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在這個類別之下包含了「 健康症狀 」、「 健康知識/常識 」、「 保險 」、「 新聞 」、「 健康檢查 」、「 手術 」等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知識與資訊。

基礎知識

健康百科

納豆紅麴挑選4重點!納豆紅麴何時吃、5大推薦產品一次看

納豆與紅麴為日常飲食中常出現的發酵食品,不僅可作為料理,其營養素也廣泛添加於保健食品中。市面有納豆或紅麴單一成分的保健食品,也有兩者合併為「納豆紅麴」的複方產品。究竟納豆紅麴是什麼?納豆紅麴應何時吃? 《Hello醫師》為您解析納豆紅麴成分、食用方式及挑選重點,並精選5大納豆紅麴推薦產品,幫助您健康維持! 納豆紅麴是什麼?誰適合吃納豆紅麴? 納豆紅麴為納豆與紅麴結合的複方保健食品,含有各自的特殊成分「納豆激酶」與「紅麴菌素(Monacolin K)」,提供多元營養補充,幫助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 納豆激酶及紅麴菌素的介紹如下: 納豆激酶(Nattikinase):取自於納豆之分解酵素,經科學方式提煉與加工,使酵素活性一致,並提高利用率;與直接食用納豆相比,營養補充效率更高。 紅麴菌素(Monacolin K):據農業部資料指出,紅麴菌會產生促進新陳代謝的產物及生理活性物質,例如天然紅色色素、Monacolin K及γ-胺基丁酸(GABA)等成分;其中,Monacolin K經研究發現有助健康維持及調節生理機能。 適合吃納豆紅麴5種人 餐餐大魚大肉的應酬族 常吃重油與高糖食物的飲食不均衡者 長時間久坐且缺乏運動的辦公族 希望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的中高齡族群 有家族遺傳史者 紅麴可能與多種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若有出血之相關症狀者、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服用抗凝血劑及降血脂藥物者,補充納豆紅麴前,應諮詢醫師後再食用。 納豆紅麴何時吃?可以長期吃嗎? 經研究證實,納豆紅麴內含的Monacolin K具有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活性,建議於晚上飯後食用,也可促進新陳代謝。 納豆紅麴是否能長期食用,須評估以下3個條件: 無服用可能與納豆紅麴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例如Statin類降血脂及抗凝血藥物。 產品來源可靠、成分安全,並通過相關檢驗。 遵守每日建議攝取量,避免過量導致身體負擔。 若符合以上條件,納豆紅麴通常可以長期安心食用。建議在開始食用前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並於食用期間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以持續追蹤身體狀況。 納豆紅麴4大挑選重點 重點1.複方成分加乘 部分市售紅麴保健食品僅提供單一成分,雖配方單純,但對身體的幫助也可能較為單一;若想同時補充多元營養,建議選擇複方成分,不僅可綜合保健,也可同時補充其他營養素。 市售納豆紅麴相關保健食品中,例如威德納豆紅麴、LAC納豆紅麴與葡萄王納麴王等品牌,皆採用納豆激酶與Monacolin K雙成分配方,有助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 重點2.清楚標示成分含量 挑選納豆紅麴保健食品時,須確認包裝是否清楚標示含量。含量並非越高越好,應依個人需求適量補充,建議選擇符合自身健康狀況的產品,並遵照以下攝取上限與建議用量: 紅麴每日攝取量: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之「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紅麴產品所含之Monacolin K至少為4.8mg,但不得超過15mg。 納豆每日攝取量:根據日本納豆激酶協會指出,納豆激酶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0FU;不同納豆產品或保健食品,納豆激酶含量均不一樣,建議食用前先參考成分標示。 註:FU為Fibrinolytic Unit的縮寫,意為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單位,是用於衡量納豆激酶活性的單位;FU值越高,表示納豆激酶的活性越強,可能有助促進新陳代謝。 重點3.嚴選原料來源 納豆紅麴的原料品質直接影響食用安全,若使用未經檢驗或來路不明的原料,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長期食用反而對健康造成影響。以紅麴為例,紅麴在發酵過程中可能產生橘黴素,若攝取過量,恐有導致慢性中毒的風險。 因此,不管產地在國內或國外,建議都應選擇通過定期檢驗與安全標準的產品;若原料為台灣在地生產,且經官方或第三方機構認證,多一層把關,吃得更安心。 重點4.通過產品檢驗、第三方認證 選擇納豆紅麴保健食品時,產品是否通過嚴格檢驗與第三方認證,例如SGS檢驗報告、保健營養食品GMP驗證,或是健康食品認證(俗稱小綠人標章)等,是判斷品質安全與否的重要依據。 挑選市售納豆紅麴產品時,可選擇企業信譽佳的品牌,因其具備更多資源,通常可進行更完善的品質監控,例如:威德納豆紅麴,原料及產品皆通過定期逐批檢驗,確保品質穩定;娘家大紅麴則通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 納豆紅麴5大推薦產品 納豆紅麴推薦1.威德納豆紅麴 內容量:120顆/罐  特點: 使用台灣紅麴原料,產品每批檢驗,安心有保障 複方成份「納豆激酶」、「Monacolin K」雙管齊下,幫助調節生理機能 每份含有3,000FU的納豆激酶,以及7毫克的Monacolin K,達每日建議量 每日花費不到23元,價格實惠輕鬆補充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奶類,因此適合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2.LAC納豆紅麴 內容量:60顆/盒 特點: 添加紅麴、納豆及Q10複方成份 獲國家健康食品認證,通過人體實驗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蛋奶,因此適合蛋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3.葡萄王納麴王 內容量:60顆/罐  特點: 添加納豆、高濃度紅麴及甜橙萃取,Monacolin K含量達15mg 額外添加專利益生菌,使排便順暢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奶類,因此適合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4.台塩納豆紅麴 內容量:90顆/罐  特點: 採用複方成分,添加納豆、紅麴、Q10及葡萄籽萃取物 使用TWIN HORSE BIO.納豆紅麴原料,產品每批檢驗 採用植物膠囊,但製程有使用蛋奶,因此適合蛋奶素者 納豆紅麴推薦5.娘家大紅麴 內容量:30顆/盒  特點: 添加單一紅麴成分 採用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FDA)核可之專利紅麴成分 獲國家健康食品認證,通過人體實驗 採用植物膠囊,適合全素者 產品最終售價請依各電商平台價格為主。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探索更多健康百科類別

