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

口腔和其他身體部位一樣,充滿了各種不同的細菌,一般情況下這些細菌對健康是無害的。但若沒有做好口腔保健,導致口腔內的細菌失去控制,就有可能會引發感染,導致牙齦疾病、齲齒等的發生。

基礎知識

口腔健康

B群推薦品牌20款 2025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

B群推薦哪一款?推薦買日本B群?B群功效有哪些?高單位B群是什麼?B群可以長期吃嗎?每日攝取量多少?《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析,推薦您20款熱門B群品牌,並整理相關產品資訊,供您參考選購。 段落傳送門 20款B群推薦產品詳細介紹(價格、含量、長效緩釋、劑型、份量) B群推薦功效有哪些? 維他命B群也稱維生素B群(Vitamin B Complex),是一群維生素的總稱,包含: B1 硫胺 B2 核黃素 B3 菸鹼素 B5 泛酸 B6 吡哆素 B7 生物素 B9 葉酸 B12 鈷胺素 依據衛生福利部營養素之食品廣告得宣稱詞句,各種維生素B的功效如下: 維他命B群 B群功效 維生素B1(硫胺) 維持皮膚、心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維生素B2(核黃素) 維持皮膚健康及能量正常代謝 維生素B3(菸鹼酸) 增進皮膚、神經、黏膜及消化系統的健康 維生素B5(泛酸) 促進合成體脂肪與膽固醇,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 維生素B6(吡哆素) 維持胺基酸正常代謝,幫助紅血球維持正常型態,以及促進神經系統的健康 維生素B7(生物素) 促進合成脂肪、肝醣及嘌呤,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 維生素B9(葉酸) 促進形成紅血球、核酸與核蛋白,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與成長 維生素B12(鈷胺素) 促進紅血球形成,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 B群推薦怎麼挑? 1.推薦日本B群? 日本B群品牌以「合力他命」最有名,合利他命是醫療級B群,在國內須醫師處方才可購買,劑量雖高,但並不含有完整8種維生素B,通常適用於缺乏特定維生素B,並因此影響身體健康者;若是日常保健,建議選擇市售B群即可。 另外,不少民眾會趁赴日旅遊時,在藥妝店買保健食品,但在日本當地販售的B群,成分標示通常全為日文,不易了解成分多寡,進而評估身體的攝取量,對於日常保健未必有益。 2.推薦高單位B群? 高單位B群指的是維生素B的含量較高的產品,適合希望加強、快速補充的族群,但選購時,須注意各項維生素B的含量,是否與自身的需求相符,例如若想要增進神經健康,就應購買維生素B3、B6及B12含量較高之產品。 此外,挑選時,也須仔細查看產品的實際含量,部分B群產品雖標示為高單位,但實際含量卻未必比其他產品高。 3.B群推薦視需求挑成分 以下整理各類族群需要的維生素B成分: 維持神經健康:維生素B3、B6、B12。 維持皮膚健康:維生素B1、B2、B3、B5、B7。 維持胎兒健康:維生素B9(葉酸)。 成年女性男性:由於飲食不均、工作壓力等因素,現代男、女性均容易缺乏B2、B6、B9、B12。 素食者:素食者特別容易缺乏B12,因為B12主要存於動物性食物中。 4.天然B群是什麼?天然B群差異為何? 維生素B為營養素的一種,而營養素可透過不同方式生成或攝取,例如透過化學合成,或自天然食物中攝取。 標示為天然B群的產品,通常成分含有天然食物的萃取物,例如酵母、藜麥或蕎麥等,但須注意的是,有些產品雖宣稱為天然B群,成分仍包含許多化學原料,這表示該產品的維生素B,乃是由天然食材與化學原料混合而成。 5.長效緩釋B群是什麼? B群屬於水溶性營養素,特點是容易透過水分吸收,但無法長期存於體內,所以許多人常會在服用B群後,發現尿液變黃了,這是B群中的核黃素所致,代表B群已通過消化系統並排出體外。 為延長B群停留於體內的時間,避免其快速流失,市面上有販售緩釋型的B群,這類B群錠劑具有特殊的緩釋層,可延長營養素在體內的釋放時間,加強吸收與利用。 B群推薦怎麼吃?B群可以長期吃嗎? 依據人體營養吸收與代謝的原理,任何時間攝取的B群,都會參與相關的代謝作用,但B群中的維生素B6、B9(葉酸)與B12,有助於將色胺酸轉換成血清素及褪黑激素,幫助睡眠,但若服用的劑量太高,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 對此,建議可參照以下服用方式: 針對睡眠:挑選低劑量,或維生素B6、B9與B12等含量較高的B群;若無論劑量多寡,都會影響睡眠,請避免在睡前服用。 針對日常保健:在早上服用。 B群可以長期服用,但須注意服用量不要超過建議攝取上限。B群雖然是水溶性營養素,攝取過多會隨著尿液排出,但若嚴重過量,仍可能造成肝臟負擔或其他健康問題。 B群推薦攝取量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修訂第八版」,19歲以上成人(不含懷孕、哺乳婦女)每日建議的維生素B攝取量如下: 維他命B群 B群建議攝取量 維生素B1 男性1.2毫克、女性0.9毫克 維生素B2 男性1.3毫克、女性1毫克 維生素B3(菸鹼素) 男性16毫克、女性14毫克 維生素B5(泛酸) 5毫克 維生素B6 1.5~1.6毫克 維生素B7(生物素) 30微克 維生素B9(葉酸) 400微克 維生素B12 2.4微克 提醒您,上述衛教訊息與產品功效無涉,選購及使用前請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B群推薦品牌:20款 大研生醫 B群緩釋雙層錠 VITABOX【威猛專科】歐洲天然酵母維生素B群+2000%頂級黑瑪卡+鋅酵母 日本 DHC 維他命B群 日本 合利他命 EX PLUS 強效錠 三多 女性B群+鐵鎂糖衣錠 好市多 Kirkland Signature 科克蘭 超級維生素B群 健康力 法國天然酵母B群活力錠 台塑生醫醫之方 B群EX PLUS加強錠 克補B群+鋅加強錠 利捷維 有酵超級B群膜衣錠 naturgy […]

