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利衛生部統計處指出,「糖尿病」為國內10大死因排行第6名,由於糖尿病屬於一旦罹患,終其一生都需靠藥物、飲食控制與運動控制治療以降低風險的疾病,吃藥也無法逆轉,加上近年糖尿病患者屢創新高,相當於每10人中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的驚人成長率,稍有不慎,恐怕就因錯誤習慣而併發截肢、失明甚至死亡的風險。
《Hello醫師》與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南豪,就攜手透過各糖尿病友的實際案例,歸納出最容易被輕忽的錯誤習慣,以及應具備哪2大觀念,才能與糖尿病共存共處一輩子,讓病患和醫師一起告訴你。
糖尿病友錯誤習慣:輕忽病症、送醫才知糖尿病
小霓(化名)是個正值二八年華的少女,青春無敵的她,卻無法像正常少女般過得多彩多姿;平常總覺得身體累卻沒有正視病症上身的過程長達數月,直到有一次打工時不小心暈倒送醫才發現,原來自己得了「第二型糖尿病」,已是必須開始以藥物治療的狀態,自此糖尿病纏身。直到此時小霓才體悟到,自己已從此失去了同齡少女們能快樂無憂、飲食玩樂的人生體驗。
黃南豪醫師表示,會產生糖尿病的病因之多,其中最常見的是因老化、免疫系統失常或其他疾病,造成胰臟胰島細胞壞死,導致身體沒有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在肥胖、特定飲食過度等原因,使身體對於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無法有效作用,而讓身體一直處於高血糖的危險狀態。(推薦閱讀:糖尿病年輕化,認識兒童及青少年第二型糖尿病)
病患小霓的症狀則是普遍稱為「第二型糖尿病」的類型,也是最常發生的糖尿病型態。除了過去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來在40歲前的青壯年人口發生率也逐漸上升。黃南豪醫師進一步指出,第二型糖尿病雖有大眾認知的多喝、多尿、體重減輕、傷口不易癒合、視力模糊等症狀,但有時初期症狀較輕微,甚至沒有任何症狀,並不容易察覺,因此更需民眾對自身狀況多加留意。
觀念1:健檢有助辨識病況 輕忽不治恐截肢
黃南豪醫師指出,其實不少患者是透過健檢或是因其他疾病至門診就醫時,意外發現自己是糖尿病患者,進而得以接受進一步治療。所謂糖尿病確診,必須有2次空腹8小時的血漿血糖≧126 mg/dL,口服75克葡萄糖後耐受測試2小時的血漿血糖大於等於200 mg/dL,或糖化血色素(HbA1c)大於等於6.5%的結果來斷定。黃南豪醫師表示,血糖若不控制得宜,雖然非立即致命,但長期高血糖在體內累積的結果,會提高腎衰竭、腦中風、心肌梗塞、截肢、神經病變或視網膜病變的併發症風險,
據初步估計,國內每年約有一萬例以上的截肢病例中,因糖尿病而截肢者就占了一半以上;衛福部糖尿病相關報告中亦提出,糖尿病人一生當中,約有高達25%的機會發生足部潰瘍,而容易導致截肢。因此治療有其必要性。(你也想知道:糖尿病最常見的4大神經病變)
糖尿病友錯誤習慣:飲食習慣不佳、自行停藥險沒命
在科技公司上班的Dan罹患糖尿病已約5年,只要狀況好他就經常自行停藥,另一方面,Dan並不因罹患糖尿病而改變飲食習慣;由於獨身獨居不開伙,平時Dan不僅以外食為主,餐餐並都配上一杯手搖飲,直到Dan近期感覺左眼常有黑影閃現,一開始以為是太累了,然而一個月後情況卻沒有改善,身體也越來越不舒服才趕緊就醫,才發現險釀大禍!
經檢查後得知,Dan的症狀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為眼球後方的視網膜微血管已受損,所以才會出現視力相關症狀,而且若再晚點就醫,就會有很大的失明風險。(你也想知道:糖尿病友的外食技巧)
黃南豪醫師解釋,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有可能引發失明危機,尤其在門診中,常見病人會在視力模糊或看不清楚才來求診,卻已經惡化成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是玻璃體出血,只能接受手術回復部份視力。其實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仍能避免手術,並使視力維持在較好的狀況。
黃南豪醫師提醒,「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乃是因長期缺氧造成的微細血管病變,致使視網膜功能變差、異常新生血管增生,若置之不理,經常會導致視網膜積水與出血,嚴重影響視力;此類併發症尤其好發於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身上,但即便糖尿病況控制穩定,在病程隨著時間推移下,最後仍有可能引發病變。而糖尿病患應養成定期做眼科檢查的習慣,而不是等視力不好再就醫。
觀念2:遵循醫囑用藥 定期追蹤降風險
黃南豪醫師強調,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一般是糖化血色素小於7%,以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而根據2020的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糖化血色素小於7.5%,可使用單一降血糖藥物治療;如果糖化血色素超過7.5%,應評估心腎風險及共病,加上不同機轉的降血糖藥物,建議使用2種以上降血糖藥物治療。(你也想知道:三餐老是在外?控血糖這樣做也能很簡單)
由此可知,當糖尿病患自行停藥時可說是相當危險的行為。黃南豪醫師表示:「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除了基本的飲食及生活形態調整之外,藥物也佔了很重要的部分!」因糖尿病屬於需長期用藥的慢性疾病,醫師會視病患個別情況調整藥物,因此無論減藥或停藥,都應與醫師討論過後才能進行。倘若擅自減藥或停藥,可能將導致血糖大幅波動,造成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嚴重後果。
黃南豪醫師建議,就算糖尿病患在醫師評估後不須使用藥物治療,還是應維持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並保持每3~6個月定期追蹤檢查血糖狀況,來降低引發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推薦閱讀:預防糖尿病併發症,這10招預防勝於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