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健康

呼吸道健康小至咳嗽或普通感冒,一直到 2003 年的 SARS 或 2020 年的武漢肺炎,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與呼吸道健康相關的症狀與疾病介紹,以及各種健康資訊。

基礎知識

呼吸道健康

綠痰、黃痰代表什麼?7種痰的顏色解析!原因、疾病一次看

感冒、呼吸道不適或過敏時,常會咳出黃痰或綠痰。痰是呼吸道自然分泌的黏液,其顏色和狀態的變化,會透露身體的健康訊號。《Hello醫師》帶您了解痰的形成原因,解析不同顏色可能代表的疾病,告訴您:「痰需要咳出來嗎?」、「出現什麼顏色的痰最好就醫?」等問題。 為什麼會有痰?痰形成2大原因 不少人以為痰就是體內的黏液,但其實黏液的定義範圍比痰更廣。黏液是由身體多個系統分泌的物質,分布於呼吸、消化與生殖系統,能潤濕並保護黏膜。 當呼吸道吸入異物或病原體時,身體黏液會將其包覆,並透過纖毛運動往上排出,最終形成痰液。 兩者主要差異如下: 痰:特指呼吸道分泌物,存在於氣管、咽喉或肺部,並藉由咳嗽排出。 黏液:廣泛分布於體內範圍,不僅存在於呼吸系統,也涵蓋消化與生殖系統。 痰在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能潤濕呼吸道,並阻擋細菌、病毒或其他異物進入體內,從而降低感染風險。 痰分泌增加的原因,主要可分為2大類: 病原體感染與發炎:當病毒或細菌侵入呼吸道時,免疫系統會啟動防禦反應,導致黏膜發炎並增加分泌,試圖藉由咳嗽將發炎產物與病原體一同排出;常見於肺炎、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等急性疾病。 吸入過敏原或刺激性物質:如黴菌、粉塵或吸菸產生的有害物質,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引發發炎或過敏反應,使黏液分泌增加並產生較多痰;常見於鼻竇炎或慢性支氣管疾病。 痰的顏色代表什麼意思?綠痰、黃痰的差異? 即使在健康狀態下,人體也會自然分泌痰;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旦痰的顏色或濃稠度改變,則可能表示身體出現異常。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特約主治醫師江啟輝在個人網站中指出,病患就醫時,最好仔細描述咳嗽的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並告知痰的顏色與狀態,有助醫師診斷病情、查明病因。 不同顏色的痰,往往反映不同的健康狀況,以下整理出常見的痰色與可能疾病: 透明的痰 原因:屬於正常狀態下的黏液分泌。 可能疾病:通常代表正常狀態,不一定與疾病有關;但若伴隨咳嗽、胸悶或其他異常症狀,仍應留意。 白痰 原因:痰呈濃稠或乳白色時,通常與感染有關;若為大量泡沫狀白痰時亦需注意。 可能疾病: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黃痰 原因:病毒或細菌入侵肺泡後引發發炎反應,痰有時可能帶有異味。 可能疾病:鼻竇炎、肺炎、病毒性感冒。 綠痰 原因:通常表示發炎時間較長,與病毒、細菌感染或慢性發炎有關。 可能疾病:鼻竇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綠膿桿菌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 灰痰、黑痰 原因:多與外在環境或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粉塵、煤煙,或吸菸造成焦油沉積;少數與黴菌感染(如曲黴菌)相關。 可能疾病:吸菸所致的呼吸道炎症、職業性塵肺、真菌或黴菌感染。 深褐色痰、咖啡色痰 原因:痰液因混合氧化的舊血液而呈現棕褐色,這些血液可能來自近期呼吸道或肺部的小出血。另外,長期吸菸者也可能因焦油或化學顆粒沉積而造成色素累積,使痰液顏色變深。 可能疾病:肺結核、細菌性肺炎、支氣管擴張症,或吸菸者因焦油沉積而出現深褐色痰。 紅痰或帶血絲 原因:痰中出現紅色或血絲,多因呼吸道出血所致;可能是腫瘤壓迫支氣管或劇烈咳嗽導致小血管破裂,也可能因支氣管擴張,導致血管長期擴張脆弱,容易出血。 可能疾病:鼻腔血管破裂、支氣管擴張症、肺癌等。 (延伸閱讀:咳痰有血?肺膿瘍8大警訊注意!肺膿瘍原因、治療一次看) 痰的顏色只能作為是否有發炎或出血的參考,無法單獨判斷病情輕重。若顏色異常,並合併發燒、持續咳嗽、呼吸困難或胸痛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痰一定要咳出來嗎?可以吞進去嗎? 全民健康基金會指出,胃酸能分解大部分病毒與細菌,因此將痰吞下去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然而,若喉嚨因卡痰而不適時,仍建議將痰吐出,以免長時間堆積在呼吸道,導致呼吸不順或增加感染風險。同時,應留意痰的顏色與濃稠度,就醫時提供給醫師參考,有助於診斷病情。 什麼顏色的痰需要就醫? 若痰中帶有血絲或血塊,或長時間顏色異常,並伴隨痰量增加或卡痰頻率上升,應盡早就醫。尤其當異常痰液合併以下症狀時,更需要前往耳鼻喉科或家醫科檢查: 咳嗽不斷 持續發燒超過3天 呼吸急促或困難 胸痛 若醫師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檢查(如胸部X光或肺部檢查),可能會轉診至胸腔內科進行更詳細的評估。 肺癌的痰有不同顏色?是什麼顏色? 若肺癌的腫瘤位於支氣管內,可能阻礙氣體進出,並使支氣管壁受到刺激,進而引發咳嗽與痰液產生。 在初期,症狀多為乾咳或少量白痰。隨病程惡化,腫瘤壓迫肺部與支氣管,除咳嗽外,還可能出現帶有血絲或血塊的痰。 新冠肺炎的痰是什麼顏色? 新冠肺炎初期多表現為乾咳、無痰。若後續伴隨細菌入侵肺泡並引發發炎反應,可能會出現黃色濃痰。

