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歲嬰兒期

新生兒一定讓家長手忙腳亂,不管是餵奶、哄睡孩子,都是一門學問,你可以在此分類中了解到 0~1 歲的寶寶照顧方式與發展里程碑,跟著你家裡的小寶貝一起快樂成長吧!

基礎知識

0~1 歲嬰兒期

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

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母奶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當寶寶1歲後有需要轉換配方哺餵時,可選擇接近母乳營養的配方,若符合寶寶的需要,一樣可以讓寶寶健康成長,《Hello醫師》為您詳細介紹配方奶的挑選、營養成分,以及沖泡方式。 什麼是配方奶? 多數配方奶是用牛奶調整配方製成,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調整成與母奶相近的比例,也會額外添加礦物質(例如鐵質)和維生素D等,這些成分調整可以給寶寶更均衡的營養。 (推薦閱讀: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配方奶型態) 配方奶怎麼挑?含糖量、營養重點一次看 家長在挑選配方奶時,最常擔心的是成分是否足以支持寶寶的成長發育。 其實,配方奶的主要設計原則就是模擬母乳,其中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為乳糖(Lactose),與母乳中的成分相同,是寶寶大腦發育與腸道成熟的重要能量來源。 此外,國際與台灣的食品法規對於嬰兒配方奶粉有嚴格規範,營養素比例必須符合標準,像是: 鈣與磷比例:比例維持在1.2~2之間,幫助骨骼與牙齒發育。 鐵質: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每100大卡至少含6.7毫克,避免缺鐵性貧血。 DHA與維生素D:有助於腦部發展與骨骼健康。 避免額外添加蔗糖、加工澱粉:應以乳糖為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較符合寶寶生理需求。 只要選擇合法販售、經檢驗合格的品牌,並依照說明正確沖泡,就能安心提供寶寶完整營養。 (同場加映: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配方奶含糖量高嗎?衛福部、醫師、營養師澄清重點 近期有母嬰品牌在社群短影音宣稱「配方奶含糖量很高,一罐奶粉等於兩大瓶可樂」、「喝了會讓腸道益菌減少、寶寶容易過動」、「讓寶寶每天喝珍珠奶茶」,引起網路高度討論。 臺灣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接受《Hello醫師》採訪時表示,嬰兒配方成分都有國家規定,且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步;一般配方奶均已走向母奶化,其中所含的「醣」主要是「乳糖」,含量約7%,與母奶所含的乳糖比例相同。 李宏昌醫師說,有些特殊奶粉會加入麥芽糖糊精,但這與可樂主要成分「蔗糖」及含量8~10%完全不同。 至於影片中提到「喝配方奶粉會導致孩子過動」,李宏昌醫師解釋,學理上,過多糖(蔗糖)(非乳糖)有可能產生「腸道菌群(叢)失衡」(Dysbiosis),就有可能產生「腸漏症」而有很多症狀,但必須有研究及Evidence(證據 ),才能論斷。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營養師何明華接受《Hello醫師》採訪時表示,孕產婦媽媽的身心健康向來是守護重點,倡導母乳是好事,但如果媽媽已無法順利哺乳甚至已到了憂鬱的程度,還要求她只能餵母乳,「只會讓媽媽壓力更大」。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也在個人臉書表示,嬰兒配方奶粉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與母乳相同,含量約7%,是嬰兒能量的重要來源,「營養成分不會等同於珍奶」。他強調,台灣對嬰兒配方奶粉的管理相當嚴格,對成分有明確規範,不會出現影片所稱的狀況。 除了醫師的澄清外,《Hello醫師》也提醒家長: 母乳與配方奶的糖分來源相同,皆以乳糖為主,不等同於蔗糖或珍奶。 配方奶的營養比例是以母乳為標準設計,包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維生素,確保嬰兒能量需求。 選購時應注意來源合法與標示清楚,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水貨,並確認營養成分表是否符合規範。 最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應尊重媽媽對嬰兒哺育方式之決定與母乳哺餵意願,不論母乳或配方奶,只要是符合媽媽和寶寶的狀況,都是好的選擇。 在媽媽身心狀況及嬰兒健康允許之情況下,鼓勵媽媽哺餵母乳,並積極倡議提供友善的母乳哺育支持環境,包括強化母嬰照護人員知能及技能訓練、於產前衛教時提供完整資訊和諮詢管道,於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提供媽媽有關嬰兒餵養諮詢等。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表示,該則短影音內容非事實,已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6-1條「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已於8月28日依消費者政策管道(Consumer Policy Channel , CPC)通報Meta公司進行下架處理。 食藥署表示,目前經衛福部查驗登記之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及特殊醫療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共128項,每個產品皆符合嬰兒成長發育所需之營養需求,其每100毫升之糖含量與母乳可提供乳糖含量 6.7-7.8克,並無明顯差異,相關資訊可於「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http://consumer.fda.gov.tw/首頁>整合查詢服務>食品>核可資料查詢)查詢。 沖泡配方奶的準備工具 沖泡配方奶可能需要的工具有以下幾種: 奶嘴 奶瓶刷 消毒用具 含蓋的瓶子 塑膠或不鏽鋼刀 大部分的嬰兒不需要特殊的瓶子或奶嘴來喝奶,但有些寶寶喜歡特製的奶嘴(嘴口大小差異),當寶寶長大一些後可能會需要更換。 配方奶怎麼泡?配方奶泡法說明 泡奶粉溫度及用水 沖泡配方奶的溫度和水源都應特別注意: 以 70℃ 以上煮沸過的水沖泡配方奶,沖泡後需冷卻至與體溫差不多的溫度 (38℃),再給嬰兒餵食使用,慎防燙傷。 可以將奶瓶用水龍頭沖水,或在冷水、冰水內浸泡以快速降低奶水的溫度。 礦泉水因為含有大量鹽分和礦物質,不適合用來沖泡配方奶,以免對寶寶的腎臟有害。 不建議以飲水機直接加熱的水來沖泡奶粉。 沖泡配方奶的比例和清潔 使用內含的量匙。 保持奶瓶、奶嘴和其他用具的清潔,使用前別忘了先消毒和做好手部清潔。 應依照奶粉罐或外包裝上註明的沖泡方式和比例沖泡,不應自行調整水量或奶粉量。 加水泡奶前請先確認已詳讀外包裝的說明,加太多或太少的水,都會影響配方奶的品質,導致寶寶生病,如果寶寶有特殊需求,請先諮詢專科醫師,勿擅自調整奶粉跟水量比例。 由於配方奶置於空氣中1小時後會開始滋生細菌,也建議家長每次泡一次可喝完的量即可,把喝剩的倒掉,下次餵食時再泡一杯新的,以保持新鮮。

