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心臟病泛指所有對心臟造成影響的疾病,例如 冠狀動脈心臟病 、 心律不整 和 先天性心臟病 等等。談到心臟病時,我們可能經常將心血管疾病也一併納入討論。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血管狹窄或堵塞而引起的心絞痛、中風或 心肌梗塞 。另外,一些可能影響心臟肌肉、瓣膜和心律的疾病,也可以歸在心臟病的一種。

基礎知識

心臟病

納豆紅麴挑選4重點!納豆紅麴何時吃、5大推薦產品一次看

納豆與紅麴為日常飲食中常出現的發酵食品,不僅可作為料理,其營養素也廣泛添加於保健食品中。市面有納豆或紅麴單一成分的保健食品,也有兩者合併為「納豆紅麴」的複方產品。究竟納豆紅麴是什麼?納豆紅麴應何時吃? 《Hello醫師》為您解析納豆紅麴成分、食用方式及挑選重點,並精選5大納豆紅麴推薦產品,幫助您健康維持! 納豆紅麴是什麼?誰適合吃納豆紅麴? 納豆紅麴為納豆與紅麴結合的複方保健食品,含有各自的特殊成分「納豆激酶」與「紅麴菌素(Monacolin K)」,提供多元營養補充,幫助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 納豆激酶及紅麴菌素的介紹如下: 納豆激酶(Nattikinase):取自於納豆之分解酵素,經科學方式提煉與加工,使酵素活性一致,並提高利用率;與直接食用納豆相比,營養補充效率更高。 紅麴菌素(Monacolin K):據農業部資料指出,紅麴菌會產生促進新陳代謝的產物及生理活性物質,例如天然紅色色素、Monacolin K及γ-胺基丁酸(GABA)等成分;其中,Monacolin K經研究發現有助健康維持及調節生理機能。 適合吃納豆紅麴5種人 餐餐大魚大肉的應酬族 常吃重油與高糖食物的飲食不均衡者 長時間久坐且缺乏運動的辦公族 希望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的中高齡族群 有家族遺傳史者 紅麴可能與多種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若有出血之相關症狀者、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服用抗凝血劑及降血脂藥物者,補充納豆紅麴前,應諮詢醫師後再食用。 納豆紅麴何時吃?可以長期吃嗎? 經研究證實,納豆紅麴內含的Monacolin K具有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活性,建議於晚上飯後食用,也可促進新陳代謝。 納豆紅麴是否能長期食用,須評估以下3個條件: 無服用可能與納豆紅麴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例如Statin類降血脂及抗凝血藥物。 產品來源可靠、成分安全,並通過相關檢驗。 遵守每日建議攝取量,避免過量導致身體負擔。 若符合以上條件,納豆紅麴通常可以長期安心食用。建議在開始食用前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並於食用期間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以持續追蹤身體狀況。 納豆紅麴4大挑選重點 重點1.複方成分加乘 部分市售紅麴保健食品僅提供單一成分,雖配方單純,但對身體的幫助也可能較為單一;若想同時補充多元營養,建議選擇複方成分,不僅可綜合保健,也可同時補充其他營養素。 市售納豆紅麴相關保健食品中,例如威德納豆紅麴、LAC納豆紅麴與葡萄王納麴王等品牌,皆採用納豆激酶與Monacolin K雙成分配方,有助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 重點2.清楚標示成分含量 挑選納豆紅麴保健食品時,須確認包裝是否清楚標示含量。含量並非越高越好,應依個人需求適量補充,建議選擇符合自身健康狀況的產品,並遵照以下攝取上限與建議用量: 紅麴每日攝取量: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之「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紅麴產品所含之Monacolin K至少為4.8mg,但不得超過15mg。 