探索更多呼吸道健康類別

看更多 呼吸道健康 相關文章

其他呼吸道疾病

空汙好致命!口罩、禁菸遠離空汙,改善空汙6大Tips這樣做

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4月7日為「世界健康日」(World Health Day),意旨於呼籲全球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關注外,並透過對生活環境更多的關注,來提高人們對世界環境健康的認識與意識。近年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的空氣汙染即是其一。 不僅在國際發酵。空汙一直也是台灣民眾關注的熱門議題,反應出台灣各地受空汙侵害的危機。或許空氣無色無味,但你我多數時後卻常忽略空汙的存在,進而引發對健康危害的風險。讓《Hello醫師》帶著你我重新認識空氣汙染的嚴重性,並了解改善空汙你我又能如何從日常做起。 空氣汙染對人體有何危害?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指出,我國約有4成為難以控制的境外污染源,另約6成則為境內污染源,包括工業源(如電力設施、鍋爐、鋼鐵業、石化業、水泥業、化學製品製造)、移動污染源(如交通工具)及其他污染源(如餐飲油煙、營建揚塵、露天燃燒)。顯現空汙對於你我生活的侵害無所不在。 空氣汙染,除了對心臟和肺部產生傷害,近期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越嚴重的地區,因骨折掛門診的人數也比較多,所以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此外,空汙也可能造成我們心理困擾 (Psychological Distress)、男性精蟲數減少,以及嬰兒的先天缺陷,因此對於空汙問題,我們必須要謹慎因應,不可輕忽這個隱形殺手。(延伸閱讀:致命的PM2.5與懸浮微粒:4招預防戶外空氣汙染) 5大法寶 減少空氣汙染危害 避免前往空汙指數高的地區:我們可以查看台灣各地空氣品質指標預報,避免前往空氣品質亮紅燈以上的地區。尤其氣喘(Asthma)患者更應注意這些區域,避免吸入髒空氣,導致喘息、咳嗽,以及胸部不適的情況。 室內禁菸保持空氣清新:吸菸是汙染室內空氣的重要原因;燃燒菸草會讓室內煙霧瀰漫,充滿許多有害的懸浮微粒和化學刺激物,例如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氨(Ammonia,俗稱阿摩尼亞)等,當物質被吸進呼吸道,接觸皮膚與黏膜,便容易危害人體健康,並且導致呼吸上的疾病。此外,也可以在室內裝設空氣清淨機或擺些植栽,共同維護空氣品質,讓每一口呼吸都健康。 強化身體抵抗力:空氣汙染對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風險族群來說,危害較大,因此必須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多攝取蔬果、全榖以及優質蛋白質(Lean Protein,或稱精益蛋白質),如果日常有控制血壓和膽固醇等疑難雜症,應該要尋求醫師幫助,讓身體更健康來抵禦空氣汙染的侵害。 通勤降低製造PM2.5:PM2.5是指空氣中的汙染懸浮微粒,其寬度大小比頭髮直徑小30倍,容易進入人體,甚至穿過肺泡,造成健康的直接傷害。許多空氣汙染源自於交通廢氣,以長遠來看,我們應該多以走路、騎自行車,以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低汙染的通勤方式,代替開車和騎機車,一方面同樣能到達目的地,一方面也能共同降低生活中的汙染空氣,讓你我的生活品質更健康。 穿戴口罩、帽子防護:近年因新冠疫情肆虐而提高國人戴上口罩避免空氣傳染的意識外,當外出時戴上口罩、帽子或具包覆性的衣物時,也將有助於降低因空氣污染衍生的致病因子侵害的風險。 從你我做起、6大Tips降空汙 即便造成空汙的影響因子來自四面八方,但其實你我都能以一己之力從日常做起、共同降低空污的危害。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並提出自食衣住行育樂做起的相關建議: 食:調整飲食習慣,減少攝取油炸餐食、降低環境污染。 衣:購買環保材質、以天然纖維製作之衣物,並選擇環保水性界面活性劑洗衣服及水溶性乾洗店家。 住:避免使用有機揮發溶劑,選用環保油漆、綠色建材,植栽綠能社區,選購環保標章家電,節能節電減碳減排。 行: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選購低污染車輛、使用綠能運具,汽機車定期檢驗保養。 育:杜絕露天燃燒稻草、落葉、樹枝、垃圾等行為,並落ˋ實於家庭教育與學校環境教育,自日常養成習慣與環保觀念。 樂:與時俱進,拜拜祭祀時不燒金,以捐獻功德金、白米、鮮花素果等取代。民俗活動或慶典亦可選環保鞭炮或音效。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一般感冒

