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生育期女性要維持身體健康,應該要知道的正確健康資訊,以保護身體免於受到如感染、荷爾蒙失調、組織異常生長等疾病。

基礎知識

女性健康

婦女節「加速行動」守護健康!女性疾病篩檢、補助關鍵一文全掌握

2025年國際婦女節主題為「加速行動(Accelerate Action)」,呼籲各界重視女性健康議題,不只需要提升女性健康,更需要實質行動,讓女性健康成為社會優先關注的議題。 在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女性吸菸率有上升趨勢,可能造成身體的危害包括肺癌、中風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影響甚鉅。另外,近10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長期關注女性議題的「台灣女人連線」發起「為女著紅日」,呼籲女性重視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Hello醫師》也為您整理女性最需重視的健康議題,針對各年齡層女性的健康需求,提供重點建議,以及國民健康署補助篩檢之相關健康項目,讓您快速掌握女性健康的自主權。 女性面臨的健康挑戰 每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不僅是關注女性權益進展的重要時刻,也是提升女性健康議題關注度的契機。全球仍有數百萬名女性難以獲得基本的醫療保健,其中在亞洲,產婦死亡率仍偏高、健康篩檢意識不足,更年期與心理健康議題也常遭忽視。 從經期教育到產後照護,再到預防性篩檢,各國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資源與支持,確保女性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健康需求,都能得到完善的照顧。不過,除了完善政策與醫療資源外,女性本身也需主動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定期檢查、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為自己打造更長遠的健康未來。 以下是亞洲地區主要面臨的女性健康挑戰: 缺乏經期心理支持:許多年輕女性在初經來潮時,無法獲得正確的教育與心理支持,導致部分開發中國家仍有「月經污名化」現象。 衛生用品取得不便:部分女性因為經濟或社會因素,無法獲得基本的衛生用品,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導致健康問題。 預防性篩檢普及率低:如子宮頸抹片、HPV疫苗、乳房X光攝影(乳癌篩檢)、骨質密度檢查等,許多女性因經濟因素或衛教不夠充分,而忽視這些必要篩檢。 亞洲地區孕產婦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儘管全球產婦死亡率有所改善,亞洲部分地區仍面臨嚴峻挑戰。世界衛生組織訂下目標,希望在2030年前,亞洲地區產婦死亡率能降至每十萬名活產少於70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數據,台灣每10萬名活產孕婦,有高達16人死亡,相比日本、南韓高出許多,生育高齡化、三高、肥胖、憂鬱,及各種生活環境壓力都可能是主因。 產後心理健康支持不足:許多女性面臨產後憂鬱與焦慮,但社會對產後心理健康的關注仍不足。 更年期與荷爾蒙問題:許多女性進入更年期時,因資訊不足而無法獲得適當的醫療與心理支持。 國際婦女節是提升女性健康意識的重要時機,各國政府應強化政策,確保每位女性都能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 關注台灣女性健康 女性吸菸危害多 婦女節向菸說不 根據國健署調查,近年來台灣女性吸菸率有上升趨勢,其中40至49歲族群吸菸率達4.7%。吸菸對女性健康危害甚鉅,不僅增加罹患肺癌、中風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也會影響生育能力,加速皮膚老化。 菸害不只害己,也會害人,二手菸同樣會影響孕婦與嬰兒健康,導致早產與出生體重過輕等問題。 美國肺臟協會指出,吸菸與每年 80% 的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個案有直接關聯性,中風風險也會增加。女性暴露在菸霧中的有害物質後,罹患肺癌的機率比男性高出2倍,其他健康風險包括:罹患子宮頸癌、骨質疏鬆症、生育能力受損和更年期提前等。此外,吸菸會加速女性老化過程,導致更多臉部皺紋,並造成牙齦疾病。 乳癌篩檢補助年齡擴大至40-74歲 乳癌長期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雖然定期乳房攝影可降低乳癌死亡率41%,但過去許多女性因擔心疼痛或怕麻煩而時常忽視;因此,為提升篩檢率,自2025年起,政府已將乳房X光攝影補助範圍擴大至40至74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提醒民眾善加利用。 關注女性心血管健康,從「心」開始 過去社會常認為心血管疾病是男性專屬的健康風險,不過,心血管疾病其實也是全球女性的主要死因之一。在台灣,近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了18%,2023年每天更有超過40位女性因此離世,致死率是乳癌的五倍。 由於女性的心血管症狀常較為「非典型」,例如疲勞、噁心、呼吸急促等,容易被忽略或誤診,加上生理週期、避孕、懷孕與更年期等因素影響,女性的心血管健康需要更精準的關注與照護。 為提升社會對此議題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也自2016年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活動,發起「為女著紅」行動,並將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五訂為「台灣為女著紅日」,鼓勵社會各界穿上紅色服飾或參與網路著紅行動,提醒女性照顧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各階段女性健康關注重點 各年齡階段的女性需要關注的重點不盡相同。以下針對台灣各年齡層女性的健康需求,提供重點建議及國民健康署相關補助項目:​ 青春期與年輕女性(10-30歲):預防為主 HPV疫苗接種:國中女生可免費接種兩劑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自2025年起,擴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補助,於35歲、45歲及65歲女性提供當年度1次的HPV檢測,每案補助1,400元。 ​ 子宮頸抹片檢查:25歲以上女性每3年可免費篩檢1次。 心理健康:及早關注心理健康,學習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如有需求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 注重營養攝取:確保骨骼健康與荷爾蒙平衡 育齡與母親階段(30-40歲):確保母嬰健康 乳癌篩檢:40至74歲女性,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 產前檢查:政府補助14次產檢,涵蓋妊娠糖尿病篩檢與超音波檢查,降低妊娠併發症風險。 產後心理健康照護:​政府提供心理健康資源,如安心專線1925,協助產後婦女降低憂鬱風險。 更年期與中年女性(40-50歲以上):應對身體變化 五癌篩檢:除了實施已久的四癌篩檢(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2025年政府更下修了肺癌篩檢的門檻,女性滿40歲、有家族史或20(包-年)抽菸史,即符合肺癌篩檢補助資格,可享1次免費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 骨密度與心血管檢查:政府提供成人預防保健補助,包含血壓、血脂、血糖等檢查,30歲以上未滿40歲民眾每5年1次,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 ​- 目前政府的成人預防保健補助尚未包含骨密度檢測項目,建議民眾可自行安排檢查。 荷爾蒙健康評估:建議女性定期諮詢醫師,了解自身荷爾蒙狀態。 定期心理健康評估:除了1925安心專線,各地衛生所與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亦有心理健康講座與諮詢服務,幫助女性掌握壓力管理技巧,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評估與治療,確保身心健康。 3大面向掌握健康自主權 勇於為自己發聲 提升自主健康意識,主動詢問自身健康症狀與風險。 必要時,尋求不同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獲得最佳治療方案。 充分了解並安排各項健康檢查,積極預防潛在疾病。 熟悉醫療保險與健康福利,確保自己獲得最佳醫療資源。 建立健康互助網絡 鼓勵親友進行健康檢查。 在職場推動健康福利措施。 公開討論更年期、產後健康與心理健康問題。 創造健康複利效應 規律運動(瑜珈、健走、肌力訓練...) 均衡飲食(攝取原型食物為主、注重營養均衡) 關注心理健康(冥想、書寫日記、心理諮商...) 從今天開始「加速行動」! 讓我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並共同推動女性健康權益,打造更健康的未來。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女性健康類別

