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與肌肉

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身體,尤其是骨骼、肌肉、關節必然會跟著磨損。所以人們常會出現影響日常生活的病症,如關節疼痛、腰痠、其他骨頭肌肉的損傷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了解更多有關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知識。

基礎知識

骨骼與肌肉

屁股痛恐是梨狀肌症候群!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

梨狀肌症候群為久坐辦公族的常見問題之一,梨狀肌發炎會導致屁股痠痛、麻木,嚴重時,疼痛還會轉移至大腿和小腿,可能影響行走能力;到底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有哪些症狀?梨狀肌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屁股、臀部肌肉解說 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位於臀部深處,左右對稱,屬於中等大小的肌肉,因形似梨子而獲得其名;實際位置在臀大肌(屁股最外圍的肌肉)的下方,連接薦椎及大腿骨前端(又稱大轉子)。 梨狀肌的主要功能為協助大腿做外旋的動作(例如翹腳動作),並負責外展(大腿往側邊抬)及穩定髖關節,舉凡爬樓梯、坐下起身、蹲下或走路,其實都須藉由收縮梨狀肌來完成。 當梨狀肌因過度使用,例如久坐或運動過度,或因外傷撕裂時,就可能發炎腫脹,導致臀部深處疼痛;外加上坐骨神經就位在梨狀肌下方,因此梨狀肌只要腫脹或抽筋時,都容易壓迫到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 屁股痛、抽筋?梨狀肌發炎症狀有哪些?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包括: 屁股深處痠痛:有一個明顯痛點,在坐著或變換姿勢時特別痛,但躺下時就容易好轉。 屁股痠 臀部肌肉緊繃 髖關節緊繃 梨狀肌發炎嚴重,引發坐骨神經痛時,可能產生以下症狀: 大腿後側疼痛:疼痛可能會傳導至小腿和腳後部 腿麻、腳麻 下肢無力、行走不便 梨狀肌症候群原因?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如下: 長時間久坐、蹲坐:造成梨狀肌緊繃發炎 座椅過硬:過度壓迫梨狀肌,引起發炎 習慣翹二郎腿:過度使用梨狀肌 短時間內過度跑跳,或從事會扭轉髖關節的運動:最常見於平日鮮少運動,但一到休假或參加路跑、登山等特定活動時,就突然激烈運動的人 臀部有挫傷、拉傷病史 梨狀肌症候群多久會好?如何舒緩? 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分成以下5種: 伸展運動:透過拉伸臀部肌肉,改善梨狀肌緊繃發炎的狀態。 徒手治療/按摩: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做徒手治療,或自行使用按摩球或按摩槍舒緩,然而,梨狀肌屬於較深層的肌肉,因此按摩較不易有效解除肌肉緊繃。 復健治療:例如電療、熱療(低能量雷射)、照射超音波等常見的健保給付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肌肉鬆弛劑或消炎止痛藥,通常對於短暫的急性疼痛較有用,對於長期慢性發炎效果較差。 注射治療:透過超音波導引,直接向梨狀肌注射類固醇、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又稱PRP增生療法),加速消炎與復原作用。 在一般狀況下,梨狀肌輕度發炎通常只要改善致病原因(例如減少久坐時間)、多休息、服藥及接受復健治療,約1~2週即可改善;然而,若梨狀肌一帶的軟組織受傷、沾黏或神經壓迫較為嚴重,則可能須6~12週以上才能痊癒。 梨狀肌發炎要看哪一科? 建議可赴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由專業醫師評估與診治,並適時搭配物理治療,有效緩解症狀。 屁股痠痛怎麼辦?4招舒緩運動 屁股痠痛時,可透過以下4個伸展動作,改善臀部肌肉緊繃,每個動作可重複3~5次。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1.椅上翹腳 將伸展側的腳(腳踝),放在另一側腳的膝蓋上,維持背部打直;身體前傾,直到抬起腳的臀部變得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2.坐姿後腿伸展 屁股往前坐到椅子前 ⅓ 處,將伸展側腿向前伸直,腳板勾起,另一腳的小腿微向往內收,維持背部打直;同樣前傾身體,直到伸直腳的腿後到臀部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3.躺姿翹腳 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腳彎曲立起,將伸展側的腳(腳踝),放在另一側腳的膝蓋上,雙手抱住下腳,將下腳抱離地面,直到伸展腿的腿後部與臀部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4.躺姿單膝扭轉 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腳伸直,將伸展側的腳彎曲,側放在另一隻腳上,手輕壓彎曲腳(上腳)的膝蓋,往地面施力,另一手自然向側面舒展,臉部朝上;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Hello健康來|屁股痠痛篇》屁股痛!屁股痠痠的好難受?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放鬆技巧,立即改善臀部痠痛!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骨骼與肌肉類別

關節炎

看更多 骨骼與肌肉 相關文章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痛的居家療法!抗發炎食材與運動冷熱敷

