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歲嬰兒期

新生兒一定讓家長手忙腳亂,不管是餵奶、哄睡孩子,都是一門學問,你可以在此分類中了解到 0~1 歲的寶寶照顧方式與發展里程碑,跟著你家裡的小寶貝一起快樂成長吧!

基礎知識

0~1 歲嬰兒期

寶寶耳屎好多怎麼辦?亂清有風險、教你正確清理原則

大人可能會基於衛生考量,覺得寶寶積了很多耳屎,要幫他們清理、掏耳朵。但很多大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清耳朵時耳道內的耳屎不用清,只需要清理外耳就好。以下來為大家說明為什麼耳道內的耳屎不用清,以及幫寶寶清耳屎的方法。 亂清恐將耳屎更往內推 如果用棉花棒等工具掏耳朵,有可能會把寶寶的耳屎推向耳朵更深處,導致耳朵發炎。掏耳朵的動作,也可能會不小心傷到寶寶的耳膜。如果爸媽擔心寶寶耳屎堆積太多,與其使用棉花棒,專家建議使用過氧化氫耳滴劑(Hydrogen peroxide drops,俗稱雙氧水)。使用前請務必先諮詢醫師,取得醫師的同意,並記得遵照醫師的指示使用。 幫寶寶正確清耳屎的 4 個方法 1. 只用軟布清理外耳:將軟布用溫水浸溼,用以清理外耳的耳垢。一般來說,這樣就足以清掉肉眼看得到的耳屎了,請勿將軟布硬塞入耳道。(同場加映: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2. 去醫院請專業護理員清理:如果很想幫寶寶清耳道內的耳屎,可以把寶寶帶到醫院請專業的護理人員處理。專業護理人員會用專門的挖杓來清除耳屎,必要時也能為你開立專用的滴耳藥劑。 3. 用雙氧水清耳屎:將雙氧水和清水以 1:1 的比例混合,並均勻搖晃,使液體混合,再將玻璃瓶握在手中,讓手的溫度將過氧化氫溶劑加溫。將寶寶的頭枕在你的腿上,把需要清理的耳朵朝上,用滴管將溶劑滴入耳內,一次一滴,直到滴滿整個耳道為止。過程中可能需要一邊安撫寶寶,請他保持冷靜。過氧化氫溶劑在寶寶的耳道裡泡五分鐘後,讓寶寶起身,溶解的耳屎就會隨著溶劑流出耳道。這時再用沾濕的軟布,將流出的耳屎及外耳擦拭乾淨即可。一天最多幫寶寶清耳垢一次,三到五天後才可再清一次。 4. 趁洗澡時利用溫水清理:幫寶寶洗澡時,用耳用棉球將溫水擠入需要清理的那隻耳朵中,耳屎可能就會隨著水整塊流出。(同場加映:寶寶皮膚柔嫩脆弱 肥皂清水保養就夠) 使用雙氧水清耳朵的注意事項 如果寶寶已經能靈活控制自己的頭部,建議不要使用雙氧水幫寶寶清耳屎,因為寶寶亂動的話,溶劑可能會無法順利從耳道流出,進而演發成併發症。 除了如何幫寶寶清耳垢,嬰兒從三到六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長出乳牙,新手媽媽也要小心奶瓶性齲齒!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點我前往親子教育專區】

看更多 0~1 歲嬰兒期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寶寶第2週:多跟嬰兒說話、培養吃睡作息、注意黃疸

