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歲嬰兒期

新生兒一定讓家長手忙腳亂,不管是餵奶、哄睡孩子,都是一門學問,你可以在此分類中了解到 0~1 歲的寶寶照顧方式與發展里程碑,跟著你家裡的小寶貝一起快樂成長吧!

基礎知識

0~1 歲嬰兒期

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嬰兒尿布推薦哪一款?尿布種類有哪些?尿布尺寸怎麼看?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推薦您10款熱門嬰兒尿布品牌,並整理相關產品資訊,供您參考選購。 尿布推薦種類:尿片、拉拉褲 尿布依據穿脫方式,可分為以下2種: 尿片(黏貼型尿布) 尿布設計:腰部有魔術貼,可配合嬰兒腰圍自由調整鬆緊度 穿脫方式:嬰兒須躺著才能穿脫 適合對象:0~3個月新生兒,因為新生兒多無法自行改變姿勢,使用黏貼型可更貼合身體 尿布價格:通常較便宜,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拉拉褲(褲型尿布) 尿布設計:外型如同小內褲,只要將尿布套進雙腿、往上拉,就能輕鬆穿上 穿脫方式:無論躺著、站著都能穿脫 適合年紀:適合6個月以上,穿尿布時已不易乖乖躺好,或已學會翻身爬行的嬰兒 尿布價格:通常較貴,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尿布推薦種類選用3重點 尿片和拉拉褲可互相搭配使用,例如當嬰兒還不會爬行走路,但睡覺時已會翻身漏尿時,可在晚上改用拉拉褲,其餘時間則繼續使用尿片,以節省預算。 除了基本款的黏貼型尿布與拉拉褲之外,市面上也有推出「高腰設計」的款式,若嬰兒的尿量較大,或經常軟便而從尿布縫隙中滲出,可考慮買高腰設計的款式,加強包覆性。 市面上也有推出外層具防水設計的防水褲,俗稱游泳尿布,適合帶寶寶去戲水時使用。 尿布推薦材質怎麼挑? 尿布的結構分成2部分: 1.尿布外層 外層通常有PE防水塑膠材質及不織布等2種材質,其差異如下: PE防水塑膠材質 較不透氣 防水性較佳 適合尿量較大的嬰兒 不織布材質 較透氣 防水性較差 適合尿量較少、皮膚較嬌嫩的新生兒 2.尿布吸收層 尿布的吸收層主要由紙漿與高分子吸收體所組成,其功能如下: 紙漿(表層):負責快速吸收尿液,將尿液引導至高分子吸收體,同時也增加尿布的柔軟度。 高分子吸收體(底層):尿布吸收大量尿液的關鍵,遇水後會形成凝膠狀,將尿液鎖在吸收體中,讓尿布即使遭到壓擠也不會滲漏。 尿布推薦材質挑選重點 嬰兒的肌膚十分嬌嫩,尿布材質若不透氣且吸水性差,寶寶很容易有尿布疹,另外,尿布的表面材質若不夠柔軟,長期反覆摩擦也可能傷害肌膚,讓嬰兒出現紅屁屁,甚至破皮。 因此,在挑選尿布時,可多加注意以下3個重點: 尿布透氣性 尿布吸水性 尿布接觸肌膚材質的柔軟度 尿布推薦尺寸怎麼看? 挑選尿布尺寸時,建議同時評估嬰兒的月齡、體重及體型,因為每位寶寶出生的體重、發育狀況都不同,體格也不一樣,有些寶寶可能一出生體重較重、大腿較豐潤有肉,就不見得適合穿NB尺寸的尿布。 一般來說,合適的尿布尺寸,腿圍須比嬰兒大腿再寬鬆一些,以不外漏尿尿或便便為基本標準;此外,也須注意尿布的腰圍不能太緊,以能放進1~2手指的鬆緊度,最為舒適。 註:NB指新生兒,為New Born的簡寫 嬰兒尿布尺寸年齡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年齡 NB 0 ~ 1.5個月 S 3個月 ~ 5個月 M 5個月 ~ 11個月 L 1歲 ~ 2歲 XL 2歲以上 嬰兒尿布尺寸體重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體重 NB ~ 4kg S 4 ~ 8kg M 6 ~ 11kg L 9 ~ 14kg XL 12 ~ 17kg XXL 15 ~ 28kg 尿布尺寸推薦挑選重點 若嬰兒出現以下5種情況時,建議就可考慮挑選大一號的尿布: 尿布穿起來很緊或有勒痕 尿尿或便便的量增加,或頻繁外漏尿尿或便便 腰圍上的黏貼位置已經貼到最外側 褲襠感覺變短,或腰圍部分一直掉到肚臍下方 嬰兒體重超過尿布尺寸表上所標示的體重 尿布推薦品牌:10款|嬰兒、新生兒尿布推薦 日本大王尿布 輕薄舒爽 褲型紙尿褲 麗貝樂尿布 敢動褲褲型 紙尿褲 / […]

探索更多0~1 歲嬰兒期類別

寶寶 0~1 歲

看更多 0~1 歲嬰兒期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21月齡寶寶:摔倒自己站 留意夜驚症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21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很活潑,也會自己發明遊戲了,甚至學會倒後退走或爬樓梯,這些都是好現象,表示他的肌肉、手眼協調與平衡感,都發育得很好。如果您的寶寶只是很安靜地坐在一旁,也無需擔心,他可能只是在觀察和熟悉環境,大部分的寶寶,一天會花20%的時間在觀察周遭環境上,如果您的寶寶幾乎都靜止不動,那請諮詢您的醫師。 您的寶寶可能已經會把物品堆成城堡,或在紙上,甚至是牆上塗鴉,那都是運動技能已經充分發展的表現。 如何照顧寶寶? 當媽媽的總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寶貝受傷,但這個時期,您必須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自由奔跑與摔倒,從愈多的跌倒中,學會自己站起來,是讓您的孩子學習發展最好的途徑。 給寶寶一張空白紙和蠟筆,或是可沖洗的馬克筆,讓他盡情塗鴉,您也可以和寶寶一起畫畫,激發他的創造力。 寶寶的健康須知 如果您的寶寶睡覺時會打呼,或用嘴巴呼吸,請務必告知醫師,因為您的寶寶可能因為罹患扁桃腺炎,或喉嚨腫脹導致呼吸困難,醫師可能會進行扁桃腺切除手術,來改善寶寶的睡眠問題。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如果您的小朋友因為藥物的口感、外觀或味道,而排斥吃藥,以下介紹幾個安全有效的餵藥小技巧: 在藥裡添加一小匙糖或果汁 把藥混到牛奶或果汁裡 也可以把藥粉混入優格或蘋果醬裡 把藥佯裝成是糖果 使用口服注射器或藥用滴管 請醫師換成適口性較佳的藥物 如果您的寶寶依舊因為藥的味道而排斥吃藥, 請告知藥師,讓醫師更換處方,開立錠狀的藥物,您可以把它碾碎後,混入優格或蘋果醬裡餵食。 新手爸媽小提醒 這個時期的小孩,可能會出現「夜驚症」,夜驚(Night terrors)不是作噩夢。 寶寶可能半夜睡到一半,突然大哭起來,哭得很凶,有時還尖叫踢打、奮力掙扎,看起來好像很害怕的樣子,雖然他的眼睛是睜開的,但他的大腦並沒有醒,有的孩子甚至會跑下床,像夢遊一樣。安撫他時,請避免肢體接觸,您愈想抱他,他掙扎得愈厲害,這時爸媽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只要在床邊輕聲陪伴即可,並注意床附近的環境是否安全,避免孩子在掙扎尖叫的時候弄傷自己。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寶寶 0~1 歲

