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兒童成長的關鍵!必需這6類維生素

兒童的成長發育過程中,維生素是營養需求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兒童的身體無法自行製造所需維生素,而必須從日常飲食獲得,以下就一一介紹這6類營養素。 1. 維生素A(Vitamin A) 黃橙色食物如胡蘿蔔、山藥、南瓜,或是牛奶、起司及蛋,通常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A對促進正常發育、修復細胞與骨骼、促進肌膚及眼睛健康,和增強免疫反應很有幫助。 2. 維生素B群(The B vitamins) 維生素B群包含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維生素B群可促進兒童體內的紅細胞(舊稱紅血球)形成、強化新陳代謝、製造身體能量、增強健康的循環和神經系統。通常可從以下的食物取得:肉類、雞肉、魚肉、蛋類、堅果類、牛奶、豆類、起司和大豆類。 【延伸閱讀:B群推薦品牌15款2024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 3.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C通常用來促進健康肌肉生長,強化結締組織與肌膚,有助於傷口和骨骼癒合,也可以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通常可從柑橘類食物中取得,例如草莓、奇異果、檸檬、番茄和綠色蔬菜如綠色花椰菜。 4. 維生素D(Vitamin D) 維生素D對長高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會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展,優良的來源有牛奶、油脂豐富的魚類如鮭魚和鯖魚。另外,陽光可視為一種天然維生素D補充劑,因為陽光可促進肌膚中的天然物質,轉化成一種活性維生素D。 5. 鈣(Calcium) 您可每天多為孩子補充牛奶、起司、優格、豆腐和柳橙汁,建立強壯骨骼。有些案例顯示,兒童時期未能補充足夠的鈣,不只會影響兒童發育,也會導致長大後骨骼脆弱多孔。 6. 鐵(Iron) 對於已經有月經的女孩來說,鐵是一項重要的元素,因為鐵有助於製造血球。另外,鐵也有助於兒童的肌肉生長和血液製造。 若體內鐵儲存量過低,兒童可能會有以下症狀,如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父母可從以下來源為孩子補充鐵,包含牛肉及其他紅肉,火雞肉、豬肉和動物肝臟。有些蔬菜也含有鐵,如菠菜、豆類和梅乾。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6~12 歲兒童期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青春期重要階段與發展

青少年樂觀的好處~正向態度教養術

有些人天生就樂觀,有些人則不是如此。不過樂觀的態度是可以靠後天學習的,每個人只要能常保正面的心情和思維,身體和心靈的健康都會受益,藥物濫用、反社會傾向和罹患憂鬱症(Depression)的機率也會一起減低。在此要為家長們介紹培養青少年孩子樂觀的技巧,過程可能需要點時間,因此請準備好耐心,平靜地幫助孩子,以培養出正向、樂觀的少年少女。 解決問題培養同理心是關鍵 很多家長都會耳提面命地告訴自己的孩子,要「正向思考」,但這樣是不夠的。如果只是要求孩子多發掘事情可能的正面結果,其實有點困難,對養成樂觀的態度也沒有太多助益。家長不能只有紙上談兵,而是應該多鼓勵孩子用有效的方法自己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並實際克服每天遇到的挑戰。父母也可以多培養孩子一些洞察能力,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從別人的立場去著想,培養同理心。主動思考加上實際行動,一定比光說不練還有效。 盡量保持這些樂觀的思維 下列思維可以幫助青少年發現身邊美好事物,教他們隨時提醒自己保有這些理念,就能更容易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 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每天結束前,請孩子花10分鐘想想一整天下來有什麼收獲,有哪些事情是值得感恩、開心的,並把它寫下來。 努力會讓生活更好:讓小孩知道,只要認真努力做一件事就可以達成目標,就算沒有,結果也至少會比什麼都不做好,什麼事情都是要試了才知道,不試就只有後悔的份。 遇到挫折不要馬上責怪:如果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身為家長的您心裡首先會如何看待?失敗和挫折往往都只是一時的,當事情不按照計畫進行時,請讓孩子知道事情終將過去,下次再完善規劃、再接再厲就行了。 表現良好不忘讚美自己: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請不吝正向、積極地讚美,小孩有自信認可自己的優點和能力,以後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大。


