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

從 懷孕第 1 週 至 第 12 週 為懷孕初期,此階段的寶寶還不穩定,懷孕媽媽需要注意寶寶的發展和需要的營養素是否有充分攝取。在這個類別中,你可以找到營養素建議攝取量及準媽媽的生活注意事項。

基礎知識

懷孕初期

懷孕第7週:準媽媽孕吐與不適感漸增,注意補充水分

寶寶第 7 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七週後,胚胎(Embryo)現在的長度為一公分,差不多是一顆豆子的大小。在整個孕期,寶寶都是呈現「捲曲狀」,雙腳抵著自己小小的身軀,難得會有伸直的姿勢。 因此要精確地量出寶寶的身長不大容易,這也是為什麼醫事人員要測量寶寶的實際身高時,是從頭頂量到臀部尾椎的「坐高」,而不是從頭頂量到腳趾的直立身長。 我們在懷孕第6週一文所提到寶寶的四肢也開始慢慢形成軟骨組織,未來就會長成骨骼,手掌的生長也蓄勢待發。此外,寶寶的五官也越來越立體,不只是眼睛、耳朵的生長急遽地發展,連眼瞼也慢慢成形。寶寶也將開始有規律的心跳。 由於腦部與脊髓正飛速地發展,寶寶每分鐘差不多會新長出一百個腦細胞,這可是準媽媽攝取葉酸的關鍵時期,以下會有更多詳述。 懷孕第 7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初期準媽媽易口乾 準媽媽在懷孕第七週肚子還不會明顯地脹大,子宮的大小差不多有如一粒檸檬,裡頭住著如豆子般大的胚胎。不過準媽媽在懷孕時期的血液供應會增加 20~40 倍,甚至有時可高達 50 倍,其中 75% 的血液送到卵黃囊(Yolk sac)或是胎盤(Placenta),讓胚胎能夠吸收足夠的養分與氧氣。 需要注意的是,在全身的血流加把勁地為寶寶運送成長的能量的同時,準媽媽也會更容易感到更口渴,一定要記得適時補充水分。 大多數生頭胎的準媽媽會到懷孕第 12 週左右肚子才會大起來,像個傳統印象中的孕婦。「非新手媽咪」可能會比之前生第一胎時更早來的有「孕味」,這是因為之前已經懷孕過,讓子宮與胃部的肌肉更有延展性。(推薦小工具:懷孕體重計算器) 懷孕第 7 週的症狀 準媽媽在懷孕第七週身體上的負擔越來越重,孕吐的狀況也可能會很嚴重。準媽媽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在接下來幾個禮拜,不適感會開始越來越明顯,相關症狀與變化除了乳房脹痛、噁心、頭痛、疲倦想吐之外,對食物的喜好改變很大,嗅覺也更加靈敏,情緒起伏也會比之前更敏感,以及陰道分泌物變多、頻尿等。 懷孕第 7 週的飲食原則 攝取葉酸很重要 準媽媽除了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之外,也要特別注意葉酸的攝取。即將懷孕和懷孕前期的女性每天應服用 600~800 微克的葉酸。攝入足夠的葉酸可降低寶寶出現脊柱裂(Spinal bifida)的風險。 有脊柱裂的兒童,其脊椎骨其中一節或多節有缺口,就像是破洞一般,導致寶寶的背部皮膚、肌肉、脊椎、脊髓膜及神經發展出現問題,這種疾病在北美洲的發生率高達 5~10%。 葉酸的食物來源有菠菜、韭菜,柑橘類水果、動物的肝臟、酵母、豆類,先由各種不同的天然食物中多樣性地攝取: 3~4 份深綠色蔬菜(煮熟約 1.5~2 碗) 2~3 份水果(切塊水果約 2~3 碗)(推薦閱讀:補充維生素C和鉀!懷孕水果這樣吃) 若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建議跟婦產科醫師討論後,再依處方籤補充葉酸錠劑。 【上一週:懷孕第6週】 【下一週:懷孕第8週】