17月齡寶寶:尖叫測發聲 不要理會他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您可能已經注意到您17個月大的孩子,開始發出一些特殊的聲音。是的,那就是尖叫聲,如果您之前還很慶幸自己的小孩不會亂尖叫,別高興得太早,下一刻您可能很快就會聽到了。 不過別擔心,這個驚聲尖叫的時期,很快就會過去了,您的寶寶只是正在測試他的發聲功能,而且他會對於自己發出聲音就能獲得關注的這件事,感到很興奮,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理會他,您對尖叫的反應愈大,他就叫得愈大聲。 如何照顧寶寶? 等寶寶的口腔、舌部肌肉發育得更好,他的發音也會跟著改善。爸爸或家裡聽不懂寶寶在說些什麼的成員們,也可以不斷重複寶寶說的句子,來矯正他的發音,只要付出時間和耐心,很快就會看到他的進步。 如果您的寶寶對著您的耳朵大聲尖叫,試著讓他明白會那讓您感覺不適,並告訴他,直到他恢復正常音量說話前,您都不會理會他。但注意不要用大聲嚷嚷的方式表達,您可以這麼說:「這是在戶外才能用的音量,不要那麼大聲,我們現在不是在公園裡。」這時候您可能已經很想大聲命令他,讓他注意聽你說話,但還是請試著降低音量,輕聲地在他耳邊說就好。 盡量每餐都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只要您在每餐都提供各式各樣的食材,即使您的寶寶一整天只吃其中一種,其他都不碰,他還是能攝取到需要的營養。所以重點是,以一週作為一個週期,均衡地提供多樣且營養均衡的食品,寶寶就能攝取到他所需的營養素。 寶寶的健康須知 請與醫師討論下列事項: 1. 寶寶的睡眠情形 這個時期的寶寶,每晚至少要睡11個小時,白天約小睡2個小時,哄小朋友睡覺,通常是一番折騰,因為這個時期的小孩,通常活潑又好動,也可能因為一個人怕黑而不敢睡覺。 2. 寶寶的飲食狀況 醫師可能會詢問關於寶寶是否有攝取均衡飲食的問題,也可能會建議一些健康食品,或如何讓好動的小孩好好坐著吃飯的訣竅,因為17個月大的寶寶,常常得把他綁在兒童餐桌上,才能讓他安分地把飯吃完。 3. 寶寶接受如廁訓練的配合度 很多18~24個月大的小孩,如果他已經學會自己穿脫褲子,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但也有些小朋友要到4歲了,才學會自己上廁所。 4. 寶寶可以獨自走路了嗎? 9~18個月齡,是幼兒踏出第一個步伐,學習走路的時期,但如果他總是踮著用腳尖走路,或走路時總是偏向一邊,請告知醫師,讓醫師評估寶寶的運動技能是否異常。 5. 寶寶總是任性耍脾氣說:「我不要」? 大部分18個月大的小孩,都很愛說「我不要」,他們喜歡藉著用這個否定的字眼,來表達自己進步的語言能力,和漸漸獨立的象徵。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醫師會診時,會做以下的處置: 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以確認他的生長率是否正常。 心跳和呼吸檢查。 眼睛及耳朵檢查。 測量頭圍,以評估寶寶的大腦發育情形。 確認各項疫苗接種是否已完成,例如五合一混合疫苗、A肝疫苗。 有任何感染、著涼或感冒的徵兆,請告知醫師。 任何有關如廁訓練的疑問。 有關寶寶的發育情形、性格特質或行為模式。  安排做貧血(Anemia)或鉛中毒的血液檢查。 新手爸媽小提醒 留意家中幼兒可能發生的意外,意外事件經常發生在早晨、晚餐前繁忙、青黃不接的時段,甚至是度假期間等,大人一時間不留意的時候。 寶寶常見的意外事故,有從跌出窗外、跌下樓梯、攀爬桌椅時跌落,到從爐子上端熱湯菜時被燙傷,食物中毒等。事先了解這些意外事故的發生情形,可以讓您適時提高警覺,如果您的17月齡的寶寶,已經大到可以爬出嬰兒遊戲床,那就得時時刻刻留意寶寶的動作了。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寶寶 0~1 歲

