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人體是各種微生物的家,它們雖然通常是無害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是影響我們和旁人健康的傳染病成因。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搜尋所有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引起的傳染病的介紹。

基礎知識

傳染病

芬普尼 (Fipronil) 是什麼?芬普尼蛋吃多少超標?如何退費?一文完整解析

市售雞蛋遭檢出農藥殘留芬普尼(Fipronil)超標,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日)署長姜至剛表示,目前相關問題批號蛋總數約15萬顆已下架回收,消費者可認明雞蛋上噴印的溯源碼第一行I47,勿再食用。究竟芬普尼是什麼?芬普尼蛋吃多少會超標?如何辨識芬普尼蛋?如何退費?《Hello醫師》為您詳細解析。 芬普尼是什麼?可以殺什麼蟲? 芬普尼(Fipronil)是一種廣效型殺蟲劑,屬於phenylpyrazole化學類,對於甲殼類動物、螞蟻、白蟻、甲蟲、蟑螂、扁蝨、浮游動物和蜜蜂等昆蟲具殺蟲活性,因此芬普尼常當作殺蟲劑使用。 目前芬普尼主要核准可用在農藥、動物用藥及環境用藥等3大類: 1.農藥 用於土壤控制玉米上的「玉米根蟲」 用於十字花科及馬鈴薯上的「小菜蛾」 2.動物用藥 治療及預防犬、貓等動物之跳蚤、壁蝨 3.環境衛生害蟲防治 一般環境用藥:主要為防治蟑螂、螞蟻、蠅類及火蟻等環境衛生害蟲,民眾可直接購買 特殊環境用藥:以防制白蟻為主,包括乳劑、油劑及懸浮劑等劑型。 芬普尼禁用在哪些用途? 嚴禁用在供人類食用的飼養禽畜中,包括豬、牛、雞等 農業部2016年1月起刪除「4.95%芬普尼水懸劑」之使用方法及範圍,禁用在包含包葉菜類、芒果、小黃瓜、茄子及紅豆 農業部2017年9月6日公告「4.95%芬普尼水懸劑為禁用農藥」,禁止加工、輸入、分裝、販賣及使用,並刪除農藥芬普尼用於紅豆、包葉菜類、茄子、小黃瓜及芒果之殘留容許量 雞蛋殘留芬普尼的合法上限是多少? 根據衛生福利部「動物產品中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之禽蛋芬普尼殘留標準,雞蛋中的芬普尼(及其代謝物)殘留上限為0.01ppm。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表示,由於國外種植黃豆、玉米、小麥等飼料穀物時,可使用芬普尼,雞隻吃了可能形成殘留,因此,國際上都對雞蛋訂出芬普尼殘留標準,包括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為0.02ppm、日本為0.02ppm,美國則為0.03ppm;與國際相比,國內標準相對嚴格許多。 過去也曾爆出芬普尼蛋事件?歷年檢出紀錄一覽 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表示,經聯合各縣市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禽畜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測計畫」,自2018年起至2025年10月,市售雞蛋抽驗計4,232件,結果農藥殘留均符合規定。 不過,自2017年至今,國內總共爆發3次芬普尼雞蛋事件,3次都出現在彰化養雞場: 2017年8月,在彰化3處養雞場檢出雞蛋芬普尼農藥超標,分別為0.05ppm、0.22ppm及1.53ppm,嚴重超標。 2019年1月,在彰化1處養雞場檢出雞蛋芬普尼殘留超標,分別為0.03、0.04及0.06 ppm。 2025年10月,在彰化1處養雞場檢出芬普尼殘留超標為0.03 ppm,同樣超過標準0.01 ppm。 芬普尼對人體有害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毒理分類,芬普尼被歸類為 中等毒性(Class II)農藥,代表在高劑量或長期暴露的情況下,芬普尼可能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 根據美國環保署(EPA) 的毒理分類,芬普尼被列為 「可能對人類致癌(Group C – Possible Human Carcinogen)」,根據動物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芬普尼可能導致老鼠出現肝臟腫瘤與甲狀腺異常。 目前尚沒有足夠的人體研究證據,可證實芬普尼會直接導致癌症。 芬普尼蛋吃多少才會造成健康風險? 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說,「劑量決定毒性」,任何對人體的健康影響,都與劑量有關,因此,須在短時間內吃進大量芬普尼蛋,急性約大量吃一百顆、慢性每天吃7、8顆吃一輩子,才會對人體產生健康風險。 