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在這個類別之下包含了「 健康症狀 」、「 健康知識/常識 」、「 保險 」、「 新聞 」、「 健康檢查 」、「 手術 」等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知識與資訊。

基礎知識

健康百科

2024冬至什麼時候?吃湯圓還吃什麼?冬至習俗與禁忌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吃湯圓由來?冬至吃什麼?冬至拜拜習俗?冬至有什麼禁忌?《Hello醫師》為您一次揭曉! 2024冬至什麼時候?日期是哪一天? 2024年冬至日期為12月21日星期六,與2025年同日;通常冬至每年都會落在國曆21日或22日之間。 冬至由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冬至節或賀冬。二十四節氣為古代用於指導農業的曆法,制定方式是藉由在地上插竹桿,觀察太陽升起至落下時,桿影移動的位置與長度變化,並搭配氣候時節而訂定。 依據古代桿影的觀測結果: 在夏天,太陽位置往往較高,桿影較短 在冬天,太陽位置則較低,桿影較長 所以古人即將正午竿影最短的那天訂為夏至,竿影最長的那一天訂為冬至。 冬至為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故亦稱「長至」或「短至」;在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逐漸增加,夜晚則開始縮短,所以古人也會說「冬至一陽生」,表示冬至到了,陽氣(日照)就日漸旺盛。 由此可知,冬至的訂定方式與按照月亮盈缺制定的陰曆(農曆)無關,但因為古人多仰賴二十四節氣來協助農耕,因此將二十四節氣也加入農曆之中;實際上,二十四節氣乃是藉由太陽運行位置來制定,與陽曆(國曆)較為接近。 冬至吃湯圓由來? 冬至吃湯圓有2種意涵: 以湯圓的形狀象徵迎接陽氣,冬去春來,二十四節氣重新開始 取其諧音,象徵團圓和圓美。冬至吃下湯圓,代表又長了一歲,湯圓口味鹹甜皆可,也不分大、小湯圓,但若用於祭祀神明,最好用甜湯圓,傳達「食甜嘴甜」之意。 (延伸閱讀:湯圓熱量排行》桂冠非最高!花生.芝麻.紅豆.鹹湯圓熱量表) 冬至習俗有哪些?吃湯圓還吃什麼? 貼湯圓:冬至在門上貼湯圓的習俗現今較為少見,但在古時,古人會在門上貼湯圓向門神與各方神明表達感謝與敬奉之意,同時希望能招財進寶,新的一年繼續受神明保佑。 吃餛飩、餃子:冬至過節的文化來自於中國,中國北方有許家庭冬至會吃餛飩或餃子。餃子因形似金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餛飩則有陰陽交替、天地交運的意涵,在冬至吃餛飩有助換運長智。 冬令進補食品:冬至為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陰氣過極轉衰,陽氣漸長,是補氣養身的重要時機,故從古至今,民眾多會在冬至吃各種溫補的藥膳食物。現代人多吃麻油雞、薑母鴨或羊肉爐等,但須注意不要「補過頭」,反對身體造成負擔。 冬至拜拜習俗與流程 冬至在古時為舉國祭拜的節日,盛大程度僅次於春節,因為冬至結束後,寒冬過去,陽氣漸長(日照時間增加),象徵迎接新的開始;另外,古代多為農耕社會,農民辛勤工作一年,最後步入嚴冬,便會趁此慰勞自己,休養進補與恢復生息,並準備過年的物品。 隨著時代演進,冬至祭拜的習俗就流傳至今,形式雖不到舉國慶祝的程度,但也有許多家庭會列為必拜節日之一。 在台灣,冬至祭拜的對象多以三界公(水仙大帝)、祖先或地基主為主,拜拜時間、流程及準備物品如下: 冬至拜拜時間 早上至中午為佳。 冬至拜拜用品 三界公(水仙大帝) 食物:湯圓三碗、鮮果、牲禮及茶水 金紙:四色金(大百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地基主 食物:湯圓、菜飯、雞腿等 金紙:刈金、小銀 祖先 食物:湯圓、菜飯等 金紙:刈金,小銀,大銀,金銀元寶等 拜拜避免用芭樂、番茄等多籽的水果,因為食用後會隨人體排泄而出,在傳統習俗上有不潔之意;另外,也避免用「釋迦」,因為外型如同釋迦牟尼的頭,對神明有不敬之意。 冬至拜拜流程 在供桌上擺妥供品後,點燃三炷香。 向神明稟告此日為冬至,請神明享用供品,並祈求神明保佑。 待香燒至剩1/3時,捧起金紙向神明拜三拜後,拿去燒化。   冬至3大禁忌 湯圓要吃雙數:以求成雙成對,生活幸福美滿。 不要晚歸,太陽下山就返家:避免在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招致厄運。 避免晚睡:以免影響自身陽氣,不利來年運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探索更多健康百科類別

保險

看更多 健康百科 相關文章

健康樂活

冬天保暖5招省錢撇步!在家追劇不怕冷

冬天保暖您做對了嗎?寒流來襲只想待在家,很多家庭都會紛紛開暖氣、暖爐,好調高室溫溫度,但其實也相對耗電。以下舉出5個省錢的保暖小撇步,包括一些常見的迷思,提供給各位民眾參考。 溫馨提醒,冬天不僅在外要做好保暖,在家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我們待在室內的時間相較會更長,讓身體維持在舒服的溫度、降低溫差變化,才不容易感冒或生病。 1. 穿多層保暖 吸濕排汗衣物最禦寒 面對寒冷天氣就多穿幾層衣服,其實這是對的,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的人很容易覺得冷,有的人對冷較無感。而多層次穿衣的好處就在於方便脫下,當覺得熱時,只需要脫下外層的一兩件即可。當然,選擇保暖的衣服材質也很重要,天然纖維與吸濕排汗質料例如聚酯纖維,皆能有效禦寒;蠶絲(Silk)和羊毛(Wool)則屬於透氣纖維,除了保暖還能幫助身體排汗。 此外,法蘭絨布和羊毛絨,也是禦寒熱門衣物之一,但不建議直接接觸於皮膚上穿,因為它沒有吸濕排汗的功能,稍微流汗就可能變得濕濕的,因此讓身體感覺更冷。其實,只要穿上一般的短袖上衣,再加上一層能隔絕外面溫度的衣物,以及防風防水的外套,寒冷氣候就拿您沒轍了。請謹記,身體愈是乾爽,所能保留的熱能愈多,相較就會愈暖。 2. 頭和身體要保暖 在家穿襪子拖鞋 您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人的頭散熱最快,所以只要頭部暖了,全身就暖了,但這不完全正確。頭部的確對禦寒較弱,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做好頭部保暖就沒問題了,當頭部受寒時,寒意會透過頭皮上大量的血管,傳送到身體部位,因此讓人覺得冷,所以身體和頭部的保暖一樣重要。 此外,戴上圍巾能讓胸部和頸部保暖,同時還可以幫助臉部防風,若還覺得冷,也可以戴上連指手套(Mittens)和耳罩(Earmuffs)。 如果在戶外活動,可以在鞋裡放鞋中底(Insoles),這有助於隔絕地面傳送至鞋子的寒冷。回到家後,記得要換穿另一雙襪子,因為我們的腳會排汗,汗水會讓腳部感到更冷。切記做到正確保暖,睡眠品質才會好。 3. 封住風口縫隙 房間中心最暖和 想減少暖氣的電費開銷,聰明的方法是封閉住家的風口,避免外面的冷空氣進入屋內,要留意的地方包括像門縫、窗口,以及屋頂。白天有太陽時,可以拉開窗簾讓陽光投射進家裡;晚上則要關緊窗戶,可用抹布或毛巾密封隙縫,如果使用地毯或厚窗簾,更能有效防止地板和窗戶的熱能流失。 腳踩在地板上覺得冷?在家除了穿拖鞋之外,也可以舖上地毯。此外,通常我們會將沙發和床位靠著牆放,但冬天時,因為其靠近外面,所以感覺會更冷,屋子或房間的中心其實會是更溫暖的位置。 4. 聰明使用電暖器與暖氣 在台灣冬季使用電暖器與暖氣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讓居家更舒適並且節能: 確保空氣流通:電暖器周圍不應堆放雜物,尤其是出風口,避免阻礙熱空氣流動,減少火災風險。 保持適當溫度:建議室內溫度設定在 20~24°C,既能保暖,又可避免能源浪費。若房間有分區,僅加熱常使用的空間更有效率。。 保濕與空氣品質:暖氣會降低空氣濕度,建議使用空氣加濕器,或簡單地在房間放置水盆,避免乾燥問題;定期清潔暖氣設備或濾網,避免塵埃和細菌累積影響健康。 節能與安全 採用節能設備:選購經濟部能源效率標示 1 級的設備,有助於降低耗電量。 關閉不必要的暖氣:離開房間時關閉暖氣,並善用門窗隔熱條以減少熱能流失。 避免過度使用:長時間使用暖氣可能導致皮膚乾燥或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適當休息並通風換氣。 5. 在家烹飪多運動 不建議喝酒暖身 冬天讓人特別想吃熱騰騰的火鍋,以及那些能幫助暖胃的食物,所以不少人會在家料理,不論是燉湯或烘焙,烹飪過程所使用的熱能可幫助暖和整個空間,同時也能享用美食,真是兩全其美! 享受美食之餘,有的人會想藉酒暖身,不過根據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簡稱BHF)的資料,人在喝酒後雖然會感到身體發熱,但這其實是因為酒精促使血液往皮膚表面流,造成喝酒臉紅、感覺身體發熱的現象,然而當血液從器官流向體表時,人對冷的感知系統會變遲鈍,且身體核心溫度也會下降,並可能導致體溫過低,尤其冬天在外宿醉的話更是危險。 面對寒冷的冬天,建議少坐多動,透過運動燃燒卡路里,身體促進新陳代謝也會提高其溫度,簡單的在家做訓練,或是做家事,都能夠達到暖身的作用。