看更多 懷孕初期 相關文章

懷孕初期

懷孕第2週:媽媽排卵、準備受孕

寶寶第 2 週的成長狀況 到了第二週,準媽媽其實仍未懷孕,不過母體已經準備好要「造人」了。 懷孕第 2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第二週是女性排卵的關鍵期。在排卵之前,雌激素的分泌會讓子宮內膜增厚,卵巢內的卵泡也會因為在激素的刺激之下開始增大,卵子接著也會成熟。 懷孕第二個星期的週末,也就是女性經期的中間點,準媽媽便進入了排卵期,卵巢內的卵泡會釋放一個卵子,在輸卵管中等待著準爸爸的精子與之結合。 一般來說,在排卵後的 24 小時內,若準爸爸與準媽媽有發生沒有避孕措施的性行為,卵子就會與精子結合為受精卵,屆時準媽媽仍然不會感覺到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延伸閱讀:排卵期這樣算!掌握黃金受孕和避孕時間) 寶寶的性別由爸爸決定 寶寶的性別在卵子與精子的結合時就決定了。人類的基因組合都是由 23 對,也就是 46 條不同的染色體組成的。其中的 22 對都是「體染色體」,另一對則是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 其中一條染色體來自精子,另一條來自卵子。卵子只有一種性染色體,稱為 X 染色體,但精子有 X 染色體或 Y 染色體,因此如果受精結果是 XX 染色體,寶寶就是女孩,若是 XY 染色體,就會是男孩。我們由此可知:決定孩子未來的性別的是準爸爸,而非準媽媽。(推薦小工具:排卵期計算器) 懷孕第 2 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與醫生討論用藥 若準媽媽此刻有在服用藥物,建議跟開藥的醫師討論,畢竟無論處方藥或是非處方用藥都有可能對寶寶產生不良的影響,切記不要因為想生孩子就立即中斷原本的用藥療程,一定要諮詢相關的醫事人員。 不要清貓砂 避免感染弓蟲 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又稱弓蟲,弓漿蟲。會寄生在動物體內,貓咪也容易成為宿主。所以人類如果不小心接觸到貓咪的糞便,便有可能被感染。準媽媽若是初次感染,弓形蟲可經由胎盤傳染給寶寶,感染率可高達 40%。 若在懷孕初期就感染弓蟲,更可能會造成流產或死胎。罹患「先天性弓形蟲感染症」的新生兒 70%~80% 的機率要等到數月,甚至數年後,才會有症狀出現,症狀包括: 視力不良 失明 學習障礙 心智發育遲緩 皮膚紅斑丘疹 全身淋巴結腫大 肝脾腫大 黃疸(Jaundice) 血小板低下(Thrombocytopenia) 水腦症(Hydrocephalus) 小腦症(Microcephaly) 顱內鈣化 神經病變 為了寶寶的健康,準媽媽最好讓其他人幫忙清貓砂,而且千萬不能吃生食,讓弓蟲不會有機可趁。 懷孕第 2 週的飲食原則 建議準媽媽要均衡飲食並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尤其是葉酸。要懷孕的的女性每天應服用 600~800 微克的葉酸。攝入足夠的葉酸可降低寶寶神經上的缺陷的風險(也就是由大腦或脊髓發育不全所引起的先天缺陷),例如脊柱裂(Spinal bifida)。 有脊柱裂的兒童,其脊椎骨其中一節或多節有缺口,就像是破洞一般。導致寶寶的背部皮膚、肌肉、脊椎、脊髓膜及神經發展出現問題。脊柱裂於北美洲的發生率高達 5~10%。 葉酸的食物來源有: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韭菜 水果,如:柑橘類水果 動物的肝臟 酵母 豆類 葉酸攝取應先由各種不同的天然食物中多樣性地攝取。準媽媽每日應攝取: 3~4 […]