寶寶營養

親餵母乳或泡配方奶粉?母乳與配方奶各有好處

對新手媽媽來說,與寶寶相關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決定餵寶寶母乳還是配方奶。這是一個要依據個人考量和醫療建議做的決定,但無論最後如何選擇,都一定會有其他人對你發表「高見」,所以媽媽和愛管媽媽的人要記得:只要是媽媽的決定,就是對她自己和寶寶正確的選擇。以下分別是母乳和配方奶的優點,兩個都各有好處。 親餵母乳好處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 AAP)建議寶寶出生後的前六個月都哺餵母乳,因為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來源,好處很多: 提供寶寶天然抗體,幫助對抗病毒和細菌,如耳朵感染之類的疾病。研究也顯示,喝母乳的寶寶比喝奶粉的寶寶對疫苗的反應更佳。 母乳比奶粉更容易消化,所以喝母乳的寶寶比較少便祕或腹脹。 母乳能預防寶寶在一歲前發生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簡稱 SIDS),研究指出餵母乳可降低 1/2 嬰兒猝死症的案例風險。 母乳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有些研究指出喝母乳長大的兒童有較高的 IQ 表現。 餵母乳可以幫助孩子在數年長大後,減少過重、氣喘(Asthma)、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高膽固醇、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白血病(Leukemia)以及淋巴癌(Lymphoma)的風險。 餵母乳對媽媽也有好處,餵母乳可以降低罹患乳癌(Breast cancer)、糖尿病(Diabetes)、心臟病(Heart disease)、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和卵巢癌(Ovarian cancer)的發生率。 餵母乳是了解寶寶最好的方法,很多人親餵母乳的主因,就是為了與寶寶建立情感連結。 配方奶粉好處 餵寶寶母乳雖然是最理想狀況,但餵配方奶其實也有不少優點,如下: 奶粉較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泡給寶寶喝。 餵配方奶的話,就不需要將擠乳的時間列入每天的待辦事項,媽媽也比較可以放手讓保母、伴侶等其他家人去餵寶寶。 奶粉因為不像母乳那麼好消化,所以喝奶粉的寶寶較不需要頻繁餵食,特別是剛出生的頭幾個月。 餵配方奶的媽媽產後就不需要再擔心飲食會影響寶寶了,可以偶爾小酌,也不用害怕吃到可能會讓寶寶過敏的食物。 無論如何選擇餵寶寶的方式,母乳與配方奶兩者擇一或混合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吃飽、吃營養,並受到良好的愛與照顧。(推薦閱讀: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寶寶營養

該餵嬰兒母乳還是配方奶?5個角度供媽媽參考

該餵寶寶母乳還是奶粉?相信對許多準媽媽來說都是個很難抉擇的問題,因此以下我們提供五個不同角度,希望媽媽們看完後會對自己的決定更有把握。 餵母乳的優點 母乳可以為寶寶提供天然的抗體,降低生病機率,例如耳朵感染等。 母乳也比奶粉容易消化,所以餵母乳的寶寶比較少便祕或腹脹。 餵母乳與降低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的風險有關,並能讓寶寶將來免於一些慢性病的困擾。 餵母乳對媽媽的好處 餵母乳的媽媽罹患乳癌(Breast cancer)、卵巢癌(Ovarian cancer)及其他如糖尿病(Diabetes)、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慢性病的發生率會較低。此外,餵母乳也能讓母嬰建立更深的連結。 餵母乳的缺點 新手媽媽可能會發現餵母乳是一項挑戰,因為寶寶吸吮乳頭可能會造成疼痛。餵母乳也很花時間,因為親餵寶寶母乳會比喝奶粉更容易餓,餵食次數會更多。若想餵母乳,媽媽也必須注意自身飲食,因為吃下的東西也會透過母乳傳給寶寶。 可能不適合餵母乳的人 有時候,親餵母乳確實不建議,舉例來說,若你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或罹患愛滋病(AIDS)、身有癌症(Cancer)或其他需要化療的疾病,就可能會讓餵母乳變危險,因此請在決定餵母乳前,先與醫師討論自己的病史和健康狀況。 配方奶的好處 如果能餵母乳理論上是較好的,但奶粉其實不如有些人想像得那麼糟,統計指出,喝配方奶的寶寶跟喝母乳的寶寶在發育上並不會有差距。雖然奶粉可能相對難消化一些,但也因為配方奶會在寶寶胃裡待比較久,所以可以減少餵食的頻率,讓媽媽多出一點時間。研究也顯示,喝配方奶的寶寶比喝母乳的寶寶容易發胖,原因可能是奶粉所含的蛋白質較多。 餵寶寶母乳還是配方奶確實是很難的抉擇,若還是遲遲無法決定,那先與醫師聊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衡量利弊得失後,再找出對自己跟寶寶最好的選項。更深入的母乳與配方奶的比較,可參考: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1~5 歲學齡前

