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兒童成長的關鍵!必需這6類維生素

兒童的成長發育過程中,維生素是營養需求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兒童的身體無法自行製造所需維生素,而必須從日常飲食獲得,以下就一一介紹這6類營養素。 1. 維生素A(Vitamin A) 黃橙色食物如胡蘿蔔、山藥、南瓜,或是牛奶、起司及蛋,通常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A對促進正常發育、修復細胞與骨骼、促進肌膚及眼睛健康,和增強免疫反應很有幫助。 2. 維生素B群(The B vitamins) 維生素B群包含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維生素B群可促進兒童體內的紅細胞(舊稱紅血球)形成、強化新陳代謝、製造身體能量、增強健康的循環和神經系統。通常可從以下的食物取得:肉類、雞肉、魚肉、蛋類、堅果類、牛奶、豆類、起司和大豆類。 【延伸閱讀:B群推薦品牌15款2024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 3.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C通常用來促進健康肌肉生長,強化結締組織與肌膚,有助於傷口和骨骼癒合,也可以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通常可從柑橘類食物中取得,例如草莓、奇異果、檸檬、番茄和綠色蔬菜如綠色花椰菜。 4. 維生素D(Vitamin D) 維生素D對長高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會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展,優良的來源有牛奶、油脂豐富的魚類如鮭魚和鯖魚。另外,陽光可視為一種天然維生素D補充劑,因為陽光可促進肌膚中的天然物質,轉化成一種活性維生素D。 5. 鈣(Calcium) 您可每天多為孩子補充牛奶、起司、優格、豆腐和柳橙汁,建立強壯骨骼。有些案例顯示,兒童時期未能補充足夠的鈣,不只會影響兒童發育,也會導致長大後骨骼脆弱多孔。 6. 鐵(Iron) 對於已經有月經的女孩來說,鐵是一項重要的元素,因為鐵有助於製造血球。另外,鐵也有助於兒童的肌肉生長和血液製造。 若體內鐵儲存量過低,兒童可能會有以下症狀,如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父母可從以下來源為孩子補充鐵,包含牛肉及其他紅肉,火雞肉、豬肉和動物肝臟。有些蔬菜也含有鐵,如菠菜、豆類和梅乾。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6~12 歲兒童期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親子教育

不完美也沒關係!10點成為更好的媽媽

當您有了孩子後,如何成為您自己心目中,以及孩子心目中的一個好媽媽,將會成為一個永恆的難題。但請您了解,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媽媽,以下10點小小建議,可以幫助您成為更棒的自己,也成為孩子心目中比昨天更好的媽媽,一起來看看吧! 1. 隨時準備好傾聽孩子的話 傾聽是貼近孩子心靈的關鍵,當您全神貫注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意見和日常活動時,孩子會感受到您的愛。若您可以將親子分享時間,變成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那就更好了。 2. 信守承諾 對孩子信守承諾非常重要,這代表您說的話有分量,而且您是值得信任的。這能夠幫助提升孩子的安全感以及親子關係。 3. 不輕易妥協 當您訂定了新規則,就應該清楚地向孩子解釋,不遵守規則可能帶來的後果或懲罰。切記,千萬不可以打破自己的規則,您的孩子需要了解您能夠貫徹自己的承諾。 4. 對孩子有耐心 教導孩子新事物時,請保持耐心。他們還太小,無法立刻精通一項技能,與其大聲責罵孩子,您可以先深吸一口氣,保持冷靜,再想想您有多愛他們。 5. 保持心情輕鬆愉悅 不要時時板著一張臉,這會讓雙方的壓力都很大。您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大笑、嘗試有趣的事情(甚至是蠢事也沒關係),或者用幽默的方式評論一些事情。如此一來,這不僅強化了親子關係,您也同時教導了孩子保持心情愉悅的重要。 6. 做個好榜樣 您永遠是最貼近孩子的最佳榜樣。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您應該先從自身做起,讓孩子有個效法的對象。 7. 教導孩子 您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師,把您的人生經驗與孩子分享,可以幫助他們面對未來的人生。 8. 不完美也沒關係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媽媽,您偶爾還是可以犯錯。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犯了什麼錯,並準備好說聲抱歉。 9. 在孩子需要時陪伴他 請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無論是從事一些日常活動,還是參與他們人生的重要時刻,都會讓孩子感到被愛、被在乎,這也是孩子所需的全部。 10. 向孩子表達您的愛 您可以透過語言或者行動來表達您對孩子的愛。愛可以是擁抱、親吻、說聲「我愛你」、牽手、一起唱歌,或是無條件接受對方的模樣。新手媽媽也別擔心,只要看著孩子天使般的笑容,並對自己有信心,每個好母親都不是天生的。


