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談到健康,不能只顧生理而忽略心理。影響全人類的三大疾病,憂鬱症名列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而心理健康卻常常被忽略。在這個類別,你可以認識各種心理狀態和問題、影響心理健康的風險因素,以及心理治療的方式。

基礎知識

心理健康

過勞症狀有哪些?預防過勞死7項前兆自我檢測,這6類人要小心!

多年前藝人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驚傳心臟驟停倒地,經搶救仍回天乏術,根據報導,除了身體狀況及當時的氣溫較低之外,過勞(Burn-out,又稱職業倦怠)及工作過度造成他的身體無法負荷,也被質疑是導致心因性猝死的主因之一,甚至可能是過勞死。 究竟可以透過何種症狀自我檢測是否過勞?哪類人是過勞死的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工作才能防止過勞死的憾事發生?就讓《Hello醫師》為您一一介紹! 7大過勞前兆或工作過度的症狀 許多人將重心擺在工作時,常常不知不覺會工作過度,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那要怎麼樣評估自己是否工作過度了呢?民眾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以下7種過勞症狀,視情況調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達成平衡。 長時間感覺疲累:疲累的呈現方式有許多形式,長時間感覺缺乏活力、精疲力盡、對工作感到畏懼或焦慮(Anxiety);這些心理或心理症狀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可能從1~2次的失眠,到整個禮拜都因失眠而無精打采。 總感覺病懨懨的:除了外表出現疲態外,可能也會有感覺總像感冒或病懨懨的樣子,這可能就是工作過度的徵兆。許多人會因為工作壓力過大或工時過長,導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感染,因而生病。 記憶、注意力減退:專注力下降是工作過度的重要指標,過勞也容易使我們邏輯思考的能力或記憶力減退。(延伸閱讀:記憶力變差是失智嗎?失智症9大前兆勿輕忽,及早就醫有效控制病情) 壓力大常焦慮:工作壓力大容易使人焦慮,且常導致失眠。 長期熬夜或失眠:工時過長和熬夜都會使得睡眠不足,此外,過度工作也會對身心都產生極大壓力,進而造成失眠症(Insomnia)。 工作效率降低:發現自己都在加班,完成的工作卻沒有以前多?這種效率大幅下降的情形,很可能是工作過度的跡象。 對事物失去興趣或熱情:這也是憂鬱症(Depression)的症狀之一,因為過度工作容易使我們有無助的感覺,或是產生負面的想法。 過勞的定義:加班超過100小時 工作時常讓人忘了時間、忘了休息,因此過勞這個名詞,在台灣早已耳熟能詳,但怎麼樣才算過勞呢?根據勞動部的過勞認定,在生病前一個月,因加班產生的加班時數超過100小時,或發病前2~6個月,平均加班時數達80小時,就可視為是過勞引起的疾病。 6種過勞死的高風險群 腦心血管疾病是過勞死的主因之一,而根據勞動部對「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針對工作型態之工作負荷,以下6類人皆屬過勞死的高風險族群: 不規律的工作者 工時長的工作者 經常出差者 需輪班或夜班工作者 作業環境有異常溫度、噪音或時差者 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者 使用「勞動部過勞量表」自我檢測 雖然時數可以作為是否為過勞的參考指標之一,但是難道需要忙出一身病之後,才有辦法定義過勞嗎?其實,一般所說的過勞,它的概念相當地廣,不論從心理狀態,還是一直到因為工作引起的腦心血管等各種疾病,皆屬於過勞的範疇。 而工作過度、工作壓力大或工時過長,除了會造成身體過度疲勞或加重許多病症外,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猝死。因此,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也發布了《過勞自我預防手冊》,其中的「過勞量表」,可供民眾檢測自己是否有過勞情形。 WHO首度將過勞納入疾病分類 根據今年(2019)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的《國際疾病分類》,過勞首度被納入其中,WHO認為過勞屬於一種「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而WHO所定義的過勞,有以下3大要素: 工作效率降低 常覺得提不起勁或精疲力竭 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忿忿不平 不過,若根據以上條件,許多人可能都符合過勞的情況;相較之下,台灣在過勞的認定較為嚴格,也可見WHO在過勞的定義,較偏向職業倦怠,著重於心理壓力的評估。 過勞會引起哪些健康問題? 研究指出,對於低收入、且一週工作55小時的人,比每週工作35~40小時的人,心臟病發(Heart Attack)的機率高出13%;過勞引起中風(Stroke)的機率,則不分收入高低,只要工時較長,風險就高出33%。 雖然中風、心臟病發或猝死屬於較嚴重案例,但過勞對一般大眾的長期健康危害也不容小覷,因為工作超時者,常會有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經常抽菸或喝酒等不良習慣,而容易患有糖尿病(Diabetes)或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等疾病。 過勞死在台灣並不少見 過勞死(Karoshi)一字,其實來自於日文,由於在日本傳統的價值觀下,容易超時工作、加班過度,也因此每年過勞死的人數相當可觀,這也引起國內外不小的關注。 事實上,台灣等亞洲國家也都存在超時工作或責任制的影子,例如過去工程師或遊覽車司機因爆肝猝死的新聞也並不少見。  健康工作的5點建議 除了要求雇主應提供合理的工作環境,避免過長工時外,自己也可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拒絕讓工作成為健康的殺手,以下提供民眾5項健康的工作習慣: 採用正念飲食觀念,吃飯時間放輕鬆進食,避免有時間壓力。 避免含糖飲料及垃圾食物,從家中帶些堅果、水果等做為點心,保持營養均衡。 坐式生活會提高整體死亡率,避免久坐不動,能走樓梯就不坐電梯,也盡量在休息時多走動活動。 工作時心情放輕鬆,不時和同事聊天開玩笑。因為幽默被認為和心血管健康,還有工作效率的提升有關。(同場加映:哈哈哈笑聲會傳染!大笑5個健康好處-減壓延壽增強免疫力) 多注意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的數值,若有過高的情形,請遵從醫師的處方服藥,避免過勞引起的腦心血管疾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心理健康 相關文章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厭男症不限女!社會與媒體是背後推手

