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知識

均衡攝取食物中的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和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這裡會介紹各式各樣的食物和其營養價值等。

基礎知識

營養知識

乳清蛋白是什麼?高蛋白4大功效!這樣喝準沒錯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近年來健身風潮橫掃全球,台灣也不例外,各種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你可能看過健身的人,常在運動完後泡一杯狀似奶昔的飲料,那就是所謂的乳清蛋白(Whey protein,又稱高蛋白)。有些人以為只有健身的人才需要吃乳清蛋白,甚至認為它是一種藥物,接下來就為你揭開乳清蛋白的身世之謎。 什麼是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是由乳清(Whey)提煉出來的蛋白混合物,而乳清其實是牛奶製造起司(又稱奶酪)過程中的副產品,曾經,乳清被認為是毫無價值的東西,但被發現其高含量的蛋白質與胺基酸(Amino acid)後,搖身一變成了最夯的蛋白質補充品。 乳清蛋白裡的乳糖(Lactose)含量低,並且含有9種胺基酸。蛋白質為人體主要的組成成分,而蛋白質主要由胺基酸組成。除了人體自身的細胞會製造胺基酸外,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則必須透過外在的攝取才能獲得,乳清蛋白便是一個不錯的來源。 乳糖不耐也可喝高蛋白 亞洲人普遍有乳糖不耐(Lactose intolerance)或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狀,而台灣人也不例外,許多人可能第一次嘗試高蛋白飲品後,便感到腸胃不適,急忙衝去廁所「解放」,其實只要選對產品,即便對乳糖耐受性不佳,也可以享受高蛋白的好處。以下為市售的乳清蛋白粉的主要分類: 濃縮乳清蛋白(WPC):這是市面上最常見且便宜的乳清蛋白商品,碳水含量低,蛋白質含量落在30%~90%之間,取決於商品的質量。 分離乳清蛋白(WPI):去除了脂肪和乳糖的乳清蛋白,其蛋白質含量大多仍高於90%以上,適合乳糖不耐患者選用,可改善腹脹或腹瀉等症狀。 水解乳清蛋白(WPH):蛋白質要被人體吸收,需要經過水解(Hydrolysis)轉化為胺基酸,而水解乳清蛋白即是已有部分「預水解」過的產品,能幫助身體更快速地吸收乳清蛋白。 4大乳清蛋白功效 乳清蛋白可增加肌肉:增肌是乳清蛋白最廣為人知的食用目的,除了它所含的白胺酸 (Leucine)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外,食用乳清蛋白也能增加胰島素(Insulin)的分泌,而胰島素可增加胺基酸的吸收,進而製造蛋白質去修復肌肉。關於食用乳清蛋白增肌的時機,曾有研究指出,在運動後馬上補充乳清蛋白的吸收效果最好,但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無論何時攝取乳清蛋白,在一天中的攝取總量是否達到你設定的標準,才是最重要的。 乳清蛋白幫助減肥:蛋白質有相當的飽足感,除了能幫助餐後血糖穩定,也可以降低想吃宵夜或零食的慾望。與碳水化合物相比,碳水化合物較容易使胰島素升高,而降低體內血糖濃度。若身體細胞對胰島素較不敏感,則胰島素可能會分泌過量,造成血糖降低過多,而引起飢餓感。 乳清蛋白降低膽固醇:根據英國營養學期刊(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顯示,在為期12週的實驗裡,食用乳清蛋白那組人的膽固醇(Cholesterol)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holesterol,壞膽固醇)都較低。 乳清蛋白降低血壓:根據國際乳製品期刊(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的研究,食用乳清蛋白除了可降低高血壓(Hypertension)病人的血壓,同時也降低了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中風(Stroke)的風險。 乳清蛋白怎麼泡? 儘管部分市民運動中心或是健身房也可能會有高蛋白飲品販賣機,你可以挑選喜歡的口味、按下按鈕,不久便有現泡的高蛋白供你享用。不過自行購買乳清蛋白粉沖泡仍是比較經濟實惠的選擇。高蛋白粉大多以袋裝或罐裝的形式販賣,包裝內部通常會附上湯匙,使用者只要根據包裝上的說明,挖取1~2匙的蛋白粉倒進杯內搭配冷水沖泡即可。若發現蛋白粉結塊、攪不開,可參考以下做法: 建議先加水再將高蛋白粉倒入杯內有利攪散。 避免使用熱水沖泡以免蛋白粉結塊。 可考慮購買附有攪拌球的「搖搖杯」,將杯子蓋緊後用力搖晃10秒鐘左右,通常不會有蛋白粉小顆粒殘留。 搭配其他飲料口感更佳 原味乳清蛋白的味道可能許多人都不能接受,雖然高蛋白廠商出了五花八門的調味乳清,但我們也不妨「DIY」,將原味高蛋白粉與豆漿、牛奶、咖啡、茶類搭配飲用,找出專屬於你的高蛋白特調。(延伸閱讀:運動增肌喝豆漿:比乳清含更多營養) 乳清蛋白的飲用時機 一般而言,乳清蛋白什麼時候喝都可以,但不建議以乳清蛋白取代正餐,因為乳清僅含蛋白質,缺乏碳水化合物與其他重要維生素與礦物質。但若有減肥需求者,可考慮將以高蛋白飲代替含糖飲料,不僅飽足感更強,營養價值也較高。針對健身族群,建議可在運動後30分鐘內飲用一杯高蛋白,有助快速提供蛋白質供肌肉生長。 腎臟病患飲用高蛋白先與醫師討論 乳清蛋白並非藥物,也非健身者的專利,台灣外食族眾多,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遠高於蛋白質,乳清蛋白可做為一種便宜、快速且方便的營養補充品。值得注意的是,有說法指出乳清蛋白攝取過多會傷腎,這點目前仍有爭議。但若你有腎臟疾病,選擇乳清蛋白之前,最好先跟醫師討論後再決定。乳清蛋白一般建議攝取量為1天25~50公克內。對於想增肌減肥的人,請了解乳清蛋白並非仙丹,要搭配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達到理想目標。

