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心臟病泛指所有對心臟造成影響的疾病,例如 冠狀動脈心臟病 、 心律不整 和 先天性心臟病 等等。談到心臟病時,我們可能經常將心血管疾病也一併納入討論。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血管狹窄或堵塞而引起的心絞痛、中風或 心肌梗塞 。另外,一些可能影響心臟肌肉、瓣膜和心律的疾病,也可以歸在心臟病的一種。

基礎知識

心臟病

核子醫學檢查|心肌灌注掃描的用途、須知、風險、流程

什麼是心肌灌注掃描 心肌灌注掃描(Nuclear stress test)是一種核子醫學的心臟診斷方法(核醫檢查)。 檢測者需要藉由口服或靜脈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透過伽馬攝影機(Gamma camera),例如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儀(SPECT/CT),或是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儀(PET/CT),拍攝心臟的血流影像,以觀察心臟血液是否有供應不足、受阻等問題。 放射性同位素的差異 根據檢測的部位不同,核醫檢查也並不是只有「心肌灌注掃描」這一種檢查,比方說,如果要檢查病患的甲狀腺,就可能會採用碘-131(I – 131)或是鎝-99m(TC – 99m)等放射線同位素,以便進行甲狀腺掃描。 回到主題,在冠心病患的診斷上,較早開始廣泛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鉈-201(Tl – 201),不過由於使用鎝-99m可以獲得更清晰的成像,而且造成的輻射量也比較少,所以鎝-99m成為核醫檢查經常會用到的放射性物質。 為什麼要進行心肌灌注掃描? 醫師會建議進行心肌灌注掃描的原因包含: 若醫師懷疑你有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 追蹤血管成形術或心血管繞道移植手術的術後狀況。 心臟問題被確診後,心肌灌注掃描也可以用來協助治療的進展。 幫助自己了解心臟能夠承受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可用來協助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推薦閱讀:心臟病患運動守則:注意心率 有氧運動為主) 常規檢查無法診斷的胸痛或呼吸急促等症狀。 心肌灌注掃描前須知 醫師會與你討論適合進行心肌灌注掃描的時間。 若有懷孕或可能懷孕的狀況,請事先告知,視情況可能不宜接受檢查。 檢查過程可能會使用跑步機或飛輪,建議穿著運動鞋。 需在檢查前的4~6小時開始禁食(可以喝水);於檢查前24小時內避免攝取含咖啡因食物及飲料。 應將日常服用的藥單提供給醫師,並和醫師討論檢查當天是否有需要暫停服用的藥。糖尿病(Diabetes)患者和或服用其他非處方藥的人,應特別注意。 心肌灌注掃描的風險 心肌灌注掃描會由技術熟練、合格的專業人員執行,基本上也是安全的。在檢查過程中發生危險的機率很低,但已知的危險包括: 心律不整:可能會因運動而引起,不過心律不整通常會於運動停止後消失,很少會危及生命。 胸痛、頭暈:嚴重心臟病患者,即使中等強度的運動也可能引發心肌缺氧(Cardiac ischemia) 等相關症狀。雖然這些症狀會導致危險及不適,但仍有必要藉由心肌灌注掃描的過程誘發並重現症狀,以確認它們是否真的是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 過敏反應:一般來說,心肌灌注掃描所使用之放射性同位素,並非顯影劑,因此沒有顯影劑過敏的問題。不過仍極少數人可能會對放射性同位素過敏。 心肌梗塞:發生機率僅1/10000,通常好發於冠狀動脈嚴重阻塞者,因心肌灌注掃描過程需進行運動,而引發心肌梗塞。 低血壓:在運動中或運動結束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低血壓、頭暈的症狀,不過通常會在停止運動並休息一陣子後恢復。 其它症狀:其它可能出現的症狀還有噁心、心悸、頭痛、呼吸急促等,這些症狀也可能由藥物(代替運動提升心臟壓力)所引起,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考慮以拮抗劑改善。 哪些人不適合接受心肌灌注掃描 為了盡可能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符合以下狀況的人不適合進行心肌灌注掃描: 有無法逆轉改善的心臟衰竭 近2天內曾心臟病發作(延伸閱讀:叫叫CAB後面還有D?認識心肺復甦術(CPR)) 時不時出現心絞痛 控制心律不整的情況不佳,並嚴重到威脅生命現象 有嚴重的心臟瓣膜疾病 有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有急性主動脈剝離(Acute aortic dissection) 近期發生肺栓塞,或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如何進行心肌灌注掃描? 心肌灌注掃描需要進行兩次檢查,通常會在上午進行運動時(壓力狀態)的心肌灌注掃描,下午則進行休息時(靜態)的掃描,藉由比較兩者的差別後,才能得到明確的結果。 另外,心肌灌注掃描可以單獨進行,或和其他檢查一併進行,採用方式會依心臟病的種類而有所不同。 心肌灌注掃描的流程 步驟一 醫師或檢驗師會先詢問你的病史,及平日的運動習慣和強度,以在檢查時選擇能有效激發你心臟血流的運動量。你的醫師也會仔細檢查你的心肺狀況,以排除任何可能影響檢查結果的異常狀況。 接受心肌灌注掃描的患者需要進行運動來監測心臟於壓力下的血流狀況。 步驟二 首先要檢測壓力狀態下的血流狀態,因此你會被要求使用跑步機或飛輪,而為了同步透過心電圖監測你的血壓和呼吸,你還必須在胸口黏上電極貼片。(推薦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你必須持續運動直到運動強度增加到你的最大忍受範圍、達成預設時間或目標、心電圖出現異常圖形,或出現症狀時才會中斷。 這些症狀包括中到重度的胸痛、嚴重呼吸急促、血壓偏高或偏低、心律不整、頭昏眼花等,不過在檢查途中若感到不舒服,也可隨時要求停止檢測。 對不適合運動的人,醫師會從你的靜脈注入能增加心臟血流的藥物,以模擬運動對你的心臟所產生的影響。這種藥物可能會使人呼吸急促、面紅耳赤,產生類似運動過後的反應,但可能出現頭痛等副作用。 步驟三 在心律達到高峰後,護理師或檢驗師會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將放射線同位素緩緩注入你的體內。通常會由手臂注入,你可能會感到冷冷的顯影劑緩慢地流過手臂血管,約需時20~40分鐘抵達心臟。 步驟四 心臟細胞會吸收顯影劑,同時醫師會順便觀察你在運動恢復的過程中,是否出現異常狀況,例如心跳和呼吸是否能順利恢復正常。 步驟五 在壓力狀態的檢查結束後,你需要休息幾個小時,在這段期間內,你可以喝水或吃白吐司止飢(依院所規定為主)。 步驟六 在下午的時候,進行休息狀態的心肌灌注掃描,不過這次不需要先運動,只需要靜躺在床上,待再次注射的放射性同位素進到心肌細胞後,就可以得到休息態的血流影像。 步驟七 醫師比較壓力狀態和休息狀態下的心肌灌注掃描結果,做出診斷。 心肌灌注掃描之後 除非醫生特別指示,檢查完成後,即可恢復正常生活。 多喝水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藥物與放射性物質。 如果你對心肌灌注掃描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心肌灌注掃描的結果 醫師會說明檢查結果,可能的結果包括: 血流情況正常,不需進一步檢查。 […]

