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保養/清潔

中午在艷陽下曝曬過久,容易曬傷。經常如此也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皮膚保養類別包括了日保養肌膚的詳細防曬資訊,也收錄了其他肌膚保養方法,如保持嘴唇水嫩的撇步等文章。

基礎知識

皮膚保養/清潔

額頭長痘痘原因、位置解析!額頭痘痘怎麼消?痘痘改善4方法

臉上長痘痘,常讓人感到困擾,特別是額頭長痘痘,不僅影響美觀,不同位置的痘痘也可能與身體狀態有關。究竟額頭、眉心、髮際線等位置長痘痘的原因為何?該怎麼辦?《Hello醫師》為您解析額頭痘痘的常見類型、原因、改善及預防方法,幫助您恢復清爽膚況。 額頭長痘痘怎麼辦?先判斷額頭痘痘類型 額頭屬於臉部T字部位,毛孔及皮脂腺分布特別密集;由於痘痘多數成因與皮脂腺分泌旺盛或毛孔堵塞有關,因此額頭也是痘痘的好發位置之一。其他引發痘痘的成因,還包括荷爾蒙因素、情緒壓力或使用藥物等,。 在改善額頭痘痘之前,應先判斷痘痘的類型,才能對症處理;美國梅約診所(Meiyo Clinic)整理痘痘類型如下: 白頭粉刺:閉鎖型粉刺,表面略微突起,擠壓時可能冒出白點。 黑頭粉刺:開放型粉刺,表面可見黑點,擠壓時可排出氧化的黑頭粉刺。 丘疹:呈現粉紅色的小凸點,質地較硬,為早期發炎性痘痘的一種。 結節:屬於深層發炎性痘痘,通常沒有明顯膿液,但範圍較大且觸感堅硬,按壓會疼痛。 膿皰: 可見白色膿頭,屬於發炎性痘痘,內含膿液,若擠破恐造成色素沉澱或痘疤,建議避免自行處理。 囊腫:發炎情況嚴重,體積較大且深入皮膚底層,內含大量膿液,觸摸時明顯疼痛,若擠壓破容易留疤。 勿用手擠壓痘痘,避免感染,產生疤痕或色素沉澱。 額頭長痘痘原因、位置解析:額頭、太陽穴、髮際線及眉心 除了額頭容易長痘痘,周圍的太陽穴、髮際線與眉心等,也常出現痘痘,不同位置的成因略有差異。以下分別整理西醫與中醫的觀點,協助釐清長痘原因並找到改善方向: 額頭長痘痘原因 西醫觀點:額頭皮脂腺活躍,若長時間被瀏海覆蓋或使用含矽、泛醇等油性成分的洗髮精、髮膠、髮蠟等,卻未徹底清潔,容易造成毛孔阻塞,形成俗稱的「髮油痘」。 中醫觀點:與心火旺盛或血液循環不暢有關,常見於情緒壓力大、思慮過度的族群。若額頭反覆長痘,可能是壓力無法順利釋放,建議多補充水分、維持規律睡眠,有助於調整體質。 太陽穴長痘痘原因 西醫觀點:太陽穴位置為清潔死角,易因汗水、油脂累積,或長期佩戴眼鏡或帽子造成摩擦與毛囊發炎,誘發痘痘。 中醫觀點:與肝膽濕熱有關,可能反映肝臟負擔大、排毒不順,常與熬夜、飲酒、攝取高油高糖加工食品有關。建議可多攝取天然食材、避免暴飲暴食與接觸油煙污染。 髮際線長痘痘原因 西醫觀點:髮際線靠近髮根,若在使用髮蠟、噴霧等髮品後未確實清潔,或洗髮未沖洗乾淨,容易造成毛孔堵塞與發炎。 中醫觀點:中醫認為與濕熱上擾或肝經循行有關,也就是體內濕氣與熱氣過盛,上升至頭部所致,建議從作息與飲食著手調理。 眉心長痘痘原因 西醫觀點:眉心屬於T字部位,容易因內分泌波動、熬夜或壓力大而影響皮脂分泌,導致毛孔堵塞與痘痘生成。 中醫觀點:眉心反映心臟與肝臟機能,若長期焦慮、煩躁或情緒壓力大,容易導致肝氣鬱結,進而以痘痘表現於眉心。 額頭長痘痘怎麼消?痘痘改善4方法! 額頭長痘痘與青春痘的成因相似,若已出現紅腫或不適,可嘗試以下4種改善方法,幫助快速舒緩發炎與避免惡化: 冰敷:針對紅腫型痘痘,可冰敷5~10分鐘,有助於緩解發炎及疼痛感;冰敷時,使用乾布包裹冰塊,避免直接凍傷肌膚。 使用合適的保養品:針對油性肌膚者,建議使用清爽、無油、較不易致痘的保養品,以減少毛孔阻塞、降低發炎風險。 使用酸類:使用酸類保養品,例如水楊酸、果酸或杏仁酸等,有助溫和去角質、加速肌膚代謝;初次使用者建議從低濃度產品開始,同時注意保濕補水,避免皮膚過度乾燥。 使用痘痘藥物:症狀較為嚴重者,建議至皮膚科看診,醫師會視情況開立適合的處方,例如外用的過氧化苯、抗生素或A酸,或必要時開立口服藥物。 部分藥物無法於藥局自行取得,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應遵照醫囑使用,切勿自行停藥或搭配其他藥物使用。 額頭長痘痘日常預防方法 想要有效改善額頭痘痘,除了藥物治療外,更應從生活習慣著手調整,有助減緩肌膚發炎、穩定油脂分泌,並維持健康膚況;美國國家衛生皮膚疾病研究所建議預防額頭長痘痘方法如下: 做好肌膚清潔:油脂堆積為致痘的主因之一,建議每日使用溫和、中性成分配方的臉部清潔產品,避免過度搓洗或使用含油性物質,以防毛孔阻塞。 避免用手擠壓:用手擠壓痘痘容易導致細菌感染,甚至留下凹疤與色素沉澱,建議讓痘痘自然消退或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 定期清洗頭髮:瀏海遮蓋住額頭,易形成悶熱環境,增加皮脂分泌而導致痘痘生成。建議應定期清洗頭髮,尤其在流汗或使用髮品後。 清洗寢具:枕套、棉被與肌膚長時間接觸,容易沾附汗水、油脂與細菌,建議每週至少清洗一次,並保持乾淨與通風。 均衡飲食:飲食與皮脂分泌息息相關,避免食用過多油炸物或甜食,有助穩定油脂分泌與降低發炎反應。 充足睡眠與減壓:充足睡眠及適當的排解壓力,有助身體正常代謝,也能避免荷爾蒙分泌異常。 運動排毒:適度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與排汗,有助身體排除毒素、舒緩壓力,降低痘痘反覆發作的機會。