兒童健康

給新手爸媽的疫苗接種常見問題

疫苗能預防傳染病,雖然有些疫苗有負作用,但有些人仍不清楚讓寶寶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事實上,接種疫苗是維護寶寶健康、預防疾病最好的方式之一,《Hello醫師》將會透過本篇文章,幫助您了解接種疫苗的好處。 什麼是促進國民免疫力計畫(NIP) 「設立疫苗基金及促進國民免疫力計畫」是我國於民國98年所實行的計畫,辦理疫苗採購及預防接種相關工作,穩定常規疫苗接種需求,並針對幼兒、學童、弱勢團體以及高風險族群提供疫苗接種補助。 法定須接種的疫苗有哪些? 我國目前提供12歲以下兒童公費接種疫苗,以防治小兒常見的嚴重傳染病,例如:肺結核(tuberculosis)、B型肝炎(hepatitis B)、白喉(diphtheria)、破傷風(tetanus)、百日咳(pertussis)以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s and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這些疫苗依兒童年齡分階段接續施打。若要確認公費疫苗最新資訊,可逕自前往疾管局網站查詢。 至於其他非衛生福利部指定強制施打的疫苗也被證實能夠有效保護兒童避免致命疾病,例如,肺炎鏈球菌(pneumococcus bacteria)和輪狀病毒(rotavirus),也有研究顯示這些疫苗防護的有效性,其他建議接種的疫苗還有A型肝炎(hepatitis A)及水痘(chickenpox)疫苗,這些疫苗在任何私人診所都可以施打。 接種疫苗的好處? 我們都知道疫苗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辦法,甚至可以徹底根除疾病的發生,疫苗也能減輕或預防傳染病導致的身心危害,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施打疫苗這種防疫方法是最省錢的,畢竟大部分的疫苗都可以保護所有人,無論年齡或性別。 如何確認疫苗的安全性? 有些疫苗含有鋁(aluminum)或甲醛(formaldehyde),然而這些物質可能造成的風險都不及傳染病帶來的危害,大部分的疫苗都經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檢驗合格才上市銷售。 檢驗疫苗並取得合格證的過程需要很多年,即便疫苗已經上市施打,仍會受到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監控,如果有任何疫苗發生副作用都必須通報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VAERS),只要有任何不良事件的通報,政府都會介入調查不良反應的嚴重性,公布副作用並停止該疫苗生產。 疫苗的副作用? 有些疫苗會產生痠痛、發紅、些微腫脹(嬰兒)等副作用,輕微發燒也有可能發生,不過有些較嚴重的副作用,像是嚴重過敏、癲癇或聽力喪失等都不常見。 至於疫苗會導致自閉症是不實謠言,來源是1998年一項虛構的研究指出疫苗會導致自閉症,許多後續研究指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 vaccine)以及硫柳汞(乙基汞),被作為疫苗最終產品的保存劑(thimerosal)等疫苗都與自閉症無關。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健康問題

