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神經

神經系統在身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控制大腦、脊髓和億萬個神經,當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時,會造成其他人體系統產生紊亂,如癲癇發作,動脈瘤、腦腫瘤的形成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認識更多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疾病,並瞭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基礎知識

大腦與神經

「大腦慢老」生活實踐法則:AIE2防有毒蛋白堆積 助神經再生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年紀愈長,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愈高,對於個人健康、家庭與社會的影響,也隨之增加。您知道罹患失智症的原因嗎?坊間熱烈討論的AIE2專利成分,為何有助慢老?主要作用為何?讓《Hello醫師》為您介紹:AIE2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並說明AIE2與失智症的關係、對於預防類澱粉蛋白堆積有何幫助? ß-類澱粉蛋白是什麼?與失智症有什麼關係? 類澱粉蛋白(Amyloid)又稱澱粉樣蛋白,是一種不可溶的有神經毒性纖維蛋白質,存在身體各個器官中,其中包含大腦中的ß-類澱粉蛋白;它是一種會侵襲腦神經細胞,造成腦神經凋亡的毒性蛋白質,也是導致腦部退化及失智的危險因子,其中也包括阿茲海默症。 許多阿茲海默症病患早在發病10~15年前,就被監測出腦部有ß-類澱粉蛋白堆積,但因需要儀器追蹤,不容易直接被察覺,以致常在症狀出現後,患者便進入失智病程。目前失智症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只能以減緩退化及症狀治療為主。失智症已是不可忽視的全球議題,包括台灣在內,也積極宣導失智篩檢,及早預防與治療。 AIE2是什麼?跟ß-類澱粉蛋白的關係為何? 「AIE2專利成分」名為管花苯乙醇苷,是由一種植物「管花肉蓯蓉」中萃取得來,經衛生福利部核准健康食品認證有「延緩衰老」之保健功效;管花肉蓯蓉常見於北半球的乾旱地區和溫暖的沙漠,其功效多元,加上藥性溫和,因此常作為補品,並有「沙漠人參」的別稱。 由管花肉蓯蓉萃取之AIE2專利成分,經實驗指出,補充後可降低會破壞神經傳導物質酵素(乙醯膽鹼酶)的活性,進而提高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濃度,且能減少腦內有毒蛋白附著與堆積;經多項動物及臨床實驗研究證實,具以下其他作用: 認知功能:據人體臨床實驗文獻顯示,輕、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使用AIE2專利成分後,認知功能、獨立生活能力和整體狀況沒有明顯惡化,過程中也保持穩定。 保護腦神經:據細胞實驗研究中發現,AIE2專利成分可抑制腦中β-類澱粉蛋白的堆積,達到神經保護作用,改善患有阿茲海默症動物之記憶學習能力。 促進神經細胞再生:據動物實驗顯示,AIE2專利成分具有神經再生因子(NGF)活性,可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修復。 抗氧化:據實驗文獻回顧,AIE2專利成分具清除自由基的特性,能保護神經細胞及腦部等器官,達到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 AIE2專利成分與市售常見的相關成分差異 AIE2與常見成分差異,在於AIE2可幫助「神經修復與再生」,並「預防腦內有毒蛋白形成」,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主要因腦中有毒蛋白侵襲,造成腦細胞凋亡所致,因此減少有毒蛋白是預防失智的關鍵因素。 DHA: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一種,主要存於眼睛和大腦中。適量補充有助於維持神經細胞膜完整性,並提供營養補給。正處於大腦發育階段的嬰幼兒,特別需要補充DHA,但DHA對於清除類澱粉蛋白堆積並無助益。 PS:稱為磷脂醯絲胺酸,簡稱為腦磷脂,為腦神經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有助於神經傳導,但同樣對於清除類澱粉蛋白堆積,並無直接助益。 維生素B群:主要功用為輔助能量代謝,有助維持神經系統健康。 銀杏:衛生福利部核准銀杏葉相關藥品,口服處方藥品適應症則為「末梢血行障礙」,主要功效為活絡末梢血液循環;一項科學期刊(JAMA)於2019年發表研究指出,銀杏對於失智無預防改善效果。 為什麼要認明AIE2專利成分? AIE2專利成分,為通過衛福部核准具保健功效的管花肉蓯蓉成分(管花苯乙醇苷),目前市面上尚無其他獲核准的管花肉蓯蓉成分。 產品製程與功效具專利認證,同時取得多國抗失智專利保護。 發表多篇國際醫學期刊,經1500位人體試驗,證實安全有效,且已受美國FDA機構核准進入抗失智二期臨床研究。 原料採用具GAP認證(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農場,且通過歐盟有機認標準化種植的管花肉蓯蓉,採用認證原料為品質把關。 上述AIE2的高規格科學認證,可做為選擇管花肉蓯蓉成分產品的參考,在日常保健食品中,選對的成分、才能針對思緒進行大掃除,延緩衰老越早越好,現在就應開始行動。 AIE2適合哪些族群吃? AIE2具完整科學研究,具有護腦、預防失智與延緩衰老功效,若想達到健康維持,建議以下族群食用: 日理萬機、會議不停的高層主管與老闆 50歲以上腦部、記憶退化高風險族群 高壓環境須大量思考的工作族群 鮮少社交快速衰老族群 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族群 大腦慢老日常保健該怎麼做? 失智症可為神經性、血管性與混和性三類,神經性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衛福部對失智預防行動,提供以下5點建議: 戒菸:戒菸能顯著降低失智風險,建議尋求戒菸門診的協助。 增加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強度運動,如健走、家務、瑜伽等,有助於促進大腦健康。 均衡飲食:食用多樣化蔬果,並多攝取雞蛋、魚、雞肉等優質蛋白質。 維持健康體重:肥胖會增加失智風險,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可幫助維持正常體重。 適量飲酒:避免過量飲酒以降低失智風險。 (圖片授權)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大腦與神經類別