根據2019年公布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顯示,想達到真正的職場性別平等,可能還需要再努力257年。從調查結果來看,女性在大多數情況都處於下風,但男性也並非絕對的受惠者,實際上,「厭男」(Misandry)現象也同樣存在於社會,而相對於厭女症(Misogyny),厭男症反而更難察覺,根深蒂固的時間也更長,很多時候,男性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遠比對女性還要多。《Hello醫師》以下將為你詳細介紹厭男症的形成原因。 生活充滿對男性的微歧視 在這追求性別平等的年代,我們總是覺得女性受到許多言語或肢體羞辱,不過,這些遭遇男性也同樣有機會碰到,比方說,當女生聽到男生在談論女生的外型或身材時,可能會覺得被侵犯,但其實也有部分女生會用一樣的方式討論男生,只是在父權文化下,女生會認為男生理應接受這樣的評論。(同場加映:倡平權卻感覺不自由~男女都有厭女症) 長久以來的社會期待往往要求男性不能表現出軟弱、要背負家計或必須扮演一家之主,使得男性變得形單影隻,比較沒辦法像女性一樣聚集起來捍衛自己的權益,這也讓厭男的情形加劇。 厭男症也稱為男性貶抑,廣義的厭男症甚至還包含對男性厭惡、害怕、憤怒、鄙視,以及許多對男性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例如: 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 男人什麼都不懂 男人就是無法接受女人拒絕跟他發生性關係 男人就是要表現得像個男人 男人怎麼可能不喜歡運動 媒體與個人經驗皆可促成厭男症 雖然現在沒有確切的數據統計證明厭男和厭女的現象有多普遍,但能確定的是,這些觀念都已經深植在我們的文化裡。 不同於厭女症,形成厭男症的原因有很多,舉凡意識形態、政治、日常生活到心理狀態,都可能有所相關,以下將分別介紹各層面對厭男症形成的影響: 現實層面:厭男症與厭女症是互相影響而產生的,厭女的情形有多嚴重,相對地,厭男的心態就有多嚴重。 現代社會:以美國為例,大約有90%的謀殺案都是男性兇手,FBI的前10大緝凶名單也常常都是男性。這樣的數據也讓現代社會的人開始認為,男人比女人更容易犯案,女人屬於弱者,不僅使性別刻板印象愈加偏頗,也讓厭男症不再只是事實,而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表現。 個人經驗:曾經跟爸爸、兄弟、男同學、男老師或是男同事有過讓人不愉快的經歷,或是他們的錯誤待人方式,都有可能在大腦的皮下區域(Subcortical matter)種下仇恨的種子,而這顆種子會持續在腦中成長,經過大腦中的恐懼處理(Fear processing)和記憶區域(Memory areas),最後影響感性及理性的決策,形成日後的厭男症。 政治妖魔化(Political Demonization):某些女權主義或是擁女主義(Pro-feminist)的作家,可能會有意無意的在書中宣傳反向性別歧視(Reverse Sexism)的概念。例如美國作家瑪莉蓮.法蘭奇(Marilyn French)就曾在書中稱呼所有男性為「敵人」。 天使化:上一點提到的政治妖魔化男性,有一部分也是因為女性已經被天使化,尤其是性別歧視至今的極化(Polarization)發展:女人代表的就是好、同情心與善良;男人則代表壞、髒亂和隨便。 大眾文化:隨著大眾文化流行,厭男症的心理在很多商品、搞笑節目、電視劇,甚至流行音樂都看得到,大眾文化把嘲笑男性變成一種流行,好像男性生來就該扛得住這些鄙視的話語。 當然這也造成負面影響,男性對自己的性別會容易產生自我憎恨(Self-loathing),變相加重男性的厭女心理,同時也讓女性更鄙視男性,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影視媒體:許多美國的情境喜劇喜歡塑造兩性既定的形象,男生就是又呆又笨,可能還有個圓滾滾的肚子,例如《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的荷馬;而在《六人行》(Friends)裡面,女生總是成群結隊出現,個個多愁善感又性感撩人。雖然這些情境喜劇很好笑,但是觀眾也容易被潛移默化,接受這些既定的男女印象,甚至沒有察覺到心中已經形成厭男或厭女心理。 厭男的觀點隱藏在我們生活中各個角落,甚至已經被當作普世價值,對男女都造成不同的影響,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正視這個問題,一如我們對厭女症、種族歧視或是恐同症(Homophobia)一樣,了解這個現象後努力改變。改變當然需要時間,但就算職場性別平等還需 257 年,只要愈多人意識到問題,並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或作為,我們終將朝向更平等與同理的社會邁進。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人際關係