探索更多0~1 歲嬰兒期類別

看更多 0~1 歲嬰兒期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0週:練習坐得穩 忌過度搖晃 留意便便顏色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仰躺時,會抬起頭跟肩膀,只要你伸手扶他一把,寶寶就能坐起來。在第 20 週時,寶寶可能做到下列事項: 直立時雙腿出力 不需要協助自己坐著 手中玩具被搶走時有反應 身體會往聲音來源移動 如何照顧寶寶? 若你讓寶寶向後靠,寶寶會展開手臂、腿,並把背拱起來。這些運動能幫助加強寶寶的頸部肌肉,並練習控制坐姿的能力。 為了讓寶寶晚上好好睡覺,你可以幫他洗個澡,或講床邊故事,且應該有固定的睡覺流程,例如依序餵奶、洗澡、穿睡衣、閱讀、唱歌或放音樂,最後讓寶寶上床睡覺。(延伸閱讀:寶寶哭不停怎麼辦?判斷嬰兒哭鬧原因及6招安撫入睡) 良好的睡前準備,可以幫助你和寶寶放鬆,並增加親密關係,你可以和伴侶輪流執行這些流程或分工,例如媽媽負責洗澡、爸爸負責說故事等,這樣兩人都有時間休息,試著一起分擔讓寶寶睡覺的工作。(延伸閱讀:全職媽媽非傭人!4招愛自己兼顧全家) 寶寶的健康須知 醫師和護理師可能會進行以下的檢查: 關於寶寶下個月的吃喝拉撒睡、發育情形與安全的指導。 第二次接種過後可能有的反應。 如何照顧寶寶?什麼時候該就醫? 什麼時候該讓寶寶斷奶?(延伸閱讀:哺乳媽媽如何斷奶?抓準斷奶時機、循序漸進並注意鐵質補充) 如何照顧寶寶? 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SBS)是一種會造成嚴重腦傷的疾病,若有人大力搖晃寶寶,使大腦在頭骨內移動,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嬰兒是非常脆弱的,因為頸部肌肉不夠有力支撐頭部,若持續搖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害、失明、視力受損、智力缺陷、痙攣、癱瘓、永久性腦傷,甚至死亡。 嬰兒搖晃症候群最常發生在與孩子玩耍,玩過頭的時候。其他一般的動作,像拍打或搔癢等,或開車時經過崎嶇不平的路面,都不至於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搖晃過度的嬰兒,可能出現絞痛、嗜睡、嘔吐、飲食問題、呼吸困難、坐立不安或難以安撫。若你懷疑寶寶出現嬰兒搖晃症候群,請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寶寶的狀況可能會惡化,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早成永久性腦損傷。 寶寶解黑便 若寶寶解黑便,代表寶寶血中鐵含量過高。在有些孩童身上,細菌入侵腸胃道時,身體會透過排便來排出這些細菌,因而使糞便呈現棕色、綠色或黑色。這樣的狀況不算嚴重。(延伸閱讀:寶寶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有些研究顯示,糞便中少量的鐵,並不會讓寶寶消化不良或產生不適,然而,醫師並不會建議嬰兒補充鐵,因為從母奶、配方奶或是米精裡,就能攝取足夠的鐵質。若你的孩子沒有補充鐵劑,卻解出黑便,請立即去看醫師。 新手爸媽小提醒 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許多家長只著重在孩子的智力發展,卻不太重視身體發展。你不該忽略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花點時間陪孩子運動,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在寶寶準備好時,協助他坐起來或站起來,或者是握著寶寶的手腕舉高,讓寶寶練習彎曲手臂和腿。 用身體替寶寶找樂子 陪寶寶運動時,記得要讓寶寶開心、興奮。對他說話、唱歌,並描述你在做的事情,讓寶寶覺得活動身體很好玩。(延伸閱讀:學步期大躍進!3招培養小孩語言能力) 不要限制寶寶 若寶寶總是坐在嬰兒車或兒童汽車座椅,根本沒機會探索身體活動,可能會變成一個文靜的小孩。不管寶寶多大,都需要活動,三到四個月大的寶寶,能夠從躺著翻身,趴著時能夠爬行,並用手與嘴巴探索環境,你可以把寶寶的屁股向上抬、抬起頭與肩膀。這些活動能夠讓寶寶自然地練習手腳活動,你應該給寶寶足夠的空間,不受拘束的活動。 不要太認真嚴肅 嬰兒應該以自然的方式運動,大部分的活動要讓你跟寶寶覺得好玩,幫助寶寶與其他小孩有更多互動,若你決定讓寶寶參加課程,請考慮下列幾點: 老師是否經過訓練?那些運動安全嗎?你應該在替寶寶報名前詢問醫師,避免搖晃孩子的危險運動。課程是給寶寶帶來樂趣,而不是造成壓力或傷害。 寶寶開心嗎?如果運動時沒有微笑或大笑,表示寶寶可能不太喜歡。若寶寶有困惑或害怕的神情,可能是活動讓寶寶感到不適。 有很多適合這個年齡層寶寶的玩具或遊樂器材嗎?寶寶們彼此能互動嗎?打個比方,在這個階段,寶寶會喜歡的遊樂器材或玩具應該有鮮豔的顏色,可能是地毯、球、可以搖動的玩具。 寶寶能夠自由自在地玩耍嗎?大部分嬰兒班的寶寶,會自己找到夥伴而不是硬被分組。 課程注重音樂嗎?小朋友喜歡音樂,且喜歡有律動感的活動,例如搖擺、唱歌,或兩者兼具的遊戲。 讓寶寶親自動手 若逼寶寶去運動,或是做他還沒準備好或沒興趣的活動,可能會導致負面影響。等寶寶準備好了再開始,若寶寶看起來不開心或不舒服,就應該停止。 讓寶寶活力滿滿 營養對身體發育很重要,運動也是。你應該隨時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及礦物質,好讓寶寶有力氣繼續活動。 扮演好典範 你就像寶寶的鏡子,你注重健康,寶寶就會健康。若寶寶看到你不開車,而是走路去買菜,或者是看電視不吃薯條,反而練習韻律體操,寶寶就會跟著對運動產生好感。