小孩愛抱怨發牢騷~用幽默關心幫助他

孩子咳咳叫、賴皮、抱怨的行為,往往會令父母容易感到煩躁。值得注意的是,聰明的孩子都了解這麼做有時是很有用的手段。以下為各位家長們提供一些建議,幫助您應對愛抱怨賴皮的小孩。 孩子抱怨發牢騷的原因 孩子會抱並不表示他被寵壞、溺愛,如果輕鬆看待這件事,它其實只是一種類似哭鬧的行為。孩子有時候會因為疲憊、飢餓、無聊或身體不舒服而抱怨、發牢騷。此外,孩子也可能因為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而抱怨。 一般而言,3~6歲的孩子最常做出令家長感到煩躁的抱怨、耍賴行為。家長對孩子這種負面行為如何反應,會影響孩子抱怨的時間長短;換句話說,父母的反應是決定小孩抱怨會持續多久的關鍵。如果孩子抱怨後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以後他就會持續這麼做。 家長應該採取的措施 錄影並做成記錄 當孩子開始抱怨,您可以把它錄下來留影,待他回復正常後,也請您錄影存證。當孩子心情比較好時,找個適當的時間點將2段影片給他看,並指出孩子在抱怨、發牢騷與正常時候,有2種不同的說話口氣。您可以根據經驗告訴孩子,當他對別人抱怨時,別人會對他有什麼反應。 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孩子開始抱怨時,請不要生氣或用難聽的綽號叫他、笑他, 因餵這麼做會傷到孩子感受,有時還會導致負面的心理問題發生。 不要跟孩子妥協 讓孩子知道,只有他用正常口氣跟您說話,才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直到孩子願意恢復正常態度前,請您保持冷靜,避免跟孩子眼神接觸,或對他有所回應。當孩子不再抱怨,再有限度滿地足他的請求,並告訴他為什麼他的要求無法完全獲得滿足。如:孩子吵著要吃糖果,您可以告訴他糖果吃多了對牙齒不好,如果他要吃堅果的話可以。 轉移孩子注意力 如果您已經跟孩子說明但沒有什麼效果,您可以轉移話題,或者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孩子的心情和行為可能因為父母真誠地摟抱立刻改善許多。 發揮幽默感 您可以試著假裝不知道誰在抱怨,例如問您的孩子是否聽到有人躲在桌子底下發牢騷?另外,您可以試著逗孩子笑,扭轉他的態度。不過,如果孩子不喜歡被逗弄,請您試試別的方法。 預防孩子抱怨的方法 多關心孩子 小孩說話時,請仔細聆聽。如果您剛好在忙別的事情,請儘快回應他的要求,不要讓孩子等候太久。 不要讓孩子覺得無聊 為孩子找些不同活動和課程讓他參與,因餵當孩子感到無聊時,就很容易會抱怨、發牢騷。 孩子需要時請多幫助他 有時候孩子不懂得如何用說或其他適當行為表達感受,因而用抱怨、發牢騷的行為表達。如果您注意到孩子出現過度失望或挫折的情況,請您立刻幫助他。您可以用他懂的字眼安慰、支持他,提供他需要的協助,或是鼓勵他再接再厲。 請支持孩子的基本需求 需求與需要是不同的2件事,需求是必要的,而需要則是因慾望而想要,請您不要讓孩子因為缺乏基本需求而受苦,例如過度飢餓或勞累。