看更多 健康百科 相關文章

新聞

防疫優先!跨年急凍注意保暖,5個健康要點提醒

2020 是非常艱辛的一年,其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COVID-19)的蔓延,目前疫情仍在全球持續延燒;台灣雖然相對穩定,但近日傳出的本土案例,以及英國新冠病毒突變的消息,也讓民眾人心惶惶,疫情指揮中心也在日前宣導並加強防疫措施,請民眾在跨年參加活動時一定得遵守防疫規範。 根據報導,入冬第一波寒流將於週三(30日)報到,在跨年當夜低溫更只剩 7~10 度,體感溫度甚至可達 3~5 度。面對急凍的跨年夜,不管您的跨年計畫是和三五好友開心出遊,還是和親朋好友宅在家,Hello 醫師在此都要提醒您幾點冬天容易出現的健康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開心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1. 體溫過低 人體體溫若低於 35 度,可能會有失溫危險,此時身體會顫抖、神智不清、疲倦與尿液偏多,如果沒有緊急給予照護,嚴重者恐怕有生命危險;此外,小孩和老人因為血液循環較弱,所以不管跨年在家或外出,都要特別留意他們的衣服夠不夠暖。(推薦閱讀:正常體溫37度?發燒體溫標準受部位影響) 2. 心臟與心血管疾病 若你所在之處很寒冷,保暖不夠時,心臟為了讓身體暖和,會更用力工作跳動加速,血壓也會跟著飆升,容易誘發心臟病(Heart disease),而且即使氣溫只是稍稍低個2度,血管也會自然收縮,血液流通隨之變慢,容易造成堵塞,衍發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隨著年齡增加,體溫調節慢慢變弱,若還有高血壓(Hypertension)、高膽固醇(High cholesterol),以及心臟病等舊疾的長輩們,千萬注意多加件外套、戴上毛帽、手套等保暖用品 3. 氣喘發作 氣喘(Asthma)屬於慢性呼吸道阻塞肺病(Chronic Airway Obstruction, CAO),平時患者或許沒有特別症狀,但遇上感染、刺激物、過敏原或是氣候變化,就有可能發作。因此,除了冬天在室外要避免吸入冷空氣,注意保暖之外,在室內也別掉以輕心,因為塵蟎也是氣喘發作的重要元兇,所以,即使冬天冷冷好想偷懶,千萬別忘記打掃家裡,勤洗枕套床單,才能減少塵蟎滋長。 4. 防範新冠肺炎與流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表示,考量跨年晚會活動具有人潮擁擠、長時間且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的特性,故請民眾務必遵守活動期間之防疫規範。 除了防疫外,流感也千萬不能輕忽,根據疾病管制署指出,台灣流感(Flu)好發於冬季,自 12 月起漸入高峰,並且流感病毒主要藉由飛沫傳播,因此出入人潮集中的場所,像是醫院、跨年晚會要特別留意之外,長期待在室內的朋友們,也要關心周遭親友的身體狀況,記得請有感冒、咳嗽症狀的人戴上口罩,也要勤洗手、維持健康飲食、減少糖分攝取,才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有本錢抵禦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入侵。(同場加映:解密武漢肺炎: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入侵) 5. 皮膚乾癢 冬天許多人會出現皮膚乾癢的狀況,不僅搔癢難耐,忍不住抓抓後,還皮屑紛飛,特別困擾,因此建議這些朋友冬天定期擦乳液,讓皮膚保溼,清潔皮膚請用溫水,避免過燙的水溫。另外,雖然愛乾淨很好,但對冬天的皮膚來說,過度清潔可是會受不了的,因此,別用夏天的標準來清潔皮膚,適度就好,清潔過後,也請記得做好保濕,仔細呵護皮膚,皮膚才會水給你看。