嬰兒第12週:注意寶寶疝氣 發展指標僅供參考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在第 12 週,寶寶可能會: 不停地笑 合掌 趴著時,可以 90 度抬頭 大笑 想要什麼東西時尖叫 能追蹤距離 15 公分內的物體,頭部轉動 180 度。 如何照顧寶寶? 大聲朗讀,是幫助寶寶發展最好的方式,聽到你的聲音,能使寶寶熟悉語言的韻律。唸書時改變語調、口音,甚至用唱歌的方式,都能讓你與寶寶之間的互動更有趣。若寶寶撇過頭,或是一副沒興趣的模樣,也不必勉強,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即可。(同場加映:32月齡寶寶:想像力升級 多教唱閱讀) 有很多好書,都很適合唸給寶寶聽,選擇有很多大圖片、色彩鮮艷及人物簡單的書,或是只有圖片的書,這樣就能一次又一次,描述給寶寶聽。選書時,不必太在意適用年齡,只要圖片清晰、鮮明、色彩鮮艷,仍然能夠吸引寶寶的目光。(同場加映: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你能夠透過以下的舉動,為寶寶創造一個正向的氛圍: 抱抱寶寶 與寶寶說話 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寶寶放鬆 給寶寶一個獨立的空間 讓寶寶做喜歡做的事 在正確的時間做該做的事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不同的狀況,醫師會視情況進行檢查,可能會進行以下的檢查: 量體重、身高、頭圍,以及出生後的發育狀況。 體格檢查,以及確認上次檢查發現的問題有無改善。 針對接下來幾個月的餵養、睡眠、生長,以及安全進行指導。 回答你的疑惑,例如:寶寶接種疫苗後的反應?應該如何處理?寶寶出現什麼狀況該就診? 你也該留意其他健康狀況或工作問題,像是近一個月內回到工作崗位後,餵食與家庭狀況的改變。請將醫師提供的資訊及指導記錄下來,並在寶寶的健康紀錄中,寫下所有重要的資訊,如體重、身高、頭圍、胎記、預防接種、疾病、藥物及檢測結果等。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扁頭 若寶寶的頭是扁的,可能是維持同一個睡姿過久所造成。寶寶出生時,頭部骨骼非常柔軟且可塑性高,所以晚上仰睡過久的話,後腦容易變得扁平。你可以在開始學爬學坐後,多讓寶寶在醒著的時候呈現俯臥的姿勢,訓練寶寶的頸部肌肉,並減少一直仰躺對後腦杓的壓迫。(同場加映:擔心寶寶扁扁頭?按摩趴臥多讓脖子動)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頭形看起來有異常,你應該帶寶寶去給醫師檢查,確認嚴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治療。 掉髮 若寶寶沒有嚴重的健康問題,只是因姿勢引起的掉髮或禿髮,不是什麼大問題。由於寶寶傾向將頭部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並不斷摩擦床墊或嬰兒床邊緣,這些部位的頭髮就容易脫落。只要寶寶長大,不再出現上述習慣,掉髮的情形就會停止。 不過,很難預測頭髮什麼時候會長回來,有些嬰兒在掉髮後,很快便長回來,有些則需要多一點時間。新長出來的髮色與髮質,可能與剛出生時差很多。 疝氣 疝氣(Hernia)通常是經常提重物的成人,才會得到,不過事實上,即使是沒有搬重物的小朋友,也可能得到疝氣。疝氣經常發生在嬰兒身上,尤其是男嬰、早產兒或雙胞胎。若孩子有疝氣,你能夠從一些早期徵兆發現,如大腿與腹部之間(鼠蹊部)的皺褶中有腫塊,尤其在寶寶哭鬧或躁動時,特別明顯,而腫塊通常在嬰兒安靜時會縮小,腸子可能下滑至陰囊,造成陰囊鼓脹。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腹股溝或陰囊有腫塊,請盡快帶寶寶去看醫師。若醫師診斷嬰兒有疝氣,通常會建議一些治療方法。有些情況下,醫師會決定開刀,疝氣的手術非常簡單,成功率高且很快就能出院。 手術後,疝氣再度復發的情形非常少見。若嬰兒疝氣沒有接受治療,可能會導致掉入腹股溝管的組織,被肌肉層卡住,血液循環不良而影響腸道消化。這會使嬰兒嘔吐、疼痛,甚至驚恐不已。若你發現寶寶突然大哭大鬧,看起來疼痛不已、嘔吐或是無法排便,請立即就診,不要試圖用手將腸子復位。 新手爸媽小提醒 發展指標 發展指標可以拿來比較孩子與同齡間的發展,評估是否有發育遲緩的情形,但不需要將孩子與其他孩子或兄弟姊妹拿來比較,此舉只會增加擔心與失望。 兩個完全正常的寶寶,若在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發展情形。可能其中一位語言發展較快,比較早開口,說的話也比較多,另一位身體發展較快,較早學會滾動。或者有些寶寶會爬且在 15 個月大時開始走路,有些還不會爬,但是 10 個月大時便站起來走路。(延伸閱讀:寶寶幾歲會走路才正常?破解寶寶學走路2迷思) 因此,父母間的評價只是主觀的,並不完全準確,有些父母可能根本沒意識到孩子吱吱喳喳的聲音,已是開始學習說話,而其他人早就發現寶寶會發出「爸爸」了。這些例子再再顯示,你不該把自家寶寶,拿來跟其他人比較,這種比較毫無意義。(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寶寶 0~1 歲