納豆每日攝取量:根據日本納豆激酶協會指出,納豆激酶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0FU;不同納豆產品或保健食品,納豆激酶含量均不一樣,建議食用前先參考成分標示。 註:FU為Fibrinolytic Unit的縮寫,意為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單位,是用於衡量納豆激酶活性的單位;FU值越高,表示納豆激酶的活性越強,可能有助促進新陳代謝。 重點3.嚴選原料來源 納豆紅麴的原料品質直接影響食用安全,若使用未經檢驗或來路不明的原料,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長期食用反而對健康造成影響。以紅麴為例,紅麴在發酵過程中可能產生橘黴素,若攝取過量,恐有導致慢性中毒的風險。 因此,不管產地在國內或國外,建議都應選擇通過定期檢驗與安全標準的產品;若原料為台灣在地生產,且經官方或第三方機構認證,多一層把關,吃得更安心。 重點4.通過產品檢驗、第三方認證 選擇納豆紅麴保健食品時,產品是否通過嚴格檢驗與第三方認證,例如SGS檢驗報告、保健營養食品GMP驗證,或是健康食品認證(俗稱小綠人標章)等,是判斷品質安全與否的重要依據。 挑選市售納豆紅麴產品時,可選擇企業信譽佳的品牌,因其具備更多資源,通常可進行更完善的品質監控,例如:威德納豆紅麴,原料及產品皆通過定期逐批檢驗,確保品質穩定;娘家大紅麴則通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 納豆紅麴5大推薦產品 納豆紅麴推薦1.威德納豆紅麴 內容量:120顆/罐  特點: 使用台灣紅麴原料,產品每批檢驗,安心有保障 複方成份「納豆激酶」、「Monacolin K」雙管齊下,幫助調節生理機能 每份含有3,000FU的納豆激酶,以及7毫克的Monacolin K,達每日建議量 每日花費不到23元,價格實惠輕鬆補充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奶類,因此適合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2.LAC納豆紅麴 內容量:60顆/盒 特點: 添加紅麴、納豆及Q10複方成份 獲國家健康食品認證,通過人體實驗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蛋奶,因此適合蛋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3.葡萄王納麴王 內容量:60顆/罐  特點: 添加納豆、高濃度紅麴及甜橙萃取,Monacolin K含量達15mg 額外添加專利益生菌,使排便順暢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奶類,因此適合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4.台塩納豆紅麴 內容量:90顆/罐  特點: 採用複方成分,添加納豆、紅麴、Q10及葡萄籽萃取物 使用TWIN HORSE BIO.納豆紅麴原料,產品每批檢驗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蛋奶,因此適合蛋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5.娘家大紅麴 內容量:30顆/盒  特點: 添加單一紅麴成分 採用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FDA)核可之專利紅麴成分 獲國家健康食品認證,通過人體實驗 採用植物膠囊,適合全素者 產品最終售價請依各電商平台價格為主。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看更多 心臟病 相關文章

