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

口腔和其他身體部位一樣,充滿了各種不同的細菌,一般情況下這些細菌對健康是無害的。但若沒有做好口腔保健,導致口腔內的細菌失去控制,就有可能會引發感染,導致牙齦疾病、齲齒等的發生。

基礎知識

口腔健康

口腔紅白斑: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口腔紅白斑的定義 口腔紅白斑是喉嚨後部產生紅色或白色突起的狀況,就像長在喉嚨後面的痘痘,通常具刺激性,而醫師會藉由外觀、顏色來判斷發生的原因。 口腔紅白斑有多常見? 口腔紅白斑十分常見,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病,不過只要避開可能的危險因子,就能有效控制。 口腔紅白斑有哪些症狀? 喉嚨痛 鼻塞 發燒 吞嚥困難 噁心嘔吐 腹痛 喉嚨或扁桃腺紅腫 頸部淋巴腺腫脹 頭痛 紅疹 口腔紅白斑的原因 下列是口腔白斑的可能原因: 鏈球菌性咽炎(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Strep throat): 喉嚨痛可能是鏈球菌性咽炎的徵兆,有些人受到細菌感染後,會在扁桃腺或喉嚨出現白斑。 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別名Mono、Glandular fever、Pfeiffer’s disease、Filatov’s disease): 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感染,可能造成扁桃腺或喉嚨出現白斑。 口咽念珠菌感染(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 口腔或喉嚨受到真菌感染,可能會在患處出現白斑,在嬰兒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身上更為常見,也稱作鵝口瘡(Oral thrush)。 口腔及生殖器皰疹: 口腔單純皰疹(HSV-1)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可藉由親吻、口交、共用食具或杯具傳染。 生殖器皰疹(HSV-2)則是藉由性行為傳播。最常見的口腔皰疹症狀是嘴唇疼痛,生殖器則是該區塊疼痛。 上述兩種感染可能都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兩者也都可能造成喉嚨或扁桃腺白斑。 下列是口腔紅斑的可能原因: 皰疹性咽呷炎(Herpangina): 由病毒感染,使口腔頂部和喉嚨後部出現水泡型態的潰瘍。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 由病毒感染,使手、腳及口腔出現紅疹;與皰疹性咽呷炎類似,也會使口腔頂部和喉嚨後部出現水泡型態的潰瘍。 手口足病容易經由糞便、鼻黏液、唾液或接觸未經清洗的手而傳播;5歲以下的兒童是高風險群。 口腔癌: 早期徵兆包含口腔或喉嚨疼痛、紅或白色斑塊,持續不停歇的疼痛。 年齡、飲食、吸菸或飲酒都會提高口腔癌的風險。 若同時出現口腔紅斑及白斑,可能由下列原因引起: 鏈球菌性咽炎 鵝口瘡 口腔皰疹 口腔癌 上述是常見的口腔紅白斑原因,若需要更精確的診斷,請諮詢醫師。 口腔紅白斑的風險因素 下列是可能得到口腔紅白斑的風險因素: 免疫系統降低 幼兒及老人的風險提高 吸菸或喝酒 近距離接觸 若需要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口腔紅白斑的診斷與治療 若您有出現下列症狀,請立即告知您的醫師: 喉嚨長斑,且持續好幾天都沒消失 嚴重喉嚨痛 感染的徵兆,如發燒、腫脹或虛弱無力 若您有疑慮,或發生一項或多項上述症狀,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才能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口腔紅白斑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喉嚨紅白斑: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飯後刷牙(包含牙齦),使用刮舌器和抗菌漱口水。 以下是您應該知道的基礎口腔衛生知識。 限制或避免乳製品及糖:兩者都會增加口腔黏液並使念珠菌生長。 留意食物過敏:避免可能誘發過敏的食物;您可能有一些尚未診斷出來的食物過敏,會導致食用後喉嚨後部腫脹。 保持水分:飲用足夠的水分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用鹽水漱口:鹽水漱口可治療喉嚨腫脹、感染或其他刺激的症狀;漱口後吐出來,每天持續漱口至腫塊消失。 若您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探索更多口腔健康類別

