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兒童成長的關鍵!必需這6類維生素

兒童的成長發育過程中,維生素是營養需求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兒童的身體無法自行製造所需維生素,而必須從日常飲食獲得,以下就一一介紹這6類營養素。 1. 維生素A(Vitamin A) 黃橙色食物如胡蘿蔔、山藥、南瓜,或是牛奶、起司及蛋,通常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A對促進正常發育、修復細胞與骨骼、促進肌膚及眼睛健康,和增強免疫反應很有幫助。 2. 維生素B群(The B vitamins) 維生素B群包含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維生素B群可促進兒童體內的紅細胞(舊稱紅血球)形成、強化新陳代謝、製造身體能量、增強健康的循環和神經系統。通常可從以下的食物取得:肉類、雞肉、魚肉、蛋類、堅果類、牛奶、豆類、起司和大豆類。 【延伸閱讀:B群推薦品牌15款2024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 3.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C通常用來促進健康肌肉生長,強化結締組織與肌膚,有助於傷口和骨骼癒合,也可以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通常可從柑橘類食物中取得,例如草莓、奇異果、檸檬、番茄和綠色蔬菜如綠色花椰菜。 4. 維生素D(Vitamin D) 維生素D對長高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會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展,優良的來源有牛奶、油脂豐富的魚類如鮭魚和鯖魚。另外,陽光可視為一種天然維生素D補充劑,因為陽光可促進肌膚中的天然物質,轉化成一種活性維生素D。 5. 鈣(Calcium) 您可每天多為孩子補充牛奶、起司、優格、豆腐和柳橙汁,建立強壯骨骼。有些案例顯示,兒童時期未能補充足夠的鈣,不只會影響兒童發育,也會導致長大後骨骼脆弱多孔。 6. 鐵(Iron) 對於已經有月經的女孩來說,鐵是一項重要的元素,因為鐵有助於製造血球。另外,鐵也有助於兒童的肌肉生長和血液製造。 若體內鐵儲存量過低,兒童可能會有以下症狀,如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父母可從以下來源為孩子補充鐵,包含牛肉及其他紅肉,火雞肉、豬肉和動物肝臟。有些蔬菜也含有鐵,如菠菜、豆類和梅乾。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6~12 歲兒童期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親子教育

阿公阿嬤帶小孩~隔代教養的3大好處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年代,雙薪家庭十分普遍,而因為工作的關係,有的父母幫小孩報名了托兒所,有些則選擇將孩子托給阿公阿嬤照顧,成為隔代教養家庭。如果您是由阿嬤帶大的,想必一定有過一段幸福快樂的童年,其實讓阿公阿嬤帶小孩,無論是對長輩或小孩都有正向幫助,以下列舉3項老人家帶小孩的好處,有一種愛真的就叫阿公阿嬤的愛啊! 1. 孩子對家族產生認同和驕傲 人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為了什麼而活著,這些關於自己與世界的連結能使我們更確信自身存在的價值,建立家族代代之間的身分認同(Intergenerational identity)。有些大人會隱藏家族的歷史,深怕孩子們得知真相後會難過。其實,誠實地跟孩子解釋說明,反而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族的一員,對於家庭歷史和人際關係更感興趣,他們也比較不會心胸狹窄,或抱有偏見及種族歧視,反之會以自己的家庭為傲。 父母不要只告訴孩子家族的榮耀,而避談家醜,他們需要了解到生活有好有壞,且我們可以有力量跨越過去的傷痛,繼續向未來前進。 2. 孩子較不會有行為偏差及老年歧視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社會政策與干預系所的研究,一個有阿公阿嬤陪伴的孩子,他們比較有能力應對創傷性生活事件(Traumatic life event),而且也不太會出現情緒或行為上的偏差。值得一提的是,在教養方面,阿公偏主導活動和教導,阿嬤則擅長孕育和照顧,他們就如同父母的角色。您會發現,小孩之所以很黏阿公阿嬤,是因為他們能給予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像是讀書有人陪、哭的時候有人安撫等,這對其情緒支持是莫大的幫助。 由於孩子有阿公阿嬤的陪伴,所以他們比較不會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建立偏自戀或孤僻的人格。相反地,他們會建立起信心,且懂得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挫折和負面情緒,同時有能力適應所遭遇的任何挑戰。此外,讓小孩與阿公阿嬤相處,可以避免老年歧視(Ageism)的問題,並堅固彼此之間的關係,如此健康互動也有助於降低焦慮和憂鬱,人愈活愈快樂! 3. 孩子獲生活啟發 長輩激發不同想法 孩子跟阿公阿嬤一起生活,相互都有益處。孩子能從經歷了大半年歲的老人家獲得生活經驗,幫助其面對未來的挑戰;而老人家在天真幼小的孩童接觸時,也能激發不同的想法、提升語言流暢性,以及腦部認知能力,但請注意身體的狀況,時間不宜過長,恐怕會影響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及思考能力。 阿公阿嬤願意帶孩子真的不容易,在照顧小孩的同時,也要考量到自身的身體能力,若加上家庭正面臨各種生活壓力,更是辛苦。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建議,在與孩子的相處的各種方式當中,戶外活動通常是最好的方法,像是在公園散步、栽種花草、照顧寵物、參與義工等等。此外,飲食均衡也很重要,從小就教導孩子要攝取多樣化營養,對其成長有明顯幫助。若有能力去市場買食材下廚,減少外食次數那就更棒了!