看更多 營養知識 相關文章

營養知識

火龍果汁7大功效:熱量低、好處多!3大禁忌、副作用必看

你喜歡吃火龍果(又稱紅龍果)嗎?火龍果雖熱量偏低,但吃起來仍相當美味且具飽足感,不少人則喜歡打成火龍果汁享用。 一般市售火龍果主要分為紅肉和白肉兩種,但有些人不喜歡吃紅色果肉,因為不僅會在牙齒上殘留紅漬,也會將尿液或糞便改變為紫紅色。究竟為何會造成此種轉變?吃火龍果的好處又有哪些?以下就為你介紹火龍果的營養成分以及7項健康好處。 紅肉白肉火龍果營養比一比 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食品營養資訊,火龍果的營養成分大致如下,不論是紅肉還是白肉,皆以每100公克的含量作計算。 熱量:紅肉50大卡;白肉51大卡。 蛋白質:紅肉1.1公克;白肉0.9公克。 脂肪:紅肉0.2公克;白肉0.4公克。 碳水化合物:紅肉12.3公克;白肉12.4公克。 膳食纖維:紅肉1.3公克;白肉1.7公克。 鐵:紅肉0.8毫克;白肉0.4毫克。 鎂:紅肉24毫克;白肉28毫克。 維生素C:紅肉6.3毫克;白肉5.3毫克。 維生素E:紅肉0.27毫克;白肉0.26毫克。 好處1:抗氧化預防慢性病 人體內的自由基是可能傷害細胞、引發慢性病的的危險因子,而火龍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甜菜紅素(Betacyanins)、β-胡蘿蔔素以及茄紅素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預防慢性病與癌症,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抗氧化劑的營養補充品,但從營養學的角度而言,天然食物仍是最佳的攝取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指出,甜菜紅素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比維生素C高出3~7.5倍,因此若想提高抗氧化的效果,推薦攝取富含甜菜紅素紅的火龍果。不過也因甜菜紅素無法充分被人體吸收與代謝,吃完紅火龍果上廁所時,會發現尿液或糞便的顏色呈現暗紅色,其實跟血尿跟血便並無關連,反之若沒吃含甜菜紅素的食物仍出現相同現象,應盡速就醫檢查。 好處2:低熱量富含纖維 減肥又利便 火龍果熱量偏低、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食用後飽足感滿滿,降低額外攝取熱量的機會。而膳食纖維也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軟化糞便,預防便祕,有益腸胃道健康。 好處3:有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一篇研究指出,火龍果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上,有明顯的幫助,而且隨著患者吃進的火龍果量愈多,對於血糖的控制也更加有效。另外,在一項動物實驗中發現,火龍果有促進胰腺細胞生長,提升胰島素的效果。但是,兩者都沒辦法解釋,為何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患者沒有出現相同顯著的,血糖控制改善效果,因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好處4:豐含脂肪酸 火龍果當中密密麻麻的黑色種子,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其中又以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比較高,我們常常聽到的Omega-3脂肪酸的種類之一,便包含常出現在植物當中的亞麻油酸,它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好處5:益生元有益腸道健康 火龍果含有豐富的纖維,減少便祕的發生機率,其所含的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益生元的組成物質,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重要營養成分,我們都知道腸道內不只有好菌,也有壞菌,而像乳酸菌(Lactobacillus)和雙岐桿菌(bifidobacterial)這些益生菌,有助腸道消化且可以降低腸道感染的發生機會。 好處6:鐵質有助補血 火龍果少數可提供鐵質的水果,由於鐵質除了在食物轉換為能量的過程佔有一席之地外,也與人體內氧氣輸送有密切相關,攝取足夠的鐵質,對於人體健康相當重要。根據衛福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男性每天應攝取10毫克的鐵質,而女性則因為月經的關係,每天應至少攝取15毫克鐵質。此外,若是懷孕第三期的孕婦,鐵質攝取量應至少達到45毫克,以滿足胎兒與母體的需求。 好處7:營養素鎂很豐富 從上面的營養成分表,你會發現火龍果的鎂含量相當高,100公克當中便含有近25毫克,而成年男女的每日鎂攝取量分別為380毫克和320毫克左右,大概只要吃下一顆火龍果,就能滿足1/4~1/3的鎂需求量。在人體當中,約含有24公克的鎂,雖然感覺很少量,但是其參與多項重要的化學反應,像是把食物轉換為能量、肌肉收縮、骨頭的生長、甚至DNA的組成等。 3大撇步飲用火龍果汁 營養不流失 對於胃口較小的人而言,除了切塊食用火龍果外,也可打成果汁方便飲用,不過在享用火龍果汁前,建議留意以下3點建議,以盡量保留營養功效: 請勿濾除火龍果汁內的殘渣,以獲取水果所提供的膳食纖維。 請盡速飲用火龍果汁,以免細菌滋生並減少維生素C因接觸空氣而快速氧化。 相較於直接食用,水果打成汁因GI值上升,飲用後更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因此有血糖問題者(如糖尿病患者),建議避免喝果汁。若想減緩血糖上升,除將果汁內的果渣一併飲用,也可考慮加入蔬菜製成蔬果汁,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 火龍果禁忌、副作用 火龍果雖然蘊含豐富營養,但在某些情況下不適合食用,否則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與不適。 禁忌1. 牛奶不宜與火龍果一起吃 火龍果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與牛奶一起食用有可能會導致胃酸過多,引起胃痛、胃灼熱等不適;因此,如果您喜歡吃牛奶,建議不要和火龍果一起食用,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禁忌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火龍果 火龍果含有較多的鉀離子,糖尿病患者血鉀較常人高,若食用過量的火龍果容易造成腎臟負擔過重。 禁忌3. 月經來時不宜食用火龍果 火龍果性涼,在月經來時食用可能會導致月經不暢,甚至有可能抑制月經;因此,女性在月經來時最好避免食用火龍果。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橄欖油超強大!抗氧化防癌9大好處