看更多 皮膚保養/清潔 相關文章

皮膚保養/清潔

天然个最好!皮膚保養9大食物 讓皮膚自然變水水

自古以來,人們為了保養肌膚,經常用塗抹或口服方式,廣泛利用各地獨特植物或食材,例如古埃及人會使用辣木油、蓖麻油保養皮膚,或者用牛奶及蜂蜜沐浴等。現代人挑選保養肌膚或美肌產品,必須慎防有害或長期使用恐致癌的物質,例如含有對羥苯甲酸酯(Paraben)之產品;為了兼顧您的皮膚保養和健康,我們挑選9大天然食材,讓您也能如同古人一般,用最無害的自然方式,讓皮膚變好。 在保養皮膚的天然植物中,最常見的就是香草植物;香草是指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可安神催眠,紓解壓力,除了做為藥劑,也被廣泛用在香水、食品與保養品。國人煮菜喜歡爆香加味,歐美家庭則是用香草植物入菜,香味各有不同。但除了香草植物之外,其他天然植物也有助皮膚保養。 1. 羅勒可以抗氧化 古希臘人稱為「香草之王」的羅勒(Basil),是最大眾化的料理用香草作物,國人最常用的九層塔就是其中之一。羅勒是唇形花科的植物,原生於亞洲和非洲。在烹煮料理的過程中加入乾燥或新鮮的羅勒,都可以增添食物美味,其中所含的酚類化合物(Phenolic),抗氧化效果也十分優異。 2. 月桂葉也能抗氧化並抗菌 月桂葉(Bay leaf)最早源自地中海和亞洲,常見於土耳其、希臘或亞美尼亞料理;烹煮時,會先將月桂葉切碎或磨粉,增添其獨特芳甜風味。月桂葉中的斯皮勒佛列(Spirafolide)成分,能用來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此外,月桂葉也有抗氧化和抗菌的功效。 3. 希臘乾草有維生素A 希臘乾草(Fenugreek)原生於地中海、西亞與東南歐地區,又稱葫蘆巴,可以直接利用一整顆乾燥成熟種子,或將其磨粉後使用;希臘乾草富含維生素A、菸鹼酸及維生素B1 (又稱硫胺素),有助預防神經系統併發症,同時能降低膽固醇,並減少心臟病發生機率;另外,它也具有抗氧化功效,能預防體內細胞受損。 4. 黑種草能淨化抗發炎 黑種草(Nigella)又稱黑色小茴香(Black cumin)或黑色葛縷籽(Black caraway seed),原生於地中海。人們大多食用它的種子,或製成精油使用,有辛辣且強烈的味道,富含堅果與油脂香氣;黑種草有淨化、清除自由基、抗菌、抗微生物及抗發炎及抗氧化功效,有助皮膚保養。 5. 黑胡椒抗氧化功能植物中大勝 黑胡椒(Black pepper)在熱帶國家如印尼或印度種植面積廣泛;若與種子植物、豆科植物、菜葉植物和根莖植物相較,黑胡椒具有最強的抗氧化功效。 6. 迷迭香用來預防老化 迷迭香(Rosemary)源自於地中海,後來被廣泛種植在歐洲的西班牙與葡萄牙,以及非洲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等地;迷迭香乾燥或新鮮的葉子,都可以當做香料使用;有些人認為它的香味與尤加利樹很接近;研究結果顯示,迷迭香的抗氧化功效很強,它的萃取液多酚含量很高,能預防氧化性損傷導致的老化問題。 7. 番紅花能當防曬乳成分 番紅花(Saffron)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亞述和巴比倫王朝時期。由於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能保護皮膚免受陽光傷害,降低皮膚癌的風險,常被用來當成防曬乳的成分。 8. 百里香的油有抗氧化功效 百里香(Thyme)又稱麝香草,原生於南歐地區,它的花、葉都可以在烹煮過程中使用,也可以拿來泡茶,味道像薄荷,有舒緩及放鬆的功效。有研究顯示,從野生百里香萃取甲醇(Methanol)所得到的油,有很強的抗氧化功效,同時也有抗菌功能。 9. 薑黃能減少疤痕生成 薑黃(Turmeric)原生於東南亞,在印度被廣泛地種植,是很多亞洲地區的必備烹飪香料。薑黃帶有辛辣香,除了食用,也能作為染劑原料;此外,它也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疤痕生成,並有助沉思與專心。