看更多 口腔健康 相關文章

牙科疾病

齲齒(蛀牙):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齲齒、蛀牙的定義齲齒(Dental caries),一般稱為蛀牙,指的是牙齒上出現了蛀孔,是牙齒受細菌侵犯的結果。 齲齒或稱蛀牙,是最常見的健康問題。 如果不及時治療,蛀孔會演變成大洞,侵蝕到牙齒深層構造,可能導致嚴重的牙痛、感染,甚至牙齒脫落。 齲齒有多常見 蛀牙是極為普遍的健康情況,發生在各種年齡層,但患者中更常見到兒童、青少年及老年人。想降低罹患齲齒的機率,必需靠減少風險因素的方法來達成。 想要進一步了解詳情,請與您的牙醫師討論。 齲齒、蛀牙的症狀齲齒常見症狀包括: 牙痛 牙齒變敏感 碰到甜食,過熱或過冷的食物時,牙齒突然感覺不舒服或劇疼 牙齒表面出現小孔或洞 牙齒表面上有棕色、黑色的點或白色軟狀堆積物 咬到東西時會感到疼痛 有些症狀並沒有列在上面。 如果對您的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牙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牙醫師 雖然蛀牙一般不會有健康威脅,但應定期檢查,而若出現下述任何情況,請盡快就診治療: 發燒 嚴重牙疼 嘴裡出現怪味 齲齒、蛀牙的原因齲齒的形成有2個主因:口腔中的細菌及食物中的高糖分。事實上,正常人體口腔中存在著各種細菌。 牙菌斑(Plaque)則是由細菌、食物殘渣及口水組合而成。當食物中糖分越高,牙菌斑就越多,牙菌斑和牙結石中的細菌會將糖轉化為酸,這些酸會消耗牙齒表面堅硬琺瑯質(Enamel)中的礦物質,形成孔洞,經過長時間的侵蝕,而形成了蛀牙。 齲齒、蛀牙的風險因素齲齒的風險因素很多,包括: 潔牙方式錯誤:沒有每天飯後刷牙或正確使用牙刷牙線,造成牙菌斑累積。 常吃或喝甜食:包括果汁、飲料、甜點、糖果餅乾等各種碳水化合物。其中,酸性食物和各種飲料會侵蝕琺瑯質,增加罹患齲齒的風險,像是檸檬,普通汽水、零卡汽水、運動飲料。 胃酸逆流(Gastric reflux):牙齒接觸到胃酸,長期會造成齲齒。 含氟量不足:氟是有助於預防蛀牙的天然礦物質,在齲齒形成的最初階段,甚至可以逆轉損害。 唾液太少:唾液有助於清除牙齒或牙縫的食物殘渣,降低口腔中的細菌濃度。   齲齒、蛀牙的診斷與治療本文所載不能取代任何醫囑。請諮詢您的牙醫師以獲取更多的訊息。 齲齒如何診斷 牙醫師會透過以下方法檢查: 詢問您的病史及疼痛程度。 使用探針及牙科鏡等牙科工具檢查牙齒。 利用X光影像顯示齲齒的位置和程度。 齲齒如何治療 治療方式取決於蛀牙的嚴重程度和個人情況。治療選項包括: 在最初階段,塗氟可以幫助牙齒恢復。 侵蝕到琺瑯質時,可使用填充物修補。 牙齒較大面積受侵蝕或不夠強壯時,可選擇裝牙冠套。 侵蝕到根管,到達牙髓時,則需要執行根管治療。 牙齒嚴重侵蝕,就必需拔除牙齒。 齲齒、蛀牙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幫助您減少齲齒的風險: 每天至少使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 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線清潔牙齒。 進餐和吃零食後,用水或漱口水漱口。 多吃健牙食物。 定期檢查牙齒。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牙醫師以更了解最佳治療方案。


牙科疾病

為什麼會牙痛?介紹原因、症狀、治療、緩解方式

牙痛的定義牙痛是什麼 牙痛通常是指蛀牙所引起的牙齒及周遭顎骨的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或因碰觸到過冷、過燙的飲料或食物而突然觸發的疼痛。 牙痛有多常見 牙痛十分常見,發生在任何年齡層,若想要減少牙痛的機率,必須靠減少風險因素來控制。和牙醫師討論可以獲得更詳盡的訊息。 牙痛的症狀牙痛的常見症狀有: 牙痛的形式可能是刺痛、一陣一陣的跳痛或持續的疼痛。有些患者則只有在碰到患部時才會感到疼痛 患部周圍腫痛不適 發燒或頭痛 受感染的牙齒流出有臭味的膿液 有些症狀並未列在上面。 如果對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牙醫師。 什麼時候該找牙醫 如果您出現以下任何情況,請聯繫牙醫師: 牙痛持續超過1~2天 牙痛得很厲害 發燒、耳朵痛、頭痛或張嘴就痛 為了防止细菌擴散到顏面、顱骨或其他部位,甚至進入到血液中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及時並適當地治療牙齒感染是很重要且必需的。 牙痛的原因蛀牙是大多數兒童和成人牙痛的主要原因。原本就存在於口腔中的細菌藉著食物中的糖和澱粉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 牙菌斑中的細菌作用後產生的酸可侵蝕穿透牙齒外層白色堅硬的琺琅質,蛀牙開始形成。第一個跡象可能是患部的牙齒變敏感,當您吃甜、太冷或熱的東西時,會出現牙痛的現象。有的牙齒表面會出現褐色、黑色或白色斑點。 牙痛的其他原因可能包括: 牙縫間積聚食物殘渣及碎屑 牙根或牙齦感染發炎 牙齒因外力受損,如意外受傷、咬裂或嚴重的磨牙 牙齒或牙根突然斷裂 牙齒因長時間使用耗損而開裂 智齒生長痛,或是因牙床小,牙齒排列過於緊密,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新齒正常冒出 受鼻竇發炎影響所產生的疼痛 牙痛需要請牙醫師進行治療。 牙痛的風險因素欲進一步了解詳情,請與您的牙醫師討論。 牙痛的診斷及治療牙痛如何診斷 牙醫師會簡短詢問病史並進行基本身體檢查,也會詢問有關疼痛的問題,例如疼痛的開始時間、嚴重程度、發生疼痛的位置,您所採取的處置是否緩解了疼痛或讓疼痛變得更嚴重。牙醫師也會檢查您的口腔、牙齒、牙齦、顎骨、舌頭、喉嚨及頸部。如果牙醫師對病因有任何懷疑,可能會利用X光或其他檢查來幫助診斷。 牙痛如何治療 治療方式取決於病因。如果是蛀牙引起的,牙醫師會修補蛀牙,或者在必要時拔除牙齒。根管治療會用來治療受感染的牙神經。抗生素則會被使用來治療牙齒內部的細菌感染。使用冷激光配合光療也可以改善發炎狀況與減輕牙痛。 緩解牙痛的生活調整和居家療法可以幫助緩解牙痛的生活調整和居家療法,包括: 用溫水漱口。 使用牙線去除卡在牙縫間的食物殘渣或牙齒表面上的牙菌斑。 先諮詢醫師,塗抹口腔止痛藥,能可暫時緩解疼痛的局部麻醉藥。 針對外傷引起的牙痛,可藉由冰敷暫時緩解疼痛。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牙醫師以進一步了解對您最有利的治療方案。