看更多 大腦與神經 相關文章

頭痛/偏頭痛

咳嗽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咳嗽頭痛的定義咳嗽頭痛(Cough headaches) 是一種常見的頭痛類型,會因為咳嗽等突然的生理反應或用力動作而誘發,包括打噴嚏、擤鼻涕、大笑、大哭、唱歌、彎腰、排便等等。 醫師將咳嗽頭痛分為兩種,一種為較無害的原發性咳嗽頭痛(Primary cough headache),通常偶爾才發生一次,而且最後會自行痊癒。另一種則是較為嚴重的次發性咳嗽頭痛(Secondary cough headache),其疼痛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大腦;患有次發性頭痛的病人,可能需要動手術治療。 咳嗽頭痛有多常見? 部分臨床研究顯示,男性罹患咳嗽頭痛的機率是女性的四倍;通常年過 40 歲後,咳嗽頭痛才會發作,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咳嗽頭痛的症狀常見的咳嗽頭痛症狀如下,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頭部兩側疼痛。 在咳嗽或其他用力動作之後,突如其來的頭痛。 頭痛時間非常短暫,有時候甚至只有一分鐘。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有任何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請您與您的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以了解您個人的健康狀況。 咳嗽頭痛的原因原發性頭痛基本上對人體無害,其原因是咳嗽等突然的用力動作,導致腦壓升高、引起頭痛。咳嗽這類動作又稱為「伐氏操作」(Valsalva’s maneuver),意思是持續的閉氣用力,如果刻意閉緊嘴巴、捏住鼻子呼氣,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以飛行時為例,耳朵內的壓力趕不上大氣壓力變化的速度,即可透過伐式操作來平衡耳壓。不過要特別留意,如果中耳內壓力過高,也有可能造成傷害。咳嗽頭痛的症狀類似於身體運動引起的偏頭痛(Migraines),也類似於運動頭痛(Exertion headaches)。 咳嗽頭痛的風險因素引起咳嗽頭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大多只有 40 歲以上的人才會有原發性咳嗽頭痛。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原發性咳嗽頭痛。 造成次發性咳嗽頭痛的危險因素: 年紀小於 40 歲。 咳嗽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咳嗽頭痛?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接受核磁共振(MRI) 或電腦斷層掃描(CT)等腦部影像檢查,來找出頭痛的原因。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利用磁場與電磁波的原理,顯現出大腦結構的橫切面影像,藉此找出誘發咳嗽頭痛之原因。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這是一種利用X光攝影成像的技術,以環繞患者身體周圍的X光取像後,再經過電腦技術處理,顯現出大腦與頭部之橫切面影像。 如何治療咳嗽頭痛? 原發性咳嗽頭痛與次發性咳嗽頭痛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原發性咳嗽頭痛: 如果您有原發性咳嗽頭痛之病史,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每日服藥,以預防頭痛發作,或是緩和疼痛症狀。少部分狀況下, 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透過手術移除大腦與脊髓周圍的些許腦脊液,以減少頭顱內的壓力、降低頭痛發作的機率。 醫師可能建議的預防藥物如下:消炎藥因多美沙信(Indomethacin)、心律錠 (Propranolol)、利尿劑(Diuretic)、乙醯偶氮胺錠(Acetazolamide)、美西麥角生物鹼(Methysergide)、萘普生(Naproxen)、麥角新鹼(Ergonovine)、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 D.H.E. 45)、苯乙肼(Phenelzine)。 次發性咳嗽頭痛 如果您罹患的是次發性咳嗽頭痛,通常會需要動手術根除潛在問題。一般而言,預防性的藥物無法緩解次發性咳嗽頭痛,不過即使您吃藥後見效,也不一定代表您患的就是原發性咳嗽頭痛。 咳嗽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咳嗽頭痛: 治療支氣管炎(Bronchitis) 等肺部感染疾病 避免服用會引發咳嗽副作用的藥物 每年定期施打流感疫苗 使用軟便劑(Stool softeners) 改善便秘問題 避免提重物,或是長時間彎曲身體軀幹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慢性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慢性頭痛的定義大多數人偶爾都會頭痛,但如果發作的日子過於頻繁,你可能就是患有慢性每日頭痛(Chronic daily headaches)。慢性頭痛的特徵就是會反覆發作,因此很有可能造成重大傷害,影響日常生活。及早積極治療、長期穩定控制,就能減少頭痛的發作頻率與嚴重度。 慢性頭痛常見嗎? 慢性頭痛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患有,尤其常發生在女性身上,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慢性頭痛的症狀就定義來看,慢性頭痛是持續三個月以上、並且每個月的頭痛發作天數超過15天的情況;原發性的慢性每日性頭痛(Primary chronic daily) 並不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慢性每日性頭痛有發作持續時間短的,也有發作持續時間長的,發作時間比較長的包括: 慢性偏頭痛(Chronic migraine) 慢性緊張型頭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 每日持續性頭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 持續性半邊頭痛(Hemicrania continua) 慢性偏頭痛 通常出現在曾患有陣發性偏頭痛(Episodic migraines)的病患身上,會連續三個月以上、且每個月頭痛發作八天以上,一般有以下特徵: 頭的單側或兩側出現疼痛現象 搏動性疼痛、抽痛 出現中度至嚴重疼痛 日常的身體移動都會使疼痛加劇 噁心、嘔吐 畏光、怕吵 慢性緊張型頭痛,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頭的單側或兩側出現疼痛現象 出現輕微至中度疼痛 壓迫、緊繃的疼痛,而非搏動性疼痛 日常的身體移動並不會加劇症狀 有些人可能只要按壓頭骨就會出現疼痛的情形。 每日持續性頭痛 這種頭痛一般會突發在沒有頭痛病史的人身上,並在首次發作後的三天內開始反覆發作,通常至少會有兩項以下的症狀: 頭的兩側都會疼痛 壓迫、緊繃的疼痛,而非搏動性疼痛 出現輕微至中度疼痛 日常的身體移動並不會加劇症狀 持續性半邊頭痛,通常會有以下症狀: 只有頭部一側出現疼痛情形 每天持續性的頭痛,症狀一直無法緩解 出現中度至嚴重刺痛 處方止痛藥克炎栓劑(Indomethacin)能改善症狀 可能會惡化,出現類似偏頭痛的症狀 頭部疼痛那側的眼睛流淚、紅腫 鼻塞、流鼻水 眼皮下垂、瞳孔縮小 感到煩躁不安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頭痛一週發作兩次以上。 