嬰兒第9週:寶寶開始辨別聲音、接種疫苗要注意

許多爸媽都會好奇寶寶出生後每個階段,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當嬰兒從出生後已達9週時,可能會開始區分聲音的差異,且聆聽技巧也愈來愈好,能更容易適應整體環境,而各位爸媽於這個階段也應特別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並於指定時間帶家中的寶貝至醫療院所,進行基本檢查及施打新生兒疫苗,才能好好掌握孩子的健康發展。 就讓《Hello醫師》為各位新手爸媽介紹寶寶於9週後會出現的常見行為,以及照顧寶寶的方法吧! 寶寶9週後開始會微笑、區分聲音!5大常見行為一次看 寶寶已經9週大時,不僅能夠分辨出熟悉的聲音與其它聲音的差異,聆聽技巧也愈來愈好,你可以仔細觀察寶寶對特定聲音的反應,看看寶寶如何分辨聲音來源。 另外,持續的對話則能幫助寶寶培養地方感,寶寶可能會在你說話時,不斷看著你的嘴巴,並對此著迷不已。你可能會對寶寶發出的聲音愈來愈多元(像音樂或呼嚕聲)感到訝異,且寶寶也會開始用獨特的笑聲與哭聲,來表達不同的需求。 以下為9週大的寶寶可能會出現的5種行為: 對寶寶微笑時,他們會報以一個燦爛的笑容。(寶寶的微笑帶有哪些含意?請看:寶寶第一次微笑了!背後真相父母必知) 區分熟悉的聲音與其它聲音。 尋找聲音的來源。 更能適應環境。 聽到鈴聲時有不同的反應,如盯著看、哭或不作聲。 如何照顧寶寶? 你可以透過持續與寶寶對話,來幫助寶寶,雖然感覺像是在跟自己說話,但是這樣有助於寶寶的認知發展,因為他們會從你嘴巴的動作、表情及情緒中學習。你可能會感到訝異,寶寶的溝通能力日漸進步,能夠過咕嚕聲、大笑或哭泣,來表達不同的需求。(該怎麼樣鼓勵寶寶學說話呢?請看:寶寶遲遲不叫媽!模仿他並鼓勵開口說話)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不同的狀況,醫師使用的評估方式也會不一樣。你可能對寶寶的生長有些預期或疑惑,可向醫師諮詢下列狀況: 基本測量:醫師會檢查寶寶的體重、身高及頭圍,確保寶寶有健康成長。 理學檢查:進行從頭到腳、胸到背的全身檢查,包括視力、聽力、心臟及肺部功能等,以確保寶寶健康並處於正常發育狀態。(進一步了解檢查項目:從出生3天到2歲!寶寶例行檢查一覽) 讓寶寶接種疫苗:B型肝炎(Hepatitis B)、小兒麻痺(Poliomyelitis,簡稱 Polio)、白喉(Diphtheria)、破傷風(Tetanus)、百日咳(Pertussis)、肝炎( Hepatitis)、肺炎鏈球菌(Pneumococcal),避免耳部感染引起腦膜炎(Meningitis),以及輪狀病毒(Rotavirus)引發嚴重腹瀉。(疫苗一籮筐記不住?寶寶該打的疫苗都幫你整理好,並按時提醒您:疫苗接種小幫手:紀錄嬰幼兒及兒童疫苗接種時間) 為何寶寶一定要接種疫苗? 許多家長可能聽說過有關疫苗的風險,不過,接種疫苗其實對大多數嬰兒是有必要的,因為它能避免寶寶感染一些容易罹患的疾病。 免疫活動是基於以下的機制:當我們接觸到弱化或死亡的致病微生物,或是曝露在因受熱或化學處理而變得無害的危險物質後,身體會自然而然產生抗體,保存在免疫系統裡。若寶寶受到這些病毒感染,抗體就會起作用,殺死特定的入侵微生物。 即便疫苗每年挽救了數千名兒童的性命,這種預防措施仍不是完美的。大多數兒童對疫苗只有些微的反應,不過有些兒童會因此生病,甚至非常嚴重。在極少數狀況下,疫苗會造成新生兒永久性傷害,或是死亡。 寶寶接種疫苗的6大注意事項 為了降低風險,你可以參考下列預防措施,確保寶寶在安全的情況下,接種疫苗: 確保醫師在接種前,徹底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確認寶寶沒有罹患任何嚴重的疾病。如果寶寶生病了,就得延遲接種的時間,若只是感冒等輕微症狀,那麼就不需要延後。 請在接種前,詳細閱讀或聽取醫師提供的相關資訊。 接種72小時內(特別是前48小時),觀察寶寶有沒有任何嚴重反應,或異常舉動,若有請立即通知醫師。此外,下次看診時,請記得跟醫師說明寶寶的嚴重疫苗反應。 詢問醫師疫苗廠商、批號等資訊,並將上述資訊留存。若寶寶有嚴重的反應,醫師會向上級回報,並讓寶寶得到及時的照顧與治療。 下次接種前,必須提醒醫師寶寶上一次接種完的狀況。 如果對疫苗的安全性有任何疑慮,請直接與醫師討論。 雖然施打疫苗後,出現嚴重反應的案例非常少見,不過,若寶寶在接種疫苗2天內,出現下列任一症狀,請立即聯繫醫師: 超過40度高燒。(進一步了解孩子發燒該怎麼辦,請看:小孩發燒很常見~適時退燒處理別緊張) 連續哭超過3小時。 癲癇(Epilepsy):這個症狀是正常的,但不會造成嚴重發燒。 7天內癲癇或行為異常。 過敏,例如口腔、臉部或喉嚨腫脹、呼吸困難、蕁麻疹(Hives)。 無精打采、反應遲鈍及嚴重嗜睡。 若嬰兒接種疫苗後,有上述任一症狀,請盡快帶寶寶就醫,並將這些情形記錄下來,以便降低之後接種的風險。 瓶餵還是親餵?給新手爸媽2個小提醒 1. 瓶餵 有些媽媽會選擇瓶餵,這樣下午或晚上,才能忙裡偷閒。有些人則是因為要回到職場,或是奶水不足,使孩子體重增加太慢。(職業婦女哺乳別擔心:產後回職場…掌握7點照樣餵母乳) 如果計畫定時瓶餵,可以1次擠6瓶母奶冰在冰箱,以防緊急狀況,如媽媽生病必須服藥或是需要臨時出差幾天,寶寶仍然有足夠的奶喝。若你不曾以奶瓶餵寶寶母奶,也不要太擔心,相似的味道,會讓寶寶更容易接受餵食。 有些寶寶從親餵換成瓶餵之間完全沒有過渡期,有些則讓媽媽傷透腦筋。事實上,過早瓶餵可能會妨礙到親餵,因為寶寶可能因此將乳房與乳頭混淆,而且親餵與瓶餵需要的技巧不一樣。如果寶寶超過時間還沒嘗試瓶餵,可能會因為過於熟悉媽媽的乳頭,而拒絕奶瓶。 親餵是非常舒服的,因為你不需要擔心寶寶需要喝多少奶,而一開始轉換成瓶餵時,你可能就會不太清楚需要裝入多少奶量。建議媽媽們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因為不同年齡層的寶寶,需要的營養不一樣。 若你不得不回到工作崗位,會錯過至少2餐親餵的時間,請改成瓶餵,而且請在回到工作崗位的2週前,開始瓶餵。給寶寶至少1週的時間適應瓶餵,在每天餵2瓶之前,先從1瓶開始。若你打算讓寶寶喝配方奶,上述方法不只能幫助寶寶,也能讓你的身體逐漸適應,減少奶量,重返工作崗位時更輕鬆。(同場加映:親餵母乳或泡配方奶粉?母乳與配方奶各有好處) 若你只打算偶爾給寶寶瓶餵,出門前將乳房中的奶汁擠乾淨,會減少脹奶與漏奶的問題。確保餵寶寶的時間,沒有離你回家的時間太近,這樣回家時才有滿滿的奶水親餵寶寶。 2. 寶寶第一次微笑 若寶寶都沒對你微笑,不需要太擔心,就算是最幸福的孩子,沒到第6或7週前,可能也不會笑。寶寶開始有微笑的動作時,只是隨機的表情,之後你便能透過觀察,了解寶寶是整張臉在笑,還是只有用到嘴巴的肌肉,以分辨出寶寶什麼時候是真笑,什麼時候只是隨機地微笑。 雖然在寶寶身體準備好之前,還沒辦法開懷大笑,但只要多跟寶寶交談、玩耍、擁抱,很快就能看到寶寶大笑了。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