健康樂活

人體有酸鹼性?一次搞清楚酸鹼平衡

身體有酸鹼值之分嗎?10多年前提倡此論調還出書的美國作家楊恩(Robert O. Young),因多年來欺騙癌症病患接受注射小蘇打粉混合液等另類療法,加上無照行醫,日前在美被判詐欺罪成立,罰金高達30億台幣。事實上,身體的確會出現偏酸或鹼的情況,但多半是已有疾病的特殊情況。正常來說,身體自有一套機制來平衡酸鹼,我們不需要刻意藉由飲食或治療來調整身體酸鹼。究竟身體何時會出現酸鹼失衡以及原因為何,並且酸鹼性的飲食對人體酸鹼度有什麼影響呢? 當體內血液達到最佳運作狀態下的酸鹼水平,稱為酸鹼平衡。酸鹼pH值範圍為0(最酸)到14(最鹼),正常血液pH值水平為7.40。我們的肺和腎,在平衡體內的酸鹼上扮演關鍵角色,若肺或腎出問題,體內血液pH值會開始不平衡,甚至可能導致「酸中毒」(血液酸性過強或血液酸鹼值低於7.35)和「鹼中毒」(血液過於鹼性或血液酸鹼值高於7.45)等狀況。 肺和腎如何維持酸鹼平衡? 二氧化碳是由體內細胞產生的廢物,偏微酸性,在體內會影響酸鹼平衡。而肺會藉由呼氣排出二氧化碳調節體內酸鹼平衡。由於大腦會偵測它的含量,使身體不自覺地調整呼吸的深淺,來排出更多或更少的二氧化碳。腎臟則會代謝體內的酸,透過排尿幫助維持身體酸鹼平衡,所以尿液酸鹼值小於pH5.5是正常現象。 發生酸或鹼中毒的原因,通常是因為肺部的呼吸問題或是腎功能的代謝問題,這需要求助醫師的治療,無法靠飲食調整: 1. 呼吸性酸中毒 當肺部無法藉由呼吸排出足夠的二氧化碳,可能會導致呼吸性酸中毒,通常是因為肺部疾病的影響,如哮喘、嚴重肺炎、使用麻醉劑或睡眠藥物等。或是患有腦和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導致呼吸性酸中毒。主要症狀為極度疲倦、思緒不清、頭痛,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更嚴重,甚至昏迷或死亡。 2. 代謝性酸中毒 通常因為腎臟問題,使體內累積過量酸性物質,使身體無法排出多餘的酸,或流失過多的鹼。若血液中碳酸氫鈉含量過少,可能會造成嚴重嘔吐或腹瀉的併發症;若患者體內極度缺乏胰島素,葡萄糖無法有效被利用,此時身體會分解脂肪產生酮體堆積在血液裡,導致酮酸血症;若腎臟未能將酸釋放到血液中,會產生腎小管酸血症。若不小心攝取某些物質如甲醇、大量阿斯匹靈等,也可能發生代謝性酸中毒,症狀為噁心、嘔吐和極度疲倦等。它與呼吸性酸中毒一樣,如果不盡速治療,可能會昏迷或死亡。 3. 呼吸性鹼中毒 這是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太少,原因包括由焦慮引起的過度換氣,恐慌發作等,症狀是肌肉痙攣、抽搐、手指與腳趾和嘴唇發麻,以及煩躁不安。 4. 代謝性鹼中毒 當血液中的碳酸氫鹽水平過高或身體流失過多的酸時,就會發生代謝性鹼中毒。嚴重會大量嘔吐,造成的原因包括過度使用利尿劑或有過多的腎上腺素,或是攝入大量小蘇打引發腎臟傷害。其症狀與呼吸性鹼中毒相同。 通常醫院會透過血液、腎功能、尿液來分析身體酸鹼度,但根據不同症狀,醫師也會採取其他方式檢查,例如糖尿病患者,可透過葡萄糖和酮的水平來檢視。不同症狀的治療方式也迥然不同,若原因是過度換氣或恐慌,就採用調整呼吸,藥物或心理治療的治療方法。 那我要採取鹼性飲食嗎? 依研究理論來說,吃多了乳製品、肉類,精緻澱粉和加工食品等,會使身體產生酸。而大多數水果和蔬菜、豆類,以及堅果等都是鹼性食物,若大量攝取的話,可能使尿液短暫呈現微鹼性,但對身體酸鹼度不會有顯著影響,因為身體時時都在平衡酸鹼值。 至於有些人提出鹼性飲食可幫助減肥,或是應該吃鹼性食物來預防癌症等等,從本質來看其實多吃蔬菜水果,避開高油脂、精製糖、高鈉等加工食品,本來就可以幫助減重和促進健康,減少心臟病風險等。目前無充分研究佐證可靠鹼性食物改變體內酸鹼度,反而我們更該重視的是天然和均衡的營養,此外像運動、壓力、睡眠、服用的藥物和病史,也都是影響人體健康的要素。


