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腦」腸道健康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研究:精神益生菌可能降低風險
帕金森氏症是全球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約佔65歲以上人口的1~2%,且盛行率有逐年上升之勢。 長年以來,醫學界積極投入相關研究,想找出帕金森氏症的致病原因,近年有學者發現,帕金森氏症與腸道健康有關,因為腸道擁有豐富的神經細胞與微生物(腸道菌叢),這些微生物可能透過「腸─腦軸線」的溝通路徑,對大腦造成影響;研究指出,特定益生菌可改善腸道菌叢,對於腦部退化與帕金森氏症的改善可能有所關聯。 帕金森氏症的致病原因解析 帕金森氏症主要與大腦中的黑質組織(substantia nigra)有關。黑質存於中腦(腦幹的最前方),擁有約二十萬個多巴胺神經細胞,因為這些神經細胞含有黑色色素,在裸視下所在區域呈現黑色,故稱黑質。 黑質負責分泌多巴胺,控制身體的運動協調,若黑質中的退化神經細胞只有少數,不會導致任何症狀,但若退化程度超過50%,便會產生輕微症狀,例如肢體顫抖、僵直及動作緩慢等。 帕金森氏症患者主要因黑質中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凋亡所致,而凋亡原因目前被認為與一種稱為「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有關。α-突觸核蛋白是人體的原生物質,廣泛存於身體各處的神經系統,但在帕金森氏患者身上,這種蛋白質出於不明原因,會不正常折疊與堆積,在腦中形成稱為「路易氏體」的黏性團塊,對黑質中的神經細胞造成損害。 帕金森氏症與腸道健康的關聯:菌腸腦軸線 腸道擁有的神經細胞數超過1億個,數量僅次於大腦,可謂「第二大腦」,而腸道中的微生物群,也就是腸道菌群,可透過迷走神經,對大腦造成影響;這個溝通路徑稱為「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是近年相當熱門的研究主題。 研究回顧指出,腸道菌不僅參與人體代謝與免疫系統的運作,在神經方面,對於大腦維持多巴胺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同時,腸道菌內在的酵素活性,有助於促進多巴胺合成及其代謝物的分解。 近年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帕金森氏症與腸道健康有關。一項研究指出,排便頻率會影響帕金森氏症的罹患風險,相比於每天正常排便1次的男性,每天排便少於1次的男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增加2.7倍;另一項研究則顯示,相對於一般人,帕金森氏症患者體內腸道菌的種類不同,組成比例也有顯著差異,顯示出腸道菌叢失衡與帕金森氏症有關。 透過諸多研究證實,腸道菌叢不僅會影響神經發育、動作調節,並導致神經系統疾病,還可能影響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研究:精神益生菌與帕金森氏症的關聯性 有鑑於腸道菌叢對帕金森氏症的影響,醫學界開始探討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與帕金森氏症之間的關聯性。精神益生菌是指經篩選、具有特殊功效的益生菌菌株;其中,PS12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即是一種由植物乳桿菌中篩選出來的特殊菌株,由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蔡英傑教授帶領國內團隊研發。 目前該團隊使用PS128精神益生菌,針對帕金森氏症進行4項相關研究,在3項動物實驗中,他們發現有帕金森氏症的小鼠,在給予PS128精神益生菌後,體內多巴胺水平提高,神經細胞損傷也減少了,並改善運動缺陷的問題;而在人體實驗中,他們則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在服用PS128精神益生菌後,運動不協調的相關症狀減少了,且能輔助帕金森藥物藥效之發揮。 從上述實驗結果顯示,PS128精神益生菌可能透過「菌腸腦軸」的連結,改善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的症狀與病理變化。雖然益生菌對帕金森氏症的療效,仍待更多研究證實,但不可否認的是,腸道健康與大腦有緊密關聯,而且可能影響諸如帕金森氏症等的大腦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諮詢醫師及專家意見後,建議可配合使用益生菌、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以及維持規律運動習慣等,幫助調節腸道菌叢,改善腸道與身體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