健康樂活

「痛」不會說謊!10種疼痛量表看這裡

人家說疼痛最能體現身體的真實狀況,因為一般人是沒辦法忍痛的,當人的腦部接收到「被攻擊」的訊號時,身體自然會啟動保護機制,做出應對的抵抗反應。在醫療上,痛覺也很常用於診斷患者的情況與治療成效,亦是所謂的疼痛量表(Pain scale)。以下是關於評估疼痛的10種類和方法,但民眾請謹記,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確保治療過程更加順利。 量表評估 多層評量才安全 過去在二戰以前,醫護人員會藉由疼痛閾值(Pain threshold,簡稱痛閾),來觀察病人在面對刺激時的身體反應,然後才給予適合的治療方法,但由於每個人對疼痛的忍耐度不一致,這種測量標準的失誤性很大。 之後,才有了我們較熟悉的量表評估,至今仍廣泛應用在不同疾病的診斷中,而根據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資料,多層的評估方式往往是比較安全的,且細節愈多愈好,雖然檢測可能會很花時間,但得到的結果會更貼近真實情況,畢竟我們都不希望被誤診,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10種疼痛評估方法 幫助治療 眾多疼痛評估方法中,除了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還有另一種叫做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前者用於檢測疼痛症狀的進展,像是好轉或惡化;後者則用以幫助釐清其疼痛原因,像是疾病所引起,或是治療的副作用。 事實上,這兩種評估都有它的盲點,只有將其融和運用,才能提高治療的準確性,病人和醫師之間需要有良好的溝通,這才是健康的。值得留意的是,以下的疼痛評估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年齡層,也有過於簡單化疼痛的情況,請務必在檢測過程前先跟醫師商量。 1. 數字評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簡稱NRS) 一般用於年紀超過9歲者,因為受評估的人需要能表達出疼痛的程度,其量表通常以0~5,或0~10為標準,0為沒有疼痛,10為劇烈疼痛,評估時間則是治療前後都有可能。 2. 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簡稱VAS) 類似數字評定量表,此評估需要受評估者在10公分的量表上畫記號,最左邊是沒有疼痛,最右邊則是劇烈疼痛,只是量表上不會有數字顯示。然後,醫師會運用該記號,算出病人疼痛的指數,但缺點就是每個人對疼痛的理解不一樣,建議只供參考。 3. 類別尺度量表(Categorical scale) 若將數字和視覺融合運用,就產生了像臉譜量表(Wong-Baker Face Pain Rating Scale)的評估法,它不會只有兩個極端對比,而是可以分得更細,好比說,有不痛、微痛、痛、很痛、非常痛、劇烈疼痛。 此方法尤其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而因為它在每個分類上會有可愛的彩色表情,還不會看文字的小孩,也能藉由哭的表情選出符合自己疼痛的情形,雖說如此,它可能仍無法診斷出疼痛的真實原因。 4. 描述差分量表(Descriptor Differential Scale,簡稱DDS) 此評估方法有12個分類,且每個類別有一個量表,最左邊是很弱,最右邊則很強。受評估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身體及疼痛狀況,畫下最貼近的真實情形。 5. 簡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簡稱BPI) 就如量表的名稱,它可說是很直接快速了解身體狀況的方法,總共有15個題目,每個題目都有一個量表讓受評估者圈選,內容涵蓋過去24小時內身體的活動、與人的互動、睡眠狀況等等。 6. 曼科斯基疼痛量表(Mankoski Pain Scale) 這項評估量表有較完整的疼痛分類和對應的解釋,讓醫護人員和受評估者與家屬都一目了然,分類為0~10,0為無疼痛,10為劇烈疼痛。 7. FLACC身體反應測試 此評估通常會由醫師做觀察,判斷病人的疼痛穩定情形,且用在言語表達不全的人,像是還在學習說話的小孩,以及有語言障礙(Dysphasia)的人或老人,FLACC代表各個檢測身體部位,包括臉部表情、腿部動作、活動性、哭、可撫慰性。 每個類別的分數為2分,計算的分數愈低愈健康,評估結果分別是:0為放鬆和舒適、1~3為輕微不舒服、4~6為中度疼痛、劇烈疼痛和不適。 8. 兒童事件影響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簡稱CRIES) 若對象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可能會採用此評估方法,透過觀察寶寶哭的反應、氧氣狀況、生命徵象、臉部表情,以及有否失眠情形。評估一般由醫護人員進行檢測,無疼痛為0分,劇烈疼痛為2分。 9. 安慰行為量表(COMFORT Behavior Scale) 當一個人無法表達其疼痛,醫護人員可能會採用此評估方法,對象包含小孩、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損傷者,或是服用鎮定劑者。量表的分類共有9欄,每個類別皆有1~5的評估標準,內容包含警覺性、鎮定性、呼吸窘迫(Respiratory distress)、哭、身體活動、肌肉張力、臉部張力、血壓,以及心率。 10. 麥吉爾疼痛問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簡稱MPQ) 這算是其中最常見的疼痛評估方法,它含有78個詮釋病患的狀況,受評估者需要圈選出貼近自己的字句,其分數會憑所選的字句數量做評分,尤其適用於復健過程,因為病人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情形。