例如:60公斤成年人,在24小時或更短時間內,吃進100顆約60克的芬普尼蛋,才可能出現短期的健康風險。 這次共有幾顆芬普尼蛋? 姜至剛表示,今年(2025)檢出的芬普尼雞蛋,是出自彰化文雅畜牧場;彰化縣衛生局在10月底執行「114年度禽畜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測計畫」時,發現「鮮健蛋品洗選蛋(白殼雞蛋)」(噴印溯碼編號:I47045-251023C)檢出農藥殘留「芬普尼代謝物(Fipronil-sulfone)」含量0.03 ppm,不符合「動物產品中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的殘留容許量標準0.01 ppm,因此,在11月4日一確定檢驗結果,便立即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回收,停止販售。 另外,彰化縣衛生局同步清查,來自同一畜牧場的洗選蛋品,同樣檢出芬普尼代謝物含量不符合規定;食藥署表示,受影響的芬普尼雞蛋總數約15萬顆。不過,因在此次抽檢之前上市的蛋品,早已流入市面,難以回溯追查是否同樣有問題,「若要回推實際芬普尼蛋數量,恐怕會無限大」。 芬普尼蛋流向哪些縣市、賣場?有哪些品牌? 食藥署表示,目前被驗出芬普尼的蛋品約約15萬顆,總共流向以下9個縣市: 桃園市 新竹縣 台中市 雲林縣 南投縣 嘉義縣 嘉義市 台南市 高雄市 食藥署指出,蛋品主要流向上述縣市之全聯、楓康等銷售通路,亦有流入傳統市場之散蛋,請民眾若有購買到該批蛋品,應立即停止食用。 受影響之芬普尼蛋總共有以下9個品牌: 四日鮮蛋 10粒裝(溯源碼I47045-251103C) 巨的卵(白殼雞蛋)10粒裝(I47045-251103C) 大巨蛋(白殼雞蛋)10粒裝(溯源碼I47045-251023C、I47045-251027C、I47045-251030C、I47045-251103C) 悠活鮮蛋(白殼雞蛋)10粒裝(溯源碼I47045-251023C) 富翁洗選蛋(白殼雞蛋)10粒裝(溯源碼I47045-251023C、I47045-251030C) 初卵頭窩蛋(白殼雞蛋)10粒裝(溯源碼I47045-251023C) 四季巨蛋(白殼)10粒裝(溯源碼I47045-251023C) 香草園洗選蛋 10顆(溯源碼I47045-251027C、I47045-251103C) 鮮健蛋品洗選蛋(白殼雞蛋)10粒裝(溯源碼I47045-251027C、I47045-251030C、I47045-251103C) 芬普尼蛋如何辨識? 姜至剛說,可從雞蛋上的噴印溯碼編號,辨識市售洗選蛋是否為此批受影響的芬普尼雞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行的I47045,I47代表畜牧場,045代表洗選場,「若有確定就不要吃,若還沒吃就退費」。 另外,第二行編號則為此批受影響的芬普尼雞蛋出產日期,民眾也應多加注意,不要食用: 溯源編號第一行:I47045 溯源編號第二行: 251023C 251027C 251030C 251103C 姜至剛說,若民眾購買的是散蛋,一定要掃蛋品上的QRCode,以確保是否為同批受影響之蛋品。 芬普尼蛋可退費嗎?如何退費? 食藥署表示,民眾若有上述溯源編號的蛋品,都可向賣場要求退費。即使已開封,也可檢具相關購買證明如發票,向原購買賣場或店家退費。 芬普尼蛋會導致蛋品漲價嗎? 姜至剛表示,國人平均每天食用雞蛋量為1顆,平均每天總產量約2400萬顆,此次芬普尼蛋的畜牧場日產量約4萬顆,因此,對價格影響波動有限。 芬普尼蛋相關罰則為何? 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規定,食品殘留農藥或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另依《食安法》第44條第1項第2款規定,違反第15條第1項規定,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另外,食品經依第41條規定查核或檢驗者,由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查核或檢驗結果,有第15條第1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依食安法第52條第1項第1款規定,應予沒入銷毀。 芬普尼來源為何? 因國外允許黃豆、玉米、小麥等飼料穀物可使用芬普尼,雞隻吃了可能形成殘留,不過,農業部畜牧司家禽生產科陳志維科長表示,目前抽驗該畜牧場的飼料合格;至於詳細芬普尼來源,仍要進一步清查。 如何避免買到芬普尼蛋? 為預防累積攝入芬普尼蛋風險,建議選購來源明確,並輪換蛋品來源,避免單一來源長期攝取超量。 消費者怎麼做? 確認檢出:確認蛋品溯源編號,例如「I47045」批號即為本次公布受影響者。 請勿食用:若已購買該批次或批號相近商品(公告批號以內),請停止食用。 退貨回收:請持購買憑據向原販售通路退貨。 […]