看更多 心臟病 相關文章

心臟病

心臟驟停|症狀、原因、急救方法

什麼是心臟驟停 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又稱心跳驟停、心搏停止)指的是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的狀況,這時身體各器官,包括大腦和心臟在內都會因為缺乏氧氣,而逐漸喪失功能、壞死,若無獲得即時的醫療救助,患者死亡率極高,也就是所謂的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心臟驟停原因 談到心跳停止的主要原因,那就得先來了解一下心臟跳動的原理。人體心臟的搏動需透過竇房結(Sinoatrial node, SA node)所送出的電流,沿著傳導路徑,刺激心肌收縮。當電流的傳導受到了干擾或阻礙,便可能會出現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的情形,也就是耳熟能詳的心律不整(Arrhythmia),而這便是導致心臟驟停的主要原因。(延伸閱讀: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普遍來說,心律不整的其中一種類型——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是引發多數心臟驟停的罪魁禍首。當心室顫動發生時,心臟會出現高頻率且不規則的顫動,使得血液無法透過心臟泵送而出,若沒在數分鐘內治療,患者很有可能死亡。 一般來說,心臟病患發生心臟驟停的風險更高,但即便是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一般人,也有可能發生心臟驟停。以下列出可能造成心臟驟停的疾病或症狀: 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缺血性心臟病)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臟肥大 瓣膜性心臟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長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 許多人可能都聽過心肌梗塞,它是一種心臟病的急性症狀,但與心律不整不同。在心肌梗塞的「當下」,心臟通常仍會持續保持跳動,只是因為冠狀動脈堵塞,使得心臟血液流動受到阻礙。不過話雖如此,心肌梗塞可能會在心肌留下疤痕組織,影響心臟電傳導,從而導致心臟驟停發生。由於心肌梗塞與冠狀動脈心臟病有密切的關係,這也使得冠心病成為成人心臟驟停的主要原因。(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心臟驟停的症狀 在心臟驟停發生前,你可能感到胸部不適或疼痛、呼吸困難或急促、虛弱、心悸等徵兆,但許多心臟驟停都在沒有任何徵兆下突然發生。而在心臟驟停發生時,你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昏倒 沒有脈搏 沒有呼吸 喪失意識 如果你出現以下症狀,請撥打119以獲取緊急醫療救助: 胸痛或感覺不舒服 心悸 喘鳴 呼吸困難或急促 感覺快要昏倒 頭暈(延伸閱讀:別以為頭暈沒事~這4類型是中風警訊) 心跳變得快速或不規則 心臟驟停的風險因子 由於冠心病是引發心臟驟停的高風險疾病,因此會造成冠心病的風險因素也與心臟驟停大同小異,以下列出心臟驟停的風險因子: 心臟病史或家族史(例如:心律不整、先天心臟缺陷) 心臟驟停病史或家族史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進一步了解:心血管的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吸菸 吸毒 酗酒 高血壓 高膽固醇(推薦閱讀:沒症狀才要怕!高膽固醇血症幾乎無症狀!肥胖、抽菸者快驗血脂,怕膽固醇超標9要這樣吃) 營養失衡(例如:低血鉀和低血鎂) 糖尿病 肥胖 久坐(你知道嗎?久坐是萬病之源:坐式生活對身體的危害) 年紀大 男性 心臟驟停的診斷方法 因為心臟驟停很難透過診斷來提前發現,這邊所談之診斷方式,主要用於患者已從心臟驟停恢復後的診斷,而非在心臟驟停當下所進行之診斷方式。 透過下列檢查,可以了解患者心臟驟停的發生原因,以便安排治療或採取相關措施,以避免心臟驟停復發。(各類心臟檢查一覽: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血液檢查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或EKG) 胸部X光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