寶寶 0~1 歲

14月齡寶寶:訂遊戲規範 漸進式斷奶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您可能已經感受到,有時寶寶開始有恐懼和焦慮的情緒反應,這是因為他對所處的環境,變得更敏銳、更有警覺心。當他可能被洗衣機或攪拌機的聲音嚇到時,請試著去安撫他。 另外,寶寶也可能開始害怕浴缸,即使過去他很享受洗澡的時光,但現在他可能覺得浴缸是個可怕的地方,可以試著改用擦澡的方式來代替,或許幾天後,狀況就會改善。您也可以讓他坐在沒有水的浴缸裡,然後給他一條毛巾玩,相信很快他就能在浴缸裡,感到自在又安全。 如何照顧寶寶? 這個時期的小孩,可能開始難以掌控了,但也是適合開始設定一些限制,或基本規範的時期,爸媽雙方都必須對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做了會被處罰,有一致的共識及標準。在孩子犯錯時,不需要用大聲吼叫的方式制止他,但必須態度堅定,運用聲調的變化,來制止或鼓勵,讓孩子明白哪些是行為是錯的、哪些是對的。 提供足夠的遊戲時間與空間,因為透過遊戲提升運動和社交技巧,來建立孩子的自尊心,是很重要的,別因為有時候只能讓孩子獨處孤單地自己玩,而感到很有罪惡感,您可以在一旁遠遠地觀察他就好,每天給他一點獨處的時間,有助於讓他學習獨立,及自我探索。 寶寶的健康須知 除非寶寶有什麼異常的情形發生,不然這個月並不需要特別安排檢查,不過可以先諮詢醫師,關於預防接種的事項,預防接種對於防治傳染病,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寶寶14月齡這個時期,醫師可能會告訴您,可以試著斷奶,但如果您還不準備讓他斷奶,為了寶寶的牙齒保健,可以餵食專用的配方奶粉當主食。若您覺得是時候斷奶了,選擇一次就把奶瓶戒掉,或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皆可,一次性突然把奶瓶戒掉,會讓戒斷過程縮短,但可能得經歷孩子嚎啕大哭,跟令人失眠幾個晚上,所以循序漸進會是比較好的方式。您可以先從早餐開始,用幼兒啜飲杯來代替奶瓶,幾天後漸進到午餐,睡前奶瓶是最難戒的,就放到最後吧! 新手爸媽小提醒 如果您很關心寶寶的體重,那很正常。所有的媽媽就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還是很在意孩子們的體重。但寶寶並不需要太多食物,至少不像成人的食量那麼多,如果您的寶寶非常活力充沛,那他消耗的卡路里,可能比他吃進去的還多,當寶寶顯得沒有活力,或體重減輕時,則必須留意了。 若您的孩子體重過重,請確定他吃的點心都很健康,並限制他的糖分攝取,不過不需要過度擔心,因為一旦他的步伐變多了,奔跑起來後,就會開始變瘦,身高也會拉高。您可能需留心照料的是,孩子感冒的時候,大多數的感冒,都是感冒病毒引起的,而且會持續數日,避免給小孩服用非處方的藥物,除非是由醫師開立的,否則多半這些成藥,都不適合2歲以下的幼童使用,當感冒症狀惡化時,請立即與醫師聯繫。


寶寶 0~1 歲

嬰兒第11週:注意皮膚炎與睪丸倒縮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的肢體動作會變得愈來愈流暢,你會發現,寶寶透過觀察旁人,使自己的手臂與腿部動作,也愈來愈複雜,這些動作能幫助寶寶,加強並促進肌肉發展。當寶寶躺著時,可能會有更多的踢腿動作,這是寶寶準備開始學習爬行的第一步。 第 11 週的寶寶可能做到以下事項: 直立頭部,保持穩定狀態。 趴著時,可以用手撐起胸部。 把環狀物往同一個方向轉動。 一把抓住玩具搖鈴。 專注於小東西,例如葡萄乾(注意別讓寶寶把小東西塞入嘴巴,以免窒息)。 抓住東西。 用類似的子音說出單詞。(同場加映: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如何照顧寶寶? 給寶寶足夠的空間伸展身體與移動四肢。你可以在地上放一條毯子,讓寶寶在上面任意活動,如此一來,能幫助寶寶加強肌肉發展。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的狀況,醫師進行的檢查類型、方法與流程,都會有所差異。 寶寶變化令人擔憂不已 若你的寶寶特別在意溫度、味道的變化,或是有消化不良、高燒、拉稀、流鼻水、排尿少、持續的疹子、眼睛或耳朵有分泌物、長時間異常哭泣等症狀,可能是寶寶生病的徵兆。若孩子發生呼吸困難,或有抽搐的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同場加映:小孩發燒很常見~適時退燒處理別緊張) 體溫 若寶寶發燒,請謹記,發燒是人體遇到細菌入侵的積極反應,不是單純的疾病而已。當你與醫師通話時,請保持冷靜,並詳細描述症狀,包含寶寶什麼時候開始發燒、持續多長時間、有無任何異狀,例如出牙等等。還應該讓醫師知道,寶寶先前是否曾與病人接觸過,或是目前是否使用任何藥物。(同場加映:嬰兒第29週:發燒這樣做 別寵壞寶寶)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下列是你應該知道的事項: 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 這種頭皮上的皮膚炎,在幼兒身上很常見。輕度的皮膚炎,可以使用礦物油或潤滑油來按摩,使頭皮放鬆,同時徹底清洗頭皮屑與皮脂。在較嚴重的情況下,例如雪花片片飄落的頭皮屑,可天天使用含水楊酸(Salicylate)的抗屑洗髮精,但是有些情況,上述的方法並不適合,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若寶寶的狀況變糟,請停止所有手段,與醫師討論並尋找其他治療方法。(同場加映:胎記 痱子… 認識6種嬰兒皮膚症狀) 經常出汗會加劇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因此,你應該讓寶寶的頭部保持乾燥,如果不需要,就不要幫寶寶戴帽子。脂漏性皮膚炎太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臉部、頸部或臀部。若有上述情形,請醫師開立外用藥膏。有些寶寶只會在1歲前,得到脂漏性皮膚炎,有些寶寶會持續較長的時間。若寶寶不會感到不舒服或不愉快,就不需要使用上述治療方法,或用治療過敏的外用皮膚藥物。然而,若你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屈腿 有兩個原因造成大部分的寶寶,腿都會蜷縮起來。第一,出生時右腿是彎屈的。第二,母親子宮痙攣會造成寶寶的腿擠壓在一起,並扭轉身體位置。寶寶有好幾個月,都維持在擠壓的狀態下,腳會彎屈或向內旋轉。接下來幾個月,寶寶的腿已經能自由活動,開始學習抬腿、爬行等動作,漸漸地,腿就能伸直。 大部分的寶寶不需治療,腳就能恢復正常狀態,只要確保沒有其他因素,造成寶寶的腿彎屈即可。你可以與醫師談談並檢查寶寶,定期注意寶寶的發展情況。 睪丸倒縮 寶寶的性器官在媽媽懷孕時期開始發育,其中,卵巢在出生時完全發育,睪丸則是在三個月時,下降至陰囊。事實上,大約 3~4% 的足月寶寶,以及 30% 的早產兒,會有睪丸倒縮(Testicular shrinkage)。 睪丸移動的機制十分複雜,你可以透過睪丸的位置,輕易確認是否有倒縮的情形。一般而言,在高溫下,睪丸會突出(在溫度過高時,保護精子的機制),溫度過低時,則會倒縮(溫度過低時,保護精子的機制),有些男生的睪丸特別敏感,而且位在體內深處,大多數左側的睪丸比右側低,會讓右側睪丸看起來好像消失不見,因此,你只能透過洗溫水澡時,檢查寶寶的睪丸是否在陰囊裡,看看是否有倒縮的情形。(同場加映: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睪丸倒縮不會有任何疼痛,或是尿滯留的情形,通常睪丸都會下降。每 1,000 名一歲大的寶寶中,只會有三到四個寶寶會睪丸倒縮,一進行手術,便能輕易將寶寶的睪丸,放回適當的位置。 這樣的情況也可以使用荷爾蒙治療,但成功率不高。 新手爸媽小提醒 跟寶寶說話 通常這時候的寶寶還不會說話或回答問題。然而,若是一開始便一直跟寶寶對話,寶寶可能會更快學會講話,且講得更好。若寶寶從來沒跟其他人交流,可能會對學習語言產生影響,不過這樣的情形十分少見。 你可以隨時隨地教寶寶說話,例如在抱寶寶或安撫寶寶的時候,告訴他們:「是時候去散步囉!」、「喔不!有人打電話過來。」,無論寶寶是直接與你對話,抑或是聽到你跟其他人對話,都能增進寶寶的語言技巧。 只用單側乳頭餵奶 若你經常用單側乳頭餵奶,像是左側,你就能騰出右手吃東西、閱讀、講電話,或是做其他事情,但右乳房會因此減少奶汁分泌,且乳房會較小。常用的那側會因為一開始就經常餵奶,受到刺激,產生特別多的母奶,乳房也會較大。有很多案例是在哺乳期後,母親的胸部一大一小。不過請放心,寶寶斷奶後,會慢慢改善。(同場加映:餵奶煩惱奶水量不足?增加母乳分泌有方法)


