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在這個類別之下包含了「 健康症狀 」、「 健康知識/常識 」、「 保險 」、「 新聞 」、「 健康檢查 」、「 手術 」等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知識與資訊。

基礎知識

健康百科

2024冬至什麼時候?吃湯圓還吃什麼?冬至習俗與禁忌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吃湯圓由來?冬至吃什麼?冬至拜拜習俗?冬至有什麼禁忌?《Hello醫師》為您一次揭曉! 2024冬至什麼時候?日期是哪一天? 2024年冬至日期為12月21日星期六,與2025年同日;通常冬至每年都會落在國曆21日或22日之間。 冬至由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冬至節或賀冬。二十四節氣為古代用於指導農業的曆法,制定方式是藉由在地上插竹桿,觀察太陽升起至落下時,桿影移動的位置與長度變化,並搭配氣候時節而訂定。 依據古代桿影的觀測結果: 在夏天,太陽位置往往較高,桿影較短 在冬天,太陽位置則較低,桿影較長 所以古人即將正午竿影最短的那天訂為夏至,竿影最長的那一天訂為冬至。 冬至為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故亦稱「長至」或「短至」;在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逐漸增加,夜晚則開始縮短,所以古人也會說「冬至一陽生」,表示冬至到了,陽氣(日照)就日漸旺盛。 由此可知,冬至的訂定方式與按照月亮盈缺制定的陰曆(農曆)無關,但因為古人多仰賴二十四節氣來協助農耕,因此將二十四節氣也加入農曆之中;實際上,二十四節氣乃是藉由太陽運行位置來制定,與陽曆(國曆)較為接近。 冬至吃湯圓由來? 冬至吃湯圓有2種意涵: 以湯圓的形狀象徵迎接陽氣,冬去春來,二十四節氣重新開始 取其諧音,象徵團圓和圓美。冬至吃下湯圓,代表又長了一歲,湯圓口味鹹甜皆可,也不分大、小湯圓,但若用於祭祀神明,最好用甜湯圓,傳達「食甜嘴甜」之意。 (延伸閱讀:湯圓熱量排行》桂冠非最高!花生.芝麻.紅豆.鹹湯圓熱量表) 冬至習俗有哪些?吃湯圓還吃什麼? 貼湯圓:冬至在門上貼湯圓的習俗現今較為少見,但在古時,古人會在門上貼湯圓向門神與各方神明表達感謝與敬奉之意,同時希望能招財進寶,新的一年繼續受神明保佑。 吃餛飩、餃子:冬至過節的文化來自於中國,中國北方有許家庭冬至會吃餛飩或餃子。餃子因形似金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餛飩則有陰陽交替、天地交運的意涵,在冬至吃餛飩有助換運長智。 冬令進補食品:冬至為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陰氣過極轉衰,陽氣漸長,是補氣養身的重要時機,故從古至今,民眾多會在冬至吃各種溫補的藥膳食物。現代人多吃麻油雞、薑母鴨或羊肉爐等,但須注意不要「補過頭」,反對身體造成負擔。 冬至拜拜習俗與流程 冬至在古時為舉國祭拜的節日,盛大程度僅次於春節,因為冬至結束後,寒冬過去,陽氣漸長(日照時間增加),象徵迎接新的開始;另外,古代多為農耕社會,農民辛勤工作一年,最後步入嚴冬,便會趁此慰勞自己,休養進補與恢復生息,並準備過年的物品。 隨著時代演進,冬至祭拜的習俗就流傳至今,形式雖不到舉國慶祝的程度,但也有許多家庭會列為必拜節日之一。 在台灣,冬至祭拜的對象多以三界公(水仙大帝)、祖先或地基主為主,拜拜時間、流程及準備物品如下: 冬至拜拜時間 早上至中午為佳。 冬至拜拜用品 三界公(水仙大帝) 食物:湯圓三碗、鮮果、牲禮及茶水 金紙:四色金(大百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地基主 食物:湯圓、菜飯、雞腿等 金紙:刈金、小銀 祖先 食物:湯圓、菜飯等 金紙:刈金,小銀,大銀,金銀元寶等 拜拜避免用芭樂、番茄等多籽的水果,因為食用後會隨人體排泄而出,在傳統習俗上有不潔之意;另外,也避免用「釋迦」,因為外型如同釋迦牟尼的頭,對神明有不敬之意。 冬至拜拜流程 在供桌上擺妥供品後,點燃三炷香。 向神明稟告此日為冬至,請神明享用供品,並祈求神明保佑。 待香燒至剩1/3時,捧起金紙向神明拜三拜後,拿去燒化。   冬至3大禁忌 湯圓要吃雙數:以求成雙成對,生活幸福美滿。 不要晚歸,太陽下山就返家:避免在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招致厄運。 避免晚睡:以免影響自身陽氣,不利來年運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探索更多健康百科類別