大多數時候都得吃止痛藥來緩解頭痛。 需要服用超過非處方止痛藥的建議劑量,才能夠緩解頭痛。 頭痛症狀惡化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頭痛突如其然地發作 頭痛伴隨著發燒、頸部僵硬、意識混亂、痙攣發作、複視(Double vision)、感到虛弱、肢體麻木、言語困難等。 頭部手術後出現頭痛。 雖然有休息、服藥,症狀還是變嚴重。 慢性頭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數病例的確切成因,尤其是原發性的慢性每日性頭痛,更沒有研究出來的可能潛在原因。至於非原發性的慢性每日性頭痛,則可能有以下成因: 腦部周遭的血管發炎或有異狀,例如中風。 感染,例如腦膜炎(Meningitis)。 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過低或過高。 腦瘤。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藥物過度使用頭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 有陣發性頭痛(通常是偏頭痛或緊張型頭痛) 的患者若服用太多止痛藥,通常就會出現這種「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的現象。若你一週服用止痛藥(包括非處方止痛藥) 超過兩天、或是一個月超過九天,就有可能患有這種反彈性頭痛(Rebound headaches)。 慢性頭痛的風險因素引起慢性頭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女性較常罹患本症狀 焦慮 憂鬱症(Depression) 睡眠障礙 肥胖 打呼 濫用咖啡因 濫用頭痛藥物 其他慢性疼痛疾病 慢性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慢性頭痛? 醫師可能會檢查你是否有疾病、感染、神經系統問題等,也會詢問你的頭痛病史。若還是無法確定頭痛的成因,醫師可能會做影像檢測,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或磁振造影(MRI),以檢查是否有潛在疾病。 如何治療慢性頭痛? 慢性頭痛的治療一般在降低發作的頻率,若已經沒有明顯症狀,則會改為預防性的治療措施。預防性療法有很多種,會依照患者的頭痛類型與是否有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現象來調整。若你一週內有三天以上服用止痛藥,則首先應在醫師的指示下戒掉止痛藥。若你的狀況已適合開始預防性療法,則醫師有可能會採用: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例如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可以用來治療慢性頭痛,也可用來治療頭痛伴隨的症狀,像是憂鬱、焦慮、睡眠障礙等。 其他種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氟西汀(Fluoxetine)可以用來治療憂鬱與焦慮,但對治療頭痛來說並不比安慰劑來得有效。 β阻斷劑(Beta blockers):這種藥物通常是用來治療高血壓(Hypertension),也是預防陣發性偏頭痛的主要藥物,包括阿廷諾(Atenolol)、美托普洛(Metoprolol)和心律錠(Propranolol)。 抗癲癇藥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有些抗癲癇藥物似乎可以預防偏頭痛,因此也許可以預防慢性頭痛,可用的藥物包括:妥泰膜衣錠(Topiramate)、帝拔癲(Divalproex sodium)和加巴噴丁(Gabapentin)。 處方之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例如萘普生納(Naproxen sodium),對於慢性頭痛可能會有幫助,特別是你正在減少使用其他止痛藥的情況下;也可在頭痛很嚴重時短期使用。 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無法負荷每天服藥的病人也可使用此種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對某些慢性每日性頭痛病例毫無療效。 慢性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慢性頭痛: 針灸:這種療法用很細的針刺進身體的特定部位,雖然療效不太一定,但是研究已證實針灸可降低慢性頭痛的發作頻率與嚴重度。 注意身體的某些症狀:像是肌肉緊繃程度、心律、體溫等,就能有效控制頭痛。 按摩:可以減輕壓力、舒緩疼痛、讓身體放鬆。雖然目前尚未證實按摩對於頭痛真的有療效,但還是有助於放鬆頭部後側與肩頸的肌肉。 香草、維生素和礦物質:目前已有證據指出小白菊(Feverfew)和蜂斗菜(Butterbur)可預防偏頭痛、減輕症狀。高劑量的核黃素(Riboflavin,維生素B2)也可減輕偏頭痛。 輔酶Q10補充劑(Coenzyme Q10 supplements):對於慢性頭痛的某些症狀有效。 於枕神經(occipital nerve)的電流刺激法(Electrical stimulation):將一個安裝好電池的微小電極放在於枕神經附近,也就是脖子的底端,然後那顆電極就會持續傳送脈衝能量至神經,以舒緩疼痛。這項療程目前是試驗性療法。 雖然研究結果並未證實有效,口服硫酸鎂補充劑(Magnesium sulfate supplements)在某些病例中也可看到效果。在採用輔助與另類療法前,請諮詢醫師你是否能夠服用這些藥物。懷孕婦女千萬不可服用核黃素、小白菊或蜂斗菜。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叢發性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叢發性頭痛的定義叢發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 是頭的一側出現疼痛的情形,通常發生在眼周附近;這種疼痛感十分強烈,是所有頭痛中數一數二劇痛的類型,通常在4~12週內會反覆發作,然後會有一段期間症狀比較緩和。 叢發性頭痛有多常見? 這種頭痛非常少見,通常發生在男性和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叢發性頭痛的症狀下列為叢發性頭痛常見的症狀,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頭的一側突然出現十分強烈的刺痛、炙痛、刺骨的痛;先是一眼有症狀,然後慢慢擴散至臉、頭、頸部和肩膀。 頭痛發作時會感覺很疲倦、焦躁 眼睛紅腫、流淚 靠近患處的鼻子堵塞、流鼻水 臉部出汗 膚色蒼白,臉部也有可能發紅 疼痛處的眼皮下垂、腫脹 有些叢發性頭痛的每個發作期間會有一段時間症狀比較緩和,這種稱作陣發性叢發性頭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s);另一種稱作慢性叢發性頭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s),是指持續發作時間超過一年,或是症狀緩和期少於一個月的情況。在發作期,患者每天都會頭痛,可能是一天好幾次或是每天同個時間發作,每次發作持續15分鐘到3小時都有可能。