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又稱心肌病、心肌症)顧名思義就是心臟肌肉的疾病。你可能比較少聽到「心肌病變」這個名詞,別擔心,《Hello醫師》將為你介紹心肌病變會對心臟和我們的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醫學審稿: 吳慶南醫師 · 內科 · 吳慶南內兒科診所
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又稱心肌病、心肌症)顧名思義就是心臟肌肉的疾病。你可能比較少聽到「心肌病變」這個名詞,別擔心,《Hello醫師》將為你介紹心肌病變會對心臟和我們的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是最常見的心肌病變。患者負責將血液送出的主要腔室(左心室)擴大,心肌厚度呈正常或變薄,心肌收縮變得較無力,造成左心室在收縮時,沒辦法有效將足夠血液泵送出心臟。
在此情況,心室射出分率(Ejection fraction, EF,指的是心搏量/心室舒張末期容積)低於正常,即為典型的收縮功能障礙(Systolic dysfunction)。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心室腔室擴大,所以擴張型心肌病變易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
擴張型心肌病變的原因可以是原發性,如基因或遺傳。也可以是續發性如B型克沙奇病毒(Coxsackie B)引起的病毒感染,也可以由藥物濫用造成如酒精或古柯鹼(Cocain,又稱可卡因)引起,或是由瓣膜疾病或心律不整引起。但最多還是經常由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或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而引發,好發於中年人。
肥厚型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是原發性心肌病變最常見的1種。屬於體染色體顯性突變,突變位置在肌節(Sarcomere)上的肌球蛋白重鏈(Myosin heavy chain)。此病變會造成心肌組織增厚。一般來說,心肌增厚最常發生在心室和心室中膈,分為2種不同類型:
肥厚型心肌病變如果合併心室中膈肥厚最值得關切的是會誘發年輕人及運動員猝死,引起突發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因誘發心室性纖維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限制型心肌病變(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患者的心肌變得僵硬,使得心臟在跳動時,沒辦法有足夠的彈性擴張來讓血液充滿心室。在此情況,心搏量及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同時減少,所以心室射出分率仍然維持正常,亦即為舒張功能障礙。
此類心肌病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成因有浸潤性疾病(Infiltrative disease),如澱粉樣變性(Amyloidosis)或類肉瘤病(Sarcoidosis)或是放射治療的後遺症。另外也和貯積症(Storage disease)有關,如血鐵沉積症(Hemochromatosis)或肝醣儲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或法布瑞氏症(Fabry’s disease)。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ARVC)患者的右心室心肌組織會被脂肪或疤痕(纖維)組織取代,導致心臟電訊號傳導異常,引發心律不整。此症相當罕見,是青壯年或運動員發生心臟驟停,甚至猝死的原因之一。
未能劃分於以上4種類別的心肌病變,例如: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又稱心碎症候群)或是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等。
心肌病變的早期階段不太有明顯症狀,甚至有些人直到急性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發作前,都不會感覺心臟有任何異狀,但一般來說,隨著病情逐漸發展,患者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推薦閱讀: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1項或多項上述所列症狀,即可考慮就診,雖然不一定是心肌病變造成,但這些症狀可能代表你的心臟有其他相關問題。此外,如果你發生嚴重呼吸困難、胸痛或感覺快要昏倒時,請盡快撥打119尋求緊急醫療協助。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種類心肌病的成因外,以下也是可能導致心肌病變發生的風險因子:
在了解你的家族病史,以及你的口述病徵後,醫師可能會透過以下的方式,檢查你是否罹患心肌病變:
依據心肌病變類型、程度與療效,醫師可能會使用以下方法治療心肌病變或相關併發症:
由於我們無法改變家族、基因的遺傳風險,在其他可控因子上,預防心肌病變其實和預防其他心臟疾病的方法相去不遠。不過,因為心肌炎也可能導致心肌病變,所以建議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降低心臟感染的風險。其他有助改善心臟健康的方法包含: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