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5週:氣喘很常見 仰睡防猝死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已經六個月大了,還有半年就要一歲,與寶寶共處的時間非常寶貴,而且過得非常快,你應該享受現在的每分每秒。 在六個月大的第一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坐起來時能保持頭部穩定。 說出一些單詞,發出子音與母音結合的聲音。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活動量愈來愈大時,應穿著舒適的服裝。最好選擇柔軟、不會在活動中產生過多磨擦的材質,寬鬆、透氣的衣物,能讓寶寶活動自如。 除此之外,你應該避免寶寶睡覺、爬或玩時,穿著材質粗糙、長帶、鈕扣、可能造成窒息或活動不便的衣物。 寶寶已經知道他的行為會吸引你的注意,清楚哪些行為會讓你開心或生氣。因此,從現在開始到接下來幾年,寶寶會盡其所能,引起你的關注。長大後,寶寶會透過調皮搗蛋的方式,得到你的回應。若寶寶有好表現時,不要吝於給正面回饋,因為這是教導寶寶,並導正不良行為的好方法。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具體的情形,醫師會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使用不同的診斷技巧與程序。醫師或護理師會依照狀況,進行下列全部或部分的檢查: 詢問你寶寶在家的吃喝拉撒睡狀況,或是寶寶的進展以及護理情形。 量身高、體重及頭圍,繪製從出生開始的生長曲線。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氣喘 氣喘(Asthma)是最常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嚴重慢性疾病,精確地來說,發炎使得呼吸道狹窄,因而導致呼吸困難。氣喘一詞,通常拿來描述喘氣的症狀,而不是指發生的原因或是持續性。觸發過敏的原因,可能是花粉、黴菌孢子、寄生蟲、動物、病菌,或對呼吸道有害的物質,包括菸草的煙或蒸氣。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而氣喘則是因為運動不足,或是吸入冷空氣。(進一步了解:兒童氣喘) 雖然氣喘算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但只要妥善治療,大多數患有氣喘的小孩,都可以擁有健康的生活,以及規律的活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呼吸道會變大,氣喘的嚴重程度通常會降低。 若孩子一直咳嗽(特別是在晚上)、過敏、濕疹(Eczema)或家族有上述病史,則可能有氣喘。氣喘發作的徵兆,包括:(延伸閱讀:水痘、濕疹、手足口病-常見 5 種兒童皮膚問題) 呼吸困難。 持續地咳嗽。 喘氣。 大聲喘鳴(Whezzing)。 寶寶呼吸時鼻子稍微膨脹,肋骨周邊的肌肉受到壓迫。 臉色疲倦且蒼白。 若你認為寶寶氣喘發作或呼吸困難,尤其是感覺脖子、肋骨或腹部被勒住,明顯呼吸困難,請立即撥打 119,或帶孩子到急診室。 一般而言,感冒的兒童,也可能有喘鳴的症狀,但夜間的慢性咳嗽,通常是潛在的氣喘徵兆。若孩子晚上因喘鳴或咳嗽,導致入睡困難,請立即打電話給醫師。 若寶寶被診斷出氣喘,醫師會教你如何控制病情,你可能也需要一起找出誘發氣喘的原因,可能是呼吸道疾病或是環境因素,例如菸味或是其他過敏原。或者寶寶睡覺時,將頭頸部提高至 30 度,以及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要避開哪些環境中的致敏因素,例如移除房間裡的地毯、窗簾、填充玩具,以減少灰塵。(延伸閱讀:過敏原診斷~了解3種皮膚測試法) 在治療方面,可能使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來擴張呼吸道,同時開立消炎藥,來降低呼吸道發炎的情形。若還有感染的症狀,還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並找出過敏的根本原因。 寶寶睡覺猝死的風險 專家認為,只要孩子能夠自己調整姿勢,就能就降低猝死的機率。以下是兩個原因,第一,寶寶會翻身,就代表過了最容易猝死的時期。第二,會翻身的寶寶,能保護自己避免受到趴睡的影響,因為趴睡會增加窒息的機率。 根據專家所言,你應該讓寶寶睡在床上,並在一歲前都讓他仰睡,不過要小心,不要在晚上換姿勢時吵醒寶寶,這會減少他的睡眠時間。此外,你必須確保寶寶的床夠安全,並聽從建議,預防可能造成的疾病,如使用特定床墊,並避免使用嬰兒專用枕頭、毛毯、毛巾或玩具。(延伸閱讀:嬰兒第3週:眼睛聚焦 預防嬰兒猝死) 在大浴缸中的安全守則 為了確保寶寶沐浴的時光,不只開心還要安全,你應該遵守下列事項: 等到寶寶能夠自己坐著,或不太需要協助時,寶寶和你一同在大浴缸沐浴,才會感到更加舒適。 寶寶身體濕答答時,要坐在安全的位置,因為這個時候,很容易不小心滑倒。 在寶寶進入浴缸前,請準備好毛巾、浴巾、肥皂、洗髮乳、玩具或其他必要的物品。 寶寶五歲前,建議每次洗澡都要在旁監督。 把寶寶放入浴缸前,用手指或手腕檢查水溫是否適當。 新手爸媽小提醒 寶寶很早起床 若寶寶早上太早醒來,下列小技巧,能幫你讓寶寶再多睡一會兒: 避免清晨的陽光直接照射進房間 別讓汽車噪音吵醒寶寶 讓寶寶晚上晚一點睡覺 減少寶寶的午睡時間(延伸閱讀:16月齡寶寶:免晨間小睡 多戶外活動) 寶寶在大浴缸裡洗澡 為了讓寶寶能開心地洗澡,可試試下列小技巧:(延伸閱讀: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給寶寶手裡抓東西,例如:寶寶喜歡的玩具小船。 讓寶寶在洗澡前活動一下。 不要讓寶寶受寒。 讓寶寶玩玩水。 不要在飯後馬上洗澡。 寶寶離開浴缸前,不要將水放掉。 耐心陪伴寶寶。


