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肌肉扭傷

肌肉扭傷

肌肉扭傷的定義

肌肉扭傷(Muscle strain,或pulled muscle),是肌肉過度拉伸或撕裂造成的傷害。任何部位的肌肉都有可能扭傷,但最常見於下背、頸部、和股二頭肌(大腿後側)。

肌肉扭傷有多常見

肌肉扭傷很常見,任何年齡的人皆可能經歷,請諮詢醫師了解降低發生的方法。

肌肉扭傷的症狀

肌肉扭傷的常見症狀如下:

  • 患部突然很痛。
  • 肌肉痠痛
  • 患部活動範圍受阻。
  • 患部瘀青或皮膚顏色暗沉。
  • 患部腫脹
  • 患部感覺有一個點很緊。
  • 患部抽搐僵硬、虛弱。

若只有輕微的扭傷,肌肉會感到有點僵硬,但仍可活動,嚴重的扭傷則無法。有些症狀可能沒有在此列出,若有疑問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 若受傷程度嚴重,或實施居家療法24小時候仍沒好轉。
  • 若受傷時聽到「啵」一聲,並且讓人無法走路,有明顯腫脹、疼痛、發燒,和開放性傷口,請前往急診室就醫。
  • 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若對以上資訊有任何疑問,諮詢醫師永遠是最好的選擇。

造成肌肉扭傷的原因

若肌肉突然無預警地撕裂,就算嚴重的肌肉扭傷,可能造成的原因如下:

  • 運動前沒暖身
  • 柔軟度差。
  • 平常運動不足。
  • 運動過度或過度勞累。
  • 滑倒或踩空。
  • 跑步或跳躍。
  • 做丟擲動作。
  • 提重物,或用錯誤姿勢搬運東西。

而慢性的肌肉扭傷,則可能是由不斷重複同一種動作造成的,可能這樣做的原因如下:

肌肉扭傷的風險因素

造成肌肉扭傷的風險因素很多,如下:

  • 平時運動不足:平常訓練不足就從事高強度的體育活動,例如腳踝和小腿的肌肉、韌帶沒有經常伸展或鍛鍊,就很容易讓人在運動時扭傷。
  • 肌肉和韌帶疲乏:肌肉和韌帶在費力的活動中疲乏時,如果不休息而繼續勉強訓練,就很容易扭傷。例如,很多人都容易在馬拉松快跑完的時候扭傷腳踝。
  • 運動前暖身不足:進行劇烈運動前沒有慢慢暖身,例如練衝刺前沒有先拉伸或快走,肌肉就很容易扭傷。這是因為肌肉和韌帶在沒有暖身的情況下,會比較緊繃,而柔軟度愈差,拉扯和撕裂的機率就愈高。
  • 負重過度:跑步、走路或跳躍時過度負重,肌肉和韌帶就很有可能在活動中扭傷。也有研究顯示,體重過重的人在運動時受傷的風險較高,且男性女性更危險。
  • 超過30歲的女性運動員:有研究顯示,無論身體質量為何,年過30的女性,和同齡男性相比,腳踝有較高的扭傷機率。
  • 天氣寒冷:天氣冷的時候,很常發生嚴重肌肉扭傷的狀況,這是因為肌肉在低溫環境會較僵硬,因此在這種強況下運動,一定要確實做好暖身。

肌肉扭傷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肌肉扭傷

醫師會先檢視患者的病歷,並為患者進行體檢。通常體檢時不會用到X光,也不用將樣本送檢至實驗室,除非患者過去曾有其他外部創傷,或醫師認為患者疑似感染的跡象。此外,體檢時,醫師會確認患者的肌肉是只有部分撕裂,還是完全撕裂,以判斷如何協助患者復原,例如:是否需要手術等。

如何治療肌肉扭傷

患者可能會使用消炎藥或止痛藥,來舒緩疼痛和腫脹的現象,有時也會搭配物理治療,以強化肌肉的力量,並重拾其柔軟度。肌肉扭傷只有在很嚴重時,才會需要靠手術治療。

肌肉扭傷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輕微的肌肉扭傷通常可以靠以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改善,例如以下的「RICE」療法:

休息(Rest):讓受傷的肌肉休息幾天,不要使用,特別是當活動會加劇疼痛時。但要注意休息太久的話,肌肉有可能會變弱、僵硬,並延緩復原的過程。因此休息2天後,只要不過度使用,即可慢慢開始活動受傷的肌群。

冰敷(Ice):受傷後立即冰敷,可以減緩腫脹。冰敷時,請將冰塊用毛巾等物與皮膚隔開,以避免直接接觸造成的凍傷。受傷的第1天,可以每小時冰敷20分鐘,後續幾天再改為每4小時冰敷1次。

按壓(Compression):為了避免腫脹,可以用彈性繃帶包裹患部,直至消腫。注意不要包太緊,以免阻礙血液循環。

抬高(Elevation):可能的話,盡可能將患部抬得比心臟還要高。

其他:其他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包括:

  • 自行購買消炎藥服用,以改善腫脹狀況,例如布洛芬(Ibuprofen)。至於疼痛,則可用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藥物緩解,如普拿疼(Panadol)。
  • 受傷3天後,每天可熱敷患部數次,以刺激血液循環,加速復原。
  • 可以重新活動後,記得每次運動都要充分暖身、收操,以增加血液循環,並己少受傷機率。
  • 請嘗試增進自己的運動能力,讓自己的肌肉保持強健,以減少受傷的機率。
  • 若肌肉扭傷的情形嚴重,請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醫療人員有可能會請患者進行物理治療。
  • 每天做伸展運動,或和醫師、運動教練一同討論運動的方法。
  • 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的意見。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embed-health-tool-bmr]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Muscle Strain https://www.webmd.com/fitness-exercise/guide/muscle-strain#2. Accessed October 18, 2017

Ankle Sprain and Strain Risk Factors https://www.sports-health.com/sports-injuries/ankle-and-foot-injuries/ankle-sprain-and-strain-risk-factors. Accessed October 18, 2017

Muscle Strains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strains#overview1. Accessed October 18, 2017

現行版本

2019/10/30

文: Jenny Hung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Dylan Tang 更新


相關文章

肩頸痠痛原因解析!肩頸痠痛看哪科?5動作放鬆、舒緩脖子僵硬

小腿抽筋怎麼辦?半夜睡覺腳抽筋6大原因、5抽筋警訊公開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Jenny Hung · 更新日期:2019/10/30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