隨著健康知識越來越普及,相信大家對油品對健康的影響,也愈來愈有概念,例如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經常使用的橄欖油,更是受到各界推崇,其中又以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的健康價值更勝一籌。究竟橄欖油有哪些功效?生飲橄欖油好嗎?以下將介紹橄欖油對健康的9大好處。 1. 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 其實不論哪種油品,都含有不同比例的各種脂肪酸,橄欖油有14%是飽和脂肪、11%是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Omega-6和Omega-3脂肪酸,但橄欖油最主要的成分是油酸,是一種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占了73%。 研究顯示油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對癌症預防也有正面影響,而且單元不飽和脂肪發煙點不低(約攝氏190度以上),如此耐高溫特性,很適合炒菜或油炸等料理方式,比起發煙點較低的大豆油,較不容易因高溫而變質或產生油煙,危害身體健康。 2. 含有大量抗氧化物 橄欖油除了富含許多健康的脂肪酸,也含有不少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K,以及類胡蘿蔔素和酚類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等抗氧化物,能幫助降低對身體有害的自由基,預防慢性病的發生,還有抗發炎、保護血管的效果,避免膽固醇氧化,進而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3. 強大的抗發炎性質 身體慢性發炎會導致許多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第二型糖尿病、阿茲海默症或關節炎等疾病。 橄欖油因為富含抗氧化物質,所以擁有強大抗氧化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一種稱為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的化合物,研究指出,這種化合物有類似消炎藥布洛芬(Ibuprofen)的效果。除此之外,學者也指出,橄欖油富含的油酸,可以降低關鍵的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4. 幫助預防中風 中風是已開發國家的第2大死因,主要是因為血栓或腦出血引起的腦血管阻塞;橄欖油和中風的關聯都曾被廣泛地研究,也在幾次大型研究中發現橄欖油的攝取,能降低中風或心臟病的風險,學者認為跟其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有關。 5. 不會造成肥胖的油 過量的油脂攝取會造成肥胖(Obesity),不過,許多研究都指出,攝取大量橄欖油的地中海飲食法,對於體重控制有正面效果;有些實驗結果顯示,橄欖油攝取和體重增加無關,甚至還有減重效果。 6. 對抗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相當棘手、也是全球最流行的神經性退化疾病。目前已發現β-澱粉樣蛋白斑(Beta-Amyloid Plaque)在大腦細胞的推積,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而在一項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橄欖油能夠去除這種蛋白班。 在人體實驗中也顯示,地中海飲食對大腦功能很有幫助,另外,近年有專家結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DASH Diet),名為麥得飲食(MIND Diet),設計給失智症等認知功能退化者的飲食法;這些飲食法採用了大量攝取橄欖油的方式,不僅可以對抗疾病,對一般人也有保護大腦的作用。 7. 消除幽門桿菌 橄欖油能抑制並消滅一些有害細菌,其中,在實驗中發現,會造成胃癌(Stomach Cancer)和胃潰瘍(Stomach Ulcers)的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能夠藉由每日攝取橄欖油30克,連續2星期;結果顯示約有1~4成的人,體內所有的幽門桿菌都被清除了。 8. 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雖然油脂看起來跟血糖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橄欖油似乎對血糖有正面影響,一些研究指出,橄欖油對胰島素(Insulin)轉換血糖的敏感度有幫助,甚至在實驗中還發現,攝取大量橄欖油的地中海飲食,能夠降低了受試者40%罹患糖尿病(Diabetes)的機率。 9. 地中海飲食抗癌 癌症是在國人10大死因排名第1,而學者發現地中海飲食之所以能降低許多癌症的罹病風險,與橄欖油有密切關聯,因為其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能夠防止自由基的氧化作用,進而預防癌症發生,不少研究也顯示橄欖油中的化合物,能抵抗癌細胞,不過因為只是試管實驗,所以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喝橄欖油的健康功效 有鑑於橄欖油的種種健康功效,有些人甚至選擇生飲橄欖油來調養身體,或是喝橄欖油來幫助減肥,不過目前仍未有足夠研究證明,生飲橄欖油的健康益處優於將橄欖油入菜,作為飲食的一部分。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成年人每日的油脂攝取建議攝取量為3~7份,而1份油脂等同1茶匙5CC的橄欖油,因此生飲橄欖油往往會超出每日油脂建議攝取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別再妖魔化脂肪!破除脂肪攝取6迷思安心吃油

