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神經

神經系統在身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控制大腦、脊髓和億萬個神經,當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時,會造成其他人體系統產生紊亂,如癲癇發作,動脈瘤、腦腫瘤的形成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認識更多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疾病,並瞭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基礎知識

大腦與神經

帕金森氏症活多久?會好嗎?帕金森氏症症狀前兆、原因一次看

帕金森氏症到底是什麼?有哪些前兆、症狀?該如何預防?《Hello醫師》為您說明帕金森氏症的患病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帕金森氏症是什麼?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縮寫為PD,亦常翻譯為「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發生年齡為50至60歲,患者人數約佔65歲以上人口的1至2%,且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帕金森氏症成因主要為大腦基底核和黑質神經系統衰退,腦部多巴胺產生不足而造成運動障礙,主要動作症狀包括手腳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及站立不穩等,也可能伴隨憂鬱症或失智等非動作症狀。 帕金森氏症可以活多久?預期壽命多長? 透過及早診斷與治療,多數帕金森氏症患者都能有效增長存活期,維持應有的生活品質,但相比於未患病的正常人,病患的預期壽命約會少上5~10年。 綜上所述,以目前醫學科技來看, 雖然帕金森氏症仍無法完全治癒,但已有多種藥物與治療方式可改善症狀,建議病友與家人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與醫師共同合作打造出最適合的治療規劃,維持健康舒適的生活品質。 帕金森氏症會好嗎?治療方法解說 藥物治療:確時遵照醫師叮囑按時服藥,常見包含左旋多巴、多巴胺協同劑或其他藥物。 運動治療:進行適量的太極拳、有氧運動,不僅可以改善關節僵硬,還可以增強平衡感和伸展能力;然而,針對年紀較長的病友,建議可以規劃分段式的小份量運動,同時要特別注意運動中的藥效反應,避免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出現肢體僵硬或跌倒,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手術治療:深腦電刺激手術或燒灼手術,但需經專業醫師評估是否符合手術條件。 帕金森氏症症狀初期:注意10大前兆 帕金森氏症初期發病最主要徵兆會出現動作表現的差異,病患會出現「靜止性震顫」的狀況,開始出現不自覺的抖手情形,接著陸續出現肢體僵硬、動作緩慢等症狀,歸納初期徵兆大致包括: 手抖: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最為普遍常見的初期症狀,患者在身體靜止不動時會出現手部不自主的抖動。帕金森氏症和中風的差異在於前者會逐漸惡化,後者則是突然發生。 肌肉僵硬:患者的肌肉可能變得僵硬,進一步影響原本正常的運動能力。 運動遲緩: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可能變得遲緩,例如日常簡單動作的起床、走路等。 平衡能力下降:受到疾病影響,患者的平衡能力可能受到損害,導致容易跌倒。 語言表達改變:在語言表達上出現變化,如聲音變小、語速變慢等。 面部表情減少:患者的面部表情可能變得單一且變化少。 書寫能力退化:患者在書寫時出現困難,字體變得小且字跡潦草。 睡眠障礙:因為患者睡眠中會不自覺翻滾等肢體動作,影響睡眠品質常失眠。 消化道症狀:包含便秘等腸道問題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徵兆。 憂鬱症:帕金森氏症患者受到腦內的神經傳導素受損,常見出現憂鬱或焦慮的情緒,患者可能會因憂鬱症而體重減輕或行為處事憂柔寡斷,其中女性比男性較容易得憂鬱症。一般來說,憂鬱症可能在發病初期就會慢慢浮現,建議若察覺類似症狀,儘速洽詢醫師求助專業建議與治療。 帕金森氏症症狀 帕金森氏症的主要臨床症狀包含以下: 肌肉僵硬:全身性的任何部位的陸續出現肌肉僵硬,導致原本正常靈活運作的肌肉運動大受影響;以臉部來說,臉部因此會降低眨眼次數、無法做出微笑等表情,並呈現出面無表情的狀態;走路時,會因為手臂僵硬無法自然擺動而影響步行。 靜止震顫:常見病患在靜止休息狀態中,肢體出現不由自主的震顫或顫抖;如果肢體正在活動,顫抖現象反而不會發生。 動作緩慢:隨著病程演進,病患肢體動作會越來越遲緩,看似日常生活的簡單動作都需要有人幫忙攙扶照料,例如:從椅子上起身困難、走路舉步維艱,需要小碎步前進。 帕金森氏症末期症狀 一般來說,帕金森氏症末期病患大多呈現臥床狀態,已經無法走路,也常伴隨容易出現褥瘡、營養不良等狀況,本階段大多需要專業看護全天候照料。 帕金森氏症4原因:會遺傳嗎?跟多巴胺有關? 帕金森氏症成因目前仍不明,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大腦多巴胺濃度,除了基因影響之外,認為與遺傳與環境、生活習慣也有相關影響,常見4種原因說明如下: 頭部創傷:美國Neurology 《神經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提出,如果曾有頭部創傷及無意識昏迷都會因此提高帕金森氏症的罹患風險;其中無意識昏迷時間如超過5分鐘以上,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更會提高2倍。 年齡老化:隨年紀增長,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數量自然減少,提高帕金森氏症發病率。 家族遺傳:本身帶有突變的基因,又稱為家族型帕金森氏症。 環境影響:長期暴露於農藥和除草劑等化合物環境中,會增加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 帕金森氏症症狀自我檢測表 下為德國帕金森症協會的自我檢測表,若下列情況有出現3個以上,建議就醫檢查確認。 帕金森氏症預防關鍵 多吃深綠色蔬菜:深綠色蔬菜富含保護神經的營養素,對於預防帕金森氏症具有正面效果。 多吃黃酮類的蔬果:多攝取含有黃酮類的蔬果,例如含有花青素的草莓、藍莓及蘋果等蔬果,可降低帕金森氏症的罹患風險。 適量飲用咖啡:近來有研究顯示,咖啡能改善帕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日後的罹病風險也較低。  總括來說,平常飲食習慣中,可以參考近年風靡養生的地中海飲食為主,透過大量攝取蔬菜、水果、豆類、全穀物和堅果、新鮮魚類、橄欖油來讓身體保持健康運作。 帕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的差異有哪些? 帕金森氏症 阿茲海默症 相同點 均為老年人主要神經退化性疾病 差異點 帕金森氏症從動作功能開始退化。 帕金森氏症的特徵主要為陸續影響人體正常運動障礙。 阿茲海默症是從認知功能開始退化的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特徵則是影響記憶力、語言能力、喪失認知能力等。 帕金森氏症常見問題 1.平常居家生活最重要注意什麼? 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避免跌倒受傷,以下提供4點建議: 居家空間建議應隨處設有扶手或支持物。 家中環境避免雜物堆積。 傢俱應貼防撞條或桌角保護貼。 衛浴空間建議保持乾燥,並加裝扶手及地板防滑貼等。 2.飲食上有哪些照料重點? 如果病患有吞嚥障礙的情況,建議以軟質食物為主,如布丁、蒸蛋,以降低發生嗆咳的風險;除此之外,建議多攝取高纖食物,並注意白天少吃含有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影響左多巴的藥物吸收,建議改在晚上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此外也建議確保每天攝取至少2000c.c.的水分。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探索更多大腦與神經類別