牙科疾病

殺菌除臭錯了嗎?漱口水2大健康迷思

早上刷牙再用1杯漱口水,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每日流程,但漱口水並非口腔除臭劑,更沒辦法替代牙膏,千萬不要照3餐使用,否則將帶來各種口腔疾病,若有含酒精成分更恐致癌。對大部分來說,漱口水可以殺菌除臭,且幫助我們在忙碌中保持口腔清新,但其實它仍存在一些健康風險,以下列出最常見的2大迷思,在此呼籲民眾要適量使用,勤刷牙並找出口臭根源才是重要!(推薦閱讀:潔白亮牙平時做起~5招維持口腔衛生) 漱口水迷思1:殺菌效果愈高愈好 我們在廣告上常會被漱口水的殺菌效果所吸引,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好事,因為它會將好菌壞菌一同殺光,使口腔容易被外來細菌感染,破壞牙齒的再礦物質化(Remineralization),造成口臭、蛀牙、牙齦炎(Gingivitis)等口腔疾病。(推薦閱讀: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此外,過度使用漱口水會攪亂口水的分泌,若缺少了口水,不但蛀牙的細菌沒辦法被破壞,許多礦物質也會附在牙齒中。當細菌和其他物質未被溶解,而沾在牙齒、牙齦、舌頭上,就會產生些微的灼熱感,這種刺痛感也可能是因為漱口水的成分所引起,包括:桉油醇(Eucalyptol)、薄荷醇(Menthol)、瑞香酚(Thymol),以及柳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推薦閱讀:吃東西小心!會讓牙齒染色的飲食習慣) 漱口水迷思2:幫助口腔除臭 別被漱口水的芳香給騙了,它只是暫時性的效果,口臭的根源是從體內發出來,絕不只是漱漱口水就能解決的,甚至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口腔問題。當刷完牙馬上就使用漱口水,兩者會產生化學反應,進而破壞臉頰的保護膜,有的人因此會感到刺痛,嚴重則會造成口潰瘍(Canker)。(推薦閱讀:嘴破好難受~口腔潰瘍原因與治療方法) 對大部分來說,漱口水並不會帶來任何治療作用,因為要根治口腔臭味,找出核心問題才是實際,但如果還是想要漱漱口再出門,建議選擇全天然的漱口水,並且務必避免酒精和其他危險成分,包括有: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洛赫西定(Chlorhexidine,一種常見防腐劑)、椰子油起泡劑(Cocamidopropyl Betaine,簡稱CAPB)、對羥苯甲酸酯類(Parabens)、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甲醛(Formaldehyde),以及糖精(Saccharin)。


其他口腔疾病

唾液腺疾病: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唾液腺疾病的定義 唾液腺會製造唾液讓口腔保持濕潤、讓牙齒不容易蛀牙,還能幫忙分解食物。唾液腺體積小,大約位在臉頰、嘴唇、口腔黏膜內側。有許多疾病都會影響唾液腺的功能,像是癌性腫瘤或是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又稱修格連氏症候群)。當然有些症狀或疾病可能會隔一段時間自然痊癒,或是服用抗生素就會好,但也有些疾病需要進行治療,甚至手術。 唾液腺疾病的症狀 以下是可能的唾液腺疾病,以及該疾病伴隨的症狀: 唾液腺結石,又稱為涎石症(Sialolithiasis): 舌下長腫塊且會痛。 進食時,痛的感覺會加劇。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 臉頰內或下巴長腫塊 膿可能會流進口腔中 膿會發出強烈的惡臭味 發燒 唾液腺內長囊腫: 囊腫破裂時黃色膿液會流出。 進食、說話、吞嚥困難。 唾液腺病毒感染,如腮腺炎(Mumps): 發燒 肌肉疼痛 關節痛 臉的兩側會腫起來 頭痛 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症狀如下: 口乾舌燥 眼睛乾澀 蛀牙 嘴巴痛 關節疼痛或腫脹 乾咳 莫名疲倦 唾液腺腫脹 唾液腺經常性感染 若有糖尿病(Diabetes)或酒精成癮症,唾液腺可能也會腫脹。上述並未列出所有相關症狀,若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下列症狀就建議就醫: 口腔有不好聞的味道 口乾舌燥 嘴巴痛 臉部腫脹 張嘴困難 若有任何上述的徵兆、症狀,或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可能都不同,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唾液腺疾病的原因 唾液腺大致可分為3對大型腺體,包括腮腺、下頜腺及舌下腺各一對。這3對腺體的功能是製造口水,而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唾液腺阻塞,會讓患者產生疼痛的症狀。 涎石症和唾液腺炎屬於常見的唾液腺體疾病;涎石症是因為唾液腺體的鈣質結石,堵住腺體,使部分或全部唾液塞住而造成的;唾液腺炎則好發於老人或嬰兒,會造成這個疾病的原因是唾液腺體受到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而感染原因也是因為結石堵住腺體。 另外,乾燥症候群也屬於常見的唾液腺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白血球攻擊外分泌腺體(如:唾腺、汗腺和皮脂腺),最容易造成女性自體免疫失調, 像是狼瘡(Lupus)。 除了以上3種疾病,下列幾種病毒也會感染唾液腺體:流感病毒、流行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最後,唾液腺體也可能長成癌性腫瘤與非癌性腫瘤。根據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表示,前者非常罕見, 若真的不幸發生,大多都是發生於50~60歲的中老年人。至於非癌性腫瘤,像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s)和華生氏腫瘤(Warthin’s tumors),則會影響腮腺體。良性的多形性腺瘤也可能長在下頷腺或其他小型腺體,但略為罕見。 唾液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想獲得更多資訊請務必諮詢醫師。 唾液腺疾病如何診斷? 醫師會根據噁過去的醫療紀錄和健康檢查結果,建議患者坐適合的檢查,若這樣就足以了解患者的狀況,可能就無須進行額外的檢查。 醫師也可能會讓透過口腔X光檢查患處,以看清楚唾液腺體堵塞的情況,之後腦部與頸部的外科醫師會在唾液腺體傷口處麻醉,進一步解決堵塞問題。此外,醫師若想更詳細地觀察患者的唾液腺體,醫師會進行深入的造影檢查,如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若醫師懷疑患者可能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影響唾液腺體,則可能會進行活體切片,讓診斷更詳盡。 唾液腺疾病如何治療? 治療唾液腺疾病會根據其類型和嚴重程度而定,例如若是在唾液腺體內長腫塊,醫師可能會建議動手術拿掉,但假如是癌性腫塊,就可能要進行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 若進行手術,患者可能需要4~6個月的恢復期。弱視對頸部進行放射治療,則可能會導致口乾舌燥、全身整體不適,也會影響消化系統。所以在這期間,醫師會建議患者多喝水、不要吃高鈉的食物。 其他有長腫塊的狀況,若沒有造成任何嚴重症狀,醫師可能就只會採取保守的治療方式,像是使用一些特別的漱口水,來減少口乾的症狀,或是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 唾液腺疾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治療 下列生活上的調整以及居家治療可能會幫您面對唾液腺疾病: 做好牙齒保健對唾液腺治療至關重要,每天至少要用牙刷和牙線清潔牙齒2次,預防蛀牙和唾液腺相關疾病。 將1/2茶匙的鹽巴加入1杯水中,攪拌後可用來漱口,讓口腔保持濕潤。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牙科疾病