心臟病

了解心臟病:最危險因素與最佳預防方法

心臟病是台灣10大死因的第2名,根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的數據顯示,2020年因心臟疾病死亡人數比2019年上漲了3%。大多數患有嚴重心臟和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一連串的疾病,例如心臟病或心臟衰竭。 最可怕的是有關心臟疾病的統計數據,因為它發生得很快,而且沒有任何預警,任何人都可能遇到,也有愈來愈多人心臟病發作。不幸的是,大多數心臟病發的人,是因為不了解這些症狀。因此,了解如何預防心臟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幸運的是,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了解任何心臟疾病並加以改善心臟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來了解。 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高血壓(Hypertension)和高膽固醇(High cholesterol)等疾病,被公認為是心臟疾病和心臟病發作的最大危險因素, 並且它們經常沒被發現,直到變得更糟且更嚴重。如果有出現以上的症狀時,建議立即就醫。(同場加映: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心臟病測試與檢查 透過普通的測試,就可以容易且快速地了解一些較為明顯的心臟疾病症狀,例如胸悶和胸痛等。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會建議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例如壓力測試、冠狀動脈再成形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等。 然而,並非所有就診的患者,都會被確認患有心臟疾病,醫師可能也會提供預防心臟疾病的有用建議,例如,與患者聊天時,醫師可以確定患者需要調整的最小風險因素,來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如何預防心臟疾病?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去看醫師!做心臟疾病篩檢並不好玩,所以大多數人都拒絕去檢查,即使已有心臟疾病症狀的人,也是如此。事實上,不管是否感覺良好,去一趟診所或醫院是必要的,因為很難自我分辨心臟疾病的症狀。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進行治療,這些症狀並不會就此消失!(延伸閱讀:了解心臟病:最危險因素與最佳預防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如何預防心臟疾病?這問題長久以來的最佳答案,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醫師也會如此建議。即使是沒有心臟疾病徵兆的人,也可從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獲益良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壓力控管、戒菸、定期鍛鍊和健康飲食,健康飲食包括限制鹽分攝取量,完全排除或適量飲酒,以及維持健康的體重。 積極主動去檢查,絕對是好事,同時配合健康的飲食,去控制已經出現的症狀,會讓您遠離心臟疾病或心臟病發作。(推薦閱讀:愛護你的心臟!日常生活6關鍵保持心臟健康) 【想認識更多心臟相關疾病,請至心臟健康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想懷孕?心臟病患者懷孕的風險、併發症、用藥須知

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認為自己不能懷孕,擔心自身心臟的狀況會對將來的懷孕以及生產有所影響,其實這是錯誤觀念,醫師表示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病患在孕期,仍可經由醫療團隊協助,受到良好控制,大幅降低懷孕及生產的風險。 究竟懷孕會如何影響心臟?懷孕前該如何準備?先天性心臟病的病患懷孕有什麼風險、可能有哪些併發症,服藥又有哪些該注意的情況?《Hello醫師》一次為你解惑! 懷孕如何影響心臟 懷孕時,你的心臟必須更加努力工作,因為它必須多輸送40%的血液,到其他器官。血管會脹大以增加血流,血壓因此逐漸降低。為了避免生產時血崩,身體的自然機制作用,會讓血液變得更容易凝結,血液凝固的能力增強,以減低生產時大出血的機率。平常人的心臟會自動調適,以適應這些改變,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而言,心臟承受的壓力,就像是持續在跑步機上不停地跑了9個月一樣。 懷孕前該如何準備? 心臟病懷孕患者若要懷孕,可以盡早計畫,和醫療專家與醫師們充分討論,並由專業團隊執行孕前評估,來決定你是否適合懷孕。而主要評估內容要看你的臨床狀況,並考慮你應付日常活動的能力。如果你能照常工作、照常活動,生產過程應該會很順利,但如果你的日常活動力受到限制,專家們必須使用不同的衡量標準,來決定你是否適合懷孕生產。(延伸閱讀:新手孕婦~懷孕前3個月6點健康守則) 先天性心臟病的病患懷孕有什麼風險? 有下列心臟狀況的大多數女性,仍可以成功懷孕生產,除非醫師對個別病患有特殊考量: 心律不整(Arrhythmias) 心雜音(Heart murmur) 高血壓(Hypertension) 二尖瓣脫垂(Mitral valve prolapse) 以下狀況需要考慮懷孕風險、醫師專家評估及密切監護: 心臟瓣膜疾病,接受人工瓣膜組織置換 二尖瓣膜狹窄 心肌病變:擴張型心肌症(Dilated cardiomyopathy)、肥厚型心肌症(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限制型心肌症(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可能不適合懷孕的狀況如下: 有心臟病發史 艾森門格症候群(Eisenmenger syndrome)引起的肺動脈高壓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 嚴重的二尖瓣狹窄或有相關症狀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 該如何服藥?服藥有害嗎? 懷孕期間服用的藥物會對胎兒產生影響,通常持續服藥對你的好處多過壞處。醫師專家及藥師,會替你開列安全性最高、劑量最合適的處方,你必須按照醫囑確實服藥,注意請勿私自停藥或自行更動劑量。(延伸閱讀:懷孕服用乙醯胺酚?是否對孕婦健康有害) 先天性心臟病如何做才能避免併發狀況? 孕婦可遵照以下方法好好照顧自己,以防併發狀況發生: 定期檢查 遵照醫囑服藥 盡量休息 控制體重 維持身心平靜,避免焦慮 遠離菸、酒、毒品 產前評估是有必要性的,只有極少部分案例會成為不適合懷孕的高風險族群。高風險婦女在計劃懷孕初期,就應先與心臟內科及產科醫師諮詢和討論 ,接受孕前風險評估,做好孕前準備,以提高孕期的安全性及健康生產。(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心臟病

