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台灣每年約有六至七萬的洗腎人口。腎臟病種類繁多,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導致結構或功能無法恢復正常,稱為慢性腎臟病,腎臟的其他組成都有可能發生疾病,治療和預後也有差別。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腎臟病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腎臟病

成人紙尿褲怎麼選?挑選3大重點、種類、使用建議一次懂

對長期臥床或尿失禁者來說,成人紙尿褲不僅有助改善日常生活品質,也能減輕照護者的負擔。究竟成人紙尿褲怎麼挑?又分成哪些種類?《Hello醫師》為您解析成人紙尿褲的挑選重點、使用建議與注意事項,並介紹可搭配的輔助用品,幫助提升生活品質,減輕照護壓力。 文章目錄 成人紙尿褲怎麼選?依「失禁程度」與「行動能力」挑選 成人紙尿褲有哪些種類?適用對象、用途、吸收量一次看! 成人紙尿褲3大挑選重點!提升舒適性與照護品質 成人紙尿褲使用建議:照護流程與搭配用品一次看 成人紙尿褲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照護者不可忽略的5個細節 成人紙尿褲怎麼選?依「失禁程度」與「行動能力」挑選 對於中、重度尿失禁者來說,選擇合適的成人紙尿褲,不僅能減少漏尿帶來的尷尬與不適,也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對照護者而言,也能簡化更換流程,降低長期照護壓力。 成人紙尿褲的選擇方式,可依照「失禁程度」與「行動能力」2大面向進行: 依失禁程度選擇成人紙尿褲 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說明,臨床上會透過吸尿後的棉墊重量評估失禁的嚴重程度;建議可依照以下實際情形,初步判斷尿失禁程度: 輕度尿失禁:於咳嗽、提重物時偶爾漏尿。 中度尿失禁:常在大笑、爬樓梯等不須費力的日常活動時漏尿,且不定期發生。 重度尿失禁:即使僅走路、改變姿勢甚至休息時都會漏尿,頻率高且漏尿量多。 除了透過尿失禁的尿量與頻率進行評估之外,臨床上通常也會依據誘發動作,以及尿失禁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程度,綜合評估嚴重程度。 依行動能力選擇成人紙尿褲 成人紙尿褲的選擇也應考量使用者的行動能力,可依下列狀況進行分級: 可自行走動 可自行搭配輔具走動 需照護者協助走動、站立 長期臥床 此外,建議也一併考量穿脫便利性與個人穿著習慣,挑選最符合實際需求的成人紙尿褲款式,有助於提升穿戴舒適度與照護效率。 成人紙尿褲有哪些種類?適用對象、用途、吸收量一次看! 成人紙尿褲種類繁多,選擇時應考量使用者的行動能力與失禁程度。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統計,居住家中長者約5~15%有尿失禁的問題,住院臥床長者約佔40%,在療養機構更有近半數長者出現尿失禁情形。 其中,9成以上的尿失禁長者在日常生活須仰賴他人協助,因此選擇成人紙尿褲時,更應配合實際照護需求,依照失禁者情況選擇吸收量足夠、穿戴便利的款式,有助提升舒適並減輕照護負擔。 成人紙尿褲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 漏尿墊 外型與護墊相似,需與一般內褲一同使用。 吸收量:65~300cc 適合對象:可自行活動的輕度尿失禁者。 產品特點:以黏貼方式替換,部分品牌會區分男用、女用及共用款式。 褲型(穿脫型)紙尿褲 如同內褲般方便穿脫,尿失禁者也能自行更換。 吸收量:約3~6次 適合對象:可自行活動、搭配輔具走動,或是有照護者協助行動的中度尿失禁者。 產品特點:部分品牌會區分為男用、女用及共用款式,並依照私密處構造有不同設計細節。 黏貼型(全防護型)紙尿褲 以彈力腰圍搭配黏貼固定設計,方便照護者協助更換。 吸收量:約6~8次 適合對象:行動不便、長期臥床者或無法自行如廁的中、重度尿失禁者。 產品特點:依吸收量分為日用型、加強型與夜安型。 紙尿墊+網褲型 網褲具有良好的包覆性,如內褲般完整貼合、輕薄透氣,依照情境需求搭配不同吸收量的紙尿墊。 吸收量:約3~8次 適合對象: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仍習慣穿內褲的重度尿失禁者。 產品特點:網褲可重複洗滌使用,依照使用需求選擇舒適型、長效型或夜安型紙尿墊。 此外,市售部分品牌亦提供適合重度尿失禁者輔助使用的看護墊,通常採用拋棄式設計,有助維持清潔與衛生;搭配成人紙尿褲使用時,能進一步加強吸收防護,同時提升照護效率與整體舒適度。 成人紙尿褲3大挑選重點!提升舒適性與照護品質 長時間穿戴成人紙尿褲,若材質或設計不良,可能導致皮膚悶熱、摩擦、濕潤,進而提高壓瘡(俗稱褥瘡)發生的風險。尤其是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者,因皮膚長時間接觸尿液與分泌物,出現壓瘡的風險更高。 因此,挑選成人紙尿褲時,不僅要考量吸收力,也應從親膚性材質、瞬吸不回滲與透氣性等三大面向評估,以減輕皮膚刺激,降低照護者的負擔。 成人紙尿褲挑選重點1.pH5.5親膚材質 中度、重度失禁者須長時間穿著成人紙尿褲,而人體皮膚表層呈弱酸性,尿液則偏鹼性,若長時間接觸大小便,容易引發皮膚刺激與不適。 