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在這個類別之下包含了「 健康症狀 」、「 健康知識/常識 」、「 保險 」、「 新聞 」、「 健康檢查 」、「 手術 」等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知識與資訊。

基礎知識

健康百科

2024冬至什麼時候?吃湯圓還吃什麼?冬至習俗與禁忌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吃湯圓由來?冬至吃什麼?冬至拜拜習俗?冬至有什麼禁忌?《Hello醫師》為您一次揭曉! 2024冬至什麼時候?日期是哪一天? 2024年冬至日期為12月21日星期六,與2025年同日;通常冬至每年都會落在國曆21日或22日之間。 冬至由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冬至節或賀冬。二十四節氣為古代用於指導農業的曆法,制定方式是藉由在地上插竹桿,觀察太陽升起至落下時,桿影移動的位置與長度變化,並搭配氣候時節而訂定。 依據古代桿影的觀測結果: 在夏天,太陽位置往往較高,桿影較短 在冬天,太陽位置則較低,桿影較長 所以古人即將正午竿影最短的那天訂為夏至,竿影最長的那一天訂為冬至。 冬至為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故亦稱「長至」或「短至」;在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逐漸增加,夜晚則開始縮短,所以古人也會說「冬至一陽生」,表示冬至到了,陽氣(日照)就日漸旺盛。 由此可知,冬至的訂定方式與按照月亮盈缺制定的陰曆(農曆)無關,但因為古人多仰賴二十四節氣來協助農耕,因此將二十四節氣也加入農曆之中;實際上,二十四節氣乃是藉由太陽運行位置來制定,與陽曆(國曆)較為接近。 冬至吃湯圓由來? 冬至吃湯圓有2種意涵: 以湯圓的形狀象徵迎接陽氣,冬去春來,二十四節氣重新開始 取其諧音,象徵團圓和圓美。冬至吃下湯圓,代表又長了一歲,湯圓口味鹹甜皆可,也不分大、小湯圓,但若用於祭祀神明,最好用甜湯圓,傳達「食甜嘴甜」之意。 (延伸閱讀:湯圓熱量排行》桂冠非最高!花生.芝麻.紅豆.鹹湯圓熱量表) 冬至習俗有哪些?吃湯圓還吃什麼? 貼湯圓:冬至在門上貼湯圓的習俗現今較為少見,但在古時,古人會在門上貼湯圓向門神與各方神明表達感謝與敬奉之意,同時希望能招財進寶,新的一年繼續受神明保佑。 吃餛飩、餃子:冬至過節的文化來自於中國,中國北方有許家庭冬至會吃餛飩或餃子。餃子因形似金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餛飩則有陰陽交替、天地交運的意涵,在冬至吃餛飩有助換運長智。 冬令進補食品:冬至為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陰氣過極轉衰,陽氣漸長,是補氣養身的重要時機,故從古至今,民眾多會在冬至吃各種溫補的藥膳食物。現代人多吃麻油雞、薑母鴨或羊肉爐等,但須注意不要「補過頭」,反對身體造成負擔。 冬至拜拜習俗與流程 冬至在古時為舉國祭拜的節日,盛大程度僅次於春節,因為冬至結束後,寒冬過去,陽氣漸長(日照時間增加),象徵迎接新的開始;另外,古代多為農耕社會,農民辛勤工作一年,最後步入嚴冬,便會趁此慰勞自己,休養進補與恢復生息,並準備過年的物品。 隨著時代演進,冬至祭拜的習俗就流傳至今,形式雖不到舉國慶祝的程度,但也有許多家庭會列為必拜節日之一。 在台灣,冬至祭拜的對象多以三界公(水仙大帝)、祖先或地基主為主,拜拜時間、流程及準備物品如下: 冬至拜拜時間 早上至中午為佳。 冬至拜拜用品 三界公(水仙大帝) 食物:湯圓三碗、鮮果、牲禮及茶水 金紙:四色金(大百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地基主 食物:湯圓、菜飯、雞腿等 金紙:刈金、小銀 祖先 食物:湯圓、菜飯等 金紙:刈金,小銀,大銀,金銀元寶等 拜拜避免用芭樂、番茄等多籽的水果,因為食用後會隨人體排泄而出,在傳統習俗上有不潔之意;另外,也避免用「釋迦」,因為外型如同釋迦牟尼的頭,對神明有不敬之意。 冬至拜拜流程 在供桌上擺妥供品後,點燃三炷香。 向神明稟告此日為冬至,請神明享用供品,並祈求神明保佑。 待香燒至剩1/3時,捧起金紙向神明拜三拜後,拿去燒化。   冬至3大禁忌 湯圓要吃雙數:以求成雙成對,生活幸福美滿。 不要晚歸,太陽下山就返家:避免在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招致厄運。 避免晚睡:以免影響自身陽氣,不利來年運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探索更多健康百科類別