寶寶 0~1 歲

嬰兒第18週:注意紅眼症 吸手指正常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現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玩自己的手和腳,你可能會發現他一玩就是好幾分鐘,換個姿勢後,又繼續自得其樂的玩下去。 在第 18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直立時,可保持頭部穩定。 躺著時,能用手撐起身體。 拿取放在背後,或手指上的玩具。 幾分鐘內,同時使用雙手雙腳。 在嬰兒床裡自由玩耍。 對小東西特別有興趣,因此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寶寶觸手可及之處。 重複做一個動作並觀察結果,之後又換動作,看看有什麼差異。 能用手握住物體。 興奮。 如何照顧寶寶? 你可以多跟寶寶玩耍,來幫助寶寶發展。有很多遊戲都能刺激寶寶的感官,事實上,寶寶正在不斷地學習。你可以讓寶寶握住不同的物體,選擇不同材質與顏色的東西,刺激觸覺與視覺。 沒有寶寶不喜歡「躲貓貓」遊戲,若你忘記怎麼玩,那我們來重溫一下吧!你只要用手遮住雙臉,然後移開雙手,露出滿滿愛意的微笑,並興奮地說出「躲貓貓」,寶寶馬上就被逗樂了。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不同的狀況,醫師可能會做下列的檢查: 體格檢查,包含再次檢查一些早期的問題。 評估發育情形,醫師會檢查寶寶控制頭部的能力、使用雙手、視覺、聽覺與互動能力。醫師也可能只靠觀察,以及你的口述來判斷。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紅眼症 紅眼症(Pink eye),又稱作結膜炎,是由病毒、細菌或過敏引起的眼睛發炎症狀。覆蓋眼白的膜和眼瞼內側的膜稱為結膜(Conjunctiva)受到刺激,造成眼睛紅、產生白黴或黃綠色分泌物,感到乾澀。 寶寶可能會流眼淚,且在早上時難以睜開眼睛。一隻眼睛或雙眼,都可能得到結膜炎,若寶寶有任何徵兆,請立即就診接受治療。 結膜炎是傳染性疾病,所以要小心不要被寶寶傳染了。常洗手,尤其是幫寶寶做完眼睛檢查後。這段時間讓寶寶待在家,不要外出或去幼兒園。此外,你還要幫寶寶的床徹底清潔,經常換洗衣服及嬰兒手巾。 若寶寶的紅眼症是細菌感染造成,醫師會開立抗生素的眼藥水或軟膏。若是病毒感染,寶寶可能會有感冒症狀,醫師會建議用溫毛巾,輕輕地幫寶寶擦拭,寶寶一週內便會痊癒。若是過敏造成的,要盡快讓寶寶遠離過敏原,醫師也會開眼藥水,讓寶寶舒緩。(延伸閱讀:嬰兒第37週:感冒多休息 可上桌用餐) 有時候眼睛腺體過度緊繃,會產生分泌物,使眼睛容易感染。根據寶寶的情形,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替寶寶按摩淚管(Tear duct)或溫敷,增進循環。極少數的情況下,若腺體長時間堵塞,可能需要接受手術。 體重不足 一般來說,若寶寶活動量大,且各方面成長都很好,體重會穩定增加。若寶寶低於平均值,你應該注意寶寶的身高,評估發育狀況。有很多客觀因素,會影響寶寶的身高及體重,像是基因。若父母都屬於瘦小型,那麼寶寶可能也會跟同齡比起來顯得瘦小。通常營養不良是體重不足的主因,不過寶寶過動也可能減緩體重增加的速度。(延伸閱讀:小心兒童營養不良!原因徵兆與治療) 整體而言,請不要限制寶寶的食量,有些父母希望寶寶長大後身體健康,因此會控制寶寶攝取的卡路里與脂肪,這是相當危險的。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營養才能正常發育,你可以用必需的營養素,來替寶寶規劃合理的飲食。 若你覺得寶寶體重過輕,是因為吸收不良,或是代謝率不正常,甚至有傳染病或慢性疾病的可能,請諮詢醫師。 新手爸媽小提醒 寶寶吸手指 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會吸拇指,很多寶寶甚至在母親的子宮裡就開始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寶寶的嘴巴不只是拿來吃東西、或幫助寶寶探索周遭事物,還可以拿來玩。一開始,寶寶可能只是隨意把手放入嘴裡,但當他發現把手放在嘴裡帶來的愉悅感後,漸漸地就會養成吸拇指的習慣。 在寶寶還小的時候,這樣的行為其實不需特別糾正。但若是直到要上學的年紀仍然吃手指,可能會被同儕嘲笑,或被老師責罵。如果寶寶到了三歲還時常吸著大拇指,就應該開始幫他戒除吸手指和奶嘴的習慣了,以免造成齒列不正,不只影響美觀也會造成咬合功能不正常。為了避免寶寶成天吸手指,你可以用玩具或手部遊戲,分散他的注意力。(延伸閱讀:分散注意力~6技巧戒除吸手指的習慣)