為何會產生戀母情結?佛洛伊德從性心理發展5階段,道出其中原因

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也就是俗稱的戀母情結,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原名出自希臘神話中王子伊底帕斯的故事,指的是雙親中,媽媽對小男孩較有吸引力,而小男孩則容易吃爸爸的醋。 知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5歲以前是人格發展與形成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人類會將自己的性慾轉變成社會可以接受的行為,《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您介紹戀母情結的由來與在心理學上的意義。 性心理發展5階段 佛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發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包括以下5個階段: 口腔期(The Oral Stage):約在0~18個月時,嬰兒的快樂來源是口腔活動,嬰兒會喜歡吸允、舔、咀嚼和咬東西,同時對照顧者也會開始產生依賴,但如果此階段的嬰兒需求沒能被滿足,就可能會對照顧者產生疏離感。 長大以後,也容易有酗酒、吸菸、貪吃或咬指甲等習慣,甚至發展出過度依賴或較具攻擊性的性格。(延伸閱讀:保持孩子的口腔健康!父母一起跟著做) 肛門期(The Anal Stage):約在18個月~3歲時,小孩會從大小便排泄時所生的刺激快感獲得滿足,同時也是訓練小孩學著忍尿意、便意及培養衛生習慣的重要階段。 佛洛伊德認為,這時期訓練孩子上廁所要多誇獎、多鼓勵,這樣才會養成他們能幹、具創造力的性格。若爸媽太過放任小孩,可能會養成髒亂、浪費的性格;若是經常對小孩過度嚴厲或處罰孩子,就會養成他們死板、過度迷戀的人格。 性器期(The Phallic Stage):約在3~5歲時,幼兒的原慾(Libido)會集中在生殖器官上,喜歡觸摸自己的性器官。這時期的幼兒也開始能辨別出性別差異,並在潛意識中以父母中的異性者為「性愛」、「性愉悅」的對象,是發展出戀父、戀母情結(Electra complex)的重要階段。小孩會開始對同性父母產生敵意,並對異性父母產生依戀。 潛伏期(The Latent Period):約在5~12歲,這段時間又稱性慾休眠期。孩子的性慾會轉移至周遭事物,潛意識的「超我」(Superego)會開始發展,「本我」(Id)則會壓抑自己。 孩子會開始發展社交技巧、價值觀,以及培養和同儕之間的感情,所以對於異性的原始性慾會轉變成潛伏的形式。隨著「自我」(Ego)和「超我」持續發展,加上孩子開始上學,他們會更專注在同儕關係、習慣以及興趣的養成。 生殖期(The Genital Stage):12歲以上、青春期或是成人之後,是性心理發展的最後階段,兩性的差異開始顯著,生理上個體性器官成熟,心理上也開始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識。佛洛依德認為,這個階段的最終目標就是努力平衡各生活領域所扮演的角色,若是個體在前面4階段都發展完全,那麼這個階段就可以完美平衡,並會表現出溫暖、照顧人的性格。 為何會有伊底帕斯情結?出自希臘神話中一場弒父娶母的悲劇 伊底帕斯本是希臘神話故事的人物,而伊底帕斯情結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取自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古希臘語:Σοφοκλῆς)的作品《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是一則弒父娶母的悲劇故事。 故事中,底比斯(Thebes)的國王年輕時遭到詛咒,神諭表示他將來會被兒子殺死,於是就在兒子伊底帕斯(Oedipus)出生時,命人將伊底帕斯丟棄在野外等死,但奉命執行的人並沒有遵從命令,而是偷偷將伊底帕斯轉送給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國王波呂波斯(Polybus),之後,國王波呂波斯便把他當作親生兒子扶養長大。 伊底帕斯長大後,某天在德爾斐神殿((Archaeological Site of Delphi)向太陽神阿波羅(Apollo)請求神諭,得知自己將來會「弒父娶母」。為避免神諭成真,伊底帕斯便離開科林斯,但當他流浪到底比斯附近時,卻與一台馬車發生衝突,失手殺了馬車上全部的人,其中便包括了他的親生父親。 同一時間,底比斯城正面臨人面獅身獸斯芬克斯(Sphinx)的威脅,一旦被牠抓住的路人答不出謎題,就會被其殺害。然而,就在底比斯城宣布:「只要能解開謎題,就可獲得王位並迎娶國王的遺孀為妻。」伊底帕斯解開了史芬克斯的謎題,解救了底比斯也繼承了王位,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妻。 戀母情結的表現型態 戀母情結並不是疾病,也不是變態的行為。佛洛依德認為,會產生戀母情結,就是因為性器期沒有發展完全。 在性器期間,男孩子會對爸爸產生敵意,會想要取代爸爸的位置。性器期若發展完全,男孩則可以內化「爸爸」所代表的意義,包含男性角色、男性價值以及男性氣質等。 反之,若發展不完全,小男生則會視媽媽為自己的所有物,叫爸爸不要碰媽媽,或在睡覺時候喜歡擠在爸媽中間,這樣的行為就屬戀母情結。而有戀母情結的男生,當然不會真的愛上自己的媽媽,但是在往後尋找交往對象時,會容易愛上和自己媽媽相似的女性。(同場加映:小孩跟恐怖情人交往!勸分手注意安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人際關係