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 如果您有任何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請您與您的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以了解您個人的健康狀況。 叢發性頭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叢發性頭痛發生的確切原因,但是很多病患表示頭痛都是在睡覺時發作。如果您觀察其中的發作模式,就會發現身體的生理時鐘(Hypothalamus下丘腦) 異常可能是關鍵因素,其他可能的引發因素包括酒精、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至於荷爾蒙、生理期等,似乎就和叢發性頭痛無關。 叢發性頭痛的風險因素叢發性頭痛的危險因子如下: 男性患有叢發性頭痛的機率為女性的2~4倍 雖然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有這種頭痛,但病患大多為20歲以上成年人。 叢發性頭痛的病患大多都有在吸菸。 酒精也有可能會引起叢發性頭痛,因此大多數病患在發作期應該避免攝取酒精。 若父母或親人有叢發性頭痛,您可能有較高的機率會罹患這種頭痛。 叢發性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叢發性頭痛? 醫師會詢問你的家族病史、頭痛情形,然後再做體檢,也有可能會做影像檢查,例如X光或磁振造影(MRI),來檢測頭痛是否由其他原因引起,像是腫瘤或動脈瘤。在某些情況下,病患也需要做眼部檢查,以確定疼痛不是眼睛疾病所造成的。 如何治療叢發性頭痛? 叢發性頭痛的治療方式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疼痛治療,以減輕頭痛症狀;另一種是預防性治療,以避免未來又出現叢發性頭痛。 疼痛治療: 戴氧氣罩:這個方法已在大多數病例中帶來良好、即時的療效,而且很安全,沒有任何副作用。 蘇馬止疼(Sumatriptan)注射劑:這很常用來治療偏頭痛,也可有效治療嚴重的叢發性頭痛。然而,如果您患有心臟病、或是有高血壓但尚未治療,則不可以使用蘇馬止疼。 翠普登(Triptan)類藥物:佐馬止疼(Zolmitriptan) 也可用來舒緩叢發性頭痛,可用鼻噴劑或藥錠的形式服用。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tics):可使用鼻內利多卡因(Intranasal lidocaine),但是服用方法有其特定方式,要特別注意。 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注射劑:可以舒緩叢發性頭痛,但若病人在前24小時內已經有服用蘇馬止疼,那就不可使用二氫麥角胺。 預防性治療: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通常會優先使用維爾帕米(Verapamil)來預防叢發性頭痛。 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能夠有效減短頭痛發作週期,但只能短期服用此種藥物,不可以太常使用。 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若其他預防性療法藥物都無效,服用碳酸鋰也許會有幫助。 褪黑激素(Melatonin):服用後有可能可以降低叢發性頭痛的發作頻率。 叢發性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習慣與居家療法可幫助你對抗叢發性頭痛: 維持規律睡眠習慣:若睡眠不規律,叢發性頭痛就有可能發作,因此請於發作期間維持規律睡眠。 停止飲用酒精:在發作期間攝取酒精可能會引發叢發性頭痛。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周邊神經病變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基本概念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指的是手腕的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受到壓迫的疾病。正中神經穿過的隧道十分狹窄,因此若周遭組織變粗,就很容易受壓迫。本手術會去除壓迫到神經的韌帶,減輕壓迫感,幫助病患降低疼痛和手麻感,也可降低肌肉萎縮和神經永久受損的風險。 為什麼需要做腕隧道症候群手術? 當您已經服藥數週至數個月後,症狀仍舊未改善,就會需要動手術。然而,服藥只適用於持續有症狀、但神經未受損的情況,若神經受損,則必須立即動手術,例如: 手指或手失去協調能力,或是失去感覺。 拇指愈來愈沒力氣。 因為手痛而失眠。 出現正中神經受損的徵兆,例如:手部、拇指或其他指頭的功能失調、或是受損。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風險手術前通常會做神經系統檢測,若檢測結果發現您患有腕隧道症候群,則手術較有可能成功。請務必記得,雖然手術可治療腕隧道症侯群,但會導致手腕受到其他傷害。因此,醫師會衡量手術的利弊,再決定是否要動手術。手術前,請務必了解手術風險與併發症。若有疑慮,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本手術分為兩種:內視鏡減壓手術(Endoscopic release surgery)和開放手術(Open surgery)。手術的選擇,會按照醫師的資歷與經驗而有所不同。內視鏡減壓手術是使用非常先進的醫療儀器,應該交由有多次經驗的醫師動刀。手術後,應盡量避免會讓腕隧道症候群復發的日常活動。下列為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併發症包括: 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改善。 手腕的神經、血管或肌腱受損:可能會需要再開刀、改善受傷狀況。 按壓或抓物品時,手的力量變弱或關節僵硬:這種現象通常是短暫的,在手腕痊癒後會改善。 手術留下的疤痕處持續疼痛或麻木:不適感有時會需要數個月才會完全消失。 症狀復發: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可能會復發。 若接受的是內視鏡減壓手術但出現併發症,外科醫師可能會改用開放手術。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術前準備與過程腕隧道症候群手術跟一般手術的過程一樣,而且可以在手術當天回家休養。通常會用麻醉,讓手腕和手掌的痛感消失,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意識會是清醒的,若對手術到術前準備有疑慮,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過程為何? 手術會使用麻醉,過程約 20 分鐘。 外科醫師會在手上切一個小口,將神經中心的韌帶切除。 切除韌帶後,神經所受到的壓迫就會消失。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術後恢復腕隧道症候群術後須知 手術當天您就可出院返家,請盡量將手舉高、冰敷兩天。 請輕輕活動手指、手肘和肩膀,以防身體僵硬。 手腕通常八週後就會完全復原,但會需要個月才能恢復以往的活動力。 手術後手腕可能會有疼痛感,可使用止痛劑,像是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含有布洛芬(Ibuprofen)的處方藥。 請諮詢物理治療師,以了解能幫助手腕復原更快更好的簡單運動。