兒童期重要階段

學齡期孩子怎麼教?正面積極學這6招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一定希望孩子擁有健康、美好的居家環境,然後開心快樂地成長,並養成正面、積極的形象。不過親子教養並沒有明確的規則與說明書,因此,怎樣才知自己教養學齡期孩子的方法是正確的呢?以下介紹六種方法供你參考。 1. 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念小學之後,孩子的身體也會跟著產生許多變化,在這階段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注意均衡、營養且豐富的飲食。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記得敦促良好習慣的養成,因為,不好的習慣也可能從小就跟著養成。 過去高血壓(Hypertension)、膽固醇(Cholesterol)過高、糖尿病(Diabetes)等疾病,總被認為是年長者才會有的問題。事實上,兒童肥胖有逐年增加趨勢。如果孩子的體重過重,跟他說話時,請注意使用的字眼,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肥胖而用言語羞辱他。然而,請不要忽略孩子過重的問題,因為父母更應該採取行動,幫助孩子減肥。 2. 讚美並指出孩子哪些事做得好 父母大多時候都認為,不斷嘮叨、挑剔,是在幫助孩子,但實際上,正面回應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因此,當孩子某些事情做得很好的時候,請多多讚美他。如果想讓您對孩子的鼓勵發揮更大的效果,那就請明確指出孩子做得很好的地方,而不是只有簡單說:「做得好」或「表現很棒」。 3. 做孩子的模範與好榜樣 好好檢視自己,確認自己是孩子的模範與好榜樣。你的行為舉止、一舉一動,都將是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所謂的「有樣學樣」,孩子就是你的鏡子,你怎麼做,他就會跟著照樣做。 你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例如是否抽菸、喝酒精類的飲料、使用毒品、面對壓力如何處理,以及對待朋友、家人等待人接物的方式,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看,都在跟著你學習。 4. 開放並正面直接回應性問題 有些孩子,最早在九歲時就開始進入青春期(Puberty)了。請直接跟孩子說明進入青春期後,身體會發生的變化,讓孩子先有心理準備是很重要的。對女孩而言,她應該了解月經(Menstruation)、體毛生長,乳房芽(Breast buds)的發育,指的是乳房、乳頭增高、乳暈變大等。 對男孩而言,他應該了解陰毛(Pubic hair)生長與聲音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從哪方面著手跟孩子談論這些問題,有些家長認為學校老師會教導孩子這些知識,因此不需要跟孩子聊這些與性有關的話題,但這是孩子成長必須面對的問題,也常是父母教養孩子時可能犯的最大錯誤。 5. 請正視霸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在小學的環境梩,也可能會發生霸凌,如果你感覺孩子在學校受到霸凌了,請嚴肅地跟學校老師好好談談。 霸凌也會在網路上發生,也就是網路霸凌,現代的孩子常使用社群網站,或跟別人傳送即時訊息,這些都可能遇到霸凌的狀況。建議把家裡的電腦放在你能注意到的地方,孩子使用電腦時,請注意他使用臉書、Instagram等社群網站的情形,確保孩子的安全。 6. 別幫孩子安排太多課程與活動 父母可能會忍不住想幫孩子報名各種不同的課程、活動,豐富他的技能。但請你了解,太多的課程與活動,會對孩子造成反效果,讓他的學業功課表現變差。請父母在學校的課業與課外活動兩者之間,幫孩子取得適當平衡,這樣他就能開心快樂學習,並有傑出表現。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需求也不同,孩子應該參加多少課外活動,並沒有明確的標準。請認真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做出符合孩子期待的選擇。