皮膚保養/清潔

油性肌膚保養5大方法!臉容易出油?改善出油體質、毛孔粗大

濕熱的天氣,總讓油性肌膚族群油光滿面,甚至臉上狂冒痘痘粉刺;由於油性肌膚較為敏感和脆弱,需要小心照顧和呵護,有些人可能頻繁洗臉,且不使用保濕品,但出油反而更嚴重,嚴重還會傷害皮膚健康!《Hello醫師》為您介紹5種油性皮膚的夏日保養方法。 保養方法1. 一天洗臉兩次 保養油性肌膚最簡單的方式,先從一天洗兩次臉開始。用洗面乳或洗面皂搓出的泡泡,可清除臉上多餘的油脂和髒汙,使皮膚清爽乾淨。 尤其是出汗後更需要清潔臉部,因為汗液會刺激粉刺和痘痘的生成,若當下沒有洗臉產品或水清潔,可使用嬰兒濕紙巾擦拭臉。但要注意不可過度清潔臉部,否則會刺激皮膚分泌更多油脂。 保養方法2. 避免反覆摩擦皮膚 油性肌膚者特別習慣用毛巾搓洗臉部,認為這有助於清潔毛孔,但事實上,反覆搓洗並不會去掉深層毛孔的油汙,反而會磨損皮膚。 保養方法3. 選擇無油和水性保養品 建議臉部容易出油的肌膚選擇無油的護膚產品、防曬品或化妝品,身受痘痘和粉刺困擾的人,最好挑選有標記「非致粉刺性(Non-comedogenic)」的產品,代表使用該產品不會造成毛孔堵塞,進而可減少痘痘的生長。 另外,水性保養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質地多為凝膠狀,並不會在皮膚上殘留太多分子而感到厚重。下次選購臉部產品時,可先確認產品標籤及成分。 保養方法4. 使用收斂水 收斂水有助於去除皮膚上多餘的油脂,能在短期間內讓毛孔收縮,幫助控油,適合油性肌膚者使用。 使用時,將收斂水倒在化妝棉上,擦拭整個臉部及脖子,可去除多餘的油脂,擦拭後,可視情況使用保濕品,且應確認其產品成分,確保使用安心。 保養方法5. 定期去角質 當皮膚油脂分泌過剩時,毛孔就會容易堆積老廢角質;因此,油性肌膚者須定期去角質,除避免因毛孔堵塞滋生粉刺、痘痘,也可改善毛孔過大的情況。建議油性膚質者,夏天可適當增加去角質頻率,冬天則應減少次數,避免肌膚過於刺激。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Hello醫師 Line:https://lihi3.cc/Ur9VD Hello醫師 FB:https://lihi3.cc/F7Qlf


