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心臟肥大|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醫學審稿: 吳慶南醫師 · 內科 · 吳慶南內兒科診所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7/29

    心臟肥大|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心臟肥大的基本概念

    什麼是心臟肥大?

    心臟肥大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指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心臟有擴大的情況。

    然而,一般將 Cardiomegaly 俗稱「心臟肥大」,其實是很大的誤解,就單純字義來說,cardio是心臟,megaly是大,Cardiomegaly直譯就是「大心」,單指心臟擴大而已,並不一定包含心肌肥厚。例如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是負責將血液送出的主要腔室(左心室)擴大,但心肌是正常或反而變薄,且變得較無力。所以 Cardiomegaly 與其翻譯成「心臟肥大」,倒不如用「心臟擴大」來得更精確。

    心臟肥大有多常見?

    高血壓心臟病病史的患者,患有心臟肥大是很普遍的。有高血壓的患者,如果沒有妥善及時治療,久而久之,會先發生心肌肥厚(Hypertrophy),接著心臟擴大(Cardiomegly),再來就步入心臟衰竭。此外,年長者比年輕的人,更容易有心臟肥大。值得注意的是,做好自我健康照護,降低風險因素,可以減少患有心臟肥大的機會,請進一步與你的醫師討論相關資訊。

    心臟肥大的原因

    造成心臟肥大的原因很多,某些心臟病(如:先天性心臟病)或是其他因素,會使得心臟泵血變得特別費力,導致心臟的負荷增加,時間一久,便會形成心肌肥厚,接著演變為心臟擴大

    此外,心臟感染或是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也會直接傷害心肌,提高心臟肥大的風險。以下列出11種最可能造成心臟肥大的原因:

    • 高血壓:長期的高血壓恐造成左心室肥大,因為心臟將血液輸送到全身過程,必需更用力,造成心臟肌肉肥厚接著導致心臟擴大。此外,高血壓也會使心臟的上半部心房大。(同場加映:高血壓心臟病
    • 瓣膜性心臟病心臟瓣膜是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閥門,如果因為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先天心臟缺陷、心臟感染、結締組織疾病等因素,而對瓣膜造成傷害,導致血液逆流,進而心室擴大。(推薦閱讀:瓣膜性心臟病 另外如果合併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則積聚在左心房的血液流到左心室不通暢,容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而被打到主動脈就可能引發各處中風。(推薦閱讀:風濕性心臟病
    • 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心肌病變會造成心室擴張、心肌肥厚或心肌纖維化,導致心臟泵血困難,進而降低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
  • 冠狀動脈狹窄: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因為心臟血管變得狹窄,導致心臟必須更用力搏動,才能輸出足量的血液,長時間下來便會導致心臟肥大進而心臟衰竭。
  • 心肌受損:心肌炎(Myocarditis)或心肌梗塞會傷害心肌,使心肌產生疤痕,導致心肌缺氧病變、心律不整(Arrhythmia)等可能引起心臟肥大。
  • 心包膜積水(Pericardial effusion):心包膜是心臟外面的囊狀組織,其中有由淋巴液構成的心包膜液,做為緩衝、潤滑之用。心包膜積水,胸部X光檢查可見心臟擴大 當心包膜積水累積大量時,會壓迫心臟並影響血流動力學,此時稱為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
  • 紅血球計數(Red blood cell count)偏低:代表貧血的狀況,患者體內沒有足夠的健康紅血球,將氧氣攜帶到身體各組織。如果不妥善治療,慢性貧血會導致心跳過快或不規則,且心臟為了彌補貧血所造成的氧氣不足,必須增加血液供應量,從而導致心臟肥大。
  •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兩者都會導致心臟肥大與其他心臟方面問題。
  • 體內含鐵過多:血鐵沉積症(Hemochromatosis,又稱血色素沉著症)是身體無法正常代謝鐵的疾病,它會導致鐵堆積在體內各器官,包括心臟在內。 鐵質沉積在心臟會先影響舒張功能障礙(Diastolic dysfunction,如限制型心肌病變)及造成心律不整,末期則會導致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此時為收縮功能障礙(Systolic dysfunction)。
  • 類澱粉沉積症(Amyloidosis):罕見疾病,患者的蛋白質有兩類異常,其一是輕鏈類澱粉沉積(AL,Light chain amyloidosis),另一是甲狀腺素類澱粉沉積(ATTR,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患者體內的異常蛋白質會隨著血液流動,沉積在身體各處,若沉積在心臟,便可能影響心臟功能,典型的變化是限制型心肌病變。
  • 生理性心臟肥大:如同我們去健身房重訓,肌肉會變得肥大(Hypertrophy)一般,運動員因為長期處於高強度運動訓練或比賽,心臟也會產生適應性的肥大化,以滿足身體需求。
  • 心臟肥大的症狀