建議選擇表層材質符合pH5.5設計的成人紙尿褲,幫助穩定皮膚酸鹼值,降低長時間穿戴可能引起的不適。此類產品也較適合敏感膚質或皮膚損傷者使用。 成人紙尿褲挑選重點2.瞬吸不回滲技術 保持肌膚乾爽是預防褥瘡的關鍵之一,具瞬吸設計的成人紙尿褲能迅速吸收尿液,有助減少尿液回滲與悶熱不適。 而且,這類設計除了有助維持肌膚表面乾燥,也能延長更換時間、降低更換頻率,進而簡化照護流程。 成人紙尿褲挑選重點3.透氣、防漏設計 透氣性差的成人紙尿褲容易導致私密處環境溼熱,建議選擇具備透氣結構的設計,讓熱氣與濕氣迅速排出,減少悶熱而產生的不適。 對於長時間臥床或夜間需使用成人紙尿褲的重度尿失禁者而言,具防漏設計的產品可降低翻身時發生外漏的機率,避免弄髒床鋪與衣物,減少照護者清潔與更換周邊用品的負擔,進而提升整體照護效率。 選擇成人紙尿褲品牌時,除了留意上述3項重點外,也可優先考慮具肌膚友善設計,並強調安全性與舒適性的產品。以市售成人紙尿褲品牌安加適為例,其產品採用低敏材質、具中和異味設計,也通過皮膚科臨床測試,有助減少長時間穿戴所造成的肌膚不適。 這類著重皮膚舒適性的設計,對長期使用者格外重要,不僅能減少自身皮膚不適的風險,也有助照護者降低照護過程的複雜度與困難性,進一步提升整體品質與效率。 成人紙尿褲使用建議:照護流程與搭配用品一次看 長期使用成人紙尿褲者,特別需要注意肌膚的清潔與保養,以預防濕悶或摩擦所引起的不適或刺激。根據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建議,預防皮膚不適應選擇溫和中性的清潔產品,並搭配適合脆弱肌膚使用的隔離霜,建立完善的照護程序。 成人紙尿褲的常見搭配照護用品如下: 潔膚泡沬:多採用低敏、pH5.5的溫和配方,綿密泡沫可快速溶解排泄物,減少反覆擦拭對皮膚造成的傷害。對行動不便或臥床者而言,免沖洗設計更利於日常照護。 潔膚濕巾:建議可搭配潔膚泡沫共同使用,部分產品含有洋甘菊萃取,可幫助舒緩乾燥引起的不適。 隔離修護霜:建議選擇具修復功能的低敏隔離霜,配方中可含植物油成分,並採用防水性佳的水包油包水技術,有助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層,隔離排泄物,並減少摩擦與濕氣帶來的刺激。 更換成人紙尿褲時,建議按照以下步驟清潔並搭配照護用品: 觀察與評估皮膚狀態:每次更換紙尿褲時,可同步檢查臀部與會陰部的皮膚狀況,觀察是否有泛紅、乾裂等情況。長期臥床者因活動力低,皮膚更可能濕悶而產生刺激;若出現紅屁屁等肌膚異狀,應儘速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溫和清潔肌膚:清潔前可先使用潔膚濕巾去除排泄物,再搭配潔膚泡沫塗抹並停留約30秒後,濕巾輕壓肌膚,避免反覆摩擦造成皮膚損傷。 使用隔離修護霜建立保護膜:清潔完成後,並於容易受刺激的局部部位,例如肛門周圍、大腿根部薄擦隔離修護霜;正常或發紅狀態皆可使用,若出現破皮等情形,建議暫停使用,並洽詢專業醫護人員。 視需要補充乳液滋養乾燥區域:若皮膚呈現乾燥、脫屑情形,可塗抹身體修護乳液,加強肌膚屏障。 依循「清潔-局部保護-滋養」的照護流程,並搭配適當用品,有助減少皮膚刺激與不適,提升整體照護品質。以市售品牌安加適為例,除了針對中、重度尿失禁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也推出搭配使用的照護用品,協助保護肌膚,提升清潔便利性,讓照護流程更完整。 成人紙尿褲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照護者不可忽略的5個細節 根據美國尿失禁防治協會建議,長期使用成人紙尿褲可能增加紅屁屁情形,因此在照護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依尿失禁者的生活習慣與穿衣偏好,選擇合適的紙尿褲類型:若長者習慣穿著內褲,可考慮穿脫式褲型,或搭配網褲使用的紙尿墊,以維持熟悉的穿衣感,提升配合意願與使用舒適度。 定期更換頻率:適時更換紙尿褲可有效減少皮膚刺激,視紙尿褲吸收尿液量不同,一般情況建議每4~6小時檢查一次,避免長時間接觸排泄物;若病人長期臥床,建議縮短檢查時間,每2小時檢查一次。 確認合適尺寸及吸收量:尺寸過小易造成摩擦與壓痕,尺寸過大則易漏尿,使用前,應依照使用者體型挑選合身尺寸,並根據失禁程度選擇相對應的吸收量。若夜間有外漏疑慮,可搭配尿片或看護墊,以加強防護。 選擇透氣性佳的材質:透氣性良好的紙尿褲,有助減少濕熱,提升舒適度。建議可留意產品標示是否具透氣背層與防回滲設計。 避免重複疊穿紙尿褲:雙層穿法可能影響透氣性,反而容易悶熱,增加肌膚不適的風險。建議依指示每次只穿一件,以充分發揮紙尿褲本身的吸收力,並維持良好的透氣性。 正確清潔確保皮膚乾爽:每次更換後應以中性、無刺激性的清潔用品進行清潔,並在穿戴前確認肌膚乾爽,避免濕氣悶住皮膚。 部分尿失禁患者可能為了避免失禁尷尬,或希望減少更換紙尿褲的頻率,而刻意限制飲水量或降低活動力;然而,充足水分攝取有助維持代謝、稀釋尿液濃度,並預防泌尿道感染。 對於年長者或長期臥床者而言,身體調節能力較差,更需要穩定補充水分與適度活動。照護者切勿因擔心更換麻煩而限制飲水或行動,反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健康風險。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看更多 腎臟病 相關文章

