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在這個類別之下包含了「 健康症狀 」、「 健康知識/常識 」、「 保險 」、「 新聞 」、「 健康檢查 」、「 手術 」等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知識與資訊。

基礎知識

健康百科

過碳酸鈉7大清潔用途:洗衣機、洗衣服、洗馬桶比例與用法

過碳酸鈉、小蘇打和檸檬酸並列居家清潔3大法寶,但常有人搞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差異;日常生活中,洗衣服或清潔洗衣機時該用什麼?碳酸鈉=過碳酸鈉嗎?《Hello醫師》為您解析過碳酸鈉是什麼,說明碳酸鈉使用比例、用途、購買地點和使用須知,讓您成為居家清潔達人! 過碳酸鈉是什麼? 過碳酸鈉(Sodium Percarbonate)又稱過氧碳酸鈉,屬於氧系漂白劑,也被稱為固體雙氧水。過碳酸鈉具清潔及殺菌效果,常被添加於市售的清潔用品中,例如洗衣精、漂白水。 過碳酸鈉、小蘇打、檸檬酸比較表 過碳酸鈉、小蘇打與檸檬酸都屬於天然清潔成分,因外觀皆呈白色且無味,很容易讓人混淆,以下說明三者的用途與差異: 過碳酸鈉(Sodium Percarbonate):呈白色小顆粒狀,使用溫水溶解後呈強鹼性,會自然分解成碳酸鈉與過氧化氫,可視為漂白水的一種,具清潔及殺菌作用;使用時,建議倒入溫度30~50°C的溫水,因較快溶解,更快看到效果。 小蘇打粉(Sodium Bicarbonate):化學名為碳酸氫鈉,又稱重碳酸鈉;呈白色粉末狀,分為食用級與工業用等兩種,兩者的差異在於「純度」,食用級小蘇打粉純度較高,較無雜質;工業用小蘇打粉純度較低,雜質較多。小蘇打粉使用溫水溶解後呈弱鹼性,可用於清洗蔬菜、衛生清潔、除臭、去油污。 檸檬酸(Citric Acid):也稱枸櫞酸,呈白色晶體粉末,使用溫水溶解後呈若酸性。具有抗菌、除臭、清潔及還原金屬的效果,大多運用於清潔金屬熱水瓶、清除水垢、尿垢等用途。 過碳酸鈉、小蘇打粉、檸檬酸清潔力大PK 名稱 過碳酸鈉 小蘇打粉 檸檬酸 外觀 白色小顆粒狀 白色粉末狀 白色晶體粉末狀 pH值 強鹼性 弱鹼性 弱酸性 特點 漂白、深度清潔、除垢、 除霉、除油污 除濕、清潔、除垢 抗菌、除臭、還原金屬 用途 洗衣機清潔 衣物除油漬 馬桶去垢 除霉、去茶垢 清洗蔬菜 除臭、除濕 除油污 烹飪 冰箱除臭 熱水瓶除垢 去水垢、尿垢 清潔力 ⚫️⚫️⚫️⚫️⚫️ ⚫️⚫️⚫️ ⚫️⚫️⚫️⚫️ 過碳酸鈉不等於碳酸鈉!碳酸鈉又稱蘇打,呈白色細粉狀,主要為工業用。 過碳酸鈉用途1:洗衣機清潔 過碳酸鈉就是市售洗衣機清潔劑的主要成分。相比於洗衣機清潔劑,過碳酸鈉的售價低,用途廣,而且份量多,買一包就能用很久;因此,自行購買過碳酸鈉清潔洗衣機,可大幅節省花費。 過碳酸鈉清潔比例 過碳酸鈉使用量:250~300克 水量:洗衣機放水至滿水位 過碳酸鈉清潔用法 將過碳酸鈉加入注水至滿水位的洗衣機內,先使用洗衣功能運轉3~4分鐘,接著靜置4小時,隨後再進行一般洗衣的清潔程序;若過程中出現黑垢或殘渣碎屑,可先撈出。 結束後,記得拆下並清洗濾網,因為所有的殘渣汙垢都會附著在濾網上;若擔心洗衣槽內還有剩餘的汙垢或碎屑,可再次以清水進行一般的洗衣程序。 洗衣機加入過碳酸鈉後,靜置時間建議不超過8小時。 過碳酸鈉用途2:洗衣服 過碳酸鈉的清潔作用類似漂白水,可將衣物上的黃漬及髒污去除。 過碳酸鈉清潔比例 過碳酸鈉使用量:10克 水量:3公升,水溫約40°C 過碳酸鈉清潔用法 過碳酸鈉溶於水後,先將欲清潔衣物浸泡約1小時,待污漬去除後,再進行一般洗衣流程,並可搭配洗衣精或洗衣粉進行清潔。 須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材質都適合以過碳酸鈉清潔,例如羊毛或蠶絲材質等衣物就不適合,因為會破壞布料纖維。 過碳酸鈉洗衣服會褪色嗎? 過碳酸鈉的作用雖然類似漂白水,但只要適量添加,而且浸泡時間不超過1小時,衣服就不會褪色,建議按照上述的說明清潔。 過碳酸鈉用途3:洗馬桶或衛浴設備 過碳酸鈉的清潔及殺菌作用也能運用於清潔衛浴設備,例如馬桶、磁磚及浴缸。 過碳酸鈉清潔比例 過碳酸鈉使用量:5克 水量:450毫升,水溫約40°C 過碳酸鈉清潔用法 將調配後的過碳酸鈉清潔液倒入噴霧瓶中,然後噴灑於浴室的污漬處;噴灑後,靜置約10~15分鐘,再使用抹布或海綿擦拭即可。 過碳酸鈉用途4:除霉 過碳酸鈉也可幫助清除衛浴、磁磚或磁磚縫隙中的黴斑。 過碳酸鈉清潔比例 過碳酸鈉使用量:搭配小蘇打及水,比例為1:1:1,並調和至糊狀。 過碳酸鈉清潔用法 可將調合後的清潔液裝入噴霧瓶中,或直接用抹布沾取清潔液,再擦拭牆壁。若黴斑範圍較大或較為頑強,可用廚房紙巾沾吸清潔液,再濕敷於牆壁上。 較為嚴重的霉斑,可將混合後的配方敷在發霉處,加強除霉功效。 過碳酸鈉用途5:廚房油垢 過碳酸鈉溶解於溫水後,會釋放活性氧,幫助乳化並分解油脂,適合用來清潔堆積時間較短的廚房油垢。 過碳酸鈉清潔比例 過碳酸鈉使用量:10克 水量:2公升,水溫約40°C 過碳酸鈉清潔用法 將有殘留油垢的廚具或鍋具,放置於過碳酸鈉清潔液中,浸泡至少2小時後,即可輕鬆刷除。 若油垢較嚴重,可先在廚具或鍋具表面上平均鋪上小蘇打粉,再噴上白醋水,靜置10分鐘後進行初步清潔,再浸泡於過碳酸鈉清潔液中。 若是燒焦且有焦垢的鍋具,也可先將過碳酸鈉加入鍋中,加入少許水加熱至膏狀後,先初步刮除焦垢;接著加入熱水浸泡約10分鐘後,即可輕鬆清除焦垢。 不鏽鋼廚具或鍋具,建議浸泡時間不超過6小時;此外,鋁製廚具及鍋具不適合用過碳酸鈉浸泡,因為過碳酸鈉溶於水後會呈鹼性,與鋁接觸後,可能會產生氧化或腐蝕反應。 過碳酸鈉用途6:環境清潔 適用的清潔區域: 地板 牆壁(非油漆或貼上壁紙的牆面) 桌面 窗戶 玻璃 垃圾桶 過碳酸鈉清潔比例 過碳酸鈉使用量:5克 水量:450毫升,水溫約40°C 過碳酸鈉清潔用法 將調配後的過碳酸鈉清潔液倒入噴霧瓶中,平時日常清潔時,只要用噴霧瓶噴灑於髒污處,再使用抹布擦乾即可,無需用水再擦拭;不僅能清潔環境,也能達到消毒效果。 過碳酸鈉用途7:去除茶垢 過碳酸鈉對於茶具(如茶杯、茶壺)內壁頑固的茶垢有良好的清潔效果。 過碳酸鈉清潔比例 過碳酸鈉使用量:1~2茶匙 水量:淹沒容器的水量,約40°C的溫水 過碳酸鈉清潔用法 使用過碳酸鈉清潔茶垢時,先在水壺、茶壺、馬克杯內加入適量的過碳酸鈉,再注入溫水;待粉末溶解後,浸泡至少30分鐘;若茶垢較頑強,可延長浸泡時間至1小時,再使用海綿清除。 過碳酸鈉哪裡買?全聯有賣嗎? 隨著愈來愈多人認識過碳酸鈉的清潔妙用,現在除了一般的化工材料行,超市或量販店,例如全聯、家樂福、大創、寶雅等,以及各大電商品牌都有販售。 過碳酸鈉不能用在哪?過碳酸鈉使用須知 過碳酸鈉溶於水後為強鹼性,須注意以下使用事項: 建議在通風的空間內使用,並且配戴口罩與手套,避免直接接觸清潔液。 避免使用過碳酸鈉清潔羊毛、蠶絲、皮革製品。 使用過碳酸鈉清潔時,須避免浸泡時間過長。 避免與酸性的醋或檸檬酸混合使用,以防酸鹼中和,產生刺激性的氣體。 相較於漂白水或其他高刺激性的清潔劑,過碳酸鈉雖然成分天然,清潔力較為溫和,但若長期接觸,仍可能造成皮膚或呼吸道刺激,建議使用時,務必配戴口罩與手套,並避免直接接觸眼睛;若使用後,身體有產生不適的情形,建議至家醫科或醫療院所就醫檢查。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健康百科類別

