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樂活

預防勝於治療,想避免成為醫院常客,就從生活中落實健康理念。此分類包含各種健康相關知識,帶你從各領域來了解如何讓自己活得健康。

基礎知識

健康樂活

過年禁忌》除夕洗澡時間?初二可以洗衣服?過年倒垃圾習俗?

華人過年禁忌習俗多,想為新的一年求好運,有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Hello醫師》為您整理除夕到初五的過年禁忌,解答何時能洗衣服、洗澡,農曆過年應避免做哪些事情。 過年6大禁忌 剪指甲、剪頭髮 打破東西 借錢、要錢 罵人動怒 送單數禮 受傷、看醫師或吃藥 過年禁忌1.剪指甲、剪頭髮 農曆過年期間,避免碰觸尖銳物品,例如剪刀、指甲刀及針頭,因為習俗認為,尖銳物易把一整年的好運、財運給「切斷」,也容易為新年帶來紛爭,因此,過年期間除了少碰尖銳物之外,也忌剪頭髮、減指甲。 過年禁忌2.打破東西 過年期間打破東西,容易「破財」、「破運」;若不小心打破東西,請盡快說句「歲歲(碎碎)平安」,化兇為吉。破掉的碎片可用紅紙包裹,待初五再處理掉。 過年禁忌3.借錢、要錢 俗話常說「欠錢別欠過年」,否則會影響新年運勢,因此,在過年前,應盡快把借貸的錢財或物品歸還,為新一年的財路討吉利。 另外,過年期間也不可借別人錢或要錢,若有產生借貸關係或開口要錢,容易讓雙方在新的一年都為錢所苦,影響財運。 過年禁忌4.罵人動怒 過年期間待人和善,多說好話,可為新的一年帶來好氣象,避免衰運或不必要的口舌之爭。 過年禁忌5.送單數禮 新春拜年送禮時,無論是禮品或紅包,都應成雙成對,以求雙喜臨門、好事成雙;紅包金額建議以2、6、8為主,禮品內容物則應盡量成對,湊成偶數,並避免4這個雙數,因為諧音與「死」相近。 過年禁忌6.受傷、看醫師或吃藥 民間習俗認為,在過年期間受傷,表示新的一年易有血光之災;另外,看醫師或吃藥,則可能影響一整年的健康,導致未來須頻繁吃藥或就醫;然而,受傷或生病乃人之常情,若身體不適或有慢性疾病,應盡速就醫或按時服藥,切勿因為太過迷信,進而耽誤治療時間,影響身體健康。 除夕禁忌:年菜吃完、早睡、入夜後洗澡 除夕忌吃光年菜:不要把年菜吃光,新的一年各方面才會「有餘」,魚料理可特別留下魚頭、魚尾;此外,長年菜有長命百歲之意,避免切斷食用。 除夕忌早睡:守歲能給長輩添壽、祝好運,傳統上守歲是通宵達旦、整夜不睡,但現在比較沒有那麼硬性,通常過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就可以了。 除夕忌入夜後洗澡:入夜前洗完澡,穿乾淨或全新的衣服,身上的髒污穢氣才不會帶過年。 初一禁忌:洗頭、打掃、睡午覺 初一忌洗頭:頭髮的「髮」與「發」諧音,洗頭可能會把財運洗掉。 初一忌打掃:初一掃地會將整年的好運或財運一起掃出門,建議在除夕前就完成打掃。 初一忌白天睡覺:初一早起做事,一整天生活充實,新的一年才會勤勞、有活力;若賴床到中午,或下午睡午覺,則可能懶惰、無所事事一整年。 初二禁忌:洗衣服、晚宴女婿 初二忌洗衣:大年初一、初二最好不要洗衣,因為這兩天是水神的生日,避免得罪水神、影響財運。 初二忌晚上宴請女婿:習俗認為,請女婿時間愈早愈好,不要太晚吃,避免「從頭吃到尾」,讓女方娘家財富吃光光。 初三禁忌:早起出門、晚睡、吃米飯 初三忌早起:大年初三是「赤狗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惹禍生事,所以這天建議睡飽睡滿,不宜拜年宴客。 初三忌晚睡:民間故事「老鼠娶親」中,迎娶的日子就定在初三,晚上為避免打擾老鼠娶親,常言道要早早就寢,同時也為除夕至初二的忙碌補眠。 初三忌吃米:初三為穀子日,吃米飯恐觸怒米神,古人為祈求新的一年稻穀豐收,會在初三忌吃米飯。 初四禁忌:出遠門、在廚房吵架 初四忌遠行:初四時,灶王爺會上門查戶口,因此不宜出遠門,應在家迎神。 初四忌廚房髒亂:迎接灶王爺,廚房應保持乾淨整潔,呈現最好的一面。 初四忌廚房吵架:灶神來訪時,廚房應和和氣氣、融融恰恰,如此才能和氣生財,帶來好運。 初五禁忌:囤積垃圾、拜年 初五忌家中髒亂:初五又稱「破五」,表示解除大多數的過年禁忌;初五時,要記得清理家中累積的垃圾、打掃家裡,避免晦氣囤積。 初五忌拜訪他人:初五也是「送窮」的日子,初一至初四不倒垃圾是為守財、聚財,初五時將垃圾倒出去,象徵將窮困送出家門;因此,初五也應避免拜訪他人,送去窮氣或晦氣。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看更多 健康樂活 相關文章