呼吸道疾病

肺炎鏈球菌奪兒童命!了解預防別恐慌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世界數據報告顯示,全球大約每39秒就有1位兒童死於肺炎(Pneumonia),這是根據2017年全球約80萬9千名兒童死於肺炎而計算出的數字。世界衛生組織(WHO,簡稱世衛)報告也顯示,肺炎每年導致約14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佔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18%,世衛研究表示,導致肺炎發病率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為肺炎鏈球菌(Pneumococcal,也稱肺炎球菌)感染,其屬於肺炎雙球菌屬(Streptococcus pneumonia 或 Pneumococcus),其引發的疾病稱為肺炎鏈球菌病(Pneumococcal disease)。 什麼是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存在於健康人體內的上呼吸道裡,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細菌感染,也是造成肺炎的主要原因,此病原體還會引發其他的兒童感染疾病,包括中耳炎(Otitis media, OM)、急性鼻竇炎(Acute sinusitis)、腦膜炎(Meningitis)、菌血症(Bacteraemia)、腹膜炎(Peritonitis)、心包炎(Pericarditis)等。 肺炎鏈球菌的傳染途徑 肺炎鏈球菌主要的感染途徑,是經由呼吸道飛沫中的肺炎鏈球菌而來,有很多健康的帶原者沒有顯示任何症狀,目前此菌尚無動物宿主,也沒有昆蟲媒介。 誰最可能感染肺炎鏈球菌? 從出生後到24個月大的嬰兒,其體內肺炎鏈球菌的抗體濃度仍然很低,使得這個階段的寶寶成為罹病的高風險群。此外,免疫系統功能較差的兒童(不論是天生或外在因素造成),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也是容易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族群。 肺炎鏈球菌引發的疾病症狀 肺炎:肺炎會導致兒童呼吸困難,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胸痛、感到寒冷、發燒與咳嗽。 中耳炎:患有中耳炎可能會讓聽力變差,其他症狀還有耳朵痛、發燒等。 急性鼻竇炎:在前10~14天會先出現的徵兆是感冒、鼻涕引流不順,進而導致喉嚨嚴重疼痛、口臭、噁心或疲勞。提醒您,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初期,有時候症狀會令人難以捉摸、不容易辨識。 腦膜炎:症狀包括發燒、嚴重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脖子僵硬、避光性、過敏、嗜睡、囪門(Fontanelle,也稱前頭孔)腫脹。此外,也可能失去意識與癲癇發作。 菌血症:患有菌血症的兒童,會出現高燒而且總是感到疼痛難受,呼吸系統也會受到感染。 預防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方法 1. 餵母乳、勤洗手、防空氣汙染 世衛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10年前就已開始了全球預防與治療肺炎的計畫,包括推廣哺餵母乳,直到寶寶6個月大為止,經常並正確地洗手,做好居家環境衛生以避免室內的空氣汙染,在戶外則要避免接觸汽車排放的廢氣、二手菸的空氣汙染等環境,同時確保孩子念的幼稚園,其環境衛生也都符合標準,若孩子出現生病的徵兆,請不要勉強他們去幼稚園。 2. 施打疫苗很重要 由於肺炎鏈球菌已對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使得事先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比以往更加重要。目前有2種類型的疫苗如下: 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請注意,2歲以下的幼兒,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對刺激作用反應不足,因此不能施打這種疫苗。 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這是一種較新型的疫苗,6個月大的嬰兒便可以施打,它會引起身體的免疫記憶(Immune memory)、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這種疫苗也可以預防侵襲性的肺炎鏈球菌疾病。 對兒童而言,施打疫苗是預防重複感染的方法,它同時也能阻止細菌在人群、社區裡散播。此外,施打疫苗也降低服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發生率。即使已經受到感染的人,對疾病的免疫力可能較有限,但下次可能就不會再被感染。因此,請您儘快帶孩子去看醫師,施打必要的疫苗。


6~12 歲兒童期

何時給小孩手機?考慮7風險與8撇步

現在的小孩,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習慣擁有手機。跟大多數家長想法一樣,您可能也有疑問,不知小孩是否已經準備好使用手機了。很多父母認為,要給孩子手機,安全是首要的考慮因素,相信爸媽都希望能隨時隨地與孩子聯絡,當然,也要孩子任何時候都可以聯絡到家長。舉個最好的例子就是,萬一孩子遇到需要緊急醫療照護的狀況時,若小孩隨身有手機,跟家長或外界聯絡與求助時,就會方便許多。 小孩有手機的7點可能風險 在您決定買手機給孩子之前,請先考慮以下7點可能的風險: 1. 當小孩有了手機之後,很容易會上網瀏覽一些對他們年紀而言,可能不是很合適的網站,這些網站可能含有暴力、與性愛相關的內容等。 2. 孩子可能會發生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問題,因為有智慧型手機的小孩,通常都會因為玩遊戲、跟朋友傳訊息等行為,導致很晚才睡甚至熬夜睡眠不足。 3. 使用手機,也可能讓孩子沉迷於社群網站,或陷入網路霸凌的風險。 4. 擁有手機的小孩,社交能力可能變差。如果小孩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與朋友聯絡、回覆訊息,瀏覽社群網站,同時意謂著他們將減少很多與朋友面對面接觸交流的機會。 5. 有些父母過度保護小孩,希望任何時候都能聯絡到孩子、與孩子溝通,以確保孩子不會有任何潛在的危險,家長可能認為,孩子會跟不熟識或不對的人,透露個人訊息,因此希望能隨時掌握孩子的行蹤。 6. 可能會提高小孩過度依賴手機的風險。如果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您就給孩子手機,那麼您可能會因為各種事情與原因,而有接不完的電話。 7. 使用手機的相關費用,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購買手機後,還需要搭配上網與通話的方案,這是您每個月都得支付的開銷。 2個重點評估孩子是否該有手機 如果孩子已經準備好要擁有自己的手機時,請您跟他們坐下來好好談談,去了解孩子將如何妥善使用手機,以下有2個談話重點供參考: 1. 對大多數小孩來說,平均在12~13歲時,擁有自己的第1支手機。孩子的父母,應是決定孩子是否能擁有手機的人,而不是由祖父母或朋友決定。請爸媽先想想,孩子是否有正確判斷事情的能力,以及孩子以前自己做決定的紀錄是否良好。 2. 問問您的孩子想要手機的原因,是否想用通訊軟體聯絡朋友,還是打算花時間使用臉書,又或者只因為朋友都有他們自己的手機,所以您的孩子也想要有自己的。 請您評估孩子對於使用手機,是否已有足夠的心智成熟度與認知能力,您可以從他們以往表現出的負責任行為和態度,去預測他們未來使用手機的情況,例如:孩子總是準時寫完功課,主動自發地收拾自己的房間。有些孩子在年紀很小時,使用手機就能表現出很負責任的態度;但有些孩子,可能到了高中才懂得負責任的作法。如果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擁有手機可能會讓他們的時間管理變得更糟糕。 8個小撇步讓小孩安全用手機 給孩子基本款的手機,而不是智慧型手機。 設立瀏覽手機螢幕的時間限制。 請不要讓小孩下載遊戲的應用程式。 您在使用自己的手機時,也請做孩子的好榜樣。 告訴小孩,您會小心監督他們使用手機的過程。 讓孩子了解色情簡訊的陷阱與風險,以及如何封鎖檢舉垃圾簡訊。 上床就寢前1小時,請您將孩子的手機收起來,並放在臥室外充電。 運用一些家長可以控制、管理的應用程式,限制孩子談話、傳送訊息的對象,以及孩子可以瀏覽的網站。