懷孕初期

懷孕第1週:了解月經週期與排卵期

懷孕第 1 週不算懷孕? 所謂的懷孕第一週,嚴格來說不算懷孕,因為醫學上對於懷孕週數的定義(預產期),是從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開始算起,會如此計算是因為卵子受精的日期很難確認,但是月經週期開始的日子卻非常清楚。不過對於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女性來說,僅僅憑藉最後一次月經來計算懷孕週數可能會有些誤差,此時便需用超音波來估計懷孕週數。(推薦小工具:預產期計算器) 寶寶的成長狀況 如上述,第一週尚未受孕,甚至還沒開始排卵,所以寶寶還沒誕生。不過相當常見的是,當月經規律的女性發現月經沒來、前往就診時,醫師可能會告訴妳已經懷孕至少四週了,這是因為排卵和受精是在月經週期開始的大約兩週之後發生的,所以雖然說是懷孕四週,其實胚胎才兩週大。換句話說,胚胎的實際週數比一般所說的懷孕週數還要小兩週。因此當醫師說懷孕七週時,事實上肚裡寶寶的胎齡,也只有五週而已。 懷孕第 1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的第一週,並沒有任何懷孕的跡象。誠如上述,懷上孩子的第一週,其實開始於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所以對準媽媽來說還未受孕,要更加注重健康,把身體準備好才能讓未來的寶寶住得舒適又得到充足的養分。(推薦小工具:排卵期計算器) 懷孕第 1 週該進行哪些檢查? 由於懷孕第一週尚未受孕,所以我們應該聚焦於「孕前檢查」,所謂的孕前檢查指的是夫婦倆在計劃懷孕前要做身體檢查,才能夠事先排除對懷孕與寶寶的生長發育有不良影響的疾病。而孕前檢查夫妻雙方都要參與,最好選在計劃懷孕前三至六個月來做。這是因為某些特定的疾病在篩檢出來後,還需要 3~6 個月的治療或觀察(延伸閱讀:準媽媽打針沒?懷孕前該接種的疫苗)。 準媽媽與準爸爸所要做的檢查如下: 準媽媽: 血液常規檢驗 尿液常規檢驗 愛滋病(AIDS)篩檢(建議閱讀:懷疑得 HIV?愛滋篩檢在家醫院都能匿名做) 梅毒篩檢 水痘抗體篩檢 德國麻疹抗體篩檢 若有家族病史可加做地中海型貧血篩檢 口腔檢查,無論是蛀牙、牙周病、假牙等等議題最好都重新再詳細檢查。 準爸爸: 血液常規檢驗 尿液常規檢驗 精蟲分析 愛滋病篩檢 懷孕第 1 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為了讓寶寶在子宮裡健康長大,準媽媽應多注意生活習慣並遠離有害物質: 戒酒與戒菸 菸酒有可能會導致寶寶先天的缺陷,尤其是飲酒容易引發「胎兒酒精症候群」(Fetal alcohol syndrome),會讓寶寶有下列症狀: 外觀異常 身材矮小 體重過輕 小頭畸形 協調不佳 智力不足 行為異常 認知障礙 聽覺或視覺受損 與醫生討論用藥 若準媽媽此刻有在服用藥物,建議跟開藥的醫師討論,畢竟無論處方藥或是非處方用藥都有可能對寶寶產生不良的影響,切記不要因為想生孩子就立即中斷原本的用藥療程,一定要諮詢相關的醫事人員。 懷孕第 1 週的飲食原則 建議準媽媽要均衡飲食,還能夠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尤其是葉酸(Folate)。要懷孕的的女性每天應服用  600~800 微克的葉酸。攝入足夠的葉酸可降低寶寶神經上的缺陷的風險(也就是由大腦或脊髓發育不全所引起的出生缺陷),例如脊柱裂(Spinal bifida),其脊椎骨其中一節或多節有缺口,就像是破洞一般。導致寶寶的背部皮膚、肌肉、脊椎、脊髓膜及神經發展出現問題,此疾病在北美洲的發生率高達 5~10%。 葉酸的食物來源有: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韭菜) 水果(如柑橘類水果) 動物的肝臟 酵母 豆類 葉酸攝取應先由各種不同的天然食物中多樣性地攝取。準媽媽每日應攝取: 3~4 份深綠色蔬菜(煮熟約 1.5~2 碗) 2~3 份水果(切塊水果約 2~3 碗) 若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建議跟婦產科醫師討論後,再依處方籤補充葉酸錠劑。 【下一週:懷孕第2週】