聽到脂肪2個字,應該不少人都會感到害怕,通常是因為害怕吃油會補油,造成身上的脂肪囤積,肥肉越來越多,也因此不少人都會避開脂肪的攝取,不過其實脂肪有不少被妖魔化的地方,以下將簡單介紹飲食中的4大類脂肪,並破除6種對脂肪常見的迷思。 脂肪4大分類 許多人都認為要少吃含脂肪的食物,認為脂肪對身體有害,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的飲食營養比例建議,碳水化合物為50~60%、蛋白質為10~20%、脂肪為20~30%,可見飲食中的脂肪是很重要的熱量來源。 脂肪有分成下列4種,哪些可以適量攝取,哪些要少吃就接著往下看: 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在室溫下會呈固態,最常見於紅肉,例如:豬油或牛油,乳製品和椰子油也是屬於飽和脂肪。不過飽和脂肪會堆積在血管內,讓心血管疾病機率大大增加,因此飽和脂肪的攝取量不宜過多。 單元不飽合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這類脂肪多存在於酪梨、橄欖油和堅果等食物。 多元不飽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多存在於葵花油、玉米、芥花籽油、亞麻籽或大豆油等植物油,我們常聽到的Omega-3和Omega-6,也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Trans fat):反式脂肪是加工過的食物油,許多加工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民眾應盡量避免攝取。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攝取哪種油品,通常都是這幾種脂肪的組合,例如橄欖油雖然是很好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來源,但是其實其中也含有14%的飽和脂肪、11%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約有73%才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因此仍然建議適量攝取即可。 脂肪的6大迷思 1. 脂肪攝取越少越好 人體內有許多器官都擁有脂肪,因此適量攝取脂肪對人體健康是有幫助的,例如:大腦約有60%的組成是脂肪,是組成人體很重要的元素。 此外,脂肪能提供身體無法製造的脂肪酸,對於荷爾蒙的調節、體溫調適、免疫功能、生殖功能和營養吸收都占了很重要的角色,另外,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更需依類油脂,才能被充分吸收。 2. 低脂甚至無脂飲食減重最好 很多人都會利用低脂飲食來減重,不過脂肪其實是身體重要的熱量來源,也是細胞成長必需的營養,所以不論是在減重或減脂,都還是要攝取脂肪。根據美國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辦公室(ODPHP)公布的飲食指南,建議多攝取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來取代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3. 脂肪會讓血糖升高 攝取油脂並不會直接影響血糖值,但是可以藉由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或多元不飽和脂肪,來取代碳水化合物或飽和脂肪,藉此改善胰島素阻抗和糖化血色素,均衡攝取營養也會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4. 脂肪只會讓膽固醇升高 膽固醇也有分好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好膽固醇)的濃度應是愈高愈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則應該愈低愈好,而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並不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相反地,他們能幫助增加好膽固醇,並同時降低壞膽固醇;反式脂肪則會讓壞膽固醇上升,應避免攝取。 至於飽和脂肪酸,則仍有爭議,根據英國廣播電視台(BBC)的營養專欄也提到,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關係相當複雜,有許多因素都會交互影響,不過,各國政府仍然建議民眾,應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避免整體膽固醇的上升。 5. 脂肪會讓人發胖 油脂轉換的熱量確實比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高,但並不會直接變成體脂肪囤積,因為不論是3大營養素的哪一種,只要是多餘的熱量就有機會轉換成身體的脂肪,而油脂的攝取不僅能讓消化速度變慢,也會增加飽足感。 因此有研究顯示,吃高脂飲食或是適量油脂攝取的人,瘦身成果比起只吃低脂飲食的人還好。 6. 減脂體重一定會下降 減肥的人看到體重計數字沒有變,可能會覺得很絕望,甚至就此放棄。不過,有時候減脂成功不代表體重會跟著下降,減去腹部的脂肪比起減重意義更大,因為也意謂這些有害的內臟脂肪,已經減去一部份。 攝取好脂肪要吃這些食物 其實,不論在台灣或是多數中高收入國家,通常攝取的脂肪量都過多,尤其是一般認為較不健康的飽和脂肪或是經高溫油炸的油脂。因此,專家建議脂肪的攝取最好由堅果種子類、魚類、酪梨、雞蛋或橄欖油等富含好油的天然食物中取得。 從酪梨、堅果類食物中攝取好油才不會對身體帶來太多負擔。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膳食纖維是什麼?認識水溶、非水溶纖維,吃對才有益腸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我們多少都聽過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對人體的好處。但你真的了解膳食纖維是什麼嗎?其實,膳食纖維其實有許多種,最常見的分類,莫過於水溶性纖維(Soluble Fiber),和非水溶性纖維(Insoluble Fiber),但無論是哪一種,膳食纖維對人體都有其好處,例如減緩消化的速度,讓身體吸收糖分的速度降低,避免血糖飆升,這對糖尿病(Diabetes)的控制尤其重要,以下將介紹各種常見的纖維,以及膳食纖維更多的好處及功效。 什麼是膳食纖維?水溶和非水溶性纖維的好處 膳食纖維可依照纖維是否能溶於水中,分為水溶性纖維與非水溶性纖維兩大類。 水溶性纖維 水溶性纖維包括果膠(Pectin)、洋車前子(Psyllium)和β-葡聚醣(Beta-glucan)等,能與脂肪酸結合,主要功效有: 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又稱壞膽固醇) 減緩醣類吸收,避免餐後血糖過高 促進腸內益生菌生長 軟化糞便,避免過硬而造成便祕。 富含水溶性纖維的天然食物包含:各種水果、全穀類、豆類、黏滑食物(秋葵、蒟蒻、木耳)等。 非水溶性纖維 非水溶性纖維包括木質素(Lignin)和纖維素(Cellulose)等,因為無法溶於水,所以能幾乎保持原狀地通過消化道,主要功效有: 幫助排除腸道的廢物 吸收水分膨脹而增加糞便體積 促進腸道蠕動、產生便意 縮短食物殘渣通過腸道的時間,以預防便秘、降低大腸癌風險 富含非水溶性纖維的天然食物包含:葉菜類、全榖類、根莖類、豆類等。 另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除了可由天然食物中獲取,也可從添加膳食纖維的加工食品,或是膳食纖維營養補充品中獲得。 防便祕不能只注意纖維攝取 對於受便祕所苦的人而言,只提升纖維攝取量不見得有助排便,甚至有可能造成反效果,這是因為排便與水分攝取也有很重要的關聯。即便攝取了很多非水溶性纖維,若每天的水分補充不足,反而會因為糞便體積增大,但卻無水分供窩水溶性纖維軟化糞便,加劇便祕情形。 其它膳食纖維分類 一般而言,是否能溶於水是膳食纖維最廣為使用的分類方式,不過膳食纖維仍可根據其它不同的特性,分為以下幾種: 可發酵纖維的健康好處 我們的腸道約有100兆種的細菌,大多分布在大腸中,而且在人體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不論對於體重或血糖控制,還是心理健康、免疫或大腦功能都相當重要。因為人體無法消化纖維,這些纖維到達大腸時,幾乎都保持原狀,不過,可發酵纖維會被這些益生菌分解,提供他們能量,進而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有益整體健康。 水溶性纖維約有80~100%都屬於可發酵性質,而非水溶性纖維則有50%可被細菌發酵,包括果膠、β-葡聚醣、菊糖(inulin)和果寡糖(Oligofructose)等纖維屬於可發酵纖維。(推薦閱讀:抗癌、增強抵抗力!β-葡聚醣的4大好處與潛在功效) 豆類食物富含纖維 留意腸胃問題 豆莢類(Legumes)和豆類可提供相當豐富的可發酵纖維。雖然攝取可發酵纖維的益處很多,但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會產生氣體,因此有可能會造成腸胃脹氣(Flatulence)或腸胃不適,特別是平常攝取較少纖維的人,更容易有此情形發生。 黏性纖維(Viscous fiber) 有些特殊的水溶性纖維,遇水時會形成濃稠的膠狀,稱為黏性纖維,且類似像蜂蜜的濃稠狀,這能夠降低食物消化的速度,幫助腸道吸收更多營養,同時也會延長飽足感,並降低胃口。這類纖維可以從豆莢類、蘆筍、燕麥和亞麻籽(Flax Seed)等食物攝取黏性纖維。 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澱粉是大家平時飲食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但是有些澱粉其實相對不易消化,因此在通過消化系統時,可能仍然可以保持原狀,有這種類似纖維性質的澱粉就稱為抗性澱粉。它的功能和水溶性和可發酵纖維類似,除了幫助排便,也有增加胰島素(Insuin)敏感度、降低血糖和抑制胃口等好處。 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 擁有抗性的食物有很多,包括未成熟的香蕉、豆莢類、腰果和生燕麥,此外,白飯和馬鈴薯,在冷卻後也會產生抗性澱粉。(延伸閱讀:抗性澱粉減肥顧腸道!6種主食這樣吃效果加倍) 天然纖維尚好 懷孕哺乳要多吃 一般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膳食纖維最好,但是現代人經常外食,纖維容易攝取不夠,所以可以藉由一些補充品來補充纖維。50歲以下的女性,每天應該攝取25克以上的纖維,男性則應該攝取38克以上;50歲以上的女性應減少至21克、男性則減至30克;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應該提高纖維攝取量至每日28克。 攝取過多纖維恐有反效果 然而,攝取過多纖維,例如每天大於70克,也容易產生不良反應,甚至有些人只要攝取超過40克的纖維,就會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而且研究還發現,攝取太多纖維反而有可能導致便祕。 雖然一般人纖維攝取量時常不足,但若是突然間大幅改變攝取量,或是攝取過多纖維,則容易導致反效果,甚至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如果有因纖維攝取過多導致的腸胃問題,一般只要改變飲食,多喝水及運動就會改善。