頭痛/偏頭痛

什麼是緊張型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緊張型頭痛的定義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s),就是前額、腦後或頸部出現無明確範圍的緊繃、壓迫感;尤其是腦部,可能會出現輕微至中度疼痛,感覺就像被很緊的布袋纏住,甚至有時候會像有大夾子在擠壓頭骨的疼痛感。若一個月發作的天數少於15天,則可歸類為陣發性緊張型頭痛(Episodic tension headaches);若多於15天,則為慢性緊張型頭痛(Chronic tension headaches)。 緊張型頭痛常見嗎? 緊張型頭痛會影響所有年齡層的人,尤其在女性身上,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緊張型頭痛的症狀下列為緊張型頭痛常見的症狀,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頭的前側、上部或兩側出現輕度至中度疼痛、壓迫感。 白天時出現不適感。 有睡眠問題 感到疲倦、過於煩躁、難以專注 對光、噪音有些敏感 肌肉疼痛 頭部悶痛 前額有壓迫感 前額、頭皮按壓時會痛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頭痛已嚴重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 一週需要服用藥物超過兩次。 病況突然改變,或頭痛突然感覺不太一樣。 出現突發性的劇烈頭痛。 頭痛伴隨著發燒、頸部僵硬、意識混亂、癲癇發作、複視(Double vision)、虛弱、麻木感、語言障礙等。 頭部手術後出現頭痛;且若頭痛加劇,應該馬上去看醫師。 緊張型頭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確切的原因為何,有可能只是對疼痛十分敏感,而出現緊張型頭痛;壓力也是很常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工作、課業、家庭、朋友或其他人際關係帶來的壓力。其他可能的原因還包含頸部、頭部的肌肉緊繃;會導致這種現象是因為: 沒充分休息 姿勢不良 情緒、心理壓力,例如感到憂鬱 焦慮 疲倦 飢餓 缺鐵 緊張型頭痛的風險因素引起緊張型頭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女性:90%的女性一生中曾有過緊張型頭痛。 中年人 緊張型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緊張型頭痛? 若醫師認為您有慢性或復發頭痛,會請您完成體檢與神經檢查。醫師會請你描述頭痛的症狀,來判定您的頭痛類型與原因。痛的特徵包括:是否為搏動性頭痛、是否一直持續悶痛、是否為劇痛或刺痛。痛的程度則為:頭痛時有沒有辦法工作、是否會被痛醒或因疼痛而難以入睡。 另外, 醫師也需要知道您的疼痛處,例如:整個頭部都有、只有一側頭部、前額還是眼窩後。若醫師認為有必要,您可能需要做兩種常見的腦部成像檢測: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電腦斷層掃描使用電腦控制的X光來掃描,以看清楚整個腦部。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振造影則利用磁場、無線電波和電腦的相關技術來產生腦部的影像。 如何治療緊張型頭痛? 在症狀剛出現、還很輕微時就應該趕快去治療,以避免疼痛加劇,並減輕目前已有的症狀。緊張型頭痛患者需要服藥,並盡可能避免可能引起頭痛的因素。 如果需要服藥, 醫師一開始會開非處方藥。若您的症狀為慢性頭痛,則需要一些能夠預防頭痛的藥物。如果這些藥物都無法減輕頭痛,就會需要處方藥或肌肉鬆弛劑(Muscle relaxant),另外,可能還會開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來穩定腦部的血清素,以幫助你適應壓力。 醫師可能也會建議你做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來學習注意什麼樣的情況會讓你感到壓力、焦慮、緊張,如此一來,你就可以盡量避免這些情況,並預防緊張型頭痛發作。你也可以做針灸(Acupuncture),來減少壓力和緊張感。 緊張型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緊張型頭痛: 學習壓力管理與放鬆技巧 練習生物回饋治療(Biofeedback) 沖熱水澡、冰敷或改正姿勢 學習良好的姿勢,站著時肩膀應往後與頭平行;坐著時要讓大腿平行於地,注意頭不要往前垂。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中風/動脈瘤

