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神經

神經系統在身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控制大腦、脊髓和億萬個神經,當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時,會造成其他人體系統產生紊亂,如癲癇發作,動脈瘤、腦腫瘤的形成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認識更多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疾病,並瞭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基礎知識

大腦與神經

「感謝林芳郁還認得我」名醫林靜芸分享照顧失智者4大關鍵|醫BooK

編按:創下歷任臺大、榮總及亞東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紀錄的前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署長林芳郁教授,在退休後,開始與失智症搏鬥;他的妻子、也是國內第一位女外科醫師與知名整形醫師林靜芸,由名醫變身照顧者。《謝謝你留下來陪我》為林靜芸紀錄林芳郁患失智症後的故事與生活點滴,並描述如何藉自身醫學背景提供專業建議、實戰照顧訣竅,希望失智症照顧者因此獲得勇氣與盼望。 本文取自《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書中〈我這樣照顧我先生〉一章,詳述林靜芸在接受林芳郁罹患失智症後,決定如何擬定照顧先生的策略,並分享照護四個關鍵,希望給予有相同經歷的家屬更多曙光。 感謝老天爺讓我先生仍能好好地陪著我,也還認得我是誰 讓他活在「快樂」中,才是照顧的核心指標 在讀完激勵人心的書籍後,我靜下心來思考,做了兩個決定: 要修改照顧策略。幾乎我看的每一本和失智有關的書,都提到同樣的結論:任何藥物,都比不上行為治療。 我問自己:「到底要不要好好照顧這個人?」坦白講,如果好好照顧,一位失智者有機會活十幾二十年。但如果隨便照顧,那病人可能很快就會因各種原因過世。 我自忖一生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在的我,我先生絕對是我的伯樂。他是這個世界上,我唯一的寶貝。沒有懸念,我決定要好好照顧他。 我繼續自問,他如果意識仍清醒,會期待我如何照顧他?他當初因為我總是很活潑很快樂才娶我。所以我確定「快樂」才是照顧他的核心指標。 至於要如何讓他活在快樂中,作為一位醫師,我認為好的照顧得落實在「吃喝拉撒睡」這幾件基本生活要求。也就是吃喝得好、睡得著、拉得出來,加上每天運動。至於藥物,該吃的吃,能不吃的就不要吃。對於提高認知功能的學習活動或是上日照中心,願意去就去,不願意就算了。在生活中也能設計融入很多學習活動。 失智症照護4關鍵:飲食、睡眠、排便、運動 就這樣,我篤定地擬定照顧策略和執行計畫: 一、飲食:原形食物是最好的選擇 許多好心的親友推介各式健腦食譜,比如有一道是人參煮五榖米,我一聽就放棄了,畢竟烹飪非我專長。不如掌握幾個大原則,我歸納出「地中海飲食法」及「得舒飲食法」尤為可取,前者能協助對抗失智症,後者適合高血壓病人,因為我先生有些微高血壓。這兩種飲食有共通點:盡量不吃加工食品,多食用水果、蔬菜、豆類、低脂肪蛋白質、全穀物、堅果和種子。 像今天早餐,我先生吃一個歐式雜糧麵包、一顆蛋,還吃了四種水果。包括四小片柚子、一小顆紅柿、一小根香蕉及一點點火龍果,水果種類多、顏色繽粉多彩但分量不大。本來還有牛奶,因他最近體重超重才省略。 如果經濟負擔得起,自然可以吃得更營養豐富。但依我的心得,原形食物正是最好的選擇,費神置備特別飲食可能適得其反。 我先生剛生病時胃口不好,我不知哪來的靈感,竟把他的三餐食物都弄成糊狀,裡面有各種營養。結果他都指著要吃我的飯菜,不願意吃自己的糊狀健康食物。我才發現,他很喜歡咀嚼,而咀嚼對於吞嚥功能、營養吸收、甚至認知功能都大有助益。於是他很快又回復吃正常飯菜。若非有特殊營養需求,應儘量給失智者吃他以前慣吃的食物型態,讓他多咀嚼。 二、睡眠:白天大量運動,晚上安然入睡 我的表姑丈罹患失智症後,總是白天睡覺,晚上就精神抖擻地在家裡走來走去,我的表姑晨昏顛倒照顧,不僅得了憂鬱症,還很早就去世了。 