探索更多傳染病類別

看更多 傳染病 相關文章

其他細菌感染

隱球菌病: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隱球菌病的定義 什麼是隱球菌病 隱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種呼吸時吸入新型隱球菌引起的疾病。健康的人鮮少罹患此疾病,但對免疫系統異常的人來說,這種病特別危險,因為身體缺乏抵抗隱球菌感染的能力。 隱球菌病多常見 健康的正常人鮮少受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感染,通常感染的情形都發生在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身上,尤其是罹患重症愛滋病(AIDS)者。隱球菌可透過避免危險因子來避免感染。若需要更多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隱球菌病的症狀 哪些是隱球菌感染的症狀 健康的人感染隱球菌幾乎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不過,在免疫系統較弱的人身上,可能會造成腦部感染。而神經(腦部)症狀較晚出現,因此,多數感染者被診斷出來時都會出現腦部及脊椎腫脹發炎。下列是其他有可能出現的症狀: 視力模糊或複視 骨頭疼痛或胸骨疼痛 胸痛 意識不清 乾咳 疲勞 發熱 頭痛 噁心 皮疹,包括微小的紅斑(Petechiae,又稱瘀點、出血斑)、潰瘍或其他皮膚病變 不尋常出汗或晚上過度出汗 腺體腫脹 非預期體重減輕 上述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聯繫醫師。 什麼時該看醫師 若您出現上述症狀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請與醫師討論以得到最妥善的治療。   隱球菌病的原因 新型隱球菌會導致此疾病,且通常在土壤裡找到。若您吸入新型隱球菌,便會使肺部受感染。感染可能自行痊癒、或者留在肺部或擴散至全身。新型隱球菌感染通常發生在免疫系統低下的人身上,且為最常見的愛滋病患者致命感染。   隱球菌病的風險 什麼會提高隱球菌感染的風險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容易受感染,例如: 愛滋病患者 服用高劑量皮質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 medication) 接受癌症化療 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 隱球菌病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隱球菌感染 醫師可透過下列檢查及檢驗來診斷隱球菌感染: 血液培養 頭部斷層掃瞄 痰液培養(含抹片篩檢) 肺部切片 支氣管鏡檢查 腰椎穿刺(Spinal tap) ,取得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腦脊髓液培養及檢測是否出現感染 胸腔X光 隱球菌抗原測試(尋找特定可進入血液的新型隱球菌) 如何治療新型隱球菌感染 有些感染不需治療,不過,一年內必須定期檢查,以確保沒有擴散。若出現肺部病變或擴散,應開立抗菌藥物。可能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以下為可能治癒的藥物: 兩性黴素B(Amphotericin B) 氟胞嘧啶(Flucytosine) 氟康唑(Fluconazole) 請注意!服用兩性黴素B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 隱球菌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改善隱球菌感染: 若您的免疫系統較弱,請避免到高汙染地區。 好好休息,直到發燒及咳嗽痊癒。 服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已減緩疼痛及退燒。 喝足後的水並均衡飲食。若容易噁心嘔吐,請少量多餐。 定時回診,以防病情復發。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食物中毒

冬天狂腹瀉嘔吐?諾羅病毒症狀、感染途徑及5大感染注意事項

冬天一到,人待在室內的時間相對很高,因此也帶來了諾羅病毒(Norovirus)感染的風險,如果您發現有嚴重腹瀉及嘔吐的症狀1~2天,很有可能就是徵兆;諾羅病毒感染途徑,通常透過食物和水傳給人,傳染力強,容易造成群聚傳染;《Hello醫師》帶您了解關於諾羅病毒的症狀、感染途徑及感染後注意事項。(推薦閱讀:病毒性腸胃炎) 諾羅病毒的症狀有哪些? 諾羅病毒也稱冬季嘔吐(Winter vomiting),或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是一群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感染結果相似於食物中毒,會導致胃和腸發炎,潛伏期為12至48小時,須注意症狀如下: 噁心 嘔吐 腹瀉 胃絞痛 合併發燒 寒顫 倦怠 頭痛 身體痠痛 若有反覆的腹瀉及嘔吐,它可能會造成身體脫水(Dehydration),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體液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 諾羅病毒的感染途徑為何? 只要在人群很多的地方,像是醫院、養老院、學校、郵輪、運動會等場所,諾羅病毒就可以快速地造成人與人傳染,並不受高低溫及消毒環境所影響,而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常見感染途徑如下: 吃到遭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 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後,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造成感染 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 因病毒類型不只1種,加上高度感染性,不管是手部接觸、共用餐具或飛沫接觸,都有可能「中招」。(推薦閱讀:沙門氏菌生命力強!當心腹瀉嘔吐食物中毒) 諾羅病毒可施打疫苗預防嗎? 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產生多種型別病毒株,即使已遭感染,仍無法對其他型別的諾羅病毒產生免疫力,未來仍有遭受感染的可能,目前也沒有疫苗可以施打。 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非常強,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案例即使在感染恢復後二星期內,其糞便仍有具感染力的病毒,務必要小心避免接觸。 如何避免感染諾羅病毒? 注意個人衛生及勤洗手: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注意飲食清潔: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完全煮熟後再食用;若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病患用品立即清潔: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污染的衣物或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 病患生活調整:病患應在腹瀉或嘔吐症狀解除後2日,再接觸健康的人或調理食物。 新生兒哺育: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 避免飛沫感染: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 感染諾羅病毒後5大注意事項? 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在家隔離和休息,病症自然會漸漸淡化,過幾天就會完全痊癒,5大注意事項如下:(推薦閱讀:腹瀉與消化不良時…請避開這些飲食) 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 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 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 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 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如果過了3天病情仍沒好轉,或是出現不明的症狀,請馬上就醫詢問,為避免被其感染,應於症狀解除前不跟人群接觸、保持清潔衛生、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物,至於患有急性腸胃炎的病人,請暫時先不要下廚,以免在處理食物過程中散播病菌。(推薦閱讀:盲腸炎還是闌尾炎?了解原因症狀,別怕開刀)