保險

看更多 健康百科 相關文章

健康樂活

為什麼會宿醉?關於宿醉6大迷思正解!不是喝多才宿醉

我們知道喝酒之後,隔天很可能會出現宿醉症狀,一醒來就會有頭痛欲裂、頭暈或想吐的感覺,還會造成身體脫水,不斷跑廁所、口乾舌燥以及胃部不適等症狀。儘管很多人喜歡喝酒,但是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宿醉的感覺,因此坊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宿醉的傳言,今天 Hello 醫師就為您破解關於宿醉的六大迷思。 1. 喝很多才會宿醉? X 其實有些人就算只喝一些,也會出現頭痛以及宿醉的相關症狀,主因是每個人對酒精的耐受性不同,而如果能在每杯黃湯下肚之間,穿插一些白開水或不含酒精的飲料,能有效降低酒精攝取量與宿醉機率。 2. 不想宿醉就喝紅酒? X 紅酒含有單寧(Tannins),可能會讓宿醉更嚴重,也是造成頭痛的因素之一。另外,威士忌、龍舌蘭和白蘭地等有色的烈酒,也較容易導致嚴重的宿醉,主要因為這些酒在製作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同類物(Congener,一種化學物質)很高,例如甲醇(Methanol)就是一種同類物,而同類物對宿醉的影響很大。 如果不想嚴重宿醉的話,不妨考慮啤酒,或是伏特加、琴酒等無色的烈酒,因其同類物的含類較低,宿醉程度會比上述的有色烈酒輕。(推薦閱讀:酒駕駛不得!認識血液與呼氣酒精濃度,了解喝酒身體變化) 3. 先烈酒再啤酒比較不會宿醉? X 喝的順序其實不太重要,會影響的是整體攝入的酒精量,一般罐裝啤酒(350ml)、一杯紅酒(150ml)、一口烈酒(45ml),三者的酒精量是差不多的,所以別被「喝了多少」給騙了,喝一杯紅酒,跟喝一整杯烈酒,喝進去的酒精量可差了三倍以上!所以如果不想宿醉,別算喝了幾杯,用酒精濃度算算自己喝了多少酒精吧! 想知道你到底有多醉?快用 Hello 醫師超實用小工具:血液酒精濃度計算器,計算你的酒醉程度。 4. 女生較容易宿醉? O 多數人可能都感覺男生比較能喝,的確,這是有科學根據的,除了男女體型的差異外,女生體內的一些酵素及穀胱甘肽(Glutathione)都較男生少,造成女生分解酒精的速度確實比男生慢,也就較容易喝醉,並產生宿醉的症狀。另外,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分解毒素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宿醉的狀況也會更嚴重。 5. 咖啡是宿醉解藥? X 這確實是一個迷思,雖然咖啡能提神,但是沒辦法幫助身體分解酒精。不僅如此,咖啡其實會惡化宿醉的症狀,因為咖啡因會使得血管變窄、血壓升高,如果因為宿醉正在頭痛,此時喝咖啡會讓頭痛更劇烈;另外,因為咖啡也會利尿,也會使得酒後脫水的狀況更為嚴重;唯一例外的是,有每天喝咖啡習慣的人,因為可能已經輕微上癮,所以最好還是要喝一杯咖啡,避免出現戒斷症狀而開始頭痛。 6. 睡前吃止痛藥解宿醉? X 止痛藥會在服用後 15~30 分鐘內發揮作用,而藥效只會持續 4~6 小時,所以等到睡醒時藥效早已經過了。較正確的做法是,在起床時就吃止痛藥,才能有效緩解症狀。請特別注意,喝酒後應避免服用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因為可能對肝造成傷害,然而市面上的止痛藥大多有此成分,民眾在服用前一定要特別留意,可尋求其他非類固醇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等,還要避免和酒精一起服用,否則會增加胃出血的風險。 (同場加映:宿醉怎麼辦?喝什麼?隔天吃什麼?醒酒方法一次看)