腎臟病

單純性腎囊腫:原因不明、無明顯症狀、治療介紹

腎囊腫會長在腎臟表面或腎臟中,為充滿液體的圓形袋狀的水泡狀,可能出現一顆或多顆囊腫。單純性腎囊腫(Simple kidney cysts)和多囊性腎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是常見的兩種腎囊腫類型;單純性腎囊腫通常無害且沒有症狀,不會轉換成惡性腫瘤、導致併發症或腎損傷,而多囊性腎病則可能會讓腎臟產生許多囊腫,對腎臟有害,且隨著囊腫成長而影響腎功能。 單純性腎囊腫的原因不明 導致單純性腎囊腫的原因不明,但通常和年紀增長有關。一個腎臟裡大約有一百萬個腎元(Nephron),其中所包含的腎小管(Renal tubule)能蒐集尿液,有些學者認為如果一條腎小管堵住、腫起且充滿液體時,便會產生腎囊腫;另外有一種說法是,腎小管的部分區域,出現很多充滿液體的小泡(又稱憩室)時,便會長出囊腫。一般來說,單純性腎囊腫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人可能等到健康檢查時才發現,就性別而言,男生有單純性腎囊腫的機率比女生高;年長者的機率也比年輕人高。(推薦閱讀:慢性腎臟病: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單純性腎囊腫無明顯症狀 單純性腎囊腫通常沒有症狀,不過如果囊腫長大或感染,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尿液帶血 尿液顏色變深 囊腫體積增加壓迫到其他器官時,恐會造成背部、側邊或上腹部疼痛 發熱或發冷 排尿狀況比正常頻繁(延伸閱讀: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妨礙腎功能運作,不過這種狀況比較少見 治療單純性腎囊腫的方法 如果因腎囊腫而出現症狀或一些併發症,可能就需要治療。患者可能會歷經下列步驟程序: 醫師用長針刺過皮膚,戳進囊腫,其過程中需要超音波來監測。 醫師抽除囊腫的液體,並用含酒精的溶液重新填滿空泡,而該組織會變硬。 為了避免囊腫復發,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麻醉外科手術做切除。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腎臟病