寶寶營養

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如果爸媽正想替寶寶換嬰兒配方奶,你們心中可能有幾個疑問,例如該選哪一種成分,牛奶還是豆奶?一般品牌的配方奶就可以了嗎?哪一個牌子才是最好的?寶寶有特殊的需求該如何挑?以下為你們整理幾項嬰兒配方奶的種類與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3 種主要的配方奶 所有的嬰兒配方奶都受到法律的規範,配方奶主要有三種: 牛奶蛋白配方奶:牛奶蛋白配方奶與母乳成分最相似,也因此是最常見的嬰兒配方奶,當牛乳被作為嬰兒配方奶時,營養素含量會經過調整以讓寶寶更好消化。大部分的寶寶都能適應牛奶蛋白配方奶,但萬一你們的孩子對牛奶過敏,爸媽可能會需要選擇其他類型的嬰兒配方奶。 大豆蛋白配方奶:豆奶為基底的配方奶是給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最佳的選擇,若爸媽想挑選動物蛋白以外的來源,大豆配方奶是很好的選擇。 水解蛋白配方奶:對前述牛奶和大豆配方奶都過敏寶寶,則可以選擇水解蛋白配方奶。這類配方奶的部分或全部的水解蛋白質分子比牛奶和大豆配方奶更小,由於寶寶對牛奶、大豆奶蛋白過敏,水解蛋白配方奶可避免過敏反應,恰好符合這些寶寶的蛋白質需求。(推薦閱讀: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3 種特殊需求的配方奶 除了一般的配方奶,也有特別為早產或有特殊醫療需求的寶寶所設計的專用配方奶,現在各種類型的配方奶都有,寶寶的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專家皆能提供專業的建議。 新生兒配方奶:新生兒配方奶易於消化,是專為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所設計,在寶寶能吃固態食物前,都可以喝這類的奶粉。很多廠商都有生產新生兒配方奶,除非你心中已有既定的理想品牌,建議可以跟醫師討論最適合寶寶的牌子。(同場加映:寶寶吃優格的好時機!新手爸媽看過來) 酪蛋白嬰兒配方奶:相較於新生兒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比較難消化,所以適合在為寶寶從配方奶轉換固態食物的過度期使用,雖然有些人認為酪蛋白配方奶能帶給寶寶更長時間的飽足感,但實際上並無寶寶喝酪蛋白奶會比較不餓的證明。 羊乳配方奶:與牛奶配方奶類似,羊奶配方奶採用與牛奶蛋白配方奶相同的營養標準製成。羊奶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乳糖(Lactose)的成分較低,比一般牛奶多了 13% 的鈣質、25% 的維生素B6、47% 的維生素 A 及 134% 的鉀。 3 種型態的配方奶 前述的六種配方奶,各個製造商都有生產以下三種型態,提供媽媽們選擇最適合寶寶的配方奶: 奶粉狀配方奶:奶粉狀配方奶價格最實惠,每一匙奶粉都必須用水沖泡。 濃縮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也必須用水沖泡。 即食配方奶:即用型配方奶最方便,因為不需另外用水沖泡,但價格也最貴。 提醒各位爸媽,在為寶寶沖泡配方奶前,請記得先洗手,並參考沖泡說明及保存方法。(推薦閱讀: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