皮膚保養/清潔

SPF、PA、UVA?一次搞懂防曬係數指標

夏天的陽光毒辣辣,需做好防曬來保護皮膚不被曬傷,然而市面上防曬乳百百種,包裝上的各種英文縮寫的指標眼花撩亂,例如SPF、PA、UVA、UVB等,它們所代表的意思與功效為何? 《Hello醫師》將透過本文,為各位說明SPF、PA、UVA、UVB的涵義,並透過這些指標,讓您瞭解該如何挑選適當的防曬產品。 防曬乳常見的4種指標 UV是光線中紫外線(Ultraviolet)的縮寫,可依波長大致分為UVC、UVB、UVA,其中UVC輻射因無法穿透臭氧層,目前並不易受其影響,而UVA和UVB的波長較長,會直接傷害皮膚,除了使皮膚變紅、黑或曬傷之外,還會導致老化或甚至是皮膚癌(Skin cancer)。以下介紹4種最常見的防曬產品指標與其意義: UVA(Ultraviolet Radiation A): 波長為320 ~ 400 nm,約有95%的UVA能抵達地球表面,因波長較長所以穿透力強,可直達真皮層。UVA是導致皮膚曬黑、長皺紋和肌膚老化的主因,並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機率,但也較容易防護。 UVB(Ultraviolet Radiation B): 280 ~ 320 nm,雖然波長和穿透力不及UVA,只能到皮膚表皮層,但能量卻比UVA來的強,UVB可使皮膚曬紅和曬傷,促使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延伸閱讀:日曬機恐致癌!太陽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又稱為防曬係數,是對UVB的防曬指標,是指擦了防曬乳的皮膚,可延長不被曬紅曬傷的時間。簡單來說,SPF值愈高的產品,可延緩皮膚被曬紅曬傷的時間愈長。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沒擦任何防曬品,在太陽下曬10分鐘後皮膚被曬紅,塗抹SPF30的防曬產品達到足夠的量後,可延緩皮膚被曬傷的時間到300分鐘(10*30=300)。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rays): 指對UVA防禦能力的標準,防曬乳上一般都以+號表示防禦能力的強度,+號愈多,代表對UVA的防護效果愈佳,最高指標到4個+號,也就是PA++++。這是日本所用的衡量方法,主要是依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防護指標)指數而定,以擦了和沒擦防曬乳的兩種肌膚,在光線照射後,24小時仍持續變黑的時間比值。 怎麼挑防曬乳? 目前市售的防曬乳,幾乎都有阻擋UVA和UVB的功能,但沒有任何防曬產品可完全阻絕光線傷害,對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要求,任何低於SPF15的防曬產品,都要在包裝上加註僅能防曬傷,不能預防皮膚老化或皮膚癌。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SPF愈高的愈好,但當SPF愈高,產品質地也會愈厚重,使肌膚不易透氣,產生粉刺、過敏等問題。SPF30的防曬產品可以阻擋97%的紫外線,而SPF50則可阻擋98%的紫外線;根據美國外科腫瘤學家柯莉特·帕梅耶(Colette Pameijer)博士建議,平時最好使用至少SPF30的防曬產品,但最高不要超過SPF55。 而比起選擇高SPF的產品,不如重視擦拭足量且多次補充防曬,最好出門前15分鐘就使用防曬乳,每2小時塗抹一次,若有流汗或游泳則需要更頻繁地補充,才能發揮最佳防曬效果。另外,若為敏感性肌膚,建議挑選瓶身標示適宜敏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之產品。(延伸閱讀: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如何保養皮膚?跟著美肌實用6撇步,讓肌膚水嫩發亮

生活習慣對肌膚的影響甚鉅,若是長期處於精神狀況不佳、飲食不均衡,恐會導致皮膚惡化,暗沉沒有光澤。相反地,若是透過生活習慣保養,則能找回自己水亮有彈性的肌膚! 您也對自己的膚況不滿嗎?《Hello醫師》推薦您6個保養皮膚的小撇步,讓肌膚年輕起來,健康水嫩有光澤! 如何讓皮膚變好?保養皮膚6方法一次了解 1. 吃得好 攝取含有維生素C、低脂肪與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有助於讓肌膚保持健康。想要保護皮膚,就要多攝取含抗氧化劑(Antioxidants)的食物。如果要降低長痘子的機會,就要吃複合式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全穀物、義大利麵和健康的蛋白質。請注意,乳製品常和痘痘大爆發有關,所以如果您的膚質很容易長痘痘的話,可能要注意乳製品的攝取量。 除了維生素C,口服神經醯胺也被認為有助於美容養顏。口服神經醯胺是一種對肌膚有益的成分,具有多種功效。 2.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對肌膚有很大的好處,因為運動會刺激循環系統,將氧氣和營養送到皮膚裡,也會激發產生膠原蛋白,讓皮膚閃閃發亮、皺紋退散。 許多人認為,運動流汗會導致毛孔阻塞,這是錯誤的想法,只要運動後把臉完全洗乾淨,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另外,請不要戴太緊的運動頭帶,因為它會把汗水卡在裡面,且會因此刺激到皮膚。 3. 睡得安穩 連續幾個晚上睡不著後,您可能會注意到下眼眶出現黑眼圈、雙眼浮腫,甚至連皮膚也失去活力與光澤。 因此,為了保持良好的皮膚狀態,每晚睡足8個小時非常重要,睡覺的姿勢也很重要。若習慣把臉頰貼在枕頭上,接觸枕頭的皮膚,最後會出現皺紋,而且趴著睡會讓眼睛更容易有突出的眼袋。所以為了您的肌膚著想,睡覺時還是仰躺吧! 4. 使用防曬乳 大多數人都有過曬太陽而造成肌膚的傷害,若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更會增加罹患皮膚癌(Skin cancer)的風險。為了保護皮膚,需要隨時補充寬頻(Broad-spectrum) 的防曬乳,請選擇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或亞佛苯酮 (Avobenzone)的防曬乳,且SPF防曬係數最少要有30。 (推薦閱讀:物理性、化學性防曬差在哪?NG化學性防曬成分、汙染、副作用全解析) 此外,別忘了穿戴有防護皮膚能力的衣物,並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盡量待在室內,因為那是陽光最強的時候。 5. 做好皮膚清潔 隨著時間過去,皮膚會暴露在各種諸如香菸、煙霧以及灰塵等汙染源裡。唯一能保持肌膚健康的方式,是在一天結束後,好好地把臉洗乾淨,一天最多2次,水溫適中即可。有些人需要溫和的洗面乳,而某些人則需要搭配去角質的產品、化妝水以及潤膚產品,才能讓效果更好。為了避免長痘子以及堵塞毛孔,請購買不含油脂的潤膚產品。(延伸閱讀:一天洗幾次臉全看膚質!掌握正確洗臉7步驟,擺脫惱人油痘肌) 6. 維持肌膚濕度 正常的皮膚角質含水量為約在20~35%左右,天氣乾燥則可能導致含水量下降,當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的時候,便會導致皮膚緊繃、缺乏彈性並失去光澤,且容易使角質增厚不易代謝,不僅容易在眼周及兩頰出現細紋,也會引發皮膚炎,讓乾燥皮膚有刺癢、疼痛及灼熱的不適感。 為避免皮膚乾燥、缺乏水分,平時可使用保濕產品,如化粧水、凝露、精華液、凝乳、乳液乳霜及面膜都能保養皮膚,有效為肌膚鎖水,維持淨亮水嫩肌。 (影像授權:Shutterstock)