疱疹

巨細胞病毒: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巨細胞病毒的定義 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檢驗,主要是要檢查體內血液的抗體,對感染反應,同時也直接檢測體內是否有巨細胞病毒存在。巨細胞病毒與疱疹(Herpes)、人類疱疹病毒第4型(Epstein-Barr virus),引起水痘(Chickenpox)、帶狀疱疹(Shingles)的水痘帶狀皰狀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屬於同一族群。因此,感染上巨細胞病毒是很常見的。 巨細胞病毒是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感染;懷孕時,母親可能會感染巨細胞病毒,或是因為過去曾經感染而再次復發。大約10%受到感染的嬰兒,會導致智能障礙(Mental retardation)、聽力受損的永久性傷害。如果是胎兒階段受到感染,可能會造成小頭症(Microcephaly)、腦水腫(Hydrocephalus)、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甚至死亡。 TORCH這個字是由下列5種疾病的英文字字首組成:弓蟲症(Toxoplasmosis)、其他疾病(Other diseases)、德國麻疹(Rubella)、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疱疹(Herpes),意思是指會對胎兒造成有害結果的一些傳染性病原體(Pathogen)。 為什麼會感染巨細胞病毒 胎兒、兒童,與青少年很容易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的風險較高的族群有,男同性戀者、接受器官移植患者,與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一般感染的途徑,大多是接觸到人體的體液或尿液。此外,輸血也是常見造成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方式。大多數巨細胞病毒的急性感染患者,幾乎沒有、或是只會出現不明顯的症狀。 如果您出現巨細胞病毒感染症狀,下列檢查可以確認您是否真的受到感染。從移植患者的移植器官,或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從血液得到檢體、體液,或切片樣本組織,便可以診斷是否感染巨細胞病毒。 懷孕時,檢驗確認是否感染巨細胞病毒,是很重要的。懷孕的媽媽體內雖然有抗體,但巨細胞病毒仍然有機會再活化,並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孕婦在懷孕時如果有新的感染,最好是做羊膜穿刺檢查;醫師會將細長的針穿過孕婦肚皮、子宮壁,抽取一些羊水(Amniotic fluid),進行檢驗。通常經由一般的超音波檢查,發現體內有巨細胞病毒造成的異常情形,或有其他感染現象時,羊膜穿刺檢查就變得較為重要。 如果您或您的醫師認為,您的寶寶感染先天性巨細胞病毒(出生時即感染),會在出生後的3星期內做檢驗確認。因為超過3週以上再做檢驗,那就無法確認寶寶是否有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感染原因很可能被醫護人員、兄弟姊妹,或其他已經感染巨細胞病毒的孩子傳染。 如果您有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進行巨細胞病毒檢查是很重要的,如:若您患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即使您目前沒有任何感染症狀,您還是要定期接受巨細胞病毒感染相關併發症的檢查,如:視力、聽力等併發症。 巨細胞病毒的檢查前注意事項 醫師會對巨細胞病毒進行移植、隔離與鑑別,然而透過這些方法,醫師並無法分辨感染是否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或靜休性感染(Inactive infection)。您的醫師也可能檢查血液中的病毒抗體,以了解更多關於疾病的事。一般而言,體內抗巨細胞病毒免疫球蛋白G型抗體(Immunoglobulin G),多年後力價(Titre,病毒或抗體的含量)還是會很高。其他抗體也會用來檢測感染期間長短。值得注意的是,要正確檢驗是否有巨細胞病毒感染,聚合酶連鎖反應是靈敏度高、簡單且直接的方法。 要進行這些手術前,您必須完全了解相關注意事項與禁忌是很重要的。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取得進一步資訊。 巨細胞病毒的檢查過程 檢查巨細胞病毒如何做準備 您的醫師會跟您說明檢查實施過程 您不需要為檢查做特別準備 巨細胞病毒的檢查過程 為了要培養分離菌,您的醫師會從尿液、痰或唾液當中,選擇樣本。您的醫師會請您提供最新取樣的樣本。 樣本取得後,醫師會在病理實驗室進行培養,大約需要3~7天的時間。 如果要檢測體內力價或抗原抗體(Antigen antibody),醫師在取得血液樣本後,會裝入有黃色或紅色蓋子的試管。 如果您懷孕了,而且覺得自己可能有急性感染,請您儘快去看醫師,抽取樣本做檢驗。 在第1次取得樣本後,大約2~4星期,您的醫師會請您回到醫院,再抽取其他樣本做檢驗。 巨細胞病毒檢驗做完後該如何處理 抽血後,您要在傷口貼繃帶,並且按壓傷口,以防血流出來。 如果您對巨細胞病毒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巨細胞病毒的檢驗結果 檢驗結果的意義是什麼 結果正常:沒有感染巨細胞病毒。 結果異常:感染巨細胞病毒。 體內有巨細胞病毒抗體存在,表示曾經感染過,或是目前感染巨細胞病毒。如果體內抗體數量(Antibody titer,又稱抗體力價)在幾個星期內持續增加,表示您已經感染,或最近曾經感染巨細胞病毒。 有免疫缺乏(Immunodeficiency)的患者,慢性巨細胞病毒感染(體內存在巨細胞病毒抗體,長期以來沒有改變)的情況會再復發。由於個別醫院、檢驗室作法不同,巨細胞病毒檢查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有任何問題,請針對您個人的檢查結果,與您的醫師詳細討論。