中風後遺症別煩!親友牢記4點助康復

中風病人即使痊癒後,還是可能在身心靈留下後遺症,不管是病人本身或是家人,都會因為後遺症而受到影響。中風病人痊癒後,根據先前中風的嚴重性、腦部缺血時間長短、腦部受損位置等不同病情,病人可能會出現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後遺症。以下為中風的相關後遺症,一一為您說明: 行動困難:中風病人初癒後,會覺得虛弱,肌肉活動不順暢,感覺無法控制臉部或手臂等肌肉,身體甚至出現一側癱瘓。 說話困難或吞嚥困難:中風會導致口腔和喉嚨等特定部位的肌肉失去控制,造成病人咬字不清,或無法正常吞嚥和進食。除此之外,病人可能產生語言障礙,包括閱讀、理解,或者書寫上程度不等的問題。 記憶受損,思考能力變弱:中風可能損害腦部某些控制思考、記憶和學習的區域,病人可能因此喪失記憶力和思考困難,也可能失去做決定、做計劃、判斷力、學習力、理解抽象概念,以及從事較複雜心理活動等能力。 情緒低落:因為中風可能導致病人行動不便,無法像過去一樣正常活動,也許病人會認為自己是累贅,造成親友的麻煩,而病人的情緒包袱,則可能衍生成人際關係上的潛在危機。 疼痛感:由於中風是腦部出問題,後續病人仍可能出現疼痛、麻木或其他感官上的變化。 病人中風初癒後,親友怎麼協助? 中風病人初癒後,自理生活總是備受艱辛,因此,關於病人的生活調適,還得屋簷下的一家人彼此努力,一同面對問題,親友除了要處理病人的行動不動或身體不適,針對心理上的問題,也得關心著墨。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初次面對中風後的病人,不知道該怎麼做,親友不是當事人,也較難感同身受,無法體會病人的壓力和焦慮,因此,可以參考以下整理的4點建議,希望能讓親友的協助更順利。 尋求專業人員協助:醫療專業人士,諸如:醫師、護士、心理諮商師、語言治療師等,都是病人和親友能多諮詢的對象,平時建議參與中風病人的復健療程,也能同時幫助親友調適心情。 參加互助會:親友可以透過網路尋找中風病友的互助會,或者一些民間組織,例如: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能認識中風病友和親友,還會認識更多醫護人員,透過資訊的交流與傳遞,有機會討論中風的相關問題,並獲得有用的建議。 共同參與復健療程:親友對於病人的復健過程非常重要,建議親友也能陪伴病人一起參加復健,並透過醫師的指示,在病人復健時,給予協助和支持,彼此扶持之下,一切的困難處理起來就會輕鬆許多。 別忘了照顧好自己: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法照顧病人,因此,親友也記得維持健康生活:規律飲食、多做運動,並且睡眠品質要好,這麼一來才有體力繼續奮戰,幫病人準備三餐、協助病人復健,以及任何事務。 若有家人中風,整個家庭可能陷入一片混亂,但生活還是得過,因此,隨時調適好心情,繼續向前邁進。希望閱讀完本篇文章之後,能讓親友們有所收穫。