懷孕初期

懷孕第12週:產檢內容與注意事項

寶寶第12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12週,寶寶的長度約為5.4公分,相當於1顆李子的大小。約為18公克重,大約是3顆葡萄的重量。胎兒從頭到腳趾,從五臟六腑到肌肉,幾乎一應俱全。準媽媽的肚子裡現在住了一個縮小版的人類。我們用超音波能夠觀測到寶寶的心跳,而寶寶的骨架由組織慢慢硬化而成形。胎兒的性器官也在發展中,直到懷孕第18週~21週左右,才比較容易判別寶寶的性別。 懷孕第12週的身體變化 準媽媽快過完了懷孕前3個月,懷孕初期的不適也慢慢隨之消退。很可能子宮內的胎盤已經完全接管卵黃囊(Yolk sac)的職責,開始餵養肚裡的寶寶,相關的荷爾蒙的分泌也跟著平息下來。 準媽媽的乳房開始增大,腰圍開始變粗,也可能覺得越來越餓,擔心自己為了胎兒會否吃得不夠多。到了懷孕第12週,準媽媽的「大腹便便」開始變得顯而易見了,不過有些孕婦會拿自己肚子的大小與其他人相比較,這其實不太必要,因為有太多因素會影響準媽媽的外觀,包括: 體內分泌的荷爾蒙 孕前體重 是否為第一胎(頭胎) 肌耐力 假如準媽媽是第一次懷孕,而且孕前體態勻稱,那麼即便到了懷孕第12週,肚子仍不會過於凸顯;若孕前體重較重或是雙胞胎的孕媽媽,則肚子可能會有較為明顯的隆起。若媽媽對自己的體重有所顧慮,可於產檢時諮詢醫師,以便規劃接下來孕期過程的體重控制,讓胎兒健康地成長。(推薦小工具:懷孕體重計算器:懷孕體重控制、計算合理增重範圍) 每位懷孕媽媽出現的孕期不適可能有所差異。 懷孕第12週的症狀 每位準媽媽可能於懷孕前期出現症狀不盡相同,有些人可能毫無感覺,有些人卻痛苦難耐,以下為可能發生的孕期不適和生理變化: 胃痛 口中出現金屬味 乳房脹痛 消化不良與胃食道逆流(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10週) 噁心 孕吐 頭痛 頭昏 對食物的喜好有所改變 嗅覺變得更靈敏 頻尿 孕斑(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4週) 像經痛般抽筋之感 陰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 秀髮濃密有光澤(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6週) 腹脹 懷孕第12週產檢須知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2021年編印的「孕婦健康手冊」所列出的「孕婦產前檢查項目及補助金額」,將原有的產前檢查給付由10次提高到14次,因此孕婦可提前於懷孕第8週接受初次產檢,並於12週時接受第2次產檢。 懷孕第12週該進行哪些檢查? 醫師確認有寶寶有心跳之後,須進行下列檢查項目: 醫師問診 家庭疾病史 過去疾病 過去孕產史 本胎不適症狀 成癮習慣查詢 身體檢查 體重 身高 血壓 甲狀腺 乳房 骨盆腔檢查 胸部檢查 腹部檢查 懷孕媽媽在懷孕第12週前,應接受第一次產檢。 血液與尿液檢驗 血球容積比檢驗 紅血球檢驗 白血球檢驗 血小板檢驗 愛滋病毒檢查 尿液常規檢查 B型肝炎抗原檢測:台灣大約有10%~20%的人口為B型肝炎的帶原者,若寶寶因為母子垂直感染而罹患慢性B型肝炎,極可能在青春期或是更早之前就出現慢性肝病或肝癌。 德國麻疹抗體檢查:準媽媽若在懷孕前3個月感染了德國麻疹,很有可能會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流產、死產。曾接種「德國麻疹疫苗」或曾患過「德國麻疹」而體內已有抗體的孕婦,則可避免孕期間感染「德國麻疹」。(延伸閱讀:麻疹、德國麻疹有差!麻疹傳染性強,疫苗可預防) 梅毒檢查:若孕婦患有梅毒,胎兒可能經胎盤傳染而罹患先天性梅毒,嚴重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死亡。 血型檢驗:需要血液輸送時,判定血型就十分重要。 RH因子檢驗:Rh因子是紅血球中一種抗原。體內若含有此抗原的人屬「Rh血型陽性」(Rh positive);不含此抗原則屬「Rh血型陰性」(Rh negative)。絕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Rh血型陽性」,而「Rh血型陰性」的婦女若懷有「Rh血型陽性」的胎兒;或是「Rh血型陰性」的準媽媽若懷上了「Rh血型陽性」的準爸爸的孩子,會因Rh因子無法配合,都有可能引發胎兒水腫等各種症狀,甚至有死胎的可能,所以孕婦須定期接受血液測試,才能曉得寶寶有無受到影響。 平均紅血球體積檢驗:可初步辨認孕婦會否會攜帶「海洋性貧血」基因或「缺鐵性貧血」基因。 血色素檢驗:可測試孕婦有否患貧血。 例行檢查項目 問診內容:懷胎不適症狀如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 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胎心音、胎位、水腫等。 實驗室檢查:尿蛋白、尿糖。 值得一提的是:若準媽媽德國麻疹抗體檢驗結果是陰性反應,即表示沒有德國麻疹抗體,應在產後儘速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以降低下次懷孕時感染德國麻疹的機率。「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由我國政府公費提供。 【上一週:懷孕第11週】 【下一週:懷孕第13週】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懷孕初期