心臟病

乙型阻斷劑

根據心臟病的類型,醫師會選擇適合的藥物進行治療,如硝酸鹽藥物(Nitrates)、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利尿劑(Diuretic)與乙型阻斷劑(β-blocker)等等。本文將針對其中的乙型阻斷劑,介紹其作用機轉以及適用情形。 【想看更多相關文章,請至心臟病專區】 乙型阻斷劑的作用機轉 乙型阻斷劑又稱為乙型腎上腺素阻斷劑或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是阻止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又稱去甲基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Epinephrine),和神經上的 Beta 受體結合的藥物。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作為神經傳導物質,可以透過血液在神經之間傳遞訊息。 人體的 Beta 受體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β1 受體:位於心臟、腎臟和眼睛 β2 受體:位於肺、胃腸道、肝臟、子宮、骨骼肌與血管 β3 受體:位於脂肪細胞 本文主角——乙型阻斷劑主要透過阻斷 β1 和 β2 受體,阻止腎上腺素的作用,讓心跳速率能夠減緩、同時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 乙型阻斷劑的用途 主要可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方式,治療心臟疾病與相關症狀,包含心絞痛、高血壓、心律不整(Arrhythmia)、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等等。對於曾發作過心臟病的病患來說,乙型阻斷劑也能預防心肌梗塞再次發生。 此外,乙型阻斷劑還可應用在治療甲狀腺亢進(Hyperthyroidism)、長 QT 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靜坐不能(Akathisia)、恐慌症(Panic disorder)、青光眼(Glaucoma)、偏頭痛(Migraine)與一些攻擊性行為。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同時有心臟病與肺部疾病(例如:氣喘)的患者來說,β2 受體遭到拮抗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反而會增加危險性,因此可行的方法應該是以「選擇性乙型阻斷劑」進行治療,請見接下來的乙型阻斷劑種類介紹。 乙型阻斷劑種類 雖然主要作用都是阻止 Beta 受體與腎上腺素的接觸,但是根據受體類型的不同,乙型阻斷劑實際上還可以細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代—非選擇性乙型阻斷劑:阻斷 β1 與 β2 受體,對心臟、血管與氣管產生影響。相關藥物如 Propranolol、Nadolol 等。 第二代—選擇性乙型阻斷劑:主要作用對象為 β1 受體,因此對肺部的影響較小。相關藥物如 Metoprolol、Atenolol、Bisoprolol 等。 第三代—乙型阻斷劑(帶有額外血管擴張作用):這類阻斷劑除了與 Beta 受體作用外,還會與 α1 受體產生拮抗,讓血管舒張,達到降血壓與心率的效果。相關藥物如 Carvedilol、Nebivolol、Labetalol 等。 第一代與第二代的乙型阻斷劑所擁有的副作用較多,因此通常不會作為第一線用藥,而像Carvedilol、Nebivolol 這種新一代的乙型阻斷劑,因為能夠有效降低心臟的射出分率(Ejection fraction),也就是心臟每次收縮所能夠送出的血液量,在治療心臟衰竭或冠心病患者的高血壓狀況上,佔有一席之地。(推薦閱讀:冠狀動脈心臟病) (其他降血壓藥物的副作用可以看:高血壓用藥須知!避免同時用這4類藥) 乙型阻斷劑的副作用 腹瀉 胃痙攣 肌肉痙攣 噁心、嘔吐 疲倦 起疹子 掉髮 虛弱 失眠 失去方向感 […]


心臟病

Q10輔酶4大功效曝!但這3類人不能吃,作用及副作用一次看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關鍵之一,但如果想要更努力做好心血管保健,或是彌補日常飲食不足,你可能會選擇營養補充品。《Hello醫師》介紹近年熱門的營養補充品—輔酶Q10,讓我們一起認識它的作用和好處吧! 輔酶Q10是什麼? 輔酶Q10(Coenzyme Q10)為人體可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劑,也有很多人簡稱它為Q10,主要由L-酪胺酸(L-Tyrosine)和L-甲硫胺酸(L-Methionine)這兩種胺基酸合成。人體各處幾乎都能見到輔酶Q10的蹤跡,其中又以心臟部位的輔酶Q10含量最多。 此外,由於細胞維持機能得仰賴粒線體的電子傳遞鏈產生能量,其中電子的轉移是必須的,輔酶Q10除了扮演抗氧化劑的角色之外,同時也是流動的電子攜帶者,透過參與電子傳遞鏈的氧化還原反應,促進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以下簡稱ATP)的產生。 簡單來說,ATP就像車輛的汽油,輔酶Q10則像是汽油幫浦這類供油器具,幫助車輛更迅速且順利地獲得汽油供給。 輔酶Q10功效與作用 一般來說,愈需要能量供給的器官或組織,對輔酶Q10的需求量也愈大,因此24小時不停跳動的心臟,對輔酶Q10的需求顯而易見。不過臨床上發現,心臟衰竭病患體內的輔酶Q10數量明顯下降。人體可能因壓力或生病而影響輔酶Q10的濃度,若輔酶Q10濃度若降低超過75%甚至會引發死亡。 功效1.保護細胞,避免自由基傷害 根據《當前心臟病學評論》(Current Cardiology reviews)的一篇綜合研究,輔酶Q10作為抗氧化劑,還可以保護細胞膜,避免受到脂質過氧化作用(peroxidation)產生自由基的危害。 功效2.保護心血管 刊載於《美國心臟學會期刊》(AHA journals)的研究顯示,心臟衰竭患者透過攝取輔酶Q10 ,可以降低心血管不良問題的發生率。研究中還提到,心臟衰竭與心肌ATP產量過低、粒線體功能障礙、活性氧類物質增加與內皮功能障礙有關;其中,前面所提到的過氧化物便包含在活性氧類裡面,Q10不僅能促進ATP生成,對於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關鍵物質——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也抑制作用。(推薦閱讀:吃蛋擔心膽固醇過高?帶你破除膽固醇迷思) 功效3.延緩老化 值得一提的是,輔酶Q10也可作為美容保健品;輔酶Q10的抗氧化能力,能延緩細胞老化、保護膠原蛋白,有研究發現輔酶Q10有助於預防皺紋。 功效4.改善頭痛 當線粒體功能異常會導致腦細胞能量低下,並可能導致偏頭痛,由於Q10主要存在於細胞的線粒體中,因此它可能有益於治療偏頭痛。2017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輔酶 Q10可能有助於減少頭痛的頻率,並使頭痛時間縮短、減輕嚴重程度。 (推薦閱讀:抗氧化拒發炎!吃這5種維生素就對了) 輔酶Q10的攝取管道 其實輔酶Q10的來源相當廣泛,不僅人體可以自行產生,在魚、肉和全榖類食物中也發現含有輔酶Q10。可惜的是,人體輔酶Q10的製造量,在20歲以後就會逐漸下滑,但人體對其需求卻沒有減少,所以需要藉由飲食或營養品來補充;雖然天然食物中可攝取輔酶Q10,但只約佔每日建議攝取量30毫克的1/3,因此透過攝取營養補充品,比較能夠達到提升體內輔酶Q10水平的效果。 輔酶Q10什麼人不能吃?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對食品原料輔酵素Q10 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以下族群不適合使用輔酶Q10: 15歲以下小孩 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婦女 服用抗凝血劑(例如:華法林 Warfarin)的病患 輔酶Q10的副作用 許多研究結果指出,補充輔酶Q10對人體並不會造成明顯或嚴重副作用。在針對心臟衰竭患者的研究中發現,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其次是皮膚起疹子。以下列出其他攝取輔酶Q10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頭暈 疲勞 失眠 腹瀉 食慾不振 上腹痛 頭痛 畏光 輔酶Q10推薦怎麼挑? 目前市面上的輔酶Q10營養補充品琳瑯滿目,主要製作方法分為天然發酵萃取、菸葉化學合成製造法兩種;我們常說「天然尚好」,挑選輔酶Q10的標準也是如此;以天然發酵萃取製成的輔酶Q10價格較高,但其安全性與人體相容性比化學合成的還要好;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留意成分標示,以國際知名品牌為主。心臟病患者在考慮攝取輔酶Q10營養品前,也應先與醫師討論。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Hello醫師 Line:https://lihi3.cc/Ur9VD Hello醫師 FB:https://lihi3.cc/F7Qlf