健康樂活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4:處理飢餓有方法

「擋下飢餓,是低醣飲食很重要、須留意的地方」糖尿病暨新陳代謝名醫游能俊醫師分享「低醣飲食運動心法」時,特別提醒讀者,處理餓是有方法的,例如他習慣早餐喝合計共1500c.c.的豆漿、茶和咖啡,再加半碗水果,就能擋住飢餓;之後再依照「133低醣飲食原則」,即1份澱粉、3份蔬菜及3份蛋白質,同時依「先吃菜、肉,再吃飯」的的順序,就能在生活中輕易達到減醣的目標。 《Hello醫師》邀請名醫游能俊診所院長游能俊醫師擔任首位「駐站名醫」,他行醫逾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醫師》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Hello醫師》為您專訪游能俊,推出〈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系列專訪報導;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飲食控制迷思與運動秘訣,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影片為Part4,即第10至第13堂課;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鎖定《Hello醫師》!錯過第1至第9堂課的讀者,也記得回頭補課喔!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腎絲球過濾率過低為何會面臨洗腎命運?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今天不管減重、預防糖尿病、控制糖尿病 都不脫離在生活中飲食運動的調整 飲食運動的調整有方法 只要自己願意 健康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游能俊醫師


健康樂活

糖友運動預備起!營養這樣搭,輕鬆響應世界糖尿病日

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指出,現今全球每10人就有1人為糖尿病友!1991年起,由IDF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等機構共同發起,訂定每年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廣邀全球民眾與醫界共襄盛舉, 一起重視糖尿病的管理與防範。 糖尿病除了營養管理,搭配適度運動,能幫助體內代謝並增強體力!那麼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運動,以及飲食如何搭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以下整理糖友運動營養基本原則,一起來看看吧! 每週運動自由配 糖友開始運動前,需先了解健康與體能狀態,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與強度,才能安全並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應。2023年美國糖尿病醫學會指引建議,每週150分鐘以上中強度有氧運動,一週可安排3-5天,如能合併2-3次阻力訓練更好。可依據自己喜好及運動強度來組合。 【運動項目】 有氧運動:快走、登山、騎腳踏車、游泳、團康舞蹈、太極拳等 阻力運動: 重量訓練、使用健身器材、深蹲、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 間歇有氧運動:羽球、桌球、棒球等球類運動、TABATA等 【運動強度】簡易判斷方法 低強度:輕鬆說話不影響呼吸速率 中強度:運動過程中可說話,但唱歌會喘的程度 高強度:運動過程中說話會喘 運動前後可預留5-10分鐘進行暖身,緩和並調整身體狀態;開始運動後,可依據自身體能耐受度,漸進式地提升運動強度;此外,如上班族平日生活繁忙,較難安排運動時間,不妨可從減少久坐開始,例如:每30分鐘~1小時起來走一走、動一動,增加活動量,養成日常規律運動習慣! 運動營養這樣搭 建議運動於飯後1-2小時進行,避免空腹造成身體不適;如距離正餐還有一段時間,可簡單攝取1-2份含醣類的食物,如:一根香蕉、一片全麥土司、一顆小地瓜、一個拳頭大的蘋果等,提供能量並維持體內良好代謝,以下提供3組營養搭配供糖友參考: 考量備餐方便性,可隨身準備專為糖尿病設計的營養品,以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為例: 【份量固定 方便補給】一罐250大卡約有2份醣類與1.5份優質蛋白,份量比例已搭配好,一小罐即開即飲,作為運動補充營養又方便。 【16倍高吸收率鉻*】專業營養科學設計,添加16倍高吸收率鉻*有助於維持醣類正常代謝。每罐0公克糖,無糖不甜少負擔;低GI值、含膳食纖維與30多種營養素,提供日常所需的營養素。 【經人體證實5週營養穩定**】攝取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連續5週能有助維持營養穩定! *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07 ,吡啶甲酸鉻與三氯化鉻之吸收率比較 **臨床研究以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作為糖尿病患者唯一營養來源,持續介入5週,結果顯示可有助糖尿病患者維持良好營養狀態 運動保護不能少 除了生活中提升活動量與營養管理,在出門運動前,糖友可檢視下方清單,以確保運動安全: 攜帶糖尿病識別卡、含糖食物,如:葡萄糖錠、糖果、方糖等 穿著舒適運動鞋、包覆性良好的襪子可保護足部,並避免赤腳運動  避免前往人煙稀少場域,如有需要時能有人協助 其他:醫囑建議備品、健康監測用品、酒精棉片等 由於每位糖友情況不同,建議諮詢醫師與營養師,提供合適的營養與運動搭配,協助規劃適合個人的糖尿病完整照護。糖尿病照顧好,人生一樣可以很美好!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健康樂活