探索更多口腔健康類別

看更多 口腔健康 相關文章

口腔及牙齦疾病

牙膿瘍: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牙膿瘍的定義牙膿瘍是什麼 牙膿瘍(Dental abscess)可分成3種類型: 牙齦膿瘍(Gingival abscess):這類膿瘍僅侷限於牙齒周圍的牙齦及軟組織中,尚未影響到牙齒或牙周靭帶 (Periodontal Ligament, 又稱為牙周膜)。牙周韌帶圍繞著牙根,並將牙根連接到齒槽骨內壁。 牙周膿瘍(Periodontal abscess):這類膿瘍長在四周的結締組織上,並侵犯了用來支撐牙齒的齒槽骨。 牙根尖膿瘍(Periapical abscess):這種膿瘍長在牙髓,起因於牙齒內部的神經受到感染,細菌延著牙根往下擴散,會慢慢的造成牙根尖的感染。 牙膿瘍需要治療。有時因患者當時的免疫力夠好,或是服用了抗生素,膿瘍暫時會消除,但只要致病原因沒有根除,還是會再度長出膿包, 且隨著時間越長越惡化,最終導致齒骨組織遭到破壞。 牙膿瘍有多常見 欲知詳情,請與牙醫師討論。 牙膿瘍的症狀牙膿瘍的常見症狀有: 咀嚼時會感到疼痛 碰到會痛 對冷熱敏感 口臭 發燒 全身乏力 牙關緊閉(Trismus),難以開口 吞嚥困難 失眠,痛到睡不好 疼痛是牙膿瘍的主要症狀。可能是一陣陣的跳痛,而且會密集發生;疼痛經常來的很突然,在數小時或數天內逐漸加劇,甚至擴散到耳朵、下顎和頸部。上面所列的並沒有涵蓋所有症狀。如果對症狀有所疑問,請諮詢您的牙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牙醫師 如果您出現上述症狀或對您的健康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體況不同,請教牙醫師才是最好的作法。 牙膿瘍的原因牙膿瘍通常肇因於牙齒發炎感染,牙菌斑(Plaque)中的細菌進入牙齒引發感染,牙菌斑有60~70%由細菌組成,是造成牙周病與蛀牙的罪魁禍首。 牙周膿瘍(Periodontal abscess):當牙菌斑中的細菌感染牙齦時,患者即出現牙周病 (periodontitis)。牙齦發炎使得原本圍繞牙根的牙周韌帶與牙根分離,形成不易保持清潔的間隙。細菌堆積在間隙中,引發了牙周膿瘍。 牙根尖膿瘍(Periapical abscess):蛀牙會讓牙齒表面出現小孔,細菌得以穿過牙齒外層堅硬的琺瑯質進入牙齒,再繼續就會分解內層較軟的齒質組織,蛀孔最終會穿透牙齒到達牙髓,引發的感染稱為齒髓炎(Pulpitis)。 隨著齒髓炎繼續發展,細菌會進入支撐牙齒的齒槽骨(Alveolar bone),再延著牙根往下擴散,會慢慢的造成牙根尖的感染,形成牙根尖膿瘍。 有些病例則是肇因於牙科治療過程中意外造成的間隙。有時,因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暫時掩蓋了膿瘍的症狀,使得發炎未能得到即時醫治,最終導致牙周膿瘍。甚至牙齦損傷也會導致牙周膿瘍。 牙膿瘍的風險因素請諮詢您的醫師以進一步獲取更完整的醫療資訊。   牙膿瘍的診斷與治療本文所述不能替代任何醫囑。請諮詢您的醫師以進一步獲取更完整的醫療資訊。 牙膿瘍如何診斷 欲知詳情,請諮詢您的牙醫師。 牙膿瘍如何治療 牙膿瘍的治療過程包括一般牙科程序,有些依情況需要施行手術。 切開術(Incision):患者會接受局部麻醉,過程中膿腫會被切​​開,排出含有細菌的膿液。 牙根尖膿瘍治療:根管治療的過程中牙醫會在死牙上鑽孔將膿排出,移除受損齒隨組織,致入藥物及填充物以防止後續感染。後續清潔牙周間隙,磨平牙根部表面,幫助傷口癒合及防止再度發炎感染。 牙周膿瘍手術:嚴重的牙周膿瘍和反覆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重塑牙齦組織的手術,閉合牙周間隙,病情過於嚴重的患者可能會被拔除病牙。 如何舒緩疼痛 請先諮詢牙醫師,透過一般成藥(鎮熱止痛消炎藥)來減輕疼痛。服用前請仔細讀取包裝上的說明。然而,止痛藥只是暫時減輕疼痛,無法取代牙醫師的治療。 常見止痛藥有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各有其禁忌及不適用對象: 布洛芬不適用於氣喘患者。 布洛芬不適用於胃潰瘍及曾經有胃潰瘍的患者。 阿斯匹靈不適用於16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 阿斯匹靈不適用於孕婦及正在哺乳的母親。 牙膿瘍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會對您有些幫助: 避開冷飲冷食 避免熱飲熱食 使用牙齒沒問題的那一邊咀嚼 不要用牙線清理患部 使用軟毛牙刷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尋求最好的醫療幫助或治療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牙科疾病

齲齒(蛀牙):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齲齒、蛀牙的定義齲齒(Dental caries),一般稱為蛀牙,指的是牙齒上出現了蛀孔,是牙齒受細菌侵犯的結果。 齲齒或稱蛀牙,是最常見的健康問題。 如果不及時治療,蛀孔會演變成大洞,侵蝕到牙齒深層構造,可能導致嚴重的牙痛、感染,甚至牙齒脫落。 齲齒有多常見 蛀牙是極為普遍的健康情況,發生在各種年齡層,但患者中更常見到兒童、青少年及老年人。想降低罹患齲齒的機率,必需靠減少風險因素的方法來達成。 想要進一步了解詳情,請與您的牙醫師討論。 齲齒、蛀牙的症狀齲齒常見症狀包括: 牙痛 牙齒變敏感 碰到甜食,過熱或過冷的食物時,牙齒突然感覺不舒服或劇疼 牙齒表面出現小孔或洞 牙齒表面上有棕色、黑色的點或白色軟狀堆積物 咬到東西時會感到疼痛 有些症狀並沒有列在上面。 如果對您的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牙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牙醫師 雖然蛀牙一般不會有健康威脅,但應定期檢查,而若出現下述任何情況,請盡快就診治療: 發燒 嚴重牙疼 嘴裡出現怪味 齲齒、蛀牙的原因齲齒的形成有2個主因:口腔中的細菌及食物中的高糖分。事實上,正常人體口腔中存在著各種細菌。 牙菌斑(Plaque)則是由細菌、食物殘渣及口水組合而成。當食物中糖分越高,牙菌斑就越多,牙菌斑和牙結石中的細菌會將糖轉化為酸,這些酸會消耗牙齒表面堅硬琺瑯質(Enamel)中的礦物質,形成孔洞,經過長時間的侵蝕,而形成了蛀牙。 齲齒、蛀牙的風險因素齲齒的風險因素很多,包括: 潔牙方式錯誤:沒有每天飯後刷牙或正確使用牙刷牙線,造成牙菌斑累積。 常吃或喝甜食:包括果汁、飲料、甜點、糖果餅乾等各種碳水化合物。其中,酸性食物和各種飲料會侵蝕琺瑯質,增加罹患齲齒的風險,像是檸檬,普通汽水、零卡汽水、運動飲料。 胃酸逆流(Gastric reflux):牙齒接觸到胃酸,長期會造成齲齒。 含氟量不足:氟是有助於預防蛀牙的天然礦物質,在齲齒形成的最初階段,甚至可以逆轉損害。 唾液太少:唾液有助於清除牙齒或牙縫的食物殘渣,降低口腔中的細菌濃度。   齲齒、蛀牙的診斷與治療本文所載不能取代任何醫囑。請諮詢您的牙醫師以獲取更多的訊息。 齲齒如何診斷 牙醫師會透過以下方法檢查: 詢問您的病史及疼痛程度。 使用探針及牙科鏡等牙科工具檢查牙齒。 利用X光影像顯示齲齒的位置和程度。 齲齒如何治療 治療方式取決於蛀牙的嚴重程度和個人情況。治療選項包括: 在最初階段,塗氟可以幫助牙齒恢復。 侵蝕到琺瑯質時,可使用填充物修補。 牙齒較大面積受侵蝕或不夠強壯時,可選擇裝牙冠套。 侵蝕到根管,到達牙髓時,則需要執行根管治療。 牙齒嚴重侵蝕,就必需拔除牙齒。 齲齒、蛀牙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幫助您減少齲齒的風險: 每天至少使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 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線清潔牙齒。 進餐和吃零食後,用水或漱口水漱口。 多吃健牙食物。 定期檢查牙齒。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牙醫師以更了解最佳治療方案。