膝蓋痛很常見,但有時候痛起來很不舒服,卻沒有嚴重到需要進醫院,怎麼辦呢?以下列出的小秘訣,都是自然、不需藥物的疼痛舒緩方式,在家皆可輕易達成,希望能幫助大家解決膝蓋痛的問題,讓生活更舒適。 試試有抗發炎功效的食材 薑:薑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天然止痛藥,除了可以緩解胃部不適,也可以舒緩關節炎和膝蓋痛。試試把薑與關節炎的處方療法合併使用,會更有降低疼痛的效果。 薑黃:薑黃在印度是種高人氣的香料,除了可以替食物增添美麗的金黃色澤和獨特的風味,其中包含的薑黃素有抗氧化效果,可以幫助身體抵抗細菌和病毒的侵擾,進而減緩關節發炎的現象。(推薦閱讀:薑黃素15大推薦品牌!薑黃功效好處、怎麼吃、何時吃一次看) 柳樹皮:將柳樹皮和其他療法合併使用,可以緩解輕至中度的膝蓋疼痛。可以用咀嚼或泡茶的方式使用柳樹皮,但使用時請適量,大量的柳樹皮會有致毒的危險。 (同場加映:膝蓋痛吃什麼?吃這些幫助緩解膝蓋發炎) 利用運動、冰敷等替代療法 每天運動,讓關節保持活動,可以避免關節僵化,進而減少膝蓋疼痛的機率。 太極拳有助於改善平衡和柔軟度,讓人學會專注,控制自己的內心,不但可以增加膝蓋的活動力,也能減緩疼痛。 維持健康的體重,對膝蓋健康是很重要的,因為體重過重的程度愈嚴重,對膝蓋造成的壓力就愈大。 熱敷或冰敷都能有效減緩疼痛。(建議閱讀:受傷後要冰敷還熱敷?這樣分辨就對了) 適時讓膝蓋休息,不要過度操勞。 加壓或包裹可以減緩膝蓋的腫脹。 把膝蓋墊高。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腫脹: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膝蓋腫脹的定義 膝蓋腫脹就是膝關節內或外腫脹,可能是因為韌帶、軟骨、骨頭、周圍結構受損。膝蓋可能在受傷後突然腫脹,也可能是慢慢累積形成的。 膝蓋腫脹的原因 外力造成的傷害,如運動中急轉彎、急煞、著地姿勢不良、跌倒等撞擊,都有讓膝蓋因用力過度而受損,並使體液或血液在膝蓋中堆積。除了受傷,也有可能是骨折、關節炎(Arthritis)、痛風(Gout)、囊腫、膝蓋骨脫臼、感染、腫瘤、老化等。 膝關節內腫脹可能是因為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韌帶、外側韌帶撕裂,或半月板(膝蓋軟骨) 受傷、膝關節骨折,進而產生滲出液。而膝關節外腫脹,則可能是滑囊炎(Bursitis)、肌腱炎(Tendonitis)、拉傷或扭傷。 膝蓋腫脹有多常見? 膝蓋腫脹很常見,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發生。控管誘發的風險因素,有助於減少此症狀發生,請與醫師討論如何執行。 膝蓋腫脹的症狀 膝蓋腫脹的症狀會依造成的原因而有所不同,腫脹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並同時產生疼痛、壓痛、泛紅,或讓人發燒、發冷。腫脹的膝蓋也可能會瘀青、僵硬,導致行走困難。有些症狀可能沒被列出,若對某些症狀感到疑惑,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出現感染徵兆,如發燒,或患部泛紅、溫熱。 膝蓋、小腿或足部變得蒼白、冰冷。 狀況始終沒有好轉。 有劇烈疼痛,或無法對膝蓋施重。 腿變得麻木、虛弱、刺痛。 膝蓋腫脹的風險因素 以下因素會提高膝蓋腫脹的風險: 因老化而有關節炎。 從事膝蓋需要扭轉的運動,如打籃球。 負重過度,例如背重物或肥胖。 膝蓋腫脹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所提供資訊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膝蓋腫脹 醫師會檢視患者的病史,並進行理學檢查等檢測。醫師也會詢問關於腫脹的感覺、發生狀況、受傷時從事的活動,以及有無舊傷。此外,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關節穿刺術,也都有助於判斷膝蓋腫脹的原因。 如何治療膝蓋腫脹? 膝蓋腫脹若是因潛在疾病造成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或痛風,就必須接受治療才能消除。 如果是因未受傷造成的,受傷後的48小時內的照護很重要,應要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使用彈性繃帶、在膝蓋下墊枕頭、使用拐杖,或進行拉伸和強化肌肉的復健,也很有幫助。 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可緩解疼痛。膝蓋穿刺術也能緩解因腫脹而引起的疼痛,但屬於短期療法,腫脹會再復發,且若處理不當有恐變成感染。視造成膝蓋腫脹的原因,醫師還會建議矯正、支撐架、其他藥物,或手術。 膝蓋腫脹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停止造成腫脹的活動,除非醫師許可。 使用適當的運動技巧和裝備,如運動鞋和護膝。 正確暖身,例如在開始劇烈運動前,先進行一點輕度的有氧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 運動前、後進行伸展運動,特別是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和摑旁肌群(大腿後側)。 詢問醫師,了解病情,找尋最適合自己的預防方法。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醫師請幫我檢查!膝蓋痛的診斷及治療

因為膝蓋痛去看醫師,進醫院後醫師要怎麼知道膝蓋哪裡出問題?發現問題後醫師又會如何治療呢?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就要來向大家說明在醫院檢查膝蓋的過程,以及醫師可能執行的治療方法。 膝蓋痛的初步和進階檢查 為了瞭解膝蓋痛的原因,醫師會進行身體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醫師可能會對患者執行下列動作: 檢查膝蓋是否腫脹、疼痛、柔軟、發熱、有無可見擦傷。 檢查小腿是否可以往不同的方向移動,並觀察移動的幅度。 推動或拉動關節,藉此評估膝蓋結構的完整度。 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更精細的檢查,如下列項目: X光:醫師可能會建議拍X光,藉此觀察使否有骨折或退化性關節炎。 電腦斷層掃描:電腦斷層掃描可拍出各個不同角度的X光照,以建立體內的橫斷面影像。 超音波:利用音波繪製膝蓋和周邊軟組織結構的即時影像,以了解這些結構的運作。 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是使用輻射波和強力磁鐵,繪製出膝蓋內部的3D立體影像。 侵入性檢查:如果醫師懷疑有感染,或患有痛風(包括假性痛風),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血液檢查,或是關節穿刺術。 膝蓋痛的治療方式 不同的病因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痛風等潛在病症,醫師會用處方藥幫助患者舒緩疼痛;有時候,醫師則會建議患者強化膝蓋周圍的肌肉,讓膝蓋更穩固。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和止痛方式,以及降低未來受傷風險的方法。 藥物治療 醫師會直接將藥物注射進關節,例如皮質類固醇、玻尿酸(Hyaluronic acid)、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 物理治療 用於穩固膝蓋的肌肉訓練,會著重於大腿前側的肌肉(股四頭肌)和後側的肌肉(股二頭肌)。要注意運動姿勢和用力方式都要正確,良好的訓練課表,和有助於提升平衡感的運動也都很有幫助。 手術治療 通常膝蓋的手術沒有急迫性,可以先仔細衡量非手術復健和手術重建之間的利弊得失,再決定手術的必要。如果打算接受手術,以下是幾種可能的方式: 關節鏡手術:用於取出膝關節裡的游離體,或用於取出或修復受損的軟骨(尤其是造成膝蓋鎖定的軟骨),也可以用於重建撕裂的韌帶。 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醫師把膝關節中受損最嚴重的部分,換成用金屬和塑膠製成的裝置。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醫師會將大腿骨、脛骨、膝蓋骨上的受損骨頭和軟骨切除,並用合金、高級塑膠和聚合物製成的人工關節替換。 替代療法 有些替代療法或許無法根治膝蓋痛,但有助於緩解不適。 葡萄糖胺(Glucosamine)和軟骨素(Chondroitin):這些營養補充元素能減緩骨關節炎的疼痛,雖然尚未有一致的研究作證,仍有一些患有中度到重度關節炎的人,認為有減緩不適的效果。 針炙:針炙是將如髮絲一樣的細針,插進身體特定部位的皮膚裡,可能可以緩解由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同場加映:膝蓋痛吃什麼?吃這些幫助緩解膝蓋發炎)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痛吃什麼?這樣吃幫助緩解膝蓋發炎