阻生智齒: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阻生智齒的定義 什麼是阻生智齒 一般來說,人的口腔空間無法容納32顆牙齒(包含後來長的4顆智齒),所以當智齒長出來時, 可能會造成牙齒擁擠、感染、腫脹以及耳朵疼痛。 沒有適當生長空間的智齒又稱為「阻生智齒(impacted wisdom teeth)」,這些智齒無法完整長出來,因此可能會往錯誤的方向或角度生長、從側邊長出來,或只部分長出。也因為錯誤生長,阻生智齒會影響附近的牙齒,可能造成疼痛或是其他牙齒受損。即使牙齒沒有明顯受損,也比較容易產生疾病問題。若是讓牙齒維持在牙齦下(又稱為阻生組織),細菌可能會因此堆積導致感染。 當然也有許多人的智齒可以自然生長,口腔的牙齒狀況也會自然慢慢調整到好,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也無須額外拔牙。 阻生智齒有多常見 阻生智齒很常見,若需要更多相關資訊,請進一步諮詢醫師。 阻生智齒的症狀 阻生智齒有哪些症狀 阻生智齒通常不會產生任何症狀,但若智齒遭受到感染、損害其他牙齒或造成其他牙齒疾病,可能會出現下列徵兆或症狀: 牙齦紅腫或腫脹 牙齦疼痛或出血 下顎疼痛 下顎周圍腫脹 口臭 嘴巴有不好聞的氣味 張嘴困難 以上並未列出所有相關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向醫師諮詢。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您有任何上述的徵兆、症狀,或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阻生智齒的原因 智齒(第3大臼齒)會變成阻生智齒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自然生長。通常在17~25歲時會長智齒,有些人長智齒後並不會造成任何問題,而且智齒也會跟其他牙齒對齊,長在第2大臼齒後方。但大多數人的口腔空間沒有辦法讓智齒自然生長,會和其他牙齒擠在一起,變成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可能會部分露出牙齦,也可能只有牙冠露出牙齦(部分阻生)又或是未露出(完全阻生)。無論是部分或是完全阻生,智齒可能會以下列角度生長: 朝著第2大臼齒生長。 朝口腔後方生長。 智齒是以橫躺的姿勢在顎骨中,朝其他的牙齒方向生長。 像一般牙齒以垂直的方向生長,但被卡在顎骨中。 阻生智齒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阻生智齒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阻生智齒如何診斷 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會評估您牙齒與口腔的狀況,判斷您是否有阻生智齒或其他症狀。通常會進行下列評估方式: 詢問您的牙齒是否出現任何症狀以及整體健康狀況。 檢查牙齒與牙齦的狀況。 照X光可以看到是否有阻生智齒,以及智齒對其他牙齒或骨頭的相關損害徵兆。 阻生智齒如何治療 若您的阻生智齒不好治療,或是您目前有其他健康狀況會導致風險手術提高,牙醫會建議您去看口腔外科,並與口腔外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尚無任何症狀的智齒 如何處理 在醫界,如何處裡沒有造成任何症狀的智齒,一直都存在著分歧。而目前相關研究也並沒有特別支持其中一種論點。有些牙醫師與口腔外科醫師建議拔除智齒,以防潛在的相關疾病。 他們的論點如下: 智齒沒有任何症狀不代表以後不會有疾病產生。 假若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會很難正確的清潔智齒。 年輕人較少發生智齒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年長後智齒更難長出,而且也更容易造成其他併發症。 另一派醫師則建議較保守的方式,論點如下: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年輕時阻生智齒沒產生問題,到了老年這些智齒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手術的花費以及風險和拔除智齒後的益處不成正比。 醫師會採用保守的方式,也就是檢查是否有蛀牙、牙齦疾病或其他併發症。若有產生其他問題,醫師可能才會建議拔牙。 阻生智齒手術拔牙 通常阻生智齒造成疼痛或其他牙齒疾病時會進行手術拔除。拔智齒的原因如下: 智齒感染或牙齦疾病(如牙周病)。 部分冒出頭的智齒蛀牙。 長囊腫或腫瘤之處含蓋到智齒。 智齒正在損害其他附近的牙齒。 拔牙屬於一般門診,所以結束後當天即可回家。拔牙過程如下: 施打鎮定劑或麻醉:醫師會在嘴巴施打局部麻醉。局部鎮定劑或麻醉可以抑制您的意識;全身性麻醉則會讓您失去意識。 拔牙:牙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拔牙時會在牙齦上做個切口,並移開擋住阻生智齒的骨頭,才能拔除牙根。拔牙完後,醫師會縫合傷口,並用紗布蓋住牙槽。 拔智齒可能會痛和流血,以及上下顎側邊腫脹。也因為上下顎肌肉腫脹,有些人可能會暫時無法將嘴巴開太大。醫師會告訴您如何照護傷口以及減緩疼痛腫脹的方式,如吃止痛藥、用冷敷布減少腫脹等。另外,少數人可能會歷經下列症狀: 若拔牙後傷口的血塊溶解,會造成齒槽骨直接暴露在口腔中或造成乾性齒槽炎疼痛。 牙槽因細菌或是食物殘渣而感染。 讓附近的牙齒、神經、顎骨、或鼻竇受傷。 阻生智齒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以及居家治療可能會幫您減緩阻生智齒帶來的不適感。 一想到拔牙,可能會有點嚇人。但假如拔完牙後,疏於照顧可能會導致更嚴重且永久性的問題,所以請務必跟牙醫師討論您的顧慮。拔牙的焦慮感很常見,不用因此感到羞愧。要記得的是向牙醫師詢問如何處裡這樣的焦慮與不適感。 許多牙醫師都會提供方法來減輕您的焦慮感,像是聽音樂或看影片。您也可以讓家人或朋友陪著您一起來,又或是可以學習放鬆的方法,像是深呼吸或冥想。但您假如真的非常焦慮,可以告知牙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請他們開鎮定藥物或用其他方式讓您降低焦慮感。 若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才能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牙科疾病