可見睡眠對失智者和照顧者都同等重要。所以,我安排我先生白天規律且大量的運動,確保他晚上能安然入睡。我先生的運動課是每天風雨無阻的。九點出門,在二女兒及「旅長」陪同下,天氣好就去陽明山大屯山自然公園或二子坪等步道。近年夏天很熱,時不時有暴雨,就改去松山機場附近,遇雨還能躲進機場室內景觀步道看飛機起降。也去台北一些捷運站附近綠廊道,例如雙連到北門捷運站長長的地下走道,既明亮平整還有冷氣可吹。 他們一行三人在外運動「流浪」到中午,回家都滿身大汗,晚上九點準時上床倒頭就睡,一覺睡到清晨六點。運動果真是最好的安眠藥。 三、排便大事:幫他養成規律的習慣 我願意在本書分享這個理應很私密的事,是因為這事對照顧失智者至關重要。我很感謝二女兒,是她幫助我先生養成規律習慣。每天早餐後,我先生在家裡走動五到十分鐘,二女兒就引他去廁所坐馬桶,耐心地陪他說話,講東講西,反正一定要等他完成排便大業,才會離開廁所。 圖說:林靜芸與「二女兒」一同陪伴林芳郁(照片提供: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規律且好好完成排便這件事,才能達到病人、照顧者乃至全家都皆大歡喜。我們即使安排出門或出國,也必定把行程安排在九點之後,就為了配合他的排便時間。 我對我先生和其他失智者的觀察,一定要盡最大努力確保他們在廁所排便。如果在不對的地點排便,他們會很慌亂,甚至不清楚那是排泄物,有些失智者弄得滿手滿身排泄物,旁人不解,他們自己可能更驚嚇。如果便祕,失智者苦在心裡說不出那個難受。像我先生,每次完成大事從廁所走出來,臉上就滿是成就感的笑容。 至於另一件排泄大事「小便」,經過訓練和對他的仔細觀察,他多數都能表達並去廁所小解,不會失禁。 四、運動:上午出門運動三小時,下午看電視 有人主張,失智者早上和下午都應運動。但我先生只有早上出門運動三個小時後返家吃午飯、洗澡。因為運動量足夠,他常是吃完午飯就快睡著了。為避免午睡太久影響晚上睡眠,以前只讓他在躺椅上小睡一個半小時。後來因腳有點腫,也會讓他上床睡。 午覺後,下午是他的電視時間。他愛看電視新聞,例如,柯文哲是他在台大醫院的舊識,他會很認真看柯P的新聞。 至於用藥,剛開始很多醫師給他開了很多藥,如今減到只剩一顆降血壓藥。他血壓多半正常,常常還可以停藥。有時有些症狀,醫師會開相關藥物,也是吃一段時間即可停藥。 關於他的認知功能,我們曾特別找有相關專長的老師,來教他玩桌遊或動手做,最後都因挫折感告終。倒是他從年輕時就愛看報紙,現在仍常看報。不管懂不懂,我鼓勵他繼續看報。現在任何會讓他挫折的事,皆不強求了。 「旅長」陪伴運動,激發我先生服役時的熱血精神 每天陪我先生一起出門運動的「旅長」,是一位退役少校。旅長除了陪同爬山健走,還利用公園裡的運動器材,設計體能訓練。可能我先生對當年從軍中光榮退役仍有強烈記憶,又感受到旅長的軍人氣質,兩人很能「聊天」,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有時還會「鬥嘴」。旁人可能聽不太懂,但能這樣溝通已屬難能可貴,讓人欣喜。 我是經朋友介紹找到旅長,他每天來幫忙半天,就像一般到宅居服員。我拜託他要以旅長的身分,並以操練新兵的態度來要求我先生。我也慎重其事地跟我先生介紹並強調他是一位「旅長」。 這樣的安排果真奏效。旅長要求我先生時,例如要求他「立正站好」,或者要做幾次練習等,我先生真的會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服從配合。這樣帶著軍旅風格的例行鍛鍊,意外地適合我先生,猜想,應是激發出他年輕時服役的熱血心情。 我很坦誠地分享照顧經驗,都是我試錯修正、驗證可行的,也考慮到人力和花費上是能長期維持的模式。讀者可以依實際狀況,彈性調整。例如,一位外籍看護搭配一位計時薪的長照居服員,預約計程車或搭捷運代步,就能安全地陪失智者出門健行散步三、四個小時。主要照顧者就能工作或稍獲喘息。 經過這樣親身實踐,感謝老天爺讓我先生仍能好好地陪著我,也還認得我是誰。祝福正在讀這本書的讀者,能從我的方法得到一點參考價值,也希望我的現身說法或能像微光,能鼓勵到你,陪你篤定向前行。 本文摘自:《謝謝你留下來陪我》(電子書連結) 作者: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所長)、洪淑惠 出版社: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探索更多大腦與神經類別