焦慮是小孩成長必經~教他面對不逃避

跟成年人一樣,小孩有時候也會對事情感到厭煩和焦慮,但如果焦慮的情況影響到了孩子的健康狀況,那他們可能就需要一些協助,以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上的問題,而幫助他們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了解可能造成焦慮的原因、焦慮後可能產生的表徵,以及應對安撫的方法。 原因可能是驚嚇或壓力 小孩在不童的年齡會對不同事物會感到焦慮,很多焦慮情況也是小孩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以8個月大~3歲之間的幼兒而言,他們會黏著父母,所以如果跟父母分開,他們可能會嚎啕大哭,不過在大約2~3歲時,情況會慢慢緩和。學齡前的小孩也可能會對某些事物感到害怕,例如怕動物、怕蟲、怕打雷、怕高、怕水、或怕黑,不過這些害怕的感覺一樣會隨著小孩長大慢慢消失。很多小孩上學、考試前、換新環境也會覺得很有壓力,尤其是內向害羞的孩子,需要家長多給予鼓勵、支持。 (同場加映:孩子上學第一天~紓解離別焦慮看3重點) 孩子處於焦慮狀態的表徵 小孩不會每次處於焦慮狀態時都告訴大人,所以家長應留意下列情形: 看得出來小孩很煩躁、難過,或是特別想黏著父母。 出現睡眠方面有問題,例如在夜晚時保持清醒或不睡覺。 尿床或做惡夢。 (同場加映:小孩也會失眠…6方法幫助睡好覺) 年紀較大的小孩可能還會: 沒有信心嘗試新事物,或是每天簡單基本的事情也無法做好。 很難集中注意力。 睡覺或吃東西變得有困難。 生氣時很容易暴怒。 心中充滿負面想法,或是不斷認為不好的事情會發生。 開始避免參加每天必要的活動,如跟朋友見面,去戶外走走,或去上學。 幫小孩走出焦慮的方法 首先,最重要的是跟小孩談談讓他感到焦慮、煩惱的事情是什麼,並跟他保證在您的保護下他是安全的,還有讓他知道您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您的孩子夠大,您可以試著跟他解釋什麼是焦慮,以及它對身體會造成的影響。其他能幫助孩子妥善處理焦慮的方法有: 教孩子認識焦慮的徵兆,並懂得適時尋求協助。 任何年齡的小孩對固定的作息都會感到安心,因此請幫助孩子維持固定的作息。 如果孩子的焦慮是因為分離或失去某樣東西,請您找些書籍或電影讓他們看完後可以重新整理情緒,恢復正常。 如果家裡有些改變,如搬家,請完整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搬家,以及接下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所以與其避免讓他陷入焦慮,您應該教他如何面對和克服焦慮。 跟孩子一起練習放鬆的方法,例如一起進行緩慢、深沉的呼吸。 對較小的孩子而言,分散注意力是很有用的方法,如果他對上學感到焦慮,不妨在路上讓他玩玩具,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讓孩子寫下令他感到焦慮的事物,並把這些字條集中在盒子裡,然後可以每天睡覺前,或1星期1次,陪孩子看這些字條,一起討論引起他焦慮的事情。 (同場加映:想讓小孩敞開心房~父母請別語帶批判)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不喜歡自己的性別!認識性別不安

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又稱性別焦慮,代表無法對天生的生理性別產生認同感。很多會性別不安的人也是跨性別者(Transgender),然而儘管跨性別不是身體疾病,也不屬於精神疾病,患者仍不可避免地感到壓力或沮喪,因為他們可能為此經常受到霸凌、排斥或汙名化。小孩通常要在學校或家裡,因為性別認同的問題經歷極度困擾或障礙,才有可能把性別不安的狀況診斷出來。 性別不安的臨床症狀 對自己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有認同困擾。 感覺自己被囚禁在別人的身體裡。 表現出另一個性別的行為特徵,或呈現出對另一個性別特性的強烈喜愛。 渴望改變自己的性別。 對自身的性器官感到不自在或厭惡。 強烈希望擁有另一個性別的特徴。 性別不安的風險因素 至今尚未有確切對性別不安的原因解釋,大部分時候性別認同被歸類為社會問題,因為即使在現代社會,跨性別的人仍普遍被視為少數,他們不只要試圖尋找自己的性別認同感,還常常要面對試著融入社會的壓力,或時時處於被汙名化、排斥和霸凌的風險中。 性別不安的診斷方式 診斷條件包括長時間(至少6個月),有持續無法認同自己生理性別或性特徵的困擾,且程度已經嚴重到會影響正常生活。診斷性別不安時,醫師需排除雙性人(Intersex)及其他可能影響性發育的情況。 性別不安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可以緩和性別不安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因為過程中可以學習如何認同自己的性別,以及面對壓力的方法。 性別不安的其他風險 性別認同帶來的的衝突感經常會為當事人帶來極大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和小孩,因為他們很容易被霸凌或在社會中遭到排擠,並因此感到焦慮、沮喪,甚至容易依賴菸酒毒逃避現實,變成物質成癮。