健康樂活

爽快消暑小心爆頭!吃冰 沖涼慢慢來

天氣熱總讓人不禁想吃冰消暑,但有時候吃得太快,會感覺到一陣頭痛,腦袋像瞬間結凍了一樣,這其實有個專有名詞,稱為「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為什麼吃冰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另外,許多人喜歡在炎炎夏日沖冷水澡來降溫,但卻可能暗藏致命的風險。究竟夏天消暑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冰吃太快?小心冰淇淋頭痛 冰淇淋頭痛又稱冷刺激頭痛(Cold stimulus headaches),當我們快速吃下冰冷的食物時,當下會感到一陣疼痛感竄上額頭,像是大腦被凍結了一般。通常在吃下冰品後,約20~60秒時,痛感最強烈,但冰淇淋頭痛來得快也去得快,很少持續超過5分鐘。 目前醫學界還沒有研究出冰淇淋頭痛的真正原因,但大多數專家認為,當冰冷物質碰到口腔上顎或喉嚨後部時,附近的小血管會快速收縮,卻又因為有血液需要通過,或是因為體內外的溫度,使血管快速擴張,而產生痛覺。通常有60~70%的人,會出現冰淇淋頭痛症狀,但不用擔心,這並不是有潛在疾病的徵兆,但許多專家認為,冰淇淋頭痛在偏頭痛患者身上比較常見,發作時也比較痛。避免冰淇淋頭痛的最佳方法,就是慢慢地吃冰冷的食物,可先在口裡含一下再吞下去,或是先讓食物(飲品)放置一下,等稍微回溫後再喝。 熱天沖冷水?心臟可能受不了 外頭豔陽高照,很多人會為了降體溫,直接拿冷水淋在身上或是回家沖冷水澡,喜歡這樣做的人請注意了,根據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醫學院副教授海倫·格拉斯伯格(Helene Glassberg)表示,患有心臟病(Heart disease)或有心臟病風險的人,不應該冒然洗冷水澡,因為這可能會使心臟病發作或導致中風(Stroke),因為人體在突然接觸冷水時,血管會快速收縮,使得心率和血壓升高,心臟因此會承受更多壓力。建議沖冷水時,水溫別一開始就調太冷,而且要先從四肢末端開始沖,再逐漸往身體的中心軀幹沖,會較安全。


新聞

5.1勞動節快樂!放鬆紓壓平衡身心

勞動節的由來與制定 每年的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除了台灣,很多國家也都在這天慶祝,感謝勞工的付出與辛勞。另外,由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訂定的「世界勞動安全與健康日」(World Da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則是4月28日,目的為喚起國際對職業災害和疾病的預防意識,也是聯合國的國際節日之一。 勞動節與台灣勞工職災數據 隨著社會進步、競爭力高,現代人的工時長、壓力大,除了有害健康,工作場所的安全與衛生,有些可能也不符標準。在台灣,根據勞動部勞保局給付勞保的統計人次,在2017年因工死亡的人數為522人,職業傷亡和失能的共50387人,且該數據還不包含職業病。另外,上下班交通事故是職災死亡的最大宗,佔全體職災死亡比率34%,其比例目前仍持續攀升。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全球勞工每年約230萬人死於職業災害,或因工作引起的疾病。(推薦閱讀:了解並預防過勞死~自我檢測與高風險群) 台灣勞動現況 工作環境不合標準的情況,常見於小型企業中,因資源少、工作量大,一人常負擔多項任務,或是家族企業、小型手作工業等,大多雇用親友和鄰居,甚至可能包含兒童、孕婦或老人等,除了勞工易超時工作之外,也可能未得到合理的待遇。根據估計,世界上還有2/3的勞工,其工作環境仍未達到國際勞工組織規定的最低標準。 工作生活要平衡、注意職業安全 預防職業災害,人人有責,辛苦的勞工們除了在勞動節和假日時,可在家好好休息之餘,平時也要多留意工作場所和工作的安全性,保護自己並為自己的權益發聲。所有國家的勞工健康與安全規範,如工作時數、環境衛生安全、工作內容等,都應該符合標準,勞工們不需要因任何原因,而捨棄自身權益向企業妥協。 另外,大家也可在工作時,簡單地維持健康和環境衛生,例如在工作場所記得勤洗手、定期清潔辦公用品,與生病的同事保持距離避免傳染,下班後可盡量做些放鬆、紓壓的活動,可幫助達到身心健康的平衡喔!(同場加映:壓力大怎麼辦?認識壓力和焦慮、教你7招實用減壓)