膝蓋痛相當常見,除了正規的醫療檢查和運動復健外,患者通常都會想問:「那膝蓋痛該吃什麼比較好?」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飲食方式來治療膝蓋痛(Gonalgia or knee pain),但如果謹慎飲食,對膝蓋痛的發炎反應能有一定程度的舒緩。 緩解膝蓋痛的兩大飲食建議 1. 選擇含抗氧化劑的食物:膝蓋痛主要是因為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會產生自由基,是一種損壞細胞的分子。而皮膚、眼睛包含滑膜(膝關節之間的膜)等身體部位,都很容易受自由基影響。抗氧化劑能保護身體免於受自由基的侵害,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顯示,抗氧化劑能緩和關節炎(Arthritis)、減緩發炎和舒緩疼痛。(同場加映:抗氧化拒發炎!吃這5種維生素就對了) 2. 飲食控制熱量、注意體重:要解決膝痛問題,適當的體重很重要,因為過重或肥胖不僅增加膝蓋的負擔,還會促使荷爾蒙及其他化學物質生成,使發炎加劇;通常高熱量的飲食,如甜食和油炸類,除了會容易讓體重增加,也都可能助長發炎反應,因此應盡量避免這些食物。(推薦閱讀:愛嗑甜食者必看!糖吃多了超傷「心」) 膝蓋痛怎麼吃? 給膝痛患者減肥的小撇步 如前述,過重或肥胖會增加膝蓋負擔和發炎反應,以下建議三個簡單減重訣竅。 減少每餐的分量 避免高卡路里食物 試著喝湯填飽胃,尤其要選有蔬菜的湯品 一個祕訣則是不要高溫煮肉類,因為肉類在高溫烹煮時,會產生一種化合物稱為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它會促使體內的發炎反應。(同場加映: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膝蓋痛吃什麼?補充這些營養素和食物 維生素C(Vitamin C) 維他命C 含有抗氧化劑,能幫助骨骼生長。缺乏維生素C 會導致骨頭軟化,而且膝痛的症狀也會漸增。一般建議男性每天要攝取 90 毫克的維生素C,而女性則每天要攝取 75 毫克。 你可以從下列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 熱帶水果,如木瓜、芭樂和鳳梨 柑橘類水果,如橘子 哈密瓜 草莓 奇異果 覆盆子 十字科花菜類,如花椰菜、綠花椰菜和羽衣甘藍 番茄 紅辣椒粉 維生素D(Vitamin D) 雖然維生素D 與發炎反應之間的關聯,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在飲食中攝取維生素D,並不會傷害身體。維生素D 能保健骨頭,還能減少罹患椎間盤突出(Disc herniation)的風險。 下列為含有維生素D 的食物清單: 海鮮類,如鮭魚、沙丁魚、蝦 營養強化乳(Fortified milk) 雞蛋(蛋黃) 添加維生素D 的食物,如柳橙汁、麥片、豆腐和優格 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 β-胡蘿蔔素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對抗自由基的侵害。很容易分辨含有 β-胡蘿蔔素的食物,像是亮橘色或紅色的蔬菜水果,其他的食物則像是: 十字科花菜類,如羽衣甘藍、綠花椰菜 、綠葉蔬菜和牛皮菜(Chart) 地瓜 南瓜 哈密瓜 萵苣 菠菜 杏桃 番茄 蘆筍 Omega-3 脂肪酸 (Fatty acids) Omega-3 脂肪酸為最健康的脂肪,膝痛患者也可攝取。其他種脂肪會讓發炎變嚴重,而 […]