心臟病

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認識心臟病症狀、診斷、治療

心臟病的定義及種類 心臟病(Heart disease)泛指所有對心臟造成影響的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以下簡稱冠心病)、心律不整(Arrhythmia)和先天性心臟病等等。談到心臟病時,我們可能經常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也一併納入討論,但是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血管狹窄或堵塞而引起的心絞痛、中風或心肌梗塞(Myocardiac infarction),另外,一些可能影響心臟肌肉、瓣膜和心律的疾病,也可以歸在心臟病的一種。 心臟病的成因與症狀 不同種類的心臟病,會有不同的症狀和形成原因,以下《Hello醫師》將一一為你介紹。 心血管疾病 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往往和心血管疾病脫不了關係,當脂肪斑塊堆積於動脈,便會讓動脈管壁增厚、變硬,使得血液更難通過動脈到達各器官組織。(延伸閱讀:動脈粥狀硬化) 心血管疾病的症狀 舉例來說,冠心病就是相當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此外,男性和女性的常見症狀也有所差異,像是男性更容易心絞痛,女性則比較常會有呼吸急促、噁心或特別疲累等症狀。(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以下為心血管疾病的其他症狀: 心絞痛(重物壓迫感) 胸悶 呼吸困難、急促 噁心 頸部、喉嚨、下巴、腹部和背痛 肢體感覺麻木、寒冷且特別虛弱 心律不整 心跳其實並非由肌肉自主控制,而是經由竇房結(SA node,又稱節律點)這個部位所發出的電流訊號,刺激心臟肌肉收縮以產心跳。若這個電流訊號出現被阻擋或延遲等問題,便可能造成心跳頻率異常,導致心律不整。(延伸閱讀: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的症狀 心臟跳得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可能造成心律不整,但一般來說,心律不整多發生在有先天心臟病或心肌組織受過傷的人身上。以下為心律不整的相關症狀: 心絞痛 胸部不適 呼吸困難、急促 頭暈 頭重腳輕、快昏倒的感覺 昏厥 心房顫動(Atrial flutter) 先天性心臟病 英文為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大多數先天心臟缺陷,胎兒在媽媽肚子滿1個月後,便可能隨著心臟的發展而一併出現,缺陷可能因藥物和基因所導致。至於成人心臟缺陷,則是因為在小的時候症狀不明顯,而未被檢測出來,直到成年,症狀逐漸顯現後才發現。(延伸閱讀: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 心臟先天就有缺陷的患者,罹患其他併發症的機率較高。比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在出生不久或幼童階段時就會顯現下列症狀: 皮膚呈淺灰色或藍色。 腿、腹部和眼睛周圍腫脹。 寶寶喝奶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影響寶寶成長發育。 有些較輕微的先天性心臟病,可能直到青少年或成人才會被診斷出來,相關症狀如下: 運動時特別容易呼吸急促或疲勞(延伸閱讀: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手、腳或腳踝腫脹 心肌病變 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指的是患者的心臟肌肉有肥厚或是擴大的情況,心肌病變可以細分為擴張型心肌病變、肥厚型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限制型心肌病變(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以下列出可能出現的症狀:(延伸閱讀:心肌病變) 休息或疲累時呼吸頭暈。 腳、腿和腳踝腫脹。 疲累。 不正常的心臟節律,如特別快速或劇烈。 頭暈、頭重腳輕。 昏厥。 心臟感染 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都可能入侵人體,引起心肌炎(Myocarditis)和心內膜炎(Endocarditis)等心臟感染症狀,常見的感染原有克沙其病毒(Coxsackievirus)、流感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等等。(克氏錐蟲可能會導致查加斯病) 心臟感染的症狀 感染心肌炎和心內膜炎的患者可能出現下列症狀: 心絞痛 發燒 發冷 皮膚起疹子 下肢腫脹 心律不整 不停咳嗽 瓣膜性心臟病 英文為Valvular heart disease。心臟瓣膜的開闔可以控制血液流動;但先天瓣膜缺陷、風濕熱、結締組織疾病,或是心臟感染都可能會造成心臟瓣膜功能受損,引發血液逆流、瓣膜狹窄、脫垂、硬化,甚至破裂等問題。瓣膜性心臟病的患者可能有以下症狀:(延伸閱讀:瓣膜性心臟病) 疲累 呼吸急促 心律不整 雙腿、腳踝腫脹 心絞痛 心雜音(即血液留經心臟瓣膜的心音) 昏厥 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