看更多 大腦與神經 相關文章

中風/動脈瘤

預防中風~新型心臟監測器可測徵兆

中風(Stroke)是致命的緊急狀況,即使能夠倖存,嚴重的併發症也會影響生活。因此找出預防中風的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將介紹一個有助於擊退中風的新方法:心臟監測儀。 不正常的心律會引發中風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資料,第一次發生中風的患者,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有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當左心上方腔室(心房)發生不正常的快速跳動時,就是心房顫動,心臟收縮比正常收縮弱,如此會導致血液凝結,可能形成血栓(血塊),只要有一枚血塊進入腦部,便會引發中風,因此有心房顫動的人,有較高的機會發生中風。 有些患有心房顫動的人,並不會出現症狀,有些人會有胸悶、心臟上方不規律的顫動,以及頭昏眼花、暈倒、頭暈、疲累、虛弱或呼吸短促的現象。高血壓(Hypertension)、壓力、心臟病(Heart disease)、肺炎(Pneumonia)、甲狀腺機能亢進(Excessive thyroid hormone)、酒精濫用或吸菸,都會增加心房顫動的機會。 什麼是心臟監測器? 心臟監測器是一種用來記錄心臟節律的特殊儀器,是在心臟位置的皮膚上貼傳導貼片,這些貼片會以電線連接到攜帶式的記錄監測器上,監測器可放進口袋中。心臟監測器可在進行一般活動時穿戴,儀器會記錄心臟的電子活動,醫師會要求您在日誌中,記下穿戴此裝置時做了哪些事,以及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怎麼樣。經過一段時間後,醫師會看日誌,並確認心臟節律是否正常。 心臟監測器有助於監測中風成因 如上所述,心臟節律不正常(心房顫動)的人,有較高的機會發生中風。穿戴心臟監測器,有助於早期發現心房顫動,同時監測的效果更好,因為它會記錄心跳,並確認是否有任何不規則的節律。接著醫師會建議適當的治療,和預防中風的治療方式,能因此減少更多中風、併發症和死亡。 醫師會要求您在從事一般活動時,穿戴心臟監測器24~48小時,然而心房顫動不容易偵測,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偶發狀況,而這些與不正常心臟節律有關的偶發狀況,可能會在您和醫師注意到之前就消失了。因此有研究顯示,一些病人也許需要記錄心跳更長一段時間,才能發現不規律的心跳。 研究發現,一種稱為ICM(全名 Reveal LINQ Insertable Cardiac Monitor)的新型心跳監測器,是植入型的設備,因為能在病人體內幾天的時間,所以更能記錄心律不整。當病人穿戴這個設備時,能記錄所有不正常的徵兆。ICM已通過美國食藥署(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認可。 新型的心臟監測器能察覺部分中風類型,因此有助於減少得到中風這種緊急病症的機率。因此,廣泛使用心臟監測器,能幫助現代醫學更好地控制中風。


中風/動脈瘤

中風後肌肉痙攣~5種方式有效治療

中風(Stroke)患者的康復之路並不輕鬆,或者患者會注意到身體開始變得緊繃僵硬,無法像以往一樣好好活動,上述狀況稱作肌肉痙攣,幸運的是,醫療復健團隊能透過專業,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 運動 運動是治療肌肉痙攣的重要方式。中風後,醫師會建議患者和治療師會面,規劃復健療程,治療師會幫助患者重新學會某些技巧、再次增強身體功能、改善動作範圍,並預防永久性的肌肉萎縮,而患者的運動方式,可以單獨一個人、透過治療師的協助,或搭配特殊儀器,達到良好成效。在某些情況下,治療師會建議冷敷與電療,來幫助肌肉復原得更好。 2. 輔助器具 可以使用支架,讓肌肉維持在正常的位置,而打石膏或小夾板固定,能幫助拉長肌肉,避免收縮。 3. 藥物 藥物在肌肉痙攣治療中,佔有一席之地,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肌肉鬆弛劑,如下列幾種: (1) 倍鬆錠(Baclofen,或稱Lioresal)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倍鬆錠是治療肌肉痙攣最常見的藥物,能減少肌肉痙攣和緊張,緩解疼痛並增加動作範圍。副作用包括:喪失肌肉整合能力、幻覺、肌肉衰弱。 (2) 替扎尼錠(Tizanidine hydrochloride,或稱Zanaflex)影響神經衝動。這類型的藥物能減少肌肉痙攣,但是效果不長。副作用包括:嗜睡、口乾舌燥以及低血壓。 (3) 丹曲林(Dantrolene sodium,或稱Dantrium)。這類型的藥物用在阻擋引起肌肉收縮的訊號上,副作用包括:虛弱、噁心、嘔吐、憂鬱症以及下痢(拉肚子)。 (4) 其他例如丹祈屏(Diazepam,或稱Valium)或氯硝西泮類藥物(Clonazepam,或Klonopin)等其他藥物。 在很多情況下,醫師會要求您搭配使用幾種藥物。 注射神經阻絕劑,有助於肌肉痙攣,一般認為注射比口服藥更有效且安全。有兩種肌肉痙攣的注射針劑,包含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或稱 Botox)和苯酚(Phenol)。 (1) 肉毒桿菌藉由阻擋導致肌肉緊繃的化學物質來作用,可能會需要注射不只一次,效果並不會永久存在。肉毒桿菌的副作用包括:虛弱、吞嚥困難和注射處疼痛。 (2) 苯酚效果也許比肉毒桿菌長,常見的副作用包含:疼痛、灼熱感、刺痛、腫脹。 4. 外科手術 若經歷嚴重肌肉痙攣,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手術過程中,若上肢有問題,醫師會鬆開手部的二頭肌或三頭肌肌腱;若走路有問題,則會拉長病患的大腿後側肌群或腳趾的屈肌。 5. 居家療養 要把自己小心地照顧好,這裡還有一些您可以用來預防肌肉痙攣惡化的事: (1) 不要穿太緊的衣服。 (2) 壓力管理。 (3) 改變姿勢,直到找到舒服的姿勢為止。 (4) 睡眠充足,避免疲勞。 (5) 調整室內溫度,直到找到舒服的溫度為止,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 肌肉痙攣是中風引起的常見症狀,雖然會限制您的運動,但是能用復健療程、藥物甚至外科手術,來幫助您重新獲得身體功能,並改善活動的範圍。