健康樂活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每逢情人節、母親節、教師節,以及畢業季等節日,商圈和街上就會擺滿了各種花束,顏色既鮮豔,包裝又可愛,整個城市彷彿充滿花的芳香。但您可知道,花的種類、顏色、數量都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下為您推薦較常見的花和花語,包括一些挑選鮮花的小撇步。 康乃馨 依據顏色的不同,可帶出不同的意義,但整體來說,其象徵自信和美麗。常見的顏色和花語如下:紅色代表愛、尊貴、崇拜;粉紅代表女人的愛或母愛;白色則代表純淨的愛。插花方法可用1枝,或將3~5枝綁在一起,創造不同的色彩排列,不仔細看還會以為是牡丹花呢! 向日葵 形狀像似太陽的花,花卉大致分為黃和橘紅兩種顏色,如同其向陽特性,它象徵溫暖、愛慕、委身的愛。向日葵通常不須搭配其他的花放,因為其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但若想要增添層次感,可運用像雛菊、洋桔梗、加拿大一枝黃花、玫瑰做點綴。 鬱金香 擁有近乎完整的色譜花卉,不論是作為節慶花禮的恭賀,或是宴會舞台的布置,它都能營造出溫馨甜蜜的氛圍。其象徵完美的愛,非常適合製成新娘花束,代表對伴侶的表白和忠心。此外,根據花卉的大小厚薄,還可以設計不同的層次,包含有大花面的、雙疊的、羽狀的,以及鸚鵡形。 菊花 這類花的保存期限很長,價格又低廉,因此是很常見的花禮組合之一,插花可選白菊花,再搭配洋桔梗、玫瑰、蕾絲花,以及有籽尤加利葉。此花象徵正向、開朗、忠誠、友情、希望、長壽。 玫瑰 愛情最具代表性的花,其適應性強、保存期限長、且香味迷人,因此是紀念特別日子的好選擇。但依照不同的花色,它可帶出不同的意義,請送花者先做好功課。以庭園深紅玫瑰為例,它的花朵大而美麗,伴隨著新鮮的芳香,既是婚禮的象徵,同時也適用於其他場合。 3個選花小撇步 選購花禮時,除了要選對花,花的新鮮度也很重要,畢竟我們都不會想收到一束快要凋零枯萎的花朵。要確保花束在交給對方手中時,仍是香氣撲鼻,以下三點提供各為參考。 1. 挑季節性的花 綠葉硬莖才健康 請挑在季節性內的花,有的花一年四季都可見,有的卻是只在特定的月份才會開花,精心挑選適合的花禮更能釋出您的心意。此外,當留意花的保存期限,並且不要只是看重花本身,其葉子和莖部的健康也很重要,綠色葉子、堅固枝莖才是好花。 2. 先做好功課 觀察對方喜好 買花前,先做好功課,包括花的特性、綻放的季節、保存期限、價格等,如果對方同時對花粉過敏,可以避免像菊花、向日葵、風信子之類的花,改選鬱金香、繡球花、百合花、鳶尾花,或玉簪。 另外,建議送花者先了解收花者喜歡的花種,或是平常多觀察對方的喜好,然後請花店老闆幫忙推薦適合其個性的花。溫馨提醒,即使工作再忙,也要親自去花店取花,這樣出現任何狀況才能做即時的調整。 3. 接近盛開才取花 用剪刀斜著切 至於自己在家栽種花的人,取花的時間點是關鍵,大部分的花要待接近盛開再下手,才能延長它的保存期限,太快花朵未全開,太慢則花朵已頻凋落,而且還會造成滿地都是花粉。 此外,取花請不要用摘的,而是使用尖銳清潔的剪刀或利器,以避免其莖部沾染骯髒的物質,且斜著切更有利於吸水。建議把握清晨和傍晚的時間取花,然後直接放入盛水的容器安放,因為通常這時候花莖的水分是充足的。


健康樂活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談論到情人節最具代表性的花,相信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玫瑰,因為不管是從迪士尼(Disney)的童話故事,到西方的歷史和文化,這紅色花朵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中,而只要聯想到愛情的花語,任誰都會想到這朵玫瑰。送玫瑰不只浪漫,也有不少健康好處,本篇文將帶您一覽玫瑰的魅力所在! 11種玫瑰花語 象徵性各不同 別以為玫瑰只有紅色,它還有其他顏色,且依照顏色的變化和數量,意義也不一樣,建議送花者可依送花對象的性格和喜好、節日的合適性等因素做考量,以下列出 11 種玫瑰花語及其數量的代表性。 紅玫瑰:源自古希臘神話的美麗女神阿芙羅狄特(Aphrodite,也是羅馬神話裡的維納斯 Venus)為愛人流血的意表;象徵熱情、永恆、美麗、愛情、渴望。 白玫瑰:希臘神話相信阿芙羅狄特的身體使玫瑰變白,基督教歷史則將其視為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的純潔;象徵純淨、無辜、靈性、婚姻、新的開始。 黃玫瑰:以前它不是一個好的花語,但隨著時代改變,現已廣泛使用於朋友間;象徵純友誼、快樂、關心、感謝。此外,它也能傳達暖心的問候,祝對方早日康復,可用在探望生病的朋友。 粉紅玫瑰:使用的範疇很廣,友情和愛情皆適用,也常用於表達感謝或恭賀的場合,但通常對象以女生為主;象徵溫柔、氣質、尊敬、崇拜、幸福、甜蜜、恩典。 橘玫瑰:雖不常見,但其代表愛情,可用於情人節或結婚紀念日;象徵熱情、魅力、渴望。 桃玫瑰:適用於感謝的對象,或是剛失去摯愛的朋友,與粉紅玫瑰巧妙地組合後,可作為婚禮的點綴;象徵誠心、謙卑、同理。 紫红玫瑰:浪漫約會的餐桌上少不了它,一般會與紅或粉紅玫瑰組合,同時可用在婚宴場合;象徵更深的渴望、無人可比的美麗。 紫玫瑰:同樣可用在浪漫的約會,特別適合夢幻十足的對象,搭配紅、粉紅或紫红玫瑰都很漂亮;象徵一見鍾情、充滿魔力、迷人、可愛、魅力、尊貴。 綠玫瑰:綠色有和平的意思,所以可用在告別式場合,也適用於宗教儀式。對新手爸媽來說,綠玫瑰也是不錯的花語,帶有生養眾多的祝福,建議送花者可以將淺綠搭配白玫瑰;其他象徵還有平安、靈性。 藍玫瑰:屬較罕見的玫瑰花色,通常需要透過染色來形成,代表崇拜者或暗戀者的愛慕,象徵神秘及無可取得。 黑玫瑰:所謂的黑色,其實更貼近深紅和深紫,雖然可用於告別式,但由於它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陰深和負面,可能會帶有冒犯死者家屬的風險,因此不建議採用這類花色;其他象徵還包括重生、再見。 1~999朵玫瑰 數量皆有意義 選對花的下一步,也千萬別搞錯了花朵的數量,多一朵或少一朵都代表不同的意義,讓對方看見你的用心和貼心,相信你們之間的關係會大大進步,以下列出最常用的花禮數量和象徵。 1朵:一見鍾情、委身 2朵:互相喜歡 3朵:我愛你 6朵:我屬於你 9朵:永恆的愛 10朵:你最完美 12朵:你屬於我 13朵:永遠的朋友、愛慕者 15朵:請求原諒 20朵:誠心 21朵:我願意跟你在一起 24朵:我屬於你、24小時都想著你 25朵:恭喜 36朵:紀念浪漫時刻 40朵:純潔的愛 50朵:無條件的愛 100朵:完全委身 108朵:你願意嫁給我嗎、求婚告白 365朵:我每天都愛著你、365天都守護你 999朵:永恆無盡的愛 玫瑰抗菌抗老 還能舒緩喉嚨痛及腹瀉 事實上,玫瑰除了可用於情感上的象徵之外,它也是美容保養常見的素材,其中最重要的是玫瑰油(Rose oil),因為它是天然的抗菌劑,用以治療濕疹(Eczema)、酒糟(Rosacea,又稱玫瑰斑,潮紅性痤瘡)、粉刺、化膿傷口、輕微燙傷,及眼睛發炎等狀況,加上富含抗氧化和維生素C的成分,能幫助抗老化及皺紋。 此外,玫瑰油也可助於消除疲勞和焦慮,或是壓力及沮喪,而玫瑰水(Rose water)可舒緩喉嚨痛、腹瀉。若於泡澡前撒下玫瑰花瓣,它還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將毒素排出體外,同時增進您泡澡的樂趣。 從食物的層面來看,倘若想要使沙拉或甜點看起來更加繽紛的話,加入幾瓣玫瑰是不錯的選擇,有的人還會自製玫瑰醬,請民眾放心,玫瑰花是可以直接吃的,它聞起來很香,且放進嘴巴裡有淡淡的甜味,但建議別吃野生的玫瑰花,以免誤食噴灑在上面的殺蟲劑或化學成分。