心臟病

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我們都知道心臟病和肥胖有密切的關係,因為身體超重及肥胖症會加重心臟負擔,進而提高心臟衰竭的風險。根據衛福部最新的數據顯示,心臟疾病為我國第2大死因,相較於2019年,整整上升了3%,不可輕忽。今天《Hello醫師》將帶大家探討肥胖是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大家應維持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及充足的睡眠。 肥胖超重是全球的健康問題 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習習相關,根據澳洲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人口與全球衛生系所有研究發現,近期許多國家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數量,下滑的速度趨緩,尤其是35~74歲的人,一些國家甚至死亡數有上升的趨勢,例如美國和加拿大。 不可否認的,肥胖是很關鍵的原因之一,以美國為例,有1/3的成人就有肥胖症,另有1/3則是超重,參與其研究的艾倫.唐納德.洛佩茲(Alan Donald Lopez AC)教授表示,過去數十年肥胖症的增加,這正意味著民眾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隨之提高。 不過,隨著健康意識興起,讓民眾對心血管和心臟疾病的意識也逐漸提升,再加上現代醫療不斷進步,心血管疾病的預後及存活率相信會愈來愈樂觀。(同場加映: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為什麼肥胖跟心臟病有關?膽固醇和血壓都是兇手 論肥胖症對心臟健康的危害,有2個很重要的因素—膽固醇與高血壓,最後引致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這是因為當血脂升高時,低密度膽固醇(簡稱 LDL,又稱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亦會升高,進而減少高密度膽固醇(簡稱 HDL,俗稱好膽固醇),使壞膽固醇積存在血管內。(延伸閱讀:沒症狀才要怕!高膽固醇血症幾乎無症狀!肥胖、抽菸者快驗血脂,怕膽固醇超標9要這樣吃) 此外,肥胖的人會需要更多的氧氣,若血管內的膽固醇、油脂過多導致血流不順時,高血壓和糖尿病就會因此找上門。其他風險還包括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代謝症候群、膽囊疾病、骨關節炎及其他癌症。(同場加映:了解心臟病:最危險因素與最佳預防方法) 腰圍肥胖也會提高心臟病風險 另外,別以為肥胖症病人才會罹患心臟疾病,根據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簡稱ESC)的資料,腹部肥胖也是很重要的指標,換句話說,啤酒肚也可能會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該研究還發現,肥胖症並不受其他風險因子和次級預防治療影響,但針對心臟病的復發,其原因仍是未知。 而雖然女性腹部肥胖的比例比男性高,但男性的心臟病復發率卻更顯著,參與此研究的臨床科學與教育系醫學博士穆罕默迪(Hanieh Mohammadi)解釋,這或許是因為男性的内臟脂肪普遍比女性更高,女性身上的脂肪,較多是比較無害的皮下脂肪。(延伸閱讀: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所以,民眾除了要注意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測量腰圍也是健康的關鍵,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UCLA Health)的心臟科醫師梅根.卡瑪特(Megan Kamath)建議,測量腰圍和腰臀比率能更精準地預知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更勝BMI,男人腰圍≧90公分,女人則是≧80公分。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心臟病

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心臟病在女性死因中占前幾名,但出現的症狀卻因人而異,症狀和典型的胸痛不同,有些女性所出現的警訊都是非典型的,所以對女生來說,預防心臟病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辨識這些可疑的症狀,以便及早治療。今天就讓《Hello醫師》為各位女性講解心臟病會出現哪些症狀,以及要注意哪些才能預防心臟病。 女性的心臟病症狀有哪些? 胸痛或胸口不適,是心臟病的典型症狀,但不是每個病患都會出現這2種症狀。(延伸閱讀:女人更年期後要小「心」!了解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疼痛擴及手臂、頸部、下顎、胃及背部,疼痛可能發生在單一部位或全部,對某些患者來說這些疼痛可能很劇烈,有些則只是感到輕微不適。 感覺噁心、出汗、呼吸困難,以及頭痛伴隨胸痛、不適。 有點像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的不適。 全身不適,或伴隨胸痛、昏昏欲睡。 心臟病所導致的胸悶、胸痛症狀可能很輕微,女性患者對於此類胸痛,可能只是感覺胸悶或緊繃,這是因為女性心血管阻塞的情形不只是冠狀動脈阻塞而已,可能也擴及冠狀動脈微血管,也就是所謂的小血管疾心臟病或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疾病。而女性的心臟病症狀較常發作於休息或睡覺時,精神壓力也可能是誘發心臟病的主因。(推薦閱讀:女人 50 要當心!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女性心臟病的風險因素 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等幾個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典型風險因素,都會對男性或女性造成危害,然而在女性族群中,以下這些情況更容易罹患心臟病: 糖尿病 精神壓力和憂鬱症 抽菸(推薦閱讀: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成!女性抽菸傷害大) 不運動 更年期 孕期併發症 心碎症候群或稱章魚壺心肌症 不只有年長女性會得心臟病 很多人可能以為年長的女性較容易罹患心臟病,但其實任何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尤其是年齡在65歲以下、有家族心臟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上述的心臟病風險因素。(延伸閱讀: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女性如何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女性可以透過改變各種生活習慣來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例如: 保持健康的理想體重(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戒菸或拒絕吸菸 規律運動 健康飲食 一般而言,女性較少因為急性心臟病發作而進急診室的案例,因為女性心臟病的症狀通常較輕微而難以被發現,甚至有患者輕忽症狀,因此若您已出現前述症狀或懷疑自己可能有心臟方面的問題,請叫救護車急診就醫,除非不得已,否則請勿自行開車到醫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心臟病