牙科疾病

牙齒痛怎麼辦?牙痛快速止痛4方法!消炎止痛藥、原因解析

牙齒痛通常來得突然,無法忽視且影響日常生活,究竟牙齒痛要怎麼辦?牙痛快速止痛方法有哪些? 《Hello醫師》帶您了解牙齒痛的原因、舒緩與治療方式,說明消炎、止痛藥如何選,幫助您維持良好的口腔與整體健康。 牙齒痛怎麼辦?快速止痛4方法舒緩牙痛 牙齒痛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蛀牙,在牙齒痛期間,請避免辛辣或過於刺激的食物,例如過甜、太冷或太燙的東西,並可以透過4種方式舒緩牙痛: 鹽水漱口:使用溫鹽水漱口,除了減少發炎情況,也能清潔牙痛處。 疼痛處冰敷:將冰敷袋敷在臉頰上,每次15分鐘;可幫助減輕牙痛並降低腫脹。 服用非處方止痛藥:使用止痛藥,能暫時緩解牙齒局部疼痛及發炎反應,例如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若不確定病症,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也請依照藥品說明服用。 使用丁香油:含有天然消炎成分丁香酚(Eugenol),使用棉棒沾少許丁香油,輕點在牙痛處,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要注意的是,牙痛舒緩為短暫之計,建議趕緊安排檢查,找出牙痛原因並接受治療! 牙痛舒緩必看!牙痛止痛藥、消炎藥怎麼選? 1.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 布洛芬(Ibuprofen):具有止痛、退燒和抗發炎作用,適用於因發炎引起的牙痛,如牙齦炎或牙周病。 萘普生(Naproxen):又稱珀拿舒錠,同樣具備上述功效,可用於緩解中度至重度牙痛。 2.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普拿疼(Panadol):主要用於止痛和退燒,但不具抗發炎效果,適合輕度牙痛或對NSAIDs不耐受者。 3.抗生素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屬於盤尼西林類抗生素,常用於治療牙齒和牙周組織的細菌感染。 賜福力欣(Cephalexin):適用於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亦可有效對抗口腔細菌感染。 使用抗生素前:應由醫師評估是否有細菌感染的跡象,避免自行購買或服用,以防止抗藥性產生。 吃了止痛藥牙齒還是痛? 牙痛原因可能並非蛀牙或其他牙齒疾病,而可能是下列原因所致: 三叉神經痛:由三叉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的神經痛,也是面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會產生有如刺痛、電擊、刀割等表層且尖銳的陣發性疼痛,有時產生疼痛後又會突然消失,而且產生時,並無任何徵兆;若觸發到相關部位,例如頰部、舌頭、上唇外側及鼻翼等,便會誘發牙齒痛。 顳顎關節炎:顳顎連接顳骨和下頜骨(又稱下巴骨),負責下巴的運動。顳顎關節炎會導致張口或咀嚼時,產生疼痛感且發出聲響,也可能伴隨牙痛、頭痛、耳鳴等症狀。 牙齒痛原因?11種可能原因解說 牙痛根源多為存在於口腔中的細菌導致,藉著食物中的糖和澱粉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牙菌斑中的細菌作用後產生的酸,侵蝕穿透牙齒外層白色堅硬的琺琅質,便形成蛀牙,使牙齒表面可能出現褐色、黑色或白色斑點。 齲齒(Cavity):又稱蛀牙,口腔中的細菌產生酸,侵蝕琺瑯質並形成蛀牙;可能發生於牙縫間。 牙根或牙齦感染發炎:當牙菌斑、牙垢和細菌在牙齒上堆積過久,未清潔乾淨,導致牙齦紅腫、出血,因此引發牙根或牙齦發炎。 受鼻竇炎所引起的牙痛:鼻竇炎發生時,顱骨中與鼻腔相連的空隙產生發炎反應,而引起牙齒痛。 磨牙:牙齒因外力受損,如意外受傷、咬裂或嚴重的磨牙。 牙齒過度磨損:牙齒因長時間使用耗損而開裂。 長智齒:智齒生長痛或因牙床小,牙齒排列過於緊密,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新齒正常冒出。 牙髓感染:嚴重蛀牙或外傷可能導致牙髓發炎或感染,引發劇烈疼痛或膿腫。 牙裂:牙齒裂痕可能暴露牙神經,進而導致敏感,特別是在咀嚼或接觸冷熱食物時。 牙周病:牙齦發炎可能引起不適,若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成牙痛。 睡眠不足:因抵抗力降低無法對付細菌,引發牙周病而產生牙痛反應。 牙根外露(敏感性牙齒):牙齦萎縮可能使牙根暴露,導致牙齒高度敏感。 敏感性牙齒如何舒緩牙痛? 敏感性牙齒的酸痛可能源自多種因素,建議依照以下步驟進行處理: 識別疼痛來源:首先,觀察疼痛是否因食用冷、熱、酸、甜等食物或飲品而引發酸痛;若是,建議暫時避免攝取這些刺激性食物。 使用抗敏牙膏:選擇專為敏感性牙齒設計的牙膏,這類產品含有成分可減少牙齒敏感度,持續使用有助於緩解不適。 保持口腔衛生:建立良好刷牙習慣、使用牙線,確保口腔清潔,防止牙菌斑和牙結石堆積,減少牙齒敏感或酸痛的風險。 刷牙避免過度用力:刷牙時動作應輕柔,選擇刷毛較柔軟的牙刷,以防損傷牙齒表面的琺瑯質,使敏感情況加劇。 諮詢牙醫師:若上述方法無法緩解酸痛,或懷疑疼痛源自蛀牙、牙齦炎、牙周病、磨牙等問題,建議盡快尋求牙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 請注意,服用止痛藥只能暫時緩解牙痛症狀,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因此,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進行適當治療,對於維護口腔健康至關重要。 牙齒痛常見症狀 牙齒痛的常見症狀如下: 牙齒刺痛、一陣的跳痛或持續的疼痛,甚至觸碰到患部時才會感到疼痛 咀嚼或咬合時感到疼痛 臉部或下顎腫脹,可能是膿腫的徵兆 牙齦周圍流出臭味的膿液 若牙痛已持續超過1~2天,且具以上症狀、發燒或頭痛,請立即就醫。 牙齒痛如何診斷? 牙醫師會簡短詢問病史並進行基本身體檢查,也會詢問有關疼痛的問題,例如牙齒痛起始時間、嚴重程度、疼痛的位置,採取的處置是否緩解了疼痛或讓疼痛變得更嚴重。 同時也會檢查您的口腔、牙齒、牙齦、顎骨、舌頭、喉嚨及頸部,若牙醫師對病因有任何懷疑,也會搭配X光或其他檢查來幫助診斷。 牙齒痛如何治療? 牙痛治療方式取決於病因,若是蛀牙引起,醫師會修補蛀牙,或在必要時拔除牙齒。 此外,使用根管治療,改善受感染的牙神經;使用冷激光配合光療,也有助發炎狀況與減輕牙痛,且視情況搭配抗生素,治療牙齒內部的細菌感染。 為了防止细菌擴散到顏面、顱骨或其他部位,甚至進入到血液中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及時並適當地治療牙齒感染是很重要且必須的。 牙齒悶痛怎麼辦? 牙齒悶痛可能讓您感到相當困擾,若無法確定是否為蛀牙、長智齒等牙齒相關疾病引起,建議前往牙醫師評估狀況,對應適當的治療,以免悶痛情況加重。 牙痛預防:守護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蛀牙與牙痛多源於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與不定期的牙科檢查。WHO建議以下保健措施: 每日刷牙兩次:使用含氟牙膏強化牙釉質,預防蛀牙。 每天使用牙線:清除牙刷難以觸及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 使用漱口水:抗菌漱口水可殺菌並減少牙菌斑堆積。 限制糖分與酸性食物攝取:這些食物會促進蛀牙和牙釉質侵蝕。 定期更換牙刷:每3~4個月或當刷毛磨損時更換牙刷。 安排定期牙科檢查:透過定期洗牙與檢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口腔問題。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牙科疾病