健保卡遺失怎麼補辦?要帶什麼?6大更換補辦管道、地點詳解

健保卡不小心遺失或毀損了該怎麼辦?要到哪裡更換或補辦?補辦健保卡要帶什麼?遺失需要掛失嗎?可以線上申請嗎?《Hello醫師》為您詳解6種健保卡的補辦管道,比較各管道的優缺點,幫助您快速找到最適合的申辦方法。 健保卡遺失怎麼辦?更換、補辦地點一次看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提供6種健保卡的更換與補辦管道,各管道的處理狀況與所需文件不同,建議讀者依個人便利性,選擇適宜的申辦途徑,並備妥所需文件。 1.健保署現場臨櫃更換、補辦地點 受理項目:健保卡遺失、毀損、更換相片、變更基本資料 攜帶文件: 2吋半身照 製卡人(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 工本費200元 健保署各據點之服務櫃台均有提供免費拍照服務 申辦地點:現場臨櫃申請地點、委託代辦申請地點 領卡方式:現場領卡(變更身分證號者無法當日領卡) 繳費方式:現金、信用卡,或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 所需時間:15~30分鐘 2.健保快易通APP 健保快易通為健保署開發的多功能APP,可用於申請健保卡,也能查詢就醫、檢查及用藥紀錄。 申辦方法:下載健保快易通後,完成裝置認證,接著點選APP中的主功能「健保櫃檯」,進行健保卡線上申請(點我看圖解申請流程) 攜帶文件:無,用APP線上填寫資料、上傳或拍攝照片 領卡方式:掛號郵寄至指定地址 繳費方式:帳戶轉帳 所需時間:申請時間約15分鐘,健保卡寄發須2~5個工作天 3.網路申辦 網路申辦管道有兩個,分別為: 個人健保資料網路服務作業 申請健保卡服務專區 兩者最大差異在於前者需使用自然人憑證,換句話說,家中電腦需有插卡機,後者則無需憑證。 攜帶文件:無,線上填寫資料、上傳照片 領卡方式:掛號郵寄,或至指定健保署據點領取 繳費方式:申請者活期帳戶、網路ATM 所需時間:郵寄2~5個工作天、現場領卡為2個工作天 4.戶政事務所 受理項目:變更基本資料、身分證和健保卡同時遺失可一併辦理 申辦方式:請戶政事務所一併申辦「健保卡」,承辦人員會請您確認申請內容並於申請書上簽名,並轉交工本費繳款單。 申辦照片:以戶政系統身分證存檔照片製作,若未領身分證,系統無存檔照片,則須自行上傳照片。 申辦地點:各地區戶政事務所 領卡方式:掛號郵寄至指定地址 繳費方式:持單繳費到ATM、超商或金融機構繳納 所需時間:4~6個工作天 5.鄉鎮市區公所 非投保於所屬公司、職業工會、農會或水利會,而是投保於鄉、鎮、市(區)公所之保險對象,可至各縣市公所申辦。 受理項目:健保卡遺失、毀損、更換相片 攜帶文件:2吋半身照、製卡人(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工本費200元 申辦地點:所屬投保的公所 領卡方式:掛號郵寄至指定地址 繳費方式:持單繳費至ATM、超商、金融機構或全國繳費網繳納 所需時間:2~5個工作天 一般公司都會幫員工及其欲加保的眷屬,投保勞健保(勞保和健保),所以投保單位就是公司。