保險

看更多 健康百科 相關文章

健康樂活

成人疫苗有哪些?9大成人疫苗費用、多久打一次、接種對象

施打流感、肺炎等疫苗,可不僅限於兒童、老人等免疫力較弱的族群;事實上,成人接種疫苗也可顯著降低因感冒、壓力或是天氣變化導致免疫力下降的染病風險。 根據《Hello Health》集團日前於台灣地區進行的疫苗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僅有近5%對於成人應接種的疫苗種類有概念,顯示恐仍有高達9成以上的民眾,還不清楚自己該接種哪些疫苗。 當你做好預防接種,便能自體內建立起完整的防護力,進而預防或降低重症機率。也因光建議成人需接種的疫苗種類繁多,接種時程、須知也不盡相同,因此《Hello醫師》整理出9種建議成人施打的疫苗、接種時間、費用及接種須知,幫助你輕鬆擬定疫苗接種計畫! 成人疫苗有9種,打哪些一次看 根據衛福部,建議19~64歲的成人可以施打以下9種疫苗,其中又可分為「建議接種疫苗」及「如有風險,可以施打的疫苗」: 建議接種疫苗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 季節性流感疫苗 A型肝炎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帶狀皰疹疫苗 如有風險,可以施打的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B型肝炎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 日本腦炎疫苗 成人優先接種這5種疫苗 考量到幼兒預防接種時間已久,以及部分成人未接受過預防接種或遺忘接種劑次。建議成人疫苗施打可優先鎖定以下5類疫苗,《Hello醫師》已將不同疫苗的特點、費用與接種時程分別列出,供您參考: 1.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和疫苗 疫苗簡介:又可分為「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及「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Td主要用於6歲以上的小孩,做為預防白喉和破傷風的輔助免疫。Tdap則用於青少年或成人的追加接種或補種,除增加施打者對於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抵抗力,也降低百日咳傳染至幼童,導致嚴重併發症風險。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 (1)未接種此類疫苗或接種史不清者:建議施打3劑Td,前2劑至少間隔4週,第3劑和第2劑至少間隔6個月。可以Tdap取代其中任1劑Td,但不建議超過1劑。 (2)於幼年完成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者接種者:建議每隔10年接種1劑Td疫苗,以維持保護力。 費用: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Tdap)混合疫苗為1,500~1,900元/劑;破傷風、減量白喉(Td)混合疫苗為250~500元/劑。(皆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疼痛,或是食慾不振、嘔吐、發燒等,皆屬正常現象,數日後即可康復,請勿揉、抓注射部位。若是數日後並未改善,甚至化膿,請盡速就醫。 注意事項:若是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或正發燒患者,應於醫師判斷病情穩定再行接種。而過去曾注射含百日咳、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出現不良反應者,則須注射前告知醫師。 2. 季節性流感疫苗 疫苗簡介:流感疫苗為死病毒製成的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並不會因此罹患流感。現行在國內主要分為三價流感疫苗以及四價流感疫苗。四價疫苗相較三價疫苗多1種B型疫苗株,效力更好,目前公費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建議所有成人每年施打1劑。 費用:成人大多為自費,價格約至270~450元不等(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但若為50歲以上、高風險慢性病患、重大疾病,則能以公費施打。 接種可能反應: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少部分發生立即性過敏反應,建議施打完30分鐘內待在醫院觀察反應,確認身體無恙再離開。 注意事項:若是對蛋或蛋白過敏者,應事先告訴醫師,並在施打後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另外,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則須加壓注射部位超過2分鐘,觀察是否有血腫或是持續出血。(延伸閱讀:感冒不能打流感疫苗?打過1次就免打?破解流感疫苗5大迷思!) 3. A型肝炎疫苗 疫苗簡介:A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預防A型肝炎。目前國內3間疫苗廠牌,研發的皆為不活化疫苗,注射後並不會因此罹患A型肝炎。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無論成人或是兒童皆是2劑。2劑間隔至少6個月~12月,接種完第1劑便有95%的保護力,2劑接種完可建立長達20年的抗體效力。 費用:1,130~2,200元/劑(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注射部位可能會疼痛、紅腫、出現熱感,或有輕微發燒、倦怠等症狀,通常於2~3天恢復。若症狀持續惡化並未改善,請盡速就醫。 注意事項:若是發燒或正患有中重性急症的患者,則須待症狀改善再行注射。(延伸閱讀:A肝疫苗有3種,這6類人快去打!盤點A型肝炎傳染途徑與疫苗副作用) 4.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疫苗簡介:HPV疫苗為不活化疫苗,可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預防7~9成子宮頸癌發生。現行HPV疫苗,可分為保蓓(二價)Cervarix、嘉喜(四價)Gardasil、嘉喜(九價)Gardasil。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依照疫苗不同,施打時程有所分別: (1)施打二價HPV疫苗:45歲前女性施打3劑,1、2劑間隔1個月;2、3劑間隔5個月。 (2)施打四價HPV疫苗:45歲前女性、26前男性施打3劑,1、2劑間隔2個月;2、3劑間隔4個月。 (3)施打九價HPV疫苗:45前男、女性施打3劑,1、2劑間隔2個月;2、3劑間隔4個月。 費用:保蓓二價約3,000~3500元/劑;嘉喜四價約3,000~3,500元/劑;嘉喜九價約5,000~6,000元/劑。 接種可能反應: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局部注射部位疼痛感、輕微腫脹、發癢及發紅現象,可以冰敷緩解。小機率會全身發燒,建議注射完留院觀察30分鐘,再離開醫院。 注意事項:HPV疫苗僅能預防部分病毒,降低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故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延伸閱讀:子宮頸癌疫苗愈早施打效果愈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5. 帶狀皰疹疫苗 疫苗簡介:帶狀皰疹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讓毒性降低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進入人體,使人產生抗體。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50歲以上未曾接種,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皆建議施打1劑。 費用:6000元/劑。 接種可能反應:接種部位出現發紅、疼痛或腫脹等局部反應,或頭痛、手臂或腿部疼痛。 注意事項:接種前曾服用特定抗病毒藥物,需待接種後14天,才能重新服用藥物。另外患有嚴重免疫系統缺失者,則禁止施打此疫苗。(延伸閱讀:「皮蛇」上身OMG!帶狀皰疹要打疫苗嗎?帶狀皰疹怎麼吃?預防皮蛇看過來!) 高感染風險者建議打這4種成人疫苗 若近期有感染風險,如:必須前往疾病盛行國家或工作場域易接觸特定致病原者,則建議接種以下4種疫苗: 1.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疫苗簡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又稱MMR疫苗,能夠預防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屬活性減毒疫苗,預防效力達95%。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建議成人施打2劑,間隔4週再施打第2劑。若是有計畫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則應施打1劑後再啟程。 費用:280~500元/劑(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局部反應較少,偶爾會出現疹子、咳嗽、鼻炎、發燒、關節痛、關節炎等副作用。 注意事項:而若是曾輸血、使用血液製品、有血小板低下症或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病史者或接受結核菌素測驗者,則需事先告知醫師。另外,若對「蛋」中蛋白質起過敏反應,則不能接種。 2. B型肝炎疫苗 疫苗簡介:B型肝炎疫苗為不活化疫苗,接種後能使人體產生B肝表面抗體,並預防B型肝炎。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若未曾施打疫苗,且不含B肝抗體者,建議按照「0~1~6原則」施打3劑; 經檢查B肝表面抗體陰性者,應施打1劑確認免疫效力,若仍為陰性,則應遵照「0~1~6原則」施打 費用:250~500元/劑(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大多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僅有不到1%會出現發燒。 注意事項:發燒及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若曾於接種此疫苗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則禁止接種。(延伸閱讀:小時候打過B肝疫苗就OK?這些人補打更保險!B型肝炎疫苗成分、副作用、常見問題大解惑) 「0~1~6原則」:第1劑隔1個月施打第2劑,再間隔6個月施打第3劑 3. […]


