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台灣每年約有六至七萬的洗腎人口。腎臟病種類繁多,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導致結構或功能無法恢復正常,稱為慢性腎臟病,腎臟的其他組成都有可能發生疾病,治療和預後也有差別。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腎臟病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腎臟病

腎衰竭

腎衰竭的定義 腎衰竭又稱為末期腎臟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是慢性腎臟病的最後階段,病人的腎臟功能,已經無法維持日常生活所需,比起正常的腎臟,您的腎臟功能可能只剩下10%以下,這意味您的腎臟已經無法有效運作,或是幾乎已經不能運作。 腎臟病通常會慢慢變得愈來愈嚴重,在您診斷患有腎臟病的10~20年之後,慢性腎臟病才會進入末期階段。如果您患有腎衰竭,可能的併發症有:高血壓、貧血(Anemia)、骨骼衰弱、嚴重營養不良、神經受損。 此外,腎衰竭也會提高您罹患心臟病、血管疾病的風險。請您注意,這些疾病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生。 腎衰竭有多常見? 腎衰竭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作,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腎衰竭的症狀 腎衰竭常見的症狀有: 無法排尿 尿液量太多或過少 疲勞 體重莫名減輕 沒有食慾 噁心、嘔吐 皮膚乾燥、搔癢 皮膚顏色改變 肌肉痙攣 沒有飢餓感 腳、踝部腫脹 呼吸困難 入睡困難 呼吸時感到有異味 很容易就瘀青、鼻出血、糞便中有血 感到異常口渴 以上是例舉造成腎衰竭的常見原因,請諮詢您的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患有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同時有上面列舉的任何徵兆或症狀,請諮詢您的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您的身體狀況,才能找出最適合您的醫療方法。 腎衰竭的原因 腎衰竭是由於身體其他的疾病問題,慢慢的造成您腎臟永久性受損,如:糖尿病是最常見導致末期腎臟病的第一名,高血壓則名列第二名。 當腎臟受損時,它的功能就會降低、減少。如果腎臟持續的受到損害,且慢慢加重,腎臟的功能就會愈來愈差,最後變成慢性腎臟病,而腎衰竭便是慢性腎臟病的最後階段;這也是腎衰竭被稱為末期腎臟病的原因。 腎衰竭的風險因素 腎衰竭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如: 糖尿病 高血壓 遺傳性疾病(Genetic disease),如:多囊性腎臟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亞伯氏症候群(Alport syndrome,遺傳性腎炎) 間質性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 腎盂腎炎(Pyelonephritis) 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如:狼瘡(Lupus)、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 nephropathy) 腎衰竭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腎衰竭? 要診斷是否患有末期腎臟病,您的醫師會為您做身體檢查、血液與尿液檢查,以了解您的腎臟功能。 腎臟功能的檢查項目可能包括下列各項: 進行尿液常規檢查(Urinalysis):檢查尿液中蛋白質、血液的含量,以了解您的腎臟是否能有效處理身體代謝的廢棄物。 檢查血清肌酸酐(Serum creatinine)濃度:肌酸酐是血液中的代謝物,經腎臟由尿液排出體外,以了解肌酸肝是否有在血液中堆積的現象。 檢查血液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濃度:蛋白質代謝廢物會以尿素氮型式回到血液中,經由腎臟過濾後和小便一起排出體外;當腎功能變差時,數值會升高。 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主要用來衡量腎臟過濾血液裡代謝廢棄物的能力;腎絲球過濾率愈大,表示腎功能愈強。 腎衰竭如何治療? 末期腎臟病是無法完全治癒的;不過前期治療腎衰竭有2種方法:透析(Dialysis,一般稱為洗腎)和腎臟移植。 洗腎:透析治療可分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與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兩種方式。 血液透析是利用體外循環的方式,讓血液流經管狀的人工腎臟,進行血液淨化後再流回體內,能有效清除廢物、水分,讓乾淨的血液回流到體內。血液透析患者,每週需到血液透析中心進行3次透析治療,每次治療歷時約3~4小時左右。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覆蓋在腹腔內壁及臟器上的薄膜),代替腎臟排除身體產生的代謝物、水分。患者需藉由外科手術,將腹膜透析導管,經由腹壁植入腹腔後,再進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使用新鮮的透析液,會滯留在腹腔內約4~6小時,進行代謝廢物排除,再次換液後完成。由於患者每天可以自行操作4~5次換液程序,過程約需半小時,因此上班、在家或出差旅行,等任何日常活動都可以進行,不受干擾。 腎臟移植手術是將捐贈者健康的腎臟,移植到患者身體的下腹部,一般都不須將患者原來功能衰退的腎臟移除。 其他治療方法,是根據您的症狀進行,可能有下列情形: 為了提高身體降解功能,服用額外的鈣、維生素D;請注意,在您服用這些增補劑之前,都要先諮詢您的醫師。 為了預防血液中磷(Phosphorous)的濃度過高,服用磷結合劑(Phosphate binders)藥物。 […]

