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症狀、形成原因有哪些?飲食禁忌與降血壓重點一次懂
高血壓是「三高」當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腦中風等重大慢性病的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4位國人就有超過1人患有高血壓,其中更有三成「不自知」,顯示高血壓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族群(18-39歲)不僅有六成以上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對於高血壓擁有正確觀念的人更未達五成。以下就讓《Hello醫師》帶您了解高血壓有哪些症狀、原因、如何診斷、治療方式及飲食建議,幫助您做好血壓管理、預防疾病。 文章目錄 什麼是高血壓?高血壓有什麼症狀? 血壓值多少算是高血壓? 為什麼會高血壓?高血壓形成原因、風險因子有哪些 舒張壓與收縮壓偏高的原因及如何改善 高血壓看哪科?如何診斷?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高血壓照護與改善方式 什麼時候該量血壓?認識「722」量血壓原則 什麼是高血壓?高血壓有什麼症狀? 什麼是「血壓」?血壓主要由兩個數值組成: 收縮壓(數字高的):當心臟收縮時,血液被打入動脈,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 舒張壓(數字低的):心臟舒張時,血液回流產生的壓力 當血壓長期高於正常範圍時,就是所謂的高血壓,持續過高的血壓會不斷衝擊血管壁,就會使原本強韌且有彈性的血管逐漸受損,導致失去彈性並出現斑塊堆積,使血管通道變窄、血流受阻,進一步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 高血壓初期症狀不明顯 高血壓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卻會悄悄地對我們的血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被稱為「隱形殺手」,許多人是在例行性的健康檢查,或是已經出現高血壓併發症後,才驚覺自己罹患高血壓。 雖然高血壓初期症狀不明顯,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頭痛、頭暈:尤其是後腦杓感到沉重或緊繃。 心悸、耳鳴:心跳加速、感到心臟撲通跳動,或耳朵有持續性的嗡嗡聲。 肩頸痠痛:感到肩頸僵硬或痠痛,尤其在壓力大時更明顯。 血壓急劇升高,進入嚴重高血壓的緊急情況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嚴重高血壓症狀,建議立即就醫: 噁心、嘔吐:血壓過高可能影響腦部,引起腸胃不適。 視力模糊:高血壓可能傷害視網膜,導致視力受損。 抽搐、昏迷:在極端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中風或腦出血。 血壓值多少算是高血壓? 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指引,成人血壓應低於120/80 mmHg,當血壓值高於130/80 mmHg(收縮/舒張壓),即屬於高血壓,若血壓值介於兩者之間,則屬血壓偏高,為高血壓前期。 正常血壓:收縮壓/舒張壓<120/80 mmHg 高血壓前期(血壓偏高):收縮壓 ≧ 120~129 mmHg;舒張壓 < 80 mmHg 高血壓第一期:收縮壓/舒張壓 ≧ 130~139 / 80~89 mmHg 高血壓第二期:收縮壓/舒張壓 ≧ 140/90 mmHg 兒童與青少年高血壓標準 兒童血壓沒有固定數值標準,須依年齡、性別與身高百分位判斷(≥90 百分位 → 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 13 歲以上青少年 → 與成人相同 ≥130/80 mmHg。 年紀小的孩子常與疾病相關,年紀大的多與肥胖、飲食、運動不足相關。 為什麼會高血壓?高血壓形成原因、風險因子有哪些 高血壓的成因複雜,並非單一因素,根據其成因的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 原發性高血壓:九成的患者屬於原發性高血壓,這類型的高血壓原因不明,但一般認為與生活型態、遺傳或壓力有關。 續發性高血壓:一成的患者屬於續發性高血壓,指的是能夠辨識出原因的高血壓,通常是因為特定疾病(腎臟問題、懷孕、內分泌異常等)或藥物所引起;如果找出續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就能夠對症下藥,高血壓狀況有機會迅速改善。 高血壓的形成原因 血壓的高低取決於兩個關鍵:心臟打出去的血量,以及血液在動脈流動時遇到的阻力;因此,如果心臟輸出的血愈多,或是血管變得愈狹窄,血液就愈難通過,血壓就會升高。簡單來說,血壓就像水管裡的水壓:若是水流量大、管徑小,壓力就會比較高。 高血壓可控制風險因子 抽菸:尼古丁會導致血管收縮,並長期損害血管內壁,加速斑塊沉積,最終使血管變窄、血壓升高。 飲酒:過量飲酒會降低血管彈性,增加高血壓風險。 壓力:壓力會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縮,造成血壓短暫升高。若長期處於高壓或以不良習慣應對,會增加高血壓風險。 缺乏運動:運動不足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體重增加,進而升高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