中風/動脈瘤

看更多 大腦與神經 相關文章

其他腦神經與認知疾病

腦霧8症狀要注意!確診後忘東忘西?改善腦霧11大方法

腦霧(Brain fog),也有人稱之為腦當機,它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想像自己現在正走在山林裡,呼吸著新鮮空氣,但漸漸地,山林裡起霧、遮住了陽光,您也分不清楚東西南北,這就是 大腦 經歷腦霧的樣子,感覺一片混沌。但如果陽光再次普照,霧氣自然將會漸漸散去,也就是說,腦霧的狀態其實可透過特定的方式獲得改善。 現代人因為壓力、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資訊量過大且經常一心多用等原因,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突然腦筋一片空白的情況,嚴重一點時說話不但沒有條理,也缺乏邏輯思考能力,這些都是觸發腦霧的因素。然而,腦霧同時也是大腦所釋出的警訊,表示該即時休息或修補過勞的狀態,如果不想辦法改善,腦霧的時間久了,極有可能造成大腦損傷,甚至漸漸影響到身體健康。 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可能形成腦霧的原因,以及該如何改善這樣的狀態。 腦霧是什麼?8大腦霧症狀要注意 腦霧的症狀有很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而且從輕到重都有可能,一般來說常見的症狀包含: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忽略事情的細節。 很難一段時間只專注一件事物。 短期記憶喪失,常忘記或很難想起重要的事。 本來可以輕鬆釐清的想法,腦袋卻只是一片混沌。 無法有條理地整理流程,或是無法聽懂基本概念。 常常辭不達意,或是忘記要跟對方說什麼。 易怒、情緒化。 焦慮導致失眠。 (你也想知道:健忘或阿茲海默症?改善記憶的5方法) 有學者認為腦霧是一種心理疲勞(Mental fatigue),可能是大腦相關疾病的前兆,例如失智症(Dementia)、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自閉症(Autism),連帶觸發的認知功能減退與遲緩,並不因年齡老少而有差異,因此應以更積極的態度預防,以免大腦功能退化提早發生。(你也想知道:預防失智症~了解徵兆做好這3點) 腦霧7大原因 腦霧不論年齡,在日常生活中偶會發生在你我身邊。當覺得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做事也難專注,這時不一定代表我們的身體出狀況,可能只是大腦需要休息,也就是「腦霧」。而造成腦霧的7大主因如下: 確診:冠肺炎病毒延燒全球,各國陸續有研究指出,康復的患者在感染數月之後可能出現腦霧等後遺症。 壓力:慢性壓力(Chronic stress)會造成血壓升高、免疫系統減弱和憂鬱。 睡眠不規律:睡眠品質差會影響大腦運作的功效,建議每天睡7~9小時,若睡太少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荷爾蒙改變: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孕酮和雌激素會大量增加,造成短時間的認知障礙,也會影響這段時期的記憶力。此外,更年期也可能造成腦霧的現象。 飲食習慣:缺乏維生素B12會更容易造成腦霧,另外,如果有食物過敏症狀的人,應該避免吃味精、代糖、花生及奶製品等食物。 服用藥物:包含癌症化療,或者是藥物的副作用,如果吃藥後出現腦霧的情況,可以和醫師討論換藥。 疾病:發炎、疲勞、血糖值改變,都可能造成心理疲勞,比方說有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人,會持續疲憊長達6個月或以上。如果患有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會經歷類似的情景。此外,腦霧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例如貧血(Anemia)、憂鬱症(Depression)、糖尿病(Diabetes)、偏頭痛(Migrant)、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又稱修格蘭氏症候群,或是口腔乾燥風濕性關節炎症候群)、甲狀腺機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紅斑、關節炎(Arthritis)、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等。 改善腦霧10種方法 腦霧的情況如果偶爾發生,其實不需要太擔心,可以先嘗試以下方式改善: 改善方法1.充足睡眠 維持一天約7~9小時的睡眠時間。 改善方法2.攝取Omega-3脂肪酸 由於腦部60%是脂肪,可抑細胞發炎的Omega-3脂肪酸、幫助大腦皮質再生的DHA,都可透過補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改善方法3.補充維生素B 維生素B1、B12可維持腦部、神經系統的傳導。 改善方法4.地中海飲食 飲食中多含橄欖油、蔬菜、水果,這類食物有助於抗發炎、抗氧化、預防認知功能退化。 改善方法5.規律運動 建議一星期運動3次,一次30分鐘。 改善方法6.適當放鬆 正視生活中的壓力來源,培養可以紓緩壓力的活動,或是和家人、朋友訴苦。 改善方法7.多喝水 口渴時務必多補充白開水,並且減少喝咖啡、喝酒的頻率。 改善方法8.綠色蔬菜 綠色蔬菜中富含大腦所需要的維生素K、葉黃素、葉酸等營養素,可減緩認知能力下降,例如菠菜、地瓜葉、韭菜、青花菜及綠花椰菜。(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改善方法9.堅果莓果類 富含類黃酮素的莓果例如藍莓、紅醋栗、草莓等,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與油脂的堅果,例如核桃、腰果與杏仁,能夠改善腦霧與反應不佳的情形。 改善方法10.營養補充品 魚油、精萃胜肽ProBeptigen®或葉酸等營養補充品,都能替忙碌的現代人即時補足無法攝取的營養素,適時補充腦本,活絡思緒。 若以上方式都無法改善腦霧的現象,建議仍須尋求醫師診斷及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中風/動脈瘤