營養知識

番茄是蔬菜還水果?原來番茄營養功效這麼多

你愛吃番茄嗎?番茄除了生吃之外,不論是做成番茄炒蛋、番茄湯或加工變成番茄醬,都相當美味,不過也因為各種料理都很常見到番茄,因此許多人心中可能有疑問: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另外,番茄煮熟跟生吃的營養價值,還有茄紅素的作用也是民眾很關心的重點,以下除了解答常見的這些疑問外,也將介紹3大番茄營養功效。 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 根據植物學的分類原則,水果是植物的果實,內含種子,具有繁殖功能,如蘋果、桃子等有籽水果;而蔬菜通常指的是植物的根莖葉,像是紅蘿蔔、菠菜等。 若以營養或烹飪方面角度分析,水果通常是口感較軟,含有較高糖分的食材,所以常用來搭配甜點類;而蔬菜通常帶有苦味,生吃或煮熟吃都可以,除此之外,酪梨也跟番茄一樣,常常讓人搞混是蔬菜還是水果。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出,在台灣學術統計上,番茄被定義為蔬菜,然而根據消費習慣調查,一般認為大番茄屬於蔬菜,小番茄則屬於水果,主要是因為大番茄甜度較低,經常入菜與其他料理搭配;小番茄則甜度較高,較常當作水果直接食用。 番茄營養功效 無論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其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是健康飲食不可或缺的一環。以下就為你介紹吃番茄的營養功效。 功效1:番茄高纖助減肥 維生素顧健康 一顆番茄含有約1.5克的膳食纖維,大多屬於非水溶性的纖維,包括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和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這些營養素都能促進腸胃蠕動,避免便祕並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另外,番茄也富含維生素C,一顆番茄就可以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的28%,還有維生素K,能避免血栓和保護骨骼;鉀能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臟病,葉酸則是維生素B的一員,能幫助維持細胞和組織正常功能,對孕婦特別重要。不過也因為高鉀的緣故,番茄並不適合腎臟病患食用,建議諮詢醫師依據個人狀況調整飲食。 功效2:茄紅素保護皮膚又防癌 說到番茄的營養,一定得提到茄紅素(Lycopene),茄紅素是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一種,是很強大的抗氧化物,除了能避免皮膚曬傷外,也能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延緩老化,和避免某些癌症、糖尿病(Diabetes)或心臟病的發生,其中以攝護腺癌特別顯著。 一份研究回顧了26篇與茄紅素和攝護腺癌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茄紅素的攝取量愈高,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則出現下降趨勢。無獨有偶,台大的臨床研究請62位40歲的攝護腺肥大患者每日服用15~30毫克的茄紅素試劑,結果排尿功能於服用後的第4週出現改善。 番茄煮熟茄紅素加倍 小番茄維生素C較多 不少人都聽過以下說法,「番茄就是要煮過才會有茄紅素,才會更營養!」,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生吃或熟吃番茄的營養各有不同,雖然茄紅素的確經過烹煮含量會較高,但生吃也能保有維生素,因此不論以哪種形式吃番茄,都一樣相當健康。 番茄擁有許多抗氧化物和營養素,雖然蔬菜水果中的營養,經過烹煮後很容易流失,但是番茄的茄紅素恰恰相反,根據美國農業及食品科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資料,加工過的罐頭番茄,雖然茄紅素含量高於生番茄的2倍,但卻遠少於煮過的番茄。 另外,葉黃素(Lutein)跟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的濃度,也會因為加工或加熱過後而提高,然而維生素C的含量反而會因高溫而逐漸下降。若想攝取維生素C,建議可選擇小番茄,不僅維生素C含量是大番茄的3倍,也很適合生食避免維生素C流失。(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功效3:番茄富含抗氧化物 對抗自由基 除了茄紅素和維生素C外,番茄還含有不少抗氧化物,其主要作用便是對抗自由基,降低人體罹患慢性病或癌症的風險,而不同的抗氧化物所帶來的抗氧化效益也有不同,番茄主要含以下4類: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一種強力的抗氧化物,能降低高血壓。 β-胡蘿蔔素:除了能轉換成維生素A,還有許多抗氧化功能。 葉黃素:能減少老年黃斑部病變(AMD)的機率。 柚皮素(Naringenin):有動物實驗發現,柚皮素能降低發炎並預防許多疾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小黃瓜8大營養好處!減肥防癌又顧心臟