青少年健康

男生體重影響青春期?飲食運動最佳解

研究顯示,男生開始進入青春期的時間和體重有關,在調查4,000名年齡在6~16歲的男生後發現兩個結果:第一,肥胖男生的青春期可能會延後發生,第二,體重過重(體重未達肥胖標準,但高於正常值)的男生,青春期可能會提早報到。雖然研究結果與不同種族的青春期階段發展有所出入,但仍可視為一種警訊。 男生青春期延後與肥胖的關係 許多研究已證實女生性早熟和過重的關聯性,然而,體重影響男生青春期的方式不同。先前的研究已證實雌激素(Estrogen)過度分泌和女性肥胖的關係,但科學家卻無法解釋體重如何影響男性的發育。最新的研究則將男性的體重、身高、睪丸大小(青春期開始的指標)納入考量,3,000名男性之中,白人約占50%,1/4是非裔美國人後代,1/4為拉丁美裔;60%的人體重正常,17%的人過重,23%的人肥胖。研究結果顯示,青春期延後可能和肥胖有關。 家長應該擔心小孩的體重嗎? 值得一提的是,此項研究無意證實,過重會影響青春期開始的時間,或解釋青春期的機制。由於這研究是兒科醫師做的,他們蒐集關於男性睪丸大小和生殖器發育資料的方法,可能不會比內分泌學家來的好。因此,研究人員未來必須從事更多新的研究,來了解種族、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和青春期開始的時間,會怎麼影響發育,畢竟這些資訊終究是要呼籲家長幫助孩子維持健康的體重。 就算大家都同意肥胖是青春期延後發生的原因,然而要想出一個控制肥胖的方法並不容易,因為肥胖是由許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複雜疾病。因此,父母照顧小孩最好的方法,便是提供孩子健康的飲食、均衡的營養和規律的運動,剛開始彼此可能會很不習慣,但為了小朋友的健康值得一試。因為相較於其他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胰島素抗性(又稱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糖尿病(Diabete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和肌肉與骨骼壓力,青春期延後只是一個小問題。 如果您的兒子已經有青春期延後的徵兆,可以諮詢醫師以了解睪固酮(Testosterone)療法,而飲食的改變和規律的運動還是很有幫助的。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青春期重要階段與發展

起床褲檔濕一片!夢遺了怎麼辦?青少年的7個生理疑問

您是否曾在起床後發現褲子溼了一塊?無論青少年或成人,夢遺都很正常,但到底為什麼會夢遺呢?以下說明夢遺是什麼、夢遺原因及關於夢遺的常見疑問。 1.夢遺是什麼? 夢遺是指男性在睡覺的時候,陰莖釋放出精液(含有精子的液體)。夢遺經常發生在做春夢以後,但您可能不記得到底夢到了什麼。夢遺不需要自慰也會發生,因為陰莖在完全不被碰觸的情況下也可以射精。 2.夢遺原因? 當您開始進入青春期,身體會開始產生一種稱作睪固酮(Testosterone)的男性荷爾蒙。一旦身體開始產生睪固酮的時候,就能釋放精子,也就是說,你已經具備讓卵子受精的能力。 青春期時,陰莖會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時間勃起,像是在學校、看電視、洗澡,甚至在睡覺的時候。身體會開始製造精液,而釋放精液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夢遺。 3.常常夢遺是正常的嗎? 在成長的過程中,夢遺是正常的,夢遺無法控制或阻止。夢遺很多次不代表您有問題,有些人一個禮拜夢遺數次,也有些人一生只夢遺幾次而已。如果您有在自慰或和他人做愛,夢遺的次數會變少。 4.沒有夢遺正常嗎? 並不是每個青少年都會夢遺,所以沒有夢遺並不代表您有問題。 5.每個人都會夢遺嗎? 您必須歷經青春期,同時,您的睪丸有能力製造精子才能夢遺。青春期時夢遺是很正常的。 6.夢遺怎麼辦? 當您起床的時候,最好清洗一下,用肥皂和水清洗陰莖、睪丸;如果還沒割包皮,包皮底下部分也要清洗。如果您對夢遺或特定的夢有罪惡感或感到不舒服,請和別人坐下來聊一聊,醫生、家長、輔導員、信任的長輩都是可以請教的對象。 7.夢遺可以預防嗎? 儘管很多人有要防止夢遺的想法,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已證明有效的預防辦法。換床單或清理夢遺可能會讓您覺得丟臉惱人,但夢遺是成長的必經過程。如果對於夢遺感到不舒服,請和您信任的長輩 、家長、學校輔導老師、醫療人員談談,把想法說出來是讓自己對這個成長必經過程,感到自在的最好方法。