其他細菌感染

組織漿菌症

組織漿菌症的定義什麼是組織漿菌症 組織漿菌症(Histoplasmosis)的感染,常常是因為吸入潛藏在鳥類和蝙蝠糞便裡的真菌孢子,每當打掃或房屋拆建時,這些孢子就會散播於空氣中。另外,土壤受鳥類或蝙蝠汙染,同樣也會散播莢膜組織胞漿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因此,農夫和景觀設計師均為感染的高風險者。 大部分感染莢膜組織胞漿菌的人,常常沒發覺自身有症狀,或被感染。對嬰兒,或缺乏抵抗力的人,組織漿菌症可能會很嚴重。然而,目前仍有方法能有效治療症狀。 組織漿菌症有多常見 組織漿菌症十分常見,它可能會影響各個年齡層的人。然而,若減少風險因素,便能有效控管該病症。請諮詢醫師,獲取更多資訊。 組織漿菌症的症狀組織漿菌症有哪些症狀 組織漿菌症有許多類型,最輕微的不會顯示出跡象或症狀,但最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一旦出現症狀,通常會持續3~17天,症狀可能如下: 發燒(Fever) 寒顫 頭痛(Headache) 肌肉痠痛 乾咳 胸部不適 有些人罹患組織漿菌症後,會出現關節疼痛或皮疹;擁有潛在肺病,例如:肺氣腫(Emphysema)的患者,很有可能衍生慢性的組織漿菌症。慢性的組織漿菌症的症狀可能包含體重減輕和咳血,有時候會類似肺結核(Tuberculosis)。如果對於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的抵抗力衰弱,在接觸鳥類或蝙蝠糞便之後,罹患類似流感的症狀,請諮詢醫師。 組織漿菌症的原因組織漿菌症,主要由莢膜組織胞漿菌的生殖細胞及孢子所造成。孢子非常輕,當打掃環境,清理灰塵髒汙時,很容易就跟著氣流飄浮起來,散播至空氣中。即使過去曾罹患組織漿菌症,患者也可能再度感染,然而,狀況相對來說會較輕微。莢膜組織胞漿菌喜於潮濕天然的土壤繁殖生長,特別是有鳥類或蝙蝠糞便的地方。也因此,在雞舍、穀倉、洞穴或公園容易有莢膜組織胞漿菌。 組織漿菌症的風險因素當吸入愈多孢子,就愈可能罹患組織漿菌症。可能曝露於莢膜組織胞漿菌的職業如下: 農夫 除蟲工作 養家禽者 建築工人 屋頂維修工 景觀設計師或園丁 山洞探勘者 嚴重感染的風險: 小孩和長輩因為免疫力較差,所以他們很可能會感染傳染性的組織漿菌症。另外,可能弱化免疫力的因素如下: 愛滋病毒(HIV)或愛滋病(AIDS)。 密集的癌症化療。 皮質類固醇,例如普賴鬆(Prednisone)。 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TNF inhibitors),經常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器官移植抗排斥藥物。 組織漿菌症的診斷與治療以下所提供的訊息不能取代任何醫療建議。 請務必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取更多訊息。 組織漿菌症如何診斷 診斷組織漿菌症可能複雜,依據影響的部位而定。雖然輕微的組織漿菌症通常不需要特別檢查,但是,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仍然相當重要。檢查組織漿菌症也有限制,舉例來說:檢查可能要花6星期取得結果。另外,醫師可能建議透過別種方式,採集樣本: 肺分泌物 血液或尿液 肺組織切片 骨髓 組織漿菌症如何治療 輕微的組織漿菌症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但如果症狀較嚴重,或者罹患的是慢性或傳染性的,患者則需要透過抗菌藥物(藥丸或靜脈注射劑)的治療。 組織漿菌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應付組織漿菌症: 避免接觸風險因素:抵抗力較弱者,請別靠近新建物,以避免接觸汙染土壤,同樣地,山洞探勘和養鴿或雞也不建議。 清水噴灑土壤:因需接觸土壤之前,建議先用清水噴灑土地、雞舍和穀倉,藉此能降低真菌孢子恣意散播於空氣的風險。 善用口罩或面罩:相信戴上口罩或面罩,是最好阻隔自己和真菌孢子的最好方式。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細菌感染

