素,再靠人體自身的代謝、增生,使肌膚呈現更好的狀態,因此術後會有一段修復期,以下為打完皮秒後的常見併發症: 短期併發症 短期併發症多數會在一週內痊癒。 疼痛 起泡 毛囊炎 紅腫、水腫 接觸性皮膚炎 瘀青、出血及結痂 較嚴重的併發症 恢復時間須視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情形嚴重可回門診請醫師檢查。 皮膚感染 反黑(發炎後色素沉澱) 反白(黑色素缺失) 疤痕 雷射術後反黑 若肌膚接觸過多的雷射能量、術後防曬不足或長肝斑,都容易增加反黑的機率;此外,雷射能量過強也易使肌膚變得更敏感。 皮秒術後保養與禁忌 1.術後保養大原則 清潔與保養手勢須輕柔,避免用力按摩臉部。 術後皮膚較乾燥,易乾癢,請避免用手抓,可以敷溫和保濕面膜、擦修護霜及乳液;相關溫和保濕成分會於下一段詳細介紹。 2.皮秒術後當天 治療後當天避免上濃妝,若需上妝,請於術後4小時以後上妝,並以淡妝為主。 術後可用冰敷來減輕患部的灼熱與不適感,皮膚發紅的現象約在1天內逐漸褪去,但也會依施打部位或能量強度而有所不同。 3.皮秒術後7天內 治療後會有少部分人會出現小丘疹、痘痘,此為暫時性的毛囊功能性障礙,約3~5天內會消失,如果情形嚴重可回門診請醫師開藥膏處理。 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去角質、美白或酸性產品,如水楊酸、A酸、果酸、杏仁酸、含有高含量的維生素C、酒精及有顆粒的保養品。 避免皮膚水分流失:若要碰水,水溫不可過熱,須暫停三溫暖烤箱、蒸氣SPA、游泳及泡溫泉等活動,且術後盡量避免到太熱的地方,以防肌膚水分過度流失。 術後出血與結痂 皮秒加強部位會有局部皮下血點或結痂,約1~2天便會逐漸退去。 結痂的痂皮約3~5天掉落,應讓其自然掉落,若強行摳落,反而容易留下疤痕或造成色素沉澱。 4.皮秒術後1個月內 避免再進行其他雷射或脈衝光等療程。 皮秒雷射除斑於少數情況會出現雷射反黑之情形,若有此情形,請於3~6個月內避免日曬,補充維他命C,並依照醫師指示接受相關治療。 5.皮秒數後6個月內 術後6個月內盡量避免日曬,並加強保濕,建議使用防曬係數SPF30以上之防曬乳。 在陽光下,每3小時須補擦一次防曬產品,或使用物理性防曬,如戴帽子或口罩等,以免產生黑色素沉澱、皮膚反黑、紅腫、發熱、疼痛或脫皮等症狀,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皮秒雷射術後保養品推薦 在術後恢復期間,建議可挑選含有保濕與修復成分的保養品,通常3~5天即可好轉: 維他命B5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神經醯胺(Ceramide) 乳油木果油(Shea […]


手術

聲帶、喉嚨長繭的微創治療手術:注射類固醇、自體脂肪或玻尿酸

您或親友有聲音沙啞的問題嗎?如果聲音沙啞超過1個月沒有改善,那可能是聲帶長息肉、水泡或長繭。 一些常用到聲音的職業,例如業務、攤販、老師或電話客服等,都常有聲音沙啞的問題;有時聲音沙啞會在感冒咳嗽後忽然發生;長期頻繁使用聲帶,也會導致聲音日漸沙啞;有些病人則是因為接受過頸椎手術或甲狀腺手術,導致聲帶麻痺,或因為長期抽煙、喝酒,引發咽喉腫瘤而影響聲音,這些都是門診常見的病患。 https://helloyishi.com.tw/otolaryngology/throat-conditions/vocal-cord-nodules-symptoms-and-treatment/ 聲帶、喉嚨長繭怎麼辦? 針對欲改善聲音長期沙啞的病患,在門診時,我們會先安排喉閃頻內視鏡檢查;這個檢查是利用和病人聲音相同頻率的光打在病患聲帶上,再用內視鏡觀察聲帶波動的頻率、振幅對不對稱,以及聲帶是否閉合完全等。 根據檢查結果,我們會判定病人是否有聲帶長繭(結節)長息肉,囊腫、腫瘤或有聲帶麻痺的狀況,並根據不同狀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針。 聲帶、喉嚨長繭的治療方式 若是病人聲帶長繭,通常會請病人先改善講話的方式,例如為病人安排語言評估及語言治療。若病人因為時間無法配合,或語言治療後聲音依然沙啞,則建議病人接受門診聲帶注射類固醇的治療,此治療無須住院,所須時間約半小時。 我們會先在病人的喉嚨噴麻藥,讓病人的喉嚨較不敏感,避免產生嘔吐反射後,在病人脖子皮膚上再打一些麻藥。隨後,在內視鏡的導引下,將裝有類固醇的針準確地打到病人聲帶的繭上,整個過程病人不會產生疼痛的感覺。 聲帶注射類固醇之後,會建議病患3~5天內減少講話,同時搭配一些口服藥物做術後的保養與修護。注射完後的1~2週,聲音可能會暫時沙啞,通常約2週後就會完全恢復,醫師也會在2週後再用內視鏡評估聲帶上的繭的消退狀況。 若是病人聲帶長息肉或是囊腫,病人可以考慮接受有局部麻醉、在門診注射類固醇的微創手術;若是病人聲帶麻痺,導致閉合不全,則會建議病人接受自體脂肪(健保)或是玻尿酸(自費約10000~20000)的注射手術,同樣可在門診利用微創手術完成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手術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是什麼?費用、優點及適合對象一次看