其他健康問題

跟上成長的腳步~認識兒童聽力損失

兒童聽力損失的原因分為下列兩種主要類別:先天性因素(出生時即顯現)以及後天性因素(出生後才顯現)。聽力損失可能會對孩子的腦部發展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為孩子在這個特別的成長階段,主要學習方式是觀察和模仿。這也是為什麼對有聽力缺陷的孩子,需要採用不同的教養方式,才能確保小朋友的發展可以達到最好程度,以跟上成長的腳步。 2種方法協助聽力損失的孩子 1. 鼓勵孩子溝通 有聽力障礙的孩子,語言能力的進步會比一般孩子慢上許多,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接受的事實。孩子愈覺得丟臉和愈不願意溝通,發展就會愈慢。因此家長必須把情況完完全全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並且鼓勵他們在能力範圍內加倍努力,以趕上正常的發育腳步。家長應該固定透過日常對話、書籍或音樂和孩子溝通。說話時每個字都要發音清楚,同時使用肢體語言和其他物件來幫助孩子理解。 2. 尋求外界協助 孩子的老師和照顧者應知道孩子的狀況,好提供額外的照顧和協助,以減少小朋友可能會遇到的學習困難。家長也應該讓孩子能夠取得個人聲音增幅器(Personal sound amplifiers, PSAPs,俗稱助聽器),或個人FM調頻/數位無線系統(Personal FM/digital systems)等不同類型的助聽器,讓孩子在各種情況下都能獲得資訊。 2種方法預防孩子聽力損失 若家長和照顧者知道保護孩子聽力的重要性,且避免讓孩子處在噪音環境之中,便能預防聽力損失,方式有: 1. 注意音量 透過將音量關小(電視、收音機等)來減少噪音汙染 在吵鬧的環境中為孩子配戴保護設備(耳塞、耳機) 不要把會發出聲音的物品塞入孩子耳中 2. 即早診斷與干預 不讓孩子處在噪音的環境中,能大幅減少聽力損傷的風險,不過並無法完全預防聽力損失,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定期接受聽力測驗和刺激。愈早發現聽力問題,便有愈高的機會讓孩子接受協助和治療,未來的發育也更能跟上年齡發展的腳步。第一次聽力刺激應該在孩子出生後兩天內施行,同時也應該對寶寶進行新生兒聽力檢驗。若寶寶未通過測驗,應立即諮詢兒童耳鼻喉科醫師,進行進一步的聽力評估。 聽力損失的後天因素 聽力損失也可能在孩子出生後幾年才發生,因此家長應隨時注意以下可能出現的狀況: 不參與談話 常常要求他人說話慢一點和大聲一點 需要把音量(電視、喇叭等)調大聲 對於理解文字有困難 疾病也會造成聽力損失 有一些疾病可能會讓孩子聽力損失,家長也需要注意這些後天因素,例如: 中耳炎(Otitis media,或稱中耳感染 Middle ear infection) 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一種內耳疾病) 孩子罹患水痘(Chicken pox)、腮腺炎(Mumps)或麻疹(Measles)而康復之後,也可能發生聽力損失。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青少年健康