寶寶營養

維生素 D 比母乳多!配方奶的8大好處

大家常說餵母乳對寶寶是最好的,但很多媽媽可能因為個人因素或其他原因,被醫師建議不要餵母奶,改餵寶寶配方奶。其實,配方奶不僅方便,對媽媽和寶寶的好處可能比我們想像的多喔!以下為你介紹配方奶的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餵寶寶配方奶的 8 大好處 1. 配方奶可能讓寶寶更快樂 一項研究針對三百位三個月大的寶寶進行觀察,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比較常微笑也比較少發脾氣。 2. 配方奶可讓寶寶長比較快 有研究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成長速度比喝母奶的寶寶還快,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配方奶所含的蛋白質比母乳還多的關係。(推薦閱讀: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健康成長?解讀寶寶的行為模式) 3. 配方奶可幫助延長餵母乳的時間 研究發現,出生後喝母乳的寶寶,如果有搭配使用配方奶的話,有 79% 可以喝母乳到寶寶三個月大,而沒有使用配方奶只餵母乳的話,則只有 42% 可以餵母乳到寶寶三個月大,也就是說,若有配方奶的輔助,可以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4. 配方奶的維生素 D 比母乳多 配方奶所含的維生素 D 比母乳更多,所以喝配方奶的寶寶的骨骼,可能會比只喝母奶的寶寶更強健。(常見的配方奶營養素還有哪些,請看:核苷酸:配方奶仿母乳的添加成分) 5. 多種品牌選擇多樣 和母乳不同,配方奶有許多品牌,成分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價格可能會有些差異,所以媽媽們可以根據預算或其他需求來選購配方奶。 6 . 大豆、水解蛋白配方也都可以 雖然大多數寶寶都喝牛奶蛋白配方奶,但大豆配方奶也很不錯,它是以大豆做基底的配方奶,適合給對牛奶過敏或是吃素家庭的寶寶,只是唯一可能讓媽媽擔心的是,黃豆所含的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可能會導致寶寶性早熟,根據研究結果,其實沒有影響。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 JAMA)發表的研究,發現在嬰兒時期喝大豆配方奶的成年人身上,並沒有任何長期的影響。(推薦閱讀: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7. 喝配方奶跟喝母乳差不多 根據科學統計,喝配方奶的寶寶和只喝母乳的寶寶並沒有太多差別。根據該研究,採用了一千多對有血緣的兄弟姊妹,並將每一對分成喝配方奶和喝母奶二種組別,最後衡量二組寶寶的健康和智力,發現這二組寶寶在各項表現中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8. 配方奶不需要退冰和加熱 大多數餵母乳的媽媽會預先擠好母乳,並且冰在冰箱保存,要餵寶寶的時候要先拿出來加熱,如果加熱方式不對還可能使母乳營養流失,然而餵配方奶的話,通常只需要加入溫水就好了。 配方奶可能有的缺點 配方奶並不是沒有缺點,研究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較可能有肥胖問題,因為配方奶富含營養,雖然有助成長發育,但也可能因此容易讓寶寶過重,另外,也可能是因為用奶瓶喝奶會比從媽媽的乳頭吸奶容易,所以寶寶容易喝過量。 除了過重問題,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能比較容易生病,因為配方奶不像母乳含珍貴的抗體,可以提升寶寶的免疫力。研究指出,喝配方奶的寶寶,只有 14% 在一歲前完全沒生過病。 配方奶跟母乳各有優缺點,媽媽們不妨依自身狀況和需求做選擇和搭配,並和醫師討論選擇餵奶的方式。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定義憂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嚴重的情緒疾患,會把歡樂的感覺從孩子的人生抽走。小孩情緒不佳或感到傷心很正常,像是寵物過世或搬到新城市之後後,小孩就可能出現這種情緒。不過要是這樣的情緒持續數週或數年,就可能就是憂鬱症的徵兆。以前專家曾認為只有成人才會得到憂鬱症,不過現在我們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可罹患,並且需要靠治療才能改善。 