投保於公所的對象通常是無法以眷屬身分加保的待業人士,或選擇不加入職業工會,沒有固定雇傭關係的勞工,例如家教、臨時工,或自營作業勞工,例如計程車司機、攤販老闆。 6.郵局代收 受理項目:健保卡遺失、毀損、更換相片或變更基本資料 攜帶文件:2吋半身照、製卡人(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身分證正反面影本1份、工本費200元 申辦地點:各地方郵局 領卡方式:掛號郵寄至指定地址 繳費方式:現金 所需時間:5~7個工作天 補辦健保卡要帶什麼?6大補辦、更換方法比較 健保署據點現場申請 健保快易通APP 網路申辦 戶政事務所 鄉鎮市區公所 郵局代收 申請條件 無 無,但需下載APP 無,但需使用電腦或手機 須與身分證同時申請 限投保於鄉、鎮、市(區)公所之保險對象 無 攜帶文件 2吋半身照、製卡人(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200元工本費 無,但需上傳照片或用手機拍攝半身照 無,但需準備照片電子檔 現場填寫申請單,繳交200元工本費 2吋半身照、製卡人(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工本費200元 2吋半身照、製卡人(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身分證正反面影本1份、工本費200元 優點 申請速度快,15~30分鐘就拿到健保卡 申請容易、無需出門,也不用準備照片 申請容易、無需出門 能同時申請身分證和健保卡 方便投保於鄉、鎮、市(區)公所之保險對象 郵局據點多,申請方便 缺點 需至健保署據點申辦 不適合不擅使用手機的年長者 不適合不擅使用網路的年長者 需持繳費單另外繳費、申請需4~6工作天 需持繳費單另外繳費、申請需2~5工作天 申請需5~7個工作天 健保卡遺失需要掛失嗎? 健保卡遺失後,只要立即申請新卡,健保署就會同步註銷舊卡。 健保卡遺失可以線上申請嗎? 可以,您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或健保署個人健保資料網路服務作業(需自然人憑證)和申請健保卡服務專區(無需憑證)等網頁申請。 健保卡照片規定?一定要照片嗎?可以換照片嗎? 健保卡照片規定如下: 近年內2吋半身照 正面、脫帽、未戴有色眼鏡 五官清晰(表情自然不誇張) 相片不修改且不得使用合成相片,足資辨識人貌 在戶政事務所同時辦理身分證、健保卡遺失時,不用提供照片,承辦人員會直接使用戶政系統身分證存檔照片製作,除此之外,其他申請途徑均須提供照片。 若欲更換健保卡的基本資料或照片,可透過補辦重新申請一張新卡。 補辦健保卡要本人嗎? 可委託代理人補辦健保卡,但申請時須備妥申請人與代理人的身分證明文件。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健康樂活