小黃瓜不僅營養素豐富,也相當好入菜,對人體更有許多健康好處。夏日炎炎時,吃點涼拌小黃瓜,不僅消暑又補水,甚至還能拿來作為保養品! 小黃瓜是水果還是蔬菜? 雖然小黃瓜大多是以沙拉的形式呈現,一般人大多也將小黃瓜視為蔬菜,但你知道其實小黃瓜算是水果嗎?就如同西瓜等瓜類一樣,小黃瓜也含有種子,是屬於植物中子房(果實)的部位。無論如何,蔬果的營養都相當豐富,小黃瓜也不例外,以下將介紹小黃瓜對健康的好處。 小黃瓜的營養及好處 1. 低卡高纖助減肥 說小黃瓜是減肥聖品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它有許多優點,第一是熱量非常低,一份100克的小黃瓜只有 16大卡的熱量,可以說吃再多都不會胖,而且小黃瓜含水量高,對減重也相當有幫助,研究發現,人們攝取低熱量高水份的食物,有助於體重的下降。 2. 充足電解質水分高 小黃瓜的成分大多是水分,其中也富含了許多的電解質,因此在夏天或是運動過後,很適合拿來補水,不僅如此,補充足夠水分,對預防便祕和腎結石都很重要。另外,可以把小黃切片加入水中,也能再加一些薄荷,增添水的風味,來替代飲料。 3. 維生素K幫助補鈣 小黃瓜除了含有鈣質外,也富含維生素K,能幫助鈣質吸收,而攝取足夠的維生素K能降低骨折風險,維持骨骼健康。 4. 葫蘆素防癌 作為葫蘆科的瓜類植物,小黃瓜也富含了葫蘆素(Cucurbitacin),可能有抑制癌細胞增生的效果,雖然葫蘆素在實驗中的成效不錯,但實際的抗癌效果仍需更多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常有人吃到變苦的絲瓜,進而導致腹瀉不止的案例,其實那就是攝取過量的葫蘆素所導致的結果。 5. 促進心血管健康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鼓勵民眾應該多攝取纖維,因為纖維能夠幫助減少膽固醇的形成,並維持心血管健康,而小黃瓜含有大量纖維,特別是表皮的含量更多。另外,提高鉀的攝取量能夠避免高血壓,對心臟健康也相當有幫助。 6. 降血糖預防糖尿病 學者指出,小黃瓜能夠幫助預防糖尿病,小黃瓜、櫛瓜和哈密瓜等食物,能降低血糖飆高的風險,再加上小黃瓜是低GI(升糖指數)食物,熱量低又富含營養素。關於降血糖的功效,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小黃瓜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幫助調節血糖和肝醣的代謝及轉換。 7. 抗發炎防曬傷消水腫 小黃瓜有抗發炎的效果,因此直接將小黃瓜片敷在皮膚上,有冰涼和舒緩的效果,能降低紅腫癢等發炎症狀,也能減輕曬傷的症狀;若敷在眼睛上,則可以降低早晨水腫症狀。(同場加映:抗氧化拒發炎!吃這5種維生素就對了) 8. 大量纖維幫助排便 缺乏水分容易造成排便不順,也就是便祕的症狀,而如前面提到,小黃瓜含有大量水分,而且還有大量纖維,其中的可溶性纖維-果膠(Pectin),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人們規律排便,維護腸道健康。 如何保存及挑選小黃瓜 小黃瓜若是放置冰箱一般可保存7天,有些小黃瓜會上蠟,因此放進冰箱前請勿清洗,但是要吃之前務必將果皮削乾淨,挑選時注意兩端是否有枯萎的情形,另外,根據農委會指出,小黃瓜表面會有突起的嫩刺,如果刺一摸就斷,代表小黃瓜非常鮮嫩好吃。(同場加映:不是全部塞冰箱~蔬果正確保存這樣做) 因為小黃瓜的維生素K含量高,若吃多了可能會對血栓造成影響,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請勿突然過多的小黃瓜。另外,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每年列出的蔬果農藥殘料排行,小黃瓜榜上有名,民眾應多加注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常嚼口香糖注意!3大爭議成分:致癌、肥胖等危害風險一次看

「塞哩投,曬駱駝!」這句廣告台詞有勾起你的印象嗎?相信不少人都有看過這部廣告,但卻不知道「曬駱駝」到底是什麼意思,只知道關於口香糖而已。說到口香糖,每個人吃口香糖的原因也不同;有人想提神、有些只是單純嘴饞,且無糖和有加糖的種類都各有擁護者。不論是出自哪種原因,你都應該了解吃進嘴裡的東西,究竟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本文將為你介紹口香糖的成分以及3種有爭議的添加物。 口香糖的成分 雖然口香糖的品牌五花八門,但是絕大多數都含有橡膠、樹酯、碳酸鈣(又稱滑石粉)、棕櫚蠟、甜味劑等,除了甜味劑以外,其他成分都是為了使口香糖柔軟、Q彈、並加強它的韌性,以免在咀嚼過程中輕易碎裂。而說到口香糖的甜味劑,有蔗糖、甜菜糖、糖醇這些天然甜味劑,或是阿斯巴甜(Aspartame)這類人工甜味劑。而上述所提的「曬駱駝」其實是木糖醇(Xylitol)的諧音,它是一種稱作糖醇的物質,可以從白樺樹、橡樹或是玉米等植物中提煉出來,本身不含糖分,但仍有熱量存在,雖然名稱聽起來很像化學調製而成,不過糖醇其實是從天然植物當中萃取而成。 口香糖3大爭議性成分 1. 抗氧化劑 除了上述所列的成分外,口香糖還有一個爭議性頗高的添加物,那就是抗氧化劑,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以及丁基羥基甲氧苯(BHA),由於他們可以降低食物的氧化還原反應,所以通常當作防腐劑使用。雖然抗氧化在我們的印象中,可能會連結到保養品,對於延緩肌膚老化有所幫助,但是這裡提到的BHT和BHA卻有致癌的爭議,不過基於大部分都是以動物實驗為主,對於人體的影響仍沒有確切的定論。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規範,在食物中添加BHA的上限是0.02%;台灣方面,衛生福利部也准許添加BHA和BHT於口香糖當中,但用量不得超過0.75g/kg。雖然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將其定調為「可能的致癌物」,但是BHA在符合規範的劑量下,仍屬於合法的添加物;而BHA的情形其實也相差不遠,在合法的劑量下仍被准許添加於部分食物內,不過也由於它們的致癌爭議性,有部分廠商也開始自主規範不在產品添加BHT或BHA。 2. 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它在食品添加物上,屬於著色劑的一種,如果你有吃過白色的口香糖,那它的添加物內很可能含有二氧化鈦。有趣的是,它也被添加在油漆當中,以及因為其反射紫外線的功效,而加入防曬用品內,某些美白保養品也可以見到它的蹤跡。關於二氧化鈦研究跟抗氧化劑一樣,仍存在爭議性,部分動物實驗中發現高濃度的二氧化鈦,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和器官損傷。目前禁用二氧化鈦的國家只有法國,我國仍將其列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 3. 阿斯巴甜 身為人工甜味劑的阿斯巴甜,除了被用作口香糖的添加物外,也被使用於飲料以及為糖尿病(Diabetes)患者所設計的代餐,由於其本身不含有任何熱量,對於想吃甜食,但又不想獲得熱量的人而言是最佳選擇,但關於阿斯巴甜的研究仍有提高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罹患機率的說法,在現今的研究情況下,阿斯巴甜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仍須打上問號。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阿斯巴甜的每日攝取含量,訂為每人每公斤體重不超過40克,舉例來說:70公斤的成人,每日阿斯巴甜攝取含量,以2800公克為上限;你當然可以因為有疑慮,而選擇不碰含有阿斯巴甜的產品,反之,只要不超過阿斯巴甜的每日攝取含量限制,對人體的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營養知識