健康症狀

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陳先生平時不愛服藥控制高血壓,飲食更是經常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但近日開始出現猛力咳嗽合併呼吸困難的症狀,送醫抽血檢驗後發現有腎衰竭的現象,近一步檢驗後確診為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讓陳先生的高血壓、腎臟功能持續惡化,所幸治療後已經穩定。究竟庫欣氏症對於腎臟有何種影響?該如何治療才好?趕緊跟著《Hello醫師》一起了解庫欣氏症的大小事。 什麼是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Cushing's syndrome)為腦下垂體腫瘤或是腎上腺腫瘤,造成腦下垂體異常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以及腎上腺異常分釋出過多皮質醇(Cortisol)所導致的疾病。 腎上腺皮質醇有助於穩定血壓、維持免疫系統與心血管正常運作,當體內的這2種荷爾蒙過量時,則會引起庫欣氏症。 引發庫欣氏症的2大原因 引起庫欣氏症的原因可分為外因性與內因性2種,如上述所提之腦下垂體腫瘤便是最常見的庫欣氏症內因性成因,其他原因還有: 外因性: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會引起庫欣氏症,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需服用類固醇藥物,抑制免疫機能以減輕關節炎症狀,因此經常合併庫欣氏症。 內因性: 異位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症候群:因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遠端轉移,導致皮質醇分泌過多而引發庫欣氏症,常見的癌症包含肺癌與胸腺癌。 腎上腺腫瘤:若腎上腺形成腫瘤,會刺激腎上腺皮質醇分泌過剩,造成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心悸、腎功能異常。(延伸閱讀: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7大庫欣氏症常見症狀 庫欣氏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多數病患都有以下困擾: 肥胖:體重異常增加,患者可能出現如上背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外觀變化。 月經異常:腎上腺腫瘤會雄性激素分泌量,造成女性病患月經不規律。 皮膚變薄、出現紫色條紋:長期過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因體內皮質醇分泌過剩,且蛋白質有耗損的情形,容易讓皮膚變薄,可輕易看見皮下血管且傷口不易癒合,而患者腹部、大腿內側、手臂會出現深紫色、類似妊娠紋的條紋。 高血壓:過量腎上腺皮質醇也會促使血壓上升,引發難以使用藥物控制的高血壓症狀,提高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腎功能下降:長期高血壓造成腎絲球內壓力上升,引起腎小動脈的硬化,造成腎功能逐漸衰退,若未妥善控制,最終患者須透過洗腎來維持功腎臟運作。(延伸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腎功能指數異常,是腎功能不好的警訊) 高血糖:由於腎上腺皮質醇會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導致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患者的糖尿病風險也會上升。 肌肉無力:高濃度皮質醇會抑制骨質形成與鈣質吸收,導致庫欣氏症患者常出現肌肉無力、痠痛與骨質疏鬆等症狀。 如何治療庫欣氏症? 治療庫欣氏症前,醫師會先利用24小時尿液游離皮質醇測定,以及放射線影像檢查來確認腎上腺皮醇在尿液中的排泄量和腦垂體、腎上腺腫瘤種位置後,再以下列方法來治療: 減少類固醇的使用:若庫欣氏症的病患是因類固醇藥物引起,醫師會評估症狀與控制劑量來觀察症狀否有減輕。切記不可自行增加、減少藥物,對藥物劑量有任何疑問時,請記得詢問醫師。(推薦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手術治療:若病患是因腦下垂體腫瘤、腎上腺腫瘤,或是其餘惡性腫瘤遠端轉移所引起的,醫師會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手術後需要服用皮質醇藥物讓體內維持平衡,等術後恢復穩定時,身體也會慢慢自行分泌腎上腺素,此時醫師也會將藥物的用量減少。 放射治療:若手術無法切除腫瘤時,則會使用放射療法。醫師會採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將放射線集中於腫瘤上,因此周圍組織被放射線照到的機率也較小。 藥物治療:當手術、放射線治療無法改善庫欣氏症時,需要使用藥物來抑制皮質醇分泌,常用的藥物如Mitotane。若患者合併第2型糖尿病時,則可以使用Mifepristone,但其無法抑制皮質醇分泌。另外,較新型的Pasireotide藥物則相較其他藥物有更好的效果,目前台灣有欣瘤伏(Signifor)可供使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寶寶 0~1 歲