健康樂活

上路前好不想塞車!5撇步讓旅途愉快

對多數生活在都市的人而言,交通阻塞可說是我們每天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逢過年連假,塞車的時間更是誇張的長,可能一塞就是幾個小時,若不幸困在車籠裡,想逃也逃不走,只能跟著車流緩緩向前行。塞車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怎樣,遇到了就得面對,本文將舉出您可以做的5件事和方法,溫馨提醒,請別帶著煩躁的心開車,想辦法營造輕鬆的旅程才是安全。 1. 保持耐心和專注力 交通禮儀要遵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司機要確保自己的心情至少不慌張、不受挫,建議可以先做深呼吸來平穩情緒,以及保持專注力,因為一旦失去了耐心,人容易變得急躁而置乘客於危險中。駕駛人員的責任就是保障車內人員的安全,當然也包含自己,此外,塞車是任誰都不願樂見的,困在車龍裡不能動,相信大家都是一樣的心情。 換個心境思考,正因為塞車,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陪乘客聊天,如果車內都是一家人,這不就是很難得的相處時光嗎?而當車輛都慢了下來,司機也可以藉此機會分析路況,並考量可行的避開塞車策略,同時要注意該遵守的交通禮儀和撇步,以下列出7個重要的安全撇步。 避免任何會讓您開車分心的動作,別以為一心多用不會出意外,司機需要隨時保持專注,就算分神1秒都是危險的。 若前方沒有障礙物,或沒有要轉換車道往別的出口,都請盡量別改變車道,因為這可能會造成其他駕駛人員的焦慮,尤其對機車騎士來說更是危險。您或許會發現,駕駛在同一個車道者,反而會比頻繁轉換車道者來得快。 切勿為超車而開在緊急車道,這不僅違反法律,也是很自私的行為,因為這麼做會妨礙警察車或救護車的通行,也間接鼓勵其他駕駛人員知法犯法。 不要亂鳴車喇叭,這只會造成其他駕駛人員的壓力,請把喇叭用在緊急時刻,像是為避免車禍之時。 不要因為想超車而頻閃燈,這麼做並不會讓車流變快,反而會影響其他駕駛人員的開車視線。 不要下車大聲叫囂,塞車中大家的心情都一樣不好受,請在發生緊急情況下才下車。 若您開的是自動排檔汽車,並不須踩油門,慢慢放開腳煞車,車子就會往前走了,這不但可以避免控制不佳釀成車禍,也能省車油,保障旅程的安全。 2. 上路掌握交通狀況 開車時請別看GPS 對駕駛人員而言,提前了解路況很重要,雖然此舉不一定能避免塞車,但至少能先預想其他的通行路段,並能作心理準備。其中較直接的接收方式就是看公路的電子顯示板,有的地方像高速公路會有關於前方路況的公告,另外,收聽廣播也是不錯的選擇,多數的電台都會整理交通情報,尤其在上下班時間,提供民眾掌握重要公路最新的消息。 現代人最常用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來找路,當然也包括塞車路況的資訊,加上Google地圖和其他應用軟體的普及化,使得交通情報非常透明,除了用顏色區分塞車路況,還有衛星攝相的真實畫面供瀏覽。 但駕駛人員請注意,開車時請不要使用手機或任何GPS載體,因為開車一不留神,容易導致意外,您可以讓副座或其他乘客幫忙看導航,或是開啟導航的語音播報。待車輛靜止再查看GPS才能確保安全。 3. 開小路避塞車可行嗎 別忽略下列考量 當前面開始大塞車,而路旁卻有其他的路徑選擇,有的駕駛人員會寧可想嘗試走別條路,也不要繼續跟著車龍塞。然而,開小徑並不一定是好主意,當然也不擔保不會塞車,下文列出幾個應考慮的元素和風險,提醒民眾別衝動行動。 對該區域和路段夠熟悉嗎?是否有無把握不會迷路。 小路是否有交通緩行措施和速度限制,包括紅綠燈、減速丘、交通圓環、單向道、禁止迴轉的路等。若有,開小路不見得比較快。 小心住宅區有無小孩在馬路上活動,並尊重住戶的寧靜生活及安全,若是晚上開車,且該路段沒有街燈的情況下,更要注意公路安全。 有的地方和路段是私有土地,或地方法律設為禁止入侵之地,擅自闖入可能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罰款。 若大家都使用小路,同樣會造成該路段塞車,這反而會比原先的路來得慢。 考量時間的急迫性,若不趕時間,請按照原本的路前進,避免給自己及乘客帶來不確定性和危險。 在規劃路線時,計算車油的容量是否足以供給到達目的地。 4. 沒轍只好慢慢等 開車者需要乘客支持 如果剛好車卡在車龍裡,且沒有其他小路可選擇,只好耐心跟著車流慢慢往前走,等待下一個出口,或於最近的休息站吃飯。此外,在車內收聽廣播或播放音樂,這也能幫助心情放鬆,當車塞得無法動,則可拉好手煞車,讓腦袋小放空、玩腦力激盪,待車流開始動了再往前走。 駕駛人員跟乘客聊天,這能使人不犯睏,也能緩和坐車的氛圍,但開車時請眼睛看前面,以避免發生意外。做為副駕和其他乘客,我們有相對的責任確保司機的專注,尤其是長途駕駛,輪流開車也許是不錯的應對方法,當然,開車需要有駕駛執照才行,以免觸犯法律被罰款。 5. 塞車吃零嘴填肚 暈車可搖下車窗 塞車很無聊怎麼辦?若旅途很長,建議可以在啟程前先準備小嘴零食,這不僅能填肚,還能打發時間,但請小心餅乾碎屑及飲料溢出,以免引來螞蟻覓食。 而若車流完全不動,且已維持一段時間了,不妨搖下車窗呼吸新鮮空氣,或打開車門拉拉筋,這對暈車的人特別有幫助。坐在車上的乘客,還可以利用空暇時間培養興趣、玩社群和拍照、策畫行事曆和年度計畫等。