呼吸道疾病

兒童氣喘: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兒童氣喘的定義 兒童氣喘(Childhood asthma)是指小孩肺部及呼吸道,容易因為暴露於特定物質中時發炎,例如吸入空氣中的花粉、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兒童時期的氣喘每天都會引起惱人的症狀,影響孩子遊戲、運動、就學及睡眠品質。對一些孩子來說,未經適當治療的氣喘會引起危險的氣喘發作。 兒童氣喘並沒有與成人氣喘(Asthma)不同,但兒童面臨的情況特殊,經常需急診、住院、請假曠課。遺憾的是,兒童氣喘無法被治療,氣喘症狀會持續到孩子成年,但有了適當的治療,您和孩子都能有效控制氣喘症狀,避免氣喘危害肺臟。 氣喘是小兒慢性病的首要主因,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兒童身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大部分兒童的第1次氣喘發作在5歲,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兒童氣喘的症狀 兒童氣喘常見症狀有: 頻繁、斷斷續續的咳嗽。 呼氣時有喘鳴聲。 呼吸困難。 胸塞、胸悶。 胸痛,尤其是年幼的兒童。 因呼吸困難、咳嗽或喘鳴造成睡眠障礙。 因感冒或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導致咳嗽、喘鳴惡化。 呼吸道感染後復原緩慢,或衍生成支氣管炎(Bronchitis)。 因呼吸困難限縮遊戲或運動能力。 因睡眠品質不佳而疲倦。 兒童氣喘的症狀因人而異,並會隨著時間改善或者惡化,孩子可能只會出現單一症狀,例如長期咳嗽或胸悶。孩子的呼吸道症狀是否是因氣喘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其實很難判斷,週期性或長期喘鳴以及其他疑似氣喘症狀,也可能是支氣管炎或其他呼吸道問題所引起。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症狀,請就醫: 持續間斷的咳嗽,或咳嗽看起來與體能活動有關。 孩子呼氣時有喘鳴聲。 呼吸困難或呼吸短促。 抱怨胸悶。 反覆週期性的支氣管炎或肺炎(Pneumonia)。 兒童氣喘的原因 造成兒童氣喘的主因仍未知,但尚未發育完全而過於敏感的免疫系統通常是主因,氣喘的原因可能包含: 遺傳。 嬰幼兒時期特定的呼吸道感染。 暴露於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菸或其他空氣汙染。 暴露於特定誘發因子時,會導致免疫系統敏感性提高,促使肺部和呼吸道腫大和分泌黏液。而接觸過敏原後的反應可能延遲發生,因此較難判斷什麼是誘因。一些可能的誘發因子如下: 一般感冒的病毒感染。 香菸等空氣汙染 對塵蟎、寵物皮屑、花粉或黴菌過敏。 體能活動。 氣候變化或冷空氣。 兒童氣喘的第1次發作,通常是由呼吸道病毒誘發,導致經常喘鳴。等孩子大一點後,因呼吸道過敏而發作的氣喘頻率會更高。不過有時候,氣喘症狀發作並無明顯誘因。 兒童氣喘的風險因素 兒童氣喘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鼻子過敏、花粉熱,或濕疹(Eczema,過敏性皮膚疹)。 氣喘或過敏家族病史。 頻繁呼吸道感染。 新生兒出生體重過輕。 出生前、後暴露於菸害。 有非裔或波多黎各血統。 成長環境經濟狀況不佳。 兒童氣喘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氣喘很難被診斷,兒科醫師會參考孩子日常及頻繁出現的症狀,也可能使用一些檢測來排除其他症狀,以確認病因。 很多小兒症狀都與氣喘類似,最複雜的則是這些症狀經常會與氣喘合併出現,因此兒科醫師必須要能判斷有哪些症狀是源於氣喘、哪些不是,或兩者皆是。 會出現與氣喘類似症狀的疾病包含: 鼻炎(Rhinitis) 鼻竇炎(Sinusitis) 胃酸逆流或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呼吸道異常(Airway abnormalities) 聲帶功能不佳(Vocal cord dysfunction) 呼吸道感染,例如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5歲以上兒童的檢測方式與成人相同,為肺活量測量法,通常會安排在運動後和使用氣喘藥物以後。對小於5歲的兒童,肺功能檢測由於不夠精確,因此很難拿來作為確診指標,醫師會較仰賴您和孩子所提供的症狀資訊來做判斷,有時診斷必須在數個月甚至數年的觀察後才能確認。 若孩子的氣喘似乎是由過敏所觸發的,那醫師可能會進行過敏原皮膚測試,已有皮膚病或正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的幼童,則較適合進行過敏血液檢查。 如何治療兒童氣喘? 氣喘治療的目標是能隨時掌控症狀,控制得當的氣喘會有以下效果: 微小或甚至無症狀。 發作頻率低或甚至不發作。 肢體活動、運動不受限。 最少量使用緊急呼吸器,例如:支氣管擴張劑(Albuterol)。 微少或甚至無藥物副作用。 氣喘治療包含避免症狀發作,以及治療已經正在發作的症狀兩方面,正確用藥取決於孩子的年齡、症狀、氣喘原因,以及什麼方式對控制氣喘症狀最有效。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例如吸入型皮質類固醇(Inhaled Corticosteroids)是氣喘治療的基石,這類藥物會逐日控制氣喘病情,而使孩子的氣喘較不易復發。 當孩子氣喘突然發作時,使用速效舒緩型藥物可以快速舒緩症狀,不過如果長效型藥物控制得宜,您的孩子應該也不會太常需要用到速效型藥物了。記錄下每週使用的劑量,如果孩子頻繁使用速效吸入器,請帶孩子就醫,您可能需要幫他調整長效型藥物。 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 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會預防並降低孩子呼吸道發炎的狀況,以緩解症狀,大部分的必須每天服藥。長效型藥物可能使孩童的生長曲線降低,但影響不顯著,大部分的病童從長效型藥物獲得的療效,都大過於副作用的風險。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包含: 吸入型皮質類固醇: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商品名:呼特康定量吸入器Flovent diskus、Flovent […]