殺菌除臭錯了嗎?漱口水2大健康迷思

早上刷牙再用1杯漱口水,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每日流程,但漱口水並非口腔除臭劑,更沒辦法替代牙膏,千萬不要照3餐使用,否則將帶來各種口腔疾病,若有含酒精成分更恐致癌。對大部分來說,漱口水可以殺菌除臭,且幫助我們在忙碌中保持口腔清新,但其實它仍存在一些健康風險,以下列出最常見的2大迷思,在此呼籲民眾要適量使用,勤刷牙並找出口臭根源才是重要!(推薦閱讀:潔白亮牙平時做起~5招維持口腔衛生) 漱口水迷思1:殺菌效果愈高愈好 我們在廣告上常會被漱口水的殺菌效果所吸引,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好事,因為它會將好菌壞菌一同殺光,使口腔容易被外來細菌感染,破壞牙齒的再礦物質化(Remineralization),造成口臭、蛀牙、牙齦炎(Gingivitis)等口腔疾病。(推薦閱讀: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此外,過度使用漱口水會攪亂口水的分泌,若缺少了口水,不但蛀牙的細菌沒辦法被破壞,許多礦物質也會附在牙齒中。當細菌和其他物質未被溶解,而沾在牙齒、牙齦、舌頭上,就會產生些微的灼熱感,這種刺痛感也可能是因為漱口水的成分所引起,包括:桉油醇(Eucalyptol)、薄荷醇(Menthol)、瑞香酚(Thymol),以及柳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推薦閱讀:吃東西小心!會讓牙齒染色的飲食習慣) 漱口水迷思2:幫助口腔除臭 別被漱口水的芳香給騙了,它只是暫時性的效果,口臭的根源是從體內發出來,絕不只是漱漱口水就能解決的,甚至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口腔問題。當刷完牙馬上就使用漱口水,兩者會產生化學反應,進而破壞臉頰的保護膜,有的人因此會感到刺痛,嚴重則會造成口潰瘍(Canker)。(推薦閱讀:嘴破好難受~口腔潰瘍原因與治療方法) 對大部分來說,漱口水並不會帶來任何治療作用,因為要根治口腔臭味,找出核心問題才是實際,但如果還是想要漱漱口再出門,建議選擇全天然的漱口水,並且務必避免酒精和其他危險成分,包括有: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洛赫西定(Chlorhexidine,一種常見防腐劑)、椰子油起泡劑(Cocamidopropyl Betaine,簡稱CAPB)、對羥苯甲酸酯類(Parabens)、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甲醛(Formaldehyde),以及糖精(Saccharin)。