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擁有一口白皙健康的白牙,是每個人的夢想,但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許多人明明每天睡前和起床,都有刷牙的習慣,但是卻還是時常發生蛀牙的情況,難道有天生容易蛀牙的體質嗎?本文將帶你了解哪些狀況更容易引發蛀牙,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樣避免它。 1. 注意牙齒的位置 大家在刷牙時應該都能感受到,愈後面的牙齒愈難刷,尤其是那種長歪或是只露出一點點的智齒,常常會因為牙刷搆不著,默默的被細菌侵蝕, 除非有定時的去牙科做檢查,否則往往得等到牙齒蛀得很深,感覺到疼痛才會發現,這時往往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才能將蛀牙根治,也因為如此,門牙一般來說,比較少發生蛀牙的情形。 (同場加映:蛀牙抽神經?利用根管治療將牙髓除盡) 2. 嗜甜食易蛀牙 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甜食是造成齲齒的主因,如果你很喜歡喝碳酸飲料,吃甜食,或手搖飲不忌口,那麼即使你早晚都有刷牙,獲得蛀牙的機率,仍會比少吃甜食的人高,其原因之一便是因為糖類是乳酸鏈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和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養分來源,因此當細菌吸收糖類之後,便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的琺瑯質,導致齲齒。 (同場加映:碰冷碰熱都會痛?敏感性牙齒一員就是你) 另外,由於大多數人仍習慣一天只刷兩次牙,但其實這只是最低限度的牙齒保健要求,假如你早上七點刷牙,晚上睡前大約十點左右再次刷牙,細菌便有將近 15 個小時,可以在你的口腔內繁殖和搞破壞,若再加上含糖飲料和食物的幫助,也難怪齲齒會頻繁地出現。 (同場加映:飲料變染料~適量攝取預防黃板牙) 3. 奶瓶性蛀牙 除了青少年和成人外,寶寶有時候也逃不過蛀牙騷擾。奶瓶性蛀牙是經常在寶寶上發生發生的齲齒情況,其原因主要來自睡前餵奶,但沒有確實的清潔牙齒就讓寶寶睡覺,使細菌可以在口腔裡待上整夜,侵蝕寶寶的牙齒。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寶寶長牙之前,每次寶寶進食完,可以使用乾淨的紗布墊或紗布巾,擦拭寶寶的牙齦;長牙後則需要用指套刷,清潔寶寶的牙齒。另外,定期去牙科就診,進行口腔檢查,也能減少奶瓶性蛀牙的發生機率。 (同場加映:學步期口腔保健~適量含氟牙膏防蛀牙) 4. 口水較少易蛀牙 當口腔內的PH值低於5.5時,細菌便會開始累積並附著於牙齒上,逐漸生成牙菌斑,並引發去礦物質作用(Demineralization),使琺瑯質的鈣流失,引發蛀牙。人體所分泌的唾液的PH值,大約位於6.2~7.6之間,且唾液中含有礦物質,有助於牙齒的再礦物質化(Remineralization),因此,如果你的口水量天生較少,那便真的是所謂的「蛀牙體質」。除此之外,部分藥物也會造成唾液量減少,一樣有可能提升齲齒發生率。 若想改善口水量較少的情況,可以考慮吃無糖口香糖,讓嘴巴多咀嚼分泌唾液,或者多喝水,增加身體的含水量,提高唾液的製造量。 5. 胃酸腐蝕牙齒 腸胃功能不佳,且時常發生胃食道逆流(GERD)的人,除了食道容易灼傷外,胃酸也會腐蝕牙齒,破壞琺瑯質;因此,有些人可能為了減肥,吃下食物後因為罪惡感,而進行催吐的行為,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危害到牙齒的健康,就像厭食症(Anorexia)和暴食症(Bulimia)的患者,可能也有比一般人更常嘔吐的機會,無論是吃得太多,感到反胃而吐,或者是怕體重上升而催吐,都會讓口腔處於酸性環境的時間大增。另外,飲食失調也是影響唾液分泌的因素之一。 6. 老年人牙齒也要顧 老年人的唾液分泌量減少,也可能為了控制疾病,固定服用會造成唾液量減少的藥物,使得老年人產生齲齒的機會不減反增。另外,有些老年人認為年紀大了掉牙齒或蛀牙也沒什麼大不了,選擇不去治療,導致造成其它負面影響,像是食物嚼不爛,吞下去容易噎到。此外,選擇只用沒蛀牙的牙齒進行咀嚼,會造成臉型歪斜,或是發生食物消化不良,引發腸胃不適等。建議一旦牙齒出現問題,及早治療,才是延年益壽的好方法。 7. 補過的牙齒更容易蛀 補牙所用的材料,即使再怎麼樣的貼合牙齒,仍然會產生微小的縫隙,如果患者再補牙之後,仍然沒有建立正確的牙齒保健觀念,那齲齒的情形只會一再發生,且更加頻繁。