皮膚保養/清潔

簡單養出水水美肌~1天要喝8杯水

我們都知道水在消化吸收、血液循環、排泄等方面,皆扮演著重要角色,攝取充足的水分來維持每天身體運作所需至為重要,但喝水也對維持肌膚健康有幫助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皮膚缺水會導致皺紋 皮膚就如同身體其他器官,都是由細胞組成,皮膚細胞也像其他細胞一樣,是由水分組成,所有的器官皆需要水來維持良好運作,若您的身體缺水,血液就會從皮膚細胞排出水分,一旦皮膚缺水,就會變得乾燥、緊繃、脫皮。 乾燥的皮膚缺乏彈性,易導致皺紋產生,若您的身體長期缺水,那肌膚也會快速老化。 當水分進入體內時,會先被其他器官吸收,最後才抵達皮膚,因此,您必須時時補充水分,才能讓足夠的水補充到皮膚裡,一但皮膚保水度足夠,就能避免皺紋。 洗澡後如何保養肌膚? 在洗澡後的兩分鐘內,擦上保濕霜,因為洗澡後的皮膚對於保養品有更好的吸收力,優先選擇含有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或水合維生素B5精華(Hydrating B5 Gel)的保濕產品。 1天該喝多少水? 建議每天喝6~8杯水,8杯共約2,000毫升(1杯約240毫升),攝取足量水分可促進身體排毒,也幫助皮膚代謝,判斷您的身體是否攝取足夠水分的方式,是觀察尿液的顏色,淡黃色代表身體健康、水分充足;黃色代表您的身體缺水;顏色太透明清澈,則表示您喝的水過量,飲水過量亦應避免,因為那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皮膚保養/清潔

上班族皮膚保養警報!如何避免長痘痘?5招輕鬆顧好肌膚

上班族每天忙得焦頭爛額,一不小心就忽略了皮膚保養,導致「臉色」慘淡;很多人甚至誤以為待在有空調的室內環境中,感覺沒有出汗,就不用擔心皮膚保養的問題;事實上,即使整天待在辦公室不出門,同樣要注意皮膚保養。 上班族的皮膚困擾 以下是3種常見的皮膚問題,供上班族朋友們參考: 1.皮膚好乾 待在空調房一整天,皮膚容易乾燥,主要是皮脂腺分泌減少,工作時常忘記喝水,造成皮膚水分流失所致,皮膚因而乾燥黯淡,缺乏彈性,容易形成皺紋。 2. 長痘痘 一般人焦慮或沮喪時,很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皮脂腺分泌旺盛,導致痘痘狂冒,有些人甚至連續長好幾週才稍停歇,此時,要盡快尋求醫師幫助,醫師可能會透過外用或口服抗生素藥物,例如塗抹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A酸(Retinoids)等藥膏,情況嚴重者可能會需要口服用藥。(延伸閱讀:痘痘壞了面子?學6招抗痘找回美麗) 3. 濕疹 辦公室往往人口混雜,雜物擺放多,又加上台灣氣候潮濕,容易孳生塵蟎和黴菌,空調中的合成纖維,還會刺激皮膚,惡化皮膚狀況,此時,工作壓力還排山倒海而來,濕疹(Eczema)、酒糟性皮膚炎(Rosacea,又稱玫瑰斑)、乾癬(Psoriasis)等皮膚問題可就上門找麻煩了。 上班族的保養之道 長期待辦公室的上班族,可以試試看以下這些方法,來維護皮膚健康。 1. 避開空調出風口 盡量不要直接坐在空調的風口處。如果可以的話,將空調出風口轉向沒有人的方向,並且準備保濕噴霧或保濕霜等等,每 2~3 小時做1次皮膚保濕。 2. 多喝水別久坐 上班時,不妨幫自己設立小聲的鬧鐘,提醒自己少喝含糖飲料,多喝水,每天必須喝2~3公升(L),這時別逼著眼球緊盯電腦螢幕,不妨到辦公室外望遠凝視,伸展筋骨,不僅能預防皮膚太乾,也能促進工作效率。 3. 避免長時間盯電腦螢幕 研究顯示,如果長期坐在電腦桌前,皮膚狀況可能更糟糕,尤其患有酒糟性皮膚炎或濕疹的病人們,應當多加留意,若工作需要一直打電腦,記得每小時都要起身走動,並且注意電腦桌周邊的清潔,避免灰塵與塵蟎孳生。 4. 洗臉保濕 如果一整個上午覺得皮膚好緊繃,不妨善用午休時間,卸下妝容,好好洗個臉,讓皮膚呼吸一下,洗後記得保濕,有益皮膚健康,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準備卸妝棉來清除臉部多餘的油脂,避免毛孔堵塞、形成粉刺與痘痘。另外,皮膚保養可不是女生專屬權利,男生也別大意,請參考痘痘別再冒!保養帥臉的5個關鍵。 5. 再忙別忘記吃飯 許多上班族忙於工作的時候,會選擇略過一餐,或是用零嘴打發,雖說是情非得已,但如此習慣長期下來,不僅對皮膚甚至整個身體健康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建議擠出 15 分鐘的時間,吃一頓營養均衡的午餐,也能恢復體力,讓下午工作更有效率。外出用餐時,多點一份青菜或沙拉,幫助攝取豐富維生素及纖維質,並控制脂肪攝取量,減少身體負擔,促進皮膚健康,當然,如果能帶便當,自主掌控飲食來源與均衡,那是最好的了,總而言之,別為了工作,而不吃飯。 6. 按醫師指示用藥 如果醫師開立皮膚用藥,無論工作有多忙碌,記得要撥出時間,定時用藥,切勿自行斷藥,另外,痘痘還沒好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壓,以免細菌感染,讓問題更棘手。(延伸閱讀:痘痘別再冒!男士保養帥臉的5個關鍵)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痘痘別再冒!男士保養帥臉的5個關鍵