「來自體內的溫暖」遠紅外線守護全身 四季照護健康

市面上遠紅外線相關產品繁多,其中「遠紅外線照護機」成了許多民眾挑選的重點產品;但其實紅外線「長短大不同」,使用體驗也有極大差別;市面上多為短波長的紅外線,只有少數產品為「遠紅外線」。究竟兩者的差異為何?遠紅外線照護機好處有哪些?請看《Hello醫師》為您整理解析。 紅外線波長 紅外線屬不可見光,人眼看不見,但容易被體表組織吸收,因此,有助加速血液循環;紅外線的波長約介於0.78~1000微米,依波長範圍可區分為以下3種: 近紅外線:0.78~2.5微米 中紅外線:2.5~50微米 遠紅外線:50~1000微米 另一種在醫學上常用的區分方式如下: 近紅外線:0.8~1.5微米 中紅外線:1.5~5.6微米 遠紅外線:5.6~1000微米 紅外線4~14微米之波段因與生物體生長發育相關,故又被稱為為生命光線(Growth ray),生物體吸收紅外線可能發生振動,進而產生熱效應及非熱效應。 紅外線的溫熱效應是什麼? 人體也會釋放遠紅外線,波長約9微米,屬於長波遠紅外線。 遠紅外線暖房裝置釋放的波長愈長,愈接近人體釋放的波長(約9微米),愈有利於人體產生遠紅外線的共振吸收,在體內產生溫熱效應。 遠紅外線可在組織深部產生溫熱效果 皮膚結構可分為三層,從外到內依序是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近紅外線可以穿透到皮下組織;遠紅外線波長釋出的大部分能量,則會被淺層皮膚的組織和水分子吸收,進而產生振動躍遷,隨後以非輻射方式釋出熱能。 紅外線電暖器的差異 輻射類型 高溫輻射 低溫輻射 紅外線波長 3~4.5微米 短波紅外線 約7~10微米 長波遠紅外線 放熱體運轉溫度 350~600度 150~170度 穿透影響深度 皮下組織 在深部組織產生溫熱效果 紅外線電暖器品牌 一般紅外線品牌 如:日本INTER CENTRAL 的SERAPHY 遠紅外線照護機(嘉儀代理) 遠紅外線照護機6大特色 1.由內到外的暖和:冬天守護三高族群 衛生福利部呼籲: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應注意冬天血管保健 每逢寒流來襲,心肌梗塞驟死案例就會增加;此外,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仍高居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之第2、5名;衛福部指出,已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民眾,容易因天氣寒冷和溫度劇烈變化而發作,因此務必要注意冬季心血管疾病保健。  遠紅外線照護機:提供由內到外的溫暖 有別於一般電暖器僅加熱空氣與皮膚表面,遠紅外線照護機所釋放的波長愈長,就愈接近人體釋放的波長(約9微米),更有利人體體表組織吸收,自然而然「由內而外」產生溫熱效應,讓人感到暖和;當寒流來襲時,可同步守護心血管健康,避免因溫度驟降,而發生不幸。 2.全身均勻受熱:不會有頭熱、腳冷的困擾 均勻受熱技術:全身每處都溫暖 SERAPHY遠紅外線照護機採用波浪形凹凸表面的ROUND-CUT構型的放射面板,比平坦型放射面板比較放射面積增加25%,放射角度擴大至160度,大幅增加放射能量及放射範圍,使空間內的溫度達到均衡,不會有頭熱、腳冷或局部受熱的違和感,全身同步感到暖和。 身處SERAPHY機器前方0.5~1.5公尺,上下左右160度之內的範圍,就可感受到體感舒適平均的暖意與溫度。 此外,一般人因在冬天活動量下降,流汗量通常較少,透過遠紅外線照護機的熱能輻射,可使人體感到溫暖甚至微微出汗,也可加速體內環保與清潔,讓身體機能運作順暢。 3.不會造成空氣乾燥:維持肌膚與咽喉乾澀舒適 身體缺氧是生命跡象的重要指標,維持身體充足水分,幫助血液將氧及營養素運送至全身,也是維持身體機能的不二法門,讓身體「保氧」兼「保養」。 另外,SERAPHY以輻射方式傳熱,不會加熱空氣,因此也不會造成空氣乾燥,長時間使用也可避免使肌膚與咽喉感到乾澀不舒服。 4.安全規格:四大特色不怕燙傷或觸電 SERAPHY採用高規格的安全設計,搭載過熱自動斷電、傾倒自動關機及超時自動關機等功能,讓一般人在家使用更安心。 日本使用本遠紅外線暖房技術的場所 京都大學附屬醫院 京都民醫連中央醫院 慶應義塾大學附屬醫院 札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岩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橫濱市立市民醫院 岩手縣立身障者療育中心 特別養護老人之家 綠愛會 東京都立殘障者綜合運動中心 秋田縣立綜合室內游泳池 此外,有別於其他遠紅外線產品,運轉溫度高達350~600度;波長約7~10微米的照護機運轉溫度僅150~170度,且SERAPHY外部加裝防燙保護面網,即使不小心碰觸到機身,也不會燙傷;對於家中有長輩、小孩的家庭來說,使用時可更加放心。 5.不易揚起灰塵:空氣乾淨舒適 SERAPHY因無設置風扇,沒有揚塵的缺點,在享受舒適的室內溫度時,不必犧牲室內空氣品質。 6.無刺眼紅色光線:夜間睡眠不干擾 有別於其他紅外線照護機裝置,在使用SERAPHY遠紅外線照護機時,不會發出刺眼的紅色光線,即使在夜間,也不會因光線而干擾睡眠。 若本身長期久坐、活動量少,容易手腳冰冷,即使不是冬天也可使用SERAPHY,透過遠紅外線透產生「溫熱效應」能深入皮下組織,讓身體內部自然溫暖起來,感受由體內部傳來猶如冬日暖陽般的溫暖舒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健康樂活