健康樂活

愛美追時尚!4招無痛妙方跟上潮流

女生常會挑選和渴望最新最潮的流行,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當個潮妹讓人有自信多了。不過趕流行是件苦差事,因為時尚的飾品,可能會讓人很不舒服,例如您可能領教過高跟鞋帶來的疼痛,或揹過覺得背快斷掉的沉重皮包,和時髦的袋子。所有的流行飾品,或許都會伴隨著一些痛苦。別擔心,這些問題有解決方法,以下分享幾個防止疼痛的簡單方法。 1. 不會弄傷背部的包包 手提包大概是女生出門的必備配件,因為很多場合都需要拿手提包,而且女生出門時,大多會帶護唇膏、口紅、保濕液、防曬乳等保養品,習慣化妝和補妝的人,會帶更多化妝品。這些小物加起來,重量不輕,肩膀和背部會因為揹袋子而承受壓力,進而導致肩膀或背部疼痛,如果長時間揹著,疼痛可能加劇並惡化。 為了避免上述的疼痛,最好選擇寬背帶的包包,因為背帶可能會像刀子一樣地切在肩膀上。也可以嘗試橫過身體的斜背包,或是同時雙肩揹的後背包,這種包包能把背部和肩膀的壓力釋放掉。最好的方法,還是不要帶太重的包包,避免肩膀和背部疼痛。因此,包包裡應該只放最需要的東西就好。 2. 不會弄痛腳的高跟鞋 講到時尚,就不能不提到高跟鞋。一雙超讚的高跟鞋,可美化整體的穿搭,還會讓女生的身材曲線看起來更美。但是,大部分高跟鞋的鞋帶,容易讓腳踝腫起來,特別是新買的高跟鞋。因為新的高跟鞋,有些扣帶太緊,容易造成腳踝疼痛。為了防止這種情形,可在最常摩擦到的部位或腳跟扣帶處,抹上一點油或乳液,有了潤滑的保護,腳就不會痛或腫了。 此外,也可使用一些保護足部的腳跟貼布或護趾貼,先將貼布貼在容易摩擦的部位,再穿鞋,這種貼布在藥房或藥妝店都買得到。 3. 不會弄得很癢的毛衣 毛衣、毛帽、外套和很多保暖衣物,都是冬季必備品。但皮膚卻可能因為羊毛中的某些纖維,而起紅疹或發癢,這樣的刺激狀況,可能會讓人很不舒服。為了避免羊毛製品引發的搔癢,在套上毛衣前,應該先穿件棉質長袖T恤或襯衫。另外,全身都要擦上潤膚乳,因為乾燥的皮膚,更容易引起發癢和起疹子。 4. 不會戴得很痛的耳環 可愛、美麗的耳環非常誘人,然而您可能也注意到配戴又長又重的耳環,所帶來的困擾與問題,特別是長時間配戴時。因為長時間戴著長又重的耳環,可能會把耳垂永久拉長,導致外觀受損。應該試著戴比較輕的塑膠耳環,不要戴金屬耳環,以免耳垂變形變醜。同時也不要頻繁地戴長耳環,小耳環對耳朵外觀不會造成傷害,有助於讓您覺得更舒適。


新聞

「世界衛生日」一起走!關注全球健康

您知道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World Health Day)嗎?如果不清楚,那麼可能也不了解,世界上有高達一半的人,得不到該有的衛生保健,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WHO)延續去年,繼續將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訂為「全球健康全照顧:每一個人,每個角落」(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everyone, everywhere)。 台灣獲選全球醫療保健第1名 世界衛生日由世界衛生組織訂定,從1950年至今已69年了,首要目標就是確保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醫療照顧,而不需要被迫在醫療與日常生活開銷之間做選擇。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各國政府與各種非營利組織一起投入,喚起大家對此議題的重視與關注,其中,台灣就是很積極嚮應的國家。 台灣的醫療與健保制度,在世界上的水準名列前茅,甚至獲得全球執行長雜誌(CEOWORLD Magazine)評選為2019年全球醫療保健體系第1名的國家,這是根據該雜誌的醫療保健指數,在89個國家裡,針對增進整體健康的一些事實去排名,而獲得的結果。排名第2至第10名的國家,則依序為南韓、日本、奧地利、丹麥、泰國、西班牙、法國、比利時、澳洲。 健走活動鼓勵民眾多走動 不只如此,台灣對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也都大力支持與宣導,去年的世界衛生日,衛生福利部就跟隨世界衛生組織的腳步,舉辦健走活動,推廣健走對健康的好處,今年(2018)也一樣在台北市的大安森林公園,舉辦「世界衛生日,健康進行式」的健走活動,為鼓勵民眾參與,完成健走者,還能獲得衛福部送的限量小禮,以及參加抽獎活動。 除了去年與今年的主題是一樣的之外,世界衛生日曾有過的主題還包括糖尿病(Diabetes)、高血壓(Hypertension)、憂鬱症(Depression)、食品安全等。而除了世界衛生日之外,世界衛生組織還有另外7個官方的健康推廣活動:世界愛滋病日、世界肝炎日、世界無菸日、世界結核病日、世界瘧疾日、世界免疫週和世界捐血者日。