看更多 健康百科 相關文章

健康症狀

脂肪瘤

脂肪瘤的基本概念脂肪瘤,是指緩慢累積在皮下與肌肉層之間的脂肪,屬於良性腫瘤,通常發生在成人身上。它們大多出現在頸部、肩膀、手臂,和大腿,然而,也可能會長在小腸等其他部位。 脂肪瘤有多常見? 脂肪瘤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及性別的人身上,但特別好發於中年女性,其症狀因人而異,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切的治療方法。 脂肪瘤的症狀脂肪瘤通常一開始會出現皮膚下,呈現如圓形且軟、無痛的腫塊。患者常常沒有發覺自己長了脂肪瘤。因為大部分的腫瘤可能會呈現膏狀或橡膠狀,或軟或硬,容易轉移至其他周圍部位,並且身體可能有不只一個腫瘤,如果腫瘤壓迫到神經或血管,恐會導致疼痛。脂肪瘤的尺寸時常改變,但很少超過8公分。它們一般長在前臂、腿部、背部和頸部。另外,脂肪瘤也可能發生在肺部、大腸,和胸部等部位,其症狀因生長部位而異。還有症狀未提及,如果對於自身症狀還有疑問,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脂肪瘤較少危及生命,但如果在身體任何地方有長腫塊或凸出物,其部位甚至會疼痛。若感覺腫瘤在一年內急遽變大,如2倍大,應該立即聯絡醫師。然而,事實上,脂肪瘤若生長緩慢,端看尺寸的變化,也是另一種問題。 脂肪瘤的原因造成脂肪瘤的原因仍未知,基因問題可能是主要的因素。一般來說,脂肪瘤可能同一家人都有機會罹患。(推薦閱讀:脂肪太多變成瘤?認識「脂肪瘤」:別怕脂肪瘤、變惡性腫瘤機率低) 脂肪瘤的風險因素 年齡:40~60歲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身體有其他狀況:多發性缺陷瘤症候群(Cowden syndrome)、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合併有表皮樣囊腫(Gardner’s syndrome,又稱嘉得氏症)。 家族病史:家人也有此狀況。 脂肪瘤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脂肪瘤屬良性腫瘤,通常不需特別治療。然而,如果發現腫瘤有增長的情況,醫師會開刀移除。一般而言,脂肪瘤切除後不會再復發。另外,抽脂也能幫助去除脂肪瘤,但可能無法去除完全。脂肪瘤雖然無害,但醫師仍須確保它並非囊腫、膿腫,或癌脂肪組織(Cancer adipose tissue)。癌細胞快速組成的脂肪組織,在皮下較不容易轉移,但會造成疼痛。 脂肪瘤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改善脂肪瘤: 檢查身體上的腫塊:脂肪瘤或許無害,但其他的腫瘤可能情況嚴重,甚至需要治療。 如果看到皮膚脂肪呈現紅色、腫起,或熱熱的,應該聯絡醫師。 應該複診去檢查症狀和健康的狀況。 遵從醫師指示,別隨意用藥。 如果您還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協助找到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法。


手術

除刺青搞清楚3方法~雷射磨皮和手術

刺青會痛,但除刺青更痛。除了皮肉之苦,移除刺青讓荷包縮水的程度,也會讓人心痛,但這就是後悔及抹滅過去所要付出的代價。本文將介紹3種除刺青的方法,供所有需要的人參考,另提醒不要自行採用偏方,因為可能造成感染。 1. 雷射(Laser) 雷射又可以分成傳統雷射,跟目前市場上最新最夯的皮秒雷射。它們的差別在於傳統雷射每次打下去的時候,在皮膚的作用時間較長,對肌膚的熱傷害較大。而皮秒雷射的皮秒(Picosecond),指的是比奈秒(Nanosecond)還小的單位,也代表停留時間更短,造成的傷害更小。 目前台灣合法的皮秒雷射有532、755和1064,3種波長,而不同的波長對不同的刺青顏色,則有不同的移除效果。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研究,532波長在移除紅、橘、黃色的效果最佳;755波長能有效移除綠色和藍色;1064波長則擅長消除黑色以外的顏色。 皮秒雷射的價格取決於使用機器的不同,大概位於5千~1萬之間。一般來說,需要進行至少2次以上才能完成療程。根據刺青部位、大小、方式與顏色的不同,也可能需要進行高達5次以上,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果。雖說將刺青從皮膚上移除的方式很多,但以效率和成果來看,雷射還是穩坐除青大師的寶座。 2. 手術切除(Surgical removal) 透過局部麻醉,醫師會用手術刀將刺青處的皮膚切除,再將其縫合。手術切除後的傷口,幾乎都會留下明顯的疤痕,因此通常只用於去除較小的刺青,並且不是刺青移除的優先選擇。但這個方法,是唯一可以將刺青完整移除的方式。 3. 磨皮(Dermabrasion) 傳統的磨皮手術,是透過快速旋轉的磨皮機,將皮膚表層削除。由於這個方法容易讓人在術後紅腫、發癢,對皮膚敏感的人來說特別嚴重,因此現在不是被副作用更小的微晶磨皮(Microdermabrasion)取代,就是乾脆改用更進步的雷射技術。 不建議使用偏方藥膏 目前沒有任何科學實驗證明,使用藥膏或是其他外敷偏方可以移除刺青,因此建議不要自行嘗試,以免刺青除不成,反而造成皮膚感染。想要移除刺青,請務必前往專業的皮膚科或醫美診所,而不要接受非專業醫師所提供的療方。