中風/動脈瘤

中風6大後遺症!癱瘓、失語、認知障礙,復健照顧不可馬虎

中風的危險性眾所皆知,需要立即照顧與復健,但是您知道除了導致死亡和癱瘓,中風還會怎麼影響健康嗎? 這篇文章會帶您一起了解。 1. 癱瘓 癱瘓或肌肉無法運動是最常見的中風後殘障之一,通常會發生在身體其中一邊,影響臉部、一隻手、一條腿,或整個半身,這樣的情況稱作偏癱(Hemiplegia),又稱半身不遂,受半身不遂困擾的患者,會覺得穿衣、用餐或走路等日常活動變得困難,而飽受煎熬,另外,若傷及小腦( Cerebellum),可能導致運動失調 (Ataxia),產生走路、平衡和儀態方面的問題。 2. 知覺障礙(Sensory Disturbances) 某些中風患者無法感受到溫度、疼痛或觸碰,甚至無法辨別手上握著的物體, 而部分患者還是能感覺疼痛、麻木、四肢無力,又某身體部位會感覺異常(Paresthesias)等狀況。中風還可能影響控制排尿的能力,造成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讓患者無法意識到需要排尿,或是無法控制膀胱肌肉,衍生便秘和無法控制腸道的情況。 3. 語言障礙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資料指出1/4中風患者會經歷語言障礙,傷害腦部的語言中樞,影響溝通能力,若傷及大腦布洛克區(Broca’s area)會導致表達型失語症(Expressive Aphasia),患者可能無法將文字在腦中組成正確流暢的句子,用書寫或口語表達想法;而若傷及大腦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會導致接受型失語症(Receptive Aphasia),可能會無法理解書寫的文字或別人說什麼。 4. 記憶力受損,思考能力變弱 中風可能損害腦部某些控制思考、記憶和學習的區域,患者可能會記憶力喪失和思考困難,也可能喪失做決定、做計劃、判斷力、學習力、理解抽象概念,以及從事較複雜心理活動等能力。 5. 情緒問題 中風患者可能感到焦慮、害怕、傷心、生氣,這些情緒是因為中風,而失去生心理功能的自然反應,然而,患者可能會無法控制情緒,演變成憂鬱症,憂鬱症是中風所引起的情緒障礙中,最為常見的,其症狀和徵兆包括體重暴增或暴減、疲勞、易怒或自殺念頭,還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家人負擔。 6. 行為改變 您的問題可能導致行為改變,會變得不擅長社交活動,不想要與他人溝通,包括家人、朋友、同事或生活圈任何人,並且家務和生活起居需要他人幫忙打理;關於患者可能面臨的情感壓力。(延伸閱讀:中風後壓力大~病人與親友的心理調適) 中風會影響腦部並導致病情,若從中風中存活下來,仍然可能需要面臨疼痛、麻木、虛弱、說話、飲食問題等等,因此,預防、照顧和復健至關重要,不可馬虎。