手術

眉眼老化下垂怎麼辦?拉皮提眉變年輕

自古以來,人類怕老,所以,希冀長生不老的願望和努力,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幾千年過去了,即使現代醫學進步,有提眉拉皮手術等方式讓人「變年輕」,但一般人對抗老仍然有很深很深的無力感,因此只要有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就會被大家以驚異的口吻、聳動的標題說成「不老傳奇」、「萬年童顏」、「逆生長美魔女」等。 變老讓人沮喪 尋求醫師幫助 再來說說我臨床的經歷:「醫師,為什麼我這1年突然感覺變老了好幾歲?」、「醫師,我以前最引以為傲的雙眼皮和眼睛,怎麼變得黯淡無神,讓人好討厭?」、「醫師,為什麼?怎麼辦?好想去死喔!」 這些都是我在診間常常聽到的客人描述,有時會覺得誇張了些,但看著他們氣餒沮喪的神情,和帶著錯愕不解的口吻,我知道他們是認真的。老化在許多人眼中,似乎變成了一種靈異現象,而不是一種自然緩慢的過程。 眼周總是最先老化的原因 其實,雖然人不可能突然變老,但第一次驚覺:「我老了!」的恐慌,是十足可以理解的,而原因當然是其來有自。例如,為何眼睛周圍總是最早開始老化?答案是: 從小開始,臉部的皮膚是全身曝曬最多紫外線的地方,因此「光老化」的速度也最快。 眼睛周圍的皮膚是全身最薄的地方,但同時又是活對動量最多的地方,光是眨眼,1天就1~2萬次,加上豐富表情肌的牽扯,使它成為了最早鬆弛下垂、產生皺紋、形成眼袋及淚溝的部位,並造就了疲憊、無神、憂鬱及不易親近的老態。 眉下垂是造成老態的關鍵因素 還有一個使上臉部出現各種老化症狀的關鍵,就是:眉毛下垂。為什麼呢?因為眉毛(尤其是眉尾)下垂後,眉眼距離(眉毛至瞳孔中點的距離)變近,會產生眉壓眼的現象,給人眼神變兇、變老、陰鬱和不開朗的感覺,所以古人說「眉開眼笑」,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因為眉眼距離變窄,上眼皮相對會產生多餘的贅皮,變成泡泡眼或三角眼,雙眼皮也會變內雙,眼尾更會下垂沒精神。此時,為了恢復原本眼睛的丰采,有人便會不自覺地常常使用前額肌,將眉毛提高,但這樣卻會因此讓人產生抬頭紋。至此,惡性循環就啟動了:眉毛愈垂,前額肌就要愈用力,抬頭紋就愈深愈多;當抬眉次數愈頻繁,皮膚也會鬆弛得愈快,然後眉毛及皮膚就會更下垂。 解決臉部老化  內視鏡五爪鉤拉皮無疤 由上可知,臉部顯老的癥結及根源就是眉毛下垂,而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就是將下垂的眉毛往上拉提,恢復年輕時的高度,才能終止惡性循環,延緩老化速度。想變年輕且自然,其實不必割雙眼皮,也不必打額頭的肉毒桿菌(Botox),而是需要內視鏡五爪鉤前額拉皮提眉術。 ​ 我用上圖這個案例來說明,這是一個典型的台灣傳統媽媽,歲月在她臉上刻劃出努力養兒育女、辛勞持家後的種種老化風霜,因皺紋、鬆弛、斑點、下垂、凹陷而形成稜稜角角的臉龐。但真正困擾她的,不是因為眉毛眼尾下垂所造成的老化現象,而是因為下垂造成視野受限的不便,以及眼尾下垂的皮膚皺褶處,因淚液浸潤造成皮膚炎,並老是破皮,痛楚難耐。(推薦閱讀:皮膚炎 濕疹 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眼科醫師本來要幫她割除多餘的眼皮,但會很容易有不自然的雙眼皮,疤痕長,又要腫很久。但當我幫她做了內視鏡五爪鈎拉皮提眉術後,不僅消腫快、自然無疤,更重要的是看起來變年輕了。看官們可參照下圖,就能了解內視鏡五爪鈎拉皮提眉術不著痕跡、倒轉時光的神奇之處了!(推薦閱讀:什麼是蟹足腫?疤痕增生的原因、預防和治療) 理想美容整型手術的7要素 基本上,內視鏡五爪鉤拉皮術,完全符合「理想美容整型手術」的7大要素: 無疤:不僅隱藏在髮際線內,而且幾乎看不見,甚至找不到。 自然持久:手術結果能維持10年以上。 恢復快速:只要7~14 天。 安全:甚至局部麻醉就可以進行。 高科技:內視鏡的設備和五爪鉤。 經驗美好。 一舉數得:變年輕、改善老態或變兇的眼神、恢復自然的雙眼皮、改善眉型、改善下垂的眼尾、改善眉心山根的立體感、減輕抬頭紋與皺眉紋等。 手術之併發症及風險 效果不彰或提早復發:這點跟醫師的技術有關。 感染:因為頭皮的血液循環最好,因此發生感染的可能性極低。 血腫:若發生血腫,恢復期就會延長。術後引流管之預防性使用,可防止血腫發生。此外,血壓過高及凝血功能異常者,必須先控制正常後才可手術。服用抑制凝血功能藥物或食物者,如阿斯匹靈(Aspirin)、納豆等,則需先行停藥醫週左右才可進行。 頭皮麻或搔癢:經驗豐富的醫師,是不太可能讓患者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損傷的。但由於神經極為敏感和脆弱,因此在放鬆組織的過程當中,神經可能因為拉扯而暫時受傷,並產生1~3個月不等的局部頭皮發麻或搔癢症狀。搔癢是神經在恢復過程的現象之一,可用指腹輕敲頭皮來緩解。 疤痕區壓力性禿髪:極少數人可能會因為手術,產生數個月的局部壓力性禿髮,原因不明,但可完全恢復。 內視鏡手術的設備,可讓手術視野的影像放大傳輸至螢幕,因此,可以更精準無誤地操控,放鬆骨膜及韌帶組織,保留精細但重要的神經血管等結構,減少手術之併發症。