健康樂活

想減肥必看~身體代謝變慢的8大原因

說到體重的增加,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是吃得太好、動的太少,不過,其實身體的代謝率,在體重變化上,也占了很重要的角色。代謝(Metabolism)指的是,身體將熱量轉換成能量的過程,所以通常說代謝慢,代表著身體保存了過多的熱量,導致體重增加。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以下介紹讓您代謝率下降的8個原因。 1. 壓力太大代謝下降 可體松(Cortisol)又稱壓力荷爾蒙,在正常濃度下,能幫助我們燃燒脂肪,但如果壓力過大、或是長期在高壓的狀況下,可體松的濃度會變高,讓身體會以為有生命威脅,因此會使身保存熱量,進而囤積多餘熱量。 2. 年紀漸長荷爾蒙變化 年紀漸長後,不論男女都會面臨荷爾蒙的變化,男人體內的睪固酮(Testosterone)可能會下降,女人則會有雌激素減少的現象,這些變化會導致肌肉量減少,脂肪囤積,造成代謝率下降,因此,運動和鍛鍊身體相當重要。 3. 吃太少、熱量攝取過低 雖然節食、限制熱量是減重的一環,但吃得太少卻會適得其反,熱量攝取過低時,身體會認為外界缺乏食物,於是啟動保護機制,降低代謝率以維持生命。許多研究也發現,不論身材如何,每日攝取熱量低於1000大卡,就會降低身體的代謝率,長期的影響則更大。因此如果要節食或限制熱量來減重,不要一下子降得太多,也要避免持續太久。 4. 蛋白質吃不夠 維持健康的體重,蛋白質的攝取非常重要,因為蛋白質不僅飽足感高,高蛋白質的攝取也能提升代謝率。人體在吃完食物後,代謝率會提升,這個過程稱為攝食產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而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比起碳水化合物或脂肪都要來得高,研究顯示,人體攝取蛋白質後,會暫時提升了20~30%的代謝率,而碳水化合物卻只有5~10%,脂肪則為3%以下。 5. 久坐不動走樓梯都懶 多數上班族都是整天坐著,而久坐消耗的熱量可說是微乎其微,而且久坐也會使我們的代謝率下降,甚至整體健康都有危害。其實一般的活動,例如:站立、打掃、爬樓梯等,都會消耗熱量,一項刊登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研究顯示,坐在沙發看電視消耗的熱量,比坐在辦公室打字少了8%,比站立更少了16%。因此,就算整天坐在辦公室工作,也要記得不時起來走動,避免代謝下降。 6. 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 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會提高罹患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臟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或憂鬱症(Depression)等。有些研究則指出,睡眠不足有可能會降低代謝率,並導致體重增加。 另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研究指出,連續5天只睡4小時的人,靜止代謝率平均下降了2.6%,而在充分休息12小時後,代謝率又回歸正常。此外,研究顯示,如果晚上缺乏睡眠,利用白天補眠反而會破壞生理時鐘,造成代謝率下降。 7. 含糖飲料喝太多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攝取過多的糖分,對健康的危害很大,並導致許多症狀,例如: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肥胖(Obesity)、糖尿病。常喝添加果糖的飲料還有可能導致代謝率變慢,為期12週的實驗發現,過重及肥胖的人,如果一天1/4的熱量來自於含糖飲料,代謝率會顯著下降。雖然對此,學術界仍有爭論,但能確定的是,攝取過多果糖,會增加腹部和肝臟的脂肪。 8. 缺乏力量訓量肌肉變少 重量訓練是有效維持代謝率的方式,重量訓練已經證實能提高身體代謝率,且對肥胖或患心臟病等疾病者,都有幫助。肌肉量的增加,會增加靜止代謝率,在休息時燃燒更多熱量,相反地,如果缺乏運動和力量訓練,代謝率可能會變差,特別是年紀漸長或正在減重的人。


健康樂活

酒精會爆炸!使用酒精燈的安全3原則

對現在的人而言,瓦斯爐等各種爐具,都是再普遍不過的家庭器具,但它的危險性卻不容小覷,包含使用生質酒精(Bio ethanol)這種實驗室用燃料的酒精燈。以下是酒精燈的3個安全原則,請各位多加注意,特別是家裡有小孩的人,以免錯誤操作,造成如前陣子的酒精燈爆米花事件重演。 1. 倒酒精時請用漏斗 酒精溢出是使用酒精燈的常見的情形,這可能會導致火焰不受控制,破壞靠近火源的物品。因此,添加燃料時建議使用漏斗,較能確保酒精不濺出,並且不要一次加太多,不然火勢會不易控制,讓使用過程變危險。同時,也要小心手和酒精燈裝置的表面,不要在添加過程中沾到酒精。 2. 不要在燃燒時添加燃料 根據西挪威應用科技大學(Western Norway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簡稱HVL)消防和健康安全環境工程系所研究發現,像酒精這類的物質很容易產生易燃氣體,尤其在靜止的室內環境。從多數嚴重灼傷案就可以發現,這些慘案往往跟酒精這個易燃物有關。 因此為酒精燈補燃料時,一定要非常謹慎,不要直接把酒精倒在燃燒中的容器裡,否則瞬間蒸發產生的氣體,會跟著瞬間點燃,造成氣爆,並灼傷靠近火源的人。當燃料變少,火源呈藍色,甚至看不太清楚時,正確的做法是先將火源蓋住,並靜待至少10分鐘後,再用漏斗小心加入。 3. 購買安全產品並正確使用 購買酒精燈時,請選擇經安全檢測的產品。通常合格的酒精燈,必須有一個安全溢出口,這樣即使燃料不小心溢出,也能保護使用者不被灼傷。另外,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使用這種裝置烹飪,如果只能使用它,過程中請不忘與火源保持1公尺的安全距離。點火時也建議用廚房點火器,而不是需讓手靠近火源才能點火的火柴、打火機。