有2%的兒童和8%的青少年有嚴重憂鬱症,不過可以藉由減低風險因素來控制,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症狀憂鬱症的症狀會依年齡層而有所不同,可能顯現的症狀如下。 較小的兒童可能有的症狀: 攻擊傾向 憤怒 哭鬧不止 青春期前的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的症狀: 暴躁易怒 社交退縮 社交孤立 感到無助 社交互動減少 對於拒絕極度敏感 失去活力 對先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睡眠失調(睡眠時間減少或增加) 胃口變小或增加)或飲食習慣改變 活力降低 學業表現下降 與師長發生衝突 使用酒精及藥物 出現自殺的想法 不同年紀的年輕人還有可能會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或胃痛,這些也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在憂鬱症最嚴重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有扭曲現實,例如產生幻覺或是妄想的現象。大多數意圖自殺或想過要自殺的孩子都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及時注意憂鬱症的症狀很重要。可能有些症狀未在此列出,若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若有上述任何症狀或有任何問題都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各有不同,最好和醫師討論什麼是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原因腦部特定區域的活動,以及腦中影響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都與青少年和兒童憂鬱症有關。會導致這些問題的因素包括: 壓力事件:例如轉學、經歷父母離婚、失去親近的家庭成員或朋友。 某些藥物:例如使用類固醇(Steroids)或鴉片類(Narcotics)止痛藥物。 家族史:有些孩子的憂鬱症似乎是遺傳的。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風險因素壓力大、經歷創傷、家庭失和、濫用物質或遺傳,都是青少年和兒童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因素。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替代任何醫療方案,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醫師可能會詢問一些關於孩子過去健康狀況的問題,並會要求您和孩子填寫診所的症狀表單。醫師也可能會問孩子幾個問題以更加了解他們的思維、行為和感覺。 醫師可能會安排健康檢查,因為有些疾病會引起看起來像憂鬱症的症狀,因此可能要接受檢驗來排除生理問題,例如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或是貧血(Anemia)。 有憂鬱症的孩子常常同時患有其他問題,例如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或飲食障礙。醫師會詢問有關上述症狀的問題,以幫助正確診斷與治療。 如何治療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 教育:通常治療憂鬱症的第一步是教育孩子和家人了解憂鬱症,以讓大家不因此自責、埋怨。 諮商:諮商能讓孩子感覺好一點,而諮商的類型依孩子的情況而定。對較小的小朋友來說,可能最好用遊戲治療(Play therapy);大一點的孩子和青少年則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來改善,幫助孩子改變讓自己不開心的負面思考方式。 藥物:若孩子非常憂鬱,藥物可能是選擇之一。藥物治療和諮商同時進行通常效果最好,但嚴重憂鬱症的孩子可能會需要在醫院裡接受治療。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有助於處理青少年及兒童憂鬱症: 鼓勵孩子規律運動、和能夠支持他們的朋友交流、吃健康的食物並擁有充足睡眠。 盯著孩子服用所有處方藥物,並參與所有追蹤回診。 多與孩子交談並傾聽孩子,以詢問他們的感受並表達愛與支持。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更加了解最適合的解決方式。