快速解酒方法?解酒液有用嗎?解酒飲料、食物有哪些?

網路上流傳的解酒方法百百種,有人說喝牛奶有用,有人則提議喝解酒液,究竟哪種解酒方法才有效?解酒液成分為何?該怎麼快速解酒?《Hello醫師》帶您一次了解! 解酒方法有哪些?解酒飲料、食物好壞一次看 常見的解酒偏方有很多,以下說明各種方法的實際作用與缺點: 濃茶:喝濃茶主要是藉由咖啡因提神,但對於腸胃敏感者,或喝酒腸胃容易不適者,喝濃茶反而可能更不舒服。 咖啡:咖啡的作用與濃茶相同,除了提神,也加速利尿;但須注意如果酒喝太多、酒精攝取量過高,即使攝入大量咖啡因,也無法恢復清醒,千萬不可因此疏忽,在酒後從事任何危險活動。 牛奶:空腹飲酒會加快身體吸收酒精的速度,所以許多人主張飲酒前先喝牛奶墊胃,牛奶含有蛋白質與脂肪,確實有助減緩酒精吸收,但其實,其他食物也能發揮相同功效。 蜂蜜水:蜂蜜所含的果糖有助於提升酒精代謝率,但須攝取同等或更多的量才能發揮效果,例如喝4瓶啤酒,酒精攝取量約48克,就須攝取48克以上的果糖,相當於一位成人單日的糖分攝取上限(50克);若經常飲酒又攝取大量糖分,長期下來會提高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天然食物所含的果糖量皆適中,以蜂蜜為例,100克的蜂蜜約含有21~43克的果糖;換句話說,若要攝取48克的果糖,就須食用100~200克以上的蜂蜜,或以此量的蜂蜜來調製蜂蜜水。   蜂蜜水常見的調製比例為1:8或1:10,以100~200克的蜂蜜來算,等於說一個人必須喝約1000~2000毫升的蜂蜜水,才有助代謝4瓶啤酒的酒精。 汽水:汽水雖含有高糖分,但無法判斷其糖分為果糖或蔗糖,對解酒的幫助有限,且汽水熱量極高,對身體也會帶來很大負擔。 鹽水、運動飲料:酒精有利尿作用,所以補充鹽水、運動飲料能維持電解質平衡,減少過度排尿所造成的不適。 生薑:薑能改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助緩解喝酒胃痛或想吐。 【延伸閱讀:宿醉怎麼辦?喝什麼?隔天吃什麼?醒酒方法一次看】 解酒液、解酒藥是什麼?有用嗎? 市售的解酒液、解酒藥多為食品,而非藥物,其名稱大多藉由同音、諧音來規避法律,其功效也未經過衛福部認證,因此效果見仁見智,安全性也有待商榷。 解酒液的常見成分包括: 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為肝臟代謝酒精所需的輔酶,當飲酒量愈多,體內B群消耗量就愈大,而缺乏B群會導致酒精的代謝率變差。 牛磺酸、胺基酸:牛磺酸有提神、減少疲勞的作用,而胺基酸則有助維持肝臟機能。 抗氧化劑、藥材:如葛根、葛花或牛奶薊等有保肝效果的草藥。 【延伸閱讀:喝酒前後吃什麼?酒前吃B群效果大解密】 快速解酒4方法 目前醫學上沒有任何藥物或食品證明能有效解酒,所以預防宿醉及酒醉後頭暈、想吐,最好方式就是減少飲酒量。 然而,有時候興致一來,可能就想大喝一場,或是工作應酬,不得不陪客戶或主管喝酒,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以下提供4個有助加速酒精代謝、預防飲酒過量的實質方法: 大量喝水或兌水:補充大量水分有助於代謝酒精,同時也能減少飲酒量。 喝酒前或過程中吃東西:空腹喝酒,酒精會立即對身體產生作用,所以最好在喝酒前或過程中持續進食,減緩酒精吸收。 補充電解質:酒醉後過度排尿,可能引發脫水,導致頭痛、腸胃不適等電解質失衡症狀,建議可飲用電解質飲料,適度食用鹹食,並多補充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腰果。 補充維生素B群:維持肝臟代謝酒精的機能。 《Hello醫師》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健康樂活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3:別怕「糖怪獸」

「飲食控制為什麼那麼難?」許多糖尿病患者常擔憂,吃進肚子裡的每一口食物與份量都要仔細衡量,久而久之,常會感到挫折或力不從心;糖尿病名醫游能俊接受《Hello醫師》專訪時提到,不要把「血糖」當成「糖怪獸」,反而應該藉此學習該有的飲食知識,長久下來,就不會「心中有鬼」,擔心哪些食物絕對不能碰,也不會因為飲食控制而感到委屈,可以放心好好享受生活。 《Hello醫師》邀請游能俊擔任首位「駐站名醫」,他行醫逾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醫師》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Hello醫師》為您專訪游能俊,推出〈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系列專訪報導;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飲食控制迷思與運動秘訣,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影片為Part3,即第7至第9堂課;我們還有第10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鎖定《Hello醫師》!錯過第1至第6堂課的讀者,也記得回頭補課喔!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腎絲球過濾率過低為何會面臨洗腎命運?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健康樂活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2

《Hello醫師》首位「駐站名醫」、糖尿病名醫游能俊行醫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醫師》為您專訪游能俊醫師,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迷思,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影片為Part 2,即第4至第6堂課;我們還有第7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切勿錯過! (延伸閱讀: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1 ) 《Hello醫師》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為何尿液白蛋白與腎臟病變有關係?如何避免淪入洗腎?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健康樂活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1

《Hello醫師》首位「駐站名醫」、糖尿病名醫游能俊行醫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醫師》為您專訪游能俊醫師,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迷思,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片為Part 1即第1至第3堂課;我們還有第4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切勿錯過! 《Hello醫師》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為何尿液白蛋白與腎臟病變有關係?如何避免淪入洗腎?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健康樂活

專訪/日本名醫森勇磨談新書:如何做到40歲以上不用跑醫院?你我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