健康檢查

生長激素檢測: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生長激素檢測的基本概念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GH)檢測可測量人體血液內的生長激素。由腦下垂體製造的生長激素,對生長是必備要素,身體利用食物提供能量時,產生新陳代謝(Metabolism),生長激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1天之中,血液中的生長激素濃度會隨著運動、睡眠、情緒壓力和飲食而改變。 若兒童時期生長激素過多,恐導致兒童身高過高,造成巨人症(Gigantism),而過少則會使身高過矮,即侏儒症(Dwarfism),然而,2種情況若是提早發現都可以治癒。對成人來說,生長激素過多是因為腦下垂體的非癌性腫瘤,例如:腺瘤(Adenoma)所引起,這會導致臉部、下顎及雙手雙腳的骨骼較常人巨大,又稱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生長激素也會導致身體釋放其他影響生長和新陳代謝的物質,其中1項便是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當身體分泌許多生長激素時,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也會變多,而透過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檢測也可以了解生長激素是否過高。 為什麼需要檢測生長激素? 若兒童出現以下生長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的症狀,必須檢測生長激素刺激(GH Stimulation Testing): 幼兒時期的生長速度緩慢 與同齡兒童相比身材矮小 青春期延遲 骨骼發育延遲(依X光片所見) 若成人出現以下生長激素缺乏症或是低腦垂腺功能症(Hypopituitarism)的症狀,則必須檢測生長激素刺激: 骨骼密度降低 疲勞 血脂異常,例如:高膽固醇 運動耐力減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身高過矮的案例並不是生長激素缺乏症所引發,而可能與家族特徵、各種疾病狀況以及遺傳疾病有關。 生長激素檢測前須知由於腦下垂體會突然分泌生長激素,因此測量隨機樣本中的生長激素並不準確。異常變化和每日正常變化範圍可能有所重疊,而生長激素通常在早晨較高,也會隨著運動或壓力增高。 影響生長激素試驗結果的因素如下: 增加生長激素濃度的藥物成分:如安非他命(Amphetamines)、精胺酸(Arginine)、多巴胺(Dopamine)、 雌性激素(Estrogens)、升糖素(Glucagon)、組織胺(Histamine)、胰島素(Insulin)、左旋多巴(Levodopa)、甲基多巴(Methyldopa)、菸鹼酸(Nicotinic Acid) 降低生長激素濃度的藥物成分:如腎上腺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和吩噻嗪(Phenothiazines) 生長激素檢測的流程與步驟事前準備有哪些? 不論需要檢測哪一種生長激素,謹遵醫師指示的事前準備是相當關鍵的,請參考以下可能會要求的準備事項: 檢測前禁食幾個小時 檢測前幾天服用處方藥 檢測前運動 停止服用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藥物 檢測的步驟有哪些? 血液中的生長激素濃度很容易改變,因此需要採集不同天的血液樣本,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則比較不容易改變,因此會先完成該檢測。首先,專業醫事人員將會進行以下抽血步驟: 在上臂綁上止血帶,使止血帶下方的靜脈浮現,讓針更容易插入靜脈。 以酒精棉球消毒抽血部位。 將針插入靜脈。可能需要1根以上的針。 將試管放入針器中,使血液流入試管。 在採到充足血液後,解開上臂的止血帶。 拔針後,將紗布或棉球覆蓋於針扎傷口。 於傷口處施壓,並纏上繃帶。 檢測後須知 上臂綁上止血帶時,手臂會感到緊繃,因此對於針插可能不會有任何感覺,或者,只會感到一下下的刺痛。在20~30分鐘內可將手臂上的膠帶和棉球拿掉,醫師會預約檢測結果的日期,並詳加解釋,請依照指示。 生長激素檢測的結果依預約日期回診後,請聆聽醫師解釋檢測結果,並依循指示。其檢測值大致有以下類別: 正常:此處所說的正常值,又稱為參考範圍,僅供參考。不同的試驗單位有不同的參考範圍,而您的檢測單位對於何謂正常可能有不同的定義範圍,因此您的試驗結果應包含該檢測單位所使用的參考範圍。另外,醫師會根據您的健康狀況以及其他因素評估您的試驗結果。這代表即使您的檢測結果不在此處所列的參考範圍內,很可能對您以及您的檢測單位來說依然是正常的。 成年男性生長激素正常範圍:少於5毫微克/毫升(少於226皮莫耳/升) 成年女性生長激素正常範圍 :少於10毫微克/毫升(少於452 皮莫耳/升) 兒童生長激素正常範圍 :少於20毫微克/毫升(少於904皮莫耳/升) 生長激素過高:生長激素過高可能表示已患有巨人症或是肢端肥大症,這些疾病是因為為腦下垂體的非癌性腫瘤(腺瘤)所引起,此外,類胰島素生長因子也會偏高。而生長激素過高也可能是因為糖尿病、腎臟疾病或是飢餓所導致,但這些狀況並不會導致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升高。 生長激素過低:生長激素過低可能代表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低腦垂腺功能症等狀況。 不同的實驗室和醫院會有不同的生長激素參考範圍,若對於檢測結果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便獲得更多資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健康檢查