營養不良

該攝取多少鐵?兒童缺鐵恐有這些徵兆

鐵為什麼是兒童的必需營養素? 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鐵是不可或缺的必需營養素。鐵質能幫助氧氣從肺部運送到身體其他各部位,並有助於肌肉儲存、使用氧氣。如果您孩子的飲食缺乏鐵,他們可能面臨鐵攝取量不足的情況。事實上,兒童鐵攝取不足有很多種情況,包括:體內鐵的儲存量已經耗盡,血液裡健康的紅血球不足形成貧血(Anemia)等。如果兒童鐵攝取量不足沒有加以治療,對孩子成長、發育會有很大影響。 兒童需要攝取多少鐵? 下列是針對兒童建議的鐵攝取量: 7~12月大:每天11毫克(mg) 1~3歲:每天7毫克 4~8歲:每天10毫克 9~13歲:每天8毫克 14~18歲:女生每天15毫克 14~18歲:男生每天11毫克 兒童鐵攝取量不足的徵兆有哪些? 您的孩子如果體內鐵不足,身體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很不巧的是,兒童鐵攝取量不足,大多數的徵兆或症狀是無法明顯看出來,時常因為身體罹患缺鐵性貧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才會知道。以下是兒童患有缺鐵性貧血常見的徵兆: 皮膚變得蒼白 疲勞 成長、發育變得緩慢 食慾不好 呼吸異常快速 行為出現問題 常常會受到感染 如何預防兒童鐵攝取量不足?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服用含有強化鐵的配方奶,那他們應該會攝取足夠的鐵。如果您是用母乳餵哺您的寶貝,請參考下列建議的補充劑: 針對足月嬰兒:您的寶貝4個月大時,可以開始給他吃些鐵補充劑,直到孩子每天吃東西時,願意多吃2口以上含鐵豐富的食物,如: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的強化穀物,或煮成糊狀的肉。如果您是用母乳餵哺孩子,但大多時候是給孩子喝強化配方奶,這樣請不要讓他再吃鐵補充劑。 針對早產兒:孩子2個星期大開始,請讓您的寶貝服用鐵補充劑,直到1歲為止。如果您用母乳餵哺寶貝,同時也會給他喝配方奶,孩子比較喜歡喝配方奶的情況下,請您不要再給孩子吃鐵補充劑。 其他預防兒童鐵攝取量不足的方法: 讓孩子吃富含鐵的食物:當您在孩子4~6個月大時,便可以讓他開始吃固體食物,如:糊狀的肉、嬰兒專屬添加鐵的強化穀物。對年紀較大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紅肉、雞肉、魚、豆莢,深綠色葉菜。 別讓孩子喝過多牛奶:請您記得,1~5歲之間的兒童,每天牛奶飲用量不要超過710毫升。 提升孩子鐵的吸收能力:維生素C能幫助鐵的吸收。您可以讓孩子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哈密瓜、柑橘類水果、草莓、甜椒與蕃茄。 缺鐵性貧血檢查:嬰兒9~12個月大時,可以做缺鐵性貧血檢查,而此疾通常是經由血液檢查後確診。如果是鐵攝取量不足的高風險患者,年紀較長時,可以再做檢查。得知檢查結果後,醫師可能會建議口服鐵補充劑,或是每天服用綜合維生素;一段時間後,再進行血液檢查,看情況是否有改善。