避孕藥影響血壓?預防女性中風6建議

由於現代生活型態的轉變,中風(Stroke)已成為現代人好發的疾病之一,即使女性也許會因為女性荷爾蒙、懷孕、生產,或其他與性別相關的因素而有不同的風險,但也跟男性一樣面臨著中風的可能,以下列出最重要的6點健康建議,幫助您預防女性中風。 預防女性中風6個建議 以下所列出的6點建議摘自《預防女性中風方針》,並有科學上的依據。請女性們銘記在心,並仔細追蹤自己的身體狀態以維護健康,因為了解中風的症狀和治療方式,不但可以協助您自救,也能保護其他人的安全: 1. 低劑量阿斯匹靈或鈣補充品可降低子癲前症發生機率 對於患有高血壓的孕婦來說,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或鈣補充品有降低子癲前症發生機率的功效。鈣與鎂可幫助人體大量生成新鮮的血細胞,以應懷孕所需。 另一方面,孕婦也要確認是否有維持理想的體重數字,因為體重會影響血壓,可以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和其它健康統計指標來確認您的健康狀況,請戒菸、多吃蔬果、少吃肉類及速食以避免高血壓的發生。 2. 子癲前症會提高中風的機率 子癲前症會增加女性中風和高血壓的風險,即便是妊娠後也是如此,子癲前症會使中風的機率提高2倍,此外,根據最近的研究,在懷孕32週以前曾發生子癲前症的婦女,將來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 3. 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 患有高血壓的孕婦應與醫師詳細討論治療計畫,因為每個人的狀況皆不相同,只有醫師才是最了解您健康狀況的人,請遵照醫囑以持續改善健康狀態。 4. 避孕藥可能影響血壓 在服用避孕藥前,請先測量血壓,因為避孕藥可能會影響血壓而提高中風的風險。 5. 戒菸有助減少中風的風險 尤其建議有偏頭痛問題的女性戒菸,以降低罹患中風的機率。 6. 檢查是否有心房顫動 由於心房顫動常與中風的發生有關,因此75歲以上女性應檢查是否有心房顫動的問題,並及早治療。(延伸閱讀:心律不整怎麼辦?心跳不規律的症狀、原因、治療) 導致女性中風的可能因素 女性更年期(Menopause)、更年期後期(Post menopause)、口服避孕藥、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或其他生活型態的問題等,皆可能是導致女性中風的原因。此外,憂鬱症及其他情緒障礙也是女性中風的常見風險因素,因此女性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腦神經與認知疾病