懷孕第11週:認識流產與出血

寶寶第11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11週,寶寶的長度約為4.1公分,大約於一顆無花果的大小。胎兒的頭部仍然不成比例得大,但現在寶寶看起來基本上完全地「人模人樣」,而寶寶的身體也在迅速成長。胎兒的手指與腳趾由蹼狀逐成形,根根分明。寶寶也有小小的指甲和小小的耳朵。儘管胎兒會在肚裡揮手動腳,但是準媽媽還要再過幾週才有感覺。 寶寶之前是從卵黃囊(Yolk sac)獲取養份的。但是在懷孕第11週左右,胎盤(Placenta)可能已經成形。胎盤嵌入子宮壁,讓寶寶從準媽媽的血液獲取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並排出廢物。從卵黃囊過渡到胎盤的時期,所分泌的荷爾蒙會使孕婦感到非常地疲倦,情緒也會因此起伏不定。 懷孕第11週的身體變化 準媽媽可能會因為發現自己的腰圍開始變粗,而認為自己已經「大腹便便」,不過旁人其實沒辦法一眼就看出是否有孕在身。當孕婦的肚子越來越大的時候,肌肉與韌帶也會跟著延伸,可能會因此引發胃部的不適。如果疼痛已經超出你能忍受的範圍,請盡快向婦產科醫生諮詢。 準媽媽在懷孕時期的血液供應會增加20~40倍,甚至有時可高達50倍。其中75%的血液會送到卵黃囊(Yolk sac)或是胎盤(Placenta),供應胚胎所需的養分與氧氣。不過也因為全身血流量增加的緣故,準媽媽易出現口乾舌燥、全身發熱、汗流浹背、頭昏腦脹等症狀,記得要時時補充水分,休息時可以藉由抬腿,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減少水腫。 【推薦小工具:懷孕體重計算器:懷孕體重控制、計算合理增重範圍】 懷孕第11週的症狀 準媽媽可能會覺得非常疲累,只想回家「爬枕頭山」。不過適當且不要太激烈的運動,諸如健走、散步、騎腳踏車,其實能減緩孕婦身體上的不適,包括: 肚子周圍的痠疼 極度疲倦 口中出現金屬味 乳房脹痛 消化不良與胃食道逆流(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10週) 噁心 孕吐(害喜) 頭痛 頭昏 對食物的喜好有所改變 嗅覺變得更靈敏 頻尿 孕斑(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4週) 像經痛般抽筋之感 陰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 秀髮濃密有光澤(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6週) 腹脹 孕期出血(以下段落詳述) 懷孕第11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懷孕初期出血與流產 孕期出血總是令準媽媽們特別緊張,除了我們在懷孕第5週有提過「著床出血」(Implantation bleeding)外,懷孕初期由於胚胎尚不穩定,仍可能發生以下出血狀況,若準媽媽們符合以下描述,請立即就醫。 先兆流產 懷孕20週以前,下腹疼痛併陰道出血的症狀稱為先兆流產(Threatened abortion,又譯為脅迫性流產)。一般孕婦有25%的機率會發生陰道出血、但是並不一定會因此而流產,除非大量出血。主要症狀除了陰道出血外,還有: 下腹悶痛 腰酸 背痛 若出現上述情況,建議準媽媽即刻就醫,藉由超音波檢查,確認寶寶的狀況是否安好。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黃體素(Progesterone)藥物治療,或是要求你多加休息。 子宮外孕 受精卵著床於子宮以外的部位,即為子宮外孕(Ectopic pregnancy)。最常見的「錯誤著床位置」要屬輸卵管,不過也有較低機率著床於子宮頸卵巢,甚至腹腔內等處。子宮外孕的症狀與先兆性流產相似,以下腹痛和陰道出血作為主要表現形式。 患者就診後,醫師能夠以抽檢血液中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簡稱hCG)的變化來判定是否有子宮外孕。這樣的檢查可以在超音波還看不到囊胚時就診斷出來。及早發現,盡早以藥物或手術處理,是面對子宮外孕的重要原則。 流產 流產的定義為懷孕週數未滿20週,或者寶寶的體重在500公克以下,就被排出體外。孕期出血可能是流產的先兆,而懷孕初期流產則與受精卵未正常發育有關,常見的異常受孕情形包括: 萎縮卵:受精卵只發育出囊胚而無法長成胚胎。 葡萄胎:超音波檢查看不到胚胎的發育,只看到整個子宮充滿胎盤水腫後看似葡萄的成串的水囊。 胎死腹中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表示,流產風險與孕婦年齡有關,孕婦年過30歲後,流產風險將逐年增加;孕婦未滿35歲前,流產率約僅10%,但到了40歲以後,流產率則已近45%。另外,統計指出約有5%懷孕婦女曾有連續兩次流產的經驗。 但當這樣的不幸發生後,卻有很多準媽媽卻會轉而責怪自己。其實,流產的寶寶中,有80%都有胎兒染色體異常。若遇上流產,準媽媽的枕邊人與整個家族、親友都要給予最大的支持,不要責怪準媽媽,只要再接再厲,相信下次懷孕的過程會更加順利。 【上一週:懷孕第10週】 【下一週:懷孕第12週】


懷孕初期

懷孕第10週:孕婦消化不良該怎麼辦?