關節炎

膝蓋骨關節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膝蓋骨關節炎的定義 膝蓋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當膝蓋的軟骨磨損消耗,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狀況。(同場加映:膝蓋又痛又僵硬~可能是得了骨關節炎) 膝蓋骨關節炎有多常見? 膝蓋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之一,60 歲以上,有 10% 的男性和 13% 的女性會罹患。因為人口老化和肥胖盛行,現在患有膝蓋骨關節炎的病患人數可能又更多了。(同場加映:肥胖超強大!導致心臟 糖尿等一堆病) 膝蓋骨關節炎的成因 膝蓋骨關節炎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見的因素還是是年齡。因此幾乎所有人上了年紀後,多少都會有膝鈣骨關節炎的問題。會造成膝蓋骨關節炎的因素包括: 年齡:軟骨修復的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造成膝蓋骨關節發炎情況增加。(推薦閱讀:老人常見危機!這2種骨科疾病快預防) 體重:體重增加,關節的壓力也會增加。體重每增加約 0.45 公斤,就會對膝蓋造成額外 1.36~1.81 公斤的負擔。 遺傳:遺傳或基因突變,都有可能讓膝關節周圍的骨頭產生異常,進而造成膝蓋骨關節炎。(推薦閱讀:膝關節僵硬~5個運動幫助恢復柔軟度) 性別:55 歲以上的女性,會比男性更容易產生膝蓋骨關節炎。 反覆性傷害:某些特定職業的人,需要不斷進行對膝關節施壓的活動,如跪下、蹲下、提重物等。運動員如足球、網球或長跑選手,得到膝蓋骨關節炎的風險也較高。(推薦閱讀:愛運動也要小心!5種常見的運動傷害) 其他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所有關節炎(Arthritis)中,第二常見的類型,也很容易引發膝蓋骨關節炎。 膝蓋骨關節炎的症狀 疼痛,尤其是在膝蓋移動,或一天結束時,但疼痛通常會在休息時好轉。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定,可能時好時壞,有時會被特定活動引起,有時又沒有明顯發作原因。(同場加映:膝蓋痛) 僵硬,特別好發於休息過後,但通常會在開始移動的一分多鐘後緩解。 天氣變化,如潮濕和低壓的天候,會使疼痛和僵硬惡化。這可能是因為膝關節囊的神經纖維,對大氣壓力變化特別敏感的緣故。(同場加映:物理治療師建議:舒緩膝蓋痛5祕訣) 關節活動時發出霹啪聲、咯吱聲、嗄嗄聲等,並有磨擦的感覺。 有骨刺,並引起硬塊腫脹。 腫脹,因關節處淤積了多餘的液體。(同場加映:膝蓋腫脹) 因為肌肉變弱,或關節結構變得不穩定,使膝蓋變得無力。(同場加映:肌肉隨年齡流失!預防肌少症3招一起做) 膝蓋無法像以往一樣自由活動。 膝蓋變得彎曲,無法伸直。 膝關節四周的肌肉看起來單薄虛弱。 有些人晚上會被膝蓋的疼痛痛醒,但並不常見,一般只有嚴重的膝蓋骨關節炎會造成這種狀況。(同場加映:痛到快不能走路了!治療膝蓋痛的藥物)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出現上述徵兆,或有任何問題,請冾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不同,與醫師討論永遠是最適合的辦法。 膝蓋骨關節炎的風險因素 45 歲以上:肌力和身體的自癒力,都會隨年齡降低,膝關節也會逐漸磨損。 身為女性:膝蓋骨關節炎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且通常較為嚴重。 體重過重:這項因素會增加膝蓋骨關節炎發生和惡化的機率。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骨關節炎。 有膝蓋舊傷:例如半月板撕裂。 曾動過手術:例如半月板切除術,或十字韌帶動過手術。(同場加映:膝蓋截骨手術) 工作:從事艱難、重覆性高且重勞力的工作,例如務農或採礦。 身有疾病:身有會傷害關節的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痛風(Gout)。(同場加映:關節疼痛不能忍!痛風的原因與治療) 膝蓋骨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 膝蓋骨關節炎的診斷 醫師會依據患者的症狀和檢查結果,判斷是否罹患膝蓋骨關節炎。在檢查過程中,醫師會檢查下列事項: 膝蓋是否有壓痛 膝蓋是否會發出咯吱聲、摩擦聲、霹啪聲 骨頭是否腫脹 體液是否過量 活動是否受限 膝蓋是否不穩 支撐膝蓋的肌肉是否變薄 這些檢結束後,會再進行下列測試: X 光:X 光會顯示骨刺、骨間空隙窄縮和關節中的鈣累積狀態,是診斷膝蓋骨關節炎最有用的測試方法,不過並不常需要。。 磁振造影(MRI):醫師可能會建議膝部的磁振造影,以取得軟組織,如軟骨、肌腱、肌肉等部位的影像,並且顯示標準 X 光照不出來的骨頭變化,但用到此檢查的機會相當稀少。 血液檢測:骨關節炎無法藉由血液檢測確診,但血液檢測可以幫助排除其他狀況。 膝蓋骨關節炎的治療 治療膝蓋骨關節炎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疼痛,和回復病患的活動能力,治療計畫一般會包含下列方法的組合: 減重:如果有需要,即使只是減掉一點體重,也可以大幅降低因骨關節炎造成的膝痛。 […]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坐有坐相!正確坐姿7點不再腰痠背痛