顱內出血: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顱內出血定義顱內出血(Intracranial hematoma)是指頭骨內有血液蓄積,血塊可能累積在大腦組織內或頭骨底下,壓迫腦部,並可能導致生命危險。顱內出血可分為以下分成2種: 硬腦膜上出血(Epidural hematomas):指血腫位於顱骨與硬腦膜(大腦外最外層的腦膜)之間。 硬腦膜下出血(Subdural hematomas):指血腫位於硬腦膜與腦組織之間。 顱內出血症狀頭部創傷後,患者可能當下感覺並無大礙,此種感覺會持續一段時間,稱為「清醒期」,但隨著腦壓增加,有些腦傷徵兆或症狀會隨之出現,時間可能會在受創當下或數週以後發生: 頭痛加劇 嗜睡或昏睡 眩暈 意識不清或逐漸喪失意識 雙眼瞳孔大小不一 口齒不清 癲癇發作 昏迷 若患者有持續性頭痛、癲癇發作、視力模糊或口齒不清等症狀,請請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甚至危及生命。 顱內出血原因硬腦膜下出血的原因 硬腦膜下出血通常是因為血管出血,可能是硬腦膜下與腦皮質之間的橋靜脈或動脈出血所致,而大部分患者常因嚴重頭部創傷而引發此症,因此危險度較高,其徵兆與症狀通常立即出現,但也有可能在頭部創傷後的數天或數週後才出現。 如果是較不嚴重的頭部創傷,這類的硬腦膜下出血會導致慢性出血,因此症狀會數週甚至數月後才出現,患者可能會連頭部受過傷都沒印象,尤其當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血治療,則硬腦膜下出血的症狀會更難以察覺。 硬腦膜上出血的原因 硬腦膜上出血是指腦膜與顱骨之間的動脈或大靜脈(靜脈竇)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為外傷而造成頭骨裂開與內側腦膜血管撕裂。 腦實質性出血的原因 這類型也就是俗稱的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atoma),即腦部組織出血,原因很多,包含創傷、動脈瘤破裂、腦動靜脈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高血壓和腦瘤,也有可能是因為疾病導致血管自發性破裂,使血液滲入腦部。 危險因子車禍、跌倒、被襲擊或運動傷害所造成的頭部創傷,是引發顱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即使是輕微的頭部創傷;沒有明顯的開放性傷口、瘀青或其他傷勢,也可能已造成未被發現的顱內出血。 另外,高齡者、酗酒者,以及每天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或抗凝血藥物者,則較容易發生硬腦膜下出血。 診斷與治療顱內出血如何診斷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的診斷較困難,因為腦傷跟出現症狀之間的時間可能相隔較長,如果老人有記憶力衰退跟嗜睡等症狀逐漸出現,也很可能被誤診為失智症。醫師通常會使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患者有無硬腦膜下出血情形,不過使用核磁共振造影則更有助於判斷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症狀。 如果顱內出血輕微且無症狀,則無需去除血腫,但如果出現症狀或病情在腦傷數天或數週後惡化,醫師就可能需要觀察患者神經學方面的變化並追蹤腦壓,進行多次頭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藥物 若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例如華法林(Warfarin),那患者可能需要暫時停藥,或服用其他藥物來逆轉抗凝血藥物的效果,以降低進一步出血的風險。 手術 顱內出血的治療經常必須搭配手術,手術的類型也依顱內出血的類型而異: 手術引流:如果可以確認血腫位置且凝血不多,醫師可以在顱骨開一個小洞,使用引流器吸除血腫。 顱骨切開術:大量的顱內出血可能需進行開顱手術,以移除血腫。 術後恢復 顱內出血的復原期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可能無法完全復原。黃金恢復期是腦部受傷後3個月內,愈往後恢復情形愈差,若在治療後仍有神經相關問題,患者可能會需要接受職能治療或復健。 生活注意事項以下是關於顱內出血的生活調整: 夜間睡眠要充足,白天感覺疲累即應休息。 覺得身體狀況較佳時,再開始回覆正常活動。 請先諮詢醫師後再開車、參與運動、騎腳踏車或操作重型機具,因為腦部受傷反應會變慢。 遵循醫囑用藥。 在完全康復前,勿飲酒,因為酒精可能會阻礙腦傷復原,而且飲酒過量可能會增加二度腦出血的機率。 寫下讓您容易忘記的事。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其他腦神經與認知疾病