手術

內視鏡五爪鉤拉皮術~無痕逆齡又持久

什麼是內視鏡五爪鉤提眉拉皮術?它幾乎無痕、傷口小又持久的效果,為拉皮手術開創了新的里程碑!介紹此技術之前,得先從臉部的老化談起,在上、中、下臉都有其各自老化的特徵。在上臉部,主要是抬頭紋、皺眉紋,以及因為眉尾和眼尾下垂,眉眼距離變近所造成的老態。 內視鏡拉皮傷口小 且恢復期短 對於這種老化問題,以前的解決方案是傳統拉皮,開一道30公分長的傷口,將頭皮掀起來往上拉,切除部分鬆弛的頭皮後,再縫起來。但因疤痕太大,過程嚇人,恢復期長,所以接受度低,醫師大多只能順著客人的意思,做個「切皮的雙眼皮手術」。但因沒能解決眉眼部鬆弛下垂的問題,因此並不會讓人變年輕,只是多了一道較不自然的雙眼皮,且不持久,恢復期往往長達3個月~半年,眼尾還會多出一道無法遮蓋的疤痕。 幸好後來有了內視鏡的技術輔助,只要在頭皮內開4個1.5 公分的小傷口,就可以做足傳統拉皮30公分大傷口的工作,且不需切皮,效果就能持久又自然,恢復也只要7~14天,疤痕更是不明顯。​若要進一步了解內視鏡五爪鉤拉皮提眉術,可得花費一番功夫。以下我將深入淺出地做一些說明。 完成個人首例內視鏡前額拉皮手術 20世紀期間,治療上臉老化的黃金標準手術方式,就是用冠狀切口(Coronal incision)進行傳統的前額拉皮手術。雖然這個手術時間短、效果好,但血淋淋的驚悚過程,以及長達30公分不易隱藏的疤痕,還是讓很多人對它望之卻步。直到1992年,美國的以瑟醫師(Dr. Isse)及拉米瑞茲醫師(Dr. Ramirez)發展出內視鏡前額拉皮手術,才開啟了新的里程碑。 台灣的進展比較慢,因為大多數醫師苦於技術門檻,難窺其奧,加上信心問題(不切頭皮會有效嗎?),對這個新的技術一直抱持觀望態度,直到1999年,才舉辦了第1屆的內視鏡拉皮手術研習會。​​​​​而我因緣際會,師承蕭弘道醫師及拉米瑞茲醫師,有幸早在1999年就完成了個人首例內視鏡前額拉皮手術。 當時,皮拉上去後還必須使用4支螺絲釘將頭皮釘在頭骨上,等3~4週後才能拔掉,以免好不容易拉上去的頭皮又掉了下來。但裸露在外的螺絲釘還是有一些缺點和困擾,直到2006年,前額五爪鉤(Endotine)問世,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內視鏡五爪鉤問世 更穩固與持久 以往內視鏡拉皮術的固定方式,是利用2或4根金屬骨釘,將往上拉的頭皮固定在頭骨上,需要1個月才能拔掉,所以會有4個缺點: 金屬骨釘露在頭皮外,造成摸得到、看得到的困擾。 因為是單點固定,所以可能會有鬆脫的情形。 有固定時間不夠長之疑慮。 增加感染的風險。 因此,美國利用高科技生物醫材,研發了最新內視鏡,專用名為五爪鉤(Endotie)的固定器,將原本的「點」固定,提升為「面」固定。多點固定,就能分攤拉力,並使固定力道較均勻且強韌,較不易鬆脫,加上需經過8個月~1年才會被人體完全吸收,所以理論上也會更為穩固及持久,且不會暴露於頭皮外,大大增加了手術的接受度。至此內視鏡五爪鉤前額拉皮提眉術,正式發展完成,並一直使用至今,取代了大部分傳統的冠狀切口前額拉皮術。 眉眼距離 決定是否選內視鏡提眉拉皮 很多患者常苦於不知如何在傳統的割雙眼皮(切除下垂多餘的皮),和內視鏡提眉拉皮手術間做抉擇,因為不同的醫師會給不同的建議。其實,答案很簡單,只要眉眼距離小於2.2公分,或是當您自己對著鏡子做提眉的動作時,若有比較年輕或有精神,就代表您符合這個手術的適應症,先做內視鏡提眉拉皮手術,幾乎就有不錯的效果,少數情形才需要加做雙眼皮手術。 若您的眉眼距離已經太近了,不把眉毛提高,只做雙眼皮手術(傳統老派的思維),常常不會變年輕,只是多了一個不自然,一看就知道是割的雙眼皮,還會腫很久,並留下一道長久的疤痕。最麻煩的是,若後悔想改用內視鏡提眉拉皮時,因為拉皮所需的多餘下垂眼皮已被切掉,早就來不及了。沒有了原本多餘的下垂眼皮,又把眉毛拉上去,只會造成雙眼皮過寬,褶痕過淺的怪異眼睛。所謂,一棋錯,全盤皆錯,實在不可不慎。 更多成功手術的案例分享 想了解更多案例的分享,可參考許醫師的部落格,進一步詳看原文與更多關於整型的知識。 ​​​Hello Health Group 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健康樂活