嬰兒會辨識聲音,眼睛也會隨物體移動 在此階段,嬰兒的眼睛可以隨目標移動,也能辨識照顧者的聲音,並在聽到聲音的時候,顯得更安心,因此父母可以拿著玩具逗孩子,促進嬰兒的視力發展,同時多與寶寶對話,提高對語言熟悉度、親密度與安全感;此外,這時期的嬰兒喜歡被撫摸,因此可以在寶寶洗完澡或睡前進行嬰兒按摩。 另外,建議從寶寶出生起就可以進行親子共讀,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有助於語言、認知等發展,父母可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圖卡、小布書進行共讀。 【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嬰兒學習喝奶階段,媽媽親餵乳頭容易痛 在第2週,由於寶寶的進食時間還沒固定,所以哺餵母乳的嬰兒一天可能要餵8~12次,母親在這個階段特別辛苦,父親可以多多分擔其他家務。 若寶寶是餵食配方奶,一天也可能要餵6~8次。建議餵食量每天/每公斤約需150~180c.c.,父母可平均分配於每一餐,但不用勉強嬰兒喝完,視嬰兒的胃口而定。在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慢慢培養出進食的習慣。 母親用母乳哺餵嬰兒時,記得讓自己和寶寶的姿勢放鬆,並讓寶寶面對自己的臉和胸部;其次寶寶吸吮時,嘴巴要含得夠大,下巴貼著乳房才可順利吸吮。 初期母親可能會因為嬰兒拉扯乳頭而感到疼痛與不適,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習慣;此外,母親也可能常有親餵乳頭刺痛,或餵乳姿勢不良,造成乳頭破皮等情形,建議可透過擦羊脂膏來修護敏感的乳頭。 【延伸閱讀:不會計算新生兒奶量?醫師教你用嬰兒體重算奶量】 https://wp.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baby-nutrition/breastfeeding-vs-formula-feeding/ 幫嬰兒拍嗝預防溢、吐奶 除了哺餵奶外,拍嗝也很重要,尤其如果寶寶採瓶餵,每次餵完奶都必須要拍嗝,因為瓶餵容易吸到空氣,可能導致溢吐奶。 嬰兒拍嗝方式主要有2種: 坐姿拍嗝:父母可讓寶寶坐在腿上,一手支撐寶寶頭頸部,另一手拱起呈三角形拍寶寶背部。 直立拍嗝:父母將寶寶的頭頸靠在肩上,一手撐住寶寶下半身,另一手拱起呈三角形拍寶寶背部。 培養嬰兒睡眠時間 良好的睡眠習慣有賴於從小養成,所以父母需持續幫寶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例如: 床內不擺放雜物、鬆軟物件 每次睡覺都仰睡 每晚進行相同的睡眠儀式:每晚上床時間固定、有特定的哄睡方式,例如播放輕柔音樂、說故事等 需注意的是,到了第2週,寶寶可能已有能力輕輕地抬起頭,因此寶寶躺下時,要特別注意姿勢,確保其呼吸道暢通。 注意新生兒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症狀,會讓寶寶皮膚和眼睛變成黃色,尤其是早產兒及母乳寶寶。 黃疸是因為嬰兒肝臟尚未完全發育,無法良好去除血液中的膽紅素。初期會出現在臉上,之後是胸部與腹部,最後才是腿部;黃疸也會使嬰兒的眼白看起來黃黃的。若是皮膚黝黑的嬰兒,可以觀察其眼睛與牙齦,確認是否有這樣的症狀。若不確定,還可以輕壓寶寶的鼻子,或額頭上的皮膚,這時皮膚會顯得特別黃。 為預防黃疸,父母記得隨時注意皮膚清潔,並哺餵充足的奶水促進代謝,以及觀察呼吸、吸吮、大小便狀況,若嬰兒活動力降低,顯得沒力氣時,應盡速就醫。 父母也可使用以下小功具,藉由觀測寶寶便便,了解嬰兒的健康狀況。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tools/how-does-babies-poop-look-like/ 若懷疑寶寶有黃疸,請盡速就醫,醫師會根據寶寶外觀和抽血進行診斷。多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無需特別治療,約1~2週就會消失;針對較嚴重的黃疸,醫師可能會建議照光治療,使用特殊波長的光,幫助寶寶排出膽紅素。 【延伸閱讀:新生兒黃疸2週以上快就醫!膽道閉鎖用3症狀判斷,治療晚恐須肝臟移植】 如何觀察寶寶健康與成長狀況? 最初的幾週,大部分媽媽擔心的是寶寶的體重。寶寶有營養不良嗎?是否達到正常的標準體重?為什麼體重比其他寶寶還輕? 其實不需要過於擔心上述問題。有幾個跡象可以確保親餵的嬰兒獲得足夠的養分,例如:餵食後感到胸部變空變輕,寶寶的皮膚呈現光澤、緊緻,輕按時具有彈性。若水分不足,按下寶寶皮膚時,會先皺皺的才反彈。 另一種方式是在親餵的同時,聆聽寶寶吞嚥的聲音,觀察其是否在享用香甜的奶水。此外,若是寶寶定時排出黑色或黃色的糞便,就不用太擔心。寶寶一天需要更換五到八次尿布,若達到這個次數,就能確定寶寶已獲得足夠的能量,與必需的營養。 不管是親餵母奶還是餵奶瓶,請謹記,寶寶在每個階段的生長速度,都有所不同,有時候速度會慢一點。若寶寶總是精力充沛、玩得很開心、健康,就代表發育得很好。若對寶寶的體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醫師會提供意見,並建議你該補充哪些營養。 https://wp.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development-and-milestones/baby-born-week3/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寶寶 0~1 歲