寶寶第 10 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第十週,寶寶現在的身長約三公分,差不多跟一顆草莓差不多大,寄居在媽媽差不多橘子一般大的子宮內。寶寶的細微的胎動也能夠在照超音波的時候觀察到,頭部跟身體比起來仍然大得不成比例,但是胎兒的五觀長得越來越細緻了。 寶寶的小眼睛微微打開,對光線也有反應;小小的耳朵已經慢慢成形,嘴唇形狀也開始明顯,已經能看得出上唇了;鼻子已有鼻孔了,頷骨(下巴骨)也開始成形,可以看到乳牙冒出頭來了。 胎兒隨週數不同而每分鐘的心跳數不同,前三個月每分鐘為 160~180 次,中期三個月為每分鐘 140~160 次,最後三個月由於胎兒的神經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每分鐘的心跳降為 120~160 次,直到出生為止。 懷孕第 10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第十週出現更多不適的症狀,包括口中出現金屬味、噁心、頭痛,常常感到疲倦,對食物的喜好改變也很大,此時的嗅覺也會更靈敏。此外,晚上還會出現頻尿,肚子有時會出現經痛般抽筋的感覺,陰道分泌物也會變多。 孕婦消化不良與胃食道逆流 準媽媽在第十週的時候,脹氣、打嗝、排氣等狀況可能一點都不會少。那是因為準媽媽體內的黃體素(Progesterone,又稱助孕激素)分泌的結果,黃體素能放鬆子宮的肌肉,所以子宮才能更有彈性地隨著越來越大的胎兒繼續延展。 不過這樣也會讓消化道的肌肉也會變得鬆弛,可能會引發諸如胃食道逆流這方面的症狀,若懷上了雙胞胎,那麼上述的情況更加容易出現。除了體內荷爾蒙的變化讓孕婦難受之外,肚子裡不斷長大的胎兒壓迫到準媽媽的胃部也會引起這些不適: 在胸口有灼熱感或是痛感 覺得肚子很脹、很撐、很飽 容易打嗝 孕吐時會吐出食物 這些症狀可能會在進食之後馬上出現,也有可能在兩餐之間才發生。腹脹、胃食道逆流等消化不良的情形在孕期內的任何時間點都有機會出現,不過在第 14~16 週害喜會慢慢稍微緩解ㄧ下。(延伸閱讀:胃食道逆流|原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懷孕第 10 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孕婦對於比較輕微的腹脹或是火燒心等症狀,也許能夠試試以下方法: 少量多餐:吃得太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但是準媽媽因為胃口的改變,容易在孕期吃過量。讓一日三餐變成六餐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睡前忌口:吃完東西建議不要立刻躺平,平躺的話,胃中的胃酸、胃液更容易逆流到食道。睡前三到四小時禁食、也不要喝太多水,才不會一直跑廁所。 飲食少刺激:為了肚裡的寶寶,也為了減緩消化不良的症狀,含有咖啡因、油膩、辛辣、炸烤的食物也必須戒掉。 吃飯時腰桿打直:吃飯時可不能渾身軟趴趴的,腰桿打直能夠減輕胃部的壓力。 戒菸:抽煙所吸入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等影症狀,這些化學物質還會導致食道下端的肌肉更加鬆弛會導致胃酸逆流。 【上一週:懷孕第9週】 【下一週:懷孕第11週】