被蜜蜂叮怎麼辦?蜜蜂螫傷要擦什麼藥、要看醫生嗎?一次搞懂處理方式

被蜜蜂叮腫起來怎麼辦?要看醫生嗎? 被蜜蜂叮到腫起來很常見,大部分的狀況下,蜂螫只會令人感覺不適,用一般緩解疼痛、紅腫發炎的方式即可,如無嚴重症狀不需要特別看醫生,等待自行恢復即可;但如果腫得較嚴重,可以考慮看皮膚科醫生,如果對蜂螫過敏或重複被蜜蜂叮數次,則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過敏症狀,可能需要前往急診治療。 被蜜蜂叮腫起來,要打破傷風嗎? 一般蜜蜂螫傷通常非常表淺,不需接受破傷風疫苗,但如果您超過十年沒有打破傷風疫苗,或是傷口較深,有必要時醫生可能還是會建議接種。 被蜜蜂叮腫起來有多常見? 根據臺大醫院資料,在台灣,被蜜蜂叮咬造成的「蜂類螫傷」最常見的兇手為「蜜蜂」及「胡蜂」,胡蜂又叫黃蜂、大黃蜂或虎頭蜂;蜜蜂體表多細毛,身體較圓,胸腹間無明顯區隔,且膜翅較寬,蜜蜂的螫針尖端有倒鉤,螫人之後螫針與毒囊都會脫落留在人的皮膚中,蜜蜂本身也會因為內臟連同被扯出而死亡。 而虎頭蜂體表光滑、胸腹部間較纖細,螫人後螫針不會脫落,也不會因為螫人而死亡,可以反覆螫人注射毒液,因此較為危險。更多資訊可參考臺大醫院旅遊小常識。 (同場加映:這 6 原因害你老被蚊子叮! 4 個防蚊妙招超實用 ) 被蜜蜂叮看醫生進行的檢測 若你出現疑似蜂毒過敏反應,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以下檢測: 過敏皮膚檢測:皮膚檢測時,少量的過敏原萃取物(亦即蜂毒) 會注射到你手臂或上背部的皮膚,這個檢測很安全並不會造成嚴重反應,若你確實對蜂毒過敏,注射處會腫起來。 過敏血液檢測:透過檢測你血液中對蜂毒的抗體數量來判斷你是否對蜂毒過敏,抽血樣本會被送到醫學實驗室化驗,以找出可能的過敏原。 判斷蜜蜂叮咬這類昆蟲螫傷的過敏症狀時,過敏皮膚檢測及血檢可能需要同步進行,您的醫師也需要確認相似種類的蜂螫過敏反應。 被蜜蜂叮要擦什麼藥?如何治療? 如果你只是單純被蜜蜂叮了一下、並無出現過敏反應,那可能只需要清洗傷口跟塗上抗生素藥膏,以便清除蜂螫的殘留物,醫師可能會開立局部麻醉藥,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的藥膏,減緩皮膚的不適。  大部分的蚊蟲螫傷不需要額外的醫療照護,但如果你知道你對蜂毒過敏,特別過去已有蜂螫的嚴重反應,請尋求立即的醫療協助,並儘速服用醫師開立之抗組織胺藥物。 若醫師有開給你艾筆腎上腺素注射筆,請隨身攜帶並在遭蜂螫時直接使用,以預防過敏反應。 被蜜蜂叮怎麼辦? 被蜜蜂叮的當下,或是蜂群接近時,應盡速移動到安全的地方,避免繼續被叮咬。 並以厚紙片或是信用卡來去除卡在皮膚上的蜂針及毒液囊;移除時,要小心避免弄破毒液囊,使毒液進一步擴散,並且不應使用手指或鑷子將蜂針取出,因為反而有可能造成毒液擴散。 冰敷患處可以獲得舒緩,每小時冰敷 20 分鐘,用毛巾或衣物包住冰袋,避免冰袋與皮膚直接接觸以預防凍傷。 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螫傷處,塗抹消炎止痛藥膏可幫助退紅、癢腫。 遇到蜜蜂時該怎麼辦: 要小心台灣山區常見的虎頭蜂,因為他們的蜂針無倒鉤,一旦被盯上,可能會被一螫再螫;因此被虎頭蜂螫後,如果虎頭蜂還在附近,應靜靜地逃離現場,避免驚動虎頭蜂而被再度螫傷。 如果有少數蜜蜂在你身邊飛舞,保持冷靜然後漫步離開該區域,因為撲打可能導致蜂螫攻擊。 若有蜜蜂、黃蜂螫傷你,或有其他昆蟲開始在周遭飛舞,覆蓋你的嘴部、鼻子並儘速離開現場,因為當蜜蜂螫人時會釋出引來其他蜜蜂的化學物質,如果可以,請進入建築物或車內。 不同程度的蜜蜂螫傷 輕微的過敏反應,例如出現疹子、發癢,只要使用抗組織胺來治療即可,醫師也可能會開立類固醇。 某些狀況下,醫師可能會為施打腎上腺素,一般來說,蜂螫的治療在事故現場或送往急診的救護車上就已執行,如果恢復的情況良好,通常在急診室觀察一陣子就能回家。 若出現中度過敏反應,例如全身長疹子合併輕微呼吸困難,醫師可能為你注射抗組織胺、類固醇和腎上腺素。可能需要在急診室觀察更久的時間,或被安排住院。 若出現低血壓、呼吸道腫脹影響呼吸,或其他呼吸問題,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就可能危及性命,也可能需要靜脈注射,上述的處置可能在事故現場或救護車上就進行,並在急診室被密切觀察並安排住院,甚至是加護病房。 有 10~20 處以上的多處螫傷,但無明顯過敏反應時,也可能會被留在急診室觀察或住院,同時醫師可能會安排多項血液檢查。 如果你被螫傷的部位在口腔或咽喉,則需要在急診室進一步觀察,或更多的處置以避免併發症產生。當螫傷的部位在眼球時,你也會需要眼科醫師會診評估。 蜜蜂螫傷的症狀與過敏反應 蜜蜂叮人時會將蜂針刺入皮膚,蜂毒含有的蛋白質會影響皮膚細胞及免疫系統,造成螫傷處疼痛、腫脹。對蜂螫過敏的人來說,蜂毒是引發嚴重免疫系統反應的過敏原。蜜蜂螫傷可能出現不同的反應,從暫時性的疼痛不適到嚴重過敏反應皆有可能,蜂螫的單一症狀並不代表每次你遭到蜂螫時會出現的反應都相同,或下一次的蜂螫出現的症狀會更嚴重。 輕度過敏反應 大部分蜂螫出現的症狀都很輕微,包含: 蜂螫處突然劇烈的灼痛感 蜂螫傷口出現紅色丘疹 螫傷處輕微腫脹 大部分的人被蜂螫數小時後,腫痛症狀會自行消失。 中度過敏反應 有些人遭蜂螫或其他昆蟲螫傷後出現的反應較劇烈,症狀例如: 患處嚴重發紅 螫傷處 1~2 天後腫脹程度擴大 中度過敏反應會在 5~10 天後痊癒,出現中度過敏反應並不表示你在下次被蜂螫時會出現嚴重的過敏症狀,但有些人每次蜂螫出現的反應很類似,請諮詢你的醫師關於蜂螫的治療方式或預防措施,特別是當過敏反應每次都更嚴重時。 嚴重過敏反應 蜂螫嚴重的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可能有危急性命的風險,需要急救治療,少數人遭到蜜蜂或其他昆蟲叮咬會迅速發展成過敏性休克,症狀包含: 皮膚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皮膚癢、潮紅或脫皮。 呼吸困難 咽喉和舌頭腫脹 脈搏加速或微弱 噁心、嘔吐或腹瀉 昏倒或頭暈目眩 喪失意識 在蜂螫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患者中,有 30~60% 的人會在下次遭到蜂螫時出現過敏性休克,請與醫師或過敏專科醫師討論預防措施,例如減敏療法,以避免下次遭到蜂螫時出現類似的反應。(同場加映:認識過敏 ) 重複性蜜蜂螫傷 一般來說,蜜蜂、黃蜂等昆蟲並不具攻擊性,只有在自我防衛時才會螫人,大部分的狀況下只會出現一或幾處螫傷,但當人干擾到蜂巢或蜂群時,就可能遭到多處螫傷,部分種類的蜜蜂,例如非洲蜜蜂(Africanized honeybees),比其他種類的蜜蜂易出現成群攻擊。 若你遭蜂螫超過十處,那累積的毒液就可能引發毒性反應,而使你感到相當不適,蜂螫毒性反應的徵兆和症狀如下: 噁心、嘔吐或腹瀉 頭痛 眩暈 抽搐 發燒 昏倒 兒童、長者或有心臟、呼吸問題的患者遭到重複性蜜蜂螫傷時,需要急診治療。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如有疑慮,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一般狀況下,遭到蜂螫並不需要就醫,少數嚴重個案才需要急診。即使只是一兩處螫傷,但如果你出現蜂螫嚴重過敏反應,可能導致過敏休克時,請叫救護車。 在你遭遇蜂群攻擊且有多處蜂螫,請尋求立即的醫療協助,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速就醫: 蜂螫症狀數天後仍未痊癒 被蜂螫後出現其他過敏反應 哪些環境容易被蜜蜂叮 由於成人發生的過敏反應往往比兒童嚴重,且更容易因過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更要特別注意避免蜂螫。蜜蜂螫傷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住在蜜蜂活躍的區域或蜂巢附近。 工作或娛樂活動(爬山)讓你經常處於戶外。(推薦閱讀:出門前Check!旅遊必備這4類常用藥) 過去的遭蜂螫曾出現過敏反應。(同場加映:夏日蚊蟲叮咬疾病多!了解並預防西尼羅病毒 ) 如何避免被蜜蜂叮? 以下是避免被蜜蜂叮或招引蜂群的方法: 開車時拉起玻璃窗。 在戶外行走時穿著包鞋。 食物容器和垃圾桶請加蓋密封。 […]


健康症狀

蚊蟲叮咬

蚊蟲叮咬的定義 蚊蟲叮咬是指被昆蟲螫咬穿刺的傷口或割傷,當被昆蟲螫咬時會釋出一種唾液造成疼痛或立即的皮膚反應。火蟻咬傷,蜜蜂、黃蜂、胡蜂螫傷通常很痛,蚊子、跳蚤、蟎蟲叮咬造成的癢則大過於疼痛,昆蟲和蜘蛛咬傷的毒液致死案例比蛇咬傷還多。 並非所有蚊蟲叮咬的症狀和處置方式都相同,所需的急救治療和醫療照護視叮咬的蚊蟲而定,有些昆蟲種類造成的危害較大,而有些個案則是因為過敏反應而造成嚴重的風險。 蚊蟲叮咬非常常見,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蚊蟲叮咬的症狀 症狀取決於被叮咬的類型,可能出現的症狀有: 疼痛 發紅 腫脹 癢 灼熱感 麻 刺痛 有些人對蚊蟲叮要會出現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反應,稱為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過敏性休克發生突然,若無及時治療可能導致突發性死亡。 過敏性休克的症狀是全身性的且發生突然,症狀包含: 胸痛 臉或嘴部腫脹 吞嚥困難 呼吸困難 昏倒或頭昏眼花 腹部疼痛或嘔吐 出疹或潮紅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若您出現以下症狀,請聯繫您的醫師: 呼吸困難 嘴唇、眼皮或咽喉腫脹 頭昏目眩或意識不清 心跳加速 麻疹 噁心、抽筋或嘔吐 兒童被蠍子螫傷 蚊蟲叮咬的原因 常見的蚊蟲螫傷如下: 大黃蜂 蜜蜂 胡蜂 火蟻 黃蜂 常見咬傷吸血的昆蟲: 床蝨 跳蚤 蒼蠅(例如:黑蠅、沙蠅、鹿蠅、馬蠅) 蝨 蚊子 蜘蛛 壁蝨 蚊蟲叮咬的風險因素 當您在戶外工作或從事露營、健行等戶外活動時,就可能遭到蚊蟲叮咬,尤其是當您的皮膚大量暴露在外時,如手臂或腿,被蚊蟲叮咬的機率大增,蚊蟲叮咬的風險因素包含: 穿著黑衣服 在戶外用餐 接近蜂窩或昆蟲巢穴 擦香水 穿寬鬆的衣服 參與戶外活動 在戶外工作 蚊蟲叮咬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蚊蟲叮咬的診斷會從理學檢查與回顧病史開始,一般蚊蟲叮咬不需要進行檢驗,檢驗只用於當蚊蟲咬傷的傷口疑似感染病菌時才需要,在排除一些類似的疾病,例如帶狀皰疹(Shingles或水痘(Chicken pox)後,醫師才會提供您蚊蟲叮咬的相關治療。 昆蟲毒液過敏測試:蚊蟲叮咬最可能安排的是昆蟲毒液過敏測試,醫師會刮患處的皮膚取樣少量毒液並檢查皮膚腫脹的大小,以判斷個別昆蟲毒液的過敏反應。 萊姆病檢驗(Lyme disease test):當在萊姆病疫區遭壁蝨叮咬,在壁蝨從皮膚上被移除後,通常必須進行萊姆病的致病源-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的檢驗。 一般蚊蟲叮咬只是造成些微困擾,但不會導致長期且嚴重的健康問題,但萬一叮咬的蚊蟲帶有其他感染病菌則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或者在叮咬後出現的過敏反應則會出現嚴重與致命的症狀,需要急救。 蚊蟲叮咬如何治療 蚊蟲叮咬很常見,大部分症狀也很輕微,只有當叮咬的昆蟲有毒、帶原病菌或當人體出現過敏反應時,情況才會變得緊急。當這類的急症發生時,只要有精確的診斷及適當的治療就能挽救性命並避免組織永久性的傷害。 大部分的蚊蟲叮咬的不適都是小範圍、局部性的,也很容易處置,事實上,一般的蚊蟲叮咬只需要居家照護就能緩解症狀。 若您對蚊蟲叮咬過敏,減敏治療(Desensitisation)也是可能的選項,昆蟲毒液的免疫療法能預防對蚊蟲叮咬敏感的人發生系統性的過敏反應。 蚊蟲叮咬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照護可以協助您克服蚊蟲叮咬: 水泡:別戳破因蚊蟲叮咬出現的水泡,這可能導致感染,水泡破掉會疼痛或在皮下時會產生壓痛,如果可以,請使用黏性繃帶保護起水泡的部位。 一般性蕁麻疹(Generalized urticaria):若您發現蚊蟲叮咬處出現會癢的腫塊或傷口,醫師可能會開給您口服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及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例如普賴鬆(Prednisone)來治療患處,如果症狀惡化,請就醫治療。 大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 :大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可使用短效的口服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或鎮痛藥(Analgesics),若局部腫脹嚴重,醫師可能會給您口服類固醇(Steroids)。 小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小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則視叮咬的部位使用冰敷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麻醉劑(Anaesthetic)、類固醇藥膏( steroid […]