中風/動脈瘤

中風元凶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出現中風時,會造成腦部血液循環受阻礙,讓腦細胞缺氧或葡萄糖供給不足,造成嚴重殘障、失能,嚴重時恐導致生命上的危險,而高血壓則是中風的高風險因素,絕不容忽視。至於為高血壓為何會引起中風?要如何預防中風與高血壓?眾多的疑問就交給《Hello醫師》一一解釋。 什麼是高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正常血壓是低於120/80mmHg,意即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若血壓位於120~139/80~89毫米汞柱,則屬於高血壓前期(警示期),如果沒有繼續管控血壓,則衍生成高血壓,若血壓高於140/90mmHg,則建議急需向醫師求助。(延伸閱讀:吃懂高血壓藥物:如何降低血壓、高血壓藥的副作用與用藥須知) 為什麼高血壓會引起中風? 罹患高血壓可能壓迫身體任何部分的血管系統,長期下來會導致血管變得脆弱、破損脆弱,一旦血管變得沒有彈性時,將有機會形成阻塞而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缺血性中風或出血性中風。 一些研究顯示,罹患高血壓使中風的風險提高4~6倍,有時高血壓可能導致大動脈硬化,間接造成腦部微小血管阻塞,嚴重後果即是血管腫脹,甚至破裂。依據研究顯示,中風分為以下2種: 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和心臟病類似,只是它發生的部位在腦部,與腦部或通往腦部的血管栓塞有關,由於血栓導致腦部血液循環受阻,缺血性中風多半是由於脂肪或膽固醇阻塞腦部血管導致。(延伸閱讀:腳痛、腳麻、腳發冷?小心「腳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成因與症狀) 出血性中風 :高血壓及動脈瘤是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肇因,導致腦血管破裂,造成血管損壞,最終致使腦細胞受損。 如何治療中風 血栓終結者─血栓溶劑,亦即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激酶,是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唯一用來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藥物。此外,仍有許多新藥可在中風發生後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腦損。 人常言,預防勝於治療,藉由監控中風發生的風險因素,來預防中風造成的傷害, 而其中最需被嚴格觀察的即是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尤其高血壓的治療是預防中風最有效的方式。(推薦閱讀:中風後遺症別煩!親友牢記4點助康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中風/動脈瘤

做Spa力道別太重~避免中風的3點須知

人們為了美容和放鬆相約做Spa,是相當常見的活動,但是您有沒有想過Spa可能引發中風這類緊急醫療症狀呢?不幸的是,這樣的風險確實存在,然而,您依然可以去做Spa,只要記住以下3點簡單的祕訣,就能幫助降低中風風險。 1. 避免過度伸展頸部 有時候不想在家洗髮,所以去Spa給人服務,可能是洗髮姿勢所致;洗髮時當頸部從水槽邊緣向後折,導致經過頸部血管進入腦的血流變少,這時潛在症狀有嚴重頭暈(Dizziness)、不平衡感或臉部麻木,這對老年人來說尤其危險,因此,盡可能避免過度伸展頸部,如果能搭配頸椎支撐軟墊比較能減輕負擔,隨時調整身體,找到舒服姿勢洗髮。 2. 避免用力壓迫身體 運送血液至腦部的血管可能因臉部按摩,發生損傷或血栓的潛在危機,另外,使用手持電動按摩器,或親手按摩肩頸可能會引起頸部前後,甚至前胸的血管受傷,若有更大的壓迫則可能導致血栓形成,血栓會留至腦部引發中風。 3. 找可靠、技術優質的按摩專業人士 由於頸部容易受傷,一不注意可能導致嚴重就醫問題,若考慮去做spa,要找值得信賴的店家,無論您是要做哪一種按摩:臉、脖子、肩膀按摩、洗頭、 推拿、指壓按摩、整脊等服務,都應該由高品質、受過良好訓練,並且有純熟經驗的專業人士來執行,比較令人放心。若按摩過程中感到任何不適,如上述所說的:疼痛、頭暈、不平衡感及麻木等現象,最好要求停止動作,先調整姿勢再繼續按摩,若覺得身體情況不對勁,應盡速就醫。 總結來說,雖然做Spa有風險,但記得這3項重點,切記找信任的師傅,避開強力按壓,保持身體舒服姿態,就能降低些中風風險喔!