現代人無論是上班族或學生,常常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我們都知道久坐是不利人體健康的行為,那麼,除了要記得能夠不時離開座位,做點伸展運動或走動外,如何保持正確的坐姿,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將正確坐姿分成7個分解動作,不管有無椅背都適用,一步一步改善您的坐姿。 1. 臀部與膝蓋的位置擺放 坐在椅子上時,髖關節與膝關節的角度是保持正確坐姿的重點,膝蓋彎曲的角度最好保持90度, 2. 雙腳要平踏地面 確保您的雙腳都能夠平踏在地面上,不要以腳背外翻等姿勢支撐自己,如果椅子過高,可以放個小板凳讓腳能夠踏在上面,可避免想從椅子上離開時,不小心扭到腳踝。 3. 身體坐正上半身挺直 人坐著的時候,身體主要承受體重的部位在骨盆,而骨盆的下半部有兩塊稱為坐骨(Ischial tuberosity,坐骨結節或坐骨隆起)的骨頭,正確的坐姿應該讓上半身與坐骨保持一直線,您可以調整臀部擺放的位置,同時上半身挺直,來達成骨盆的正確受力位置。 如果坐姿太過前傾,您的下背部會因拱起而造成肌肉保持在緊張的狀態,因此造成痠痛;若坐姿過於往後,呈現整個身體下陷的姿勢,一樣會引起痠痛以及椎間盤的損傷。 4. 下背部與脊椎 人體的脊椎不是一直線,而是有弧度的,在正確坐姿下,下背部應該會呈現自然往前彎曲的弧度,您可以將一隻手伸向下背部,在下背部與椅背間,應該會有可讓手穿過去的空隙。如果您的核心肌群比較無力,可以買腰部靠墊,減輕肌肉壓力的同時,也能保持正確的坐姿。但千萬不要隨便拿個枕頭或軟墊就充當椅子的靠墊,因為可能會過於柔軟,而沒有足夠的支撐力去協助脊椎保持正確的角度。 5. 深呼吸幫助挺直身體 深呼吸之所以能讓您保持正確坐姿,要歸功於橫膈膜,因為橫膈膜是呼吸時的重要構造,當您吸氣時,橫膈膜會進行垂直運動來配合胸腔的擴大,也能幫助您直起身子,避免駝背。另外,透過腹式呼吸法(Diaphragmatic breathing),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坐姿的維持。 6. 不要聳肩會痠痛 在坐著打電腦的情況下,很容易不自覺會聳肩。長時間地聳肩容易引起斜方肌(Trapezius)的痠痛,因此要調整肩膀的位置,不要貼近耳朵,肩膀保持自然放鬆。 7. 不要駝背 駝背常跟聳肩同時發生,在用電腦或看書時,頭可能會不自主地往前傾,此時脊椎為了支撐頭部而彎曲,脊椎長時間地彎曲,便會產生駝背(Kyphosis)。因此,把頭收回來,讓耳朵與肩膀對齊。如果您無法完全做到此動作也沒關係,每個人肢體的活動度都有差異,重點是盡量在能力所及之下,達成正確的坐姿。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肌肉僵硬: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肌肉僵硬的定義 肌肉僵硬時,肌肉會呈現緊繃的狀態,並會難以像往常一樣活動。這種狀態在休息後會特別明顯,但過一陣子會自行復原。會自行復原這點,也是肌肉僵硬和肌肉硬化、肌肉痙縮不同的地方。 肌肉僵硬有多常見? 肌肉僵硬很常見,各年齡皆可發生,請與醫師討論減少誘發的方法。 肌肉僵硬有哪些症狀? 肌肉酸痛、受擠壓時會疼痛或感覺不適。 紅腫 影響睡眠 穿衣困難 難以改變姿勢和動作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有時肌肉僵硬是嚴重疾病的徵兆,尤其是伴隨其他症狀發生時,若有以下情形請立即就醫: 肌肉僵硬伴隨發燒、尿色暗沉、肌肉腫脹和酸痛。 蚊蟲叮咬後造成的肌肉僵硬,有出現過敏反應代表情況特別嚴重。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有疑慮時洽詢醫師永遠是最好的醫療途徑。 肌肉僵硬的原因 導致肌肉僵硬的原因包含: 運動:激烈運動、運動強度增加、從事某些辛苦的勞動工作時,肌肉纖維會因損傷而僵硬、痠痛。這是很常見的肌肉僵硬原因,而此類肌肉傷害有時也稱為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扭傷和拉傷:這也是常見的肌肉僵硬原因,當肌肉(拉傷)和韌帶(扭傷)被過度拉扯、撕裂就會發生,好發部位是腿部和下背。 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影響範圍通常在上半身,包含肩膀、頸部和手臂,但有時也會影響到臀部。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患者平均年齡是70歲,有些人則會到80多歲才發病,而此病的病因仍然不明。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造成的肌肉僵硬可能與一些嚴重疾病有關,如萊姆病(Lyme disease)、瘧疾(Malaria),或落磯山斑點熱(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得病徵兆包含發燒和全身無力等等。黃蜂、胡蜂、蜜蜂、馬蠅、蜱、蚊子、跳蚤、蜘蛛和搖蚊,是叮咬後容易讓人肌肉僵硬的昆蟲。叮咬處的皮膚會紅腫、發癢或疼痛,症狀通常會在幾天內改善,但有過敏反應的話需尋求特別的醫療照護。 疾病感染: 破傷風(Tetanus),一種透過接觸灰塵或泥土中的細菌而感染的疾病。 腦膜炎(Meningitis),一種腦部、脊隨感染。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退伍軍人症候群(Legionnaires’ disease)。 小兒麻痺(Polio)。 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別名Mono)。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流感(Influenza)。 藥物:肌肉僵硬是他汀類藥物,或其他用來降低膽固醇藥物的常見副作用。術前麻醉也可能導致術後,為期數小時或數天的肌肉僵硬。 其他可能原因: 缺乏運動 體重過重 營養不良 睡眠不足 處於濕冷的環境 以上僅例舉肌肉僵硬的常見原因,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肌肉僵硬的風險因素 增加肌肉僵硬的風險因子很多,例如疼痛、受傷、疲勞、重複使力傷害、神經系統疾病、肌力不足、肌肉骨骼疾患、姿勢不良、挫傷,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肌肉僵硬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舒緩肌肉僵硬: 休息直到身體復原 洗熱水澡促進血液循環 按摩肌肉僵硬的部位 天氣冷時穿暖和的衣服 熱敷或冰敷,或兩者交替。 適度伸展,多放鬆、伸展肌肉,以改善身體柔軟度和循環。 穿著適合的鞋子規律運動,並在運動前後確實暖身和收操。 維持良好的姿勢,並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 確保家中或工作場所的家具是舒適,且能提供足夠的支撐。 多喝水,並保持飲食多樣化且營養豐富,因為研究顯示肌肉僵硬與脫水有關、。