寶寶 0~1 歲

嬰兒第16週:正背面翻滾 不要過度搖晃寶寶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當寶寶趴著時,他會用手臂的力量支撐身體,抬起頭與肩膀。這種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能增強肌力,並讓寶寶對周遭的狀況看得更清楚。另外,寶寶也能從背面翻滾到正面,再從正面翻滾到背面,這個能力可能會讓你感到訝異不已。 你可以跟寶寶這樣互動,來增進寶寶翻滾的能力:在寶寶習慣滾向的那一邊擺動玩具,若寶寶的注意力被吸引,便會想再試一次,寶寶成功後,給點掌聲或微笑,寶寶需要你的鼓勵。 在第 16 週,寶寶能夠做到以下這些事: 直立時把重心放在腿上。 抓取物品。 坐起時,身體保持穩定。(延伸閱讀:寶寶還沒坐起來?父母秒懂新知助成長) 回應聲音來源,尤其是媽媽的聲音。 趴著時能透過手部支撐,抬起頭與肩膀。 寶寶的健康須知 醫師會根據孩子的發展情形進行相關檢查:(延伸閱讀:從出生3天到2歲!寶寶例行檢查一覽) 測量體重、身高、頭圍、以及寶寶出生後的生長曲線。 進行體格檢查,包含先前檢查過的項目。 給你下個月寶寶的餵食、睡眠、發育及安全指導。 回答你的疑惑:寶寶接種後的反應?該怎麼處理?有哪些症狀該就診? 你還需要注意有哪些健康問題持續了一個月以上,還有餵奶或家庭上遇到哪些困難。請將這些資訊記錄下來,並將寶寶的體重、身高、頭圍、胎記、疫苗接種、疾病、服用藥物、檢測結果等,記錄在寶寶筆記裡。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肥胖 肥胖似乎已成為常見的名詞,成人肥胖有很多健康上的疑慮,但胖胖的寶寶,似乎不會讓人擔心。有些寶寶出生時胖嘟嘟的,有些則是長大後開始變胖,但這不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或是運動不足造成的,而是因為寶寶的肌肉還不足,長大就會改善。 若你擔心寶寶可能過胖,請帶寶寶去給醫師詳細檢查,醫師會先量身高體重,再與同齡的小孩比較。若寶寶過重,醫師會檢查孩子的發育情形,通常在寶寶還沒開始吃固體食物之前,不太會有過胖的問題。 小時候胖不代表長大也胖,很多寶寶開始爬或走路時,就瘦下來了,隨著寶寶年紀增長,你可以鼓勵寶寶多在地上玩耍,只在肚子餓的時候喝奶,不要靠親餵來安撫寶寶,這樣能減少寶寶肥胖的機率。 不要玩過頭 把寶寶反覆拋向空中時,寶寶會表現出十分享受的樣子。但是,這樣的舉動十分危險,有些遊戲不適合兩歲以下的嬰兒玩,因為可能在拋擲時,過度搖晃而受傷。寶寶頭部重量幾乎與其他地方相當,且頸部肌肉尚未發展完全,因此頭部的支撐力還很弱。搖晃時,頭部會傾斜,可能造成大腦與頭骨碰撞,若發生腦傷會腫脹、出血,造成寶寶心智或身體上的終身影響。(小心嬰兒搖晃症候群:嬰兒第20週:練習坐得穩 忌過度搖晃) 此舉還可能使眼睛受到傷害,若視網膜剝離,視神經會受到影響,寶寶視力會受損,甚至失明。因此,與寶寶玩耍時,避免玩過頭,且要用手支撐寶寶的頭部與頸部,同時要避免在慢跑或是彈跳的狀態下抱寶寶。 上述的警告不代表你不能與寶寶玩,而是要溫柔地玩,把寶寶的安全擺在第一位。 新手爸媽小提醒 寶寶還在用奶嘴 你應該不希望寶寶對奶嘴成癮,因此,現在就是讓寶寶停用這些東西的好時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習慣容易改變,只要持續一段時間不再使用奶嘴安撫寶寶,寶寶很快就會忘記奶嘴這回事。建議在這時戒奶嘴的原因,還有一項,就是這階段的寶寶,比起年齡更大的孩子更能適應變化,很容易戒奶嘴。(延伸閱讀:嬰兒第48週:踏出第一步 戒奶嘴時機) 為了讓寶寶在沒有奶嘴時感到舒服,可以輕輕搖晃搖籃、唱搖籃曲,或是讓寶寶吸吮你的袖子或是吸自己的手。若寶寶還沒準備好戒奶嘴,你可以逐步減少使用的時機,像是只在小睡或晚上使用。 早期斷母奶 若你覺得是時候該給寶寶斷母奶了,那就做吧!即便寶寶喜歡親餵的感覺,但這時就給寶寶斷母奶,會比六個月大時更容易。若你想讓寶寶早點斷母奶,可以讓寶寶喝配方奶,並混入母奶,用四到六週的時間慢慢適應。你可能會嘗試不同的方法,看看寶寶最喜歡哪一種。(延伸閱讀: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若你願意,還是可以每天親餵一次,不必急著斷母奶,可以等到寶寶準備好,或是你完全沒有奶水時再斷母奶,慢慢來沒關係。