超級傷寒首例!病毒抗藥性強且會致命

擁有一套完整的衛生措施不可少,由於近期國內一位男性因出差緣故,被證實了感染廣泛抗藥性傷寒菌株(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yphoid fever,XDR typhoid fever),並造成嚴重腹瀉、發燒、紅疹等症狀。而且由於它的抗藥性很強,若不給予正確的治療恐有致命的風險,因此也被叫做「超級傷寒」,以下帶您一一了解。 我國也有4宗傷寒沙氏桿菌病例 此病毒屬於傷寒(Typhoid fever)的一種,會藉由傷寒沙氏桿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腸胃道傳染;多發生在水源不乾淨,且醫療缺乏的地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過去3年間,廣泛抗藥性傷寒菌株感染的病例已破5千宗病例,且疫情集中在巴基斯坦(Pakistan),其中又以首府喀拉蚩(Karachi)和海德拉巴(Hyderabad)區域最為嚴重。其他感染的國家還包括有:印尼、柬埔寨、印度、菲律賓、緬甸、中國大陸,以及馬來西亞。 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9月23日,我國共有18宗傷寒病例,其中4宗為本土病例。由於傷寒傳染性極強,因此只要處於較差的衛生環境下,都有可能受其病菌所感染,提醒民眾務必時時保持良好的清潔衛生。 所以即使離開疫區,回國也千萬別大意,因為傷寒的潛伏期約8~14天,但也有可能由3~60天不等,建議這段期間要留意觀察身體狀況,若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咳嗽等症狀,請馬上向專業醫師求助,並告知您的旅遊史及飲食史。 多數抗生素無效,出國請先打疫苗 由於傷寒沙氏桿菌有對抗生素的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t,AMR),且它能抵抗絕大多數的抗生素,因此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目前僅能透過使用後線抗生素進行治療,包含口服亞藥索黴素(Azithromycin),或注射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如果近期計畫至傷寒高風險國家或地區,請於出國前2~4週先接受傷寒疫苗的諮詢及評估,特別是要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民眾,凡滿2歲以上者皆可接受此疫苗接種。 要預防傷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確保食物充分煮熟再食用,並飲用煮沸過後的水,外出則使用瓶裝的礦泉水。此外,吃飯及如廁前後,都要用肥皂或洗手劑澈底洗手乾淨,這能大大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


蚊蟲叮咬感染

屈公病疫情擴大!疾管署呼籲:4招預防方法

透過蚊子傳染的疾病,例如登革熱(Dengue Fever)或屈公病(Chikungunya),散播速度非常快,問題相當棘手,每年政府都會動用大量資源,防止病媒蚊孳生,預防疾病爆發。自2019年7月台灣出現首例屈公病本土病例後,每年都有通報案例,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2024年共有20例,今年累計至8月也有17例。究竟屈公病該如何預防?症狀為何?《Hello醫師》為您詳細介紹。 屈公病最新政府資訊 據疾管署公告屈公病最新資訊,今年(2025)截至 8月7日累計17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分別自印尼13例、菲律賓2例、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各1例移入,病例數為近6年同期最高。 屈公病分佈縣市 各縣市病例數 桃園市 4 台中市 3 新北市 3 台南市 2 新竹縣 1 新竹市 1 澎湖縣 1 彰化縣 1 高雄市 1 屈公病的症狀表現 感染屈公病主要是遭帶病毒的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或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叮咬所致,潛伏期約為2~12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主要病症為突然發燒和關節疼痛。 感染屈公病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肌肉疼痛 頭痛 噁心 疲勞 起紅疹 其中關節疼痛會讓人感到非常虛弱 以上症狀通常會持續數天或數週,少數案例最久甚至可長達數月或數年。 多數病人感染屈公病後,都能完全康復,但偶爾也會出現眼睛、神經、腸胃道或心臟等部位的併發症,病情嚴重狀況也不常見,除非是新生兒、65歲以上老人、抵抗力較低者,或患有高血壓(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 一般來說,屈公病容易被誤診為登革熱,因為症狀相似,只是程度通常較輕微。可以參考下圖,學會分辨屈公病與登革熱的差別。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管署) 屈公病的傳染方式 根據疾管署公告,人類會因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感染,但不會直接人傳人,且發病的前2天至發病的後5天期間,病毒會在血液中活動,稱之為病毒血症期(Viremia)。 若此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將如同病媒蚊般,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跟登革熱一樣,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巡、倒、清、刷  防止病媒蚊孳生 目前沒有疫苗或抗病毒藥物能治癒屈公病,故治療通常僅以緩解症狀為主。因此若要預防屈公病,杜絕病媒蚊的孳生與防止疫情擴大為最有效的方式。 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徹底執行「巡、倒、清、刷」的動作,以清除生活周遭的病毒孳生源。 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有無可能積水的容器。 倒:倒掉積水,並將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清:收拾減少生活周遭閒置的容器,或將其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刷:去除蟲卵,所有欲持續使用的器具也都應徹底清潔。 疫區旅遊要小心  防蚊措施不可少 疾管署也呼籲,計劃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如果出現疑似屈公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最近的旅遊和活動史,以利通報作業和診斷治療及早順利進行。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傳染病