在型男當道的現今,無論老少都愈來愈在意外表的穿著和保養,談保養不再是女性的專屬話題,許多男性都很願意掏錢出力,好好呵護臉蛋和身材。《Hello 醫師》將助您一臂之力,讓您每天只要花5分鐘,就能更有「面子」,相信清爽的顏質,不管在職場或情場上,都能春風得意、自信滿分! 1. 正確洗臉保持乾淨 無論有沒有長痘,保持臉部乾淨清爽,對個人健康和形象十分重要,因此每天早晚都要正確洗臉,才能有效去除臉上髒污、死皮細胞,和過多油脂,防止衍生痘痘。(延伸閱讀:青春期過後仍狂冒痘!可能是健康警訊)  了解您的臉部是哪種膚質,一般肌、乾性肌、油性肌或混合肌。依照肌膚保水度、敏感度,和出油程度,來挑選洗面乳,使用不適合的洗面乳,只會衍生更多狀況,例如洗潔力佳的洗面乳,對出油多的人有幫助,但如果用在乾性肌的人臉上,恐怕會導致洗後乾澀不適。  因為臉部肌膚相對敏感細緻,請避免用沐浴乳來洗臉,以免致使額頭長痘。  切勿直接將洗面乳塗在臉上,請先將洗面乳擠在手掌上,加水以雙手搓出泡泡後,再將泡泡塗抹在臉上輕柔地按摩洗臉。  臉部肌膚很柔嫩,避免大力搓、摳或拍打,才不會傷到皮膚。  臉部T字部位(額頭、鼻子和鼻翼兩側)出油多,善用指尖沾泡泡在這些部位搓揉去油。  使用溫水洗臉,避免過冷、過熱的水,否則容易刺激皮膚。 洗後,請用乾淨毛巾輕壓臉部各部位即可,不要用力擦抹。  謹記適度洗臉,一天兩次即可,多洗無益。 2. 洗後保濕很重要 洗完臉後,有時臉部肌膚會感到乾澀,通常在臉還沒完全乾的時候,就要趕緊使用保濕水,接著再上乳液,均勻塗抹臉部肌膚,輕拍兩頰,稍微按摩臉部四周,幫助成分吸收。另外,本身是油性肌膚的人,請避免再擦偏油性的產品,以免過多油質堆積,反而造成毛囊阻塞,痘痘狂冒。 3. 刮鬍刀別養菌 每早起床刮鬍子對男性是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其中細節卻會影響皮膚健康。刮鬍子時,會造成許多細微的皮膚傷口,因此,如果沒有先把臉洗乾淨就刮鬍,容易刺激皮膚或引發感染。 建議無論用哪一種刮鬍刀(電動或拋棄式),每次刮鬍完都要徹底清潔並消毒刀片,才能避免將細菌帶到臉部傷口裡,造成傷害。另外,刮完鬍子後,記得也要保濕滋潤皮膚。 4. 別手癢東摳西摳 有些人習慣用手托腮、拍臉頰、摸鼻子,甚至還手癢想摳痘痘,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行為,試想雙手一天摸過無數個物品,殘留多種細菌,若輕易讓細菌上到臉部、鑽進痘痘傷口時,可能產生更嚴重的發炎或感染,愛臉的型男們,不可不注意啊! (延伸閱讀:痘痘滿臉有解!6招抗痘護膚保青春) 5. 防曬多喝水 戶外的強烈紫外線,很容易讓皮膚發炎、曬紅,所以請避免在日正當中時出門,若非不得已,也請在出門前20分鐘擦上防曬乳,並戴上墨鏡,才能有效保護皮膚和眼睛。 另外,水分對皮膚健康舉足輕重,如果皮膚缺水,就如同沒有保濕一樣,會愈顯乾燥,變得沒有彈性,甚至產生皺紋。因此,平時除了攝取人體基本水量約2,000 c.c,若運動完或大量流汗之後,也別忘了多補充水分,才能讓肌膚緊實有光澤。 (影像授權:Shutterstock)