骨骼與肌肉

膝蓋痛:症狀、原因、診斷、治療、緩解方法

膝蓋痛的定義 膝蓋痛是一種疼痛症狀,造成疼痛的原因可能是膝關節、膝蓋骨、韌帶或軟骨等骨骼結構受傷了,位置通常在膝蓋前端的膝蓋骨下方或是膝關節深處。 膝蓋痛是相對模糊的診斷,有些人的症狀非常輕微,有些卻痛得很厲害。疼痛的位置相當重要的,因為可藉此了解最可能造成疼痛的原因為何。 膝蓋痛很常見嗎? 膝蓋痛相當常見,通常會在找到原因並改善後,自然消失。雖然膝蓋痛可能發生在各年齡層,但這種症狀更常見於年長者,可藉由降低危險因素來改善膝蓋痛。若您想進一步了解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膝蓋痛的症狀 膝蓋痛的位置相當重要,因為可以由此推知最可能的原因。疼痛、腫脹與膝蓋喀喀的聲響,都是常見的症狀。有時候,膝蓋會有卡住或鎖定的感覺,這可能是因為有一塊撕裂的軟骨卡進了關節,阻礙了膝蓋的彎曲和伸展動作。膝蓋痛的位置和嚴重性會隨著病因而不同,而常伴隨膝蓋痛的症狀包括: 腫脹和僵硬 發紅、發熱 膝蓋無力或站不穩 膝蓋發出怪聲 膝蓋無法完全伸直 何時該看醫師 如果你有下列任一症狀,就應該聯絡您的醫師。 孤立無助且仍有症狀時。 進行物理治療或復健,但症狀惡化時。 發生藥物引發的副作用時。 膝蓋看起來有變形時。 膝蓋周圍發熱、發紅。 膝蓋有鎖住的情形或發出喀喀聲響時會痛(不痛的膝響沒關係)。 膝蓋骨頭的位置看似異常。 受傷處的皮膚有破損。 在膝蓋或患部小腿肚有神經或血管損傷的徵兆,如麻木、刺痛或酸麻感。 皮膚蒼白、泛白、泛藍,或是與未受傷的另一邊膝蓋比起來,受傷膝蓋的皮膚比較冷。 除了無力,也因為疼痛而無法移動。 患肢無法伸直,或無法承受重心且關節會晃動、不穩。 劇烈疼痛。 受傷的 30 分鐘內即有很大的腫包。 腫脹和疼痛在兩天的居家治療後,狀況仍末改善。 受傷後有感染的徵兆,包含疼痛加劇、腫脹、發熱、發紅、有紅色條紋從患部延伸出來、發燒。 膝蓋痛的原因 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韌帶扭傷或撕裂、軟骨撕裂、膝蓋骨或整個膝關節的關節炎。較常見的原因如下: 扭傷或拉傷 前膝痛(膝蓋骨周圍疼痛) 半月板或軟骨受損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肌腱炎(Tendonitis) 滑囊炎或稱女僕膝(Bursitis, Housemaid’s Knee) 膝關節積血 脛骨粗隆炎或稱奧斯戈德氏病(Osgood-Schlatter’s Disease) 痛風(Gout) 敗血性關節炎(Septic Arthritis,受感染的膝關節) (延伸閱讀:膝蓋痛炸了!嚴重膝蓋痛的5個原因) 膝蓋痛的風險因素 有許多危險因素會造成膝蓋痛,其中包含: 體重過重 生物力學問題 肌肉缺乏彈性或強度 做某些特定的運動 舊傷 膝蓋痛看哪科? 膝蓋痛的看診科別,依據病因而有所不同,若為運動傷害、職業傷害、老化及退化性關節炎,可赴骨科或復健科檢查;若是由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則可赴免疫風濕科看診。 膝蓋痛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提供的資訊不能取代醫學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取得更多資訊。 膝蓋痛的診斷方法 醫師診斷時會依據病歷和體檢結果,膝蓋的 X光片可以協助判定,有時候血液檢查也可以診斷。如果液體存在於膝蓋中(膝關節積水),醫師可以從膝蓋插針取出液體,送至檢驗室查驗。 膝蓋痛的治療方法 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特別是如果你最近開始從事激烈走路或慢跑等運動時,而運動時有側身動作,可能因此造成膝蓋痛。建議停止該活動 2~6 週,症狀就會慢慢消除。 非類固醇消炎成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布洛芬(iburofen)、萘普生(Naproxen)等,可緩解發炎(腫脹、發紅)和疼痛。這類藥物可能造成胃部問題,應該餐後再吃。有潰瘍(Ulcers)或潰瘍出血的人,使用此類藥物前應先諮詢醫師意見。 膝蓋骨疼痛一般可藉由物理治療控制,進而強化四頭肌(Quadriceps muscles, 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的腿後肌群(Hamstring muscles)和小腿的腓肌(Calf muscle)。韌帶扭傷通常透過休息和時間來治療,但若是在膝蓋周圍的韌帶撕裂時,有時需要固定(Immobolization)治療以及積極的物理治療。如果經治療後,膝蓋痛沒有緩解,甚至惡化的話,外科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關節鏡,Arthroscopy),來修復傷害。 在症狀消失後,患者可以慢慢重新開始活動,可從走路或騎腳踏車開始。 緩解膝蓋痛的生活習慣和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習慣和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緩解膝蓋痛: 依照醫師處方用藥 立馬停止會造成疼痛的活動 重新開始活動時,要慢慢做,尤其是那個當初讓您膝蓋痛的活動更要特別小心。如果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找尋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同場加映:膝蓋痛吃什麼?吃這些幫助緩解膝蓋發炎)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腰痛怎麼辦?看哪科?腰痛位置原因解析,7招舒緩腰痠背痛