中風/動脈瘤

中風後3種頭痛~醫師5方法助緩解

病人中風(Stroke)過後,可能會出現輕重程度不等的身體症狀,而頭痛可能就是一例,也許因為有中風的經歷,頭痛不禁令人提心吊膽,究竟中風後為何會頭痛?而遇上頭痛發作,又該怎麼辦呢?以下我們會分享更多關於此類的資訊,供讀者們參考。 為什麼中風後會頭痛? 病人中風或大腦血流改變,均會造成大腦腫脹和腦部受損,進而導致頭痛,若因為腦出血,而導致中風的病人,則更容易產生頭痛的症狀。其中,中風後頭痛可分為下列3種狀況: 服用藥物:若服用過多止痛藥,就有可能會造成頭痛。另外,服用中風藥物也可能造成頭痛,包括稀釋血液或降血壓等用途的藥物。 緊張型頭痛 (Tension Headaches):緊張型頭痛十分常見,會持續發作於頭部兩側,通常此類頭痛比較容易舒緩。 偏頭痛:偏頭痛發作時,病人會感到劇烈頭痛,通常還伴隨噁心和疲倦感,醫師則會開較強效的處方藥來治療偏頭痛。. 中風後頭痛該怎麼辦? 若中風後出現頭痛的症狀,請告知醫師,讓醫師進一步確認頭痛是不是因為中風所引起的,還是存在其他重大疾病所致,以便後續更確切的治療。所以,一般而言,頭痛不用太擔心,因為醫師會釐清頭痛的原因,根據不同種類的頭痛,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請參考以下常見的治療方式: 開立處方藥:能幫助舒緩疼痛與發炎。 多休息:好好躺在舒服的床上,別想太多, 讓大腦充分休息。 配合醫師設計的療程:醫師會針對情況不同的病人,有不同做法,因此請信任醫師,配合療程。 健康飲食 : 多攝取蔬菜水果 戒除壞習慣:例如:抽菸或飲酒過量。 通常中風後出現頭痛,多能有效改善,因此,別太過擔心,盡早諮詢醫師,便能盡快緩解頭痛。


中風/動脈瘤

預防中風~新型心臟監測器可測徵兆

中風(Stroke)是致命的緊急狀況,即使能夠倖存,嚴重的併發症也會影響生活。因此找出預防中風的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將介紹一個有助於擊退中風的新方法:心臟監測儀。 不正常的心律會引發中風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資料,第一次發生中風的患者,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有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當左心上方腔室(心房)發生不正常的快速跳動時,就是心房顫動,心臟收縮比正常收縮弱,如此會導致血液凝結,可能形成血栓(血塊),只要有一枚血塊進入腦部,便會引發中風,因此有心房顫動的人,有較高的機會發生中風。 有些患有心房顫動的人,並不會出現症狀,有些人會有胸悶、心臟上方不規律的顫動,以及頭昏眼花、暈倒、頭暈、疲累、虛弱或呼吸短促的現象。高血壓(Hypertension)、壓力、心臟病(Heart disease)、肺炎(Pneumonia)、甲狀腺機能亢進(Excessive thyroid hormone)、酒精濫用或吸菸,都會增加心房顫動的機會。 什麼是心臟監測器? 心臟監測器是一種用來記錄心臟節律的特殊儀器,是在心臟位置的皮膚上貼傳導貼片,這些貼片會以電線連接到攜帶式的記錄監測器上,監測器可放進口袋中。心臟監測器可在進行一般活動時穿戴,儀器會記錄心臟的電子活動,醫師會要求您在日誌中,記下穿戴此裝置時做了哪些事,以及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怎麼樣。經過一段時間後,醫師會看日誌,並確認心臟節律是否正常。 心臟監測器有助於監測中風成因 如上所述,心臟節律不正常(心房顫動)的人,有較高的機會發生中風。穿戴心臟監測器,有助於早期發現心房顫動,同時監測的效果更好,因為它會記錄心跳,並確認是否有任何不規則的節律。接著醫師會建議適當的治療,和預防中風的治療方式,能因此減少更多中風、併發症和死亡。 醫師會要求您在從事一般活動時,穿戴心臟監測器24~48小時,然而心房顫動不容易偵測,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偶發狀況,而這些與不正常心臟節律有關的偶發狀況,可能會在您和醫師注意到之前就消失了。因此有研究顯示,一些病人也許需要記錄心跳更長一段時間,才能發現不規律的心跳。 研究發現,一種稱為ICM(全名 Reveal LINQ Insertable Cardiac Monitor)的新型心跳監測器,是植入型的設備,因為能在病人體內幾天的時間,所以更能記錄心律不整。當病人穿戴這個設備時,能記錄所有不正常的徵兆。ICM已通過美國食藥署(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認可。 新型的心臟監測器能察覺部分中風類型,因此有助於減少得到中風這種緊急病症的機率。因此,廣泛使用心臟監測器,能幫助現代醫學更好地控制中風。