嬰兒腸絞痛怎麼辦?有哪些症狀?關鍵「5S」與母乳改善新生兒腸絞痛

不曉得您是否也有同樣經驗,明明尿布換了、肚子也不餓,為什麼寶寶就是自顧自地哭個不停?其實這不是您的錯,這是讓許多家長頭痛的腸絞痛。 《Hello醫師》將詳細介紹腸絞痛(Colic)症狀,說明新生兒的啼哭期(The peroid of PURPLE crying),讓你更了解寶寶不受控的哭泣行為,掌握腸絞痛的應對方法;同時邀請小兒過敏免疫專科醫師張佑豪為您說明,如何幫助培養寶寶免疫體質、養成寶寶保護力。 什麼是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常見於親餵及瓶餵的寶寶,盛行率約20%,不過目前仍無法確定真正的原因為何。 「什麼?腸絞痛不是就字面意思,指寶寶腸子蠕動有問題,發生疼痛的狀況嗎?」沒錯,寶寶腸絞痛時,可能是對奶粉中的奶蛋白質過敏、有乳糖不耐症,或是餵食不足、過度吞入過多空氣。此外,寶寶腸絞痛也可能起因於嬰兒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或對環境刺激較為敏感所引起。 嬰兒腸絞痛的症狀有哪些? 羅納德・巴爾醫師(Dr. Ronald Barr)提出新生兒啼哭期(又稱紫色啼哭期)的概念,以六大判斷原則列出新生兒腸絞痛常見的症狀與行為,像是大哭長達數小時、經常在傍晚或是晚上哭鬧等,各取首字母合在一起便成為 PURPLE——紫色的含義。 腸絞痛是疾病嗎? 腸絞痛並非疾病,醫師在下此診斷前,必須先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後,而寶寶仍在半夜哭鬧不休,這時才會診斷為「嬰兒腸絞痛」。腸絞痛是寶寶發展歷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一般會在寶寶兩週到三週大的時候開始出現,並在六週時達到高峰,一直持續到寶寶三到四個月大左右,少數會持續到五至六個月大才會停止。 333法則判斷嬰兒腸絞痛 很多家長的疑問是,不確定小朋友是不是因腸絞痛而哭鬧,可以參考333法則幫助判斷: 每天哭鬧超過三小時。 每週超過三天。 症狀持續超過三週。 嬰兒腸絞痛怎麼辦? 目前對於腸絞痛沒有特定而有效的治療方式,嬰兒腸絞痛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因此爸媽需要透過觀察來了解如何緩解寶寶肚子絞痛的問題;若難以判斷時,建議直接諮詢小兒科醫師。 張佑豪醫師建議,嬰兒若有腸絞痛症狀,建議媽媽以親餵母乳的方式,提供寶寶全面的母乳營養,若寶寶一歲以上,媽媽因外在環境或個人因素影響哺餵母乳,亦可讓孩子改喝含有母乳及益菌成分、且有創新水解科技的水解奶粉。 藉由母乳中的成分(如sn-2、HMO、葉黃素、核苷酸)及B.L.活性益菌+FOS益菌生、牛磺酸、半乳寡糖等成分,改變腸道菌叢生態,而創新水解科技亦可切斷蛋白質中的刺激因素,對寶寶腸胃更為溫和,盡量避免誘發嬰兒腸胃過敏問題,也有助培養寶寶免疫體質。 減少可能的過敏風險,全面解決寶寶腸絞痛 由於新生兒的腸胃機能仍在發展當中,寶寶的腸胃非常敏感且脆弱,有些寶寶可能會有乳糖消化不良或牛奶過敏的狀況。張佑豪醫師建議,媽媽最好可以母乳哺餵寶寶,不僅可避免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而且母乳中重要的sn-2、HMO、低適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及葉黃素等成分,都是幫助寶寶改變腸道菌叢生態、養成寶寶保護力的重要關鍵。 不過媽媽在哺乳時須謹記,若媽媽平時有食用乳製品、帶殼海鮮、堅果等常見過敏原食物的話,可能會讓過敏的成分經由乳汁被寶寶吸收,讓寶寶引發腸絞痛的狀況,故建議媽媽哺餵母乳時,應適時調整自身的飲食。 若家中一歲以上寶寶已開始喝配方奶,卻出現腸絞痛症狀,張佑豪醫師建議,媽媽替寶寶換奶,改讓寶寶喝含有母乳成分、創新水解科技的水解蛋白奶粉或是低乳糖奶粉,幫助寶寶溫和調整體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健康樂活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與台中場的活動已經圓滿結束囉!相信大家經過沈明忠醫師與林邵臻醫師對於功能醫學的專業解說,以及張益堯營養師的健康料理製作,對於營養健康的養生觀念又更上一層樓了吧! 當然,聽了專家們的分享後,有些熱情又好學的觀眾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以下將簡單整理並附上現場的活動照片,再次感謝大家的踴躍報名與積極參與喔! Q1 請問醫師,如果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偏高,要用什麼樣的飲食方式改善? 醫師回答: 三酸甘油脂偏高通常都是吃出來的,像是吃太多西點、蛋糕、麵包、喝酒,甚至是水果吃太多也會。所以如果要改善三酸甘油脂過高,其實只要以吃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吃加工食品,通常很快就會降下來了。通常是家族遺傳性的三酸甘油脂過高,三酸甘油脂指數才比較容易破 500。(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假如是低密度膽固醇太高,除了飲食的影響外,壓力大也是關鍵原因之一,吃太多加工食品與壓力大的生活型態,容易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使得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因此原則上也是從排解壓力,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多吃五色蔬果等方法來改善。 Q2 醫師提到要少吃加工食品,如果常常把麵包當作主食,是不是不太好? 醫師回答: 其實我不太會建議我的病人吃麵包或是麵食類,如果可以的話,還是選擇原型食物例如地瓜。許多麵粉中含有麩質,容易引發麩質過敏的人出現慢性發炎的狀況,所以如果真的要吃麵包,建議選擇有標明無麩質(Gluten free)的商品,或者也可以使用杏仁粉替代傳統麵粉,製作麵包、餅乾等烘焙食品。 Q3 請問營養師,家裡只有三口人的話,有時候煮的東西吃不完,可能會放冷凍,這樣下次再加熱的話,會不會容易有細菌產生? 營養師回答:冷凍當然會比冷藏更方便保存,但是一般還是建議吃多少、煮多少。你可能在網路上看到說隔夜菜的對身體會怎樣怎樣的,其實如果保存得好的話,並不會到那麼嚴重。 另外還要注意,在幫食物重新加熱的時候,應該要讓它重新滾過,因為食物在保存前的冷卻過程中,就已經產生了一些細菌,需要重新煮過殺菌比較安全。當然,這樣會造成二次食物營養流失,所以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盡量現煮現吃最好。(延伸閱讀:塑膠餐盒微波有毒?必知3種有毒物質) 更多演講內容請看: 醫師上菜|台北 高雄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健康樂活