健康樂活

貌似秋葵的毒物!曼陀羅3成分恐致命

有一種植物很像秋葵,但它絕對不是你想像中的健康食材,若不小心將其食用的話,就會導致中毒,且產生精神性幻覺,嚴重則會造成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這就是曼陀羅(Datura),屬顛茄科(Nightshade)中的有毒植物。以下介紹曼陀羅的特徵,以及它對人體的危險,民眾千萬別把它誤當成秋葵吃啊! 整株都是毒的美麗曼陀羅 曼陀羅外觀賞心悅目,其花朵形狀像似號角,所以也被稱為天使的號角(Angel’s Trumpet),而因種類的不同,顏色也會不同,包含粉紅色、白色、黃色,以及紫色。前陣子一對夫妻誤食它,結果進入神志不清和不受控制的狀態,這都是因為生物鹼(Alkaloid)的化學成分在作怪,更恐怖的是,曼陀羅整株都有這種成分。 根據土耳其丘庫羅瓦大學(Çukurova Üniversitesi)醫學院的研究案例,食用曼陀羅將導致抗膽鹼中毒(Anticholinergic poisoning),其中最危險的是,它含有生物鹼的成分,包括阿托品(Atropine,或稱散瞳劑)、莨菪素(Hyoscyamine),以及東莨菪鹼(Scopolamine)。 曼陀羅的3種危險成分 若按照醫師的藥物指示個別服用,這三種成分的副作用是有限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險,但若吃進曼陀羅,連這3種成分一起下肚的話,後果就嚴重了。它們能阻塞蕈毒鹼型乙醯膽鹼受體(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進而癱瘓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簡稱CNS),以下分析這3類化學成分。 阿托品:這是一種抗副交感神經藥物成分,用以控制分泌物和一些疾病,像是過度黏液分泌、過度唾液分泌、腸胃痙攣、結腸炎、消化性潰瘍、腸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心臟疾病等等。服用者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痛、暈眩、視線模糊、瞳孔放大、鼻塞、噁心、便祕、脹氣、胃灼熱(Heartburn),以及排尿困難。 莨菪素:這種成分可以透過減緩胃酸分泌,來控制腸胃疾病,跟阿托品一樣,它能降低過度唾液分泌、鼻炎(Rhinitis)、憩室炎(Diverticulitis)、胰臟炎(Pancreatitis)等疾病風險。服用後的副作用包含:頭痛、暈眩、嗜眠、對光敏感、眼睛疼痛、口乾、皮膚潮紅、排尿困難,以及腹瀉。 東莨菪鹼:此成分能幫助治療動暈症(Motion sickness),像是噁心和嘔吐,通常治療期限為3天,但卻容易服用過量。它的副作用包含:定向力障礙、混淆、皮疹、幻覺、暈眩,以及眼睛疼痛。 總括來說,曼陀羅雖然在醫療上提供很多的幫助,但由於它所含有的生物鹼劑量並沒辦法安全地拿捏,加上症狀很難被察覺,請民眾不要自行食用,其種子只要介於15~25克(g);葉子15~100克,就能致命。其他的症狀還包含,精神性幻覺、體溫過高、心跳過快、散瞳,以及暴力行為,千萬注意別誤食。


健康樂活

車禍最容易受傷的器官!脾臟切除術後的照顧與生活

一般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提到脾臟(Spleen),不過一旦提起,很可能就是出了問題,除了少見的脾臟相關疾病之外,最常見的狀況為腹部受創導致的脾臟破裂,因為脾臟相當脆弱,當車禍或其他外力衝擊發生時,脾臟常常首當其衝,在失血過多的情況下,常常得緊急進行脾臟切除手術。雖然許多切除脾臟的患者生活看似沒有異樣,但其實脾臟不僅具有造血(胎兒時期)和儲血功能,還負責重要的免疫功能。儘管缺少脾臟仍可正常生活,但還是會對抵抗力造成一定影響,以下就帶您了解脾臟切除術(Splenectomy)以及術後的注意事項。 脾臟切除術後的疑慮 脾臟在免疫功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若非必要,醫師會盡可能保留脾臟,若脾臟破裂情況嚴重,危及生命,則必須進行脾臟切除術。又因手術的進步及存活率的考量,大部分是進行全部切除。 脾臟切除術後的影響與照護 因脾臟破裂的切除手術,並無進一步治療的需要,如是因其他疾病進行的脾臟切除手術,則必須要諮詢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 脾臟切除後,絕大多數的功能會由其他器官來接管,患者還是可以正常生活,但須特別注意,生病或受到嚴重感染的機率會提高,剛手術後的風險是最高的,且日後生病的恢復力也會較差,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在術前或術後施打疫苗,像是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coccal)、流感疫苗等。另外在血液學期刊(Haematologica)所發布的研究發現,對於脾切除後的病患,受到病菌感染、血栓的機率提升,甚至可能增加罹癌的機率,雖其原因還待進一步的研究,但也突顯接種疫苗對於脾切除患者的重要性。 脾臟切除術後的生活 接種疫苗:脾臟切除後的抵抗力較差,對特定的感染更是脆弱,例如:肺炎鏈球菌、B型感冒嗜血桿菌、腦膜炎(meningitis)球菌等,因此接種疫苗是相當重要的。 注意感染:除了接種疫苗,若出現嚴重發燒(體溫攝氏38度以上)、身體任何部位的不明紅腫、喉嚨痛、畏寒或感冒時間過久等特殊症狀,請盡速就醫並諮詢醫師。 規律生活及運動:保持規律的生活和運動是健康的不二法門,對於脾切除的病患更是重要,適量的運動及健康的飲食都能夠增強抵抗力。


