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調味料,許多國家都有各自悠久的用醋歷史及當地特有醋品。而在台灣吃酸辣湯、魷魚羹、乾麵,或是在準備火鍋、水餃醬料的時候添一點醋,味道頓時解膩爽口。
然而,吃醋可不僅為了享受那股令人上癮的酸勁,其實也具諸多健康益處,但不當喝醋也可能造成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甚至連體重和血糖也同步上升?
到底該如何「正確吃醋」,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不傷身?讓《Hello醫師》為你說明吃醋的8大好處、醋應該要怎麼喝,以及各類醋品的挑選秘訣!
吃醋的8大好處
- 刺激胃酸分泌、促進消化:醋在人體內代謝前,本身是弱酸,因此適量吃醋,對原本胃酸分泌較少的人來說,能夠刺激胃酸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反之,消化道功能或胃酸分泌正常的人,吃醋就未必具有相同功效。
- 天然酵素有助消化吸收:天然釀造醋是經由發酵而製成,因此含有酵素。人體所有的細胞、消化代謝過程,都需要酵素作用。補充酵素可協助腸胃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消化與吸收,減少胃脹、頭暈、體力不佳等情形。
- 避免乳酸堆積,消除疲勞:醋酸及檸檬酸在體內養分的氧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當人體食用醣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後,必須經過酵素消化及一連串醣解作用,才能將大分子、多醣的澱粉,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成為人體可用的能量與動力來源。吃醋能促進細胞內葡萄糖的代謝分解,提供人體所需活力及能量,避免乳酸堆積、身體疲勞。
- 可能降低血壓:動物實驗指出,醋酸、蘋果醋、糙米醋及穀物醋等天然釀造醋所含的鉀,可幫助人體排出過剩的鈉,維持體液平衡,進而達到抑制血壓上升、預防高血壓的效果。
- 降低血糖:研究指出醋酸可抑制腸道醣類消化的活性,如澱粉、麥芽糖、蔗糖、乳糖等,因此飯後喝醋可減少糖的吸收,進一步降低血糖與胰島素分泌,有益於糖尿病患維持血糖穩定。
- 可能降低體重及膽固醇:一研究將受試者分為2組,1組在午餐及晚餐時飲用15毫升蘋果醋,另1組則正常飲食,2組每日攝取熱量皆受限、低於正常值。經過3個月後,喝醋組的體重及膽固醇指數皆比正常組低一些,顯示醋可能具有控制體重及膽固醇的功效。
- 提高鈣質的吸收率:因醋為酸性,有助於將食物中(如大骨湯)的鈣質釋出,提升鈣質的吸收率。(延伸閱讀:「電話線菜」高鈣又防便祕!海茸4大功效一次告訴你!)
- 預防結石:尿液若偏中性或酸性時,身體容易形成結石。研究顯示吃醋可使尿液酸鹼值趨向鹼性,降低結石形成風險。此外,醋還能促進人體代謝鈉,使身體順利排水,不易產生結石。
由上述內容可知,醋對人體確實有益,但不當食用醋,可能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帶來疾病。以下為大家介紹市面常有的醋品、選醋與喝醋的注意事項。
[embed-health-tool-bmi]
市面上有3種醋 喝錯反傷身
市面上常見的醋主要可分成3類:
- 天然釀造醋:以穀物、水果等天然食材為原枓,經酒精、醋酸菌發酵與過濾來製作,製作時間長,味道較香醇,久放會出現沉澱物。
- 合成醋(化學醋):以冰醋酸(石油提煉)為原料,加水稀釋到濃度3~4%,添加氨基酸、有機酸、果汁、調料、香辛料、食用色素等成分製作而成,味道較刺鼻、死鹹,久放不會出現沉澱物。
- 混合醋:以釀造醋及合成醋混合而成,市售醋飲多屬此類,並添加糖、濃縮果汁與香料。
3種醋品中,以天然釀造醋對人體最好,因為天然釀造醋沒有經過高溫與過度加工,可保留完整營養及活性酵素,而且也未添加多餘的糖,以及濃縮果汁與香料等化學物質。
反觀化學醋,因經過多重加工,酵素含量少,製作本身使用冰醋酸(不含有機酸),在代謝後不會在人體產生礦物質,缺少礦物質的營養,營養價值較低。
喝醋6大注意事項
- 不要空腹喝:空腹喝醋會傷害胃壁,時間一久會使胃黏膜受損、甚至惡化為胃穿孔,胃酸過多也會導致胃食道逆流。
- 不要喝太多:醋進入人體後,會先由食道及十二指腸吸收酸性的部分。而飲用大量或未稀釋的醋,都會造成食道跟腸胃受酸侵蝕,而引發不適,甚至提高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
- 果醋需稀釋才能飲用:未稀釋的醋酸性過強,容易對腸胃造成傷害。稀釋的比例依個人體質而定,建議可以商品上的參考指示為主,若飲用後感到不適,再逐漸增加水的比例。建議每日不要喝超過300c.c.的稀釋醋。
- 喝醋後馬上漱口:醋的pH值大於7,屬於酸性,因此含於口腔時間愈久,愈容易加速齒質酸蝕和軟化。建議喝醋時盡速吞下,減少牙齒浸泡在醋的時間,並於喝完後漱口,稀釋口腔酸度,避免牙齒受損或成為敏感性牙齒。(延伸閱讀:用吸管喝飲料!5方法抗牙齒酸蝕)
- 腸胃不適或服用特定西藥的人不宜喝醋:腸胃不適或敏感的人,容易因醋而產生更強烈的不適反應。部分西藥如磺胺類藥物、碳酸氫鈉、氧化鎂、胃藥等鹼性藥物,會與醋會產生酸鹼中和的效果,使藥效無法發揮。建議正在服用藥物者若要喝醋,應先詢問醫師或藥師。
- 選擇添加糖少的醋品:市面醋飲多有添加糖分,以增加風味,因此經常飲用易因糖攝取過多而使血糖與體重上升。建議以天然釀造醋加水製作無額外糖分的稀釋醋來飲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