都是媽媽的錯?3個破壞母女關係原因

如果說婆媳糾紛是婚後難題的話,母女關係則是原生家庭需跨越的婚前考驗。有的人覺得母女不合只是荷爾蒙作崇,因人格特質不同導致雙方難以相處;更多人則將矛頭指向媽媽,認為她沒做到教育孩子的責任。但事實上,女兒和媽媽本來就不一樣,身處的成長環境與文化價值觀都不同,以下剖析破壞母女關係的3個原因,以及一些改善方法,做為她的孩子,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去體會媽媽的感受,因為不管我們長多大,仍舊還是她的寶貝孩子,會擔心也是理所當然的! 每個女孩小時候都會有很憧憬媽媽的一段回憶,像是欣賞她穿的華麗晚服、穿戴她收集的金銀飾品等等,畢竟媽媽算是多數孩子建立人與人連結的第一個人,想要模仿她並渴望得到寵愛也合乎常理。但隨著孩子長大,以及受家庭、社會、文化的影響,這種對母親的崇拜會轉變為其他情緒,有的學習了信任和友誼,有的卻因錯誤的教養方針,造成母女關係逐漸走向破裂。 1. 不捨女兒獨立致過度介入 當女兒漸漸獨立了,不再需要依賴父母百般的照顧,爸媽有時候反倒會感覺一陣失落,尤其對懷胎9個月的媽媽來說更是不捨。而為了要保有原本的母女關係,有的媽媽就會努力挽回先前的關係,像是不停追問女兒的近況,或強迫給予教導和建議,但孩子往往會將其解讀成父母嘮叨及干涉,導致母女關係陷入緊張局面。 倘若母女的關係界線沒有拿捏好,雙方的角色最終會糾纏在一起,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糾結的關係」(Enmeshment)。簡單的說,這類媽媽的生活都仰賴於女兒身上,包括其身分、娛樂、人際關係,並且想透過介入女兒的生活,來證明她的存在價值,嚴重甚至會深陷愛與嫉妒,引致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 在糾結關係中,媽媽或許會得到好處,但女兒卻只有被傷害的份,當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生活,最終會吞噬掉他們探索身分和建立關係的機會,結果就是仇恨深根、情感不成熟,以及自我身分的懷疑,有的甚至會努力成為父母理想中的那個她,拼命掙扎。 不過,這樣取悅父母並無濟於事,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相信不久的將來,父母會被感動而也做改變;至於媽媽們,不妨多對女兒所做的決定表達信心,以及為之前犯的錯請求他們的原諒,這往往是恢復母女關係的一大步。 2. 嫉妒女兒年輕比自己優秀 嫉妒(Jealousy)是人之常情,媽媽或許不會因女兒的朋友而生嫉妒,但可能會為自己不比女兒得到婆婆恩寵,心懷不滿。有的媽媽會覺得孩子的出生攔阻了她「美好生活」的計畫,甚至想利用女兒來滿足自己未完成的願望,她們也許會故作可愛和幼稚、將自己裝扮得更有魅力、吸引男生注意力、在女兒的朋友圈中招蜂引蝶,以及嫌棄現在的生活。 有的媽媽思想之極端,視自己的女兒為麻煩,為滿足私慾,她們會毫不猶豫捨棄女兒的需要,更惡劣的還會在大庭廣眾前羞辱孩子,好讓自己顯得較優越。要知道媽媽對女兒有無嫉妒之心,其實並不難,倘若您發現父母在跟您談話中間常常心不在焉,或是在聽您分享夢想及開心的事也絲毫不感興趣,對方也許正嫉妒您的驚人成長。 要除去嫉妒之心,它絕非憑一天之舉就能解決,首先我們得先承認它的存在,然後再用理性思考去分析所面臨的狀況,這會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地迎向關係的和解。另外,女兒不要一味把媽媽看作媽媽,乃是把她看作一個女人,暫且放下母女之間的職責與期待,試著以兩個女人的相處方式對話。這麼一來,孩子就不會為讓媽媽開心而忍氣吞聲;同樣的,當媽媽沒有達到女兒的期待時,也再沒有理由生氣或失望了,因為媽媽也是女人而已,她也有軟弱的時候。 3. 女人說多錯多且易解讀錯誤 與男人不同,女人之間的關係通常都是建立在說話溝通的基礎上,也正因為這樣,說錯話的機率也比男人來得更頻繁,造成錯誤訊息傳達和不必要的誤會,尤其當媽媽被賦予家庭及家族中間轉達訊息的窗口時,這責任更是不容輕看。 話雖如此,但也不能全讓媽媽一人扛,每個家庭成員都應主動聯繫彼此,以備媽媽哪一天有事不在,或不幸離開了,家庭關係仍可以緊緊相連。因此,做為媽媽,請多多鼓勵家人固定跟彼此保持聯繫,不方便講電話則可透過發簡訊、網路社群、電郵、寫信等方法。此外,邀請家人一起參與活動或玩遊戲也是培養感情的好撇步,不過最有效率的還是兩個人深入的談話,過程中請以謹慎、尊重的心對待彼此,或許就能化解彼此的心結了。 若您正處於母女分隔兩地的情況,請注意在打電話或傳簡訊過程中,對方可能會錯誤解讀您所要表達的,因為女人較擅長面對面溝通,以察覺對方的語氣、肢體語言,以及其他可觀察表徵。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只要手機視訊就可以讓彼此輕鬆面對面說話,瞬間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敞開心、誠實面對彼此,並堅定相信這段母女關係就是真愛。