(日本名醫森勇磨 在《Hello醫師》專訪中,提醒台灣讀者「生活中多加實踐,才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圖片授權:森 勇磨醫師©Fujioka Toru) 日本名醫森勇磨在2022年開設YouTube頻道,吸引近48萬訂閱,累積觀看次數超過4千萬,成為網路當紅名醫;他2021年出版首本作品,倡導正確醫學資訊,希望讀者在愈活愈長壽的同時,也能活出沒有遺憾的人生;該書中文版《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2023年1月在台發行,分享讀者74個不生病秘訣;《Hello醫師》特別為您專訪森勇磨醫師,讓您了解「所有人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 森勇磨醫師畢業於神戶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擔任藤田醫科大學醫院急診室及病房醫師,之後開設YouTube頻道「預防醫學ch∕∕醫師監修(予防医学ch /医師監修 ウチカラクリニック)」,以輕鬆動畫說明各種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其中一支關於「沉默的器官」胰臟癌的凶狠及高致死率,推出至今已累積超過6百萬次觀看。 森勇磨醫師認為,日本因為推行「國民皆保險制度(國民健保)」制度,就醫方便,卻也因此讓日本的健康素養下降至全球最低;他同時也提到諸多外界加諸日本人的錯誤印象,例如注重養生,其實早因飲食西化而非人人如此;另外,他也認為,從「初級預防」觀點來看,改善生活習慣,如睡眠、飲食等,有助改善身體狀況;最後,他也特別對台灣讀者呼籲,希望在看完書後,生活中多加實踐,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 《Hello醫師》受皇冠出版社之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以及同為知名網紅醫師與作家的YouTuber蒼藍鴿、許書華及中醫師羅珮琳、營養師朱瑞君等,共同擔任《這》書推薦, 以下是《Hello醫師》為您整理的專訪內容: 從「預防醫學」觀點來看,您書中提到:「日本人的健康素養是全球最低」,但日本人的「預期壽命」在全球卻是名列第一;就算日本有完善的健康醫療制度,這兩者之間的落差可能造成包括個人及社會層面何種嚴重後果? 日本有「國民皆保險制度(國民健保)」,加入保險者在適用保險的範圍可以用低廉的價格享受醫療服務。不過,在緊急時刻因為就醫方便,使得國民的預防意識變得薄弱。另一方面,歐美國家沒有這種制度,一旦罹患重病,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龐大,所以歐美人對自身的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意識較高。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固然好,卻也讓日本人的健康素養下降。 森勇磨 糖尿病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您書中提到,日本約有一千萬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但這與外界普遍認為「日本人注重飲食養生」印象有落差,您覺得造成如此高比例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主要原因為何? 比起歐美人,日本人罹患糖尿病的肥胖程度較低,有時就算肥胖程度不高也會得糖尿病。那是因為,日本人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值的激素)的能力較低。至於外界普遍認為日本人注重飲食養生這件事,近年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並非人人都是如此。 森勇磨 日本名醫森勇磨。© Yuma Mori 台灣衛生福利部曾提醒,「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的肝癌患者比例將增加,並提到日本已見到此趨勢,從2000年的1成增加到2010年的2成4,您對此意見為何?您書中提到應特別注意「數值正常的隱形脂肪肝」及控制「身體質量質數」(BMI),是否也與此趨勢有關? 的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增加與無慢性病毒肝炎有關,要預防這些疾病必須進行適當的體重管理(減重),為此要確認自己有無脂肪肝,若發現有脂肪肝要有危機意識,多留意容易忽略的BMI數值。 森勇磨 https://helloyishi.com.tw/stomach/liver-diseases/hepatomegaly/ 您書中提到,從預防醫學觀點來看,癌症可分為「可預防」、「可早期發現」及「目前尚無法預防、早期發現」等三種,但前二種分類中列舉的多項癌症,在日本篩檢率多數偏低,您覺得主要原因為何?有何提高篩檢率的更好建議? 我認為主因是問題1回答的健保制度。為了提升篩檢率,日本有些地方自治團體推行「自費500日圓篩檢」的低價篩檢服務,但自治團體的意識培育、提升認知的對策、建立激勵制度等,以及大企業致力於健康經營,具備正確的健康素養,讓員工接受癌症篩檢也是必要的對策。 森勇磨 您在書中針對「健康飲食」提出多項較少見的見解,例如:有益身體的營養補充品只有2種、不必在乎超商或超市食品添加物等,最後提出以「總分」作為延長壽命的飲食習慣建議,你覺得對讀者來說,最難配合此原則進行的可能原因為何? 「簡單易懂」的具體行動變化比較容易產生成就感,像是服用營養補充品、攝取健康食品等。至於以「總分」調整飲食,「實行感」稍顯薄弱,雖然養成習慣後會變得容易持續進行,但變化的時間點也是令人難以維持動力的部分。 森勇磨 您在「生活習慣」部分,您在書中也提出諸多建議,例如:抖腿對久坐女性造成死亡風險下降,以及「午睡超過1小時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等,您覺得生活習慣在「預防醫學」扮演的重要性為何? 現代醫學尚未有徹底解決「遺傳」這個障礙的有效方法,因此以「初級預防」的觀點來看,改善生活習慣可說是根基。特別是每日習慣(睡眠、走路步數、飲食等)的累積對身體狀況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是必須優先留意的重點。 森勇磨 日本名醫森勇磨。© Yuma Mori 針對台灣喜愛此書的讀者,您是否有何特別建議或想對他們說的話? 《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是以國外論文為基礎,廣納想讓普羅大眾知道的健康資訊,進而度過沒有遺憾的人生。我想對台灣的讀者會有值得參考的資訊或是以往不知道的事,希望各位能夠在生活中多加實踐,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若對書中內容有任何疑問,敬請不吝賜教。 森勇磨   書名:《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日本名醫最強「預防醫學」聖經!74個不生病終極秘訣!》 作者:森勇磨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中文版YouTube頻道:【預防醫學頻道 /在醫生監修下製作】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bqttaBIUl6UjoIve8D38A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樂活