止痛藥等5種藥物別亂吃!吃多小心傷腎不自知

你也是喜歡自己買藥亂吃的人嗎?使用藥物前,若沒有妥善且遵照醫師指示,或隨意使用未經許可的藥物,都可能傷害腎臟的排毒功能或過濾功能,嚴重程度不一。而在所有藥品中,有5種類型最容易傷腎,一起看看是哪些吧! 1. 止痛藥傷腎 擅自濫用大量非處方藥很容易導致腎臟受損,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使用前請遵照藥品包裝指示服用,如無醫師指示,建議避免頻繁使用這些藥物。(推薦閱讀:忘記吃藥該補吃?視每日服藥次數而定) 如果已出現腎功能受損的患者,不建議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以及高劑量的阿斯匹靈;而一般健康的民眾,為了避免出現腎臟受損的情形,建議遵守三個用藥原則: 務必按照處方籤或包裝上指示使用。 盡量服用最低劑量。 使用藥物期間愈短愈好,避免長期服用。 2. 抗生素 未正確地服用抗生素(Antibiotics)可能會有傷腎的疑慮,腎病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也應該比正常人少,務必依據醫師的處方和指示用藥。倘若在服藥後出現紅疹、搔癢,或嚴重腹瀉及不適時,應暫時停藥並立刻就醫。 然而,經醫師指示須服用抗生素時,請按時吃藥並確實將所有的抗生素服用完,如果服用時間太短會造成細菌殺不死的後遺症,必要時也須回診進行覆檢,以確定細菌已被徹底根除。 3. 含磷大腸鏡瀉藥恐致腎病變 合理服用一般成藥或非處方瀉藥對多數人是安全的,然而,有些清理腸道的處方藥物,例如大腸鏡檢查時使用的口服磷酸鈉瀉劑(Sodium phosphate),就可能會對造成腎臟傷害,導致急性磷酸鹽腎病變,其症狀包括:嗜睡、尿量減少、膝腿足腫脹。 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的研究指出,腎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人,發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發生率約為 1~4%,而急性磷酸鹽腎病變沒有明顯症狀或徵兆,預防急性腎病變發生除了減少這類藥物的劑量外,避免用於高風險族群是主要方式,包括高齡、慢性腎臟病患、使用ACEI或ARB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等。 4. 顯影劑 一些影像檢查(Imaging Test)需要使用一種稱為顯影(造影)劑(Contrast Dye)的染劑,能增加檢驗的正確性,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某些腎臟問題,包括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s)等,不是每種影像測驗都要使用染劑,但是有腎病的人必須小心這些染劑可能對腎臟帶來的傷害。(延伸閱讀:什麼情況需要洗腎?5個慢性腎臟病常見 Q&A) 5. 非法藥物 大多數毒品例如搖頭丸(Ecstasy)、海洛因(Heroin)、古柯鹼 (Cocaine),都被認為與高血壓(Hypertension)、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中風(Stroke),甚至與死亡高度相關。此外,古柯鹼、海洛因和安非他命(Amphetamines)都可能導致腎臟嚴重受損。 建議與提醒 恪遵醫師和醫療團隊的指示用藥。 不使用陌生人給的藥丸或其他物質,甚至朋友給的也不能接受。 一旦服用藥物或其他物質後立刻感到不適,請馬上聯絡醫師。 若必須做影像檢驗,請進一步詢問醫師是否對腎臟有任何風險或損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