其他口腔疾病

唾液腺疾病: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唾液腺疾病的定義 唾液腺會製造唾液讓口腔保持濕潤、讓牙齒不容易蛀牙,還能幫忙分解食物。唾液腺體積小,大約位在臉頰、嘴唇、口腔黏膜內側。有許多疾病都會影響唾液腺的功能,像是癌性腫瘤或是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又稱修格連氏症候群)。當然有些症狀或疾病可能會隔一段時間自然痊癒,或是服用抗生素就會好,但也有些疾病需要進行治療,甚至手術。 唾液腺疾病的症狀 以下是可能的唾液腺疾病,以及該疾病伴隨的症狀: 唾液腺結石,又稱為涎石症(Sialolithiasis): 舌下長腫塊且會痛。 進食時,痛的感覺會加劇。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 臉頰內或下巴長腫塊 膿可能會流進口腔中 膿會發出強烈的惡臭味 發燒 唾液腺內長囊腫: 囊腫破裂時黃色膿液會流出。 進食、說話、吞嚥困難。 唾液腺病毒感染,如腮腺炎(Mumps): 發燒 肌肉疼痛 關節痛 臉的兩側會腫起來 頭痛 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症狀如下: 口乾舌燥 眼睛乾澀 蛀牙 嘴巴痛 關節疼痛或腫脹 乾咳 莫名疲倦 唾液腺腫脹 唾液腺經常性感染 若有糖尿病(Diabetes)或酒精成癮症,唾液腺可能也會腫脹。上述並未列出所有相關症狀,若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下列症狀就建議就醫: 口腔有不好聞的味道 口乾舌燥 嘴巴痛 臉部腫脹 張嘴困難 若有任何上述的徵兆、症狀,或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可能都不同,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唾液腺疾病的原因 唾液腺大致可分為3對大型腺體,包括腮腺、下頜腺及舌下腺各一對。這3對腺體的功能是製造口水,而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唾液腺阻塞,會讓患者產生疼痛的症狀。 涎石症和唾液腺炎屬於常見的唾液腺體疾病;涎石症是因為唾液腺體的鈣質結石,堵住腺體,使部分或全部唾液塞住而造成的;唾液腺炎則好發於老人或嬰兒,會造成這個疾病的原因是唾液腺體受到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而感染原因也是因為結石堵住腺體。 另外,乾燥症候群也屬於常見的唾液腺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白血球攻擊外分泌腺體(如:唾腺、汗腺和皮脂腺),最容易造成女性自體免疫失調, 像是狼瘡(Lupus)。 除了以上3種疾病,下列幾種病毒也會感染唾液腺體:流感病毒、流行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最後,唾液腺體也可能長成癌性腫瘤與非癌性腫瘤。根據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表示,前者非常罕見, 若真的不幸發生,大多都是發生於50~60歲的中老年人。至於非癌性腫瘤,像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s)和華生氏腫瘤(Warthin’s tumors),則會影響腮腺體。良性的多形性腺瘤也可能長在下頷腺或其他小型腺體,但略為罕見。 唾液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想獲得更多資訊請務必諮詢醫師。 唾液腺疾病如何診斷? 醫師會根據噁過去的醫療紀錄和健康檢查結果,建議患者坐適合的檢查,若這樣就足以了解患者的狀況,可能就無須進行額外的檢查。 醫師也可能會讓透過口腔X光檢查患處,以看清楚唾液腺體堵塞的情況,之後腦部與頸部的外科醫師會在唾液腺體傷口處麻醉,進一步解決堵塞問題。此外,醫師若想更詳細地觀察患者的唾液腺體,醫師會進行深入的造影檢查,如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若醫師懷疑患者可能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影響唾液腺體,則可能會進行活體切片,讓診斷更詳盡。 唾液腺疾病如何治療? 治療唾液腺疾病會根據其類型和嚴重程度而定,例如若是在唾液腺體內長腫塊,醫師可能會建議動手術拿掉,但假如是癌性腫塊,就可能要進行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 若進行手術,患者可能需要4~6個月的恢復期。弱視對頸部進行放射治療,則可能會導致口乾舌燥、全身整體不適,也會影響消化系統。所以在這期間,醫師會建議患者多喝水、不要吃高鈉的食物。 其他有長腫塊的狀況,若沒有造成任何嚴重症狀,醫師可能就只會採取保守的治療方式,像是使用一些特別的漱口水,來減少口乾的症狀,或是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 唾液腺疾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治療 下列生活上的調整以及居家治療可能會幫您面對唾液腺疾病: 做好牙齒保健對唾液腺治療至關重要,每天至少要用牙刷和牙線清潔牙齒2次,預防蛀牙和唾液腺相關疾病。 將1/2茶匙的鹽巴加入1杯水中,攪拌後可用來漱口,讓口腔保持濕潤。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牙科疾病

阻生智齒: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阻生智齒的定義 什麼是阻生智齒 一般來說,人的口腔空間無法容納32顆牙齒(包含後來長的4顆智齒),所以當智齒長出來時, 可能會造成牙齒擁擠、感染、腫脹以及耳朵疼痛。 沒有適當生長空間的智齒又稱為「阻生智齒(impacted wisdom teeth)」,這些智齒無法完整長出來,因此可能會往錯誤的方向或角度生長、從側邊長出來,或只部分長出。也因為錯誤生長,阻生智齒會影響附近的牙齒,可能造成疼痛或是其他牙齒受損。即使牙齒沒有明顯受損,也比較容易產生疾病問題。若是讓牙齒維持在牙齦下(又稱為阻生組織),細菌可能會因此堆積導致感染。 當然也有許多人的智齒可以自然生長,口腔的牙齒狀況也會自然慢慢調整到好,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也無須額外拔牙。 阻生智齒有多常見 阻生智齒很常見,若需要更多相關資訊,請進一步諮詢醫師。 阻生智齒的症狀 阻生智齒有哪些症狀 阻生智齒通常不會產生任何症狀,但若智齒遭受到感染、損害其他牙齒或造成其他牙齒疾病,可能會出現下列徵兆或症狀: 牙齦紅腫或腫脹 牙齦疼痛或出血 下顎疼痛 下顎周圍腫脹 口臭 嘴巴有不好聞的氣味 張嘴困難 以上並未列出所有相關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向醫師諮詢。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您有任何上述的徵兆、症狀,或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阻生智齒的原因 智齒(第3大臼齒)會變成阻生智齒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自然生長。通常在17~25歲時會長智齒,有些人長智齒後並不會造成任何問題,而且智齒也會跟其他牙齒對齊,長在第2大臼齒後方。但大多數人的口腔空間沒有辦法讓智齒自然生長,會和其他牙齒擠在一起,變成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可能會部分露出牙齦,也可能只有牙冠露出牙齦(部分阻生)又或是未露出(完全阻生)。無論是部分或是完全阻生,智齒可能會以下列角度生長: 朝著第2大臼齒生長。 朝口腔後方生長。 智齒是以橫躺的姿勢在顎骨中,朝其他的牙齒方向生長。 像一般牙齒以垂直的方向生長,但被卡在顎骨中。 阻生智齒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阻生智齒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阻生智齒如何診斷 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會評估您牙齒與口腔的狀況,判斷您是否有阻生智齒或其他症狀。通常會進行下列評估方式: 詢問您的牙齒是否出現任何症狀以及整體健康狀況。 檢查牙齒與牙齦的狀況。 照X光可以看到是否有阻生智齒,以及智齒對其他牙齒或骨頭的相關損害徵兆。 阻生智齒如何治療 若您的阻生智齒不好治療,或是您目前有其他健康狀況會導致風險手術提高,牙醫會建議您去看口腔外科,並與口腔外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尚無任何症狀的智齒 如何處理 在醫界,如何處裡沒有造成任何症狀的智齒,一直都存在著分歧。而目前相關研究也並沒有特別支持其中一種論點。有些牙醫師與口腔外科醫師建議拔除智齒,以防潛在的相關疾病。 他們的論點如下: 智齒沒有任何症狀不代表以後不會有疾病產生。 假若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會很難正確的清潔智齒。 年輕人較少發生智齒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年長後智齒更難長出,而且也更容易造成其他併發症。 另一派醫師則建議較保守的方式,論點如下: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年輕時阻生智齒沒產生問題,到了老年這些智齒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手術的花費以及風險和拔除智齒後的益處不成正比。 醫師會採用保守的方式,也就是檢查是否有蛀牙、牙齦疾病或其他併發症。若有產生其他問題,醫師可能才會建議拔牙。 阻生智齒手術拔牙 通常阻生智齒造成疼痛或其他牙齒疾病時會進行手術拔除。拔智齒的原因如下: 智齒感染或牙齦疾病(如牙周病)。 部分冒出頭的智齒蛀牙。 長囊腫或腫瘤之處含蓋到智齒。 智齒正在損害其他附近的牙齒。 拔牙屬於一般門診,所以結束後當天即可回家。拔牙過程如下: 施打鎮定劑或麻醉:醫師會在嘴巴施打局部麻醉。局部鎮定劑或麻醉可以抑制您的意識;全身性麻醉則會讓您失去意識。 拔牙:牙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拔牙時會在牙齦上做個切口,並移開擋住阻生智齒的骨頭,才能拔除牙根。拔牙完後,醫師會縫合傷口,並用紗布蓋住牙槽。 拔智齒可能會痛和流血,以及上下顎側邊腫脹。也因為上下顎肌肉腫脹,有些人可能會暫時無法將嘴巴開太大。醫師會告訴您如何照護傷口以及減緩疼痛腫脹的方式,如吃止痛藥、用冷敷布減少腫脹等。另外,少數人可能會歷經下列症狀: 若拔牙後傷口的血塊溶解,會造成齒槽骨直接暴露在口腔中或造成乾性齒槽炎疼痛。 牙槽因細菌或是食物殘渣而感染。 讓附近的牙齒、神經、顎骨、或鼻竇受傷。 阻生智齒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以及居家治療可能會幫您減緩阻生智齒帶來的不適感。 一想到拔牙,可能會有點嚇人。但假如拔完牙後,疏於照顧可能會導致更嚴重且永久性的問題,所以請務必跟牙醫師討論您的顧慮。拔牙的焦慮感很常見,不用因此感到羞愧。要記得的是向牙醫師詢問如何處裡這樣的焦慮與不適感。 許多牙醫師都會提供方法來減輕您的焦慮感,像是聽音樂或看影片。您也可以讓家人或朋友陪著您一起來,又或是可以學習放鬆的方法,像是深呼吸或冥想。但您假如真的非常焦慮,可以告知牙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請他們開鎮定藥物或用其他方式讓您降低焦慮感。 若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才能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牙科疾病