小心!茲卡病毒也會透過性交來傳染

聽起來可能會讓你非常驚訝,但是茲卡病毒(Zika virus)已經被證實,除了透過蚊子傳染之外,也會透過性交作為傳染途徑。因此,我們該如何同時保有親密關係、又可預防茲卡病毒呢?準確來說,茲卡病毒會透過肛交、陰道性交或口交傳染。除此之外,若您和性伴侶共同使用情趣用品,那麼感染茲卡病毒的風險就會特別高。因此,即使您的感情關係很穩定,您還是有可能感染茲卡病毒。值得注意的是,茲卡病毒在精液的存活時間比在其他體液都還要長,因此男性和女性的罹病時間也有所不同。 性交時該做什麼防護? 使用保險套能大幅降低罹患茲卡病毒的機率。 每次性交,不管是怎麼樣的性交方式,整個過程都一定要用保險套,可以諮詢醫師,以了解保險套的正確使用方法,也可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 到茲卡病毒疫情國家該注意什麼? 建議孕婦盡量不要去有茲卡病毒的疫情國家。若一定要去,請先諮詢您的醫師因應措施。 若孕婦和伴侶要一同前往可能有茲卡病毒疫情的國家,請確保每次性交都一定要用保險套,或是也可以暫時不要性交,以保護胎兒的健康安全。 有些人可能已經被感染,只是還沒有出現症狀而已,因此請一定要格外注意。 打算生小孩的夫妻該注意什麼? 想要有孩子的夫妻應該要特別注意預防茲卡病毒,而且必須做定期檢查,以確保身體的健康狀況適合懷孕。此外,也應該諮詢醫師,以了解潛在的風險與因應措施。 其他人該注意什麼呢? 若您沒有懷孕、也沒有懷孕的打算,還是得小心茲卡病毒。因為目前尚未有茲卡病毒相關的疫苗可施打。


其他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無藥醫!5方法了解可預防

您知道伊波拉病毒疾病(Ebola Virus Disease,簡稱EVD)嗎?這個致死率高達90%的危險病毒,多集中在西非周邊的國家,至今仍持續地發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於2018年,共有33起伊波拉病毒死亡案例(死亡率61%)。對此,《國家地理頻道》更將1980年發生在美國的伊波拉事件改編成影集,現在就帶您來了解伊波拉病毒的5個真相! 1. 伊波拉病毒攻擊免疫系統和器官 伊波拉病毒也被稱為伊波拉出血熱(Ebola hemorrhagic fever),因為當它侵入人體裡,就會殺死細胞並攻擊身體的免疫系統和器官,隨著細胞的凝血能力下降,就會出現嚴重出血的症狀。伊波拉病毒的潛伏期是2~21天,在這之前都不會有傳染給他人的危險,但若症狀開始出現,患者就要注意了,前期症狀包括感冒、發燒、疲倦、肌肉痠痛、頭痛、喉嚨痛;後期則會有嘔吐、腹瀉、皮疹、腎和肝疾病徵兆、無故瘀血。 2. 天然宿主是狐蝠經動物傳染給人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伊波拉病毒有6種已發現的屬類,但只有4種會傳染給人,而我們熟知的伊波拉病毒,其實指的就是薩伊伊波拉病毒種(Zaire ebolavirus),其名字因應發生在靠近伊波拉河的村莊而命名。 目前仍不清楚伊波拉病毒的來源,但科學家們推斷它是一種動物傳染病,而大蝙蝠科的狐蝠類,被認為是其天然宿主,病毒經由狐蝠傳播給其他動物,再傳染給人類。 3. 經體液傳播包含餵母乳和性行為 當人接觸到被伊波拉病毒感染之動物的血或體液,包含打獵和準備受感染動物的料理,病毒即會從傷口或黏膜侵入人體內,這就是「溢出物感染」(Spillover event)現象。但其實,真正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染,因為病毒能從被感染者的體液進行傳播,包括血液、母乳、口水、嘔吐及排泄物,甚至連性行為和埋葬儀式,也都會提高感染的風險。 負責照顧伊波拉病人的醫護人員更要謹慎,記得要先穿好醫療手套,在救人要緊的當下,也要切記做好安全防範的步驟。 4. 至今無藥可醫但疫苗可降低發作 雖然至今並無藥物能治療伊波拉病毒,但有實驗疫苗(rVSV-ZEBOV)已證實能幫助降低伊波拉病毒的發作,現階段也已應用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疫情。針對伊波拉病毒病人,醫院能給予基本的醫療輔助,確保身體的含氧量、水分、血壓都處於正常狀態,其生存率還是仰賴自身的免疫能力,愈早接受治療,康復機率就愈高。 5. 勤洗手且離開疫區後自行隔離21天 為避免感染伊波拉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別去受到感染的疫區,若您不幸處在疫區中,要避免接觸感染源的體液和身體,包括不要直接碰觸動物和它的肉,尤其像蝙蝠和人猿類。 此外,謹記要勤洗手,當您在料理動物的肉、到醫院探病時,也務必要戴手套,以防病毒感染。當您離開疫區後,建議先與他人隔離21天,觀察自己身體的狀況是否出現感染的症狀,有任何不舒服請盡速就醫。