手術

進廠維修!眼窩的填充注射劑還您年輕

隨著年齡增長,眼周的黑眼圈或皺紋都會使您顯出老態、甚至看起來疲倦,因此使用眼周注射填充物的方式來回春,是很受歡迎的醫美微整型。注射填充劑是一種非手術式、無痛且立即見效的療法,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眼周填充注射的更多資訊吧! 什麼是填充注射劑(Injectable filler) 填充注射劑是一種簡單、非手術的醫美療程,很多醫美診所都有提供該療法。由於眼周的皮膚很薄且佈滿神經末梢,使得眼部很敏感,也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生成外觀上的困擾,如皺紋、黑眼圈或眼袋。注射填充劑來填補眼周凹陷處並消除皺紋是很近代的醫美療法,當填充物質被快速地均勻注射到皮下後,也同時補充了該區域的水分,注射填充劑的療法會使眼周看起來明亮、飽滿以減少黑眼圈。 眼窩凹陷和黑眼圈的3原因 造成眼窩凹陷或黑眼圈的原因主要有3種: 年齡增長老化導致眼周皮膚凹陷。 壓力、失眠及熬夜。 眼匡的骨頭較凹,使眼睛更陷入顴骨。 注射填充劑如何進行 在進行注射前,醫師會先進行眼周部位深度的檢查,並評估注射的劑量以及要進行注射的部位。注射前醫師會將消毒眼周皮膚以預防感染,在完成必要程序後,醫師將使用微米注射器將填充物注射至眼下的凹陷處,填充物將立即擴散至皮下並填補凹洞,同時遮蓋住造成黑眼圈的眼周血管,所以眼周肌膚將變得光滑、看起來更年輕。這是一個簡單的療程,但它仰賴醫師的技術來讓雙眼眼周在注射後能保持平衡對稱,眼窩是很敏感的部位,在您決定進行這部位的療程前,務必請醫師提供您詳細的評估資訊。