中風/動脈瘤

中風後肌肉痙攣~5種方式有效治療

中風(Stroke)患者的康復之路並不輕鬆,或者患者會注意到身體開始變得緊繃僵硬,無法像以往一樣好好活動,上述狀況稱作肌肉痙攣,幸運的是,醫療復健團隊能透過專業,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 運動 運動是治療肌肉痙攣的重要方式。中風後,醫師會建議患者和治療師會面,規劃復健療程,治療師會幫助患者重新學會某些技巧、再次增強身體功能、改善動作範圍,並預防永久性的肌肉萎縮,而患者的運動方式,可以單獨一個人、透過治療師的協助,或搭配特殊儀器,達到良好成效。在某些情況下,治療師會建議冷敷與電療,來幫助肌肉復原得更好。 2. 輔助器具 可以使用支架,讓肌肉維持在正常的位置,而打石膏或小夾板固定,能幫助拉長肌肉,避免收縮。 3. 藥物 藥物在肌肉痙攣治療中,佔有一席之地,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肌肉鬆弛劑,如下列幾種: (1) 倍鬆錠(Baclofen,或稱Lioresal)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倍鬆錠是治療肌肉痙攣最常見的藥物,能減少肌肉痙攣和緊張,緩解疼痛並增加動作範圍。副作用包括:喪失肌肉整合能力、幻覺、肌肉衰弱。 (2) 替扎尼錠(Tizanidine hydrochloride,或稱Zanaflex)影響神經衝動。這類型的藥物能減少肌肉痙攣,但是效果不長。副作用包括:嗜睡、口乾舌燥以及低血壓。 (3) 丹曲林(Dantrolene sodium,或稱Dantrium)。這類型的藥物用在阻擋引起肌肉收縮的訊號上,副作用包括:虛弱、噁心、嘔吐、憂鬱症以及下痢(拉肚子)。 (4) 其他例如丹祈屏(Diazepam,或稱Valium)或氯硝西泮類藥物(Clonazepam,或Klonopin)等其他藥物。 在很多情況下,醫師會要求您搭配使用幾種藥物。 注射神經阻絕劑,有助於肌肉痙攣,一般認為注射比口服藥更有效且安全。有兩種肌肉痙攣的注射針劑,包含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或稱 Botox)和苯酚(Phenol)。 (1) 肉毒桿菌藉由阻擋導致肌肉緊繃的化學物質來作用,可能會需要注射不只一次,效果並不會永久存在。肉毒桿菌的副作用包括:虛弱、吞嚥困難和注射處疼痛。 (2) 苯酚效果也許比肉毒桿菌長,常見的副作用包含:疼痛、灼熱感、刺痛、腫脹。 4. 外科手術 若經歷嚴重肌肉痙攣,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手術過程中,若上肢有問題,醫師會鬆開手部的二頭肌或三頭肌肌腱;若走路有問題,則會拉長病患的大腿後側肌群或腳趾的屈肌。 5. 居家療養 要把自己小心地照顧好,這裡還有一些您可以用來預防肌肉痙攣惡化的事: (1) 不要穿太緊的衣服。 (2) 壓力管理。 (3) 改變姿勢,直到找到舒服的姿勢為止。 (4) 睡眠充足,避免疲勞。 (5) 調整室內溫度,直到找到舒服的溫度為止,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 肌肉痙攣是中風引起的常見症狀,雖然會限制您的運動,但是能用復健療程、藥物甚至外科手術,來幫助您重新獲得身體功能,並改善活動的範圍。


中風/動脈瘤

中風6大後遺症!癱瘓、失語、認知障礙,復健照顧不可馬虎

中風的危險性眾所皆知,需要立即照顧與復健,但是您知道除了導致死亡和癱瘓,中風還會怎麼影響健康嗎? 這篇文章會帶您一起了解。 1. 癱瘓 癱瘓或肌肉無法運動是最常見的中風後殘障之一,通常會發生在身體其中一邊,影響臉部、一隻手、一條腿,或整個半身,這樣的情況稱作偏癱(Hemiplegia),又稱半身不遂,受半身不遂困擾的患者,會覺得穿衣、用餐或走路等日常活動變得困難,而飽受煎熬,另外,若傷及小腦( Cerebellum),可能導致運動失調 (Ataxia),產生走路、平衡和儀態方面的問題。 2. 知覺障礙(Sensory Disturbances) 某些中風患者無法感受到溫度、疼痛或觸碰,甚至無法辨別手上握著的物體, 而部分患者還是能感覺疼痛、麻木、四肢無力,又某身體部位會感覺異常(Paresthesias)等狀況。中風還可能影響控制排尿的能力,造成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讓患者無法意識到需要排尿,或是無法控制膀胱肌肉,衍生便秘和無法控制腸道的情況。 3. 語言障礙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資料指出1/4中風患者會經歷語言障礙,傷害腦部的語言中樞,影響溝通能力,若傷及大腦布洛克區(Broca’s area)會導致表達型失語症(Expressive Aphasia),患者可能無法將文字在腦中組成正確流暢的句子,用書寫或口語表達想法;而若傷及大腦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會導致接受型失語症(Receptive Aphasia),可能會無法理解書寫的文字或別人說什麼。 4. 記憶力受損,思考能力變弱 中風可能損害腦部某些控制思考、記憶和學習的區域,患者可能會記憶力喪失和思考困難,也可能喪失做決定、做計劃、判斷力、學習力、理解抽象概念,以及從事較複雜心理活動等能力。 5. 情緒問題 中風患者可能感到焦慮、害怕、傷心、生氣,這些情緒是因為中風,而失去生心理功能的自然反應,然而,患者可能會無法控制情緒,演變成憂鬱症,憂鬱症是中風所引起的情緒障礙中,最為常見的,其症狀和徵兆包括體重暴增或暴減、疲勞、易怒或自殺念頭,還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家人負擔。 6. 行為改變 您的問題可能導致行為改變,會變得不擅長社交活動,不想要與他人溝通,包括家人、朋友、同事或生活圈任何人,並且家務和生活起居需要他人幫忙打理;關於患者可能面臨的情感壓力。(延伸閱讀:中風後壓力大~病人與親友的心理調適) 中風會影響腦部並導致病情,若從中風中存活下來,仍然可能需要面臨疼痛、麻木、虛弱、說話、飲食問題等等,因此,預防、照顧和復健至關重要,不可馬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