人際關係

我只在乎妳!理想男人的13種模樣

女人想要的是什麼?許多男人應該都曾想過這樣的問題,一項針對身心健康夫妻的研究調查,整理了13種女人心中的理想男人模樣,或許可以帶給您一些提示,一起來看看吧! 1. 真正在乎女人的男人 無論她是一個敏感細膩的小女人,或是個堅強獨立的女漢子,她永遠都會期待一個有感性那一面的男人,能在她不開心時回應她的需求,並用雙臂環繞著她,或為她遞上紙巾擦淚。培養情感永遠是建立連結的最佳途徑。 2. 有騎士精神的男人 很多女人都希望她的男人只對她一個人浪漫。無可否認的,很多事情她自己都能做得來,例如拉餐廳的椅子、修理壞掉的椅子,但她永遠都會很樂意身旁有個富有浪漫騎士精神的男人為她服務。 3. 衣著打扮給人好印象的男人 男人給女人的第一眼印象絕對很重要,不僅延續至後面幾次約會,甚至會長久地留在她的腦海裡。 4. 不隱藏缺點的男人 女人永遠會被一個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男人所吸引,因為她們喜歡看到這種成長。她們也愛細心且感性的男人,女人喜歡她的男人坦承自己的缺點,比方有一點脾氣、下班後悶悶不樂,看著男人對自己展現真實自我的那面讓她感覺很不錯。 5. 不過度干涉私生活的男人 當女人在生活中遇上困難時,或許她只是希望有人聽她說話,而不是指導她該怎麼做。男人傾向於解決問題,因為他們較為務實,但傾聽可以更加深彼此的關係。 6. 重視安全性行為的男人 這點絕對是男人要悉心留意的,當男人表明他對安全性行為的重視,並主動採取保護措施時,女人會很感激,並有受到保護的感覺。 7. 知道女人在床上想要什麼的男人 不少女人喜歡討論床事,也希望取悅她們的男人——通常直搗黃龍最好不過了。但男人也應該多多了解女人喜歡什麼,用正面並充滿誠意的口吻問問她吧。 8. 衣服有「味道」的男人 您的女伴是不是喜歡蜷縮在您的毛衣上或鑽進您的工作襯衫裡?有些研究發現,女人覺得心愛男人的汗水味可以讓她們感覺放鬆。 9. 會讚美的男人 女人喜歡被稱讚看起來很美,她們喜歡男人注意到她們未說出口的改變,例如穿上一件新衣服時,她會暗示您,她今天看起來如何?如果她看起來特別有魅力,或她剛換了一個新髮型、身材變得纖細,請說出來讓她聽見您的讚美吧! 10. 不避談兩人關係的男人 當女人想談談彼此的關係時,並不代表男人做錯了什麼,很多女人只是想確認一切是不是都安好,這是個好現象,一段坦承、開放的對話能讓雙方的距離更近。 11. 直視眼睛的男人 或許肩並肩坐著的方式讓男人覺得更自在,但很多女人喜歡當她們說話時,男人能與她們有眼神交流。性愛時直視對方的雙眼也能加深雙方的情感。 12. 把握時機的男人 當女人準備好給予承諾時,她們會說出來,以便讓男人知道並提前準備,但她們不會想一直這麼做。因此,當她做好準備也給了您預告後,下次再提起這個話題時,請準備好您的回覆。 13. 保持浪漫的男人 浪漫是女人永遠不嫌多的東西,無論彼此已經在一起幾個月或幾年,鮮花、一頓親密的晚餐、一首情詩,這些簡單的浪漫都會讓女人感動,並在晚上熄燈後表達她們的感謝,因此請記得永遠保持浪漫的生活。