健康症狀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定義什麼是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s)指的是甲狀腺組織不正常增生,形成了突起的腫塊。如果甲狀腺有異常的慢性組織腫脹,或組織纖維化,但卻未接受適當的診斷或治療,就有可能導致甲狀腺結節。有時候,甲狀腺結節也有可能由其他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引起,例如癌症。 甲狀腺結節有多常見? 甲狀腺結節相當常見,且更常好發於女性。放射碘治療 (Radioactive iodine therapy) 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有效方式之一,不過女性朋友如果想要懷孕,最好勿進行碘治療。如果女性患者正在治療甲狀腺結節,通常會建議將懷孕的計畫延後至少6個月。 另外,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罹患甲狀腺結節,一生中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突然發病。不過只要降低風險因素,還是能有效控制病情。欲瞭解更多詳盡的資訊,請洽詢醫師。 甲狀腺結節的症狀甲狀腺會分泌名為「甲狀腺素」 (Thyroid hormone) 的荷爾蒙,而甲狀腺結節多半不會改變體內的甲狀腺素含量,大多數情況只是讓身體不再分泌甲狀腺素,不過偶爾也有可能甲狀腺結節會造成甲狀腺素分泌過多,而這可能導致以下症狀: 焦慮、沮喪,或者失眠 虛弱或疲憊 並未刻意減重,體重卻下降 心跳加速 頻便 有些人可能完全不會有任何症狀。有時候,患者可能只是感覺難以吞嚥,或是脖子疼痛,這樣的患者通常是在例行檢查時,由醫師或護理師察覺小腫塊,或是在其中一個甲狀腺體 (或者左右兩個都有)發現組織特別密集的區域,才得知罹患了甲狀腺結節。患者可能還會經歷其他為列舉之症狀,如果對於甲狀腺結節的症狀有任何疑慮,請洽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正常情況下,通常是在一般性的身體檢查,或是頸部超音波檢查,才會診斷出甲狀腺結節。如果發現自己有前述之症狀或徵兆,或者有任何相關疑問,請洽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症狀不盡相同,如果發現任何異狀,最好盡快尋求醫師的專業意見,以瞭解最適合自己的診療方式。 甲狀腺結節的原因有幾種狀況可能導致甲狀腺結節: 碘缺乏:如果飲食碘含量不足,可能會導致甲狀腺結節的形成。不過碘缺乏的問題在某些地區並不常見,例如美國,因為他們的食鹽與其他食物中都添加了碘。 甲狀腺組織過度增生:有時又被稱為甲狀腺瘤 (Thyroid adenoma),其原因目前仍不明確,不過一般來說都不算太嚴重的問題,除非甲狀腺瘤的大小會對患者造成一些困擾的症狀。 甲狀腺素分泌過度:有些甲狀腺瘤會不遵從腦下垂體 (Pituitary gland)所下的指令,製造出更多的甲狀腺素,即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囊腫(Thyroid Cyst):甲狀腺囊腫通常是甲狀腺瘤退化而成,混合了不同的固體成分。一般而言甲狀腺囊腫是良性的,不過偶爾也有可能含有惡性的固體成分。 慢性甲狀腺炎(Thyroiditis):橋本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是甲狀腺疾病之一,會導致甲狀腺發炎、結節腫大,此種疾病通常會伴隨著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 多結節性甲狀腺腫(Multinodular Goiter):「甲狀腺腫」是用來形容甲狀腺之腫大,有可能是因為缺乏碘或是甲狀腺疾病所引起。而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則是指腫脹處包含數個明顯的結節,目前仍不知其確切原因。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雖然惡性甲狀腺結節的機率並不高,不過某些因素仍有可能提高結節演化成癌症的風險,例如家族中有甲狀腺或其他腺癌病史。其他風險因素,例如:年紀在30歲以下或60歲以上、性別為男性、有暴露於輻射環境之經歷 (尤其是頸脖處曾接觸輻射者),以及存在疼痛或不適感的大結節等。 甲狀腺結節的風險因素很多風險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甲狀腺結節,包括: 甲狀腺腫(Goiter) 之家族病史 生長於缺乏碘的環境,女性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未知的環境因素,例如:環境汙染、汙染物、農藥等 濫用荷爾蒙藥物或中藥 甲狀腺結節的診斷與治療文章中所提及的資訊,都不能替代醫師的醫療建議。如果有任何疑問,請向您的醫師諮詢。 甲狀腺結節如何診斷? 根據活體組織切片與細胞複製的相關研究所示,甲狀腺結節可透過以下檢查診斷: 吞嚥口水時檢查:物理檢查醫師檢查您的甲狀腺時,可能會要求您吞口水,因為通常在吞嚥的過程中,甲狀腺結節會上下移動。醫師也會檢查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之徵兆或症狀 (例如顫抖、反射動作過度活躍、心跳過快或不正常),或者是甲狀腺機能低下 (例如心跳過慢、肌膚乾燥,以及臉部腫脹)。 甲狀腺功能檢查(Thyroid function tests):測量以下三者之血中含量:四碘甲狀腺素(Thyroxine,T4)、三碘甲狀腺素(Triiodothyronine,T3),以及腦下垂體所分泌之甲狀腺刺激荷爾蒙(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藉此判斷甲狀腺素是否分泌過多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過少(甲狀腺機能低下)。 