寶寶第1週:疫苗接種、嬰兒身高體重變化、臍帶護理與洗澡

嬰兒出院前疫苗接種與檢查 嬰兒一出生,就會接受一系列的健康與成長檢查。若出生時出現黃疸或鵝口瘡,請聯繫醫師,不少新生兒都有機會患上這些疾病,不用太緊張。只要記得帶寶寶去看醫師,醫師會進行檢查、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嬰兒剛出生時,24小時內需接種的疫苗如下: 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單1劑):若母親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s抗原)陽性,應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預防母嬰垂直感染B型肝炎。 B型肝炎疫苗(第1劑):預防B型肝炎感染 建議可額外接受下列2項檢查: 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有政府補助,主要為提早發現早期症狀不明顯的疾病,例如蠶豆症、半乳糖血症等。 新生兒聽力篩檢:政府3個月內有補助,主要是為了初步確認聽力程度,並及早發現異常與治療。 【延伸閱讀:爸媽必知!孩子該打哪些疫苗?7種公費、2種自費兒童疫苗一次告訴你】 嬰兒臍帶護理:清潔與消毒臍帶方法 嬰兒與母親準備出院時,護理人員一般會教授消毒臍帶的方法,父母須持續幫寶寶清潔與消毒臍帶,直到臍帶脫落。 消毒與清潔臍帶的方法如下: 準備物品 75%濃度酒精(消毒效果) 95%濃度酒精(乾燥效果) 無菌棉花棒 無菌紗布 透氣膠帶 消毒與清潔步驟 清洗雙手 用手指撐開寶寶肚臍,露出臍帶 以棉花棒沾濕75%酒精,仔細由內而外擦拭,順序從臍帶根部、臍帶、周圍皮膚 以棉花棒沾濕95%酒精,由內而外擦拭,利用酒精達到乾燥效果 用紗布蓋住寶寶肚臍,並用透氣膠帶固定就完成了 怎麼幫嬰兒洗澡? 寶寶的頭頸部尚未發育成熟,身體也較柔軟,因此洗澡時要採用橄欖球式抱法,托住寶寶身體,並保護好頭頸部。 洗澡原則和步驟如下: 嬰兒洗澡原則 從上到下 從大面積到小皺褶處 嬰兒洗澡步驟 先洗臉、洗頭 洗身體 洗皺褶處與生殖器 小提醒 寶寶不需要天天洗澡,1週2~3次即可。 寶寶頭髮也不需定期清洗,1週1~2次即可;若寶寶頭皮出油,則可以特別加強清洗出油部位。 寶寶日常照護:注意保暖、仔細觀察健康狀況 由於寶寶在子宮裡待了九個月,需要一些時間熟悉新環境,因此,第1週應該用毯子把寶寶包起來,保持溫暖,並讓寶寶接近你的胸部。因為皮膚的接觸與體溫,會讓寶寶感到安全,人體心跳聲也能安撫寶寶。 嬰兒尿布的換法大同小異,然而,不是只有一種換尿布的方法。你應該選擇對你與寶寶來說,最舒適的方式進行,父母一開始可能會手忙腳亂,但只要習慣後,就算關燈或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也能換好尿布。 最初幾週,有些寶寶可能會嘔吐,或短暫停止呼吸,這是因為肺部裡有痰與液體,而如果寶寶出現喘息或咳嗽症狀,不需要過度害怕,寶寶可能只是想清理呼吸道,只要保持呼吸順暢,症狀很快就會改善,但若症狀持續不見改善,請盡速送醫檢查。 嬰兒生長與發展狀況 寶寶一天可睡16~20個小時左右,但睡眠時間不固定,建議父母能營造良好睡眠環境、建立白天和晚上的分別,並在每晚固定睡前時間安撫寶寶或進行按摩,培養良好睡眠習慣。 嬰兒第1週的生長狀況會因性別而稍有不同(如下),且出生7天內,體重會因生理性脫水而下降5~8%,這屬於正常現象,父母無須擔心;經過7~10天左右,嬰兒就會慢慢恢復至出生體重。 男寶寶 身長:約45.2~53.2公分 體重:約2.5~4.2公斤 頭圍:約32~37公分 女寶寶 身長:約46~53公分 體重:約2.5~4.2公斤 頭圍:約32~35.2公分 此外,嬰兒第1週的視力範圍約20~30公分,僅能大略分辨出明暗、黑白,聽力部分則可辨別熟悉者聲音。 【延伸閱讀:新生兒多久看得到?0~12個月嬰兒視力發展超詳解!9招幫助寶寶視力發展】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development-and-milestones/baby-born-week2/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嬰兒期的照顧