「該邊」腫一包?小心常負重引疝氣!了解腹股溝疝氣2原因,有效治療不適症狀

一名40多歲的李姓建築工,半年前發現自己左側鼠蹊部有微凸的腫塊,但躺下時又會縮回去,由於沒有其他不適症狀,遲遲未就醫檢查,直到腫塊逐漸變大並伴隨疼痛,才趕緊就醫檢查,經醫師診斷為「腹股溝疝氣」。 為何會導致腹股溝疝氣?會出現哪些常見症狀?需要接受何種治療才能有效改善?快跟著《Hello醫師》一起了解吧! 造成腹股溝疝氣的2原因 疝氣俗稱墬腸或脫腸,指體內器官離開正常位置,鑽進別的位置,當此狀況發生於腹股溝時,便可稱作腹股溝疝氣(Inguinal hernia)。 造成腹股溝疝氣的原因主要可分為直接型和間接型,以下分別為各位介紹2者的差異: 直接型腹股溝疝氣:當一部份的腹內器官或組織,經由鼠蹊部肌肉和筋膜弱點或破洞,直接突出腹壁以外,便可稱作直接型腹股溝疝氣。 直接型腹股溝疝氣通常是因長期搬重物、慢性咳嗽或便祕不斷出力等原因,使腹壓上升,進而導致腹股溝結構逐漸變弱 ;有些則會隨著年齡增長或肌肉退化,促使腹股溝底部的腹壁變得薄弱以及功能變差,而發生疝氣。 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又可稱作先天性腹股溝疝氣,好發於男性,而男女比例為9:1。男性通常是器官經胚胎期睪丸下降路線的筋膜弱點,突出到腹股溝,再下降到陰囊內;女性則是器官經由子宮圓韌帶往腹股溝滑下,誘發疝氣發生。(推薦閱讀:「蛋疼」不是開玩笑!5大睪丸扭轉症狀,6小時治療還有救!) 腹股溝疝氣2大典型症狀 腹股溝處漲痛:患者初期只會有輕微的漲痛感,而腹股溝則不一定有明顯的膨出。 患處膨起:隨著病情進展,腹股溝會出現膨出的腫塊。在腹壓較大時,如久站、負重較大、劇烈運動、慢性咳嗽、打噴嚏、便祕或小便困難時更加明顯,躺下時則會消失。 如何診斷腹股溝疝氣? 若腹股溝疝氣患者長期出現上述症狀,且多次無法自行將疝氣囊推回原位,應至泌尿科就診,醫師會先詢問病患有無相關病史,再以視診或觸診等方式進行檢查。(延伸閱讀:泌尿科看什麼?男生才需要看泌尿科?泌尿科常見疑問及迷思一次答) 首先,醫師會請患者採取站立姿勢,並將褲子褪到膝蓋以增加腹壓,接著再觀察其腹壁鼓出和膨出的大小與位置延伸的方向,以及是否合併陰囊積水等疾病。 視診完後,醫師會請病患躺下,用手將疝氣囊壓回腹腔內,並以觸診的方式確定其破損位置及大小,以判斷是否為腹股溝疝氣。 2大手術有效治療腹股溝疝氣 若醫師觸診後,無法將患者的疝氣囊推回原本的位置,便可能會使用以下2種方法為病患治療: 疝氣縫合術:如果患者只有單側腹股溝疝氣,醫師多會建議採取傳統的疝氣縫合術,以開刀的方式將疝氣囊內的腸道及其他組織放回原處,再將疝氣囊關閉;對腹壁的薄弱處,則使用自體組織加以修補,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醫師會利用腹腔鏡,經由下腹部的小傷口在肌肉筋膜缺損處舖上一層人工網膜,以達到無張力修補的目的。相較於疝氣縫合術,腹腔鏡修補手術產生的傷口較小、復原速度較快且復發機率也較低,還可免於因拉扯所產生的痛覺,為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 預防腹股溝疝氣有撇步!避免腹壓上升是關鍵 想要有效預防腹股溝疝氣發生,平時就應避免腹壓上升,若其他疾病如肺炎導致慢性咳嗽、腸胃功能不佳而長期便祕,或者因攝護腺肥大出現小便困難等容易使腹壓上升的症狀,須盡快就醫治療。此外,懷孕、提重物或長時間負重者,也容易出現腹壓升高的狀況,須特別注意,以免引發腹股溝疝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