高頻超音波成像:此種檢查使用的並非放射成像,而是高頻超音波成像,可以更加掌握結節的形狀與結構,並且可能可以區分出腫脹處究竟是甲狀腺囊腫或固態結節,或者判斷是否有多個結節。此外,成像之結果亦可做為細針抽吸細胞診斷 (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之參考。 細針抽吸細胞診斷(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通常醫師都會採集結節之組織檢體,以確任是否有癌症之虞。細針抽吸檢查有助於區分良性與惡性甲狀腺結節。在這項檢查過程中,醫師會在結節處插入非常細小的銀針,以採集細胞樣本。 甲狀腺掃描:甲狀腺掃描在某些案例中,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甲狀腺掃描,以評估甲狀腺結節之狀況。要進行此項檢測,需先在患者的手臂靜脈中注射放射性碘同位素,。接著患者會需要躺在平台上,透過特殊的相機拍攝患者的甲狀腺,並且顯示在電腦螢幕上。 甲狀腺結節如何治療? 甲狀腺結節有數種治療方式,依據原因之不同以及患者體內甲狀腺素含量而定。如果不是會演變為癌症的惡性甲狀腺結節,可能有以下幾種治療方式: 觀察等待:如果活體組織檢查顯示您的甲狀腺結節屬良性,醫師可能會建議繼續觀察情況即可,而這通常指的是定期接受物理檢查與甲狀腺功能檢查。如果結節處繼續增大的話,您也有可能會需要再次進行活體組織檢查;但若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並未增大,您可能永遠都不需要治療。 甲狀腺素抑制療法:包括用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商品名:利瓦索 Levoxyl、辛索德 Synthroid等)來治療良性結節,也就是以藥丸的形式服用合成甲狀腺素。此項療法的概念,是透過補充額外的甲狀腺素形成訊號,以讓腦下垂體減少分泌 TSH (即刺激甲狀腺組織增生之荷爾蒙)。雖然理論上聽起來很理想,不過甲狀腺素療法其實頗有爭議。沒有明確證據顯示,透過治療續縮小結節 (或者縮小中的結節原本就不大,且屬於良性) 有其必要。 手術治療:不過有時候,有些明顯屬於良性的甲狀腺結節需要動手術治療,尤其是結節已經大到導致患者難以呼吸或吞嚥。除此之外,腫大的多結節性甲狀腺腫也有可能會需要動手術,尤其當甲狀腺腫已經壓迫到氣管、食道或血管時。經過活體組織檢查後,如果判斷結節不確定或者有可能屬惡性,則也需要開刀移除,已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癌症之徵兆。 治療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之結節 如果甲狀腺結節造成您的甲狀腺過度分泌甲狀腺素,超過了正常的水平,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的治療方式如下: 放射性碘治療:醫師可能會利用放射性碘元素,來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導致的腺瘤或多結節性甲狀腺腫。放射性碘元素通常是以膠囊或液體的形式服用,將會被甲狀腺所吸收,進而在兩到三個月內縮小甲狀腺結節、緩和甲狀腺機能亢進之徵兆與症狀。 抗甲狀腺藥物: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例如甲硫嗎唑錠 (Methimazole,商品名:達百蘇 Tapazole),以減少甲狀腺機能亢進之症狀。療程通常都需要花費長時間,而且可能會對您的肝臟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所以請務必和您的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與益處。 手術移除:如果放射性碘元素或抗甲狀腺藥物都不在您的選項內,則您可能會需要開刀移除過度亢進的甲狀腺,而開刀也伴隨著特定的風險,所以同樣需要事先和醫師全方面討論。 治療惡性的甲狀腺結節 手術移除:惡性的甲狀腺結節通常都需要動手術,治療方式是透過手術移除惡性結節,並且移除大部分的甲狀腺組織,又稱近全甲狀腺切除術 (Near-total thyroidectomy)。甲狀腺手術的風險,包含:傷害控制聲帶的神經 (喉返神經 Laryngeal nerve)、傷害副甲狀腺 (Parathyroid glands,位於甲狀腺後的四個小腺體,負責調節血液中的鈣含量)。接受甲狀腺手術後需要終生追蹤,並且從外部服用甲狀腺素,以供給身體所需之正常甲狀腺素量。 酒精注射消融法(Alcohol ablation):另一個可以用於治療小的癌症結節的方式,則是酒精注射消融法。這項療法會注射少量的酒精至惡性的甲狀腺結節處,有助於治療手術無法觸及之癌症部位。通常需要分成多次治療。 甲狀腺結節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要改善甲狀腺結節,您可以從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著手: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非惡性,並不會致癌,也不需要藥物治療。如果您的甲狀腺結節正在觀察期,建議您安排定期回診,以確認結節處是否有任何變化。避免風險因素、維持規律健康生活:養成運動習慣、攝取充足蔬果。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隨時向醫師諮詢,讓醫師更了解您的症狀,找出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