親子教育

小孩罵髒話怎辦?教他表達感受的方法

小孩跟大人一樣,會用髒話表達憤怒與挫折。有時候小孩講髒話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剛學會那個字,想用用看。然而,不論孩子說髒話的目的是什麼,家長都應教他們髒話不能隨便亂用,和對別人罵髒話的後果。發現自己的小孩會講三字經亂罵人怎麼辦?不要緊張,參考以下建議應對您的小孩吧。 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 有時家長在小孩身邊,可能會不經意地把不雅字眼說溜嘴,造就壞榜樣,導致孩子在不同場合模仿,所以平時請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不希望小孩養成罵髒話的習慣,自己就要收斂一下。 保持嚴肅認真的態度 有時小孩說髒話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好笑,但如果想指正他們,請您態度保持嚴肅、認真,因為如果您偷笑,會讓孩子誤以為他們可以用講髒話娛樂大家,反而會刺激他們繼續一直講。 給他們替代髒話的詞語 如果孩子用髒話表達憤怒或挫折,家長可以教他們直接大聲說出「我真的生氣了」,或「我覺得很挫折」,而不是用三字經等髒話字眼。如果孩子會自己創造一些難聽的字眼,您可以告訴他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不需要解釋太多,只要強調這些字眼讓人聽了不太舒服即可。 切忌不要反應過度 聽到孩子說髒話時,請不要對他們生氣,因為如果您過度反應,孩子可能會以為講髒話可以吸引您的注意。如果您已告誡孩子,但他仍然繼續罵髒話,您可能就需要對孩子採取處罰。請您用平靜的口氣和嚴肅的態度,跟他說他的行為已經超出可容許的範圍,必需接受處罰,而且處罰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親餵母乳