人際關係

細心體貼最有魅力!吸引女性4特質

有些男性為什麼可以追到條件最棒的女生呢?長得帥或有六塊腹肌絕對不是成功的關鍵。事實上,男性的某些人格特質會特別吸引女性,如果您具備了這些特點,女生們可是會蜂擁而至,甚至還想納為己有呢!這些讓女性無法抗拒的性格特徵是什麼呢?以下列了4個男性魅力特質供您參考,幫助您吸引女性,並對您一見傾心! 1. 女性確實對聰明的男子傾心 男性如果能夠開啟引起女性興趣的知性話題,當個好聽眾並關注她的反應,然後再風趣幽默地逗她笑得合不攏嘴,甚至可以與她長談數小時又不乏味,這樣的男人誰能不愛呢?為什麼這樣的性格特質討女性喜歡?因為女性較偏好能在兩人關係中建立智識連結的對象。 2. 自信的男子給女性良好的印象 一個可靠的男人,應該是個對自己有自信的人。在一段關係中,他不會忌妒別的男人,也不會因為出現其它追求者而擔心失去自己的女友。 女性會受自信的男人吸引的原因,在於這個特質能讓她全心全意地信任他,另外則是,一個自信的男人不會去追求女性的認同,這反而讓女人渴望去擁有他。 3. 擁有藝術氣息的男子更撩人 擁有藝術氣息的男子對於自由與活在當下的態度有更高的意識和見解,這樣的男人也經常善於運用自己的創意,來取悅女性,例如用一首自己親手寫的情歌來融化她的心,或畫一幅她的肖像。 藝術氣息強大的男性總是能抓住女人的目光,因為他明白每個女性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最特別的那一個,因此要凸顯她的重要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她成為繆思女神——成為他音樂或詩詞創作的靈感來源。女人容易被這種擁有創造力的腦袋所吸引,尤其當這位男子能讓自己的女人成為藝術品時。 4. 細心體貼的男人抓得住女性的心 他不只是會幫她開車門、拉椅子,他也總能用適當的理由邀她出門,並親自到家門口接她,對女性的感受和慾望也很敏銳。為何這樣細心體貼的男人讓女性傾心?因為比較之下,過去那些粗魯無禮或已讀不回的壞男人顯得相形見絀。女人是會慢慢學會如何欣賞男人,並調整擇偶清單上的條件順序的,對全世界的女人來說,她們終究了解到,她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會永遠善待自己的男人。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女性領導者站出來!突破傳統挑戰自我

職場上確實存在著男女有別的差異,而企業決策階層的性別比例差距更大,根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在2015年的統計,全球只有18位女性國家領導者,僅占全部的1/10。這個現象或許從一般職場上的性別差異就能看出端倪,最新的研究指出,人們認為男性較具備良好的領導特質,這也說明了為何男性在管理階層的人數較多。本文將為您剖析何謂領導人的特質,以及女性領導者與男性的差異。 好的領導者應具備的人格特質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調,有些適合擔任領導者的人,在某些特質上得分較高,例如誠實、聰明和果斷,這都是領導人排序首重的特點,接著才是好的組織能力、公正性和同理心。 此調查也發現,調查對象的性別也會影響他們的評分配比,66%的女性比男性更著重同理心,而男性則只有47%。此外,女性是否有野心也是領導人的重要特質(57%的女性及48%的男性認為這個特質很重要),總體的性別差距是由千禧年的這個年輕世代所驅動著。 女性的領導力不亞於男性 另一項皮尤研究中心針對領導人的調查則指出,前述的某些領導特質在兩性的差距其實很小,事實上,大部分的民調參與者認為,誠實和具有野心這兩項特質並無兩性間的差別,但有些特質仍有很大的差異,舉例來說,男性領導人在果斷以及處理衝突的得分較高,而女性領導人則在組織能力上拿到更高的分數。此調查也發現,女性領導人的溝通方式較為開放、透明,傾向較能承認錯誤,且更能激發其他人的潛能。 女性跟男性一樣能發光發熱 是時候拋棄職場兩性角色傳統偏見的時候了!只要給予機會,女性也能跟男性一樣發光發熱,尤其當女性同胞們感受到必須突破傳統角色來證明自己的時候。 事實上,很多企業歡迎女性領導人進入組織,並擔任管理者的角色,也讓其麾下的職員們,有機會提升領導能力與技巧。幾乎所有的領域皆然,目前已經很少有哪些特殊領域,有限定某種性別才能發展了。 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的關鍵,在於他們是否有意願挑戰自己,並勇於接受成為高階領導人才的指導與培訓。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淡妝更有魅力!男女審美觀大不同

2014年,全球社群網站掀起了主題標籤為素顏自拍(#nomakeupselfie)的潮流,也就是女生們自拍卸掉彩妝後的面容,並把這張自然的素顏照片設定為大頭照。這股風潮源自於一項研究,其結果顯示對男性及女性而言,比起濃妝,女生化淡妝更有魅力。您若能更了解男女的審美觀是如何不同,甚至參與素顏自拍的活動,也許可以成為更具吸引力的人喔! 淡妝或素顏更受人歡迎 英國威爾斯一位心理學家表示,女生常搞錯男生對異性的審美觀,事實上,大部分男生認為臉上彩妝比例超過40%的女生,沒有吸引力也沒有比較美。而英國班格爾大學(Bangor University)的亞歷克斯‧瓊斯(Alex Jones)博士,在探討化妝及對異性審美觀的錯誤認定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觀點。瓊斯博士發表在《實驗心理學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自然的素顏照在社群網站上幾乎獲得「一面倒」的好感。 男性與女性受試者起初都以為,全臉完妝的女生,能夠受到大部分男生的青睞,但研究結果卻完全出乎意料。瓊斯博士表示:「事實絕非如此。」淡妝或是彩妝比例不超過40%的女生,更能吸引男生的目光,甚至有許多被訪問的女性,也認同素顏美得更自然,且能更受人歡迎。 男女審美觀大不同 瓊斯博士對此項研究下了一個結論:人們往往對異性的審美觀有誤解。也就是說,女性對化妝能增加自己的好感度這件事,有錯誤的認知。因此,對身材及體重的審美標準也可能是不正確的。瓊斯博士說道:「若是審美觀認知有誤,對自己的身材及自信心會有一定的影響,令人遺憾的是,這些錯誤判斷皆源自於單純的誤解。」 素顏自拍引發大眾對癌症的關注 雖然沒有人知道是誰發起素顏自拍的運動,但這股風潮已經席捲了社群網路,並估計已募得超過台幣約3700萬(100萬英鎊)的捐款,甚至引發大家對癌症的關注,女生可以藉由發布素顏自拍照,並邀請朋友做相同的事,來表達對此項議題的支持。瓊斯博士說道:「我希望每位發布素顏自拍的人,都能得到正面的評價,而這個良善的出發點,也引起大眾對其他議題的關注及捐款,真是太好了!」 突破乳癌基金會(Breakthrough Breast Cancer)的籌備及創收執行長凱斯‧亞伯拉罕斯(Kath Abrahams)表示:「我們很開心看到素顏自拍能造成如此風潮,也很高興英國民眾能參與這樣的運動,並提高對乳癌(Breast cancer)的關注。」隨著素顏自拍運動的流行,突破乳癌基金會的網站有更多瀏覽人數,甚至收到幾百筆的捐款。「我們想要感謝這些支持者,有了這些贊助,科學家們得以繼續從事乳癌的研究,以便拯救更多病患的性命。」亞伯拉罕斯小姐說道。