健康樂活

這幾招學起來!到哪玩都零時差

什麼是時差? 對於飛機旅行者或跨國商務人士來說,時差一點都不陌生。它是由於在短時間內飛越多個時區,移動速度比體內時鐘調整的速度快,而造成夜晚淺眠、白天疲勞等現象,是一種暫時性的睡眠障礙。一般而言,由西向東會比由東向西的時差症狀更嚴重。跨的時區愈多,疲倦的症狀可能愈長且愈強烈。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減少時差影響,讓您更享受海外旅程: 1. 有意識管理生理時鐘 醫師建議,若是向東旅行,可預先提早睡覺。若是向西旅行則反之。您也可以嘗試將用餐時間調整成更接近您在目的地的用餐時間。若在當地白天需要小睡一下的話,建議每次不超過20分鐘。此外,旅行即將結束時請調整就寢與起床時間,約以30~60分鐘的長度逐漸調整。 2. 在飛行中調整您的手錶 這也具有心理提醒作用。若目的地已經是晚上,也可試著在飛機上睡覺,反之若是白天就盡量保持清醒。但別強迫自己,可能反而會導致沮喪而阻礙睡眠。 3. 保持身體水分 搭機前後與飛行中要多喝水,並在睡覺前幾小時避免攝取酒精或咖啡,避免因脫水或酒精及咖啡內的刺激性物質而干擾睡眠。 4. 聽音樂與定時伸展 在飛機上定時起身走動,做一些簡單的伸展。或者聽音樂,閱讀自備的刊物來幫助放鬆。 5. 適當服用褪黑激素 身體會分泌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晝夜節奏並幫助入眠。但因日光會妨礙人體分泌褪黑激素,所以市面上買得到褪黑激素錠,但建議先諮詢醫生,勿擅自服用,否則可能有嗜睡等副作用。 6. 接收光照 由於光線有助於改變生理時鐘,幫助在適當時間醒來。往西航班上盡量接收晨光,下午和晚上時則避免光線。往東則避免接收晨光,並在下午和傍晚盡量接收光線。若無自然光,機艙的閱讀燈也有助於應對時差。也可在當地的第一個早晨,去戶外散步或快走。 7. 隔絕干擾睡眠的因子 眼罩或耳塞等物品,可以幫助在飛機上與目的地的睡眠品質。盡量在睡前消除房間內的干擾,例如拉起窗簾隔絕窗外光線等。