蒜頭9大功效來自大蒜素!吃蒜頭多這步驟抗癌效果滿分

台灣人料理少不了蔥薑蒜,其中,大蒜(蒜頭)除了是民眾愛用的辛香料,它對健康的功效,更是不容小覷,其實大蒜自古以來也常被用在醫療、宗教用途,當然,它濃烈的氣味,也曾經被用來嚇阻吸血鬼,無論如何,大蒜的抗氧化、抗癌等功效都已經被證實,這也難怪大蒜又被稱為地表最強食物,但是你知道嗎? 吃蒜頭雖然有這麼多好處,如果少了一個步驟,就等於前功盡棄,少了最營養的大蒜素。以下將為你揭曉,讓大蒜變身抗癌聖品的關鍵步驟,並介紹大蒜九種的強大功效。 蒜頭切碎靜置 10 分鐘 幫助大蒜素生成 大蒜對健康有非常多的益處,最主要是因為蒜頭內一種大蒜素(Allicin)的成分,是相當強大的抗氧化物,雖然學者至今仍無法完全理解大蒜素的機制,但是它抗氧化、抗菌消炎功效,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大蒜並不是本身就含有大蒜素,新鮮大蒜含有的是蒜氨酸(Alliin),必須將大蒜壓碎或切開之後,一種稱為蒜氨酸酶(Alliinase)的酵素才會逐漸釋放出來,兩者交互作用才形成了大蒜素。 也因此,整顆蒜頭直接下鍋煮可能是較 NG 的作法,因為想要獲得最多的大蒜素,必須要讓大蒜接觸空氣,在切碎之後,靜置 10 分鐘以上,讓酵素充分作用,才能生成更多大蒜素。 大蒜的 9 個健康功效與好處 在認識大蒜素後,我們一起來看吃大蒜究竟有什麼好處: 增強免疫功能:在試管實驗中,大蒜似乎能殺死癌細胞,而在人體上也發現有類似的效果,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指出,觀察約 4 萬名常吃蔬果和大蒜的中年婦女,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低了35%,而且不論生吃或煮過的大蒜都有效果。不過,受試者均是食用一般大蒜,並非大蒜精等保健食品。 抗發炎:刊登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研究指出,大蒜所含的硫化物,具有抗發炎的潛在效果,如果關節或肌肉發炎,不妨試試塗抹大蒜油在患處。 增強心血管功能:目前大蒜在降血脂的功效上仍有爭論,但能肯定的是,大蒜有降血壓跟保護動脈的效果,學者認為,紅血球能將大蒜裡的硫化物,轉變為硫化氫,能擴張我們的血管,進而有調控血壓的作用。 護膚護髮:大蒜富含的抗氧化物和抗菌的性質,可以殺死皮膚的致痘細菌,甚至有資料顯示,塗抹生大蒜可以除痘,但大蒜相當刺激,塗抹在皮膚上會有強烈的灼熱感,若想嘗試應特別小心。 殺菌效果:大蒜殺菌的效果,也能幫助我們避免食物中毒,因為它能殺死食物中常滋生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E.coli)和沙門氏菌(Salmonella),不過大蒜並不是消毒的方式,因此第一線處理食物時,還是需要注意衛生、妥善地消毒。 治香港腳:大蒜也能對抗黴菌、香港腳的患者可以將腳泡在大蒜水中,或塗生大蒜在腳上,來殺死黴菌止癢。 預防攝護腺癌:發表於《亞太癌症預防雜誌》(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的一篇研究指出,蔥屬植物,特別是大蒜的攝取,跟攝護腺罹癌風險下降有關,不過研究團隊也提到,針對大蒜與攝護腺癌之間關係的研究很少,仍待更深入的研究。(延伸閱讀: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8大最佳抗癌食物大公開) 減少飲酒過度的肝損傷: 根據中國山東大學毒理學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大蒜中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 DADS),可能能保護肝臟,對抗酒精造成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 降低感冒頻率:根據印度的研究團隊指出,預防性地攝取大蒜,有降地成人感冒頻率的現象,但對症狀的緩解沒有幫助。 大蒜天然 A 尚好 雖然市面上有許多販售大蒜素的保健食品,但近年的研究也發現,大蒜的保健食品,效果不如新鮮的大蒜好,此外,雖然許多研究都指出,生吃大蒜可能好處較多,但就以整體統計來說,似乎只要攝取足夠大蒜,無論生吃與否,都對健康有益。 大蒜好處多 但刺激性強建議適量食用 吃蒜頭的好處有相當多,但是也相當的刺激腸胃,因此,剛開始吃大蒜的人,應避免一次食用過量,大蒜的刺激性會造成腸胃不適、脹氣、腹瀉和口臭。大蒜對皮膚來說也相當刺激,所以在煮菜時可以考慮戴手套。 食用大蒜精等補充品要注意 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應特別注意,因為攝取大蒜補充品有可能會加強藥效,使得血液更難凝結。另外,雖然較少見,但是吃大蒜補充品,有可能會導致頭痛、疲勞、胃口喪失、肌肉疼痛或過敏的反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營養知識

秋季就要吃螃蟹!2大健康好處報您知

用夾蟹鉗壓碎螃蟹殼,一口將白色的蟹肉放進嘴裡,幸福感充滿了整個嘴巴;所有的海洋生物裡,螃蟹(Crab)可說是海鮮料理的高級美食之一。而且,它的肉不僅甜美好吃,其營養價值也很高,並不輸其他魚貝類,以下列出吃蟹肉的2大好處和料理方法,趕快把握秋季螃蟹旺季,趁週末去市場抓一堆回來煮吧! 1. 螃蟹含Omega-3脂肪酸且助抗氧化 與其他的魚類一樣,螃蟹含有Omega-3脂肪酸,能避免血管中的血小板黏在一塊,確保血流順暢,其來源來自於攝取水中浮游植物和藻類所得。此外,它也有鉻(Chromium)的礦物質,可以幫助提升身體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HDL),加上固醇(Sterol)能限制其他膽固醇(Cholesterol)的吸收,進而降低了心臟疾病(Heart disease)和中風(Stroke)的風險。 幾乎所有的甲殼類都有硒(Selenium)的成分,但螃蟹算是較頂級的食物來源,可以加強身體的抗氧化保護系統,保障甲狀腺功能和身體免疫系統,還能中和自由基(Free radicals),幫助對抗癌症。 2. 螃蟹肉強壯骨骼牙齒 對小孩和年長者而言,螃蟹其實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因為它的肉並沒有結締組織,所以與其他肉類相比更容易消化,適合各個年齡層食用。另外,它對於腦部認知和神經系統也非常重要,包括維生素B2、維生素B12、銅;其中銅能助於鐵的吸收、紅血球的製造,進而加速傷口的治癒時間。 很多人不知道,吃螃蟹能強壯骨骼和牙齒,它含有磷(Phosphorus)和鈣質,有骨質疏鬆風險的老人建議多多攝取,以保障健康的高齡生活。但是,也不要大量地吃蟹肉,因為它仍有很高的鈉(Sodium)和膽固醇,吃多了反而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高膽固醇病人也要儘量避免,並且在做任何飲食的調整前,請先跟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商量。 螃蟹要活著出手料理 料理海鮮一定要活著出手,螃蟹也不例外,若發現買回來的螃蟹死了,或蟹殼破了,請將屍體丟掉,因為死了的海鮮會釋放組織胺(Histamine),會導致過敏症狀。而由於螃蟹身上可能會有細菌和寄生蟲,要注意別把熟食放在一起,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根據美國紐約州衛生部(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的資料,螃蟹殼上的褐綠色物質要移除,因為它含有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簡稱PCBs)、戴奧辛(Dioxin)及其他重金屬成分,用沸水煮熟螃蟹後,也請把水倒掉,以免誤食,80%的PCBs會從螃蟹體內滲出。 在處理活螃蟹時,請使用手套和鉗子,抓的時候從螃蟹的後部著手,且抓穩2邊的後腳,然後沖冷水數分鐘。接著,將整隻螃蟹下沸水煮約10分鐘,或煮至蟹殼轉粉紅色,才拿起放入冰水中冷卻,若是體型較大的大蟹,則可以煮至20分鐘,等到摸了不會燙手,就可以開動吃美味的螃蟹大餐啦!


