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兒童成長的關鍵!必需這6類維生素

兒童的成長發育過程中,維生素是營養需求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兒童的身體無法自行製造所需維生素,而必須從日常飲食獲得,以下就一一介紹這6類營養素。 1. 維生素A(Vitamin A) 黃橙色食物如胡蘿蔔、山藥、南瓜,或是牛奶、起司及蛋,通常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A對促進正常發育、修復細胞與骨骼、促進肌膚及眼睛健康,和增強免疫反應很有幫助。 2. 維生素B群(The B vitamins) 維生素B群包含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維生素B群可促進兒童體內的紅細胞(舊稱紅血球)形成、強化新陳代謝、製造身體能量、增強健康的循環和神經系統。通常可從以下的食物取得:肉類、雞肉、魚肉、蛋類、堅果類、牛奶、豆類、起司和大豆類。 【延伸閱讀:B群推薦品牌15款2024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 3.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C通常用來促進健康肌肉生長,強化結締組織與肌膚,有助於傷口和骨骼癒合,也可以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通常可從柑橘類食物中取得,例如草莓、奇異果、檸檬、番茄和綠色蔬菜如綠色花椰菜。 4. 維生素D(Vitamin D) 維生素D對長高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會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展,優良的來源有牛奶、油脂豐富的魚類如鮭魚和鯖魚。另外,陽光可視為一種天然維生素D補充劑,因為陽光可促進肌膚中的天然物質,轉化成一種活性維生素D。 5. 鈣(Calcium) 您可每天多為孩子補充牛奶、起司、優格、豆腐和柳橙汁,建立強壯骨骼。有些案例顯示,兒童時期未能補充足夠的鈣,不只會影響兒童發育,也會導致長大後骨骼脆弱多孔。 6. 鐵(Iron) 對於已經有月經的女孩來說,鐵是一項重要的元素,因為鐵有助於製造血球。另外,鐵也有助於兒童的肌肉生長和血液製造。 若體內鐵儲存量過低,兒童可能會有以下症狀,如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父母可從以下來源為孩子補充鐵,包含牛肉及其他紅肉,火雞肉、豬肉和動物肝臟。有些蔬菜也含有鐵,如菠菜、豆類和梅乾。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6~12 歲兒童期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呼吸道疾病

氣管食道瘻管

氣管食道瘻管的定義 氣管食道瘻管(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 fistula,TEF),是指連接食道與氣管處,有1或多個地方出現異常所造成的疾病,屬於先天疾病。胚胎的食道和氣管會在孕期3~6個星期間開始分離,如果分離不完全,就會產生瘻管;有可能是因為食道和氣管生長過快,或食道與氣管之間的組織壁有發育缺陷。 患有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吞嚥時,液體和口水會進入氣管,胃的內容物也可能逆流進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等其他疾病,且新生兒如果患有氣管食道瘻管,通常會伴隨其他先天缺陷的疾病。以下是3種常見的氣管食道瘻管類型: 大約85~90%的氣管食道瘻管,都屬於上端食道閉鎖的囊袋狀,下半部則與氣管互通相聯。下端氣管食道瘻管。 食道的上方直接與氣管相連,下方則形成囊袋。 一種很罕見,稱為H型氣管食道瘻管;患者的食道和氣管都很完整,但兩者之間會有通道相連。這是氣管食道瘻管最難診斷的類型,因為患者吃東西和呼吸都正常。 氣管食道瘻管有多常見? 大約每3000個新生兒中,會出現1個氣管食道瘻管案例,且男孩比女孩更常發生。研究結果也顯示,氣管食道瘻管發生機率,會隨著媽媽的年齡增加而提高。若有疑問,請與醫師討論進一步資訊。 氣管食道瘻管的症狀 氣管食道瘻管常見的症狀有: 嘴裡吐出白色泡泡。 餵食的時候,會有咳嗽或噎到的情形。 嘔吐。 皮膚呈藍色,尤其是在餵食的時候。 呼吸困難。 腹部飽滿,且又圓又大。 有些氣管食道瘻管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發現上面列舉的症狀或有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才能找出最適合的醫療方法。 氣管食道瘻管的原因 胎兒在子宮內成長時,身體的各種器官也隨之發展、成熟。氣管和食道在發展最初的階段,是屬於同一條管道的,但在受孕後的3~6個星期時,胎兒的氣管和食道間會形成組織壁,變成2個明顯的管道。如果這個分隔用的組織壁沒有適當形成,就會造成氣管食道瘻管。 氣管食道瘻管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醫師,以取得進一步資訊。 氣管食道瘻管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囑咐,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氣管食道瘻管? 如果醫師從鼻孔插入鼻胃管,卻無法到達胃部,便可確診。使用不透射線導管則可以確認瘻管的確切類型、位置,同時拍攝食道影像。此外,X光可以呈現腸道裡的空氣狀況,如果瘻管太小,內視鏡通常會無法找到瘻管的位置。 氣管食道瘻管如何治療? 除了患有H型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之外,患有其他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如果不接受氣管、食道分離與修護手術,就可能無法存活下來。一般有新生兒重症病房的醫院,都能為嬰兒進行氣管食道瘻管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嬰兒因為早產、有其他先天缺陷疾病,或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可能就無法立即進行手術。 等待手術期間,如果嬰兒的身體狀況穩定,手術前的照護應專注在避免讓嬰兒患有吸入性肺炎,其他注意事項包括: 將嬰兒的頭部抬高,以避免胃裡的東西逆流或吸入肺部。 用吸痰器將嬰兒的黏液、唾液吸除,以避免被嬰兒吸入。 必要時,用鼻胃管餵食。 從嘴巴餵食嬰兒吃東西。 手術完成後,食道就會完全暢通,而且與氣管分離。如果食道兩端距離太長,醫師會先做近端食道造口術,之後再將大腸植到缺損處進行治療。 氣管食道瘻管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消化問題