寶寶 0~1 歲

13月齡寶寶:飲食習慣變 設固定作息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第13個月開始,您的寶寶可能會改變他的飲食習慣,常見的狀況是,他可能突然變得挑食。但在這個味覺發展的時期,也同時是開始嘗試不同食材,或重新讓他嘗試過去不喜歡的食物,最好的時機。在這個時期,您也可以試著改變調味或料理方式。如果寶寶出現體重減輕,或疑似因為感染導致發燒、腹瀉而食慾不佳時,請務必求診醫師。 這個時期的寶寶,不僅可能改變飲食習慣,睡眠習慣也會變得不同。他可能會從一個大睡神,開始每個半夜都突然醒來。12~14個月大的孩子,已經會開始做夢了,夢境可能使他從睡夢中驚醒、大叫,您可以陪在他身旁安撫他,他很快地就會再度入睡。 如何照顧寶寶? 有個挑食的寶寶,有時真是令人焦慮,但請試著別勉強他再多吃一些,相反的,讓他的胃口自由決定自己的食量。因為就算您無法控制他吃多少,但您可以控制他吃什麼。持續每餐供應營養充足的食物,別讓他吃甜食或其他不健康的食品。您可能還是忍不住擔心他吃得太少,一旦他開始迅速成長茁壯,您就會鬆口氣不再擔心了! 好的睡眠習慣,也是讓您的13月齡寶寶健康又快樂的關鍵,養成一個固定上床睡覺的時間,固定上床睡覺的習慣,包括洗澡的時間、喝睡前奶、刷牙及聽床邊故事的時間。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有點抗拒這個新的時間表,但幾週後就會習慣了,並且期待每次聽床邊故事的時光。您也可以去幫寶寶挑雙新鞋子囉,不用讓他再穿著襪子,跑來跑去了。 寶寶的健康須知 寶寶12個月大時,您或許已經帶他做過一次全面性的檢查了。如果您還沒安排會診,13個月大時也適合,剛好可以和醫師討論最近寶寶飲食、睡眠及行為模式的改變。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由於有些食物容易導致過敏,這也就是為何醫師建議,等寶寶1歲大時再開始換食物。現在寶寶13個月大了,幫他更換食品時,請注意下列事項: 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例如蛋、堅果、草莓、蜂蜜、牛奶及番茄。 一次實驗一種新食物,這樣比較容易觀察到哪種食物容易致敏,4~5天再更換下一種。 寫筆記。每嘗試新的食物,都要記錄並追蹤,看看是否是過敏原,也可以在醫師會診時,拿飲食日記與醫師討論。 新手爸媽小提醒 您或許很擔心,13個月大的寶寶跌倒或發生碰撞,別過度保護您的小孩,怕他磕磕碰碰受傷。這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必經之路,協助寶寶更快成長的方式,是讓他自由玩耍,一邊玩耍一邊跌倒碰撞,是寶寶學習熟悉自己的身體,與周遭生活環境的方式,他很快就能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在下一次跌倒中再站起來,很快地,他就不需要媽媽來「秀秀」了。