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擁有一口白皙健康的白牙,是每個人的夢想,但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許多人明明每天睡前和起床,都有刷牙的習慣,但是卻還是時常發生蛀牙的情況,難道有天生容易蛀牙的體質嗎?本文將帶你了解哪些狀況更容易引發蛀牙,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樣避免它。 1. 注意牙齒的位置 大家在刷牙時應該都能感受到,愈後面的牙齒愈難刷,尤其是那種長歪或是只露出一點點的智齒,常常會因為牙刷搆不著,默默的被細菌侵蝕, 除非有定時的去牙科做檢查,否則往往得等到牙齒蛀得很深,感覺到疼痛才會發現,這時往往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才能將蛀牙根治,也因為如此,門牙一般來說,比較少發生蛀牙的情形。 (同場加映:蛀牙抽神經?利用根管治療將牙髓除盡) 2. 嗜甜食易蛀牙 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甜食是造成齲齒的主因,如果你很喜歡喝碳酸飲料,吃甜食,或手搖飲不忌口,那麼即使你早晚都有刷牙,獲得蛀牙的機率,仍會比少吃甜食的人高,其原因之一便是因為糖類是乳酸鏈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和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養分來源,因此當細菌吸收糖類之後,便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的琺瑯質,導致齲齒。 (同場加映:碰冷碰熱都會痛?敏感性牙齒一員就是你) 另外,由於大多數人仍習慣一天只刷兩次牙,但其實這只是最低限度的牙齒保健要求,假如你早上七點刷牙,晚上睡前大約十點左右再次刷牙,細菌便有將近 15 個小時,可以在你的口腔內繁殖和搞破壞,若再加上含糖飲料和食物的幫助,也難怪齲齒會頻繁地出現。 (同場加映:飲料變染料~適量攝取預防黃板牙) 3. 奶瓶性蛀牙 除了青少年和成人外,寶寶有時候也逃不過蛀牙騷擾。奶瓶性蛀牙是經常在寶寶上發生發生的齲齒情況,其原因主要來自睡前餵奶,但沒有確實的清潔牙齒就讓寶寶睡覺,使細菌可以在口腔裡待上整夜,侵蝕寶寶的牙齒。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寶寶長牙之前,每次寶寶進食完,可以使用乾淨的紗布墊或紗布巾,擦拭寶寶的牙齦;長牙後則需要用指套刷,清潔寶寶的牙齒。另外,定期去牙科就診,進行口腔檢查,也能減少奶瓶性蛀牙的發生機率。 (同場加映:學步期口腔保健~適量含氟牙膏防蛀牙) 4. 口水較少易蛀牙 當口腔內的PH值低於5.5時,細菌便會開始累積並附著於牙齒上,逐漸生成牙菌斑,並引發去礦物質作用(Demineralization),使琺瑯質的鈣流失,引發蛀牙。人體所分泌的唾液的PH值,大約位於6.2~7.6之間,且唾液中含有礦物質,有助於牙齒的再礦物質化(Remineralization),因此,如果你的口水量天生較少,那便真的是所謂的「蛀牙體質」。除此之外,部分藥物也會造成唾液量減少,一樣有可能提升齲齒發生率。 若想改善口水量較少的情況,可以考慮吃無糖口香糖,讓嘴巴多咀嚼分泌唾液,或者多喝水,增加身體的含水量,提高唾液的製造量。 5. 胃酸腐蝕牙齒 腸胃功能不佳,且時常發生胃食道逆流(GERD)的人,除了食道容易灼傷外,胃酸也會腐蝕牙齒,破壞琺瑯質;因此,有些人可能為了減肥,吃下食物後因為罪惡感,而進行催吐的行為,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危害到牙齒的健康,就像厭食症(Anorexia)和暴食症(Bulimia)的患者,可能也有比一般人更常嘔吐的機會,無論是吃得太多,感到反胃而吐,或者是怕體重上升而催吐,都會讓口腔處於酸性環境的時間大增。另外,飲食失調也是影響唾液分泌的因素之一。 6. 老年人牙齒也要顧 老年人的唾液分泌量減少,也可能為了控制疾病,固定服用會造成唾液量減少的藥物,使得老年人產生齲齒的機會不減反增。另外,有些老年人認為年紀大了掉牙齒或蛀牙也沒什麼大不了,選擇不去治療,導致造成其它負面影響,像是食物嚼不爛,吞下去容易噎到。此外,選擇只用沒蛀牙的牙齒進行咀嚼,會造成臉型歪斜,或是發生食物消化不良,引發腸胃不適等。建議一旦牙齒出現問題,及早治療,才是延年益壽的好方法。 7. 補過的牙齒更容易蛀 補牙所用的材料,即使再怎麼樣的貼合牙齒,仍然會產生微小的縫隙,如果患者再補牙之後,仍然沒有建立正確的牙齒保健觀念,那齲齒的情形只會一再發生,且更加頻繁。