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發生在甲狀腺的良性腫塊,以女性居多。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若是摸到下頸部有腫塊,醫師會先安排頸部超音波,區分頸部腫塊是否為甲狀腺或是淋巴結腫大。若是發現甲狀腺結節,醫師會進一步安排穿刺檢查,來判定甲狀腺結節屬於良性或是惡性。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的治療對象? 目前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Thyroid RFA)大部分是用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也有少部分用在甲狀腺癌復發病人無法或是拒絕手術,或是甲狀腺癌淋巴轉移的病人。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health-conditions/thyroid-nodules/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要住院嗎?有哪些後遺症? 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是屬於門診手術,術後無須住院,病患會有輕微疼痛感或頸部皮膚瘀青等,但症狀皆輕微,且持續時間短,整體術後的疼痛感與併發症相較於傳統手術來說更少。 傳統甲狀腺手術後可能發生的聲音沙啞、鈣離子低下或是血腫壓迫到呼吸道等嚴重併發症,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後的發生率很低。 誰適合做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費用多少? 是否適合做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以及超音波的檢查進行判斷;若甲狀腺結節大於4公分,或超音波下看起來有惡性特徵,或是穿刺檢查顯示有惡性細胞,還是會建議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 此外,若甲狀腺結節比較大,有可能在第1次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之後的6個月,須再做第2次的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 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屬於健保不給付的自費手術,費用依每家醫院不同而有所差異,約在50,000~60,000元不等。 若是您或是家人有甲狀腺問題,都可以來找查克醫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是什麼?拿藥會變貴?看懂新、舊制差異和費用調整

中央健康保險署部分負擔新制於7月1日上路(2023年),調整門診藥品、急診部分負擔費用,有部分民眾反應反應不清楚新制內容,直到領藥時,才發現藥費變貴了;究竟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是什麼?藥費是全面調漲嗎?為什麼要推出新制?新制和現行健保制度差異為何?《Hello醫師》將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內容化為條列式重點,帶您快速了解新、舊制的差異。 為什麼要推行健保部分負擔新制? 台灣健保制度已實施多年,費用雖然親民,但長年以來也面臨龐大的財務壓力;本次健保署推行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目的就在於落實分級醫療,擴大弱勢族群的就醫補助,善用有限的健保資源。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推行重點 1.分級醫療 緩解大型醫院急診人滿為患的現況,鼓勵民眾至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就醫,將大醫院急診資源留給急重症病人。 鼓勵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至基層診所就診,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 2.擴大保障弱勢族群的就醫權利 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經濟負擔,不論就醫院所層級,藥品部分負擔均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調整有2部分 1.藥品部分負擔調整 現行藥品費用可分成「一般門診藥品處方箋」及「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新制費用調整內容包括: 一般藥品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 藥費100元以下增收10元。 藥費超過101元以上,收費上限從200元調整至300元。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地區醫院、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第1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收費。 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 不論就醫院所層級,藥品部分負擔均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 圖片來源:健保署 什麼叫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依據健保署規定,目前可以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疾病有100種,常見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慢性阻塞性肺疾、高血脂病、精神病、癲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哮喘、慢性腎炎、關節炎、結核病及攝護腺肥大等。 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35及38條及健保局案件分類,「慢箋」與「慢連箋」依處方天數差異如下: 「慢性病處方箋」(簡稱慢箋):處方最多天數為30天。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簡稱慢連箋):處方天數大於28天,且可連續調劑2、3次,最高可調92天者。 急診部分負擔調整 過去醫學中心的急診部分負擔會依照檢傷分類收費,現今則改為: 不區分檢傷分類,按就醫醫院層級別定額收取。 區域醫院的急診費用增收100元,從300元調整至400元。 醫學中心的急診費用從450~550元,調整至750元。 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 急診費用不變,唯醫學中心檢傷1~2級增收100元。 圖片來源:健保署 健保部分負擔新、舊制對照 圖片來源:健保署 法定補助免除對象有哪些? 法定免部分負擔 重大傷病 分娩 山地離島地區就醫 其他單位補助 低收入戶 無職榮民、榮民遺眷之家戶代表 3歲以下兒童 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 油症患者 替代役役男 列管結核病患至特約醫院就醫 持有「全國醫療服務卡」愛滋感染者因愛滋病就醫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知識/常識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3:別怕「糖怪獸」