長期抽菸、過度飲酒要小心!心血管疾病10大危險因子一次看

大多數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都是可以治療、控制及改善的,雖然有部分因素是無法加以控制的,如年齡、性別和家族史,但並非所有因素都是天生的,像是高血壓(Hypertension)、吸菸、高膽固醇(高血脂)、肥胖、缺乏運動及糖尿病(Diabetes)等,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之一。究竟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可變的危險因子?又有哪些不可變的危險因子?《Hello醫師》一一為你詳細說明! 心血管疾病可變的危險因子 不良的生活習慣除了會讓你身處在罹病的風險之中,如果不適時做出改變,可能會造成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下是6項可變的危險因子: 1. 罹患高血壓 高血壓是心臟病(Heart disease)或中風(Stroke)的首要危險因素,不過,只要經過醫師正確診斷,並配合醫囑,高血壓是可以預防並受到良好控制的。 2. 體內低密度膽固醇太高、高密度膽固醇太低 不正常血脂是指血液中含有的多種脂質,主要包括膽固醇(Cholesterol)和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水平高過正常值,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過低,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機率。血液中的膽固醇,大多是從飲食中的飽和脂肪攝入後,於肝臟生產,所以應注意飲食中的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方法,就是減少我們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運動,及遵照醫囑使用藥物。(推薦閱讀:膽固醇是什麼?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壞) 3. 抽菸 抽菸或口嚼菸草,都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尤其是年輕吸菸族、有重度菸癮或是女性吸菸者,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然而,不論菸齡長短,只要戒菸,就可減少菸草成分尼古丁對血管的傷害,可明顯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此外,吸二手菸也是危險因素之一,只要暴露於二手菸30分鐘,足以使不吸菸者血管內產生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造成漸進式傷害,導致血管內細胞損傷、心血管硬化,增加加心血管疾病罹病率。 4. 缺乏運動 體能活動不足、缺乏運動的人,經常過胖,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機率,會提高50%,而且也容易罹患糖尿病。(推薦閱讀: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數高,血液黏稠度增加 ,導致血管壁損傷,尤其是第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可提升2倍。若未能早期偵測,早期治療糖尿病是導致多種併發症的主因,例如心臟病、中風、腎功能衰竭、截肢及失明等。(同場加映:肥胖與心臟病的關係) 5. 長期負面情緒 長期的負面情緒如焦慮、憂鬱、社交孤立、長期生活在壓力中,也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機率。長期累積的壓力,會刺激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增加血液中的皮質醇和兒茶酚胺,使血流與血管阻力增加,進而產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還會造成心律不整或心跳過快。 至於突發性的壓力,會使大量「兒茶酚胺」忽然增加,引起原發性心室纖維顫動,提高心臟病死亡的風險。 6. 飲酒過度 酒精每日小酌1~2杯,可有效降低30%罹患心臟病機率,但飲酒過度除了可能引發急性酒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外,還有可能影響心臟血管系統,初期可能會輕微胸痛、心律不整,逐漸變成心臟擴大、心室衰竭,最後容易造成中風或續發性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不可變的危險因子 年齡:即使沒有受到疾病摧殘,心臟功能仍會隨著年齡,而有生理上的變化。年紀愈大,心臟疾病愈普遍,甚至會使病況或治療更複雜。 性別:中年男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於女性。但停經前期的女性,則面臨和男性一樣高的風險。針對中風機率,男性和女性則是不相上下。 家族病史:有早發心臟病家族史的人, 如媽媽等女性直系血親,在65歲之前罹患心臟病或中風,或爸爸等男性直系血親,在55歲之前發病,罹病風險都會大增。 種族:亞洲及非洲人,罹病率高於其他種族。 為了降低患冠心病和心臟病的風險,請盡量控制每項危險因子。只要你願意改變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控制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心臟病