變醜怎麼辦?罹癌青少年可以這樣做

對大部分健康的青少年來說,青春期的情緒起伏就像雲霄飛車,今天還瀟灑度日,隔天卻可能沒來由地難過大哭。而罹患癌症帶給人的感受更是好不到哪裡去,甚至讓情緒的變化更加大起大落,有時候或許還會讓人感到無望和憂鬱。家有青少年癌症病患的家長,應該會時時提醒你,目前所經歷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日後一切都會好轉。以下文章將告訴你如何面對癌症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以及該如何積極面對身體的改變,一起來看看吧! 以自己的方式了解癌症和治療 來到青少年的年紀,你已經有能力理解癌症是怎麼回事,也能夠預期疾病以及療程帶來的影響,你可能會傾向於自己決定治療的項目,而不是讓那些大人來替你操持,因此,你必須在做決定前,好好與醫師討論療程的內容,以及將會帶來的影響。 雖然你可能感到害怕,需要爸媽的支持,但請記住,仍有很多的方法來處理與面對接下來身體預期可能發生的變化,你或許會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於這個癌症的知識,以及該到哪裡找到這些資訊,你可以獲得資訊的來源很多,網路、書籍、雜誌等都是很好的媒介。 癌症療程會造成外觀改變 大部分確診罹癌的青少年都表達過一個相同的憂慮:他們的外觀會變得如何?因為掉髮和治療所留下的疤痕令人難以接受,患者必須面對自己的衣櫃突然塞滿帽子、假髮和頭巾。療程可能使你體重減輕或發胖,化療可能讓你起紅疹或變得衰弱,這些都會使人放棄那些原本喜歡的活動。 青少年看重的是癌症本身以及疾病會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而不是那些症狀,自我形象是他們最關注的,以下是抗癌青少年可能需要面對的狀況,以及該如何反應處理: 1. 掉頭髮 當你聽到某人罹患癌症,最先浮現的印象就是患者沒有頭髮,對吧?不過事實上,掉髮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端視治療計畫的方式而定。 大部分的抗癌青少年會在療程進行後的2週開始掉髮,會脫落的不只是頭髮,還包含眉毛、睫毛及體毛,癌症治療期間你可能會需要將頭部遮蓋起來,或者就學著去喜歡自己光頭的模樣也很好。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療程一開始,就先適應自己光頭的模樣,然後準備所有可能的配件:鴨舌帽、頭巾、毛帽或者假髮。遮不遮蓋沒有頭髮的頭部,取決於舒適度、造型以及保暖功能,畢竟頂上無毛還蠻冷的。 有些人發現,把頭髮剪短會比在枕頭上發現一大坨的掉髮來的更讓人容易接受,但即使把頭髮剃光後,你還是會感受到留下的髮茬,因為頭皮是很敏感的。你可能會想在洗澡的時候用按摩油、溫和配方的肥皂或洗髮精來一點頭皮按摩。另外,當你外出時,請留意做好頭皮防曬。 好消息是,掉髮的情形會在療程結束後就停止,再過6個月你就會有一頭亮麗的秀髮了。 2. 皮膚出現狀況 你的皮膚有出疹或搔癢的情形,是因為化療會暫停所有細胞的快速生長代謝活動,這不僅阻礙癌細胞的生長,也影響其他的正常皮膚細胞。療程中你的皮膚可能會變得乾燥、發紅和搔癢,膚色與指甲的顏色可能也會改變。沿著靜脈注射藥物的皮膚變得暗沉,指甲也會變得脆弱易斷、變黑或變黃。再次提醒你,這些改變都僅是暫時的,而且可以加以治療。 做好皮膚保溼,多補充水分來避免皮膚脫水,使用溫和的潔顏產品來洗臉,再用乾淨的毛巾把水珠吸乾。請避免使用香水、刮鬍後護膚用品、乳液或任何含有酒精成分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可能會刺激你的皮膚,使皮膚更乾燥。 最好也避免用手摸臉,這是為了防止灰塵或細菌經由你的手沾染到臉上。剪短你的指甲使它們不易斷裂或藏汙納垢。你可以諮詢醫師是否能使用護甲油,因為這些產品可能會刺激你的肌膚,你可以擦指甲油來保護指甲,但請記得使用油脂製成的去光水。 類固醇的副作用 常用來治療癌症所使用的類固醇是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這是一種類似人體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的化學合成物。皮質類固醇與促進細胞的生長與分化、使肌肉擴增的促合成代謝性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不同。類固醇是癌症治療的常用藥物,用來抑制因殺死癌細胞的化療所導致的噁心嘔吐、降低過敏反應(例如血小板輸注 Platelet transfusions),以及幫助緩解腦瘤造成的頭痛。 皮質類固醇讓人易發胖,你可能會感到飢腸轆轆,然後吃個不停,但這是好現象,因為癌症療程可能讓你的體重掉很多,恢復一些體重對你是好事。但對青少年來說,發胖最令人討厭的就是脂肪都長在錯的地方,比方說你可能會有圓圓臉,或頸後堆積了很多脂肪。 類固醇也會促進你的毛髮生長,壞消息是,這些毛不會長在你的頭上,而是長在其他你不願意的地方,把這些毛髮全刮除可能有點麻煩,因為此時你的皮膚容易受刺激也比之前更薄,修剪或剃除這些毛髮,可能會讓你的皮膚受傷。另一個類固醇的副作用是情緒起伏,你可能此刻覺得快樂,但下一秒就陷入憂鬱。所幸,這些副作用都會在你停用類固醇後消失。 現在你所能做的就是好好打理自己的外貌,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別讓癌症打倒、干擾你的生活。請去做你喜愛的事情,跟好友相聚,多花時間陪陪家人。癌症很可怕沒錯,但它卻可能無形中強化了你的人際關係,這可是很多人從來都想像不到的呢!