葉克膜是什麼?ECMO的原理、用途、風險、費用

葉克膜可能是台灣人特別熟悉的一種醫療設備,最早由時任台大醫院外科醫師柯文哲引入台灣,由於其經常應用在生死交關的醫療狀況,有些人可能因此產生迷思,認為用葉克膜就可續命,然而其實有許多條件與風險需要釐清。 《Hello醫師》將會透過本文介紹葉克膜的作用機制、風險、使用方式,以及健保給付條件。 什麼是葉克膜? 葉克膜最早引入台灣時,主要用於支持換心患者在接受心臟移植前的過渡期,亦或是在心臟移植術後沒有立即恢復,便可利用葉克膜暫時取代心臟的功能。然而隨著技術熟練和普及,目前葉克膜已經廣泛用於需要短期心肺功能支持的病患身上。 葉克膜(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又稱體外膜氧合、體外循環膜肺維生系統)。主要功用是利用人工心臟(幫浦)將患者的血液從靜脈引出,接著透過人工肺臟(氧合器)讓缺氧血中的二氧化碳移除,加入氧氣以轉換為充氧血,再將血液輸回患者的動脈或靜脈內。(延伸閱讀: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葉克膜與人工心肺機的差異 聰明的你是不是已經聯想到,在進行心臟停跳手術(Cardiopulmonary bypass)時,負責代替心臟功能的機器(人工心肺機)其實和葉克膜有關係? 沒錯,它們的原理大致相同,心臟停跳手術所用的人工心肺機一般只會持續數小時,直到手術結束,而葉克膜則是用於數天甚至數週的心肺功能維持。 此外,人工心肺機和葉克膜最大的差別在於血液有無停滯。人工心肺機屬開放系統,容易在手術中吸入許多空氣,因此需要將血液排到體外的貯血槽中,以便排除空氣,但是為了避免貯血槽中的血液凝固,必須使用大量抗凝血劑,避免產生血栓。 葉克膜則不需要貯血槽,讓血液處於封閉循環,加上病患的心肺系統並未完全失能,因此血液不會有持續停滯在一處的情況發生,也就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抗凝血劑,從而提高葉克膜的可使用時間,讓體外循環也能應用於手術室之外。 如何安裝葉克膜? 葉克膜需要透過手術進行安裝,其主要組成有塑膠導管、人工肺臟(氧合器)、人工心臟(幫浦),醫療人員會在患者的靜脈或動脈切開小口以便插入導管,並透過X光確認導管位置正確,同時,患者也會連接呼吸器,因此會使用靜脈注射或鼻胃管的方式,維持患者的營養供給。(延伸閱讀:心臟病治療:心臟手術一覽) 另外,醫療人員也會注射抗凝血劑,以避免導出的血液凝固,注射預防性抗生素,以及注射鎮靜劑,以避免患者躁動。或者也可能使用利尿劑來幫助腎臟排出水分。 安裝完成後,體外循環師會透過螢幕監測患者的心率、血液壓力、氧氣含量,以確保患者在使用葉克膜期間的健康狀況。 葉克膜的連接方式 視患者的症狀差異,葉克膜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應用模式: 靜脈至靜脈(Veno-Venous, VV):輸出端由腹股溝將導管插入股靜脈,輸出端則位於頸部靜脈。主要用於肺功能受損,但心臟無停跳風險的患者。 靜脈至動脈(Veno-Arterial, VA):輸出端由腹股溝將導管插入股靜脈,輸出端則位於股動脈。主要用於肺功能受損,且心臟有停跳風險的患者。 哪些人需要使用葉克膜? 真正需要用葉克膜的人,必須先經過專業醫師診斷,判斷的原則有以下3點: 在給予額外氧氣支持下,肺部的氧氣供給仍不足。 即便有呼吸器的輔助,肺部仍無法妥善排除二氧化碳。 心臟無法泵送足夠的血液。 很多疾病可能造成以上情況,比如嚴重的肺部感染或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等,根據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的規範,以下情形屬於葉克膜的適應症: 一、心因性休克 心臟手術重建後,出現暫時性心臟功能障礙(Stunned heart)。 作為準備心臟手術、心室輔助器或心臟移植時,暫時替代心臟功能而用。(延伸閱讀:心跳過慢的救星!心律調節器作用與類型介紹) 可回復性的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急性心肌梗塞併心因性休克。(延伸閱讀: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其他心因性休克。 二、呼吸衰竭 FiO2:1.0, PaO2<60 mmHg,已排除可逆轉之原因。 二氧化碳滯留(CO2 retention)造成血行動力學不穩,已排除可逆轉之原因。 作為肺臟移植時,暫時替代肺臟功能而用。 三、小兒及新生兒 吸入性胎便肺炎症候群(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呼吸窘迫症候群(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先天性橫膈膜疝氣(Congenital diaphragm hernia, CDH) 新生兒頑固性肺高壓(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onate, PPHN) 上述疾病經傳統治療(含呼吸器),並合乎下列呼吸衰竭指數: 氧合指數(Oxygenation Index, OI)≧ 40 OI=MAPxFiO2x100/PaO2 平均氣道壓(Mean Airway Pressure, MAP) AaDO2=(Patm–47) x FiO2–PaO2–PaCO2>610 for 8Hrs […]