寶寶 0~1 歲

16月齡寶寶:免晨間小睡 多戶外活動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日常生活中,難免有讓寶寶害怕的噪音,16個月大的寶寶可能會被吸塵器、雷聲、警笛聲、煙火或氣球破掉等聲響嚇壞,而突然退縮或哭鬧。可以取消15~18個月大的孩子晨間小睡,一天午睡一次就足夠了,起初小睡的時間可能會變長,請留意不要讓午睡的時間拖得太晚,以免影響晚上的就寢,必要時請縮短午休的時間。 如何照顧寶寶? 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很容易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害怕,請適度地安撫他,給他一個擁抱、表達您理解他的感受,或許溫柔地對他說:喔,好可怕,對吧?就足夠了。為寶寶示範摀住耳朵的動作,來減輕噪音的刺激,當您的寶寶理解噪音的來源,並知道不會對他造成傷害,他就會慢慢適應了。 養成固定就寢時間的習慣,足夠的床邊時間,可以緩和孩子的情緒,讓他順利進入夢鄉,但別讓就寢時間過於冗長,甚至影響您的日常作息,20~30分鐘就夠了,必要時也可以請保母代勞。 寶寶的健康須知 如果平常觀察到寶寶舉止異常的現象,請務必告知醫師,如果沒有,那就當作是一次例行性的檢查。寶寶可能會排斥看醫師,因為他會以為是不是又要打針了,您可以試著用下列方式來安撫他: 別比約定的時間提早到,萬一太早到了,就先去做一些別的活動。 帶著寶寶最喜歡的玩具一起去診所。 讓孩子到同樣的醫療院所,固定看同一位熟悉的醫師。 打針的時候,協助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1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不需要晨間小睡了,午睡就足以讓這個階段的寶寶保持精力充沛,但上午可以提供小點心,讓他恢復精力,或聽一些輕音樂,看書、在沙發上蓋著小毯子稍作休息(沙發會比床上好,床是睡大覺用的)。午睡前儘量避免舟車勞頓,因為小朋友可能會在車上睡著,一旦錯過午睡時間,傍晚就容易因為睡眠不足而鬧脾氣。也別讓午睡的時間拖太晚,以免影響晚上的就寢時間,但確定他有確實午休,就跟成人一樣,沒有獲得足夠的休息時,我們都會變得情緒暴躁。 新手爸媽小提醒 您可能開始傷腦筋,1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看電視了嗎?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指出,2歲以後的小朋友,才能開始接觸電視螢幕,包括平板電腦。因此請儘量控制小朋友看電視的時間,畢竟您並不希望孩子變成電視兒童。 鼓勵寶寶多做戶外活動,例如玩球、游泳、奔跑,或者您也可以打開音樂,來一場帶動唱。閱讀也是很好的活動,當您與孩子的互動愈多,他能吸收到的新知愈多,這些活動都遠比電視節目來的有益。


寶寶 0~1 歲

12月齡寶寶:跨出第一步 會說話認字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恭喜寶寶滿周歲囉!您正式通過育兒第一年的考驗。大部分的小孩在9~12月大時,會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14~15個月大時,就可以單獨行走,從跨出第一步後,您的孩子將變得更加獨立。假如您的寶寶還得扶著茶几才能行走,也別擔心,15~16個月大的寶寶立甚至更晚,才學會獨步行走,也很常見。 經過幾個月的牙牙學語,您的寶寶已經開始會認得一些字了。語言發展並非一蹴可及,也會因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發展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寶寶知道的,絕對比他能說的多更多。 如何照顧寶寶? 多鼓勵寶寶扶著家具走,或獨立自己走,儘量避免太常抱他或攙扶他。如果您的孩子嘗試蹣跚步行,讓他抓住您的一隻手指,可以增強他的安全感。在這個時期,全脂牛奶會是寶寶最好的飲料,在學步階段,小孩需要燃燒脂肪,來提供足夠的熱量維持活動力,及促進發育。但若您本身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或您家族中有肥胖、膽固醇過高或心血管疾病病史,則另當別論,您的小兒科醫師,可能會建議食用低脂牛奶。 學步時期的小孩,已經會觀察您的行為模式,並模仿身邊的人,尤其父母親是他們最基本的行為學習榜樣,也請記得移開所有可能傷到寶寶的危險物品。 寶寶的健康須知 建議在寶寶12個月大時,安排一次小兒科的全面健康檢查,在檢查前,您可預先準備以下醫師可能詢問的問題: 寶寶晚間及白天的睡眠時間? 寶寶目前吃的固體食物或副食品?食慾如何? 是否喜歡您提供給他的小點心? 已經長了幾顆牙齒? 寶寶是否已經很會爬行?可以撐著東西站起來了嗎?會扶著家具行走探索環境,或已經可以獨立行走?是否會用手指指著他想要的東西?會和人有眼神接觸?叫他的名字時,是否有反應? 是否有頻繁眨眼或會揉眼睛?是否會想要抓取靠近他的玩具跟書本?或觀察到其他視覺方面的問題? 是否對聲音有反應,會找尋聲源?(或其他可能是聽力方面的問題) 寶寶是否會模仿聲音、牙牙學語,或已經會說一些單字? 上述預先準備的答案,可以協助小兒科醫師評估寶寶的睡眠習慣、視力、生理發展或行為發展程度。如果寶寶有皮膚癢或任何可能是過敏的情形,也請告知醫師。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小兒科會診時,醫師會先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及頭圍,並將前述數據,登錄在兒童生長曲線圖上,圖表雖然看起來複雜,但仍請耐心學習如何看懂圖表,別擔心,醫師會協助您解讀圖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12月齡寶寶的平均身高、體重及頭圍如下: 男孩:10公斤 (體重)、78 公分(身高)、46 公分(頭圍) 女孩:5公斤 (體重)、78 公分(身高)、45公分(頭圍) 以上資訊是以第50個百分位數為準,也就是,若您的寶寶剛好符合以上的數值,就表示有50%滿周歲的小孩,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數值,大於或剛好和您的寶寶相同,而另外50%的寶寶,則比您家的寶寶嬌小。 若您的小孩落在第25個百分位數,也不代表您的寶寶有發育異常的問題,因為他可能很快就急速長大,或他的生長曲線並非平緩的。醫師比較在意的是生長率的動向,而非實際測量的數值,如果孩子生長停滯,或體重減輕,才是嚴重問題的前兆,所以務必留意生長率的劇烈變化。 新手爸媽小提醒 有兩項必須特別留意的如下: 1. 寶寶的視力 嬰幼兒無法察覺自己的視力問題,因此家長必須對潛在的視力問題提高警覺,寶寶如果有以下現象,請務必求診您的醫師: 經常瞇著眼睛或頻繁眨眼 歪頭斜視 (例如看著圖像或電視的時候) 不睏卻一直揉眼睛 看東西有困難 行為笨拙 若寶寶有一直流淚、紅眼、眼睛痛、畏光或眼睛有膿,或乾掉變硬的分泌物等症狀時,表示可能罹患淚管阻塞、眼球外傷,或感染傳染性結膜炎(Pinkeye),務必請小兒科醫師進行眼部檢查。 2. 鉛中毒 1~2歲的小孩,是鉛中毒的高危險群,因為小朋友常在地上爬行,或經常將手放進嘴裡,即使其他年齡的小孩,曝露在含鉛的環境下,也可能會鉛中毒。但由於寶寶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比大人容易罹患鉛中毒,在某些準媽媽血液裡的鉛含量超標時,也可能經過血液傳染,導致新生兒罹患鉛中毒。


