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普篩利弊一次看~偽陰性的潛在威脅大

普篩利弊一次看~偽陰性的潛在威脅大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持續延燒,雖台灣最近確診人數大幅降低,但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的腳步仍未止息。在疫苗尚未研發出來前,如何準確地將新冠病毒陽性者篩檢出來,進行隔離以避免傳染,成為防疫的重點。

然而,有鑑於美國和韓國等國都已採行大規模的普檢,希望台灣提高篩檢量能、擴大篩檢人數的聲音也逐漸浮現。由於處理時間需要數小時,而台灣受限於只有實驗室資源,篩檢能量有限,所以社區醫院加上送檢時間更容易塞車,通常花上一兩天時間。本文將帶您了解目前篩檢的主要方式,以及大量篩檢的利弊。

[covid_19]

台灣篩檢方式與結果需數小時

目前台灣主要採行的篩檢方式為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 RT-PCR),由於新冠病毒喜愛藏匿在鼻咽黏膜,此種方式需要利用鼻咽拭子採集咽處的黏液或痰液,再將採下的檢體送至實驗室檢驗,通常需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得知結果。由於所需時間較長,加上要求的檢驗設備較高級,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發既準確又省時的快篩試劑,以因應防疫需求。。

不過,雖然RT-PCR篩檢耗時又繁瑣,但它仍非 100%準確,假如患者體內病毒量低、採檢方式不正確,或者樣本在運送途中產生變化,導致篩檢結果為陰性,但實際上卻是陽性的「偽」陰性。

病毒在人體的表現是動態性,篩檢亦是如此,所以同一人 PCR 會增加間隔時間篩檢次數,來提高正確性。 即便 PCR 仍有部分偽陰性,但是比起即將推行全球的快篩−免疫測試顯色法需要更高的病毒量才能顯色,PCR 已經是目前針對冠狀病毒最靈敏的診斷工具。

偽陰性的數量愈高,造成社區傳染的可能性愈高。

偽陰性數量愈高愈可能社區傳染

如果偽陰性的患者沒有接受隔離管制,就會成為隱匿的傳染源,偽陰性的數量愈高,撕開防疫破口造成大規模社區傳染的可能性愈高。

這也是為什麼衛福部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於在機場進行入境普篩持保留態度的原因。除了所需成本提高,可能會浪費篩劑,檢測為偽陰性的人恐會失去戒心,提高病毒傳播機率,因此陳時中認為,目前要求所有入境者皆居家檢疫 14 天,是比較適當的做法,檢測量能應保留到出現社區感染時再使用。

此外,篩檢結果除了偽陰性的可能性,也可能有偽陽性問題,將偽陽性的人都送入負壓隔離病房,可能會提早面臨床位不足、醫療超載的問題,到時真陽性患者可能沒辦法受到最佳的隔離和醫療照顧。相較於美、日、韓等國,台灣篩檢陽性率偏低,雖無法完全證明沒有社區傳染情形,但以目前情況來看,仍屬較輕微且可掌控的範圍之內。

普篩孰對孰錯?

關於篩檢是否需要擴大的議題,其實正反方都有人支持,部分支持者認為,擴大篩檢量能才能有效防堵漏洞,降低未被檢測的帶原者散播病毒的機會。有些反對者則表示,普篩或廣篩會造成資源浪費,其中的偽陰性或偽陽性結果,反而會讓目前尚未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的台灣,增添不必要的風險。全面普篩有其利弊,是否需要在此時擴大篩檢範圍,仍有討論的空間,而以衛福部於 7 月 29 日發出的新聞稿來看,對於普篩仍持保留態度。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False Negatives’ in COVID-19 Testing: If You Have Symptoms, Assume You Have the Disease.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ews/false-negatives-covid19-tests-symptoms-assume-you-have-illness  Accessed April 20, 2020.

COVID-19 CORONAVIRUS PANDEMIC.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Accessed April 20, 2020.

The case for end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mass testing. https://www.vox.com/2020/4/13/21215133/coronavirus-testing-covid-19-tests-screening  Accessed April 20, 2020.
Testing in the U.S.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ases-updates/testing-in-us.html  Accessed April 20, 2020.

現行版本

2022/06/16

文: 于承宇

醫學審稿: 姜冠宇醫師

于承宇 更新


相關文章

遺體可傳新冠病毒?出席葬禮風險與須知

從伊波拉到新冠~瑞德西韋如何作用


醫學審稿:

姜冠宇醫師

整合醫學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6/16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