營養知識

蔬菜水煮還生吃好?這4種適合生吃、6種煮過更營養

傳統的燙青菜,是大家最熟悉的蔬菜料理,不過隨著國人飲食西化,我們對生菜沙拉也已經習以為常。而不論你喜歡哪一種,你可能都有一個疑問,蔬菜到底生吃還是煮熟好?有人說水煮會破壞營養,真的如此嗎?以下將分析青菜生吃及水煮後的營養差異,以及哪些蔬菜該生吃、哪些該煮熟?教你怎麼吃可獲得更高營養價值。 蔬菜水煮加速維生素與酵素流失 有些維生素很容易在烹煮時被破壞,特別是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而各種蔬菜的料理方式中,水煮是最容易讓營養流失的一種,大約會流失50~60%。因此若想保留較多的營養素,改以蒸、烤或拌炒代替水煮更佳。若加熱或烹調的時間拉長,蔬菜的營養會流失得更多。而其他些礦物質和維生素,雖然在烹煮過程流失的量較少,但是一樣會流失,只有維生素D、E和K較不易受烹煮影響。 此外,青菜所含的酵素也有助消化,但食物中酵素其實對溫度很敏感,也容易受到高溫破壞,只要約47°C就會把蔬菜內的酵素消耗殆盡。因此,有些人堅信蔬菜生吃和低溫烹調,才是最好的飲食方式,也就是近年在歐美流行的生機飲食(Raw Food Diet)。(同場加映:冷凍蔬菜沒營養?研究破解常見迷思) 豆莢類經水煮過後更好消化。 豆莢類水煮過後較好消化 比起單吃生菜,經過不同方式料理之後,較能呈現食物不同的風味。但相較於生食,煮熟的食物較容易咀嚼和消化,有時獲得的營養可能較高。吃生食若是消化不良,那麼營養也很難完全吸收。舉例來說,經過水煮的穀物或豆莢類,不但較好消化,還能降低當中抗營養因子(Anti-nutrients)的含量,抗營養因子是一種植物會產生並阻礙人體吸收營養的物質,而水煮則可將其破壞,增加蔬菜的營養吸收率。 蔬菜水煮可增加抗氧化物 研究顯示,有些蔬菜經過煮熟後,所含之抗氧化物量會增多,而不同抗氧化物對於人體皆有不同形式的幫助,例如富含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的紅蘿蔔,除可經人體轉化為維生素A利用,也有助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在綠色蔬菜中含量豐富的葉黃素(Lutein),則有助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而充滿茄紅素(Lycopene)的番茄水煮過後,也較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並有利於降低攝護腺癌和心臟病的罹病風險。(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此外,烹煮食物很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殺菌,可以避免吃生食而引發食物中毒或腹瀉等相關疾病。尤其在不衛生的地方,建議蔬果一定要煮熟才能吃,除此之外,也要確保沒有腐壞。而較容易被細菌感染的蔬果,包含菠菜、萵苣和番茄。 生食高麗菜可攝取更多因烹煮過程而流失的酵素, 4種蔬菜適合生吃 營養更加分 花椰菜:比起煮過的花椰菜,生吃能夠攝取比煮熟多 3 倍以上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一種抗癌物質。 高麗菜:黑芥子酶(Myrosinase)是高麗菜中一種能防癌的酵素,容易被高溫破壞,所以煮高麗菜時,應盡量減燒烹調的時間,才能保留較多酵素。 洋蔥:生的洋蔥可以抑制血小板不正常的凝結,有預防心臟病的作用,但煮過之後就會喪失這種功效。 大蒜:生大蒜富含硫化物(Sulfide),有抗癌的特性,但是煮過之後,這些硫化物就會被破壞。 (延伸閱讀:地瓜葉超營養6大好處!想不到養豬菜這麼健康) 6種蔬菜適合水煮後再吃 蘆筍:想要攝取蘆筍的營養,必須要先破壞它非常厚的細胞壁,水煮過之後,才較容易讓人體吸收維生素A、C、E和葉酸等營養素。 紅椒:雖然生吃紅椒能攝取較多的維生素C,但如果想要攝取較多胡蘿蔔素和阿魏酸(Ferulic acid)等抗氧化物,拌炒或是燒烤加熱過後較佳。 蘑菇:不論使用水煮或是其他烹調方式,蘑菇只要經過加熱,就會增加鉀的含量。 番茄:雖然番茄在水煮過之後,茄紅素含量會增加60%以上,但維生素C的含量會降低約29%。 紅蘿蔔:水煮紅蘿蔔雖會造成部分β-胡蘿蔔素流失,但吸收率則會提高。 豆莢類:豌豆這類的豆莢類蔬菜,生的時候含有凝集素(Lectin),是一種毒素,對身體有害,但經過浸泡和水煮後就能消除。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水煮不可避免會造成營養素流失,但部分營養如葉酸,經水煮後會「滲入」湯內而非消失,因此若想增加營養素的攝取量,可適量攝取菜湯。 總而言之,哪些蔬菜生吃或煮熟比較健康,其實因「菜」而異,除了營養價值外,有些蔬菜確實煮過的味道較佳,就建議縮短加熱時間,避免營養過度流失。另外,雖然生機飲食正在風行,但並不代表生食適合每個人,應該視情況而定,最重要的健康守則還是均衡飲食。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