心臟病

心臟肥大|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心臟肥大的基本概念 什麼是心臟肥大? 心臟肥大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指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心臟有擴大的情況。 然而,一般將 Cardiomegaly 俗稱「心臟肥大」,其實是很大的誤解,就單純字義來說,cardio是心臟,megaly是大,Cardiomegaly直譯就是「大心」,單指心臟擴大而已,並不一定包含心肌肥厚。例如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是負責將血液送出的主要腔室(左心室)擴大,但心肌是正常或反而變薄,且變得較無力。所以 Cardiomegaly 與其翻譯成「心臟肥大」,倒不如用「心臟擴大」來得更精確。 心臟肥大有多常見? 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病史的患者,患有心臟肥大是很普遍的。有高血壓的患者,如果沒有妥善及時治療,久而久之,會先發生心肌肥厚(Hypertrophy),接著心臟擴大(Cardiomegly),再來就步入心臟衰竭。此外,年長者比年輕的人,更容易有心臟肥大。值得注意的是,做好自我健康照護,降低風險因素,可以減少患有心臟肥大的機會,請進一步與你的醫師討論相關資訊。 心臟肥大的原因 造成心臟肥大的原因很多,某些心臟病(如:先天性心臟病)或是其他因素,會使得心臟泵血變得特別費力,導致心臟的負荷增加,時間一久,便會形成心肌肥厚,接著演變為心臟擴大。 此外,心臟感染或是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也會直接傷害心肌,提高心臟肥大的風險。以下列出11種最可能造成心臟肥大的原因: 高血壓:長期的高血壓恐造成左心室肥大,因為心臟將血液輸送到全身過程,必需更用力,造成心臟肌肉肥厚接著導致心臟擴大。此外,高血壓也會使心臟的上半部心房擴大。(同場加映:高血壓心臟病) 瓣膜性心臟病:心臟瓣膜是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閥門,如果因為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先天心臟缺陷、心臟感染、結締組織疾病等因素,而對瓣膜造成傷害,導致血液逆流,進而心室擴大。(推薦閱讀:瓣膜性心臟病) 另外如果合併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則積聚在左心房的血液流到左心室不通暢,容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而被打到主動脈就可能引發各處中風。(推薦閱讀:風濕性心臟病) 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心肌病變會造成心室擴張、心肌肥厚或心肌纖維化,導致心臟泵血困難,進而降低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 冠狀動脈狹窄: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因為心臟血管變得狹窄,導致心臟必須更用力搏動,才能輸出足量的血液,長時間下來便會導致心臟肥大進而心臟衰竭。 心肌受損:心肌炎(Myocarditis)或心肌梗塞會傷害心肌,使心肌產生疤痕,導致心肌缺氧病變、心律不整(Arrhythmia)等可能引起心臟肥大。 心包膜積水(Pericardial effusion):心包膜是心臟外面的囊狀組織,其中有由淋巴液構成的心包膜液,做為緩衝、潤滑之用。有心包膜積水時,胸部X光檢查可見心臟擴大。 當心包膜積水累積大量時,會壓迫心臟並影響血流動力學,此時稱為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 紅血球計數(Red blood cell count)偏低:代表貧血的狀況,患者體內沒有足夠的健康紅血球,將氧氣攜帶到身體各組織。如果不妥善治療,慢性貧血會導致心跳過快或不規則,且心臟為了彌補貧血所造成的氧氣不足,必須增加血液供應量,從而導致心臟肥大。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兩者都會導致心臟肥大,與其他心臟方面問題。 體內含鐵過多:血鐵沉積症(Hemochromatosis,又稱血色素沉著症)是身體無法正常代謝鐵的疾病,它會導致鐵堆積在體內各器官,包括心臟在內。 鐵質沉積在心臟會先影響舒張功能障礙(Diastolic dysfunction,如限制型心肌病變)及造成心律不整,末期則會導致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此時為收縮功能障礙(Systolic dysfunction)。 類澱粉沉積症(Amyloidosis):罕見疾病,患者的蛋白質有兩類異常,其一是輕鏈類澱粉沉積(AL,Light chain amyloidosis),另一是甲狀腺素類澱粉沉積(ATTR,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患者體內的異常蛋白質會隨著血液流動,沉積在身體各處,若沉積在心臟,便可能影響心臟功能,典型的變化是限制型心肌病變。 生理性心臟肥大:如同我們去健身房重訓,肌肉會變得肥大(Hypertrophy)一般,運動員因為長期處於高強度運動訓練或比賽,心臟也會產生適應性的肥大化,以滿足身體需求。 心臟肥大的症狀 有些人雖然心臟肥大,但沒有任何徵兆或症狀,其他人則可能會有下列的徵兆、症狀: 呼吸困難、急促 心律不整 水腫 疲勞 心悸(Palpitation),或感到心臟在短暫1~2秒內暫時停止跳動(推薦閱讀:什麼是心悸?了解心悸 3 原因、心悸不一定心跳快)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如果你有下列徵兆、症狀,請立即尋求醫師協助: 胸痛(推薦閱讀:心好痛演哪齣?狹心症=心絞痛!胸痛症狀與治療方法一次看) 手臂、背部、頸部、下巴、腹部疼痛(非典型胸痛)(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嚴重呼吸困難或急促 昏倒 心臟肥大的風險因素 很多風險因素會導致心臟肥大,如: 高血壓:高於140/90mmHg即屬於高血壓。(進一步了解:高血壓) 家族病史:如果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心臟肥大,那你患有心臟肥大的機會也會提高。 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臟感染等等。 心臟肥大的併發症 心臟衰竭 心臟驟停或猝死(同場加映: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血栓 心雜音 心臟肥大的診斷與治療 (持續惡化的心臟肥大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 心臟肥大通常會先透過心電圖進行初步檢查,接著再透過影像檢查,進一步了解心臟肥大的狀況,其他可能利用的心臟檢查方式如下: 影像檢查: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檢測你心臟是否有問題,常見的檢測項目有:胸部X光、心臟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或心臟核磁共振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