牙齒矯正/美容

植牙手術介紹:風險、術前準備、術後恢復

植牙手術的介紹植牙手術是一種使用金屬的螺絲釘來取代牙根,並使用外觀及功能都與真牙類似的假牙來取代受損或遺失的牙齒。此手術可以成為不適合使用活動假牙(Denture)或固定式假牙,如牙橋(Bridgework)的患者的另一種方案。 植牙手術的進行方式與植入的種類與患者的顎骨狀況有關,且因為植牙手術有好幾道程序,所以花費的時間有可能長達一年,並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的恢復期,但是透過此手術可以得到的好處是,新的牙齒將會更牢固。 為什麼需要進行植牙手術? 透過手術,人工牙根會植入顎骨,也就是原本牙齒長出來的地方。因為牙材中的鈦會與顎骨合而為一,因此,新的植入物不會像固定式假牙或活動假牙容易滑動、產生噪音或對骨骼造成傷害。再者,因為植牙的材質跟原本的牙齒不一樣,固定式假牙可仍然有蛀牙的機率,但植入物不會出現蛀牙的情形。下列是適合植牙的條件: 缺少一顆或多顆牙 下顎骨已發育完全 牙床有足夠的骨頭或是能夠進行骨移植來固定人工牙齒 口腔組織健康 沒有會影響骨頭癒合的疾病 無法配戴或不願使用活動式假牙 希望改善說話狀況 願意花數個月來進行植牙手術 植牙手術的風險因素一般來說,植牙的成功率高達98%,不過,不同植入的位置,成功率可能不太一樣。但只要妥善照顧,植入的牙齒就可以使用一輩子。 多數情況下,只要身體狀況能進行一般拔牙或口腔手術,都能進行植牙手術。但是重度吸菸者或患有無法控制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Diabete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在進行頭頸部放射治療都須先行進行個體評估。若您考慮進行植牙,請諮詢您的牙醫,確認是否適合。 多數植牙過的患者表示,植牙過程幾乎不會感到不舒服,手術過程可使用局部麻醉,且多數患者認為植牙沒有拔牙那麼痛。 植牙手術有哪些併發症及副作用 植牙手術與其他手術一樣,都會有一些健康上的風險,不過通常很少發生問題,且就算出問題,大多很輕微且容易解決。下列是可能的風險: 植入部位受到感染。 周遭結構受損,如其他牙齒或血管。 神經受損,這可能導致其他牙齒、牙齦、嘴唇或下巴感到疼痛、麻木或刺痛。 若植入上顎的植入物插入鼻竇腔,會產生鼻竇(Sinus)問題。 進行植牙手術前,事先了解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的併發症與副作用十分重要。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已獲得更多資訊。 植牙手術的術前準備由於植牙手術有許多道程序,因此,您必須先進行全面評估。下列是評估內容: 全面的牙齒檢查:您可能會進行牙齒X光及口腔牙齒模型製作。 量身訂做的治療計畫:治療計畫因人而異,考量因素包含個人需要更換的牙齒數目與顎骨情形。規劃治療的過程可能需要不同領域的牙科專家介入,如專門研究口腔、顎骨及面部的醫師,如口腔顎面外科醫師(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負責牙齒支撐結構的牙醫師,如牙周病學醫師(Periodontist)及進行植入及修復牙冠、固定式假牙(牙橋)或活動式假牙的牙醫師。 手術前請告知醫師您的醫療狀況與用藥情形,包含所有處方藥、非處方藥及營養補充劑。若您有心臟病或骨科植入物,醫師可能會在進行植牙前先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手術期間可選擇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鎮靜(Sedation)或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請與牙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式。若您進行全身麻醉,請確保有人能在術後帶您回家,並好好的休息。 植牙手術的過程 植牙的首要步驟為訂定專屬的治療計畫,並由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口腔外科及牙科團隊操刀,透過不同專業間互相合作,提供最適合的方式及照護,制定一套依照個人需求的治療計畫。進行植牙治療時,鈦製的人工牙根會植入缺牙的骨槽裡。隨著時間過去,顎骨會在人工牙根周圍癒合,將牙根牢牢的固定在顎骨中。癒合的過程需要6~12週。 一旦人工牙根與顎骨合而為一,牙醫會使用一個小小的金屬支架,如支台體、連接體或癒合帽(Abutment)固定人工牙根及牙冠。製作新的牙齒前,牙醫會先製作齒模,複製所有牙齒的模樣、類型及排列方式,接著依據這個模型製作假牙,取代原本牙齒的假牙稱做牙冠(Crown),製作完成後,利用金屬支架接合牙冠與人工牙根。 除了單顆或多顆植牙,有些患者可能選擇安裝金屬支架或金屬勾的設計(Attachment)來裝置可活動假牙。您的牙醫會盡力使假牙與真牙的顏色一致,由於植入的牙齒會固定在顎骨上,因此外觀、感覺及功能就跟原本的牙齒一樣。 植牙手術後的其他程序 大部分的植牙手術都會成功,不過,有時可能會出現骨頭無法與金屬植入物合而為一的情形。而且吸菸可能會導致植牙失敗並引起併發症。若骨頭無法與植入物融為一體,牙醫則會將植入物移除、清理周遭骨頭,並等2~3個月再繼續嘗試。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詳盡的資訊。 植牙手術的術後恢復下列是能使植牙手術效果持久且增長原有牙齒壽命的方法: 進行良好的口腔衛生清潔:清潔假牙時,請像對待原始牙齒一樣,好好清潔牙齒本身及牙齦組織。並使用特殊設計的牙刷,例如:牙間刷,因為它能幫助清潔牙齒各個角落、牙齦與人工牙根。 定期安排牙醫回診:確保牙齒健康及植入的牙齒功能正常。 避免傷害牙齒的壞習慣:不要咀嚼堅硬的東西,如冰塊或硬糖果,因為這樣可能破壞牙冠(假牙套)或自身的牙齒。也要避免可能使牙齒染色的咖啡因產品。