「飲食控制為什麼那麼難?」許多糖尿病患者常擔憂,吃進肚子裡的每一口食物與份量都要仔細衡量,久而久之,常會感到挫折或力不從心;糖尿病名醫游能俊接受《Hello醫師》專訪時提到,不要把「血糖」當成「糖怪獸」,反而應該藉此學習該有的飲食知識,長久下來,就不會「心中有鬼」,擔心哪些食物絕對不能碰,也不會因為飲食控制而感到委屈,可以放心好好享受生活。 《Hello醫師》邀請游能俊擔任首位「駐站名醫」,他行醫逾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醫師》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Hello醫師》為您專訪游能俊,推出〈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系列專訪報導;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飲食控制迷思與運動秘訣,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影片為Part3,即第7至第9堂課;我們還有第10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鎖定《Hello醫師》!錯過第1至第6堂課的讀者,也記得回頭補課喔!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腎絲球過濾率過低為何會面臨洗腎命運?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新聞

111年國人十大死因公開!詳解台灣十大死因、癌症死亡率排名

衛生福利部6月12日公布最新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其中癌症連續41年蟬聯榜首;與110年相較,國人死亡率則上升13.9%,其原因究竟為何?《Hello醫師》本篇文章為您解答: 為何111年死亡率上升,死亡人數增加2萬多人? 國人十大死因排名 十大癌症死因排名 男、女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 111年死亡人數增加的原因 衛福部指出,111年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24,266人,每十萬人口的死亡率上升13.9%,主要是受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 在111年增加的2萬餘死亡人數中,65歲以上占9成,其中5成5因COVID-19死亡;換言之,過半數因新冠病毒而死,近半數則因老化或其他疾病死亡。 在111年因COVID-19死亡人數為1萬4,667人,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占8成6;死亡年齡中位數為82歲,較110年增加10歲,顯見COVID-19 對高齡者衝擊最大。 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結果 111年十大死因統計中,癌症及心臟疾病續居前2名;COVID-19從110年的第19名,上升至第3名,原第3名之後的其餘死因,皆順勢下降1名。 除了COVID-19的死亡率顯著提高之外,其他死因的死亡率也有成長,其中以高血壓性疾病(10.6%)、心臟疾病(8.3%)及糖尿病(7.3%)的漲幅最多。 死因別 死亡人數(人) 死亡人數年增率 1.癌症 51,927 0.5% 2.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 23,688 8.3% 3.COVID-19 14,667 1556.9% 4.肺炎 14,320 5.7% 5.腦血管疾病 12,416 1.9% 6.糖尿病 12,289 7.3% 7.高血壓性疾病 8,720 10.6% 8.事故傷害 6,953 2.4% 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6,494 4.1% 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5,813 6.3% 111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結果 111年與110年比較,十大癌症死因的順位皆無改變,肺癌及肝癌已連續43年排名前2名。(延伸閱讀:健檢發現肺結節?免驚!定時追蹤肺結節、持續11症狀快就醫防止肺癌!) 癌症別 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死亡人數(人) 死亡人數年增率 所有癌症死因 222.7 51,927 0.5%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43.1 10,053 0.1% 2.肝和肝內膽管癌 33.4 7,781 - 2.4% 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29.4 6,853 2.9% 4.女性乳癌 24.1 2,834 - 2.7% 5.前列腺(攝護腺)癌 15.9 1,830 8.3% 6.口腔癌 14.9 3,479 2.5% 7.胰臟癌 11.9 2,769 4.1% 8.胃癌 9.8 2,277 - 1.4% 9.食道癌 8.5 1,980 - 2.5% 10.卵巢癌 6.5 765 9.9% 一般民眾所熟知的大腸癌,即是結腸直腸癌。 追溯過往近10年的癌症死因,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卵巢癌的死亡率皆有成長趨勢;相較於101年,各自死亡人數與死亡率的上升幅度如下: 死亡人數上升幅度 死亡率上升幅度 前列腺癌 46% 47.5% 胰臟癌 67.1% 66.8% 卵巢癌 40.4% 38.4% 【延伸閱讀:罹患卵巢癌和基因有關?了解卵巢癌原因、風險與預防方法】 111年男、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 依111年癌症死因統計結果,男性每十萬人口的癌症死亡率為270,女性為176.3。 男、女性第一大癌症死因都是肺癌,男性第2和第3名的癌症死因是肝癌與結腸直腸癌,女性則為結腸直腸癌與乳癌。(延伸閱讀:女性預防乳癌:了解乳腺癌的原因與風險) 男性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54.5% 2.肝和肝內膽管癌 45.1% 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34.2% 4.口腔癌 27.7% 5.食道癌 15.9% 5.前列腺(攝護腺)癌 15.9% 6.胰臟癌 12.7% 7.胃癌 12.1% 8.非何杰金式淋巴瘤 7.1% 9.膀胱癌 6.5%   女性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31.9% 2.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24.6% 3.女性乳癌 24.1% 4.肝和肝內膽管癌 21.9% 5.胰臟癌 11.1% 6.胃癌 7.5% 7.卵巢癌 6.5% 8.子宮頸及部分未明示子宮癌 5.2% 9.非何杰金式淋巴瘤 4.9 10.白血病 4.3% *註:上表以每十萬人口計算 從年齡看111年癌症死亡人數 依年齡別來看,111年癌症死亡人數多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占總數的87%,其中以65~74歲死亡人數的增加幅度最多。 年齡別 死亡人數 較110年增減人數 0~24歲 145 - 27 25~34歲 256 11 35~44歲 1,448 - 142 45~54歲 4,943 - 104 55~64歲 10,728 45 65~74歲 14,554 745 75~84歲 11,898 - 335 85歲以上 7,955 78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知識/常識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2