寶寶 0~1 歲

嬰兒第14週:東西愛塞嘴 哄睡有訣竅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喜歡與你有肢體接觸,事實上,觸覺對寶寶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肌膚接觸不只能幫助你與寶寶產生連結,還能在煩燥時舒緩情緒。寶寶可能會揮動小手小腳,當寶寶的臀部與膝蓋更加柔軟時,他們拳打腳踢的力道會更有力。 在第 14 週,寶寶可能做到以下的行為: 大笑 躺著時,頭抬高 90 度 興奮時尖叫 雙手握在一起 自然地笑 眼睛能追蹤 15 公分內的物體 頭側面轉 180 度 如何照顧寶寶? 你應該讓寶寶多接觸不同材質的東西,如假皮毛、毛氈或是棉花。在這階段,寶寶會往嘴裡塞許多東西,因此請特別小心,不要讓寶寶一個人玩耍,或遺留可被塞進嘴裡的小東西,以免誤食。 寶寶可能做出同時把手指捏住、握著或伸直的動作,你可以讓寶寶來拿玩具,測試手眼協調程度。若你輕輕地向寶寶吹氣,或幫寶寶按摩,可以親吻他的鼻子,這些舉動能幫助寶寶放鬆,並且增加親暱感。上述行為能幫助寶寶提高警覺性,並提升專注力。 為寶寶做簡單的按摩時,把寶寶放在平坦、溫暖的平面,例如在地墊上鋪一條毯子。把嬰兒油或植物油塗抹在掌心,搓揉雙手使油和手心溫熱,一邊幫寶寶按摩,一邊看著他眼睛唱歌或對話。隨時留意寶寶的反應,若發現寶寶沒有興趣,你可以加重或減輕力道,或是休息一會兒,很多寶寶只是想要這種溫柔的撫摸。(同場加映:用手傳遞愛~這樣按摩寶寶就對了) 寶寶的健康須知 大多數醫師在這個月,不會安排回診或檢查,若你有任何問題急著詢問,請直接就診諮詢醫師。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你應該知道下列事情: 錯過接種 若你的寶寶錯過接種時程,像是破傷風(Tetanus)、百日咳(Pertussis)或小兒麻痺疫苗(Polio) ,不需要過度擔心。醫師會幫寶寶補注射,即便寶寶常常發燒或感冒,接種還是安全且有效的。若你的小孩有下列事項,請詢問醫師:(延伸閱讀:時間到就要打!孩子接種疫苗時程表) 高燒或其他疾病。 免疫疾病,較弱的免疫系統,或是孩子正在使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 癲癇(seizure)。 熱痙攣(Febrile Convulsions)。 兩週內服用過量類固醇。 之前接種後發生嚴重的反應,例如超過 40 度的高燒、熱痙攣、大哭不停、昏厥。 除非醫師有特別指示,否則體重低於 2.5 公斤的早產兒,應該照正常時段進行預防接種。 只喝牛奶營養不足 對兒童與老人而言,牛奶是非常好的飲品,然而,牛奶卻沒有嬰兒必需的營養素,與母奶或配方奶相比,牛奶中含大量的鹽與蛋白質。因此,牛奶對寶寶的腎臟不好,牛奶也缺乏鐵質與一些寶寶成長所需的必要營養素。此外,有些寶寶還可能會腸道出血,若你計畫給寶寶喝母奶與配方奶以外的奶類,請等到一歲以後再開始。(同場加映:什麼時候可以換喝牛奶?寶寶喝牛奶的注意事項) 減少排便 許多母乳寶寶一開始一天內會排便好幾次,不過在一到三個月大的時候,有時候可能好幾天才大一次便,仍算正常。會發生這種情形,是因為寶寶的年紀愈來愈大,吃的東西也愈來愈多,比起排泄出來的量,消化器官得處理得更多食物。 喝母乳寶寶的大便,可能比平常的還多,這是很正常的,母乳寶寶很少會便祕。若有不規律的排便,並不代表是便祕,還需要看看是否有其他症狀,如糞便是否很硬,或寶寶是不是很難排便。(延伸閱讀: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新手爸媽小提醒 哄睡寶寶 很多媽媽會想盡辦法,在餵奶時不要睡著,或是當寶寶喝到睡著時,把寶寶搖醒。其實,你應該趁寶寶還醒著的時候,將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在喝完奶後,寶寶就能夠瓶餵睡覺,或不需要特別照顧。不過如果寶寶已經開始長牙,就要刷完牙才能睡覺,否則蛀牙很快就會找上門。 等到寶寶六到九個月大時,再教寶寶在不親餵或瓶餵的狀況下睡覺,比較實際,若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就能夠喝完奶後迅速入睡。只要有機會,就可以把寶寶放下來一小段時間,撫摸、餵奶或唱搖籃曲,讓寶寶感到昏昏欲睡,幫助寶寶更快入夢鄉。 跟寶寶同房 在寶寶出生的頭一、兩個月,你可能會忙著照顧寶寶,包括餵奶、換尿布、隨時隨地抱著寶寶。有些父母會與寶寶同房,就近在方便舒適的狀態照顧寶寶。若你不打算一直跟寶寶同房,可以在還需要半夜頻繁餵奶的階段,開始練習分房(通常在寶寶二到四個月大)。超過這段時間後,與寶寶同房可能會造成以下問題: 寶寶的睡眠時間減少:與寶寶整晚同房的話,當他焦躁不安時,你會想抱寶寶來安撫他,這會打斷寶寶的睡眠。而且,寶寶經常在睡眠時發出聲響,若沒人安撫,寶寶很快就會在幾分鐘內睡著。若你在這個階段抱起寶寶,可能會不小心打亂寶寶的睡眠。 父母睡眠不足:你晚上常起來哄同房的寶寶,代表壓縮到你的睡眠時間。 性生活減少:寶寶在你的旁邊要如何親熱呢? 比起分房,長期與寶寶同房,可能會讓寶寶更不容易入睡。若有兩個寶寶不得不跟共用房間,必須分別依照他們的睡眠習慣安排,要不然,若一位習慣半夜醒來,在還沒學會一覺到天亮前,一打二很辛苦。你可以試著把空間隔開,好讓噪音不會互相干擾,讓孩子有私人空間。


寶寶 0~1 歲

32月齡寶寶:想像力升級、多教唱閱讀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隨著您的寶寶逐漸步入三歲,他的模仿遊戲也跟著逐步進階,填充動物玩偶不再只是被抱在懷裡的一個物件,而會變成一個有名字的家人,也需要被餵食、洗澡,和參加下午茶會的活生生真實人物了。一條披在肩上的毛巾,也能象徵著冒險犯難的超級英雄,您甚至可以聽到他喃喃自語著自己想像中扮演角色的台詞。 如何照顧寶寶? 透過練習唱兒歌,是增進孩子語言能力最好的方法,成韻的文字遊戲、童謠,可以幫助孩子辨別字彙音韻間,微小的不同,也幫助提升聽覺記憶,建立識字前閱讀技能,和練習押韻。書上那些配合音韻畫出的插畫,也變得更生動,讓您的孩子透過閱讀和唱著聲韻歌,就能讓文字學習變得富有趣味性。 利用道具,可幫助那些想像中的遊戲更加真實,即使兩歲大的小孩對於那些物品的認知還很懞懂,但一根棒子對他來說就是魔杖、葉子可當作盤子,而積木可以變化的東西就更多了。 看著孩子實現創造力,是很有趣的,您也可以提供一些物品充當道具,例如:服裝(您的舊鞋、圍巾、蓬蓬裙),或一些兒童尺寸的用具,例如:玩具電話、迷你小掃帚等,仿製日常生活用品的兒童玩具,最適合這時期的小孩。 童話故事是建構小朋友許多認知的基本教材,但可能要等到您開始讀給孩子聽時,才會發現他們其實有多恐怖,很多童話故事,確實地教導孩子如何克服恐懼,以及正與邪的角力,而正義的那方,永遠都是獲勝的,若您不喜歡童話故事的內容與用詞,修改一些無妨,反正小朋友也不會知道跟真實版有多少差距。 寶寶的健康須知 一旦寶寶對某種食物起了過敏反應,您就必須有心理準備,面對寶寶可能再次發病,或許首次過敏症狀輕微,但下一次卻可能很嚴重。兒科醫師可以提供您下次再發生過敏症狀時,所有的行動計畫說明。 醫師亦可能建議您,隨身攜帶注射型腎上腺素(Epinephrine auto-injector),這是由醫師開立,可即時施打適量腎上腺素的處方藥,醫師也會教您在下次嚴重過敏發生時,如何使用。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若您的孩子經常對您充耳不聞,或總是沉默內向地不看著您的眼睛,請帶他去就醫,醫師將視情況,給予聽力或發展能力方面的檢查。 新手爸媽小提醒 睡午覺可以幫助精力充沛的學齡前小孩,恢復精神,並讓他的情緒在晚間就寢前,都維持穩定,因此不用急著把午睡習慣戒掉。若您的孩子略過午睡時,脾氣就變得暴躁,那表示他仍然需要白天的休息時間。 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過敏,然而有八大類食物,囊括了 90% 的過敏原:蛋、牛奶、花生、小麥、大豆,以及核桃、巴西堅果、腰果等堅果類,魚類包括鮪魚、鮭魚和鱈魚,甲殼類如龍蝦、蝦子及螃蟹等。