其他腦神經與認知疾病

看A片好不好?揭露它對大腦的影響

A片其實就是成人影片(又稱謎片)的意思,謎片的說法,傳言是因為以前的錄影帶店,有另外的空間來存放這些影片,但礙於可能侵犯版權等問題,片商需要移除包裝的圖片,因此,租這種片只能憑片名來猜內容,像謎一樣,因而得此名。至於觀看A片對大腦的影響為何? 是好是壞? 眾說紛紜。雖然有研究指出,看過多的A片可能會對腦部的一些物質產生變化,但這些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佐證,變因很多,沒有一定的結論。總之,看A片,不要過量即可。 看A片對大腦內部的影響 有項研究找來64位健康的成年男性,年紀為21~45歲,調查他們看A片的習慣。另外也讓他們看色情圖片,同時掃描他們的腦部影像,觀察各區塊的體積變化。對他們的提問包括:平常工作日和週末,每天平均各花多少時間看A片,當然也有別的問題,用來評估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包括網路成癮、性愛成癮、精神狀況有疑慮等情形。 研究結果數據為,這些男性每週看A片的時間,平均為4小時,個人數據區間範圍是0~19.5小時。在綜合研究數據及科學研究後,得到一些結果如下: 花較多時間觀看A片的人,腦部右側基底核的尾狀核部分(Caudate nucleus)的一種神經組織灰質(Grey matter),會相對減少,且觀看A片的時間,和尾狀核灰質的流失成正比,尾狀核為大腦迴饋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 看A片時間較長的人,大腦的左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發出的訊號較少,研究學者認為,花較多時間看A片的受試者,他們右側尾狀核和左背外側前額葉皮層之間,相關區域的連接就會減少。左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重要功能,為不同方面的執行力,如工作記憶(暫時保留記憶資訊以利大腦執行下一步驟)、認知適應性(順利切換不同思考概念,或同時思考多種概念)、計劃能力、抑制能力、抽象事物的理解等等。 研究學者另外歸納出一個結果:看A片較久的人,腦中對於神經反應刺激的獎勵機制,和對性刺激反應的活躍區塊,會變少。也有研究指出,長時間看A片的人,性慾容易處在較高峰狀態,但面對有關性的刺激物時,不管是圖片或影片,神經系統的反應都較少。這證明A片看多了,習慣了性的刺激後,就比較不會有刺激的反應,因而會尋求更多的性刺激來源。另有科學文獻指出,看過多A片會抑制大腦的獎勵機制,以及中樞神經的活動網絡對性刺激的反應,可能造成性成癮(Sexual addiction),且影響人對真正的性的渴望程度。 A片和性成癮沒關聯 有一派人認為,性是會成癮的,就像毒品一樣。但是,實驗顯示,多看A片的人,大腦並不會因此對於情色事物麻痺、無感。他們的腦波變化並無異常,和一般人一樣,只能證明他們的性慾較強烈,和性成癮並無太大關聯,他們只是藉由性刺激來緩和負面情緒,以及對生活的一些不滿。因此,A片對於大腦來說,其實沒有一定的影響,一切還是需要等待科學更進一步的研究。


中風/動脈瘤

避免愛愛時中風~注意掌握這幾點

性行為是否會引發中風(Stroke),是人們長久以來的疑問,為了回答這個常見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有科學研究,來評估性行為是否會導致中風,以及哪些人有此風險。 性和中風的關係 在大多數時候,中風是抽菸、高血壓(Hypertension)、過胖及膽固醇過高、糖尿病控制不良、血栓異常及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長期健康問題累積,所導致的後果。 性及高潮引發的中風,較少發生在相對年輕的男女身上,但並非沒有案例,只是需要結合其他因素和事件才可能會發生,這些因素雖然對病患來說不算罕見,但通常不會同時發生。 在性行為中,男性的大腦會釋出多巴胺(Dopamin)的荷爾蒙,女性的大腦則會釋出催產素(Oxytocin)及腦內啡(Endorphins)。這些荷爾蒙能增加靜脈血壓,因為血壓上升,血栓可能會被推入大腦,導致中風。 哪些人有風險? 性行為期間或結束後數小時內中風的人,一般來說幾週前甚至幾個月前就有警訊。其中一個最常見的警訊是雷擊頭痛(Thunderclap headache),它是一種突然、嚴重爆發性且極度痛苦的頭痛。 若您有雷擊頭痛的經驗,或在性行為過程中感到任何類型的頭痛,需要告知醫師做全面性的醫療評估。有些人在性行為過程中感到雷擊頭痛,但卻沒有中風,不過約30~50%的人有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的風險。 性行為對有腦動脈瘤(Brain aneurysm)的人來說也是危險因素,可能會引發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 年紀較大並不代表有較大的風險會發生由性行為引起的中風,報告指出,沒有典型中風因素的年輕人,也可能會在性行為時中風。血栓障礙、嚴重先天性心臟缺陷、腦動脈瘤或用藥,都可能引發在性行為時中風。 克服性問題的訣竅 對中風倖存者來說,性通常是敏感話題,不過可以試試以下訣竅,來克服性方面的問題。 事先規劃性行為活動,就像事前計劃所有其他活動一樣。雖然這樣聽起來很不浪漫,但卻能讓性行為更舒服更享受。 選擇雙方都覺得能休息和放鬆的時間,同時能保證保有完全的隱私。 避免飲酒過量,因為酒精會影響是否能夠勃起或維持勃起狀態的能力,同時酒精也會使人更加疲勞及嗜睡。 若中風限制了動作或感官,試著開發不同的姿勢,讓雙方感覺更好,凝膠潤滑液可能也有幫助。 確保雙方都處在舒服的狀態,軟墊能幫助支撐在性行為中受影響的四肢。 試著和伴侶討論並指出任何可能面臨到的問題,通常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 導尿管不應該影響插入式性行為的進行,女性可以將管子貼在另一邊;男性則可以使用保險套,同時將管子往陰莖後方折。 性行為所需要的能量,與爬個一、兩層樓梯差不多,然而,目前只有幾個案例顯示性行為可能導致危及性命的中風。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頭痛/偏頭痛