皮膚保養/清潔

當心冬天暖陽4大危害!冬天防曬牢記5招保護肌膚

冬天氣溫變化大,即使節氣已進入「大雪」,多數時候仍是北部濕涼,中南部一片晴朗好天氣;許多人都想趁這好氣候出門踏青、爬山、運動或散步;但您可知道,冬天曬曬暖陽很舒服,但陽光曬多了,還是有曬傷風險;《Hello醫師》提醒您,冬天防曬一樣不能馬虎,要做足準備再出門! 什麼是曬傷?冬天也會曬傷嗎? 美國皮膚癌基金會(Skin Cancer Foundation)表示,即使冬天或陰天,導致皮膚老化或致癌的紫外線,同樣會傷害肌膚,在一定程度的冬天天氣狀況,即使在冬天也和在夏天一樣容易被曬傷。其中,UVB射線是導致曬傷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高海拔地區、雪地地區;UVA射線全年保持不變,可以穿透雲霧及建築物玻璃,因此冬天晴朗的天氣下待在室內,皮膚狀況也可能受影響。 若被曬傷,身體和皮膚會有以下狀況: 皮膚發紅或是呈現粉紅色。 皮膚摸起來溫溫甚至燙燙的。 皮膚疼痛、薄嫩脆弱、覺得癢。 皮膚腫起來。 起水泡。 頭痛、發燒、覺得噁心、疲憊等。 (延伸閱讀: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曬傷可能引起的4大危害: 皮膚提早老化:曬傷會加快皮膚老化的速度,若是因為照到紫外線(Ultraviolet,UV)而造成的,稱之為光照性皮膚老化(Photoaging),皮膚的緊實度和彈性會變差,出現皺紋、雀斑、皮膚乾燥、粗糙等情況。 皮膚癌前病變:曬傷的部位會出現粗糙、像鱗片一般的塊狀物,可能是白色、粉紅、棕褐色或褐色。 皮膚癌(Skin cancer):就算沒有曬傷,過度暴露在陽光下也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破壞皮膚細胞的DNA,皮膚細胞被破壞後,可能會轉化成皮膚癌及黑色素瘤(Melanoma)。 傷害眼睛:過度曝曬陽光可能會灼傷眼睛,甚至傷害到視網膜、水晶體、角膜,還可能造成白內障(Cataract),以及視線會霧霧的。 冬天不需要防曬?最常見的3大誤解 一般人可能認為冬天的陽光不強,應該不足以造成傷害。雖然冬天的紫外線指數比較低,但冬天的陽光還是很有殺傷力的,這取決於您曝曬在陽光下的時間,冬天還是可能會曬傷。 人們在冬天曬傷時,常以為是風傷(Windburn),但其實就是曬傷。 有人會認為先好好地把皮膚曬黑,可以預防之後可能的曬傷,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先曬過太陽頂多能提供皮膚的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只有3,根本完全無法防曬。 冬天戶外運動為何要防曬? 冬天大家會從事的活動有滑雪、雪板、溜冰、冰上釣魚等等,但請記得,做這些活動時一樣要記得擦防曬乳。紫外線在高度越高的地方越強,海拔每上升1,000公尺,紫外線就增強10%;另外,別小看地上的雪,雪因為會反射陽光,所以人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強度會是2倍。(延伸閱讀: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 冬天怎麼預防曬傷? 在外頭活動時,記得擦潤膚膏和防曬乳,防曬係數要30以上,也可以塗防曬唇膏。 防曬乳可以選標註「適應多光譜」和「防水」的,每2~3小時就要補擦一次。 穿著舒適、能盡量遮住所有皮膚的衣服,或穿抗紫外線的服裝,也可戴寬帽沿的帽子,為臉部和脖子擋陽光。 戴100%抗紫外線的全罩式護目鏡或太陽眼鏡。 在外頭時,若太陽很大,請找可庇蔭的地方躲避,也可架起組裝式的頂篷(Pop up shelter)或撐傘來遮陽。 曬傷了該怎麼辦? 即使盡可能做好防曬了,還是多少會照射到紫外線。若真的不小心曬傷了,該怎麼辦? 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但若無法治癒曬傷的話,還是要尋求醫師的協助。 盡可能多喝水:不管是哪個部位曬傷,皮膚都需要許多水分來幫助修復,所以要多喝水,要喝得比平常醫師建議的8杯水(約2,000 c.c.)還要多,喝果汁也能加速水分吸收。若是在冬天曬傷了,則可以喝花草茶。 蘆薈:塗蘆薈膠是很傳統也很有效的方法,若住家附近能找到新鮮蘆薈的話,摘片葉子切半,取出葉片裡的汁液,就直接敷在曬傷的皮膚上,蘆薈有抗發炎成分,其汁液很冰又新鮮,可以舒緩皮膚曬傷。 優格:在曬傷的部位塗抹天然、無糖的優格,是另一個傳統療法。把冰優格塗在皮膚上,等皮膚完全吸收後,不要洗掉,再塗一遍,重複一樣的步驟,直到皮膚無法再吸收更多優格為止,然後用溫水洗淨,再擦上日曬後用的乳膏。(延伸閱讀:皮膚病復發怎麼辦? 補充好營養,免疫平衡抗發炎) 無油乳液:含有洋甘菊萃取成分或燕麥的無油乳液,有助修復曬傷的皮膚,請每幾個小時擦一次,直到皮膚感覺舒緩了為止。 吃藥:這種具有抗發炎成分的藥:布洛芬(Ibuprofen),能緩和肌膚,讓曬傷的部位不再那麼疼痛,但請記得要按包裝上的指示服用,而且要避免喝酒。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癢到凍未條!冬季癢怎麼辦?換季6招止癢方法,遠離狂癢噩夢