看更多 腎臟病 相關文章

腎臟病

止痛藥等5種藥物別亂吃!吃多小心傷腎不自知

你也是喜歡自己買藥亂吃的人嗎?使用藥物前,若沒有妥善且遵照醫師指示,或隨意使用未經許可的藥物,都可能傷害腎臟的排毒功能或過濾功能,嚴重程度不一。而在所有藥品中,有5種類型最容易傷腎,一起看看是哪些吧! 1. 止痛藥傷腎 擅自濫用大量非處方藥很容易導致腎臟受損,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使用前請遵照藥品包裝指示服用,如無醫師指示,建議避免頻繁使用這些藥物。(推薦閱讀:忘記吃藥該補吃?視每日服藥次數而定) 如果已出現腎功能受損的患者,不建議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以及高劑量的阿斯匹靈;而一般健康的民眾,為了避免出現腎臟受損的情形,建議遵守三個用藥原則: 務必按照處方籤或包裝上指示使用。 盡量服用最低劑量。 使用藥物期間愈短愈好,避免長期服用。 2. 抗生素 未正確地服用抗生素(Antibiotics)可能會有傷腎的疑慮,腎病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也應該比正常人少,務必依據醫師的處方和指示用藥。倘若在服藥後出現紅疹、搔癢,或嚴重腹瀉及不適時,應暫時停藥並立刻就醫。 然而,經醫師指示須服用抗生素時,請按時吃藥並確實將所有的抗生素服用完,如果服用時間太短會造成細菌殺不死的後遺症,必要時也須回診進行覆檢,以確定細菌已被徹底根除。 3. 含磷大腸鏡瀉藥恐致腎病變 合理服用一般成藥或非處方瀉藥對多數人是安全的,然而,有些清理腸道的處方藥物,例如大腸鏡檢查時使用的口服磷酸鈉瀉劑(Sodium phosphate),就可能會對造成腎臟傷害,導致急性磷酸鹽腎病變,其症狀包括:嗜睡、尿量減少、膝腿足腫脹。 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的研究指出,腎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人,發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發生率約為 1~4%,而急性磷酸鹽腎病變沒有明顯症狀或徵兆,預防急性腎病變發生除了減少這類藥物的劑量外,避免用於高風險族群是主要方式,包括高齡、慢性腎臟病患、使用ACEI或ARB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等。 4. 顯影劑 一些影像檢查(Imaging Test)需要使用一種稱為顯影(造影)劑(Contrast Dye)的染劑,能增加檢驗的正確性,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某些腎臟問題,包括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s)等,不是每種影像測驗都要使用染劑,但是有腎病的人必須小心這些染劑可能對腎臟帶來的傷害。(延伸閱讀:什麼情況需要洗腎?5個慢性腎臟病常見 Q&A) 5. 非法藥物 大多數毒品例如搖頭丸(Ecstasy)、海洛因(Heroin)、古柯鹼 (Cocaine),都被認為與高血壓(Hypertension)、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中風(Stroke),甚至與死亡高度相關。此外,古柯鹼、海洛因和安非他命(Amphetamines)都可能導致腎臟嚴重受損。 建議與提醒 恪遵醫師和醫療團隊的指示用藥。 不使用陌生人給的藥丸或其他物質,甚至朋友給的也不能接受。 一旦服用藥物或其他物質後立刻感到不適,請馬上聯絡醫師。 若必須做影像檢驗,請進一步詢問醫師是否對腎臟有任何風險或損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