牙齒矯正/美容

植牙手術介紹:風險、術前準備、術後恢復

植牙手術的介紹植牙手術是一種使用金屬的螺絲釘來取代牙根,並使用外觀及功能都與真牙類似的假牙來取代受損或遺失的牙齒。此手術可以成為不適合使用活動假牙(Denture)或固定式假牙,如牙橋(Bridgework)的患者的另一種方案。 植牙手術的進行方式與植入的種類與患者的顎骨狀況有關,且因為植牙手術有好幾道程序,所以花費的時間有可能長達一年,並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的恢復期,但是透過此手術可以得到的好處是,新的牙齒將會更牢固。 為什麼需要進行植牙手術? 透過手術,人工牙根會植入顎骨,也就是原本牙齒長出來的地方。因為牙材中的鈦會與顎骨合而為一,因此,新的植入物不會像固定式假牙或活動假牙容易滑動、產生噪音或對骨骼造成傷害。再者,因為植牙的材質跟原本的牙齒不一樣,固定式假牙可仍然有蛀牙的機率,但植入物不會出現蛀牙的情形。下列是適合植牙的條件: 缺少一顆或多顆牙 下顎骨已發育完全 牙床有足夠的骨頭或是能夠進行骨移植來固定人工牙齒 口腔組織健康 沒有會影響骨頭癒合的疾病 無法配戴或不願使用活動式假牙 希望改善說話狀況 願意花數個月來進行植牙手術 植牙手術的風險因素一般來說,植牙的成功率高達98%,不過,不同植入的位置,成功率可能不太一樣。但只要妥善照顧,植入的牙齒就可以使用一輩子。 多數情況下,只要身體狀況能進行一般拔牙或口腔手術,都能進行植牙手術。但是重度吸菸者或患有無法控制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Diabete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在進行頭頸部放射治療都須先行進行個體評估。若您考慮進行植牙,請諮詢您的牙醫,確認是否適合。 多數植牙過的患者表示,植牙過程幾乎不會感到不舒服,手術過程可使用局部麻醉,且多數患者認為植牙沒有拔牙那麼痛。 植牙手術有哪些併發症及副作用 植牙手術與其他手術一樣,都會有一些健康上的風險,不過通常很少發生問題,且就算出問題,大多很輕微且容易解決。下列是可能的風險: 植入部位受到感染。 周遭結構受損,如其他牙齒或血管。 神經受損,這可能導致其他牙齒、牙齦、嘴唇或下巴感到疼痛、麻木或刺痛。 若植入上顎的植入物插入鼻竇腔,會產生鼻竇(Sinus)問題。 進行植牙手術前,事先了解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的併發症與副作用十分重要。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已獲得更多資訊。 植牙手術的術前準備由於植牙手術有許多道程序,因此,您必須先進行全面評估。下列是評估內容: 全面的牙齒檢查:您可能會進行牙齒X光及口腔牙齒模型製作。 量身訂做的治療計畫:治療計畫因人而異,考量因素包含個人需要更換的牙齒數目與顎骨情形。規劃治療的過程可能需要不同領域的牙科專家介入,如專門研究口腔、顎骨及面部的醫師,如口腔顎面外科醫師(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負責牙齒支撐結構的牙醫師,如牙周病學醫師(Periodontist)及進行植入及修復牙冠、固定式假牙(牙橋)或活動式假牙的牙醫師。 手術前請告知醫師您的醫療狀況與用藥情形,包含所有處方藥、非處方藥及營養補充劑。若您有心臟病或骨科植入物,醫師可能會在進行植牙前先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手術期間可選擇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鎮靜(Sedation)或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請與牙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式。若您進行全身麻醉,請確保有人能在術後帶您回家,並好好的休息。 植牙手術的過程 植牙的首要步驟為訂定專屬的治療計畫,並由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口腔外科及牙科團隊操刀,透過不同專業間互相合作,提供最適合的方式及照護,制定一套依照個人需求的治療計畫。進行植牙治療時,鈦製的人工牙根會植入缺牙的骨槽裡。隨著時間過去,顎骨會在人工牙根周圍癒合,將牙根牢牢的固定在顎骨中。癒合的過程需要6~12週。 一旦人工牙根與顎骨合而為一,牙醫會使用一個小小的金屬支架,如支台體、連接體或癒合帽(Abutment)固定人工牙根及牙冠。製作新的牙齒前,牙醫會先製作齒模,複製所有牙齒的模樣、類型及排列方式,接著依據這個模型製作假牙,取代原本牙齒的假牙稱做牙冠(Crown),製作完成後,利用金屬支架接合牙冠與人工牙根。 除了單顆或多顆植牙,有些患者可能選擇安裝金屬支架或金屬勾的設計(Attachment)來裝置可活動假牙。您的牙醫會盡力使假牙與真牙的顏色一致,由於植入的牙齒會固定在顎骨上,因此外觀、感覺及功能就跟原本的牙齒一樣。 植牙手術後的其他程序 大部分的植牙手術都會成功,不過,有時可能會出現骨頭無法與金屬植入物合而為一的情形。而且吸菸可能會導致植牙失敗並引起併發症。若骨頭無法與植入物融為一體,牙醫則會將植入物移除、清理周遭骨頭,並等2~3個月再繼續嘗試。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詳盡的資訊。 植牙手術的術後恢復下列是能使植牙手術效果持久且增長原有牙齒壽命的方法: 進行良好的口腔衛生清潔:清潔假牙時,請像對待原始牙齒一樣,好好清潔牙齒本身及牙齦組織。並使用特殊設計的牙刷,例如:牙間刷,因為它能幫助清潔牙齒各個角落、牙齦與人工牙根。 定期安排牙醫回診:確保牙齒健康及植入的牙齒功能正常。 避免傷害牙齒的壞習慣:不要咀嚼堅硬的東西,如冰塊或硬糖果,因為這樣可能破壞牙冠(假牙套)或自身的牙齒。也要避免可能使牙齒染色的咖啡因產品。