換季病毒最活躍!簡單7點健康預防感冒過秋冬

「夜寒如水,露水將凝結成霜」這是24節氣中「寒露」的描述,近來早晚溫差大,許多人身體也馬上發出警報,一不小心就會罹患感冒;最主要原因是人體為了適應外在溫度的變化,免疫系統需承受額外的壓力,導致免疫力減弱,易受病原體攻擊,其來源也包括任何來自動植物的病原體或灰塵;保健防疫靠自己,只要參考以下6點簡單有效的撇步,就不怕換季感冒上身、流鼻水、酷酷嗽或喉嚨癢癢了! 所謂感冒,就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數百種病毒和細菌可能誘發感冒;在季節交替時,病毒比較活躍,而且因為早晚溫差大,人體較難適應,若身體抵抗力下降,病毒或細菌便會乘虛而入,侵犯人體而導致疾病。 1. 多喝水 水分為人體重要的成分,在人體中約佔人體總體重的 60-70%,例如約佔新生兒 80%的水分, 成年男性約60%,成年女性約佔50%;在人體中,水分主要幫助人體正常運作,像是構成血液血漿、構成消化液、 幫助營養素吸收、氧氣的運送、調節體溫、排泄廢物、參與體內新陳代謝及維持心血管系統循環等作用;因此,多喝水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即使天冷少汗,也要定時補充水分。多喝水可助調節體溫,還可促進體內循環與排毒;依據專家建議,每天要喝的水量,可依個人體重計算,簡單的公式為:每日喝水量=體重公斤數(kg)x30毫升(ml.=c.c.);例如體重60公斤, 每天建議喝60×30= 1,800 也就是1,800c.c.。 2. 保持居家衛生 家裡的灰塵及塵蟎常是造成過敏和感冒症狀的主因之一,盡量保持住家乾淨,清潔地毯、衣櫃和家具;若有寵物更該注意定期清潔;另外,冬天使用暖氣需注意出風口衛生,建議每年至少清潔一次。 3. 注意個人衛生 個人衛生在對抗感冒症狀方面也非常重要。感冒和流感病毒具有傳染性,可以藉由觸摸傳播。下班回家時先洗手,如果接觸任何有感冒症狀的人,也請洗。每天洗澡,這是擺脫身體細菌非常有用的方法。 4. 選擇當季蔬果 台灣的蔬果一年四季, 選擇多又好,選擇當季盛產的水果和蔬菜是最理想的,因為其天然礦物質和維生素, 會比非當季的農產品更新鮮豐富。 5. 多吃抗寒食材 體外穿暖了,體內也要滋補,包括許多辣的食物,如辣椒和雞湯,以及一些天然的免疫增強劑,如生薑和大蒜等,都是溫補的食材。 6. 穿合適質料的衣服 季節變化,衣服質料也要跟著調整,如春夏穿棉麻,秋冬羊毛與鵝絨。天冷時則再加強耳朵、手、腳等處的保暖。睡覺時,要讓皮膚呼吸所以別穿太緊的衣物或硬布料。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保持免疫系統健康至關重要。練習健康的習慣,比如在吃飯之前洗手,保持房子清潔,多喝水和健康飲食。此外,嘗試定期鍛煉,可以增強您的免疫系統和整體健康。 7. 多運動 運動型態多元,可選擇自己最合適的環境與運動方式,建議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讓自己維持在稍微流汗、有點喘但又不會太喘的運動強度即可;只要適當增強鍛煉身體,自然可以適應天氣換季帶來的不適,增強抗病能力。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呼吸道健康