健康症狀

藥物過量

藥物過量的定義當藥物用量超過建議用量,就會發生藥物過量,可能是意外發生,也可能刻意而為。有些人也可能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因此最低用量對這些人來說就已經具有毒性,即使服用建議用量,身體仍無法承受。另外,當人體代謝處理藥物毒性的能力不夠快時,也會無法避開副作用,因而產生興奮劑類型毒品使用過量的狀況。由於每個人對藥物過量的反應各有不同,治療方式會有所差異。 藥物過量有多常見? 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生藥物過量,最常見是發生在年紀很小的兒童身上(從會爬行的寶寶~5歲左右的小孩),和青少年~35歲之間的青年。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藥物過量的症狀常見藥物過量的症狀有: 瞳孔擴張。 步態不穩。 胸痛。 嚴重呼吸困難、呼吸淺、或完全停止呼吸。 因氣管堵塞發出咕嚕聲。 嘴唇或手指發紺。 噁心或嘔吐。 體溫異常高。 出現暴力或攻擊性行為。 方向感迷失或困惑。 偏執,或稱妄想。 精神激動。 抽搐或顫抖。 癲癇發作。 失去反應能力。 失去意識。 死亡。 藥物過量的人可能不會出現上述所有症狀,甚至大多症狀都不會出現,但就算只顯現其中一些症狀,都表示有藥物過量的現象。以上可能有些症狀未被列出,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上述徵兆或症狀亦或任何問題,都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各有不同,最好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藥物過量的原因藥物過量的原因因可能源於意外過量使用,也可能是刻意誤用。意外過量使用可能是小朋友或大人無意間吞下可取得的藥物,成年人(特別是要吃很多藥的老人)可能會誤吃不正確的藥物,或服用錯誤的劑量。另一方面,刻意的藥物過量通常是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無論這個效果是想追求刺激,還是為了傷害自己。 5歲以下的兒童(特別是6個月~3歲),會把任何找到的東西往嘴巴塞。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如果發生藥物過量,一般都是因為有人把藥物放在小朋友拿得到的地方。另外由於正在學步的小朋友找到藥物時常常會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因此若懷疑有一個小朋友有藥物過量的狀況,同時又有其他小朋友在旁邊,這些小朋友可能也會吃到藥。 青少年和成年人,則較容易會因為想傷害自己而過量使用1種或以上的藥物。傷害自己的行為可能出於自殺傾向,也常常是先前不一定有被診斷出來的潛在心理問題徵兆。 藥物過量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因素會增加藥物過量的風險,例如: 心理過度依賴藥物。 曾經有藥物過量的經驗。 有多種不同類型的藥物濫用的經驗,包括酒精濫用。 一次服用大量藥物。 停止參與藥物濫用療程。 長期逐漸增加藥物用量。 在有需要時不願尋求緊急協助。 使用靜脈注射藥物。 近期剛出獄。 曾有自殺傾向。 戒癮一段時間後重新開始使用藥物。 身體對藥物耐受度低。 藥物過量的診斷與治療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更多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藥物過量? 醫師會需要檢視疾病史和健康檢查來尋找中毒的證據,並依據特定藥物對器官系統可能造成的傷害,來指示檢驗室進行不同測驗。 家族和其他相關成員是重要的資訊來源,能為患者能提供藥物名稱、用量以及過量使用發生的時機。 醫師可能會為患者檢查特定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此檢查會依患者使用的藥物以及過量使用的原因而定。 醫師可能會為可能會進行藥物篩檢。 如何治療藥物過量? 治療會依據過量使用的藥物、用量、時間以及健康狀況而不同。 可能會使用洗胃的方式,機械性地將還沒被吸收的藥物從胃部移出。 可能會給予活性碳,讓藥物和活性碳結合,使藥物能留在胃以及小腸中,減少藥物被吸收到血液中的量。由於與活性碳結合的藥物會經由糞便排出,因此給予活性碳的時候常常同時搭配瀉藥,幫助更快將糞便從腸子排出。 若需要限制精神激動或有暴力傾向者的行動,有時在緊急狀況會需要使用鎮靜藥物,直到藥物消耗完。這樣的過程對於經歷此事的患者和家人來說都很不愉快,因此專業醫療人員會盡量只在需要的狀況下,使用這種強制手法以及藥物。要記得,無論醫護人員做什麼,都是為了保護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有時候患者還需要接受插管,以在排出毒物的過程中保護患者的肺臟,或幫助病患呼吸。 某些特定的藥物過量狀況,會提供其他藥物作為解毒劑,來反轉原本藥物的反應,或預防傷害,醫師會決定是否要提供額外的藥物。 藥物過量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在未諮詢醫師或毒物專家前,患者不應進行居家照護。下列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應對身邊的人發生藥物過量的狀況。 對於某些意外藥物過量的狀況,當地毒物控制中心可能會建議居家治療以及觀察。除非經由醫療專業人員指示,不應該使用吐根糖漿(Syrup of ipecac,一種有效的催吐藥物)或其他治療方式。 有幼童的家庭,應該在電話旁邊隨時準備毒物處理專線的電話號碼。 過量使用藥物意圖傷害自己的人,一般除了需要毒物控制之外,還會需要精神科介入,即使藥物過量的程度很輕微,也要送至急診部門處理,因為這類型的人最終可能會有自殺的風險,而愈早介入便愈有機會阻止自殺。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的解決方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