親子教育

做個好榜樣!4方法教出包容的孩子

人類社會和諧的根基,始於宗教信仰免於受到迫害,以及包容並接納各種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您的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將會逐漸接觸到不同種族的人和各式各樣的文化。因此,您可以從小就教導孩子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事、物,讓他們學會用開放、沒有偏見、不批判的態度與他人相處。 多元化的社會 隨著孩子長大,好奇心也同時跟著增加,他們會觀察到周圍有很多與自己不同的人。在這個階段,孩子也慢慢有了個體(Individual)的觀念。身為家長的您,請以溫柔的方式與孩子聊聊,幫助他們更了解個體的意義。 什麼是包容 包容是一種公平、開放、尊重社會上所有差異的態度,同時也意謂,從他人身上學習差異性,重視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當然,這並不表示所有的事都應該被包容,不符合道德規則或有違社會規範的行為,都不應該被包容。 如何教導孩子包容 1. 妥善運用媒體 媒體廣泛的影響力以及傳播的流行文化,會影響孩子的思惟。因此,您可以利用書籍、音樂、藝術或電視等媒介,做為教導孩子學會包容的工具。您可以和孩子共同找出在媒體中出現的刻板印象,以及明顯帶有偏見的行為。 2. 注意用字遣詞 孩子認識了媒體後,就會了解一些對特定族群的人有偏見、歧視的不禮貌字眼。您可以採取預防的方法,阻止孩子對他人使用這些不好的話語,以避免孩子產生偏差的態度。請教導孩子儘量少用過於強烈的字眼,多用中性的語言。 3. 讓孩子多接觸不同文化 當孩子接觸到愈多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型態,他們就愈能調整自己,並接受差異。多讓孩子有機會與不同背景的人一起活動、讀書、玩耍,同時也要指出並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與別人的家的差別,請告訴您的孩子,要尊重家裡重視的傳統價值。 此外,請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並好好珍惜自己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唯一的。對自己比較沒有自信的孩子,在與他人交往時,通常比較不懂得善待別人。用愛灌溉孩子的成長,讓他們看重自己並充滿自信心,同時教導孩子尊重別人,這樣他們也會用相同正面積極的方式對待別人。 4. 做孩子的好榜樣 請隨時注意您自己的態度。如果要讓孩子學會包容,您自己也要展現尊重不同價值的行為。孩子的耳朵是很靈光的,當您談論過去在不同年紀認識的不同朋友時,請留意您說話的態度和語氣,無論是不是不經意說出口的話,都千萬不要用開玩笑的方式表達,孩子會因為您所說的話,在腦海裡留下不好的刻板印象。 教導孩子學會包容,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是很重要的。整體而言,懂得包容,沒有偏見,不批判的孩子,在生活各方面將有更多無限發展的機會。身為家長的您,請慢慢灌輸孩子這些核心價值,未來孩子長大後,才會具備這些正向積極的態度。


親子教育

盡力了就好!5方法媽媽擺脫愧疚感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時候都可以一帆風順,每個媽媽多少一定曾經因為自己有無法做到的地方,或是孩子做出如同鏡子般映照出媽媽不足之處的回應,而讓您產生愧疚感。本文整理出7個造成媽媽有愧疚感最常見的情形,並提供5個擺脫愧疚感方法,提供您參考。 出現愧疚感的常見7個情形 1. 陪小孩玩的時間不夠多 媽媽們最常有的愧疚感是陪伴孩子玩的時間永遠不夠,工作和家庭的蠟燭兩頭燒,讓您覺得精疲力盡很正常,也因此媽媽會為了陪孩子玩的時間不夠而內疚。 2. 「媽,我最喜歡的那件衣服在哪裡?」 有時候您的孩子會堅持要穿他們最喜歡的那件衣服,即使衣服根本還沒洗!當您請孩子選別件衣服穿時,他們臉上露出的失望表情讓您覺得內疚。 3. 「天啊!我到底說了什麼?!」 您可能無意間對您的先生或在電話裡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孩子可能聽到了後,就模仿您的說話方式,當孩子們問「既然你可以說,那什麼我不行?」,這時候愧疚感就湧上來了。 4. 無法讓每件事情盡善盡美 即使您知道應該保留孩子所有在學校得獎的美勞作品,但這些東西最後只會成堆塞在家裡的某個角落,在處理孩子的東西時因而讓您感到很內疚。 5. 強迫孩子吃他討厭的食物 您的寶貝就是討厭吃胡蘿蔔,但您還是得把它擺進盤子裡要他吃下,因為胡蘿蔔對健康有益,而孩子就賭氣全部都不吃了,然後空著肚子上床睡覺。即使孩子還小不懂事,做媽媽的總是會認為讓孩子餓肚子不太好,為強迫孩子且傷害到他感到內疚。 6. 親子間信任不足 有時您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所以不想聽孩子的解釋,但當聽到「媽,你從來就不相信我!」這句話時又很傷心。 7. 無法信守對孩子承諾 有時候就是無法遵守諾言,比方說孩子提到希望生日禮物能收到一個娃娃,而您也答應了,但最後您卻忘了。無法信守承諾不僅讓孩子失望,也讓每個媽媽都懊惱。 媽媽如何克服愧疚感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時不時感到愧疚是很正常的,但請您不要讓這些挫敗的感覺主導所有的情緒,以至於心力交瘁,以下整理了5個將愧疚感退散的轉念方法,幫助您和孩子更相處融洽,提供您參考。 1. 盡力就好 當愧疚感襲來時,想想那些跟孩子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您不可能十全十美,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您能做的就是盡力就好。 2. 不要一個人攬下所有責任 別要求自己完成所有的事情,然後當做錯或漏掉一件事時就自責不已,因為這正是教導孩子學習獨立的好機會! 3. 為自己安排「媽媽的時間」 如果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有愧疚感,請丟掉這種感覺,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以便從全日無休的工作和家務中取得平衡。 4. 適時拒絕孩子 百分百實現孩子的每個願望是不可能的,該說「不」的時候請說不。 5. 決定優先次序 最後,如果某件事情依舊讓您愧疚不已,而滿足孩子就是您最想做的,那麼請重新調整所有事情的優先順序,也許您就能從中實現您對孩子的承諾。