腸繫膜淋巴腺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定義 腸繫膜淋巴腺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又稱為腸系膜腺炎(Mesenteric adenitis),常發生於兒童、青少年,會導致患者腹部的淋巴結發炎、腫脹。 繫膜淋巴腺炎會影響淋巴結的腸繫膜組織,而腸繫膜是腸道和腹腔內壁之間的連結組織。而淋巴結是形狀像豌豆的器官,可以製造白血球和淋巴細胞,是身體淋巴系統的一部分,是人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角色,負責過濾淋巴液裡的細菌和微生物,幫助身體移除有害物質。 腸繫膜淋巴腺炎有多常見? 請進一步與醫師討論相關資訊。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症狀 腸繫膜淋巴腺炎常見的症狀有: 腹部的右下側或腹部其他地方感到疼痛 發燒 噁心、嘔吐 腹瀉 一般的身體不適之感 體重減輕 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有些腸繫膜淋巴腺炎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有下列情形,請立即與醫師連絡: 腹部突然感到嚴重疼痛。 腹部疼痛,伴隨發燒、腹瀉、嘔吐或體重減輕。 症狀沒有改善,而且變得更糟。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原因 腹部可能會因為腸胃炎(Gastroenteritis)、吃到沒煮熟的豬肉,或其他感染,造成淋巴結發炎、腫脹。而因為腸繫膜是腸道、腹壁間的連結組織,所以會連帶受到影響。此外,呼吸道感染也可能造成腸繫膜淋巴腺炎。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風險因素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有腸繫膜淋巴腺炎,但兒童的患病情形較常見,尤其是有腸胃炎、感冒、呼吸道感染,或食用感染小腸大腸炎耶氏桿菌的豬肉的人,風險較高。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囑咐,想要有進一步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腸繫膜淋巴腺炎? 醫師會先了解患者最近是否曾經感冒、得到腸胃炎,或有其他感染,然後用手觸摸腹部,檢查柔軟和腫脹程度。醫師也可能進行抽血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感染情形。患者可能會需要做腹部淋巴結放大影像等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超音波,以確認病情是腸繫膜淋巴腺炎還是闌尾炎(Appendicitis)。 腸繫膜淋巴腺炎如何治療? 在不需要特別治療情況下,腸繫膜淋巴腺炎幾天後會便會自行好轉。受到細菌感染的兒童,可能需要服用幾天抗生素,才能完成療程。 為了減緩孩子的不適,也可以讓孩子服用成藥,如: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Advil安舒疼止痛錠;商品名:Motrin莫痛寧止痛膠原錠),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止痛藥。不過患有類似流感症狀的小孩和青少年,請不要給他們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否則可能導致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 )。