手術

雷射除毛很持久!原理效果與風險須知

炎炎夏日,想換上清涼的短袖短褲,又不想讓身上的毛毛出來見人,這時就必須好好除毛了。但不斷用除毛刀或是蜜蠟除毛,不僅麻煩又容易傷皮膚,所以許多人考慮用雷射除毛的方式,希望可以一勞永逸。究竟雷射除毛的效果如何,又可能有哪些風險呢?請看以下介紹。 雷射除毛的原理與效果 雷射除毛是透過使用集中的光束,使毛髮中的黑色素吸收這些光能,轉為熱能,進而傷害毛囊,達到抑制或延緩毛髮生長的效果。 雖然雷射除毛能有效延緩毛髮的生長,但其實並無法馬上看到永久性的效果,所以通常雷射除毛是一套療程,分成多次治療,才能獲得長久的效果。而雷射除毛在膚色淺、毛髮色深的人身上,效果會最明顯。 雷射除毛的3大特色 為了避免眼睛受傷,不建議對眉毛等眼睛周圍的毛髮做雷射除毛,而其他如腿部、手臂、腋下,或是比基尼線(私密處附近)等部位的毛髮,都適合雷射除毛。雷射除毛有以下3點特色: 精準有效:雷射可以選擇性地瞄準深色毛髮的毛囊,同時不傷到周圍肌膚,因為黑色素明顯地有吸收雷射光的取向。 程序速度快:雷射的每個脈衝(Pulse)只需要短短幾分之一秒,並且能同時治療許多根毛髮。例如人中(嘴唇上方)等小區域,可以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做完治療,而如背部或腿部等大面積處,可能需要長達1個小時。 效果持久:經過平均3~7次療程後,就能達到近乎永久的除毛效果。 雷射除毛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可能留疤:術後幾天,皮膚會短暫出現像曬傷一樣的狀態,而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會起水泡、結痂或留疤。 皮膚過敏:雷射除毛後,可能會暫時出現不適、發紅和腫脹的情況,但通常會在幾個小時內消失。 膚色改變:雷射除毛可能會使該部位皮膚變深或變淺,但通常是暫時性的。 雷射除毛不僅僅是除毛,也算是一種手術,需要由有證照的醫師或專業人員來操作。若想做雷射除毛,最好在除毛手術前6週的時間裡,不要拔毛,也不要使用其他除毛方法,例如蜜蠟除毛或電蝕除毛(Electrolysis),且治療前後6週也應避免日曬,因為陽光會影響雷射除毛的效果,並且會增加手術後併發症的機率。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健康樂活

長時間追劇要小心!健康代價高恐致命

無論韓劇、日劇或美劇,各種影集和電影,都能在各種影音串流平台觀賞,追劇儼然已成了現代人最愛的休閒活動,有時一到假日,甚至可以一整天不出門在家追劇,但您知道這種習慣,可能有害身心健康嗎?臨床睡眠醫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指出,慣性長時間追劇的人,除了睡眠品質會變差之外,疲勞感和失眠症狀也會更嚴重,除此之外,追劇還可能會帶來哪些健康問題呢?請看以下的介紹。 久坐不動:腿部血栓恐致命 一些專家認為,追劇會影響心血管系統、視力、社交能力和睡眠品質,而這些都可能衍生出其他健康問題。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Ohio State University Wexner Medical Center)的蘇菲亞托利弗(Sophia Tolliver)醫師指出,追劇的首要問題是久坐不動。研究表示,久坐會增加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風險,也會增加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中風(Stroke)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 另有研究發現,因為長時間追劇、長途飛行,或因病而長期久坐的行為,都會增加罹患深層靜脈栓塞(Deep-vein thrombosis)的風險,這會讓腿部血栓,而若腿部血液凝塊剝落,並流進心臟或肺部時,就會致命。而研究也指出,即使花時間運動並達到每日建議的運動量,也無法降低其風險。 少與人互動:恐罹患憂鬱症 托利弗醫師也指出,追劇和暴飲暴食通常是相輔相成的,長時間大量追劇會增加肥胖機率。此外,大量追劇也代表長時間都是獨自一人,少有人際互動,而研究指出,缺乏社交除了會增加憂鬱症(Depression,又稱抑鬱症),和其他情緒障礙的機率之外,可能也會增加心臟病、中風機率。 螢幕藍光:擾亂生理時鐘 密西根醫學睡眠障礙中心(Michigan Medicine’s Sleep Disorders Centers)主任羅納德切爾文(Ronald Chervin)表示,睡覺前看影集會使人無法睡得久,甚至無法睡到隔天天亮,因為電子螢幕發出的藍光,會擾亂人體的生理時鐘。 用眼過度:眼睛乾澀疲勞 根據美國視力協會(Vision Council)的統計,使用數位產品超過2小時後,有59%的人覺得眼睛乾澀、疲勞和視力模糊,而頸、肩和頭部,也會感到疼痛。 健康追劇3原則 定期活動身體:每30分鐘就起身活動一下,或是站著觀看某些片段,多利用暫停鍵休息一下。 備好健康零食:在追劇前先準備切好的蔬菜水果,或原味爆米花等健康點心,減少吃垃圾食物的機會。 睡前1~2小時不追劇:睡前不要追劇或是看電子螢幕,以免干擾睡眠品質。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