血型鑑定: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血型鑑定的基本概念血型鑑定(Blood Typing)可以檢測一個人的血型,因為不同的血型大多不能相容,若輸入舆自己血型不相容的血液,可能會引發極嚴重的免疫系统反應,還可能會引起致命的血液凝塊(Blood Clumping)或凝集(Agglutination),產生抗原抗體凝集的反應,導致溶血的危險,所以在輸血或捐血之前,一定要鑑定自己的血型。鑑定血型的方法簡易又快速,通常在輸血,受傷或手術需要輸血之前檢測,短時間就可以知道結果。 另外,血型鑑定對孕婦尤為重要,如果媽媽的血型是Rh陰性(Rh-),而爸爸是Rh陽性(Rh+),寶寶則極可能是Rh陽性,為了避免在懷孕期間,媽媽和寶寶因血液互通,不同的血型,刺激母體免疫系统產生了可能會攻擊寶寶系统的抗體,媽媽需要使用抗RH因子球蛋白注射液(RhoGAM)。 血型鑑定的鑑定前須知血型鑑定幾乎不具危險性,唯一的風險是在採集過程中,每個人的靜脈和動脈血管粗細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左右兩側血管粗細也不盡相同,因此,替某些人採血的過程可能特别困難。雖然風險不高,但在抽血過程裡或後續可能面臨的狀况,包括: 暈倒或感覺頭重腳輕 經過多次紥針才找到注射的靜脈 出血量比預期來得多 皮下血腫(Hematoma,血液聚積在皮下) 皮膚受感染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接受輸血前一定會做血型鑑定,但在病情極度危急到連驗血時間都沒有的情況下,病患會被直接輸入O型血液,因為O型血的紅細胞(即紅血球)不具有A或B抗原,不會引起抗體攻擊,不會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至於Rh陰性血液的使用,則取決於臨床狀況和該地區O型陰性血液的供應量。 血型鑑定的流程與步驟事前準備有哪些? 做血型鑑定不需要特別準備。如果擔心做完會頭暈,請個人作伴,送您回家。 鑑定的步驟有哪些? 一般人均可在醫院抽血進行鑑定,護理師會在抽血前先用消毒、清潔受測者的手臂或手背皮膚,以防感染。接著,他們會用1條橡皮帶綁在上臂,並請受測者握拳,好讓靜脈更加明顯,幫助下針順利,並抽取幾個血液樣本,在完成後會幫助受測者盡速止血。 決定血型的方法是將血液樣本與會攻擊A型或B型血液的抗體混合,從反應情況來做判定。舉例來說,如果血液樣本與A型血液抗體混合後產生凝結,受測者就是B型血;接下來會將血液樣本與抗Rh血清(Anti-Rh Serum)混合,如果血細胞凝結,代表受測者是Rh陽性血型。 血型鑑定的結果受測者的血型會在幾分鐘內出爐,結果會判定是A型,B型,AB型或O型,是Rh陰性或Rh陽性。之後就可以在捐血或在接受輸血時,告知醫事人員血型,以避免輸血錯誤,如果對血液鑑定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得到更進一步的說明。 輸血血型規則如下: A型血:只能接受A型和O型血。 B型血:只能接受B型和O型血。 AB型血:可以接受A、B、AB和O型血。 O型血:只能接受O型血。 Rh+:可以接受Rh +或Rh-血。 Rh-:只能接受Rh-血。 因為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所以擁有O型血的人被稱為血型全合捐贈者(Universal Blood Donors),但若擔心醫院和檢驗室的血液鑑定標準或結果會不同,請與醫師請教討論。


