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筍為餐桌上常見食物,也是火鍋熱門食材之一,不僅脆嫩鮮美的口感讓許多人一吃就上癮,它的營養成分高,熱量也相當低,適量食用更有助人體健康。究竟與玉米筍與玉米有什麼關係?其中含有何種營養成分?哪些人應該避免食用?就讓《Hello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揭曉玉米筍、玉米的身世之謎
「玉米筍」(Baby corn)與「玉米」僅一字之差,其實,玉米筍就是玉米的嫩苗,跟「筍」並無任何關係;以產季來看,玉米和玉米筍皆為全年盛產,若是在夏季,玉米筍約生長53~55天就能採收,玉米則需要70~80天。
為何會將玉米嫩苗摘下?原來農民在種植時,為讓養分更集中,確保花果品質,常會進行「疏果」,也就是用人為方式去除部分過多的花或幼果,以獲得優質果品,同時兼顧產量豐收。
玉米也有相同的種植過程,農民在種植玉米時,為了讓養分更集中,會先「疏果」,將玉米多餘的幼嫩果穗摘除,這些果穗即為玉米筍。
玉米筍是蔬菜類、玉米是全榖類
雖然玉米筍是幼年期的玉米,卻與玉米的口感、營養成份相差甚大,更重要的是,兩者分類並不相同。
玉米屬於全穀雜糧類,1根玉米約為3/4碗全穀雜糧類;每100公克玉米具有107大卡熱量,內含維生素E、K、葡萄糖、有機酸,有降低血壓、促進膽汁分泌及增加抵抗力等功效。
另外,玉米也含有鎂、鈣、鐵、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助抑制癌細胞變化,是一種良好的抗氧化及抗癌食物。相較之下,玉米筍並不是全榖雜糧類,而是屬於蔬菜家族,不僅熱量較玉米低,吃起來較無負擔,口感特別脆嫩,連中間的梗都能完整食用!
(推薦閱讀:玉米不是只含澱粉!玉米黃素護眼超讚,玉米3大營養功效不吃可惜)
[embed-health-tool-bmi]
玉米筍熱量比玉米少3倍!營養成分大公開
據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指出,每100公克的玉米筍熱量僅有31大卡,只有玉米的⅓;玉米筍同樣富含多項營養成分,包括鉀、鐵、硒、維生素B1、B2、B6、C及E、β-胡蘿蔔素、蛋白質、脂肪、葉酸、膳食纖維等。
玉米筍有哪些功效?
每100公克玉米筍中,含有222毫克的鉀,具有極佳的利尿功效,適合容易水腫的人適量食用,不過,尿失禁病患建議不應過度攝取。玉米筍也富含葉酸,除了可彌補孕婦的葉酸需求,適度食用,有助減少胎兒缺陷及減少寶寶罹患神經管缺損症(Neural Tube Defects)的風險,對於心臟病、中風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也可能有助減少風險。
此外,玉米筍也是超強的抗氧化劑,有助保持膚況,減少出現皮膚問題及皮疹的機率;內含的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也有助維制膽固醇,並增進血液流動,維持心臟健康。
儘管食用玉米筍可獲得上述好處,但由於玉米筍的普林含量很高,若是痛風患者須特別注意攝取量,以避免病況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