健康樂活

上班好想睡? 5種方法喚回高效率

近來陰晴不定、有時細雨連綿的天氣,上班心情難免受到影響而鬱卒,做起事來感覺好沒效率,這時不妨試試以下5種方法,讓你在工作空檔休息之餘,能盡速充飽電,讓接下來的工作不再悶悶好想睡。 1. 不時站起來動一動 每天上班如果都坐滿8小時,維持固定的姿勢,對身體的負擔確實不少,很容易在下班時一起身就腰痠背痛,因此要設定鬧鐘,提醒自己定時從座位上站起來動動手腳和身體,如此不但能暫緩長時間盯著螢幕的眼睛疲勞,也能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 2. 來一口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是上班族最好的工作零嘴,輕巧容易入口又營養,黑巧克力富含纖維素,能幫助消化,咖啡因則能提神醒腦,讓工作更專注、有效率。此外,研究也顯示攝取巧克力能有效改善鬱悶情緒,所以上班空閒時來一口,增加體力,也能提升好心情去完成工作。 3. 幫植栽小物澆水 建議在辦公室擺放綠色植栽,除了美觀好看,也有淨化空氣的效果,在努力工作之餘,可以呼吸到新鮮氧氣。2014年,埃克塞特大學心理學家克萊斯特奈特博士(Christ Knight)與來自澳洲、英國等大學的學者合作一系列的研究,發現綠植栽辦公室的員工,生產率平均提高了15%。因此,想休息的時候,別忘了幫這些功臣們澆澆水,讓它們陪著你一起開心地茁壯。 4. 線上學習10分鐘 隨著網路線上課程越來越普及,即使連休息時間也不放過吸收新知的學習狂,也能「恣意」休息,你可以從手機App、Youtube,到國內外大學的開放式課程,都能找到各式各樣的知識,從外語學習、數理訓練到運動常識,應有盡有,利用休息時間幫助你在體力和知識上,都能走得更遠。 5. 整理辦公桌和信件 工作太忙,你有多久沒注意到自己的辦公桌了? 是不是感覺到空間有些雜亂不堪? 在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不妨花個10分鐘將東西整理歸類:新文件、待處理、審核中、已處理,讓各種資料依序有自己的家; 文具、水杯、零食等雜物也分門別類、細心收納,才不會時常面臨要剪刀沒剪刀,要吃巧克力只找到過期的窘境。


健康樂活

天氣轉涼~3高與癌症病人請注意這幾點

作家李維菁驚傳驟逝,享年49歲,令眾多藝文界好友不捨悼念。曾以小說集《我是許涼涼》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她,已罹癌並持續化療1年多。日前赴醫院做例行檢查時,突因血壓過低而休克辭世。專家提醒,癌症或3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天氣變化大時需格外注意身體狀況。 休克屬於一種因疾病引發的特定臨床表現。通常由於循環功能障礙,而引發組織血液灌注量不足使器官功能異常。為防範休克,專家提醒,平時須注意保暖,也避免至溫差大的高溫處。若平時定期服藥者也勿擅自停藥。生活作息需規律,減少飲酒或吃刺激性食物。若天氣變化時身體不適,請別忽略症狀,務必盡速就醫檢查。 嘗試建立以下3習慣,幫助強健身體與減少溫度變化造成的不適: 1. 保持身體活動 在天冷時,維持運動習慣可以增強免疫力。不論是散步或跑步,都是很好的方式,身體有肌肉可以減緩疼痛,並保持體力和元氣。 2. 規律健康飲食 天冷會促進食慾,但也易使人暴飲暴食。除了維持健康且規律的飲食習慣,還要避免冷飲與冰品,也請注意糖分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會間接導致體內產生發炎反應。 3. 接觸陽光與新鮮空氣 冬天的陽光總是特別舒服,不妨趁著午餐時間到室外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有些治療癌症的藥物會降低骨質密度,而曬太陽有助於鈣質吸收,甚至研究指出,適量陽光可以預防某些癌症。但即使是日曬,外出請記得穿著保暖。 除了上述習慣,也要盡量遵守以下3要點: 1.  定期接種流感疫苗 癌症患者沒有足夠的白細胞(舊稱白血球)來抵禦感染,因此,這些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患流感併發症,所以流感疫苗對患者極為重要。 2. 確保四肢末梢的保暖 一些癌症治療可能會引起四肢麻木的副作用,使患者容易因忽略四肢寒冷而凍傷。腳部麻木者甚至更有跌倒風險。除了麻木之外,可能會因感冒而使身體倍感疼痛。 3. 保持衛生勤洗手 對那些因化療而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們,必須勤洗手遠離病菌,因為身體可能無法承受任何更多的細菌威脅。遠離細菌,洗手真的非常重要。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