嬰兒期的照顧

吸奶嘴竟能降低猝死風險!給寶寶吸奶嘴的好處、壞處與注意事項全攻略

依據佛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中,0~1歲為幼兒的口腔期,此時期的寶寶傾向依賴口腔吸吮,以滿足其內心的需求。尤其是當孩子在外疲累或不肯睡覺時,爸媽通常都會讓寶寶吸奶嘴,藉此安撫他,避免其哭鬧不停。 然而,給寶寶吸奶嘴有哪些好處與壞處?應該注意什麽地方?就讓《Hello醫師》帶各位爸媽一起來了解使用奶嘴的注意事項吧! 寶寶吸奶嘴4大好處 對有些寶寶來說,吸奶嘴可以在吃奶之外的時間,滿足想吸吮的慾望,以下是吸奶嘴帶來的4大好處: 安撫煩躁的寶寶 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幫助寶寶入睡 舒緩飛行航程中因壓力而產生的不適 除此之外,吸奶嘴被認為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的風險,更何況奶嘴是可以戒除的,只要在適當的時間點,協助寶寶戒除吸奶嘴的習慣,便不用太過擔心會影響孩子的生理狀況。 嬰兒吃奶嘴的5個壞處 當然對寶寶而言,長期吸奶嘴,不僅會可能會使其過度依賴奶嘴,還會影響牙齒的正常發展。以下為5個寶寶吸奶嘴的壞處: 寶寶可能因習慣奶嘴而拒絕母乳餵食 寶寶過度依賴奶嘴(延伸閱讀:嬰兒第8週:何時用奶嘴 身體檢查有哪些) 可能會提高罹患中耳炎(Otitis media)的風險 長期使用奶嘴可能會導致牙齒出現問題 影響語言與人際互動的發展 寶寶吸奶嘴8點注意事項 若您決定讓寶寶吸奶嘴,請留意以下我們為您整理的8項提醒: 先讓寶寶建立吸食母乳的習慣。 不要將奶嘴當作安撫寶寶的優先選項。 選擇可以用洗碗機清洗、一體成形的矽膠奶嘴。 寶寶若不需要或不喜歡,就不要勉強寶寶使用奶嘴。 注意衛生,維持奶嘴清潔。 不要在奶嘴上塗上含糖物質。(延伸閱讀:寶寶依賴奶嘴易感染!戒奶嘴從這5點下手) 應依寶寶的年齡與口型選擇適合的奶嘴大小,並注意有無鬆散的零件或損壞的跡象。 尤其要小心奶嘴的掛勾、掛繩或掛帶,長度不能長到能繞住或纏到寶寶的脖子。 不適合吸奶嘴的寶寶 對於排斥吸食母奶或餵食配方奶,而體重過輕的寶寶,不宜使用奶嘴。如果寶寶餵食困難(或是媽媽的母乳供應不足),或者耳部反覆感染發炎的寶寶,也請暫時不要使用奶嘴。(同場加映: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另外,若是您不想讓寶寶使用奶嘴,務必於寶寶出生前提早告知護理人員,尤其是計劃餵食母乳的寶寶。儘管只使用1或2天,也不會因此讓剛出生的寶寶養成依賴奶嘴的習慣,但既然不打算給孩子吃奶嘴,一開始就沒有使用的必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健康問題