腰痛原因很多,除了最常見的肌肉拉傷或發炎外,也可能是腎臟病、椎間盤突出等問題,而且不同的疼痛位置與痛法,也反映出不同的病症與病情,究竟腰痛該看哪一科?《Hello醫師》為您解析腰痛位置與原因,並介紹7大舒緩腰痛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腰痛怎麼辦?腰痛位置與原因解析 腰痛原因1.肌肉或神經問題 有一大部分人是因久坐、久站、長期坐、站姿不良、肌肉用力不當或核心肌群無力,導致腰部肌群發炎疼痛。 疼痛位置因人而異,但範圍通常較大,而且有時會因肌肉代償(主要支撐的肌肉無力,由周圍肌肉幫忙出力),造成臀部、腿部、上背部甚至頸部肌肉不適。 建議赴醫院復健科做X光或超音波等檢查,確認是肌肉或神經問題造成的腰痛,再依據醫師指示,接受藥物或復健治療。 另一部分人是因為腰椎神經問題引起的疼痛,導致腰痛合併下肢酸麻、無力等症狀,統稱為腰椎神經病變。疼痛發生位置多為單側,疼痛部位常是該神經所支配的區域;此外,有時會出現由疼痛點放射至其他部位,例如臀腿等狀況,較難以判定確切病變位置,因此需至神經內、外科檢查。 腰痛原因2.骨骼問題 以骨骼系統問題來說,部分女性特別容易因脊椎側彎問題,引起腰痠背痛;脊椎滑脫、骨折、腫瘤等,也會引起腰痛。 腰痛原因3.腸胃道疾病 膽結石合併膽囊炎(右腰痛):可能出現右腰背後疼痛,屬於尖銳、絞痛型疼痛,類似腎結石,透過X光會發現右上腹有結石陰影,但不會造成血尿,且疼痛多為持續性,有時須透過超音波鑑別。 胰臟炎(左腰痛):胰臟炎可能造成左腰、背部疼痛,多會合併左上腹或下腹疼痛,有時易與左輸尿管結石混淆,特色是當身體向前傾,稍微彎腰時,疼痛會些微減輕;胰臟炎的疼痛常是持續性的劇痛,不含血尿,有時須利用超音波或抽血檢驗區分。 腰痛原因3.腎臟疾病 劇烈、突然的腰痠背痛,也可能來自泌尿系統的發炎、結石及腫瘤,需至泌尿科檢查: 腎臟發炎:疼痛的部位在腎臟區,即第十二肋骨下方到後腸骨的中間區域,疼痛多為持續性、尖銳性,且伴隨輕微絞痛。 腎臟結石:腎結石引發急性阻塞時,疼痛位置可能出現在肋角(即腎臟上方),性質多為間歇性、尖銳性,偶有絞痛,並合併噁心、嘔吐或腹痛等症狀;此類疼痛不會因改變姿勢而減輕痛苦,此外,若是男性的上段輸尿管結石,疼痛部位除了在腰肋部外,也可能擴及陰囊部位。 腎臟腫瘤:由於腫瘤會逐漸成長,所以腎臟腫瘤所引發的疼痛多為頓痛,即有時痛,有時痠;除非是晚期癌症,不然鮮少引起尖銳的疼痛或絞痛。 以上所述的泌尿系統問題,都須透過尿液檢查、X光檢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做進一步的診斷。 腰痛看哪一科?左、右後腰痛看什麼科? 腰痛的原因很多,以下依據不同病因與狀況,提供建議的就診科別: 復健科或神經內、外科:急性腰痛指6週以內出現的腰痛,其中多數是腰部肌肉扭傷造成,通常會在數週內恢復,但可能會復發,建議可至復健科就診。若有腰痛合併下肢酸麻、無力症狀可至神經內、外科就診。 肝膽胃腸科:右腰痛可能是膽結石合併膽囊炎,左腰痛可能是胰臟炎症狀,兩者都須至肝膽胃腸科檢查。 泌尿科:若腰痛合併血尿、頻尿、發熱和嘔吐等情況,可能是腎臟疾病導致,應立即赴泌尿科檢查。 骨科:若腰部轉動或伸展才會痛,可能是脊椎關節、脊椎滑脫等的問題,可至骨科檢查。 婦產科:女性生理期出現腰痛症狀,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造成,可能合併出現下腹疼痛、異樣感等症狀,須至婦產科檢查。 疼痛科:若腰痛久治不癒,可轉至疼痛科;疼痛科通常會優先處理疼痛,再進一步檢查與根治問題。 最後,若仍不清楚該看哪一科,可先至家醫科做初步的診療,若有需要再由家醫科醫師轉介相關專科進行治療。 https://helloyishi.com.tw/musculoskeletal-diseases/other-joint-tendon-diseases/what-is-herniated-disc/ 腰痛舒緩7方法,改善腰痠背痛 以下介紹7種舒緩腰痛的方法與注意事項:適用於大部分肌肉或神經問題造成的腰痛 檢查床墊軟硬度:確認床墊是否太軟,造成睡眠時腰部無良好支撐,若是,則可嘗試睡硬一點的床。 熱敷:肌肉發炎引起的腰痛(非外傷撞擊造成的急性疼痛),可透過熱敷來緩解。 維持正確坐姿:雙腳著地不懸空,膝蓋彎曲成90度,腰桿自然挺直,輕貼椅背;若椅子較深,則可使用腰靠。 多躺臥休息:急性腰痛的前1~3天可多平躺休息;在躺平時,可於膝下墊顆枕頭,可將對腰部的壓力降至最低。。 避免拿重物:腰痛發作時,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拿重物、舉重深蹲或頻繁扭腰。坐或蹲時,改用屈膝取代彎腰。 藥物與復健治療:就醫後,醫師可能會開立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並建議短期使用護腰、背架,或定期執行腰部牽引(拉腰)、熱敷、電療等物理治療。 適時進行肌力訓練: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針對進行核心肌群、臀腿肌力的訓練,尤其腰部核心肌群的訓練及周邊軟組織的伸展,以增加腰部穩定度及活動度。想長期舒緩及預防腰痛,肌力訓練不可少。 腰痛怎麼辦?5招舒緩運動 腰痠背痛時,可透過以下5種舒緩動作,改善腰背部僵硬緊繃的肌肉,每個動作可重複3~5次。 《Hello健康來|腰痠背痛篇》腰痛怎麼辦?5招改善腰痠背痛、減少肌肉緊繃! 腰痛舒緩方法1.脊椎長高延伸 坐在較高的椅子上,髖部高於膝蓋。 雙手輕壓大腿,脊椎向上長高延伸,往天花板方向移動。 停留 10 秒,再慢慢放鬆。 腰痛舒緩方法2.脊椎前後伸展 圓背: 雙手放大腿內側,雙手往膝蓋方向延伸。 雙腳斜推地板,胸口及腹部往身體後方移動,像趴在一顆球上,讓背後呈現弧形。 頭自然隨著身體動作,往下約 45 度看向地板。 凹背: 雙手滑過膝蓋,到大腿外側,順著大腿往身體方向移動拉回。 雙腳踩穩地板,上背兩肩胛骨之間用力,挺出胸膛,翹一點屁股,使脊椎向斜上方延伸。 頭自然隨著身體動作,往上約 45 度看向天花板。 腰痛舒緩方法3.脊椎側向伸展 右手抓著左手肘上方,雙手用力撐開。 雙腳推地板,脊椎向上長高延伸後,將身體往右邊(抓手肘的手側)彎曲,視線看向前方。 回到中間,換手抓,換邊。 腰痛舒緩方法4.脊椎螺旋伸展 左手放在右腳大腿中段,使身體維持直立。 右手從前方環抱身體,扶著左側腰部上方。 雙腳推地板,脊椎向上長高延伸後,從骨盆開始,帶動腰背、胸口最後再到頭及視線,往右側旋轉。 慢慢回到中間,換邊、換手。 腰痛舒緩方法5.躺姿雙膝扭轉 平躺在瑜珈墊上,雙手水平張開,雙腳彎曲約 90 度,雙腳往右邊倒向地板。 視線看向左邊(彎曲腳的另一邊)。 一次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肩頸痠痛、僵硬2大原因解析!看哪一科?舒緩放鬆3方法