嬰兒期的照顧

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

嬰兒出生後六個月內,母奶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當寶寶一歲後有需要轉換配方哺餵時,可選擇接近母乳營養的配方,若符合寶寶的需要,一樣可以讓寶寶健康成長,以下將簡單介紹配方奶的挑選,以及配方奶的泡法。 什麼是配方奶? 大部分的配方奶是用牛奶調整配方製成,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調整成與母奶相近的比例,也會額外添加礦物質(例如鐵質)和維生素 D 等,這些成分調整可以給寶寶更均衡的營養。(推薦閱讀: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配方奶型態) 如何挑選配方奶? 配方奶品牌的選擇,需視嬰兒的狀況作調整,包括適口性、消化狀況,或者以預算及購買的便利性為考量等。市面上也不乏各種品牌和種類的配方奶粉可以挑選,雖然配方奶的廠牌多得讓人眼花撩亂,但各品牌都已盡可能地將配方奶成分調整成更接近母乳,所以如果寶寶並無特殊狀況,根據家庭的預算和購買的便利性挑選即可,各品牌的配方奶通常也會特別設計給不同階段的寶寶,這些奶粉都可以讓寶寶喝到滿一歲以上。(同場加映: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配方奶成分推薦:含sn-2乳脂保護球,建構寶寶免疫力 挑選配方奶時,哪些成分對寶寶最好?高雄長庚醫院陳宜綸醫師表示,建議1歲後準備換奶的寶寶,透過配方奶持續攝取sn-2 PA(母乳獨特脂肪結構脂肪酸)或是免疫球蛋白成分,可有助穩定體質,讓寶寶免疫力更完備。 特別是sn-2 PA為寶寶銜接母乳時的重要因子,研究指出其獨特脂肪分子結構能幫助寶寶有效吸收營養,建構免疫力。 隨著製程精進,現今嬰幼兒配方已經可以透過特殊技術提升sn-2含量高達兩倍。而透過這種特殊製程而產生的sn-2乳脂保護球其表面覆蓋著近200多種活性營養,而能提升寶寶較為完整的保護。具備3大成長發展優勢關鍵:好吸收、好多營養、好保護。 陳宜綸醫師說明,sn-2乳脂保護球中含有高達2倍的sn-2 PA,幫助寶寶更好地吸收營養、排便順暢;而近200種以上的活性營養,如乳鐵蛋白、骨橋蛋白、神經鞘磷脂等,也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使其更順利銜接母乳,讓自我保護力更完備,是醫師推薦的配方奶必備關鍵成分。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breast-feeding/8-reasons-to-breastfeed/ 沖泡配方奶的注意事項 沖泡配方奶可能需要的工具有以下幾種: 奶嘴 奶瓶刷 消毒用具 含蓋的瓶子 塑膠或不鏽鋼刀 大部分的嬰兒不需要特殊的瓶子或奶嘴來喝奶,但有些寶寶喜歡特製的奶嘴(嘴口大小差異),當寶寶長大一些後可能會需要更換。 配方奶怎麼泡?配方奶泡法說明 泡奶粉溫度及用水 沖泡配方奶的溫度和水源都應特別注意: 以 70℃ 以上煮沸過的水沖泡配方奶,沖泡後需冷卻至與體溫差不多的溫度 (38℃),再給嬰兒餵食使用,慎防燙傷。 可以將奶瓶用水龍頭沖水,或在冷水、冰水內浸泡以快速降低奶水的溫度。 礦泉水因為含有大量鹽分和礦物質,不適合用來沖泡配方奶,以免對寶寶的腎臟有害。 不建議以飲水機直接加熱的水來沖泡奶粉。 沖泡配方奶的比例和清潔 使用內含的量匙。 保持奶瓶、奶嘴和其他用具的清潔,使用前別忘了先消毒和做好手部清潔。 應依照奶粉罐或外包裝上註明的沖泡方式和比例沖泡,不應自行調整水量或奶粉量。 加水泡奶前請先確認已詳讀外包裝的說明,加太多或太少的水,都會影響配方奶的品質,導致寶寶生病,如果寶寶有特殊需求,請先諮詢專科醫師,勿擅自調整奶粉跟水量比例。由於配方奶置於空氣中一小時後會開始滋生細菌,也建議家長每次泡一次可喝完的量即可,把喝剩的倒掉,下次餵食時再泡一杯新的,以保持新鮮。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學齡前生長與發展