懷孕初期

懷孕第9週:留心孕婦產前憂鬱並給予支持

寶寶第 9 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九週,寶寶身長約 2.2 公分,差不多是一顆櫻桃的大小。肚裡的胎兒的五官越來越明顯。眼睛與眼瞼都清晰可見,寶寶舌頭上也帶有小小的味蕾;手與腳都飛速地生長,不過手指、腳趾尚未長出來。 胎兒主要的臟器為心臟、大腦、肺、腎臟與大小腸,這些器官正慢慢發展,骨骼也開始成形。而寶寶的性器官正要開始生長,不過得等到懷孕第 16 週左右,才能透過超音波知道寶寶的性別。 懷孕第 9 週的身體變化 準媽媽在第九週的時候也許會發現自己的腰圍開始變粗,胸部也會更加脹大。情緒的起伏會更加明顯。孕期荷爾蒙是 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這個激素在孕婦的體內每隔兩三天就會翻倍增加,而在懷孕第九週左右的分泌量會到達高峰。 雖然 hCG 會讓準媽媽感到不適,但是有利於胎盤的生長,而雌激素(Estrogen)與黃體素也會隨著 hCG 升高。雌激素與黃體素兩者合體有助於增加流向子宮的血液供給量,這些荷爾蒙會讓準媽媽的心情總是陰晴不定。 懷孕第 9 週的症狀 準媽媽在懷孕第九週的狀況與前幾周一樣,孕吐的狀況會越來越嚴重,其他症狀像是生理期沒來、味覺改變、常常感到噁心想吐,對於食物的喜好改變也很大。晚上會時不時頻尿,肚子還會像經痛一樣常常抽痛。 懷孕第 9 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留心產前憂鬱症 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 JAMA)回顧過往文獻指出:罹患產前憂鬱症的孕婦相較於一般精神狀況健康的孕婦而言,其胎兒的早產風險增加 39%,低出生體重的風險也升至 49%。另一個報告則顯示,壓力較大的孕婦,流產的比例也比較高。 產前憂鬱的原因除了準媽媽身體孕期荷爾蒙讓心情起起伏伏之外,其實最主要是孕婦在孕育下一代的過程中,有沒有感受到支持。懷生小孩並非孕婦一個人的事,當然最親密的枕邊人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讓我們看看衛福部的國民健康署對準媽媽的另一半有什麼建議吧: 陪伴:陪伴準媽媽到醫院產檢、一齊參與產前教育課程、產前運動等等。 分擔:分擔家事,減輕準媽媽的體力負荷。 傾聽:用心地真誠傾聽,讓準媽媽能分享她的心情。 尋求協助:若發現準媽媽情緒低落,而且時間過越久卻更加嚴重,應立刻尋求醫療上的專業協助。 衛福部的國民健康署也提醒大家:民眾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健康管理相關問題,可以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 0800-870-870;相關心理衛生資源的查詢,可撥打 24 小時免費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 ,或親自到各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尋求相關的協助與服務。 【上一週:懷孕第8週】 【下一週:懷孕第10週】


懷孕初期

懷孕第8週:孕婦牙齒痛怎麼辦?

在懷孕進入第八週後,寶寶身長約 1.6 公分,差不多是葡萄的大小。到了第九週,寶寶又會再長大一倍。寶寶現在看起來比較「人模人樣」,頭部不會一直呈現蜷曲的狀態,有如「抬頭」一般稍稍伸展。 寶寶的上半身長得比下半身還要快,所以雙手比雙腿來的長,不過膝蓋、腳踝、腳趾等部位尚未成形。到目前為止,寶寶仍然是從卵黃囊(Yolk sac)獲取養份的。胎盤不久後就會成形,並接管卵黃囊的功能,接著胎盤會嵌入子宮壁,讓寶寶從準媽媽的血液獲取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並排出廢物。 在懷孕第八週左右,寶寶不再被稱為胚胎了,而是有了個新名字:胎兒(Fetus,英式拼法為 Foetus)。也代表寶寶已慢慢長成人形,而 Foetus 在拉丁文是「後代」的意思。 懷孕第 8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第八週對準媽媽來說有點難熬。除了會孕吐、感到疲倦之外,還可能會頻尿,這是因為住了寶寶的子宮被撐大,會壓迫到膀胱的關係。嗅、味覺會變得很靈敏、對食物的喜好跟著改變,情緒的波動也很大。 懷孕初期牙齦流血 準媽媽在孕期荷爾蒙的變化除了讓身體有上述的不適之外,對於牙齦以及牙齦周圍的組織也有所影響: 妊娠期牙齦炎(Pregnancy gingivitis) 由於荷爾蒙、動情激素、黃體素的改變,所以提高牙周發炎的機率,引發牙齦充血與腫脹,而牙齦的抵抗力也因此下降,也更容易出血。大約有 30% 的準媽媽在口腔會出現牙齦炎的症狀。 妊娠期肉芽腫(Pyogenic granuloma) 準媽媽在口腔更嚴重的情況是牙齦出現異常的腫大,過度生長的肉芽組織被稱為「妊娠期肉芽腫」或「妊娠期齒齦瘤」、「懷孕期牙齦瘤」,僅有少於 5% 的準媽媽會出現此症狀。不過大家也無需太過擔心,這個症狀大多數在產後就消失。 大部分的懷孕期牙齦瘤最常出現於靠近嘴唇側邊的上排牙齒附近。除了懷孕初期荷爾蒙的改變之外,無論是牙菌斑的累積、品質不佳的假牙之配戴,都會引發妊娠期肉芽腫。而且懷孕期牙齦瘤在懷孕期間就算切除後,仍然可能會再復發。 一般的情況是不用處理的,待生產完後肉芽腫會自行消失。但是如果過於腫大的牙齦太容易出血,又影響到準媽媽的咀嚼功能,就一定要找牙醫來治療了。 懷孕第 8 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建議準媽媽在懷孕第 1 週要先做詳細的牙齒檢查,若在懷孕前就罹患牙周病,在孕期內病情可能更加嚴重。研究也指出,嚴重的牙周病患者生出早產兒的比一般人高出 8 倍。所以孕前一定要顧好牙齒,因為孕期只能做保守性治療。 另外,孕吐恐造成胃酸倒流,這會引起牙齒的腐蝕,再加上孕期味口隨之改變,有些準媽媽愛吃甜食,牙齦又容易發炎、腫大、流血,若忽略口腔清潔,更容易提高蛀牙的機率。 【上一週:懷孕第7週】 【下一週:懷孕第9週】