肩頸痠痛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但肩頸痠痛原因複雜,除了骨骼肌肉問題,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狹心症、膽囊炎或腫瘤所產生的「轉移痛」。究竟肩頸痠痛原因有哪些?該看哪一科?《Hello醫師》帶您解惑,介紹舒緩肩頸痠痛的3種方法! 肩頸痠痛2大原因 肩頸痠痛依其性質可分為2種類型: 肩頸痠痛原因1.本體痛:肩膀本身問題 顧名思義,就是受傷部位產生的疼痛,本體痛的疼痛感通常較尖銳,患者可清楚指出疼痛位置,在觸診或活動肩頸時疼痛會加劇。 本體痛可分為急、慢性疼痛,常見病症包括: 急性肩頸疼痛(6週以內) 骨折、脫臼 鈣化性肌腱炎 急性旋轉肌撕裂 慢性肩頸疼痛(超過6週) 頸椎疾病 五十肩 肩夾擠症候群 肩膀退化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部分旋轉肌撕裂 肩頸痠痛原因2.轉移痛:肩膀以外部位、器官問題 轉移痛(Referred Pain)又稱輻射痛、傳導痛,指身體某一處器官、內臟因疾病而引發的疼痛,因神經路徑相連,而轉移至週遭或其他地方。例如肝癌或膽囊炎可能引起右肩痛,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臟疾病則可能造成左肩痛。 若有突發性肩頸劇烈疼痛,不可不慎,建議立即赴家醫科,進一步檢查是否是內臟器官疾病的轉移痛。 肩頸痠痛、僵硬看哪一科? 肩頸痠痛原因很多,若要診斷肩頸痠痛的問題,須綜合評估臨床上各種資料及證據,除了檢視病患基本資料、過去病史及主訴外,還要探究疼痛發生的確切位置、症狀類型、強度及發生時間等。 以下依據不同病因與狀況,提供建議的就診科別,若仍不確定要掛哪一科,則可先掛家醫科請醫師進行評估: 1.復健科 看過復健科透過超音波等影像檢查找出問題,確認診斷後,通常需與物理治療師密切合作,長時間治療與改善姿勢不良引起的肩頸疼痛,;治療時,有時會搭配藥物,例如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以緩解疼痛,並以非侵入性的治療,如熱敷、牽引等來改善痠痛和僵硬問題。 2.神經內/外科 神經內科在治療上著重處理神經病變及壓迫,對於神經較為敏感而引起的疼痛可透過藥物緩解,同時患者也須配合調整生活方式,以減少會刺激到敏感神經的動作或行為,例如長時間敲鍵盤、使用滑鼠等。 神經外科則屬外科範疇,主要處理神經損傷、沾黏或斷裂等問題,也會透過手術修復損傷神經、移開周邊組織,減緩疼痛,同時預防神經長期壓迫,引發癱瘓。若肩頸痠痛僵硬,是頸椎神經壓迫引起,非手術的保守治療無效且日益嚴重,例如手的肌力下降、越來越無力等,則要考慮尋求神經外科協助,必要時需進行手術治療。 3.疼痛科 疼痛科專治各種慢性疼痛,尤其是難治的頑疾,首要目標是先讓病人不痛,再進一步想辦法根治問題,若肩頸痠痛長期治療仍無改善,可轉診至疼痛科接受治療。 4.骨科 多數肩頸痠痛問題由肌肉或慢性姿勢不良所引起,但若有受過外力撞擊或外傷(例如:車禍、跌倒撞到等),頸椎可能有骨裂或骨折等,或醫師懷疑有骨病變的跡象,則可轉赴骨科檢查。 肩膀痠痛、僵硬必看!肩頸放鬆舒緩3方法 1.肩頸按摩與熱敷 適度按摩肩頸,可舒緩緊繃肌肉,而熱敷則有助於擴張局部血管,促進體內代謝廢物;建議可使用熱敷墊,或在晚上洗澡時,用溫熱水集中沖向肩頸處,增加肩頸部血液循環,以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2.保暖肩頸 天冷時可適時圍圍巾保暖,維持肩頸血液循環;此外,也要注意環境濕度,利用除濕機降低濕度,提高體感溫度。 3.適當運動 運動有助於提升身體溫度、促進血液循環,不僅改善痠痛,同時也有助於睡眠與放鬆;建議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低強度運動,例如伸展、健走等。 舒緩肩頸運動:放鬆左右側上斜方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