小孩咬人怎麼辦?寶寶咬人原因解說!4招改善嬰兒咬人

養的明明是小孩不是小狗,怎麼動不動就咬人?在孩童時期,孩子可能會咬他的朋友或被其他小孩咬,雖然這是常見的情況,但父母應要適當阻止,別讓這種事情發生。小孩咬人的原因很多,不過解決的方法也不少,以下將為大家介紹。 嬰兒咬人怎麼辦?小孩咬人的原因解說 孩子咬人不一定是故意或惡意的,例如嬰兒咬東西是因為長牙的過程不舒服,而咬東西是舒緩疼痛的方法。另外,嬰兒與學步期的小孩都會利用咬的方式探索身邊事物,他們可能會咬朋友,然後觀察對方對這樣挑釁的舉動會有什麼反應;他們也可能只是單純想要聽到朋友意外的尖叫聲,他們並不知道咬了人之後,別人可能會受傷。 有時候,小孩咬人是為了得到關注。小孩可能會認為處罰是一種關心的象徵,並由於覺得自己被忽略,然後又太渴望得到關心,因此故意用咬的暴力方式博取注意。 失望是孩子咬人的另一個原因,由於孩子年紀還小,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感受,因此他們會用行動表現。如果家長硬要沒收玩具,小孩可能會咬人表達不悅。有時候小孩為了讓別人知道他想獨處,也會咬人警示。 改善寶寶咬人4方法 對長牙的嬰兒而言,可以給他清涼的磨牙膠環或毛巾,他嘴裡就有東西就比較不會想要咬人。 減少可能讓孩子煩躁的情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並記得要讓他吃飽、睡飽。 孩子較大的時候,鼓勵他多用說的表達感受,而不用咬的。如果孩子感到失望,請教他大聲地說出「我生氣了」,或「那台玩具卡車是我的」,而不是用牙齒去咬人抗議。您也可以提供其他發洩的管道給孩子,例如跟蠟筆小新裡的妮妮一樣給他一隻填充玩偶或枕頭捶打。請給孩子適當、足夠的舒壓時間,這樣有助於減緩他的挫折感,避免出現咬人等負面行為。 多些親子相處和溝通的時間,有助於減少孩子咬人的情況發生。因為如果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充足的愛、滿滿的關心,他就不會把咬人的方式當作吸引家長注意的手段,尤其是當生活出現重大改變時,例如家裡多了一位新成員。 儘管再怎麼努力,孩子還是可能會咬人。如果是這樣,請耐心地讓孩子知道咬人是不該出現的行為,因為會讓別人受傷,然後請他冷靜、記住您說的話,並不要再犯。如果您無法阻止孩子咬人,或是咬人是孩子常有的行為,則可能代表孩子可能有情緒問題,請帶孩子尋求專業醫療(兒童心智科)協助。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親子教育

包容不是犧牲!教小孩接納別人的不同

只要是生活在群體之中,我們都需要學習接納與包容,聯合國(UN)甚至將11月16日定為國際寬容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oleranc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局長奥德蕾阿祖萊(Audrey Azoulay)也指出,包容為人性的表現,是每個人都需要重視及應用在日常的核心價值觀,能使我們更堅強、更合一。而有孩子的父母,除了要趁孩子還小就教導他們包容的道理,自己也成為他們的學習的榜樣。 包容是接納而不是犧牲 當孩子剛接觸一個新的環境,像是來到不認識的親戚家或第1次上學,他們也許會因為別人跟自己不一樣,以及對眼前事物的不熟悉而產生排斥感,包含家庭背景、擅長與不擅長之事、禮貌態度、性向、價值觀等等都有關係。這時候,父母和老師的領導是關鍵,首先要讓孩子放鬆,然後用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不同的文化。我們可以教導小孩不用害怕別人跟自己不同,並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試著去接納、尊重他人時,也不要忘記包容對待他人並非意味犧牲自己,我們仍然可以保持自己所相信的理念,同時與不一樣的人打成一片。 從多元活動學習包容 父母可以要幫助他們認識和重視自己,透過參與多元的社交活動,像是運動、露營或安親班,都能學習與人互動,培養自信和安全感,並更懂得包容他人。此外,父母可以找機會跟孩子聊聊家庭和傳統文化,還有分享世界不同的節慶和習俗,以助他們打開對新事物的接納度。 敷衍是扼殺包容的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是教育孩子接納與包容的機會,父母並不需特別準備什麼教材,因為您本身就是他模仿的對象。父母在家或在外的言行舉止,小孩可能都看在眼裡、聽在耳裡,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快,請好好利用小孩還小的這段這段歲月灌輸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每當孩子問問題時,建議父母先暫停手邊的工作,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即使當下不知道答案,也要認真、誠實地告訴他您沒有答案。專心傾聽很重要,不僅能給予孩子肯定,同時也豎立溝通的好榜樣,讓他知道問問題是好的。父母在回答時也一定要專注看著對方,絕對不行敷衍了事,不然以後小孩遇到跟他理念不一的人,不但無法容忍,也不會想去理解。 一旦發現孩子無法包容別人,也會發表很不尊重他人的言論,父母請不要當作不知道,或是笑笑帶過。父母務必要點出孩子有傷害力的行為,並讓他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這種情形很常發生在遊戲中,父母應盡可能釐清孩子的行為動機,幫助塑造健康、正面社交技巧,以及同裡他人、包容他人的能力。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