慢性咳嗽: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慢性咳嗽的定義 若成人的咳嗽持續8週以上,兒童持續4周以上,就稱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不止惱人,更可能讓人睡不好,導致隔天筋疲力竭。嚴重的慢性咳嗽可能引發嘔吐、暈眩,甚至肋骨骨折。 慢性咳嗽多常見? 百分之 10~20 左右的成年人有慢性咳嗽;咳嗽可能與工作有關,完整的職業史在評估中非常重要,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慢性咳嗽的症狀 以下為慢性咳嗽的徵兆與症狀: 鼻塞、流鼻涕 鼻涕倒流 經常清喉嚨和喉嚨痛 聲音嘶啞 喘息和呼吸急促 胃灼熱或口腔有酸味 咳血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若您有上述症狀,請盡快尋求醫療協助,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您的身體狀況,才能找出最適合您的醫療方法。 慢性咳嗽的原因 偶爾咳嗽是正常的,因為這個動作有助於清除肺部的分泌物及刺激物,還能防止感染。但是,持續好幾週的咳嗽就應該尋求醫療協助,咳嗽可能是由綜合的原因引起,下列是常見的慢性咳嗽原因。 鼻涕倒流:鼻子或鼻竇產生過多的黏液時,會倒流至喉嚨並引發咳嗽反射,這種情形也稱為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 氣喘:氣喘的咳嗽與季節變化有關;上呼吸道感染、冷空氣或某些化學藥劑、香水會使情況惡化。在某些類型的氣喘,例如咳嗽變異性氣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咳嗽便是主要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胃食道逆流很常見,胃酸沿著食道(Esophagus)從胃部倒流至喉嚨,持續的刺激會導致慢性咳嗽,咳嗽也會使胃食道逆流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感染:肺炎、流感、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消失後,咳嗽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百日咳(Pertussis)是一個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成人咳嗽原因。 降血壓藥: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通常拿來治療高血壓與心臟衰竭,對一些患者而言,會此類藥品易引發慢性咳嗽。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長期發炎會引起咳嗽,並咳出有顏色的痰。大多數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現在或過去都曾吸菸,此疾病是吸菸的相關肺病之一,且歸類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肺氣腫(Emphysema)也屬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吸菸者身上經常能看到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同時存在。 下列是比較不常見的慢性咳嗽原因: 吸入性症狀(Aspiration),如食物卡在成人體內或是寶寶誤食異物。 支氣管擴張(氣管受損) 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 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咽喉逆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 肺癌(Lung cancer) 非氣喘造成的氣管發炎症狀,如非哮喘性嗜酸細胞支氣管炎(Nonasthmatic eosinophilic bronchitis, NAEB) 結節病或類肉瘤(Sarcoidosis);是一種身體的發炎症狀,會使身體的各個器官產生微小的細胞團,也稱作肉芽腫,最常見的部位是肺部。 慢性咳嗽的風險因素 下列是引發慢性咳嗽的危險因子: 吸菸: 現在或曾經吸菸是慢性咳嗽的主要危險因子,直接吸入香菸產生的毒素或空氣中的二手菸會引起慢性咳嗽。 過敏症:過敏患者在接觸特定過敏源時咳嗽的風險增加。 環境:某些工作場所的空氣存在著刺激物,導致人們吸入後咳嗽。高度污染區域或使用煤炭煮飯或加熱食物也會增加咳嗽的風險。 慢性肺病:氣喘、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曾經肺部感染導致疤痕組織的患者,患有慢性咳嗽的風險增加。 女性:女性對咳嗽反射更敏感,因此患慢性咳嗽的風險相對提高。 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慢性咳嗽? 在診間,會先確認生命徵兆,包含量體溫,且會放一個無痛的夾子在手指上,檢查體內的氧氣水平。必要時,醫師會檢查喉嚨及耳朵後部,用聽診器聽肺部與心臟,也可能檢查腿部及皮膚。 醫師可能會開立其他檢驗項目,例如: 胸部X光:快速且容易取得胸腔影像。 血液採樣:確認身體是否受到感染。 胸部斷層掃描(CT):品質更好的胸腔影像。 咽喉拭子(Throat […]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