寶寶 0~1 歲

35月齡寶寶:培養獨立性 會騎三輪車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若您的孩子偏好某個家人或朋友的陪伴勝過您,別太在意。他可能只是自己決定了哪一天指定爸爸來讀床邊故事,而不是媽媽,如果媽媽已經照顧了他一整天,那是該換爸爸來陪陪他了,尤其因為出差遠行而有幾天不在的家長,會被冷落是正常的,孩子只是在表達:我真的很想念您,我不喜歡那樣,我很怕您又會拋棄我。 對學齡前的小孩來說,幻想與真實的界線很模糊,因此當孩子說的話與現實有出入時,他或許並不是故意扯謊,而只是他的認知不同而已。 如何照顧寶寶? 當您覺得參與孩子的下午茶會扮家家酒、堆積木,或覺得他的遊戲很無聊時,就讓他自己玩耍吧,別覺得愧疚,讓他自己玩耍,也能培養他的獨立性。也可以想想其他能讓您覺得豐富身心,又可以跟小孩一起做的活動,例如下廚、玩園藝、到戶外玩耍、散步;或者讓您的孩子模仿您工作的樣子,給他一張「辦公桌」或遊戲的廚房。 即便不符事實,孩子總是寧願說一些讓人覺得入耳的話,幫助他理解說出真相並不可怕,就是避免他扯小謊的方式。比方說,他否認在牆上塗鴉時,請冷靜地幫他清理,並指出蠟筆是用來畫在書本或紙張上的。此外,幽默也是很好的應對方式,順著他的荒謬說詞,渲染成您自己的版本,孩子說不定就自己承認真相了。 大部分的小朋友在2~3歲時,就很會騎三輪車了,騎三輪車可以訓練大腿肌力,以及腿部的協調性,從選一台塑膠製、高度較低的三輪車開始,可以讓孩子較有安全感,也較容易掌握踩腳踏車的訣竅,然後就能換輛更大的三輪車,但這時他的平衡感,以及身體的協調性,尚無法控制二輪的腳踏車,有些孩子能騎有輔助輪的腳踏車,但通常要到4歲左右才行。 寶寶的健康須知 若您的好奇寶寶愛到處玩耍,那要他完全不沾到病菌,是不可能的,染到病菌的症狀包括:腹痛、咳嗽、紅疹、嘔吐和發燒,這些症狀都很常見,但只有醫師能確認上述症狀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請確認孩子是否遺漏任何預防注射,現在是否是流感(Influenza)季節?通常流感好發在10~5月,由當時的氣候而定,您的醫師應該會建議小孩接種流感疫苗,以下是關於流感的須知: 流感比一般感冒症狀嚴重得多。 流感疫苗通常施打於2歲以上的小孩,也有一些針對6個月以上嬰幼兒的疫苗,請向醫師諮詢相關資訊。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建議嬰幼兒6個月大之後,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幼兒的爸媽與主要照顧者,也都應施打疫苗。 通常施打疫苗後,因流感發燒的症狀會較輕微,但若流感症狀惡化,請速就醫。 新手爸媽小提醒 由於您的孩子正在睡眠周期的轉換期間,他可能會比您更容易在半夜醒來,因此讓他學習如何自己再度安然入睡,是很重要的,您可以試試以下安撫孩子睡覺的新方法: 把他安置在大床上,鼓勵他。 預備他睡前的所有需求,並將它們列入就寢的常規。 給他一個晚安親親吧!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寶寶 0~1 歲