醫師上菜|台北 高雄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台北與高雄場的活動已經圓滿結束囉!相信大家經過劉士銘醫師與許家彰醫師對於功能醫學的專業解說,以及張益堯營養師的健康料理製作,對於營養健康的養生觀念又更上一層樓了吧! 當然,聽了專家們的分享後,有些熱情又好學的觀眾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以下將簡單整理並附上現場的活動照片,再次感謝大家的踴躍報名與積極參與喔! Q1 功能醫學對於憂鬱症患者可以有什麼樣的幫助? 醫師回答: 其實臨床上發現不少患者並不到憂鬱症的地步,而只是有憂鬱傾向,這時透過功能醫學的營養調整就可以改善,當然這不是看身心科、吃藥是錯的,藥物對於急性、短期的症狀抑制的確很有用,但是長期使用還是比較擔心副作用的影響,如果可以同步透過營養調理,對於藥物的減量或甚至讓症狀痊癒都會更加有效。(推薦閱讀:放假過節不開心?6招克服假期憂鬱症) Q2 我有在使用褪黑激素幫助睡眠,請問這個是 OK 的嗎?可以長期吃嗎? 醫師回答: 褪黑激素由人體的松果體分泌,對於日夜作息的調控很重要,所以補充褪黑激素在改善睡眠上的確有幫助。不過在使用上注意不要一下子吃太重,不然第二天你可能會覺得很累,建議先從低劑量開始吃,再慢慢上去。 至於是否可以長期吃,原則上還是過與不及都不好,如果你吃一陣子發現睡眠狀況變好那就可以停,若症狀又跑出來可以再吃。(推薦閱讀:失眠、多夢、睡不著怎麼辦?補對營養素改善睡眠問題) Q3 自律神經失調是病嗎? 醫師回答: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這些症狀可能五花八門,像是胸痛、心悸、頭暈、耳鳴、腸胃脹氣、頻尿、失眠、全身疲乏、觸摸痛、喉嚨有異物感等等,而壓力經常是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原因。(推薦閱讀:你可能缺了點鎂!補充關鍵營養,緩解焦慮穩定自律神經) 這些現代人常見的問題,在臨床診斷有時候常以藥物減緩急性症狀,雖然立即見效,但是有時候如果沒有解決根本的原因,症狀還是會一直存在。 Q4 常常聽到自由基會傷害細胞,需要抗氧化劑來改善,可以請醫師進一步說明是怎麼回事嗎? 醫師回答: 因為自由基本身是不成對電子,為了維持自己的結構穩定,它會搶奪正常細胞的電子,這個過程稱為「氧化」。不穩定的自由基會破壞細胞核、細胞膜、DNA 與粒線體,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 我們人體主要有五大抗氧化劑:維生素 C、維生素 E、輔酶 Q10、α-硫辛酸、穀胱甘肽。為了避免自由基的搗亂,抗氧化系統會消耗維生素 C、E 來貢獻電子,滿足自由基的需求。若身體的維生素 C、E 不足,就會藉由 α-硫辛酸讓維生素 C、E 復活,而輔酶 Q10 和穀胱甘肽也都是效果很好的抗氧化劑,這五大抗氧化劑彼此連結,像網路一樣,讓抗氧化劑能夠循環利用。(延伸閱讀:抗氧化控血糖~火龍果的6大健康好處) Q5 本身有喝咖啡的習慣,曾經在捐血的時候因為血紅素不夠,所以血沉不下去,對方建議我咖啡和飲食要分開一段時間,真的是這樣嗎? 醫師回答: 一般來說,每天喝兩、三杯(一般咖啡杯)咖啡其實還好,但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比方說有的人空腹喝咖啡很 OK、有的人即便沒空腹也會有心悸問題、有的人在睡前喝咖啡也不影響睡覺。所以還是以自己的感覺為主,如果會造成身體不適,那個東西就要減量或是避免。(延伸閱讀:喝完咖啡總口臭?簡單3招去除口臭) Q6 女性年紀大了之後經常面臨骨鬆的問題,請問以預防醫學(功能醫學)的角度來說,能夠用什麼方法改善? 醫師回答: 其實人隨著年紀增長,骨質本來就會慢慢流失,男性在五十歲之後,睪固酮的下降會讓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女性則因更年期導致雌激素和黃體素降低,讓骨質流失更快。要減緩這個狀況有很多方式,比方說去戶外活動、曬太陽、補充鈣、鎂、維生素 D3 的保健品,如果還可以補充維生素 K2 更好,因為它就像交通警察,可以引導鈣在骨頭的部分沉積,不然補得再多,如果補不到對的地方就算了,就怕它去到不該去的地方、鈣化,反而造成發炎或是其他不好的影響。(推薦閱讀:更年期熱潮紅、盜汗、失眠!這樣做改善症狀) 更多演講內容請看: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健康樂活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在《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以預防疾病》裡,我們簡單介紹了功能醫學的概念,如果想預防疾病的發生,在亞健康的狀態及時介入,調理身體就是關鍵,而在這之中,營養攝取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推薦閱讀:你可能缺了點鎂!