其他口腔疾病

舌頭變化怎回事?或紅或白竟是危機

舌頭不只可以用來品嚐味道,檢查治療感冒時,有的醫師會檢查我們的舌頭,這是因為舌頭的顏色或是狀態,能間接反映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所以平常刷牙時,也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舌頭。正常的情況下,舌頭會呈現粉紅色,而且上面有許多乳突(Papillae),即舌頭表面的突起物。然而有些特殊情況,可能是身體健康異常的警訊,本文介紹幾種舌頭顏色,與其相對應的身體狀況。 白色的舌頭:飲酒過量 一般來說,舌頭有一層白色薄膜,或是有白色點點,可能是沒做好口腔清潔、口乾舌燥、脫水,或是您平常會不自覺用嘴巴呼吸,過量飲酒、吸菸、嚼食檳榔等等。只要戒除可能的刺激物,可能可以消除這些白色薄膜。但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幾種疾病: 口腔白斑(Leukoplakia):這是一種緊附於口腔黏膜上發生的白色斑塊的症狀,吸菸、飲酒、嚼檳榔都有可能導致口腔白斑發生。 鵝口瘡(Oral Thrush):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造成的,特別是嬰幼兒、老人、糖尿病患者、戴假牙的人,或是使用吸入型皮質類固醇(Inhaled corticolsteroid,ICS)的人。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口腔扁平苔癬不易治癒,且有可能復發。建議維持規律生活,保持良好口腔衛生,避免食用太熱、酸性或辛辣食物,並且有充分的運動,避免過勞、晚睡及失眠。 草莓般的紅色舌頭:身體缺乏營養 如果缺乏鐵、維他命B12,或是葉酸(Folic Acid)的話,舌頭會變紅,而且變得很平滑,如此一來,在吃熱食或是辣的食物時,舌頭可能會有灼燒感。除此之外,有些疾病也會有草莓般的舌頭的現象,例如: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特別容易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孩身上。症狀包含口腔黏膜乾燥,嘴唇鮮紅乾裂出血,舌頭表面有如草莓外皮紅腫,舌苔變很厚。 猩紅熱(Scarlet Fever):特別容易發生在3到10歲的小孩身上。猩紅熱的症狀大多和川崎病相似,但舌頭表面會像砂紙一樣不平整,並且呈現紅色,有時會和鏈球菌性咽喉炎(Strep Throat)一起發生。 舌灼痛:過敏或糖尿病 這類型的疾病,舌頭外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舌頭會常常有灼熱感,而且頻率會愈來愈高。舌灼痛的成因有很多,有些和身體疾病有關,例如對特殊食物過敏、焦慮或憂鬱的傾向、糖尿病(Diabetes)、口乾舌燥等。也有的跟個人習慣有關,例如很常咬到舌頭、吃太多酸性食物或是酸性飲料,或太用力刷舌頭,甚至是使用漱口水的頻率過高,都有可能導致舌灼痛。 老了舌頭也會長皺紋 不要懷疑,皮膚老了會有皺紋,舌頭也會。舌頭上有些裂縫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沒有做好口腔清潔,這些裂縫可能會有真菌(Fungal)感染。除了跟隨醫師指示,服用抗真菌的藥之外,還要多喝水,練習正確的口腔清潔步驟,平時刷牙也記得刷一下舌頭。 要從舌頭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除了可以從顏色判斷之外,還有吃東西和吞嚥時會不會疼痛,或是舌頭表面有沒有出現腫塊,或是生瘡等等。如果您有注意到,自己的舌頭和平常不太一樣,或是長的瘡很久都不會好,建議可以尋求醫師治療。


牙科疾病

蛀牙抽神經?要做牙套嗎?根管治療的過程與注意事項

當牙齒蛀牙的情況太嚴重、蛀太深時,常需要使用根管治療的方式來治療牙齒,也就是俗稱的「抽神經」。本文將為你介紹為什麼蛀牙要抽神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抽神經?以及根管治療的過程、步驟和注意事項。 什麼是抽神經、根管治療? 抽神經的正式名稱為根管治療(Root canal therapy),為什麼叫做根管,主要是牙髓(Endodontic)腔中兩條往下延伸的根管而來,若齲齒蛀得太深,會造成牙髓壞死,導致患者感到疼痛難耐,而根管治療便是將牙髓及裡面的神經清除,並加入填充劑將牙髓腔封死,以免細菌在裡頭孳生,再次引發感染。 為什麼要抽神經?什麼狀況需要根管治療? 如果你在吃東西的時候牙齒會疼痛,對溫度感到特別敏感,像是喝冰水或熱水會感覺到刺痛,你的牙髓很有可能已經遭到細菌入侵而造成發炎。牙髓發炎的症狀嚴重時,甚至連用嘴巴呼吸時,吸進的冷空氣都可能會讓你感到疼痛。如果症狀繼續拖下去,可能疼痛的感覺會減低,因為牙髓已經快要完全壞死,這時牙齒可能會變色甚至滲出膿液,建議盡快就醫治療,除了使用根管治療保住牙齒之外,也能避免蛀牙情形蔓延到鄰近牙齒。(同場加映:碰冷碰熱都會痛?敏感性牙齒一員就是您) 根管治療的過程 根管治療通常會有六個步驟: 步驟一:第一步通常會先照 X 光來觀察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的那顆牙齒的根管形狀與長度,以及確認蛀牙有沒有擴散至鄰近牙齒或是齒槽骨,導致牙周病的情形。 步驟二:確認牙齒位置及本身的狀況後,醫師會在齲齒的周圍注射麻醉藥劑,通常會選擇注射在牙齦,達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步驟三:再來,醫師會用器具在牙齒上鑽洞,接著利用一個長形,有點類似螺絲起子的牙髓清除棒,反覆的進出牙髓腔及根管,以確保沒有剩餘牙髓黏附在管壁上,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 步驟四:刮擦牙髓的程序完成後,會使用清水和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將牙髓腔及根管內部清洗乾淨,這是為了避免牙髓殘留,而引發感染。等牙髓完全清除後,就可以準備用填充物補起中空的牙髓腔,不少醫師會在這時先中斷療程,給予大約一個禮拜左右的觀察期,看患者是否會有疼痛或是其他不適,確定沒問題之後再將空洞填上。 步驟五:在表面補上暫時性的填充物,以避免食物在這段觀察期中掉入洞內。 步驟六:確認根管跟牙髓腔內完全淨空,並且沒有發炎或其他感染症狀後,便可以使用馬來膠(Gutta percha)、氧化鋅丁香油酚黏合劑(Zinc oxide-eugenol cement)等,作為填充劑的材料,將牙齒的空洞補滿。另外也有像三氧礦化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簡稱 MTA)這種密合度更高、人體適應性更好的填充材料,可以做選擇,不過價格當然就會更高。 抽完神經一定要裝牙套嗎? 許多人在根管治療之後,就覺得安心了,其實這才是挑戰的開始。由於牙髓已全部抽空,少了養分供給的牙齒會變得更加脆弱,通常醫師在根管治療後,會建議你做牙套來避免牙齒在咀嚼的時候崩裂,雖然牙套的確所費不貲,但是考量到牙齒抽完神經牙齒將變得更脆弱,裝牙套確實能有效起到保護作用。(同場加映:用牙齒開酒瓶!傷害牙齒的16個壞習慣) 根管治療後牙齒更脆弱 尤其如果你喜愛吃較為堅硬的餅乾或是水果等,咀嚼時最好避開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降低牙齒裂開的機率;然而,如果是門牙被抽了神經,甚至要避免做出啃咬的動作,像是直接咬整顆蘋果或芭樂,因為我們很難避免使用到門牙,可以考慮做假牙來保護抽神經後的牙齒。 預防蛀牙免得抽神經 有時候人總是要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被抽掉神經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回到你身邊,有了根管治療的經驗之後,更要重視對牙齒的保護,每天都要刷牙,甚至飯後也要刷牙,並且多使用牙線幫助清潔牙刷搆不到的角落,避免還有下一顆齲齒(蛀牙)需要接受根管治療。(同場加映: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牙科疾病