其他口腔疾病

舌頭變化怎回事?或紅或白竟是危機

舌頭不只可以用來品嚐味道,檢查治療感冒時,有的醫師會檢查我們的舌頭,這是因為舌頭的顏色或是狀態,能間接反映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所以平常刷牙時,也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舌頭。正常的情況下,舌頭會呈現粉紅色,而且上面有許多乳突(Papillae),即舌頭表面的突起物。然而有些特殊情況,可能是身體健康異常的警訊,本文介紹幾種舌頭顏色,與其相對應的身體狀況。 白色的舌頭:飲酒過量 一般來說,舌頭有一層白色薄膜,或是有白色點點,可能是沒做好口腔清潔、口乾舌燥、脫水,或是您平常會不自覺用嘴巴呼吸,過量飲酒、吸菸、嚼食檳榔等等。只要戒除可能的刺激物,可能可以消除這些白色薄膜。但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幾種疾病: 口腔白斑(Leukoplakia):這是一種緊附於口腔黏膜上發生的白色斑塊的症狀,吸菸、飲酒、嚼檳榔都有可能導致口腔白斑發生。 鵝口瘡(Oral Thrush):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造成的,特別是嬰幼兒、老人、糖尿病患者、戴假牙的人,或是使用吸入型皮質類固醇(Inhaled corticolsteroid,ICS)的人。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口腔扁平苔癬不易治癒,且有可能復發。建議維持規律生活,保持良好口腔衛生,避免食用太熱、酸性或辛辣食物,並且有充分的運動,避免過勞、晚睡及失眠。 草莓般的紅色舌頭:身體缺乏營養 如果缺乏鐵、維他命B12,或是葉酸(Folic Acid)的話,舌頭會變紅,而且變得很平滑,如此一來,在吃熱食或是辣的食物時,舌頭可能會有灼燒感。除此之外,有些疾病也會有草莓般的舌頭的現象,例如: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特別容易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孩身上。症狀包含口腔黏膜乾燥,嘴唇鮮紅乾裂出血,舌頭表面有如草莓外皮紅腫,舌苔變很厚。 猩紅熱(Scarlet Fever):特別容易發生在3到10歲的小孩身上。猩紅熱的症狀大多和川崎病相似,但舌頭表面會像砂紙一樣不平整,並且呈現紅色,有時會和鏈球菌性咽喉炎(Strep Throat)一起發生。 舌灼痛:過敏或糖尿病 這類型的疾病,舌頭外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舌頭會常常有灼熱感,而且頻率會愈來愈高。舌灼痛的成因有很多,有些和身體疾病有關,例如對特殊食物過敏、焦慮或憂鬱的傾向、糖尿病(Diabetes)、口乾舌燥等。也有的跟個人習慣有關,例如很常咬到舌頭、吃太多酸性食物或是酸性飲料,或太用力刷舌頭,甚至是使用漱口水的頻率過高,都有可能導致舌灼痛。 老了舌頭也會長皺紋 不要懷疑,皮膚老了會有皺紋,舌頭也會。舌頭上有些裂縫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沒有做好口腔清潔,這些裂縫可能會有真菌(Fungal)感染。除了跟隨醫師指示,服用抗真菌的藥之外,還要多喝水,練習正確的口腔清潔步驟,平時刷牙也記得刷一下舌頭。 要從舌頭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除了可以從顏色判斷之外,還有吃東西和吞嚥時會不會疼痛,或是舌頭表面有沒有出現腫塊,或是生瘡等等。如果您有注意到,自己的舌頭和平常不太一樣,或是長的瘡很久都不會好,建議可以尋求醫師治療。


牙科疾病

蛀牙抽神經?要做牙套嗎?根管治療的過程與注意事項

當牙齒蛀牙的情況太嚴重、蛀太深時,常需要使用根管治療的方式來治療牙齒,也就是俗稱的「抽神經」。本文將為你介紹為什麼蛀牙要抽神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抽神經?以及根管治療的過程、步驟和注意事項。 什麼是抽神經、根管治療? 抽神經的正式名稱為根管治療(Root canal therapy),為什麼叫做根管,主要是牙髓(Endodontic)腔中兩條往下延伸的根管而來,若齲齒蛀得太深,會造成牙髓壞死,導致患者感到疼痛難耐,而根管治療便是將牙髓及裡面的神經清除,並加入填充劑將牙髓腔封死,以免細菌在裡頭孳生,再次引發感染。 為什麼要抽神經?什麼狀況需要根管治療? 如果你在吃東西的時候牙齒會疼痛,對溫度感到特別敏感,像是喝冰水或熱水會感覺到刺痛,你的牙髓很有可能已經遭到細菌入侵而造成發炎。牙髓發炎的症狀嚴重時,甚至連用嘴巴呼吸時,吸進的冷空氣都可能會讓你感到疼痛。如果症狀繼續拖下去,可能疼痛的感覺會減低,因為牙髓已經快要完全壞死,這時牙齒可能會變色甚至滲出膿液,建議盡快就醫治療,除了使用根管治療保住牙齒之外,也能避免蛀牙情形蔓延到鄰近牙齒。(同場加映:碰冷碰熱都會痛?敏感性牙齒一員就是您) 根管治療的過程 根管治療通常會有六個步驟: 步驟一:第一步通常會先照 X 光來觀察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的那顆牙齒的根管形狀與長度,以及確認蛀牙有沒有擴散至鄰近牙齒或是齒槽骨,導致牙周病的情形。 步驟二:確認牙齒位置及本身的狀況後,醫師會在齲齒的周圍注射麻醉藥劑,通常會選擇注射在牙齦,達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步驟三:再來,醫師會用器具在牙齒上鑽洞,接著利用一個長形,有點類似螺絲起子的牙髓清除棒,反覆的進出牙髓腔及根管,以確保沒有剩餘牙髓黏附在管壁上,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 步驟四:刮擦牙髓的程序完成後,會使用清水和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將牙髓腔及根管內部清洗乾淨,這是為了避免牙髓殘留,而引發感染。等牙髓完全清除後,就可以準備用填充物補起中空的牙髓腔,不少醫師會在這時先中斷療程,給予大約一個禮拜左右的觀察期,看患者是否會有疼痛或是其他不適,確定沒問題之後再將空洞填上。 步驟五:在表面補上暫時性的填充物,以避免食物在這段觀察期中掉入洞內。 步驟六:確認根管跟牙髓腔內完全淨空,並且沒有發炎或其他感染症狀後,便可以使用馬來膠(Gutta percha)、氧化鋅丁香油酚黏合劑(Zinc oxide-eugenol cement)等,作為填充劑的材料,將牙齒的空洞補滿。另外也有像三氧礦化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簡稱 MTA)這種密合度更高、人體適應性更好的填充材料,可以做選擇,不過價格當然就會更高。 抽完神經一定要裝牙套嗎? 許多人在根管治療之後,就覺得安心了,其實這才是挑戰的開始。由於牙髓已全部抽空,少了養分供給的牙齒會變得更加脆弱,通常醫師在根管治療後,會建議你做牙套來避免牙齒在咀嚼的時候崩裂,雖然牙套的確所費不貲,但是考量到牙齒抽完神經牙齒將變得更脆弱,裝牙套確實能有效起到保護作用。(同場加映:用牙齒開酒瓶!傷害牙齒的16個壞習慣) 根管治療後牙齒更脆弱 尤其如果你喜愛吃較為堅硬的餅乾或是水果等,咀嚼時最好避開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降低牙齒裂開的機率;然而,如果是門牙被抽了神經,甚至要避免做出啃咬的動作,像是直接咬整顆蘋果或芭樂,因為我們很難避免使用到門牙,可以考慮做假牙來保護抽神經後的牙齒。 預防蛀牙免得抽神經 有時候人總是要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被抽掉神經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回到你身邊,有了根管治療的經驗之後,更要重視對牙齒的保護,每天都要刷牙,甚至飯後也要刷牙,並且多使用牙線幫助清潔牙刷搆不到的角落,避免還有下一顆齲齒(蛀牙)需要接受根管治療。(同場加映: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