健康樂活

飛久也不累~搭飛機照樣健康吃和運動

不管是旅遊或工作,相信許多人都有搭飛機出國的經驗,而且是否感覺每次搭完飛機後,都感到皮膚乾燥、腰痠背痛?那是因為長時間處在密閉空間且坐著不動,對皮膚和肌肉來說都很不舒服。飛機內也暗藏許多細菌,所以坐飛機時,建議做些簡單的運動,以及一些保養與防護措施,飛行過程才會較舒適。 機上皮膚缺水保濕6方法 機艙內的空氣很乾燥,若長時間待在飛機內,皮膚就會缺水,尤其是幾乎直接與乾空氣接觸的臉部,會特別需要保濕。澳洲臉部保養專家梅蘭妮葛蘭特(Melanie Grant),曾發表過搭飛機時的皮膚保養方式,整理如下: 可以不時用保濕噴霧噴臉,喚醒肌膚。 在臉上擦保養用的化妝油保濕,或擦抗氧化的精華液,以防止自由基造成的傷害。 有化妝的人,若上飛機後要卸妝,可用油性的卸妝潔劑,以達到滋潤及清潔的效果。 敷面膜,或是戴起來滑順且不用清洗的眼部面膜。 睡覺前可在皮膚上塗乳霜或抹油,以鎖住肌膚上的水分。 睡覺有助於維持好氣色,戴絲織眼罩和耳塞或許可以讓您睡得較好。而戴口罩的話,可以把您呼出的氣鎖住,用來滋潤自己,並防止皮膚乾燥或瘦空氣中的病毒感染。 可在飛機上做的9個伸展動作 搭飛機有時一坐就是10幾個小時,長時間久坐會讓肌肉緊繃、僵硬,並使身體的水分集中在腳掌,造成水腫或是血液循環變差,血液積在大腿靜脈,也會讓人容易得到深層靜脈栓塞,並產生疼痛、腿部腫大和虛弱的症狀。所以,搭機時要適度地動一動,以下是可以在飛機上做的動作: 扭動頸部:肩膀放鬆,盡量將耳朵往肩膀的方向倒,然後慢慢前後轉動;或是將左手放在右耳,將頭往左側倒,並輕拉,然後再換邊重複。 轉動肩膀:兩邊肩膀同時畫圓旋轉,往前往後各10次。 前彎:坐著雙腳著地,身體慢慢往前彎,可以的話,放鬆胸膛讓胸部碰到大腿,再把雙手慢慢往地板伸展,並維持最大伸展動作10~15秒。 轉腳踝:坐著,將一腳抬起,轉轉腳踝,順時鐘、逆時鐘都要,一腳做完換另一腳。 踮腳尖:大小腿呈90度坐著,並讓腳跟離地,直到只有腳尖碰地。 挺腳掌:大小腿呈90度坐著,腳尖勾起,直到只有腳跟碰地。 股四頭肌伸展:站著,右手扶著座椅或牆壁,左手從屁股後側抓住一邊腳踝,並把它朝背部輕拉,一腳做完換另一腳。 深蹲:可以到廁所做這個動作;膝蓋彎曲不要超過腳尖,直到大腿和地面平行,然後站起來,重複10次。 走路:每幾個小時就站起來走一下,有助於讓血液循環保持正常。 上機時避免吃喝這6類食物 搭飛機時,除了保濕和做小運動之外,吃什麼喝什麼也要慎選,否則吃錯食物或喝錯飲料會更不舒服,以下是搭機時建議避免的東西: 咖啡:咖啡有脫水作用,而且容易刺激到膀胱,讓膀胱不舒服。 酒:酒精也有脫水作用,若在飛機上喝酒,會讓脫水情形更嚴重。 蘋果和橘子:蘋果含的纖維會造成脹氣,而橘子本身的酸性會造成胃灼熱。 碳水化合物:在飛機上活動較少時,消化也比較慢,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包、米飯、麵等,最好別吃太多,這樣可以避免身上水分滯留,加快消化,避免脹氣。 含鹽食物:在飛機上攝取太多納,可能會引起腳水腫,含鹽食物吃多,也會造成身體水分滯留。 口香糖:口香糖的人工甜劑無法在小腸被吸收,會在結腸發酵,而嚼口香糖時也會使人吸入大量空氣,讓人放屁或脹氣,有些人工甜劑甚至可能造成腹瀉。 搭機時5方法避免接觸細菌 飛機上雖然有空氣過濾系統可過濾病毒和細菌,但不免還是會有部分殘留。大家可參考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研究感染疾病的醫師,阿賓納許沃克(Abinash Virk)的建議,避免與細菌接觸: 個人座位上的小桌板,是滋生細菌的溫床,因為大家都會在上面吃東西、閱讀、睡覺等等,因此使用前,可先用含酒精的溼紙巾擦拭。 摸過座位的坐墊後,最好洗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都可。 機上個人小電視用的遙控器,使用後最好用肥皂和熱水,或是乾洗手洗手。 盡可能不要碰到飛機廁所內的東西,罹如用馬桶時可用紙墊著,洗手時可用紙巾開水龍頭,並以肥皂和熱水洗手,再用乾淨的紙巾關水龍頭和開門。 若要放東西在椅背上的置物袋,盡可能放在袋子的上方,因為袋子下半部的內層,可能會藏匿細菌。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手術