有聯覺的人~聽得見音樂的顏色和味道

有些人看到英文字母A,會覺得它是紅色;看到數字7,會覺得它是綠色;有些人的觸覺啟動時,嗅覺、聽覺或視覺則會一起被觸發。這個現象叫做聯覺(Synesthesia),如果您也常常覺得特定的文字、形狀或數字有特定的氣味或顏色,或是聽音樂時會看見繽紛的色塊,那您可能就是一個有聯覺的人。 聯覺的定義和原理 聯覺是當人的1種感官受刺激時,另1種或多種沒有被直接刺激的感官,也會同時產生反應的現象。例如明明只是聽到一個特別的聲音,眼前卻會看見伴隨那個聲音的顏色,這就是一種聽覺觸發視覺的反應。而聯覺呈現的形式很多元,可以是任2種或多種感官的搭配,像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看到帶顏色的文字和數字。每個有聯覺的人,對同樣的刺激,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聯覺反應,也就是對有些人來說,看到字母A可能會覺得它是紅色的,對有些人來說則有可能是藍的、鹹的或香的。 有研究者認為,每個人剛出生時,大腦中各種感官之間的傳導路徑其實都會交錯相連,但當我們愈長愈大,這些路徑也會跟著成熟,並愈來愈分明且單一。有些人之所以有聯覺,是因為他們不同感官的傳導路徑,沒有在成長的過程中分開,使大腦中本來只應該傳導1種感官的神經細胞,會在受刺激時同時傳送訊息給2種或多種感官。也因此,有些人可能會在小的時候有聯覺,但長大後卻漸漸喪失這個能力。 這樣才算真的有聯覺 雖然目前沒有一套標準的聯覺鑑定方式,但我們可以參考由聯覺研究先驅,李察‧賽多維克醫學博士(Richard Cytowic, MD)所列出的特徵,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聯覺。 非自願:聯覺跟反射動作一樣,不用特別去想就會自然發生,無法控制。 非想像:聯覺反應跟想像力不一樣,不只是單純存在於腦中的想法,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有一致性:聯覺對於同一種刺激的反應,應該每次都要一樣。例如每次看到數字8都會看到紅色,不會有時綠有時紫。 感受簡單:聯覺激起的反應是簡單而籠統的,例如聞到特定氣味時,可能會看到特定的顏色或形狀,但不會看到複雜、具體的圖像。 印象深刻:很多時候,第2感官留下的印象會比主要感官還深刻。例如認識名叫「小明」的人時,有聯覺的人如果感覺到黃色,比起真的記得對方叫小明,會更容易記得這個人的名字是黃色的。 能激起情緒:除了感官,聯覺有時也可能激起情緒反應,例如愉悅感。 您可能不知道自己有聯覺 有聯覺的實際人數仍然不明,因為可能有很多人有聯覺,但自己不知道這是特殊現象,所以不會特別說出來。不過在證實有聯覺且有被統計下來的人當中,很多都符合以下1種或多種特徵: 女性:美國和英國針對國內人口的統計都顯示,有聯覺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沒有人知道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為何。 左撇子:在有聯覺的人當中,左撇子的比例比一般人還高。 神經學檢查(Neurological examination)結果正常:有聯覺的人神經檢查的結果大多正常,智力也與常人無異,甚至更高。 遺傳:從目前已知的案例看來,聯覺似乎可以遺傳,並可能是一種存在於X染色體上的一種顯性特徵。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什麼是馬尾症候群?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馬尾症候群的定義什麼是馬尾症候群? 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CES,Cauda equina即拉丁語的馬尾)屬於罕見病症;「馬尾」是腰椎神經下段的神經根束簡稱,為腦的延伸,負責發送和接收骨盆器官及下肢的神經信息。當它受到壓迫,並發生馬尾症候群時,所有感覺和運動神經信息都會被阻斷,尤其是控制膀胱和腸道功能的神經,特別容易受到損傷。馬尾症候群屬於外科急症,需要及早醫治,以防止膀胱或排便控制機能受損,導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及感覺喪失、腿部運動功能受損、永久癱瘓等其他問題。 馬尾症候群有多普遍? 馬尾症候群並不常見,發生在成年人身上的機率高過兒童,但可能會發生在患有先天性脊柱缺陷,或脊柱損傷的兒童身上。欲知詳情請與醫師討論。 馬尾症候群的症狀馬尾症候群並不容易診斷,因為它有各種因人而異的症狀,通常發展緩慢,而且還會和其他疾病的症狀重疊。如果有下述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 嚴重的下背疼痛。 單腿或雙腿疼痛、麻木或無力,導致跌倒或難以從椅子上站起來。 從臀部、大腿內側、腿後側,雙腿或雙腳漸漸麻痹,而且情況會逐漸惡化,馬鞍部(大腿外側)也會逐漸喪失感覺。 排尿或排便出現問題,例如排尿或排便困難(尿滯留、排不乾淨),或失禁。 突然出現性功能障礙。 上面列出的項目不一定有涵蓋全部症狀,如果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就醫? 如果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或對健康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況都不同,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馬尾症候群的致病原因導致馬尾症候群的原因包括: 腰椎的椎間盤嚴重破裂,為最常見的原因。 脊椎管狹窄(Stenosis)。 脊柱病變或惡性腫瘤。 脊柱感染、發炎、出血或骨折。 外傷造成嚴重的腰椎損傷併發症,如車禍、自高處墜落、槍擊或被利器刺傷。 先天缺陷,例如血管異常連接(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馬尾症候群的風險因子欲知詳情,請諮詢醫師。 馬尾症候群的診斷及治療本文所提供的資訊不能替代任何醫囑,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完整的訊息。 馬尾症候群的診斷方式 醫師可以依據幾種方式確診馬尾症候群,這些檢測方式包括: 詢問病史:著重在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形、症狀和活動力。 身體檢查:以評估患者的力量、神經反射、感覺、平衡穩定性、身體正列,及運動能力,並可能要求患者驗血。 核磁共振:以觀測脊柱的3-D影像。 脊髓X光攝影術:注射脊髓造影劑後,利用X光使脊椎管顯像的技術,可精確定位脊髓或神經的壓力點。 電腦斷層掃描。 馬尾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治療目的主要是及時且正確地釋放神經壓力,減輕對神經的壓迫。為了防止發生腿麻、大小便失禁或性功能受損等永久性的損傷,最好能在症狀出現後48小時內執行手術。 針對不同的病因,醫師會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為了減少腫脹,醫師可能會對您施以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抗生素則會用來對抗細菌感染;如果是腫瘤,手術後可能需要配合放療或化療。此外,治療效果取决於神經受損的程度。治療後,患者有可能無法恢復全部的身體功能,即使手術成功,也可能需要持續數年的復健,來恢復膀胱和腸道等其他部位的功能。 馬尾症候群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面對手術無法修復的永久性損傷,病況會轉變成慢性病,患者需要學習適應,而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患者可以透過以下管道尋求支持和幫助: 職能或物理治療師 社工 泌尿專家 性治療師 病友支持團體 如果面臨排泄問題,患者可以: 每天使用導尿管排空膀胱,3~4次。 補充足量水分,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防止尿路感染。 戴手套檢查、清理排泄物,並視需要可使用甘油球或灌腸劑。 穿著防護墊及防漏褲子。 向醫師詢問可改善疼痛或排泄的藥物。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進一步了解最佳解決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裡面讓我們能夠思考、看得見、聽得見、說話、感覺及做動作的構造。每個神經元都是由細胞和神經軸突(Axon,從細胞本體伸出,帶有訊息)所構成。多數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軸突,都包覆在髓鞘(Myelin)中;髓鞘則是由脂質和蛋白質構成,作用像是電纜絕緣體,可以幫助訊號隨著神經移動。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會漸進發展的終身疾病,會影響腦部和脊椎神經細胞。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是因為髓鞘受損或感染,使神經訊號中斷,導致下方神經纖維損壞,或會引發其他症狀。 患者可能只有一項輕微的症狀,也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症狀,或因損壞區域(病灶或傷痕組織)沿著神經延續 ,而發生多項伴隨嚴重行動障礙症狀的情形。這種情況可以透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來偵測,以觀察患者的神經傳導有無被中斷的狀況。 多發性硬化症有多常見? 多發性硬化症在亞洲較為少見,其中女性比男性發病率高,全台約有一千名的患者,好發於成年人。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可能會在緩解過程中先改善,接著再惡化。症狀會依據腦部或脊椎是否受到影響,以及涵蓋範圍有關。與腦部有關的症狀包括: 視力模糊或複視 思考障礙 動作笨拙或缺乏統合能力 失去平衡 麻木 刺痛感 其中一隻手或腳感到虛弱 膀胱失去控制或感到麻木 仍有許多症狀未在此列出,若有任何問題可進一步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任何上述徵兆或症狀或問題,都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各有不同,最佳的方式是和醫師討論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 造成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目前依然未知,不過一般認為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在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己身體裡的腦部、脊椎和髓鞘組織時發作。 如前面所述,髓鞘就好比包覆在電線外的絕緣體。當保護神經纖維的髓鞘脂質構造受損,使神經纖維暴露在外,原本該沿著神經傳導的訊息就會變慢或中斷,神經本身可能也會逐漸受損。 目前仍不知道為什麼只有一部分的人會發生多發性硬化症,可能是基因和環境影響有關,但近年罹病機率有上升的趨勢。 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因素 多發性硬化症有很多風險因素,例如基因。先前有研究也顯示,住在高緯地區的人,特別是北歐國家,有較高機率會發生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提供的資訊無法替代任何醫療建議,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多發性硬化症? 沒有特定的檢驗可以確診多發性硬化症,但仍建議請神經科醫師看診。醫師可能會使用核磁共振、脊椎穿刺以及視覺誘發反應來檢驗。核磁共振會顯示髓鞘發炎或毀損的部位,而腰椎穿刺則能讓醫師從脊椎中取出部分液體來檢驗。 如何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無法根治,但是有很多治療方式能控制症狀,並減緩疾病發展。這些方式能同時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以及它的併發症,例如痙攣、疲勞、疼痛、思考障礙、膀胱和腸道問題等。 治療方式主要是利用皮質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 drugs)來控制症狀,例如貝他干擾素(Interferon beta-la)及格拉替雷(Glatiramer),都能減緩多發性硬化症的進程,並減少復發次數。 用來治療併發症的藥物包含阿曼他丁(Amantadine)、貝克芬錠(Baclofen,一種肌肉鬆弛劑)、加巴噴丁 (Gabapentin)、奧昔布寧(Oxybutynin,一種膀胱鬆弛劑)、溴丙胺太林(Propantheline Bromide,消化性潰瘍藥物) 、軟便劑(Stool softeners)、洋車前子(Psyllium)、(fiber)、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簡稱NSAIDs),以及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充分休息及運動,還有維持正常體重也很重要。 多發性硬化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習慣及居家療法,或許有助於應付多發性硬化症: 充分休息。 運動:若您有輕度或中度的多發性硬化症,規律運動有助於改善您的力氣、肌肉張力、平衡和協調性。若怕熱,游泳或其他水上運動是很好的選擇。其他輕度或中度運動包含散步、伸展、低強度有氧、踩飛輪、瑜伽和太極拳。 不要讓體溫過高:體溫升高時,常會讓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惡化。要避免暴露在高溫中,可以使用冷卻巾等裝備。 飲食均衡:少部分研究顯示,飽和脂肪低,但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橄欖油和魚油可能會有幫助。研究也顯示,維生素D可能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有幫助。 釋放壓力:壓力會引發或使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惡化,因此推薦瑜伽、太極拳、按摩、冥想或深呼吸,以幫助釋放壓力。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頭痛/偏頭痛