人際關係

想要被愛、被欣賞!妳也許不知道的9個男人心內話

和女人一樣,男人也需要被愛、被欣賞,若要和男人維持快樂且長久的關係,有哪些事情是必須知道的呢?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您多了解男人一些,並與另一半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以下九件關於男人未說出口的心內話,一起來看看吧! 1. 對浪漫的努力需要被肯定 講到浪漫,並非所有男人都會表現出在乎,以及特別為此計劃的樣子。不過男人確實會做很多事,來讓心儀的對象印象深刻。一頓浪漫的晚餐或許可能不是您期待的那樣,不過請記得,他已經很努力嘗試了,要是您不感謝並肯定他的這份努力,可是會讓男生很失望的。 2. 討厭被拿來與他人比較 跟女人一樣,男人也會有沒安全感的地方,再加上男人一般而言是一種驕傲的生物,如果您不斷提醒他其他人的存在,或是拿他和其他人比較,會嚴重損害他的自尊。 3. 享受伴侶為他做飯 事實證明,要是另一半會做菜,男人一定會非常開心。在享受伴侶為他準備的餐點時,會讓男人感覺到被人愛與被感恩。 4. 希望被伴侶崇拜 雖然他並不完美,不過男人仍希望另一半能崇拜自己,有時也稍微捧自己一下,以滿足他的自尊心。 5. 想要伴侶珍惜他 或許您已經知道了,男人總是想要有被伴侶珍惜的感覺,這是真的,即便只是請他幫個小忙,例如換燈泡或修水槽之類的小事,都能讓男人感覺有人需要自己,並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6. 喜歡經濟獨立的女人 傳統上一般會希望男人買單,不過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男人也會希望伴侶能體諒自己的經濟狀況,因此,您要是知道對方經濟較拮据,就別要求昂貴的禮物或到奢華的餐廳用餐了。 7. 在意伴侶是否善待他的親友 就算男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像是不在乎您是否和他的家人相處融洽,但他其實都有在注意看,對於他的朋友也一樣,您和他的朋友相處時,他也會留意。若您與他的家人以及朋友相處融洽,他會非常感恩的。 8. 不擅長記住細節 和大多數的女人相反,一般來說,男人很不擅長記住細節。他可能會忘了幫您拿外套,或是忘記到您喜歡的店裡幫您買花。即使如此,但如果他老是記不得您最愛的東西、忘記您的生日等重要日子,那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下彼此間的關係了。 9. 男人也會情緒化 對外,儘管男人在情緒上總是表現得又酷又堅強,不過請記住,他也是人,也有感覺的,所以跟您的男人說話時,請注意用字遣詞,因為這些話給對方造成的傷害,也許比您所想的還要大。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生活不只是工作!遊戲人生健康自信