看更多 女性健康 相關文章

女性健康

女性膽固醇過高~健康從20歲開始守護

膽固醇對人體的生理機能很重要,但當它的含量過高,就會增加心臟病、中風等其他疾病的風險。而女性若本身有婦科疾病的話,更是要妥善地維持膽固醇的正常值,《Hello醫師》今日要為各位女性講解什麼是膽固醇,以及該如何控制才能有更健康的身體! 膽固醇到底為何物? 膽固醇是一種存在血液和細胞中,很軟、很像蠟的物質,人體需要它來幫助包圍神經的血管鞘生長、製造膽汁、消化,以及製造雌激素、黃體酮和睪固酮,3種對女性的健康特別重要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不但會影響女性的生殖週期,其中的睪固酮也會影響骨質健康,若體內含量過低,就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你有女性疾病嗎?有女性疾病更不能膽固醇過高! 肝臟每天大約會製造1000毫克的膽固醇,此外,飲食也是另一個人體的膽固醇來源,若攝取過多,可能會導致很多疾病,如中風、腎臟病、心臟病和失明。特別是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妊娠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會更容易因膽固醇過高而罹患心血管疾病。 膽固醇應從20歲開始檢查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女性應在20歲時做第1次的膽固醇檢查。通常患病風險較低的女性可能3~5年檢查1次即可,而有在服用控制膽固醇藥物的女性,則需頻繁檢查。此外,醫師也會根據以下幾點,判斷多久應再檢查一次: 是否有抽菸習慣 是否飲酒過量 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中風家族史 是否肥胖 (同場加映:膽固醇過高還能吃肉嗎?4種常見肉類這樣吃) 女性的適當膽固醇攝取量 專家建議,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的女性,每日攝取的膽固醇總量應小於200 毫克/分升(代表每100cc含有多少毫克的濃度單位),其中的壞膽固醇 (或稱低密度脂蛋白)應小於130毫克/分升,好膽固醇(或稱高密度脂蛋白)則最少要有50毫克/分升。 而有中風或心臟病風險的女性,1天的壞膽固醇攝取應維持在70 毫克/分升以下。此外,運動、減重、改善飲食、停止抽菸、服藥等,也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罹病的風險,建議諮詢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女性健康