嬰兒愛吃手?超過4歲還在吃要注意!5招改善寶寶吃手手

嬰兒吸著拇指的樣子看起來真可愛,但不少爸媽基於衛生習慣的考量,都會希望孩子改掉吃手的習慣;其實多數的孩子在2~4歲間,就會主動停止吸手指的行為,不過,對於少部分的小孩而言,一時要改掉此習慣可能會有些困難,所以如果孩子一時之間戒不掉,也請不用太擔心,不妨嘗試分散他的注意力,幫助其改善吃手的習慣。 究竟嬰兒為何會吃手?為什麼要改掉吸手指的習慣?孩子長大後還在吸該怎麼辦?《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各位爸媽一一解釋,並提供6個戒除小孩吃手的小撇步。 寶寶愛吃手原因:智力發展現象 嬰兒從出生至1歲半,屬於發展階段中的「口腔期」,此時面對陌生環境與新奇的刺激,寶寶通常會透過吸吮的方式,來滿足口慾,而此種行為也能誘發腦內血清素的分泌,並降低分泌腎上腺素,使其身心達到放鬆的效果,得以健康成長。 尤其是3~4個月後的寶寶,更會以吸手指或腳趾,來認識自己身體,並展現其手眼協調的能力。因此,若父母看到嬰兒吸手指的行為,可以不必過度擔憂,並強制他們停止行為;如果寶寶吃手的行為過於頻繁時,則可藉由經常撫摸或擺動其小手,以轉移其注意力,減少吸手指的頻率。 嬰兒吃手手要阻止嗎? 多數孩子通常會於2~4歲間,自然地停止吃手的行為,由於長期吸手指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口腔健康,特別是當寶寶開始長恆牙的時,吃手的習慣可能會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或錯位。(推薦閱讀:兒童牙齒幾歲可矯正?矯正疑問大公開、3大情況可提早戴牙套) 等寶寶長大到進入托兒所的年紀,若仍有將手指伸到嘴裡吮吸的習慣,不僅會帶來衛生方面的問題,還可能影響牙齒和頜骨的發育。 5方法阻止嬰兒吃手手 孩子若未能於口腔期滿足口慾,可能會造成小孩直到4歲後,因心理上的需求未獲得滿足,而未能停止吃手的習慣,這時如果以較為強硬的戒除手段,反而可能讓孩子更為不安,還可能改以咬指甲、摳指甲等方式,消除其內心的不安。 因此,建議各位父母可參考以下5種戒除吸手指的技巧和方法,協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1. 限制吸手指的時間 小孩通常會在上床時間、午覺時間或上學時間吸手指,各位爸媽不妨可以規定孩子,只能在上床時吸手指,藉由縮短吸吮的時間,訓練孩子學會控制吸手指的衝動。 2. 不吃手時給予適當獎勵 當孩子還未能理解吸手指的壞處時,您不妨可以透過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如給獎勵貼紙、講額外的睡前故事或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等,以降低其吃手的頻率。 3. 耐心要嬰兒不要吃手 若經常以突然限制或要求孩子立即停止吸手指,並非是一個好方法,爸媽反而應不厭其煩地說明吸手指的壞處,耐心說服孩子慢慢改變吃手的習慣。您可以向他們解釋不應該再吸拇指或手指的原因,孩子最終會信服並依照您的希望改變,有時甚至會很快地決定放棄這個習慣。 4. 分散嬰兒對手指的注意力 與孩子一起練習自我意識也是一個好方法,每當孩子出現吸手指的行為時,您可藉由詢問孩子在做什麼的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並分散其注意力,將其視線引導至玩具上,同時也應提醒孩子不要咬或舔這些玩具,以避免吃進致病菌。 5. 不要在手指塗抹醋或其他東西 不要在孩子的手指上塗抹醋或辣椒等難吃的汁液,因為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受到了懲罰。強迫孩子戴手套或手指套,甚至使用藥房販售的藥膏或戒斷輔助工具也都不是值得推薦的方法,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可能帶來壞處。(同場加映:小孩愛挖鼻孔怎麼辦?5招改善孩子挖鼻孔的壞習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