工作有時,玩樂有時,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兩者平衡,長期下來就會造成上班愈來愈無力,造成所謂的過勞(Burn-out,又稱職業倦怠)。其實,只要學會玩出生活,工作不僅會變得有活力,做事也會更有效率,也就不會覺得人生很累。而人往往在玩樂中,更容易激發出創意,以下說明3個享受遊戲人生的祕訣,邀請您一起玩出精彩人生! 1. 做喜歡的事就是遊戲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玩遊戲可說是我們與周遭環境和世界的互動模式,它幫助小孩從什麼都不會,到發展出各種學習能力,包括語言、詞彙、合作、社會認知、情緒智商等等。 遊戲(Play)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掌握能力的過程,重點在於親身經歷,並非只是完成任務而已。對此,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簡稱NYU)應用心理學教授凱瑟琳·塔米斯·勒蒙達(Catherine Tamis LeMonda)指出,那些無法玩遊戲的孩子,通常比較沒自信,且容易感覺倦怠。 狹義地說,遊戲會因人而異,您喜歡的棒球,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很無趣,遊戲講求的是參與者的自願性和駕馭能力。所以,只要是讓您感興趣的事,就算是遊戲了,並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遊戲可以是動態的運動,也可以是靜態的活動。您可以把遊戲想像成自己的放鬆管道,像是打球、跑步、重訓、益智遊戲、料理、跟寵物玩等等。 2. 遊戲開心減壓更有效率 遊戲不只是提供我們歡樂,它能發揮的好處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從人際關係的連結,到身體健康的紓壓,都與它有密切關係,舉例來說,在與他人一起玩遊戲時,我們會嘗試敞開心胸,接納彼此的不同,這就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幸運的話還能成為好朋友,或成就一樁婚姻也說不定。 在玩遊戲時,通常少不了呼應聲和笑聲,這種開心氛圍正是邁向健康與幸福的祕訣,還能降低憂鬱症(Depression)和其他老人疾病的風險。另外,如果它是一種運動,更能強壯心肺機能、降低壓力荷爾蒙,以及幫助調節情緒。 若能在工作上增添這些樂趣,不但能提升一個人的創意和效率,還能使人更加專注,過程中不會分心,且可以享受其中,就像運動員在比賽中專注於達到目標時,所反映出的高反射神經模式,也稱之為「Zone」。 3. 玩遊戲並非幼稚而是健康 既然遊戲有如此多好處,為何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反而變得比小時候還不會玩,或許社會病是答案之一,但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坐在螢幕前的時間愈來愈長,使得身體活動的時間愈來愈短。 科技的進步催逼我們每天力求快速,速食文化已變成一種習慣,對此,美國國立戲劇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創辦人思圖亞特∙布朗(Stuart Brown)表示,今天的社會對玩樂的剝奪,足以構成公共議題了,人比以前更易怒和暴力、性格變得異常剛硬、失去樂觀,且憂鬱已是常見的社會亂象。 所以,我們更需要重拾對於「玩遊戲」的定義,它所能帶來的健康好處是無庸置疑的,年齡不該成為攔阻我們玩遊戲的理由,玩遊戲的人並非幼稚,他們正在訓練腦部構思和想像力,父母若擔心孩子沉迷於遊戲,可以限定玩的時間,而不是禁止他玩,因為禁止可能有礙小孩的成長健康。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挑戰一個人旅行!訓練獨立應變解決能力

有人說,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嘗試一次一個人的旅行,多數人想必會擔心其安全性,或是覺得旅遊要人多才好玩。的確,單獨旅行可能會有安全上的風險,但它卻擁有團體旅行所無法給予的心靈滿足感。趁年輕開始專屬自己的單身旅行,你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我們所想的「不可行」,而且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探索和收穫,以下舉出3個單獨旅行的好處,這週末就整理行李出發吧! 1. 磨練獨立和解決能力 對每天的例行公事感到厭煩?你或許需要生活上的微變化,而利用週末一個人去旅行,亦是不錯的方法,它不須花太多時間和金錢,半天或一日遊即可,目的只是從忙碌的工作環境與壓力中抽離片刻,享受心靈上的清靜,可行的話,建議選擇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地方,像是山林或海邊,紓壓之餘還能呼吸新鮮空氣。 一個人旅行的優點,是能夠自在地規劃所有行程,想去哪就去哪,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一切你說了算,畢竟參與者只有自己,即使計畫變更,也不必擔心會影響其他人的情緒。 此外,因為沒人可以倚靠,所以單獨旅行往往能建立起獨立及跨出舒適圈的能力,在面對各種狀況時,也懂得從容應對與解決,藉此磨練人本能的直覺,並創造畢生難忘的回憶。 (同場加映:放輕鬆、深呼吸!工作壓力會加倍心臟病風險) 2. 克服狀況並結識朋友 一個人的旅行能鍛鍊勇敢的心志,原因在於旅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與未知需要去克服,包括像國家或地區法律、文化風情、環境不熟悉等等,這些都是透過親身體驗換來的經驗。舉例來說,你可能會遇到原本訂好的機票或飯店,臨時出狀況,所以,旅行前的準備非常重要,包含駐國大使館和緊急聯絡電話等,並於旅途中保持開放的心態,來應對所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倘若發生任何麻煩和困難,旅行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當地人或有關當局求助,而在語言不通的國家,你可能需要比手畫腳,好讓對方明白你要表達的。但往好的方面想,單獨旅行有很多機會吸引人找你搭話,例如買東西、找景點、問方向、在飯店的大廳等候時,幸運的話還能成為朋友,這樣的結識方式不僅讓人感覺很新鮮,還能增強社交及語言會話能力。 (同場加映:社交恐懼症有解!認識並勇敢擊退) 3. 學習獨處認識自己 一個人的旅行之所以珍貴,因為它讓我們有和自己獨處的時間,在單獨旅行中,沒有他人的干涉,你會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更清楚知道自己內心的心情和想法,不管是好是壞,它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當我們更了解自己喜歡及討厭什麼,也就懂得如何做出改變,使生命活得更燦爛美麗。 在單獨旅行時,請不要覺得孤單感不好,允許自己有安靜省思的時間是好的,知道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反應,這相對是健康的。你可以悠哉地吃完早餐後,花幾分鐘觀察身邊其他人,或觀看戶外景色,再緩緩離開餐廳。一個人的旅行重視的是心情調適,而非趕行程,花時間體驗生活的慢步調,相信你會更珍惜這趟美好的旅程。 (同場加映:怎麼學會愛自己?關鍵是接納不是自責)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