陰道和外陰竟有5種形狀!認識陰道的構造與外型

相信不少女性曾疑惑過,自己的陰道跟是否和其他人長得一樣?其實,陰部和陰道有各種大小和顏色,就連形狀也都不同!此篇文章為你頗析關於陰道及陰部的大小事,一次解決你對於陰道的所有疑惑。 陰道與外陰的構造 每個人的陰道形狀和特色都獨一無二。有些人的陰道是小橢圓形、有些人的則可能是管狀,或者形狀較大。因此,幾乎所有人的陰道都不太一樣,但不代表著你的陰道有任何異常。 陰道是一個富有彈性的器官,約八公分長,直接連接到子宮。陰道內還有柔軟的黏膜,能分泌潤滑液,在性交時,陰道也是接受陰莖進入的地方。生產時,極富彈性的陰道會擴張開來,成為嬰兒的產道。此外,生理期時,經血也是從陰道排出的。 外陰部(Vulva)包括了陰道口、陰唇(Labia)和位於陰道上部的陰蒂(Clitoris),而每位女性的陰唇外觀都不同,但對健康沒有影響,只有在少數的情況下,陰唇過大會讓女性坐著時感到不適;而大家常聽見的處女膜(Hymen)則是一層覆蓋住陰道開口的膜,會因為身體活動或性交而撕裂。(同場加映:處女情節OUT!5個必懂常識破解處女膜迷思) 陰道和外陰的形狀 陰道外部的形狀會受到陰唇的影響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五種: 芭比型:芭比型的陰道,是因為跟芭比娃娃長得很像才得其名。這種形狀的陰道,是因為小陰唇(Labia minora) 完全地收在大陰唇(Labia majora)內,所以在下體 V 字形的中間只會有一條垂直的皺褶。很多人都以為女性的陰道天生就長這樣,但其實只有少部分人的陰道是芭比型。 窗簾型:這種陰道形狀是因為小陰唇露出大陰唇外,且其中有一部份的小陰唇沒有被大陰唇蓋住,因此就會有一些皺褶。若您有這種陰道形狀並不需要擔心,因為大多數女性都是窗簾型的陰道。 泡芙型:這種形狀的陰道跟芭比型的很像,但是泡芙型的大陰唇會稍微從恥骨(Pubic bone)露出來。 鬱金香型:之所以會命名為鬱金香型,是因為這種陰道跟盛開的鬱金香長得很像。會有這個形狀,是因為小陰唇沿著大陰唇邊緣露出,或是從大陰唇底度稍微露出。 馬蹄型:這種陰唇的小陰唇會露出,但底部會被大陰唇蓋住,或是大陰唇上方開口較大,微露小陰唇,因此呈現了馬蹄形狀。(同場加映:成人陰莖再長大?實驗與運動結果揭露) 我的陰道、陰唇形狀正常嗎? 陰道和陰唇形狀有無所謂正常之分?答案是沒有統一的標準。事實上,每個人的陰唇都不一樣。約一半的女性小陰唇比大陰唇還要長。根據國際婦產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指出,每個人的陰唇外觀都不一樣,是小陰唇和大陰唇不等長的情況都可能發生。而且,陰道的形狀也很可能左右不對稱,事實上,陰道其實很少長得對稱。因此,若您發現陰唇左右長度不同,您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同場加映:什麼是私密美學?陰道緊實、陰唇縮小術不只美觀而已) 想看更多性愛健康主題? >>點我看更多