蚊蟲叮咬感染

登革熱防治計畫!介紹4類「有效防蚊液」預防登革熱

在身旁飛來飛去的蚊子,不斷在耳邊發出嗡嗡聲,著實令人討厭,最後還會停留在身上叮咬,造成皮膚紅腫、搔癢。牠們更是每年造成數百萬人生病的罪魁禍首。因此,聰明選對驅蟲劑、有效防止蚊子叮咬,預防登革熱(Dengue fever),對自我保健有很大的幫助。 蚊子有感應二氧化碳的神經接收器 不知道您是否注意過,蚊子只會選擇某些特定的人為叮咬的目標? 事實上,蚊子能在很遠的距離,就感覺到您的存在了,因為當您身體發熱排汗、呼吸吐氣排出二氧化碳時,就是蚊子最喜歡的,而且,黏膩汗水中的一些化學物質,也是蚊子的最愛。 驅除蚊子的驅蟲劑能發揮作用,是因為在它的成分裡,可幫助身體阻擋吸引蚊子的化學信號。驅蟲劑裡有多種活性成分,因此當您購買時,除了注意使用期限,也要留意是否能有效驅除不同的蚊子,以下介紹4類除蚊的方法。 防治方法1. 待乙妥驅蟲劑(Diethyltoluamide, DEET,俗稱敵避) 敵避驅蟲劑可能是市面上最早上市、效果最好的一種驅蟲劑,至今已銷售超過60年,在防止、驅除各種蚊子叮咬,保護身體免受壁蝨(Ticks)、蚋(Gnat)、恙蟲(Chigger)等侵擾上,都有很顯著的效果。 您可以將敵避直接擦拭在外露的皮膚上,但1天只能擦1次;由於可能造成皮膚過敏,因此請不要直接塗抹在被衣服覆蓋住的皮膚上。請注意,敵避不可接觸到眼睛,另提醒您使用此劑時,皮膚可能會有滑滑油油的感覺。 防治方法2. 避卡蚋叮(Picaridin)防蚊劑 避卡蚋叮是新上市的防蚊劑,能有效驅除帶有瘧疾(Malaria)病原的蚊子。跟敵避不同的是,避卡蚋叮沒有味道,使用後也不會讓人感到油油的,同時也不會損害衣物或塑膠等東西。 防治方法3. p-menthane-3,8-diol(PMD)驅蟲劑 它是從檸檬尤加利(Lemon eucalyptus,又稱檸檬桉)精油萃取、提煉後,合成的天然物質。研究人員發現,它可以很有效地驅除帶有西尼羅河熱(West Nile virus,一種腦炎病毒)病原的蚊子,跟敵避同樣都是很有效的驅蟲劑,對大多數人而言,使用上也都是安全的。 防治方法4. 其他驅蟲對策 您也可以試試其他3種除蚊的方法,如下: 香茅蠟燭 超音波電子驅蚊器 清除積水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蚊蟲叮咬感染

恙蟲病可致死!夏季高峰這3招預防

每逢夏季戶外郊遊,就會傳出不少恙蟲病(Scrub typhus)的案例,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台灣每年都有恙蟲病的病例生,從4~5月時開始增加,6~7月為高峰期,在2015~2018年間,每年約有350~500個病例。雖然恙蟲病的感染傷口小,但也有造成死亡的風險,民眾仍須多加防範注意,以下介紹恙蟲病的症狀和3個預防方法。 恙蟲病又稱叢林斑疹傷寒,是由一種稱為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細菌所引起的病,該菌會寄宿在恙蟲幼蟲體內,若被有該菌的恙蟲幼蟲叮咬,就會因此感染,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痠痛、長皮疹等症狀。恙蟲病常見於亞洲與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通常恙蟲會生長在荒野、田園、溪邊的草叢堆中,並伺機攀附在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而老鼠是最普遍的宿主。 恙蟲病的症狀 被恙蟲叮咬後,潛伏期有6~21天之久,而通常在10~​​12天時,會開始出現發燒、發冷、頭痛,及全身淋巴結腫大等現象,傷口在初期約為1公分的紅色硬塊,接著變為囊腫,破裂成傷口和結黑色的痂。通常第1週時,發燒的體溫會高達攝氏40~40.5度(°C),並伴隨嚴重的頭痛和咳嗽,在發燒的第5~8天時,會出現斑疹(Macular rash),並延伸到手臂和腿部,這類斑疹也許會迅速消失,但也可能變成斑性丘狀(Maculopapular)的疹子,顏色明顯。 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脈搏增加、血壓降低、脾腫大等症狀,並出現精神錯亂、昏迷、肌肉抽搐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會轉為肺炎(Pneumonia)和間質性心肌炎(Interstitial myocarditis)等,有致命的可能。若初期經過治療,最快可在36小時內開始退燒,若無,則高燒可能會長達2週以上。 預防恙蟲病的3個方法 1. 到郊外遊玩,或到有草叢堆的地方時,最好穿著長袖長褲和中高筒鞋,來遮蓋皮膚預防恙蟲叮咬。 2. 露出的皮膚,可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准,含有DEET(敵避)的防蚊驅蟲劑,但不適用在嬰兒皮膚,或兒童的臉和手上,避免接觸到眼口鼻,且在活動結束後,最好盡快換洗衣物和清潔身體。 3. 住家附近或田園邊的雜草需定期清除,以免恙蟲孳生,也要做好衛生消毒,避免鼠患。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