腹部偏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腹部偏頭痛的定義 腹部偏頭痛(Abdominal migraine),是肚子感到疼痛或痠痛,誘的原因往往與偏頭痛(Migraine)的相同,會造成強烈的疼痛、噁心、抽筋,並經常伴隨嘔吐。 腹部偏頭痛通常發生於嬰兒、兒童和青少年,若家中有人有偏頭痛,小孩會較容易有腹部偏頭痛。另外,經歷偏頭痛的年輕族群,也容易出現腹部偏頭痛。 成人同樣也會有嚴重的腹部疼痛,並伴隨偏頭痛,有時候,這種狀況被稱為胃部偏頭痛。然而腹部偏頭痛並不常在成人身上診斷出來,也因此經歷以上症狀時,會比較先讓人想到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或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t)等其他病症。 腹部偏頭痛有多常見? 一些研究估計,1~4%的兒童飽受腹部偏頭痛之苦。另外也有研究認為,有10%兒童在童年時曾反覆性的經歷腹部偏頭痛。而承受腹部偏頭痛的兒童,通常有偏頭痛的家族史。然而,透過降低風險因素,能有效管控腹部偏頭痛。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腹部偏頭痛的症狀 腹部偏頭痛有很多徵兆和症狀,最一開始,小孩會感覺身體中心或肚臍眼附近疼痛,醫師之稱為身體中線腹部疼痛。以下包括可能的徵兆與症狀: 有黑眼圈 感到噁心、想吐 臉色慘白,或臉紅。 打哈欠、想睡,或沒精神。 沒有食慾,或無法進食。 腹部偏頭通通常來得突然且嚴重,有時候根本毫無預兆。這種疼痛可能會在發作1小時後消失,也可能持續3天之久。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初期診斷和治療能防止狀況惡化,避免出現緊急狀況,所以如果身體有出現相關症狀,請盡快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解決辦法,永遠是最佳的途徑。 腹部偏頭痛的原因 至今腹部偏頭痛的致病原因仍無法確定,有一理論認為人體內製造的2種化合物,即組織胺和血清素的濃度變化,可能是關鍵;專家認為,一旦生氣或擔憂,都會影響這2種化合物的濃度。另外,攝取巧克力、含味精食物以及含亞硝酸鹽的加工肉類,也都可能會引起腹部偏頭痛。而吞入大量空氣也是誘發原因,並引起類似反胃的症狀。 腹部偏頭痛的風險因素 有腹部偏頭痛的小孩,大部分都有偏頭痛的家庭病史,而很多小孩長大成人後,也會衍生成偏頭痛。 腹部偏頭痛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腹部偏頭痛如何診斷? 要診斷並不容易,因為小孩很難表達症狀間的差異,像是腹部偏頭痛、一般肚子痛、急性腸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或其他腸胃症狀。一般醫師會詢問家裡有沒有人也有腹部偏頭痛,因為這有可能遺傳,接著再嘗試分析肚子痛的原因。如果醫師認為病人有罹患腹部偏頭痛的疑慮,醫師會透過X光或超音波幫病人檢查。 腹部偏頭痛如何治療? 因為目前對腹部偏頭痛的了解有限,醫師很可能將病情診斷成其他偏頭痛,但他們通常並不會開立藥物,除非症狀真的很嚴重,且發生很多次。 不過翠普登(Triptans)類的藥物,像是利扎曲坦(Rizatriptan,商品名:羅莎疼錠 Maxalt)、舒馬曲坦(Sumatriptan 商品名︰英明格 Imitrex)未被允許用來治療兒童,即使年齡較長的兒童已經能用鼻噴劑的方式使用舒馬曲坦。 腹部偏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居家療法,可幫助您對抗腹部偏頭痛: 有腹部偏頭痛的小孩,能藉由父母和醫師的協助,來釐清致病的因素,例如:透過記錄症狀出現的時間點、症狀出現前吃的食物、症狀出現前做的事情、最近服用的藥物,以及任何導致小孩壓力與焦慮的事情等。 如果是飲食誘發腹部偏頭痛,請試著避開它,但這招這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 有腹部偏頭痛的小孩應該攝取營養、纖維豐富的食物。其他的健康生活習慣,像是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情緒與問題管理等,也都有幫助。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頭痛/偏頭痛