補充關鍵營養,緩解焦慮穩定自律神經) 為什麼營養這麼重要?營養素又能提供身體什麼好處?趕快繼續看下去吧! 飲食是補充營養最重要的方式,除非飲食補充的不夠,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營養補充品,保養好自己的身體,而藥物則可以留到面對疾病或有急症要緩解時,再派上場。 身體的微量元素有各種效用,缺少了任何一種都會對身體的正常機能維持造成影響,而其中又以硒特別容易被忽視,卻又對人體有至關重要的幫助。 這些食物都富含硒,讀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像是火腿這種加工食品就可以少吃一點,其他食物都可以考慮平均分配到你每天的飲食菜單中。(推薦閱讀:愈吃愈焦慮!4食物常吃提高負面情緒) 如果透過食物攝取的營養仍不足,透過保健營養製品補充也是相當常見的輔助方式。另外還有你可能比較少聽到「營養點滴」,經由專業醫師透過功能醫學診斷後,因應每個人的營養需求量身調配,也避免了自行購買營養保健品,吃得不夠沒效、或是吃太多累積毒性,反而對身體造成危害。(推薦閱讀:營養素怎麼吃?營養攝取不足?透過功能醫學了解女性營養) 更多演講內容請看: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醫師上菜|台北 高雄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健康樂活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失眠、腸胃不適、頭痛,你也是身受其害的一員嗎?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經常與壓力為伍,然而,除了心理壓力之外,四處可見的環境汙染,也讓身體面臨環境毒素的威脅,最終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力失衡,各種小毛病就跑出來了。(推薦閱讀:免疫失衡導致脹氣、便祕、腹瀉!補對營養改善免疫力) 這些症狀看似稀鬆平常,但同時也相當難以根治。臨床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曾說:「好的醫師治病,偉大的醫師治療病人。」治療症狀不難,但想治好病人可不簡單,許多人輾轉跑了許多醫院,效果卻差強人意。 為了讓大家能更進一步了解什麼是功能醫學,Hello 醫師特別與醫師及營養師合作,透過四場講座與健康料理的介紹,從功能醫學的角度,讓大家了解「營養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以及為何功能醫學為什麼堅持「客製化」療程的原因。 沒有參加到朋友也不必擔心,我們將醫師的演講內容濃縮,把最精華的部分,以簡報的形式淺顯易懂地呈現出來,一起來看看吧! 環境危害與失眠等症狀可能導致慢性發炎,慢性發炎可能由我們日常生活的內、外在因素而導致,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加速身體老化或引起疾病。 隨著慢性發炎的發展,身體也會發生一些症狀示警,這些小毛病可能因為飲食、壓力、感染、抽菸等原因而逐漸形成,一開始可能不太會困擾你,但是如果沒有改善的話,可能會慢慢地發展成慢性疾病,這時候要治療不僅費事也費工,因此最好能在慢性疾病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前,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 話雖如此,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但是去診所或醫院檢查後又找不出問題。醫師也許會針對症狀開緩解的藥,但是你感覺到的那些不舒服,常規醫學沒辦法幫你找到根本的原因。 然而,功能醫學將這種情況歸為身體的功能失去平衡所導致,導致平衡失調的原因很多,比方說營養不足、內分泌失調、或是腸胃問題等等,而它們彼此間也會互相影響,因此需要共同評估,才能找出病根。 功能醫學聽起來很陌生,但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預防醫學」,在你身體惡化到形成疾病前,搶先一步調理身體,其實這跟我們經常講的「養生」觀念也不謀而合。 功能醫學與常規醫學很大的不同在於「客製化醫療」,即便症狀一樣,但是背後的潛在因素卻可能大不相同,為了打造最適配與有效的治療成果,因此醫師會針對每位病患規劃專屬療程。 了解營養補充的重要性,請看: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更多演講內容請看: 醫師上菜|台北 高雄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健康樂活