心臟病

愛愛到馬上風?解答心臟病與性生活的常見疑惑

親密關係對生活十分重要,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永遠沒有性生活,但本身有心臟疾病或曾發生過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者,可能會對性事有所疑慮,甚至會擔心性愛會造成急性心臟病發作,導致俗稱的「馬上風」,即因性行為而導致猝死。究竟性愛是否會誘發心臟病發作?心臟病患者能安全享有性生活嗎?《Hello醫師》將為你一一解答。 Q1:性愛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嗎? A1:性行為跟其他有氧運動一樣,都會促使心跳加快,以便輸送足夠的氧氣,滿足人體需求,因此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患者,可能因為性行為導致心臟壓力增加,引發心絞痛或甚至心肌梗塞。 然而,研究指出性愛導致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其實微乎其微,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一篇研究,在每週進行1次性行為的10,000人之中,只有2~3人會有心肌梗塞的狀況。無論是否有冠心病,在性行為中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都相當微小。事實上,性行為雖然會提升心率和血壓,但是程度大概只跟爬2層樓梯差不多。 任何運動都有風險,如果你擔心性行為會導致心臟病發作,那麼跑步、重訓等運動也可能造成相同結果,但若因此避免任何形式的運動,反而會提升心臟病的風險,因為運動有助於產生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預防高血脂。此外,運動也提升你的心肺能力,降低因性行為而導致心肌梗塞的風險。(推薦閱讀: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適度運動有助提升心肺能力,建議心臟病患先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與強度。 Q2:心臟病患者該如何安全進行性生活? A2:對於曾有心肌梗塞發作史,或是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的病患來說,進行性行為或是運動都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必須接受「心臟復健」,透過醫師和復健師擬定專屬的復健計畫,透過規劃過的訓練方式與訓練量,一步步提升心臟的壓力耐受程度。 一般來說,若能做到爬樓梯、慢跑等運動,那麼從事性行為通常也無大礙。若不確定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可以諮詢醫師的意見,醫師會透過專業的檢查和診斷,評估你是否適合進行性行為。 Q3:哪些情況需要避免性生活? A3:雖然進行性行為的風險並不高,但如果你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臟衰竭(NYHA 第四級)或是嚴重心律不整(Arrhythmia),請先暫時避免性行為,先前往醫院接受診斷與治療,再根據醫師的建議判斷,決定何時恢復性生活。 另外,有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應該等到傷口完全復原再考慮行房為佳。 心臟病患若有性功能相關問題,應尋求醫師的幫助。 Q4:性慾和性能力下降了怎麼辦? 除了上述提到的風險之外,心臟病患在進行性行為時,反而可能因為呼吸喘或體力不支,影響自己或伴侶對性生活的滿意度及意願。因此,心臟病患不須避諱詢問醫師自己對於性行為的擔憂。 此外也有很多人的性慾受心臟病影響而下降,例如男性可能會有勃起障礙;女性則可能出現陰道乾燥。若有這方面的問題,建議不妨就醫檢查,醫師可能會以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恢復性生活。 請避免以下行為: 未經醫師指示,自行使用壯陽藥,可能導致壯陽藥與其他降血壓藥物或硝酸甘油含片合併作用,造成血壓過低。 擅自停止服用心臟病藥物,以恢復性慾或影響性功能。 其他性行為注意事項與建議 以下提供一些可能有助心臟病患改善性生活的建議與注意事項: 心臟病患可以位處下位,降低對性行為時心臟所受的壓力。 在舒適、不受干擾的時間和地方行房,緊張或不安的情緒會增加心臟的壓力。(延伸閱讀:戶外性愛好刺激~野戰時該注意的4要點) 若你有安裝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在性行為過程中因心律不整而遭到電擊,並不會影響你的伴侶,不過你仍有必要在下次回診時告訴醫師。(推薦閱讀:心跳過慢的救星!心律調節器作用與類型介紹) 若在性行為過程中出現明顯不適,請立即暫停並休息,觀察身體狀況,倘若出現胸痛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且無逐漸好轉的跡象,請立即撥打119就醫。若醫師有開舌下甘油含片,請依照使用說明服用。(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心臟病

了解心臟病:最危險因素與最佳預防方法

心臟病是台灣10大死因的第2名,根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的數據顯示,2020年因心臟疾病死亡人數比2019年上漲了3%。大多數患有嚴重心臟和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一連串的疾病,例如心臟病或心臟衰竭。 最可怕的是有關心臟疾病的統計數據,因為它發生得很快,而且沒有任何預警,任何人都可能遇到,也有愈來愈多人心臟病發作。不幸的是,大多數心臟病發的人,是因為不了解這些症狀。因此,了解如何預防心臟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幸運的是,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了解任何心臟疾病並加以改善心臟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來了解。 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高血壓(Hypertension)和高膽固醇(High cholesterol)等疾病,被公認為是心臟疾病和心臟病發作的最大危險因素, 並且它們經常沒被發現,直到變得更糟且更嚴重。如果有出現以上的症狀時,建議立即就醫。(同場加映: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心臟病測試與檢查 透過普通的測試,就可以容易且快速地了解一些較為明顯的心臟疾病症狀,例如胸悶和胸痛等。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會建議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例如壓力測試、冠狀動脈再成形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等。 然而,並非所有就診的患者,都會被確認患有心臟疾病,醫師可能也會提供預防心臟疾病的有用建議,例如,與患者聊天時,醫師可以確定患者需要調整的最小風險因素,來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如何預防心臟疾病?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去看醫師!做心臟疾病篩檢並不好玩,所以大多數人都拒絕去檢查,即使已有心臟疾病症狀的人,也是如此。事實上,不管是否感覺良好,去一趟診所或醫院是必要的,因為很難自我分辨心臟疾病的症狀。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進行治療,這些症狀並不會就此消失!(延伸閱讀:了解心臟病:最危險因素與最佳預防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如何預防心臟疾病?這問題長久以來的最佳答案,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醫師也會如此建議。即使是沒有心臟疾病徵兆的人,也可從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獲益良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壓力控管、戒菸、定期鍛鍊和健康飲食,健康飲食包括限制鹽分攝取量,完全排除或適量飲酒,以及維持健康的體重。 積極主動去檢查,絕對是好事,同時配合健康的飲食,去控制已經出現的症狀,會讓您遠離心臟疾病或心臟病發作。(推薦閱讀:愛護你的心臟!日常生活6關鍵保持心臟健康) 【想認識更多心臟相關疾病,請至心臟健康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