咬合不正:症狀、原因、治療、預防

咬合不正的定義 咬合不正(Malocclusion)意思是牙齒排列不整齊,這可能會造成口腔的相關疾病。口腔內的牙齒,最理想的狀況應該是沒有任何擠壓或間隙,也沒有牙齒不整或是歪斜等問題。所以正常情況下,上排牙齒應該會剛好覆蓋住下排牙齒,而上下排臼齒也能剛好吻合對齊。 咬合不正可分為很多類型,而且都可能導致不同的問題。舉例來說,如果上排牙齒不整齊,可能會咬到臉頰內側或是嘴唇,而下排牙齒不整齊,則可能咬到舌頭。咬合不正包含下列類型: 牙齒擁擠 (Crowded teeth) 交錯咬合 (Crossbite) 咬牙合不足(Underbite) 前牙開咬 (Open bite) 覆咬合 (Overbite),即上門牙和犬牙過分突出于下牙。 咬合不正有多常見? 咬合不正屬於十分常見的狀況,但是可和醫師討論改善的方法。 咬合不正的症狀 根據咬合不正的類型,症狀可能從輕微至嚴重,而典型咬合不正的症狀如下: 牙齒排列不整齊 影響臉型 經常咬到臉頰內側或舌頭 咬合或咀嚼時感到不適 語言問題,像是講話時大舌頭。 習慣用嘴巴呼吸,而非鼻子呼吸。 以上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向醫師諮詢。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任何上述的徵兆或症狀,請向醫師諮詢。每個人的狀況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咬合不正的原因 咬合不正通常都是因為遺傳的關係,但有些情況或是習慣,可能會改變上下顎的形狀與結構,如下: 唇顎裂(Cleft lip and palate) 3歲後還常吃奶嘴 孩童時期吸奶瓶的時間拉長 孩童時期有吸大拇指的習慣 受傷導致上下顎咬合不整 口腔或上下顎長腫瘤 牙齒形狀異常或受到外力撞擊 牙齒照護沒做好,可能會導致補牙的填充物、牙冠或是戴牙套的不適。 由於過敏,或是腺樣體或扁桃腺腫大,導致呼吸道因阻塞而習慣用嘴巴呼吸。 咬合不正的風險因素 請向醫師諮詢以獲更多資訊。 咬合不正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咬合不正如何診斷? 通常定期檢查牙齒可以發現咬合不正,牙醫也可能會照X光來確認患者牙齒是否整齊。若發現咬合不正,醫師會評估其種類與嚴重程度,主要可分為3大類,如下: 第1種:這種齒列不整最常見,也就是上排牙齒咬合時,會些微超出並蓋住下排牙齒,但咬合功能正常。 第2種:這種則為嚴重垂直覆咬,又稱為下頜後縮(Retrognathism或Retrognathia),也就是上排牙齒與上顎咬合時,會超出下排牙齒與下顎太多。 第3種:這種為嚴重戽斗,又稱為下頷前突(Prognathism),意即下顎過於突出,咬合時會造成下排牙齒蓋住上排牙齒與上顎。 咬合不正如何治療? 大多情況下,輕微的齒列不整無需進行治療,但若情況過於嚴重,牙醫可能會將患者轉診至齒顎矯正科。而齒顎矯正醫師會依據齒列不整的狀況與種類,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如下: 戴牙套矯正牙齒 拔牙以改善牙齒過度擁擠的問題 牙齒重塑、黏接與修補覆蓋 用鐵絲或骨板來穩固上下顎的骨頭 進行手術重塑,讓上下顎縮短。 但治療齒列不整可能會導致下列併發症: 疼痛或不適 戴某些輔助器時,如牙套,產生口腔刺痛感。 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咀嚼或說話困難的問題。 預防咬合不正的生活調整 要預防咬合不正其實蠻困難的,因為大多情況都是由遺傳造成。家長只能盡量不讓小孩在發育時吸太多奶嘴與奶瓶,來降低咬合不正的機率。此外,及早發現能讓症狀不再惡化,也能縮短矯正的治療時間。若有任何相關問題,請向醫師諮詢並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