嬰兒也要刷牙!6步驟清潔新生兒牙齒,預防奶瓶性齲齒

當嬰兒長牙後,若未定期清潔牙齒,便會造成細菌以醣類作為營養來源,產生酸性代謝物,使口腔環境酸化,進而導致嬰兒蛀牙。 嬰兒蛀牙又稱為奶瓶性蛀牙、奶瓶性齲齒,是父母不可不慎的口腔疾病。若症狀嚴重,恐導致嬰兒牙齒流血、牙齦腫脹,並出現發燒、口臭等症狀。 《Hello醫師》教您如何清潔嬰兒牙齒,分享戒奶瓶及預防奶瓶性齲齒的方法。 簡單6步驟幫嬰兒刷牙,預防奶瓶性齲齒 未長牙前,在哺餵結束後,用乾淨的紗布墊或紗布巾擦拭嬰兒牙齦,清除牙菌斑。 在嬰兒長牙後,不用牙膏刷直接輕刷嬰兒牙齒。 刷牙時,清潔並按摩未冒牙的牙齦處。 在嬰兒乳牙全長出來後(通常約2.5歲),使用牙線清潔牙齒。 請確保嬰兒牙齒有塗覆足夠的氟,以增加預防蛀牙的效果。 在嬰兒1歲後,定期赴牙醫診所接受檢查。部分牙醫師會使用特殊的溝隙填封劑(Sealant)塗在嬰兒牙齒上,預防奶瓶性齲齒。 嬰兒奶瓶戒不掉?7招改變嬰兒習慣 由於奶瓶會導致糖分殘留於牙齒過久,因此循序漸進地讓寶寶戒奶瓶,便可預防奶瓶性齲齒,以下提供7個戒奶瓶的方法。 避免在嬰兒奶瓶內裝入含糖量高的液體,如果汁、果凍飲或汽水。 寶寶睡覺時,只提供裝水的奶瓶,裡面不要加果汁、乳汁或其他飲料。 對6~12個月大的寶寶,只提供裝有配方奶的奶瓶。 在孩子睡著後,拿開奶瓶或停止親餵。 不要讓寶寶將裝有果汁或乳汁的奶瓶當作奶嘴,走來走去,並減少奶嘴的使用時間、避免用奶嘴沾蜂蜜、糖。 在寶寶6個月大時,教他使用杯子喝東西,試著在12~14個月大時戒掉奶瓶。 限制每日的果汁分量,並僅於用餐時提供果汁。 若您的小孩習慣用奶瓶喝含糖飲料,或是含著奶瓶入睡,建議可用以下2方法漸進式戒奶瓶。 決定戒奶瓶後,在2~3週內逐漸用水稀釋奶瓶裡的內容物。 經過2~3週後,只在奶瓶內裝水,減少奶瓶的吸引力。 嬰兒牙齒健康6訣竅 每次餵食後皆須清潔牙齒和牙齦,清除牙菌斑。 嬰兒長牙後就需刷牙,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刷牙,至少在睡前要一起刷。 嬰兒可使用無氟牙膏塗抹於布巾上。若小孩刷完後,可確實吐出嘴內牙膏,則可將牙膏換成含氟配方。 可獨自刷牙的小孩可使用有軟尼龍刷毛的牙刷,配上少量牙膏(不超過一顆豌豆的大小)。 寶寶滿6個月大後,可飲用含氟的水加強清潔效果。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