月經

腹脹水腫睡不著!6招緩解經前症候群

你是否有在月經來臨前,感到水腫或是覺得焦慮的經驗呢?其實這都是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在作怪! 經前症候群是發生在月經來臨前 1~2 週,一種生理和心理的狀態,其症狀種類繁多。據統計,高達 90% 以上的女性都有過經前症候群。以下將帶你了解經前症候群的原因、症狀及改善方法。 經前症候群的原因與症狀 經前症候群的原因眾說紛紜,至今仍未有確切的解答。一般認為,女性在月經來臨前,血清素 (Serotonin)、黃體素 (Progesterone)和雌激素 (Estrogen)的劇烈震盪,可能引起心情低落、不耐煩等症狀。以下只列出常見的經前症候群症狀,並非全部: 腹脹 胸部腫痛 水腫 失眠 長痘痘 焦慮 憂鬱 改善經前症候群的 6 方法 多喝水:多喝水可促進人體排尿,以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和鈉離子,減輕水腫和腹脹等狀況。 運動:運動除了會使身體分泌腦內啡(Endorphins),改善經前症候群林林總總的憂鬱和焦慮情形,還讓你有多喝水的機會,減輕水腫狀況,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減少鹽分攝取:鹽裡面的鈉(Sodium)會使體液容易滯留在身體裡,造成水腫狀況加劇,多吃一些複合碳水化合物,比起簡單碳水化合物如白飯、麵條和蛋糕等,複合碳水化合物需要更多時間去消化,減少血糖震盪的程度,使你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再度感到飢餓,而攝入過多熱量。 補充鈣質(Calcium):研究指出,每日攝取 1,000 毫克以上的鈣,可幫助減輕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包含水腫、沮喪和焦慮等等。但根據研究指出,每日多攝取 500 毫克的鈣即可。 利尿劑(Diuretic):如果水腫情形嚴重,使用利尿劑可加速鈉離子與水分排出體外。 止痛藥:含布洛芬 (Ibuprofen)或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藥,與一般非處方止痛藥,都可以在藥局自行購買。


月經

「月亮杯」這樣裝就對了!月亮杯的清潔與保存方法

曾有作家因洗澡時覺得下體有異味飄出,伸手一摸才發現,原來是被遺忘了一個禮拜的月亮杯。您也使用過月亮杯嗎?月經來時的生理期衛生可不能馬虎!Hello醫師將帶您了解月亮杯的清潔和使用方式,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讓小妹妹不管任何時候都舒服清爽。 4步驟消毒清洗月亮杯 第一次使用月亮杯時,記得一定要先消毒,消毒方式如下: 準備一個鍋子將水煮滾後,把月亮杯放入滾水中煮5~10分鐘。 接著將月亮杯從鍋子裡拿出來,讓月亮杯放著降到室溫。 用溫和且沒有多餘添加物的肥皂或洗手乳,搭配溫水洗淨雙手和月亮杯。` 用乾淨的毛巾將月亮杯擦乾。 4步驟放入月亮杯 每次將月亮杯置入陰道之前,雙手都必須先洗乾淨,因為手上細菌的數量之多,超乎您的想像。如果覺得月亮杯很難放進陰道裡,或是會一直摩擦陰道很不舒服,則可以考慮使用水性的潤滑劑,來幫助置入月亮杯並減少不適感。準備就緒後,就請按照以下的步驟來放入月亮杯吧! 用手指將月亮杯的上緣對折呈現C字或7字,再以單手持杯並將杯緣朝上。 將月亮杯放入陰道內,當您感覺已將全部杯體都放進去後,再將手指鬆開,月亮杯就會彈回並貼合您的陰道壁。杯體位置離子宮頸約數公分,塞得太裡面可能會產生滲漏。但由於每個人的陰道長度或子宮頸的高低位置都不同,若您放好月亮杯後,杯柄的部分讓您感到不適,可以酌量剪短,並不會影響杯體作用。 手指輕觸杯底,確認有無任何凹凸不平或摺痕的狀況,以確保沒有空隙造成經血漏出,調整至您感到最舒適的位置 雙手輕拉杯柄,杯炳就是杯體底部約3公分的條狀物。如果拉的時候感覺有點阻力,代表杯體有正確貼緊,達成真空的狀態。 3步驟取出月亮杯 月亮杯最長可放置多久才取出呢?建議最久不要放超過12小時,以避免細菌滋生。由於每個女性的出血量不一,多幾次使用的經驗後,就能掌握適合取出清洗的時間,也能避免裝太滿,以免取出時容易灑出。若真的有裝滿的情況,或是還不熟悉操作技巧,可使用衛生棉避免經血滲出弄髒衣服。跟放進去時一樣,先把手洗乾淨再準備取出月亮杯吧! 將食指跟拇指輕捏杯底,輕微左右搖晃,慢慢地把杯子取出。建議不要拉杯柄的部分,由於置入後杯子會在陰部呈現真空的狀態,若是硬拉將容易與陰道摩擦,產生疼痛感,經血也因此容易灑出。 把經血倒在馬桶,用清水和肥皂將月亮杯清洗乾淨後,即可再次置入陰道中至隔日。若您的經期已經結束,應遵循上述消毒月亮杯的步驟,確實清潔後再將月亮杯收納於通風乾淨處。 最重要的步驟:把手洗乾淨。 3方法保存月亮杯 不可將月亮杯保存在氣密的容器中,以免杯體的溼氣無法蒸發,造成細菌或黴菌的滋生。 推薦使用棉布的小袋子來保存月亮杯。 當發現杯子有破洞、損傷、掉色或散發異味的情況,請立即丟棄,不可繼續使用。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