寶寶 0~1 歲

嬰兒第6週:注意寶寶睡姿、營養、呼吸和臍帶

嬰兒的健康與成長 微笑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因此,寶寶會咧開無牙的小嘴,回報你的愛,只要看到這一幕,心便不自覺融化了。第六週時,寶寶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對聲音做出回應,例如盯著看、哭泣或不出聲。 如何照顧第 6 週的嬰兒? 大部分的睡眠專家建議,趁寶寶還醒著但昏昏欲睡時,便將寶寶放到床上,如此一來,能幫助寶寶學會自己睡覺,這個技能在半夜醒來時,能派上用場。你可以從一開始,就建立寶寶健康的睡眠習慣,例如睡前例行沐浴、按摩、聽故事,這不只能幫助寶寶更快學會自己睡覺,更能培養獨立的性格。 嬰兒的健康須知 醫師會依據孩子的健康狀況安排檢查,然而,若這週去找醫師,請記得詢問下列事項: 寶寶體重增加的速度,會不會太慢,或是可能罹患任何疾病。 若你對寶寶在過去兩週的健康、行為、睡眠、餵食方面,有任何疑慮的話。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你應該了解下列事項: 1. 寶寶的營養:若你無法親餵寶寶,不需要太過擔心。瓶餵寶寶只要喝足配方奶,一樣可以增加體重,過得健康又快樂。過多的配方奶,會導致寶寶太胖,也可能連帶造成其他問題。若是寶寶吐奶、肚子痛或體重增加過多,可能是餵了太多配方奶。小兒科醫師會告訴你,每次餵食的分量是多少。或者在這個階段,醫師可能會開一些維生素與營養素,例如維生素 D 及鐵質。 2. 寶寶的睡姿:將寶寶放到床上睡覺時,仰睡是首選。研究顯示,仰睡者較少發燒、鼻塞及耳朵感染,而且不容易在半夜吐。現在就讓你的寶寶仰睡吧!這樣一來,他們開始習慣仰睡的姿勢後,就不會感到不舒服。 3. 寶寶的呼吸:正常的新生兒,呼吸速率大約是每分鐘 40 次,然而,睡覺時會降低至 20 次。要特別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的呼吸速率不固定,可能一開始呼吸很快,反覆快速地持續淺呼吸 15~20 秒,接下來暫停不到十秒,又繼續呼吸。這種模式稱為陣發性呼吸(Periodic breathing),在寶寶身上是正常的現象,這是由寶寶大腦中,尚未發育成熟的呼吸控制中心來控制。 4. 臍部的衛生:臍帶感染很少見,只要好好照顧傷口,並保持乾燥即可。如果你發現周圍的皮膚發紅,臍帶或臍帶底部有分泌物,尤其是發出臭味,應立即帶寶寶去看醫師,若寶寶受到感染,醫師會開立抗生素。正常來說,臍帶通常在寶寶出生的一到二週內,會乾掉並脫落,臍帶脫落時,可能會發現少量血跡或液體,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過度擔心。然而,若臍帶脫落兩週後,肚臍沒有閉合或是乾掉,請帶寶寶去看醫師。 給新手爸媽的小提醒 你可能會擔心下列事項: 1. 輕放寶寶等待入睡:沒有什麼比看著可愛的小天使睡覺還要幸福了。然而,若寶寶在懷裡睡著,卻還有事情要做時,你應該輕輕地把寶寶放到床上,等待十分鐘,直到寶寶沉沉睡去再行離去,建議可以嘗試下列方法來幫助寶寶安穩入睡: 時時看著寶寶。 唱一些搖籃曲。 減少嬰兒房裡的光源。 以最習慣,也最容易輕鬆將寶寶放在床上的慣用手來餵奶,以及搖寶寶入睡。 把寶寶放在加高的床墊上。剛開始幾週可以使用嬰兒車、搖籃或搖床代替嬰兒床,這些方式都能更輕易地將寶寶抱進抱出。 如果寶寶睡覺的地方與睡著的地方相距過遠,就愈容易在半途中醒來。因此,盡可能在搖籃或嬰兒床附近,餵奶及哄寶寶入睡。 (同場加映: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注意事項) 2. 嬰兒哭鬧:在第六週,寶寶仍然愛哭鬧。下列一些技巧,可能對安撫寶寶有用,你可以選特定一種方式,試完後再換下一種,不需要一次使用太多方法。以下是你在下次寶寶哭鬧時,可以嘗試的一些技巧: 不用擔心立即回應寶寶會寵壞他/她,更多的注意力不會造成寶寶依賴,所以寶寶哭泣時多安撫他/她。 評估情形,確定寶寶只是為了哭而哭,還是有可以解決的根本原因。 肌膚接觸,研究顯示,比起那些不那麼常被抱的寶寶,每天用嬰兒背帶或手臂抱著至少三小時的寶寶,較少哭泣。 對一些小嬰兒來說,腸絞痛發作時,緊緊地抱著寶寶,能安撫其情緒。 擁抱能給予寶寶安全感。 寶寶可能因為肚子不舒服而哭,輕壓腹部能減緩不適。 親餵或給奶嘴。 把寶寶交給另一個人,換手抱寶寶。 尋求新事物來安撫寶寶。 餵食期間,確保寶寶經常打嗝,好排出吞進肚子裡的空氣。 保持愉快的心情,逗寶寶開心。 降低寶寶的興奮度。 飲食檢查,確保寶寶不是因為肚子餓而哭。 請諮詢醫師。 輪流照顧小寶寶,充分利用任何能夠分擔照顧責任的機會。 (同場加映:寶寶哭不停怎麼辦?嬰兒哭鬧的原因及解決) 第六週過完囉!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孤軍奮鬥,Hello 醫師在下週會繼續陪著你。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