乳腺炎症狀前兆?會自己好嗎?哺乳期乳腺炎處理方法、原因

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al mastitis)是一種乳房感染的現象,指在哺乳時發生疼痛、發紅、發燒、肌肉疼痛、全身無力等症狀,最常於產後6週發生。 哺乳期乳腺炎症狀:發燒、乳頭發炎 常見的哺乳期乳腺炎症狀如下: 碰觸乳房時會刺痛或發熱 感到不適(或全身無力) 乳房腫脹 哺乳時感到疼痛或燒灼感;或是持續感到疼痛或有燒灼感 皮膚發紅,大多呈現楔型紋路 發燒達攝氏38.3度以上 雖然乳腺炎一般是發生在開始哺乳的頭幾週,但是其實哺乳的任何期間都有可能發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通常只會影響其中一邊的乳房。 可能有些症狀未列於上列,若有疑慮請諮詢醫師。 哺乳期乳腺炎原因? 哺乳技巧需要後天學習,技術不佳可能會導致母乳無法從乳房流出,也就是乳腺炎的主因,其他原因包括: 乳管堵塞 若乳房未在哺乳期間完全排空,其中1條乳管可能便會阻塞,造成乳汁回堵,引發乳房感染。 當細菌進入乳房時 皮膚和寶寶嘴巴的細菌可能會透過乳頭的裂縫或在乳管張開時進入乳腺內部。若沒有完全排空,滯留在乳房中的乳汁也可能成為細菌成長的溫床。母乳所含抗菌成分有助保護寶寶免於感染。 哺乳期乳腺炎如何診斷? 醫師會依據健康檢查結果,將發燒、發冷以及乳房疼痛等徵兆及症狀列入參考。另外一個明顯徵兆是乳房上出現楔型泛紅區域,尖端指向乳頭,而且按壓會刺痛。 醫師會確認您沒有乳房膿腫(Breast abscess),若沒有妥善治療乳腺炎,便可能發生乳房膿腫這種併發症。為您的乳汁進行細菌培養,能幫助醫師決定哪一種抗生素最適合您,特別是感染很嚴重的時候。 乳癌其中一種罕見類型: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同樣會導致紅腫,一開始可能會和乳腺炎混淆。醫師可能會建議乳房攝影診斷(Mammogram)。若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徵兆和症狀依然持續,可能要進行病理切片治療,確定不是乳癌。 哺乳期乳腺炎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 乳腺炎治療通常需要: 按摩乳房、疏通乳腺:若為輕度乳腺炎,通常只要乳腺疏通,症狀就會在數天內逐漸改善,建議可休息、持續按摩乳房。 接受抗生素療程:若為細菌感染所致的乳腺炎,通常須10~14天的抗生素療程。開始使用抗生素24~48小時候可能感覺會好轉,但是吃完所有的藥物來降低復發機會非常重要。 服用止痛藥:醫師可能會建議您使用止痛藥,例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泰諾林Tylenol)或布洛芬(Ibuprofen ,商品名安舒疼Advil、商品名莫痛寧止痛膠原錠Motrin IB等) 。 調整哺乳技巧:確認有哺乳時有完全排空乳房,且寶寶有正確含乳。醫師會與您一起審視您的哺乳技巧。 6招處理哺乳期乳腺炎 下列方法有助改善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狀: 哺乳時將乳汁完全排出乳房 哺乳時讓寶寶先吃完一邊乳房的乳汁再換到另一邊 換另一邊哺乳時改變姿勢 確認寶寶有正確含乳 只要寶寶還餓就持續哺乳 哺乳或擠奶前可熱敷、按摩乳房或沖熱水澡,以疏通乳腺 患有乳腺炎後,持續哺乳很安全,且有助於改善症狀。若罹患乳腺炎的那一側乳房太過疼痛,或是寶寶不想從該側乳房吸吮乳汁,可試著用擠乳器或手壓出乳汁。 哺乳期乳腺炎預防5重點 避免乳頭受傷,或受傷後須立即擦藥與照護。 避免哺乳時維持同一個姿勢,造成身體堅硬。 避免穿著緊身內衣或衣物,以免壓迫乳房阻塞乳腺。 多休息、多喝水 維持飲食營養均衡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