    有些人雖然心臟肥大,但沒有任何徵兆或症狀,其他人則可能會有下列的徵兆、症狀:

    心臟肥大的常見症狀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如果你有下列徵兆、症狀,請立即尋求醫師協助:

    心臟肥大的風險因素

    很多風險因素會導致心臟肥大,如:

    • 高血壓:高於140/90mmHg即屬於高血壓。(進一步了解:高血壓
    • 家族病史:如果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心臟肥大,那你患有心臟肥大的機會也會提高。
    • 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臟感染等等。

    心臟肥大的併發症

  • 心臟衰竭
  • 心臟驟停或猝死(同場加映: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 血栓
  • 心雜音
  • 心臟肥大的診斷與治療

    心臟衰竭
    (持續惡化的心臟肥大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

    心臟肥大通常會先透過心電圖進行初步檢查,接著再透過影像檢查,進一步了解心臟肥大的狀況,其他可能利用的心臟檢查方式如下:

  • 影像檢查: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檢測你心臟是否有問題,常見的檢測項目有:胸部X光、心臟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或心臟核磁共振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 運動心電圖(Stress test)
  • 心肌組織切片檢查(Biopsy)
  • 心臟肥大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如果你的心臟肥大是因為心肌病變,或其他心臟方面問題造成,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服用下列藥物,如:

    • 利尿劑(Diuretics):可以降低體內鈉、水分含量,也有助於減輕動脈、心臟的壓力。
    •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幫助降血壓。
    •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m, ARB):對於不能服用ACEI的人而言,ARB也能提供相同益處且比較不會誘發咳嗽等副作用
    • 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能降血壓並提升心臟功能。(推薦閱讀:乙型阻斷劑
    • 毛地黃(Digoxin):強心劑的一種,這項藥物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量,並改善因為心臟衰竭需要住院的情況。(推薦閱讀:強心針、強心劑傻傻分不清?認識強心藥物
    •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減少因血栓造成的心肌梗塞或中風。
    • 抗心律不整劑(Antiarrhythmics):這項藥物能幫助心臟律動正常。

    心臟肥大患者接受藥物治療

    其他醫療方法

    如果藥物無法治療心臟肥大情況,可能需要採用其他醫療方法或手術:

  • 醫療器材輔助:對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這類特定心臟肥大的患者而言,需要安裝能夠調節左、右心室(Ventricle)收縮的心律調節器(Pacemaker)。

    對可能是嚴重

    心律不整(Arrhythmia)的高風險患者而言,可能需要服用藥物或安裝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避免突發性的心律不整,造成生命危險。(推薦閱讀:心臟節律器的使用注意事項與生活須知
  • 心臟瓣膜手術:如果心臟肥大是因為心瓣膜有問題引起,可能需要進行心瓣膜手術,修復或置換有問題的心瓣膜。(推薦閱讀:心臟病治療:心臟手術一覽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如果心臟肥大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嚴重時醫師可能建議你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左心室輔助幫浦(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有些心臟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植入機械式心臟輔助裝置,經由幫浦壓縮,協助虛弱的心臟,將血液送至主動脈。此外,心室輔助器也可作為患者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設備。
  • 心臟移植:如果藥物無法控制你的病情,心臟移植應該是最後的選擇。
  • 如何預防心臟肥大

    預防心臟肥大並沒有一種專門的方式,原則上,做好心臟病的預防,就能有效降低心臟肥大的風險。方法如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吳慶南醫師

    內科 · 吳慶南內兒科診所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7/29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