放輕鬆、深呼吸!工作壓力會加倍心臟病風險

引起心臟病的原因很多,尤以人們的生活習慣最為相關。例如飲食不正常、食用太多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缺乏運動習慣,以及身材肥胖 ,因為肥胖意味著身體脂肪過多、血中的膽固醇濃度過高等。 除上述理由,工作壓力也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工作時間愈長、事務愈繁雜、效率要求愈高,都會增加工作所面臨的壓力,《Hello醫師》以下將介紹壓力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 工作壓力對心血管有負面影響 工作上的高度要求和執行決策遇到的困難,是造成工作壓力的原因。工作壓力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負面影響,而這種壓力通常不會減少,卻會穩定且長期地增加。 據芬蘭的研究顯示,工作壓力較大的員工,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工作壓力較小的人,增加了2倍。如果受壓力所困的人,不具備任何社會地位且薪水很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提高2.4倍。 研究小組以問卷調查、訪談和臨床檢查,蒐集有關壓力、血壓、血中膽固醇濃度和身體質量指數(BMI) 等資料。發現有工作壓力的人,較容易死於心血管疾病,血中的膽固醇濃度和身體質量指數都比較高。要能應對工作壓力,身體不需要更多來自脂肪的激素和能量,而需要穩定與一致性。(延伸閱讀:現在女人好忙!職業婦女必知3招舒壓撇步) 因此,由緊張情緒激起的激素反應和脂肪不會用盡,反而會導致高血壓。心搏過速和脂質代謝變化,會讓更多引起動脈粥狀硬化的斑塊,在血管內堆積。上述原因解釋了為什麼壓力會導致心臟病。 此外,一項來自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也顯示,工作壓力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的致死率有正向相關,尤其在有工作壓力男性身上,心血管或代謝疾病的致死率會顯著升高。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對於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過度緊張可能是引發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項綜合報告,揭示了在7個國家所進行13項不同研究的結果。 該研究納入沒有罹患冠心病(CHD)的參與者,並監測其健康狀況達7.5年。研究結果顯示,在近20萬人中,30,214人經常感受到工作壓力,這些壓力來自於工作量大、時間壓力和決策自由度不足。 研究人員計算出,約有3.4%的參與者,感受到工作壓力,這表示如果每個人都對工作感到滿意,至少能預防3.4%的參與者罹患冠心病。(同場加映: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壓力讓你傾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即將面對重大的考試、工作完成日即將來臨前,你是否會感覺特別有壓力,而選擇多吃了一些炸物,或是多抽了幾根菸來放鬆心情呢?(推薦閱讀:愛護你的心臟!日常生活6關鍵保持心臟健康) 無論是好是壞,我們總是需要透過某些方法將累積的壓力排解出去。長期處在高壓的環境,可能提高你選擇可能對身體有害的減壓方法,像是抽菸、喝酒或吃垃圾食物等等。 工作壓力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但工作壓力幾乎無法避免,我們不太可能透過禁絕工作壓力,來減少預防心臟病發生。但我們仍可以透過應透過努力戒菸、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在各種情況下保持樂觀和正向思考,來保有心臟健康。 另外,你也可以藉由冥想、散步、聽音樂、寫作、畫畫、看電影等休閒方式,來幫助紓解心理壓力,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處理壓力上遇到困難,或者很想要找個人說說話,尋求諮商師的幫助也是不錯的選擇,不要自己一個人悶在充滿壓力的情緒中,讓壓力不斷地累積、醞釀,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