慢性頭痛難治?肉毒桿菌能幫上忙

慢性頭痛(Chronic headaches)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非常大,不僅會影響到學業和工作,對於社交與情緒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慢性頭痛在過去可是非常難醫治,許多療法都沒效。然而自2010年開始,專家研發出了一種很特別的創新療法,已證實十分有效,也就是:保妥適注射劑(Botox injection,肉毒桿菌)。 保妥適是什麼?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種細菌,通常會在食物中產生致命的毒素。然而,低劑量的肉毒桿菌,可用來治療一些疾病,市售的商品名稱為保妥適(Botox),通常有以下用途: 去除臉部皺紋和細紋 治療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治療斜視(Misaligned eyes) 改善腋下多汗 治療肩頸肌肉嚴重收縮 治療眼睛無法控制、一直眨的情況 治療慢性頭痛:然而,若患者在18歲以下或患有其他頭痛,像是陣發性頭痛、叢發性頭痛、緊張型頭痛等,則不適合用肉毒桿菌。 若用來治療慢性頭痛,應每3個月注射1次保妥適注射劑,總共有2~4種不同療法,每種通常1次要注射15分鐘。 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保妥適注射劑有些副作用,因此通常是萬不得已的最後治療手段。醫師會鼓勵慢性偏頭痛患者改變生活習慣與服藥,像是在疾病的初期階段會服用塞浦希他定(Cyproheptadine)、托吡酯(Topiramate)、安米替林(Amitriptyline)、加巴噴丁(鎮頑癲,Gabapentin)等。除非其他療法都無效,醫師才會使用保妥適注射劑。 保妥適的副作用 副作用雖然很少見,但可能會出現如下: 肌肉僵硬 胃痛 頸部和背部疼痛痙攣 眼睛乾澀或出淚、眼皮下垂 過敏反應、皮膚起疹子與發癢 吞嚥與呼吸困難 慢性頭痛的預防措施 以下5種方法,可幫助您遠離慢性頭痛: 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 避免壓力與憂鬱的狀況 避免服用不必要的頭痛藥 維持好身材 遠離易引起過敏的東西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頭痛/偏頭痛

必知的4種頭痛類型~原因與治療方法

大多數人都有頭痛的經驗,也就是頭部、頭皮,有時甚至頸部,都會出現疼痛的情形,程度從輕微到重度都有可能。大多數的頭痛可能只會持續一小段時間,但有些卻可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之久。因應的治療方式包括改變生活習慣、多休息、服藥等等。現在,讓我們來更進一步看看頭痛有哪些類型吧! 頭痛有哪幾種類型? 以下這些頭痛類型雖不至於太危險,但可能代表有更嚴重的疾病,例如中風(Stroke)。最常見的4種頭痛類型如下: 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s):這是最常見的頭痛;由於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這種疼痛,因此又稱為「日日疼,Every day headache」。緊張型頭痛會持續發作於頭部兩側,一開始可能會先感覺到頸部和肩膀肌肉僵硬,然後僵硬感會慢慢擴散到頭部前側,眼窩和夏巴都出現壓迫感。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出現這種頭痛,但並不會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通常在30分鐘或數天後,症狀就會消失了。 偏頭痛(Migraines):這是很嚴重的頭痛,頭的前部或兩側出現搏動性的疼痛感。通常是頭部的一側先出現症狀,然後再慢慢擴及兩側,可能伴隨其他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而且普及率非常高,每5位女性就有1位有偏頭痛,男性則每15人有1人深受其擾。 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s): 患者的頭部單側與眼周,會出現十分劇烈的疼痛,可能會因此在半夜被痛醒。通常每天都會發作,會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之久,然後才慢慢平息。頭痛結束後,通常會有一段時間比較舒緩,可能要再過幾個月或幾年,頭痛才會再次發作。然而,10%~20%的叢發性頭痛,都是慢性類型。 荷爾蒙頭痛(Hormone headaches):通常出現在女性身上,特別是生理期、更年期、懷孕前後,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 頭痛的原因為何? 頭痛也可用原因來分類,種類如下: 原發性頭痛 一般認為在人體的腦部、神經、頭骨內外的血管、頭頸的肌肉,都有化學在作用,而原發性頭痛(Primary headaches)的原因,通常就是腦部的疼痛接受器太過活躍。也就是說,並非其他疾病所導致。這種類型的頭痛包括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發性頭痛和荷爾蒙頭痛。 造成原發性頭痛的可能原因如下: 攝取酒精,特別是紅酒 食用含有硝酸鹽(Nitrates)的加工肉品 缺乏睡眠或睡眠習慣改變 姿勢不良 三餐不正常 壓力過大 次發性頭痛 次發性頭痛(Secondary headaches)通常是嚴重的潛在疾病所造成的,像是: 蜘蛛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腦與腦膜之間的區域出血。 高血壓(Hypertension)。 大腦受感染,例如腦膜炎(Meningitis)、腦炎(Encephalitis)、膿瘡(Abscess)。 腦瘤(Brain tumour)。 水腦(Hydrocephalus):液體積在頭骨中,導致大腦腫脹。 假性腦腫瘤(Pseudotumor cerebri):係指腦沒有長瘤,但腦壓卻上升的現象。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睡眠呼吸中止(Sleep apnea):睡覺時缺氧。 腦部血管出血或有其他問題,例如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腦動脈瘤(Brain aneurysm)、中風等。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雖然大部分的頭痛只要多休息就好了,但是很嚴重的頭痛,有可能是重病的徵兆。若出現以下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 頭痛劇烈、十分嚴重,跟過去的頭痛情形完全不一樣。 頭痛不減、一直惡化。 頭部手術後開始頭痛。 只要一咳嗽、大笑、打噴嚏、換姿勢、身體移動,頭部就出現疼痛的現象。 出現大腦或神經有問題的症狀,像是感到虛弱、口齒不清、意識混亂、記憶力下降、昏昏欲睡等。 頭痛伴隨著其他症狀,例如發燒、頸部僵硬、起疹子、吃東西時下巴痛、視力模糊、頭皮痠痛、一眼出現疼痛或紅腫的現象。 頭痛怎麼醫治? 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並不至於太危險,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會改善很多,患者可以試試看以下的放鬆技巧: 做瑜伽 按摩 運動 熱敷前額與頸部 也可在藥局購買非處方的止痛藥,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一些比較嚴重的頭痛,就需要服用處方藥,例如: 蘇馬止疼注射劑(Sumatriptan injections):每天注射2次。 蘇馬止疼或佐免止疼(Zolmitriptan)鼻噴劑:若不想用注射劑,則可用鼻噴劑的方式取代。 氧氣治療:戴著面罩呼吸純氧的治療方式。 哪些實用技巧可避免頭痛? 若您常出現緊張型頭痛,可以每天詳實記錄可能觸發頭痛的原因,再藉此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以盡可能避免頭痛發生。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有幫助,像是規律運動、睡眠及用餐,並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同時減少攝取咖啡因與酒精。 規律運動與適度放鬆也很重要,可以減少壓力、緊張感,以避免頭痛發作。另外,也要記得維持良好的姿勢。