《Hello醫師》首位「駐站名醫」、糖尿病名醫游能俊行醫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醫師》為您專訪游能俊醫師,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迷思,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影片為Part 2,即第4至第6堂課;我們還有第7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切勿錯過! (延伸閱讀: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1 ) 《Hello醫師》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為何尿液白蛋白與腎臟病變有關係?如何避免淪入洗腎?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健康知識/常識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1

《Hello醫師》首位「駐站名醫」、糖尿病名醫游能俊行醫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醫師》為您專訪游能俊醫師,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迷思,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片為Part 1即第1至第3堂課;我們還有第4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切勿錯過! 《Hello醫師》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為何尿液白蛋白與腎臟病變有關係?如何避免淪入洗腎?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健康知識/常識

專訪/日本名醫森勇磨談新書:如何做到40歲以上不用跑醫院?你我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

(日本名醫森勇磨 在《Hello醫師》專訪中,提醒台灣讀者「生活中多加實踐,才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圖片授權:森 勇磨醫師©Fujioka Toru) 日本名醫森勇磨在2022年開設YouTube頻道,吸引近48萬訂閱,累積觀看次數超過4千萬,成為網路當紅名醫;他2021年出版首本作品,倡導正確醫學資訊,希望讀者在愈活愈長壽的同時,也能活出沒有遺憾的人生;該書中文版《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2023年1月在台發行,分享讀者74個不生病秘訣;《Hello醫師》特別為您專訪森勇磨醫師,讓您了解「所有人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 森勇磨醫師畢業於神戶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擔任藤田醫科大學醫院急診室及病房醫師,之後開設YouTube頻道「預防醫學ch∕∕醫師監修(予防医学ch /医師監修 ウチカラクリニック)」,以輕鬆動畫說明各種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其中一支關於「沉默的器官」胰臟癌的凶狠及高致死率,推出至今已累積超過6百萬次觀看。 森勇磨醫師認為,日本因為推行「國民皆保險制度(國民健保)」制度,就醫方便,卻也因此讓日本的健康素養下降至全球最低;他同時也提到諸多外界加諸日本人的錯誤印象,例如注重養生,其實早因飲食西化而非人人如此;另外,他也認為,從「初級預防」觀點來看,改善生活習慣,如睡眠、飲食等,有助改善身體狀況;最後,他也特別對台灣讀者呼籲,希望在看完書後,生活中多加實踐,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 《Hello醫師》受皇冠出版社之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以及同為知名網紅醫師與作家的YouTuber蒼藍鴿、許書華及中醫師羅珮琳、營養師朱瑞君等,共同擔任《這》書推薦, 以下是《Hello醫師》為您整理的專訪內容: 從「預防醫學」觀點來看,您書中提到:「日本人的健康素養是全球最低」,但日本人的「預期壽命」在全球卻是名列第一;就算日本有完善的健康醫療制度,這兩者之間的落差可能造成包括個人及社會層面何種嚴重後果? 日本有「國民皆保險制度(國民健保)」,加入保險者在適用保險的範圍可以用低廉的價格享受醫療服務。不過,在緊急時刻因為就醫方便,使得國民的預防意識變得薄弱。