34月齡寶寶:教他用請字 訓練坐馬桶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隨著他的口語能力進步,您的孩子可能開始另一種新的惱人模式:專斷蠻橫,例如他會說:我要穿外套、媽咪過來!爸爸坐這裡,您的小孩認為他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覺得所有人都圍著他轉。 雖然您家的「小屁孩」每天童言無忌、搞笑,但他更具有幽默感,而他的幽默感,偏好用各種打鬧、發出怪聲和逗趣的表情來表達,而不是挖苦式的幽默。 如何照顧寶寶? 或許很難用說的,讓小朋友理解什麼是讓人感覺良好的態度,但當他有所求時,仍請盡量訓練他用「請」這個字,以及用和顏悅色的態度,提出請求。 若您覺得溝通不易時,試著用娃娃音或疊字來表達,用逗趣的娃娃音來讀童書、說故事,也是一番趣味。 如果您還未訓練小朋友使用小孩馬桶,或過去曾嘗試卻失敗,這是個再度嘗試的好時機,因為您的寶寶已經變得更加獨立,也會想自己使用看看馬桶,也許有時感覺起來有點可怕,或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去用,您應該指導他。 先讓他坐在馬桶蓋上,再向他解釋如何使用,這會讓如廁訓練比較不嚇人。讓孩子每2~3小時如廁一次,這個動作可以提醒您的孩子該上廁所的時間,也可以避免來不及小解的意外發生,把它列入日常的常規,例如每天早上、午睡和就寢前,都提醒您的孩子去上廁所,使用馬桶後,讓他自己用手按下沖水開關。 寶寶的健康須知 雖然對於2歲大的小孩來說,對很多事物感到害怕很正常,但如果您的寶寶對於一些家庭活動,感到焦慮,已嚴重到他不願去托兒所或幼兒園,而寧願待在家裡,甚至影響他的睡眠、導致一些強迫性的行為發生時,請立即與您的兒科醫師討論,必要時兒科醫師會為您轉介家庭或兒童心理諮商。 新手爸媽小提醒 較孤僻的小孩,通常不喜與人交流,他們也不喜歡父母的肢體接觸,而且會迴避別人的目光視線,若您發現寶寶正喪失一些他這時期應該具備的身體、語言或其他技能,或者他過於沉默內向,甚至有明顯的發展遲緩現象,請帶他就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寶寶 0~1 歲

33月齡寶寶:怕黑和鬼怪 安撫有訣竅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這時期的小朋友很怕黑,因為所有的怪獸、龍、鬼怪和其他奇幻生物,大都是從黑暗中冒出來的,因此黑暗也就成了恐懼的第一個印象。 小孩都是從數自己的步伐開始學會算數的。一開始,他只能分辨單數和多數 (無論物件是2個還是6個),2歲時,他能數到2,3歲時就能數到3了,但即使他能從1數到10,也不見得就代表他完全理解他數出的數量,是什麼意思。 如何照顧寶寶? 對於上述的恐懼這件事,該如何安撫您的寶寶,以下有幾點訣竅: 對寶寶的恐懼保持認真的態度:別對他的幻想毫不在意或取笑他。 拋開邏輯: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衣櫥裡不可能躲著晚上才會跑出來的怪獸,試著用孩子的觀點,仔細觀察房間周遭,或許真有個奇怪的影子怪獸,看起來很像蜘蛛網。 增加燈光:增添一盞小夜燈,或將走廊燈光調亮些,藉著光線帶來的安全感,可以消彌很多嚇人的怪獸。 多給一些額外的關愛:恐懼經常代表著您的寶寶在生活中的焦慮,他或許只是想要一些擁抱跟依偎。讓他在睡前的床邊時光感到快樂又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為孩子培養數學能力,並非是指教他算數和加法,而是讓它融入生活中,多閱讀能幫助學齡前小孩閱讀能力的書籍,讓他了解書中的一些符號別具意義,在走路的過程中玩數步伐,或數地面磚塊的遊戲,提供一些含有不同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的拼圖,在就學前就讓他學習辨認這些圖樣。 寶寶的健康須知 尿床可能會是擾人清夢最大的困擾,嬰幼兒夜間尿床很常見,尤其是男孩們,以及剛開始使用小孩便盆訓練的孩子,但為何有些小朋友就是無法安穩一覺到天亮,具體原因則還無法定義,可能是因為深度睡眠、膀胱容量尙小,或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尿床也可能是因為遺傳,可請您的兒科醫師提供建議。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若您覺得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沒跟上進度,或突然間停滯或退步,請告知您的醫師,語言病理學家可藉著聲學儀器等評估工具,來診斷您的小孩是否有聽力上的問題,並提供早療計畫。 新手爸媽小提醒 有時孩子會有輕微發燒,可能是因為他正在長嬰幼兒最後的4顆牙齒:第二臼齒 (Second molars),通常發生在20~33月齡(有些小朋友3歲時還在換其他牙齒),由於臼齒很巨大,剛萌牙時通常很痛,這也可能導致孩子在夜間痛醒哭鬧。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寶寶 0~1 歲

31月齡寶寶:愛說不這字 教他多選項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若要為您的寶寶挑一個年度關鍵字的話,那一定是「不」這個字,到底說NO有多大的魔力呢?學齡前的小孩總是說「不」,是因為他們仍在學習用自己的聲音,來表達個人自由意志,有時候他們甚至在心裡想著「是」的時候,嘴裡卻說「不」,尤其在孩子們生氣、激動或急欲表達個人意見的時候。您的寶寶可能也發現,如果夠大聲激動地說「不」,反而更能吸引爸媽關注,甚至爸媽就因此聽話了。 如何照顧寶寶? 給您的寶寶機會去學習什麼叫多重選項,教他們什麼是「不」的相反?,答案是「是」,但除了「是」與「不」,還有個中間選項叫做「也許」。鼓勵他用平緩的語氣來表達,這也是教育孩子學習成熟的第一步。 寶寶的健康須知 除了自閉症(Autism)及其他的發展遲緩問題,您可能也容易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怪癖感到憂慮,若您觀察到以下現象,請您的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缺乏溝通交流。若孩子重複說同樣的句子,但不與人對話或對自己的名字沒反應。 缺乏解讀臉部表情或其他非語言溝通方式的能力。 缺乏眼神交流。 傾向避免社交上的身體觸碰。 侷限的特殊興趣。 用奇怪的方式玩玩具,例如:將食物玩具分類排好,卻不是玩假扮烹飪遊戲。 對聲音或觸覺等感官,過度敏感或過度不敏感。 明顯缺乏語言及社交能力。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醫師會診時,可能會做以下檢查,來評估寶寶的健康狀況: 量體重 心跳及呼吸頻率 耳朵及眼部檢查 新手爸媽小提醒 若近日您因為寶寶偏食而煩惱他營養不均衡,那您可能會想餵他一些營養品,來換自己心安。 您的2歲大寶寶應該是個快樂的小孩,由於這時期他的記性很好,您可能會想在他上幼兒園前多做準備。但您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小孩,也會感受到壓力嗎?嬰幼兒常見壓力的來源,包括被給了太多已經計劃好的活動,雖然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但仍應該讓孩子去做他真正想做的,多提供一些可以協助他發展好奇心和創造力,對心智成長有益的活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