基因突變問題~偏頭痛可能是其中之一

偏頭痛(Migraine)是一種嚴重難耐的頭痛症狀,經常會伴隨著感官改變、噁心嘔吐、四肢麻木,以及對聲音和光線敏感的症狀,並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引發偏頭痛的原因不明,但可能引發的因素眾多,如食物、壓力、環境干擾等。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偏頭痛,且不只大人會罹患,偏頭痛也可能發生在小孩身上,而現今又有研究發現,除了上述的外在風險因素,基因也可能是讓人容易偏頭痛的原因之一。 偏頭痛竟然有可能是基因導致 自青春期就飽受偏頭痛所擾的貝茲博士(Emily A. Bates, PhD),以及一群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和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員們,發現特定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增加一個人罹患偏頭痛的機率。 這項發現,首次發表於2013年5月份的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貝茲博士在報導中,分享了她青春期偏頭痛的經歷。當年,貝茲博士是體育校隊的一員,而她無時不刻都在想的,就是偏頭痛什麼時候會來。偏頭痛不但影響了她練習、比賽的表現,也對她的課業和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於是貝茲博士決定投入科學研究,以了解偏頭痛的形成原因、潛在的治療方法,以及可能的預防措施。這個歷程,最後甚至帶領貝茲博士,成為楊百翰大學的化學博士。 雖然貝茲博士後來就不再有偏頭痛了,但她仍持續投入偏頭痛的研究,並加入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路易斯‧他柴克(Louis Ptáček)的基因研究團隊,主要觀察2個研究團隊認為有偏頭痛遺傳基因的家庭,目的是要找出這2個家庭,有沒有共同的基因突變特徵。結果研究團隊發現,這2個家庭當中有偏頭痛的成員,都有一種突變基因,會影響酪蛋白激酶(Casein kinase delta) 的製造。 為了確認這個發現不是純屬巧合,研究團隊在老鼠身上展開了動物實驗,在白老鼠身上嵌入突變基因,並用硝化甘油刺激牠們,最後和沒有基因突變的正常老鼠比較,來觀察這麼做是否會引發偏頭痛。而研究結果發現,有基因突變的老鼠,和正常的老鼠相比,對刺激的耐受度比較低,也就是說,突變的基因,會使偏頭痛的症狀增加。