失眠、多夢、睡不著怎麼辦?補對營養素改善睡眠問題

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我們的大腦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記憶,並處理清醒時所吸收的訊息,因此千萬別小看「睡不好」這件事。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所公佈的報告,我國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 11.3 %,代表每十人就有一人沒辦法進入甜蜜的夢鄉,更有高達 25% 年齡 15 歲以上的民眾有睡眠問題,說明了國人深受失眠、淺眠多夢、難入睡、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等等不同類型的睡眠挑戰。(延伸閱讀:年紀大睡不好?老人失眠原因、治療與預防) 為什麼睡不好? 一般人的失眠,很可能與隔天要出席的活動有關,舉凡大考、婚禮、訴訟、面試等等,這種多數源於心理上的興奮或是壓力,這些「一次性的失眠」,只要待事情過了也能睡得安穩。(推薦閱讀:更年期熱潮紅、盜汗、失眠!這樣做改善症狀) 但若是長期、慢性的睡不好,除了跟睡前吃太多、抽菸、飲酒、喝咖啡、睡前滑手機等等的習慣有關之外,更需要注意是不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失眠的狀況,像是氣喘、癌症、內分泌或心血管相關的疾病、胃潰瘍(Stomach ulcer)等等。 許多人也可能因為服用如感冒藥、減肥藥、消炎藥、精神疾病相關藥物後,因副作用而失眠。由此可知,失眠也可以是果而不是因,所以也許失眠是罹患其他疾病的徵兆,大家不可不慎喔! 睡不好會有什麼危險?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非凡,再加上各類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等的商品讓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無法下線的狀態。每天接收到「資訊超載」的刺激,有太多想做的、好玩的新鮮事,卻無形擠壓了我們的睡眠時間,睡不好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哪些,可以從生理與心理兩個面向來探討。(延伸閱讀:網路成癮了?4方法「社群排毒」一下) 睡不好對生理層面的影響 中風 肥胖 高血壓 心臟病 第二型糖尿病 免疫系統減弱(推薦閱讀:免疫免疫失衡導致脹氣、便祕、腹瀉!補對營養改善免疫力) 睡不好對心理層面的影響 焦慮 憂鬱 認知下降 反應遲緩 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 怎麼知道自己睡不好? 當你睡下去,有「著」嗎?這可不是玩文字遊戲,很多人就算睡了七、八個小時,也不見得睡得飽。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出現了「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的症狀,表示睡覺的過程中,呼吸中斷又恢復。 這個惡性循環來來回回,身體無法好好獲取氧氣,就會醒過來,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不但有損睡眠品質,還會讓我們越睡越累。(延伸閱讀:心血管的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那麼要怎麼評估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呢?這可以從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又譯呼吸紊亂指數,簡稱 AHI)的數值來窺看睡眠品質的優劣。AHI 顯示出在睡眠期間每一小時內,暫停呼吸的次數與呼吸短淺的次數。而 AHI 的指數越高,也代表睡眠呼吸中止症越嚴重。 當睡眠品質能夠用數據化的方式呈現後,也能夠幫助醫師對症下藥,不過我們也可以當自己健康的守門人,從行為以及飲食著手改善,讓自己睡得香甜喔! 行為上改善睡不好 若是睡眠不足,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設立固定的就寢時間,每天晚上都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即使在週末、假日也是如此。(延伸閱讀:關燈睡覺最好!開燈睡覺會產生這4問題) 營造自己最習慣的睡眠環境,床墊、枕頭、床單等等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臥室中的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電子用品應該關機或開啟勿擾模式。(推薦閱讀: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就寢前不要大吃大喝,也要戒酒、戒咖啡因。 就寢前不要劇烈運動。 飲食上改善睡不好 營養的攝取不只為我們帶來能量,讓能量好好運作,其實也能幫助睡眠。許多不同類型的均衡飲食方式,都可以幫助睡眠,例如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 有益健康的飲食方式能為睡眠品質加分,蘊含在不同食材內的養份也可以助眠,就讓我們以魚類與堅果為例來說明: 為了工作焦慮到睡不著?高脂魚類幫你放鬆心情 心情不好,萬事不順,更不用說能睡得安穩!其實讓高脂魚類入菜,也可以有助於睡得更香甜。 高脂魚類,也就是鮭魚、鮪魚、鯖魚和鱒魚這類富含油脂的魚種,也能改善睡眠。研究發現,每週吃到三次鮭魚的受測者,總體來說睡眠品質更好,白天的工作效率也變佳。這是因為高脂魚類所含有的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睡眠,還能減緩我們焦慮的症狀。(推薦閱讀:不只鮭魚才有~增添Omega-3多吃這些) 長輩睡不好?小小堅果有大大奇效 銀髮族累積了大半輩子的病痛,在晚年都有可能冒出來讓他們不得好眠。而少少的堅果,可能會帶來莫大的改變! 杏仁、核桃開心果和腰果通常被視為是助眠的好食材。這些堅果所含有褪黑激素(Melatonin)、鎂、鋅的組合可幫助為失眠所苦的老年人睡得更好。 而巴西堅果則含有微量元素硒。有研究顯示血液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硒的濃度與上述的呼吸紊亂指數成反比。我們也許能就此推測:如果提高硒的濃度,就可能會降低呼吸紊亂指數,並有助於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推薦閱讀: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食療助眠別過量,營養點滴可選擇 上述的食材雖然能讓我們一覺好眠,但這並不代表吃得越多,效果越好,所以一定要適量,免得造成反效果更是得不償失。 然而現代人生活忙碌非凡,想要每餐的都飲食均衡,又能吸收到該吸收的營養而維持健康的身材並不容易,外加環境污染、工業化等因素,土壤養分流失,也會影響要農作物的營養含量,所以現在也有另一種選擇:注射營養點滴。 由專業醫師針對個人不同的健康狀況,調配出最適合的營養點滴,反而能夠更有效地改善睡眠的狀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營養點滴並不能百分百取代日常的飲食與腸胃吸收,仍然應該由專業的醫師團隊仔細地診斷,量身打造個人化的營養補充方案!(推薦閱讀:你可能缺了點鎂!補充關鍵營養,緩解焦慮穩定自律神經) 功能醫學專家:許崇恩醫師 現任:日本元氣診所 院長 專長:營養點滴、科學養生、預防衰老 經歷: 美國功能醫學院完訓醫師(AFMCP+APMs) 林口長庚醫院 醫師 鍾馨診所 美容與抗衰老醫師 百善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林口長庚整型外科異體複合移植中心 研究醫師 日本元氣診所粉絲專頁 |日本元氣診所官方網站|許崇恩醫師的養生下午茶 睏不好?睡不著?已經是你的生活常態? 【馬上測你的失眠心累指數】


手術

割包皮要不要用包皮槍? 專家幫你分析手術優缺點

割包皮注意事項 包皮環切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手術技術,近年來「包皮槍」(Disposable circumcision suture device)的竄起讓許多患者來門診詢問該如何選擇。 先說重點:不論傳統環切、或是包皮槍的使用,尋找有經驗的醫師(或是自身朋友親身經歷後推薦的)並且討論才是最正確的。必須先確定是否真的需要手術,再依照患者需求做客製化設計(推薦閱讀:割包皮手術怎麼選?包皮槍VS傳統環切術差別讓你知!) 包皮環切的精神在於將緊縮的包皮處切除,露出龜頭,減少日後發炎感染。 不論是傳統環切或是使用包皮槍都需要經過估算,以判斷需要在近龜頭處保留多少,緊縮的環位置以及總共需要切除多少包皮,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會影響術後的美觀及傷口復原狀況。(延伸閱讀:多麼痛的領悟!5種避免包皮破裂的方法) 使用包皮槍的好處 對筆者而言,使用包皮槍最大的好處有二: 縮短手術時間,讓患者在手術台上的焦慮及折磨過程降低。 不需暴露出真皮層,避免使用電燒或雷射止血時產生的熱效應,導致術後傷口附近組織水腫及瘀血,這也間接大幅縮短後續傷口疼痛的時間。 其他在網路上列出的好處,還有出血量少、傷口平整等等,但基本上,一位有經驗的醫師的傳統環切傷口應該與包皮槍相仿,故筆者認為這點只能算是小加分。 然而,包皮槍最大的缺點就是費用偏高,但轉頭看看你旁邊滑手機的女友,他週年慶花在保養品的錢應該一年就超越手術費用了。這是要跟你一輩子的下半身,當然要對自己好一點。 另一個缺點是包皮槍是用鋼釘做切割後的吻合,在鋼釘自然脫落過程約莫需要 2 週,比起傳統傷口來的久一些(可吸收線的線頭脫落大約一週)。