懷孕初期

新手孕婦~懷孕前3個月6點健康守則

懷孕後的前3個月是胎兒很重要的成長期,也是小生命最不穩定的時期。這段期間,小寶寶會快速地發育為人的雛形,包含長出心臟、腦部等主要器官,所以媽媽們需要多多注意。首要的事就是定期追蹤寶寶的狀況,在懷孕3~6個月的期間,每個月都要到醫院檢查,第7和第8個月每2週1次,接著9~10個月時,每週檢查1次,一直到生產為止。記得遵循產科醫師的叮嚀,另外定期追蹤Hello醫師,也可以幫助您更了解孕期生活大小事! 懷孕初期疲累和孕吐改善方法 孕期前3個月會容易感覺疲累,由於身體正在建構胎盤來孕育胎兒,需要很多能量。請您傾聽身體的需求,不要太逞強,在週末和下班回家後小睡一會,並盡量多抬腳。減少會讓您很匆忙的雜事並放慢生活步調。此外,有時可能會有噁心、嘔吐狀況發生,但這是正常的,有研究表示,孕吐是在保護嬰兒免除受到潛在有害食物危害的自然反應。可配合醫師建議的劑量來攝取維生素B6,幫助減少噁心的情況發生。 大多數孕吐會在初期過後消失,之後您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避免太飽或太餓。請均衡飲食且攝取足夠的熱量,以維持身體健康和供給胎兒足夠養分。避免油膩、辛辣,以及聞到時感覺不舒服的食物。可多攝取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糙米飯等。當感到噁心時可吃鹹味食物,如雞湯、鹹蘇打餅。但若出現嚴重的孕吐症狀,例如體重急速下降、一天多次嘔吐並感到暈眩等,當心可能是「妊娠劇吐」,需要尋求醫師治療。 懷孕初期6點小提醒 除了疲勞和孕吐方面的舒緩方法,懷孕初期請留意以下6個要點: 不喝酒:孕期間喝酒會導致寶寶出現胎兒酒精症候群(FAS),發生腦部及心臟先天缺陷,以及其他健康併發症的風險。 維持運動習慣:成年人每週建議至少運動150分鐘來維持健康,孕婦也不例外。建議請先經過醫師評估許可,再進行如瑜伽、游泳或健走等等中低程度的運動。 注意服藥:在吃任何西藥、中藥、成藥或補品之前,請諮詢過醫師再服用。 避免高溫環境:體溫太高會傷害寶寶,特別是在懷孕初期。若做桑拿浴或泡熱水澡,請最好控制在10分鐘之內。 不用額外吃太多:其實懷孕初期基本上維持原本的飲食就好,到中後期,每天也只需要多攝取約300大卡的熱量,來供給寶寶需求即可。比起熱量或進食多寡,補足關鍵營養更重要。 穿著舒適:懷孕後,請別穿塑身衣等太緊的衣物,可能會使背部疼痛、靜脈曲張或是胃食道逆流等。且懷孕之後可能會開始覺得胸部脹痛,穿戴內衣時感覺不適,不妨可以開始穿材質柔軟的孕婦專用或哺乳用的內衣。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