整型手術:風險、過程、術前準備、術後恢復

整形手術的定義什麼是整形手術? 整形手術是一種能夠美化外貌的外科手術,進而提升人們的自信心,身上或臉上的任何部位都能進行整形。 何時需要整形手術? 若您不滿意身體某些部位(如胎記或傷痕),而這些部位又無法用化妝品或衣物遮蓋,或許就會考慮整形手術。 整形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手術前該注意什麼?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整形手術,手術前應確認身體狀況,抱持合理的期待並了解手術風險。 若您有糖尿病(Diabetes)、高血壓(Hypertension)、出血性疾病、心臟疾病或憂鬱症(Depression)等嚴重的健康疾病,就不應該進行整形手術。若您有肥胖、吸菸或酗酒等問題,也不適合整形。 是否會有併發症或副作用? 任何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整形手術也不例外。若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或肥胖症等病史,整形可能會引起肺炎(Pneumonia)、中風(Stroke)、心臟病發或血栓(腿部或肺部)等併發症,吸菸也會增加手術風險以及術後恢復的困難度。您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與醫師討論相關風險。 可能發生的手術併發症還包括如下: 麻醉相關併發症,如肺炎、血栓,甚至是死亡。 切口感染,會造成留疤或發燒,需要額外的手術。 組織液凝固容易形成疤痕。 輕微出血可能需要手術,若嚴重出血則需要輸血。 明顯的疤痕或皮膚受損,必須透過手術移除。 永久性的神經損害,如麻木刺痛感。 進行整形手術前,務必了解相關風險及併發症,若有任何疑問,請洽詢您的外科醫師。 整形手術的術前準備與過程如何進行術前準備? 手術前,外科醫師會建議您調整生活習慣,如手術前後2~4週要禁菸,讓您的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不吸菸者在術前也要注意二手菸對身體的影響。 手術前,會與醫師詳談您的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包括運動、喝酒和抽菸等)、任何症狀、服用的藥物或營養品等,這些溝通能幫助您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手術。 記得告訴醫師所有的細節,即使是非處方的維生素或草藥也一樣,因為這些藥物也可能增加流血的風險,或干擾其他手術中使用的藥物。 手術過程 整形手術的類別有很多,如: 臉部手術 肉毒桿菌(Botox) 臉頰拉皮(Cheek lift) 化學換膚(Chemical peel) 臉型雕塑(下巴整形,Chin surgery) 牙齒美容(Cosmetic dentistry) 磨皮(Dermabrasion) 眉毛/額頭抬起手術(Eyebrow/forehead rejuvenation, brow lift) 雙眼皮手術(Blepharoplasty, eyelid surgery) 拉皮手術(Face-lift) 臉部輪廓(Facial contouring) 臉部填充(Facial fillers) 臉部除皺(Facial wrinkles) 雷射除毛(Laser hair removal ) 雷射除皺(Laser resurfacing) 頸部拉皮手術(Neck lift) 耳廓整形術(Otoplasty, ear surgery) 隆鼻手術(Rhinoplasty, nose surgery) 皮膚手術(瑕疵、蜘蛛紋、疤痕修復、紋身去除)(Skin problems: blemishes, spider veins, scar revisions, tattoo removal)) 除皺手術(Wrinkle treatment) 身體手術 腹部整形 (Abdomen reduction, tummy tuck) 手臂拉皮 (Arm lift) 抽脂手術 (Liposuction) 隆乳手術 (Breast augmentation) 胸部拉皮 (Breast lift) 縮胸手術 (Breast reduction surgery) 提臀手術 (Buttock lift, belt lipectomy) 全身拉皮手術 (Circumferential body lift) 大腿內側拉皮 (Inner thigh lift) 雷射除毛 […]


健康樂活

整型等一下!請先自我評估這9點

整型可以幫助人們改善外貌,多數人在手術後,都會感到特別有自信或開心。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整型手術,在決定動刀之前,請先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為什麼想整型? 整型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提升個人形象,而個人形象也就是您對自我的感覺,而對自我的形象感覺較強的人,相對地也會更有自信、更有生產力和社交能力。 2. 是為了迎合別人嗎? 整型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若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整型,您對成果永遠也不會滿意,因為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而您也不可能討好所有人。 3. 是否抱持合理期待? 面對手術應抱持合理的期待, 整型雖然能改善您的外表,但仍有一定的侷限,手術前請與醫師充分進行諮詢。 4. 您的情緒狀況如何? 對於情緒不穩定的人,不建議進行整型手術。例如若您剛經歷離婚、親人去世或失業等,整型對您顯然不是個好選擇。外科醫師通常不建議有憂鬱症(Depression)、精神不穩定或完美主義的人進行整型手術。 5. 現在是動手術最好的時機嗎? 即使情緒很穩定,但若工作繁忙,也不適合在此時整型。最好能安排連續幾天完整的空檔,來進行手術,如此在術後才有足夠的時間休息,並讓傷口癒合,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6. 您準備好迎接改變了嗎? 整型後也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特別是如果整的部位多且幅度大,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接受全新的自己。若是非侵入性的手術,例如施打肉毒桿菌(Botox)、為了除皺或變豐腴而注射填充物等,適應時間就會相對短一些。 7. 您是否能夠承擔意外或風險? 雖然現今整型技術很進步,但整型失敗的例子仍時有所聞。建議您先預想最糟的狀況,並分析自己是否能夠承擔該風險。若不滿意手術的結果,您可以和醫師討論如何改善,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耐心和信任。 8. 是否有人支持您? 在手術後的恢復期,病人的身體和心理,都需要有人在旁支持。或許有人會對您的整型發表負面評論,請先做好心理準備,別受影響,同時也有願意幫助的人,重要的是,請接受那些主動協助您且正面思考者的幫助。 9. 您的經濟條件許可嗎? 一般而言,您的健保不會給付非醫療的整型費用,請事先查詢您想進行的整型項目費用,以及有哪些付款方式,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