健康樂活

失眠、頭痛竟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醫師教你透過營養改善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緊湊,沒有辦法好好休息,難以入睡、多夢淺眠或是腸胃不適等諸多症狀愈來愈常見。但你知道嗎?這些症狀,可能是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簡稱 ANS)不平衡,造成自律神經失調(Dysautonomia)。 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症狀不一,有些人發現自己長期睡不好,或是呼吸喘、血壓高,去看醫師才知道自己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情況,先別擔心,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是可以改善的!而且可以由最簡單、基本的「營養」來調整。以下就帶你進一步認識自律神經失調,與透過飲食和營養改善的方法。 失眠、心悸、頭痛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掌控著心臟、呼吸、血壓、體溫等無意識控制的功能。而當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候,身體也會跟著出現一些狀況,這些不適的症狀包含失眠、心悸、脹氣、焦慮、腹瀉、頭痛等。 自律神經系統:副交感與交感神經 首先,自律神經系統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在活化時會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促進呼吸運動;副交感神經活化時則會讓身體放鬆,心跳會變慢、出現睡意、抑制呼吸運動。如果自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會讓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品質更與健康息息相關。 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 自律神經影響的人體功能包含血壓、呼吸、消化、心率、瞳孔擴張和收縮、膀胱功能、腎臟功能、性功能、身體和皮膚的溫度調節功能。當自律神經系統不能正常運作時,可能會導致心臟和血壓問題,呼吸困難,或難以控制排尿,以及許多其他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有可能造成以下症狀: 血壓驟降:血壓突然下降,引起站立時頭暈目眩。(推薦閱讀:蹲下久坐起身就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原因、治療) 泌尿問題:如排尿困難、尿失禁,難以感覺到膀胱已滿,或無法完全將尿排乾淨等,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 性功能障礙:包括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或射精問題;女性則包含陰道乾燥、性慾低下,以及難以達到性高潮。 消化困難:如幾口食物後感到飽、食慾不振、腹瀉、便祕、腹脹、噁心、嘔吐、吞嚥困難和胃灼熱。 低血糖。(延伸閱讀:認識血糖:高血糖與低血糖的定義與症狀) 排汗異常:出汗過多或過少,進而影響調節體溫的能力。 瞳孔反應遲緩:從明亮到黑暗的環境調節困難,看不太清楚。 運動不耐症(Exercise intolerance):如果心率沒有依活動強度而調整,保持不變,可能會導致肌肉沒有足夠的能量。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疾病,其實是一種類似症候群的合併症狀,因此也難以確切定義患部。不過一般普遍認為,自律神經失調的人,通常給自己較多壓力,個性也較急躁,連就寢時間都在想事情,所以沒有辦法好好休息,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追求完美主義的 A 型人格,容易罹患自律神經失調。 雖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疾病,但卻是許多常見疾病的開端,因此仍建議早期若有症狀,就要好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否則長期忽視會使身體與心理狀態惡化,進而衍生出諸多疾病。 找出原因從根本解決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惱人,但找到症狀的根本原因,還是很有機會治癒的,以壓力為例,提升面對壓力的應對能力、有套自己的紓壓方式就是有效治療之道。而最基本的日常飲食,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某些營養素為人體必需營養素,這些營養素無法由人體自行生成,必須透過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攝取,當長期缺少某些必需營養素,就容易產生疾病。 透過營養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日本元氣診所院長許崇恩解釋,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除了透過運動和紓壓的活動之外,更重要的是人體內的平衡。因此,營養就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了。營養不僅能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對於穩定神經、改善身體的症狀也十分有幫助。 以下介紹五種關鍵營養素,有助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維生素 B 維生素 B 可以為人體補充能量,促進修復神經細胞,同時也有助於調整自律神經。常見含維生素 B 的食材如糙米、雞肉、鮭魚、秋刀魚、酪梨、全麥麵包、豆類等。 維他命 C 在壓力大的時候,可多補充維他命 C,因為身體在應對壓力的時候會消耗更多維他命 C,補充維他命 C 可以幫助副腎上腺皮質素的合成,幫助度抗壓力。基本上多數生菜與水果都富含維他命 C,如柑橘類水果、番茄和小黃瓜等。 鈣質 鈣質可以幫助安定神經,也是腦部神經代謝的重要元素。如果大腦缺鈣就容易讓腦部興奮,產生一些幻聽幻覺,或是出現淺眠多夢等症狀。常見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優酪乳、起司、小魚乾,或豆腐、豆干、黑芝麻、海帶、紫菜、芥藍菜、莧菜等。 鎂 足夠的鎂可以製造足夠的血清素,而血清素可以幫助穩定我們的情緒。常見的含鎂食材包含菠菜、燕麥,和杏仁、腰果、胡桃等堅果,及南瓜子、牛蒡、昆布等。 硒 巴西豆(巴西堅果)、紅肉、海鮮有高含量的硒,有助於透過降低身體的發炎症狀,進而改善情緒,且能夠穩定神經、提振精神與思緒,對於甲狀腺功能異常造成的極度疲倦(就算是在好好睡一覺後,仍然覺得疲倦) 、焦慮煩躁、肚子不舒服很有幫助。 功能醫學加強營養攝取 最後,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有可能會有腸胃問題,因此,除了透過飲食方式攝取營養之外,所謂的靜脈營養療法(IV Nutritional Therapy)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 靜脈營養經常被應用在功能醫學(Functional Medicine)的領域,現代人外食居多,營養素也容易攝取不均,因此容易變成小病不斷的亞健康族群,身體可能有著營養不足、毒素累積或是荷爾蒙失調的狀況,透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入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可以幫助迅速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吸收速度也比腸胃吸收來得快。 靜脈營養療法需要由專業的醫師執行,並依個案狀況來調配合適的營養配方,才可以迅速幫助患者彌補營養缺口,改善營養不良或其衍生出來的症狀。不過,靜脈營養並不能完全取代正常飲食與腸胃吸收,是否需要使用靜脈營養療法仍需視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醫師的評估而定。 功能醫學專家:許崇恩醫師 現任:日本元氣診所 院長 專長:營養點滴、科學養生、預防衰老 經歷: 美國功能醫學院完訓醫師(AFMCP+APMs) 林口長庚醫院 醫師 鍾馨診所 美容與抗衰老醫師 百善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林口長庚整型外科異體複合移植中心 研究醫師 日本元氣診所粉絲專頁 |日本元氣診所官方網站|許崇恩醫師的養生下午茶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