冬天溫度下降,空氣乾燥容易使皮膚發癢、脫皮產生「一顆一顆凸的紅疹」,並讓人癢到「凍未條」。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型濕疹,是冬天最常見的皮膚病,若保養方法錯誤易使肌膚狀況惡化。 《Hello 醫師》為您解釋什麼是冬季癢?症狀為何?同時教您牢記6招冬天保養皮膚的好方法, 遠離狂癢噩夢。 什麼是冬季癢:乾燥型濕疹 冬天皮膚乾癢又被稱為「冬季癢」、缺脂性濕疹或乾燥性濕疹,好發於中老年人及乾性肌膚;主要成因有以下3點: 人體皮脂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油脂分泌逐漸減少 ,容易因缺乏脂質層保護皮膚 冬季溫度下降,使得血管緊縮,皮膚含水量下降 冬天低溫導致汗腺分泌較少 由於皮膚表面缺乏保護用的水分及油脂,若空氣濕度低,便會使皮膚乾燥及神經敏感,進而出現皮膚乾燥、緊繃、搔癢,甚至是脫皮等情形,也就是俗稱的「冬季癢」。(延伸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冬季癢有哪些症狀? 冬季癢顧名思義是在天氣冷時發作,天氣回暖便會緩和。發作時有以下症狀: 皮膚乾燥 搔癢,且愈抓愈癢 外觀出現脫皮 紅疹 皮膚龜裂等症狀 發作部位通常在以下部位: 頭頸顏面部 前胸 雙手 下肢與腳踝以下的血液循環不良處 https://helloyishi.com.tw/skin-health/skin-diseases/4-home-remedies-of-hand-eczema/   冬季癢怎麼辦?6大方法改善皮膚癢 止癢方法1. 滋潤保濕不可少 冬季肌膚表層一定要充分保濕,因此找到合適您的保濕霜很重要。一般情況下,通常保養品質地愈濃,保濕效果越明顯,因此,冬天的保養,便是從乳液轉換為乳霜的時間。冬季保養保持滋潤可以舒緩和保護皮膚,有助於防止乾燥及發癢。如果寒冷的天氣是您皮膚狀況的觸發因素,那麼您可以嘗試在外出前,將潤膚乳塗抹在會外露的部位,如手,臉和頸部等。(延伸閱讀:手總是乾燥粗糙?護手霜這樣擦才保濕) 止癢方法2. 洗澡水勿太熱 雖然冬天洗熱水很舒服,但是熱水澡可能會讓您的皮膚鬧旱災!熱水會使肌膚毛細孔張開,使肌膚裡的水分流失。因此,應調整洗澡水溫至適中,且洗澡時間不宜過久,擦乾身體後也要盡快塗上保濕乳。(延伸閱讀:提升顏值基本功!皮膚保養男女皆適用) 止癢方法3. 冬天也要防曬 別因為是冬天,就忽略防曬。紫外線UVB(使皮膚曬傷)在冬季可能較弱,但UVA(使皮膚衰老)全年保持不變;這些紫外線可導致皺紋和皮膚癌。因此,記得在露出的肌膚上塗抹防曬乳,防曬乳應能防止UVA和UVB紫外線,且防曬係數至少SPF15,以防止肌膚乾燥並保護肌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止癢方法4. 善用加濕器 在冬季,低溫會使空氣失去水分,使肌膚變得乾燥,可透過加濕器加以改善;晚上睡覺時,可在在房間放加濕器,補充空氣中的水分,讓您醒來時肌膚會感覺更柔軟。 止癢方法5. 不要舔嘴唇 當嘴唇乾裂時,我們更容易不自覺地舔嘴唇,其實這樣反而會讓嘴唇更乾裂,甚至持續受損;由於唾液為酸性,可以分解食物和唇部表皮,建議選擇單純成分的潤唇膏如凡士林,修護唇部肌膚。 止癢方法6. 穿對衣服保護皮膚 有些羊毛較厚,且質料較硬,容易刺激皮膚;也有些合成衣料不易透氣,容易使體溫過高,而感覺容易癢;因此,建議可改穿寬鬆的衣服,選擇天然纖維布料,以便調節體溫;此外,還要注意衣服縫線或標籤,容易摩擦皮膚而感覺癢,甚至因為癢而不慎抓傷。若要戴手套圍巾禦寒,請戴含棉成分高的手套,避免穿戴粗糙的布料圍巾。 今年冬天不妨按照這6個簡單的方式,改善您的冬季癢。即使生活忙碌或天氣太冷不想動,也應記得補充一些低敏感保濕乳液喔!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