另一方面,歐美國家沒有這種制度,一旦罹患重病,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龐大,所以歐美人對自身的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意識較高。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固然好,卻也讓日本人的健康素養下降。 森勇磨 糖尿病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您書中提到,日本約有一千萬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但這與外界普遍認為「日本人注重飲食養生」印象有落差,您覺得造成如此高比例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主要原因為何? 比起歐美人,日本人罹患糖尿病的肥胖程度較低,有時就算肥胖程度不高也會得糖尿病。那是因為,日本人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值的激素)的能力較低。至於外界普遍認為日本人注重飲食養生這件事,近年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並非人人都是如此。 森勇磨 日本名醫森勇磨。© Yuma Mori 台灣衛生福利部曾提醒,「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的肝癌患者比例將增加,並提到日本已見到此趨勢,從2000年的1成增加到2010年的2成4,您對此意見為何?您書中提到應特別注意「數值正常的隱形脂肪肝」及控制「身體質量質數」(BMI),是否也與此趨勢有關? 的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增加與無慢性病毒肝炎有關,要預防這些疾病必須進行適當的體重管理(減重),為此要確認自己有無脂肪肝,若發現有脂肪肝要有危機意識,多留意容易忽略的BMI數值。 森勇磨 https://helloyishi.com.tw/stomach/liver-diseases/hepatomegaly/ 您書中提到,從預防醫學觀點來看,癌症可分為「可預防」、「可早期發現」及「目前尚無法預防、早期發現」等三種,但前二種分類中列舉的多項癌症,在日本篩檢率多數偏低,您覺得主要原因為何?有何提高篩檢率的更好建議? 我認為主因是問題1回答的健保制度。為了提升篩檢率,日本有些地方自治團體推行「自費500日圓篩檢」的低價篩檢服務,但自治團體的意識培育、提升認知的對策、建立激勵制度等,以及大企業致力於健康經營,具備正確的健康素養,讓員工接受癌症篩檢也是必要的對策。 森勇磨 您在書中針對「健康飲食」提出多項較少見的見解,例如:有益身體的營養補充品只有2種、不必在乎超商或超市食品添加物等,最後提出以「總分」作為延長壽命的飲食習慣建議,你覺得對讀者來說,最難配合此原則進行的可能原因為何? 「簡單易懂」的具體行動變化比較容易產生成就感,像是服用營養補充品、攝取健康食品等。至於以「總分」調整飲食,「實行感」稍顯薄弱,雖然養成習慣後會變得容易持續進行,但變化的時間點也是令人難以維持動力的部分。 森勇磨 您在「生活習慣」部分,您在書中也提出諸多建議,例如:抖腿對久坐女性造成死亡風險下降,以及「午睡超過1小時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等,您覺得生活習慣在「預防醫學」扮演的重要性為何? 現代醫學尚未有徹底解決「遺傳」這個障礙的有效方法,因此以「初級預防」的觀點來看,改善生活習慣可說是根基。特別是每日習慣(睡眠、走路步數、飲食等)的累積對身體狀況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是必須優先留意的重點。 森勇磨 日本名醫森勇磨。© Yuma Mori 針對台灣喜愛此書的讀者,您是否有何特別建議或想對他們說的話? 《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是以國外論文為基礎,廣納想讓普羅大眾知道的健康資訊,進而度過沒有遺憾的人生。我想對台灣的讀者會有值得參考的資訊或是以往不知道的事,希望各位能夠在生活中多加實踐,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若對書中內容有任何疑問,敬請不吝賜教。 森勇磨   書名:《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日本名醫最強「預防醫學」聖經!74個不生病終極秘訣!》 作者:森勇磨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中文版YouTube頻道:【預防醫學頻道 /在醫生監修下製作】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bqttaBIUl6UjoIve8D38A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