中風/動脈瘤

中風痙攣~肉毒桿菌+物理治療助康復

您一定聽過肉毒桿菌(Botox),但說到肉毒桿菌一般人想到的可能是整形手術,然而,接下來不是要討論整形。而是肉毒桿菌的另外一個好處:治療中風(Stroke)後的痙攣。 什麼是肉毒桿菌素? A型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或稱奇蹟毒藥(Miracle Poison),是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產生極具毒性的生物性物質,若吃下受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嚴重者有致命危險。 肉毒桿菌素常用於醫學美容,依據施打部位,像是臉部、下巴、脖子和胸口等,移除皺紋和細紋,其療程只要幾分鐘就能快速見效。然而,肉毒桿菌素不應在懷孕或哺乳期間使用,並且,曾對肉毒桿菌素過敏者也不應該使用。 如何幫助中風患者? 中風時,有些病患因為部分肌肉痙攣僵硬,造成日常不便,無論剪指甲、穿衣、站立、走路,或在床上翻身均有困難,醫師經專業評估,可能酌量將肉毒桿菌素注射至肌肉中,其作用在於阻礙神經與肌肉之間的訊息傳遞,產生肌肉麻痺的效果,藉此幫助受肌肉痙攣所苦的中風患者,而肉毒桿菌素能幫助放鬆痙攣的肌肉,可能2~4週內就有成效。 另外,施打肉毒桿菌素之外,醫師可能建議搭配物理治療,兩者相輔相成,達到良好又長效的成果,能幫助患者重獲肌肉功能和運動性,往後完成洗手、寫作和吃飯等日常活動也會更容易。 肉毒桿菌安全無虞? 當然不是,凡事沒有絕對完美。施打肉毒桿菌可能有副作用,而且無法保證長期使用下,能完全安全。以下是肉毒桿菌常見的副作用: 嘴巴乾澀 頭痛 頸痛 下針處不適 視力問題:重影、視力模糊、眼瞼下垂、眼睛乾澀 尿道感染 過敏反應:起疹、頭暈、喘鳴。 副作用通常於3週後消失,然而,若症狀持續困擾著您,應盡速聯繫醫師,記住施打肉毒桿菌素後12小時內不要去搓揉下針處,並且接受治療後1小時內別躺下。肉毒桿菌被認為是幫助治療中風患者相對安全有效的方式,不過仍存在副作用,因此,必須遵從醫師建議行事。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