頭痛/偏頭痛

眼型偏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眼型偏頭痛的定義 什麼是眼型偏頭痛 只要是涉及與視覺障礙有關的偏頭痛,都被稱為眼型偏頭痛。眼型偏頭痛也會在你沒有偏頭痛的症狀下產生。眼型偏頭痛發生時,你眼睛可能會看到類似不斷閃爍的燈光、曲折的線條或星星;它還可能會在你的視野中造成盲點,而研究顯示,有 1/5 的人會看到類似光環的症狀產生。眼型偏頭痛恐會干擾你的生活,如閱讀、寫字或駕駛等。 眼偏頭痛有時會與視網膜偏頭痛(Retinal migraine)混淆,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症狀。視網膜偏頭痛很罕見,通常只會影響一隻眼睛。不過,一隻眼睛失明可能是更嚴重的疾病徵兆,因此如果一隻眼睛有視力下降,則應尋求醫療協助,來排除是否是其他任何潛在疾病。 眼型偏頭痛的症狀 眼型偏頭痛的常見症狀有: 視力問題 通常會影響一隻眼睛的視力,例如眼睛不斷出現受到閃光燈照射的反應、視野中出現盲點或失明。這些症狀你可能只會出現幾分鐘,或最多 30 分鐘,這些問題只會影響一隻眼睛,而這也使得眼型偏頭痛與其他偏頭痛類型有些不同。一般人很難分辨出視力的閃爍,或失明間的區別,但只要在一隻眼睛中出現這些症狀。如果看不清,先遮住一隻眼睛,然後再遮住另一隻眼睛,就可以做出基本的自我診斷。 頭痛 若是頭痛持續 4~72 小時,或者頭痛傾向於: 影響您的頭部的一側 感到中度或非常痛苦 間歇性疼痛 到處走動會感覺更糟 其他症狀 噁心、嘔吐 對光或聲音敏感 可能有些症狀未在上面列出。如果您對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有以上所列的任何徵兆或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行為都不一樣,最好與您的醫師討論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法。 眼型偏頭痛的原因 目前仍然不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眼型偏頭痛,有些人認為此病是因為下列原因所導致: 視網膜血管痙攣(位於眼後眼線) 遍布視網膜神經細胞的變化 這種情況很少見,但患有這些偏頭痛的人一隻眼睛永久性視力喪失的風險可能更高。 專家不知道預防偏頭痛的藥物,例如三環類抗憂鬱藥(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或抗癲癇藥(Anti-seizure)是否可以幫助預防視力喪失。 但是,如果您有眼型偏頭痛,即使症狀自己消失了,最好還是與您的醫師諮詢。 眼型偏頭痛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眼型偏頭痛 您的醫師會先詢問您的症狀並檢查您的眼睛,也會先嘗試排除可能導致類似問題的其他情況,例如: 阿莫羅病(Amaurosis fugax):由於缺乏血液流向眼睛而暫時失明。這可能是由於通向眼睛的動脈阻塞所致 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這是引起血管炎症的問題。它可能導致視力問題和失明。 動脈痙攣(Spasm) 使血液進入視網膜 與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有關的其他血管問題 吸毒 使血液無法正常凝結的疾病,例如:鐮狀細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和紅細胞增多症)Polycythermia) 如何治療眼型偏頭痛 眼型偏頭痛的症狀通常會在30分鐘內自行消失,因此大多數人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停止手上正在做的事情,休息一下眼睛,直到視力恢復正常。如果您頭痛,請服用醫師建議的止痛藥,關於治療或預防眼型偏頭痛的最佳方法的研究很少,但是,您的醫師可能會推薦一種或多種藥物: 阿斯匹靈(Aspirin) 治療癲癇(Epilepsy)的藥物:例如雙丙戊酸鈉(Depakote)或託吡酯(Topamax) 三環抗憂鬱藥:例如阿米替林(Elavil)或去甲替林(Pamelor) 血壓藥物:稱為 β 受體阻滯劑(Beta clockers) 民眾若對以上所列藥品成分有疑問,或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藥品,可前往健保局網站查詢。


頭痛/偏頭痛

偏頭痛有4階段~辨別前兆對付疼痛

您可能會覺得頭痛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您頭痛到噁心和想要嘔吐,或發現光線會讓您頭痛加劇,那您的頭痛,很有可能就是偏頭痛(Migraine)。偏頭痛不但難以預測,也很難預防,但了解偏頭痛發生的前兆,可以避免讓偏頭痛持續惡化;本文將為您介紹關於偏頭痛的相關資訊。 偏頭痛是頭痛的一種 偏頭痛剛開始,頭部可能只會有一側疼痛,接著才慢慢擴散至整個頭部。很多人覺得偏頭痛發生時,腦部就像是在劇烈跳動,且還經常影響日常活動的進行。會觸發偏頭痛的因素很多,但確切導致它的原因不明,目前僅有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因為腦功能異常,進而影響了腦部的神經傳導、化學平衡和血管運作,才會導致這一個讓人退避三舍的疾病。 偏頭痛發生的階段 偏頭痛有4個階段:前驅期(Prodrome)、預兆期(Aura)、頭痛期(Headache)、緩解症狀(後期症狀)(Postdrome),不過患者可能不會每個階段都會經歷。 1. 前驅期 這是偏頭痛開始前的階段,患者會在頭痛開始前的1~2天,出現偏頭痛的前兆。若出現以下身體變化,可能就代表偏頭痛快發生了: 便祕 憂鬱 嘴饞 過動 易怒 頸部僵硬 不停打哈欠 2. 預兆期 大部分偏頭痛的患者,都不會經歷預兆期。這個階段有可能發生在偏頭痛開始之前或症狀開始時;經歷預兆期的偏頭痛患者,大多會看到閃光,嗅覺、觸覺和聽覺會改變,動作和語言能力也會受阻。 3. 頭痛期 這是頭痛發作的最嚴重階段,若沒有好好處理,偏頭痛有可能會持續72小時之久,而個人產生偏頭的頻率,都有所不同。此階段的症狀包括: 噁心 眼睛或耳朵痛 太陽穴痛 視線中出現黑點或閃光 對光線和噪音敏感 暫時喪失視力 嘔吐 4. 恢復期 這是偏頭痛的最後階段,發生在頭痛結束之後。患者會在此時感到疲憊不堪,有少數人甚至會在此時感到些許喜悅,就像是迴光返照一樣的心情轉折。恢復期的其他特徵包括: 疲倦。 專注力、認知力、智力降低。 情緒低落,憂鬱現象會特別明顯;或者感到愉悅,好像整個人都好起來了一樣。 避免和應對偏頭痛的方法 偏頭痛無法治療,也很難避免,不過遵循以下建議,或許有助於減少它發生的機率: 適度的睡眠:睡得充足很重要,但又不應該睡得太多。 休息:發現偏頭痛的前兆時,可以趕快休息、放鬆;可以的話,找個安靜昏暗的地方,為即將來臨的頭痛做好準備。 冰敷按摩:冰敷後頸,或按摩頭部的穴道,也有助於舒緩頭痛。 改變飲食:避免可能引發頭痛的食物,可能包括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飲品。 排解壓力:可以嘗試一些幫助肌肉放鬆的運動。 吃藥:若只是偶爾有偏頭痛的人,可使用某些能快速舒緩偏頭痛的止痛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和翠普登(Triptans)。有些預防性處方藥物或許也會有用,如抗憂鬱藥、降血壓藥、抗癲癇藥。 做頭痛日記:每次頭痛都記錄下來,就算開始就醫診治後也要持續記錄,因為這樣能幫助您了解引發頭痛的原因,並追蹤哪種療程對您有效。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