親子教育

寫字還打字?學書寫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由於電腦及網路發展快速,現有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淡化寫字的技巧,甚至新世代的孩童很多都搞不清楚國字筆劃的順序。但是,用筆和紙書寫有助於刺激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運動技能和語言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寫字對孩子而言仍然是很重要的原因。本文將帶您了解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寫字,以及書寫能帶來的好處。 書寫技能好其他表現也好 書寫的技能和閱讀、寫作,甚至學術表現上都存在著不小的關聯。許多研究都證明,學齡前的兒童若是有練習過手寫,那麼他們在上小學後的課業表現會更好。但是,並不是說一定要逼孩子在上小學前就學會寫字,只要時機合適,任何時間都可以教導孩子學習。畢竟寫字比只看螢幕需要更多的注意力,還能訓練身體的協調性,以及視覺和記憶等大腦功能。 另外,當我們寫下東西時,它也會在我們大腦的時間也會久一些。所以動手寫字,不僅能訓練我們的智力,還能將更多重要的資訊保留在我們的腦海中,也能幫助孩子更有效地學習。 教小孩寫字的教育技巧 手寫的卡片、詩詞或其他紀念品,除了感覺起來更有溫度,也是就算進入現今的數位化時代,仍是很重要的生活技能。此外,儘管寫字能夠幫助孩子快速組織腦海中的知識,但是打字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能。當孩子到13歲時,孩子的大腦也會逐漸成熟,這時的他們也已經可以透過雙手快速打字。因此,若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上高中前,多花時間以整潔的方式寫東西,就可以幫助訓練他們大腦的組織能力,並運用在未來的打字技巧上。以下提供一些關於寫字的教育技巧給家長。 學齡前:孩童可以夠過玩黏土、紙上的迷宮遊戲,或描字,來訓練手部的運動技能,為未來的書寫技能奠定基礎。 幼兒園至2年級:這時的兒童會開始學認字,因此家長要在這個時候幫他們穩定好基礎。 3~4年級: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慢慢開始有穩定的寫字基礎,因此未來寫的字是否好看,就看這個關鍵時刻。 5年級:除了寫字外,這個時候的兒童已經有機會接觸到打字了,不過在學會打字前,需要先訓練好小孩大腦的組織能力。 5年級以上:因為數位時代的關係,許多兒童除了在紙上寫字,也可能在平板電腦上直接寫字,因此在此之前,所有的寫字基礎都應該要有穩固的基礎,以免未來在學習上遇到困難。


親餵母乳

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母乳對寶寶來說無庸置疑是最好的營養來源,因為母乳能提供寶寶至少前6個月的完整營養需求,此外,餵母乳也能為寶寶及媽媽帶來親密感,但科學家也發現母乳中可能也含有某些有毒物質。因此請各位親餵母乳的媽咪多注意,在哺餵心愛的寶寶之前,請先確認自己的母乳是不是安全無虞。 母乳的有毒物質哪裡來 我們生存的環境中含有很多有毒化學物質,例如每天生活中碰觸過的食物、化妝品、水甚至是空氣都可能含各種有毒物質,由於這些毒物含量輕微,所以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但是卻會透過母乳傳遞給寶寶。 含有毒物質的母乳會影響寶寶嗎 所幸母乳所含的有毒物質非常微量,因此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事實上,寶寶在子宮裡,就已經接觸過這些毒物了,只是比母乳所含的更微量罷了。而且,目前尚無研究證實這些有毒物質會影響寶寶腦部發育,因此請媽媽不用過度擔心。 該不該繼續餵母乳 因為母乳對寶寶來說是最完美的食物,所以各位媽咪應該要繼續餵母乳;母乳不僅能提供寶寶抗體,可以幫助寶寶預防一些小兒常見疾病,例如:胃腸炎(Gastroenteritis)、感冒(Colds)、肺部感染(Lung infections)或耳朵感染,而且母乳還含有腦部發育所需的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因此,餵母乳的好處大過於任何的潛在風險。 該如何儘量降低母乳的有毒物質 多留意並遵守指示適量地攝取肉類、魚、蛋及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並注意您的食物來源未受污染,您也可以諮詢專家意見以確認您的食物來源是否可能暴露於過量的有毒物質中。從飲食做改變可能幫助不大,但聊勝於無,而且若您擔心因餵食母乳將毒物帶給寶寶,您可以參考以下6方法來儘量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建立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這樣您就能避免從單一來源攝取污染食物的風險,記得也要吃多樣的蔬果、食品、肉、魚與澱粉食物。 烹調前先切除肉類的脂肪。 轉換成低脂產品。 食用多脂魚對您跟寶寶健康都有好處,但每週勿食用多脂魚或鮪魚超過2份,一週內勿食用鯊魚、旗魚或馬林魚超過一份,因為這些魚的汞含量很高。 如果可以,請購買有機食物,尤其是肉類,食用前要徹底洗淨。 勿食用魚肝油營養補充品,如鱈魚魚肝油(Cod liver oil),因為污染物通常都會累積在魚肝,但您可以食用使用新鮮魚肉製成的魚肝油營養補充品。


嬰兒期的照顧

想要寶寶更聰明?試試這5招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如果寶寶的大腦就跟平常人一樣,但是做家長的又想要小孩更聰明,那該怎麼辦呢?研究指出,小孩的智力可以透過還在嬰兒時期的愛與關懷來建立。因此,下列將提供五種方法給各位父母,讓你的小孩能贏在起跑點。 1. 提供安全感為最高原則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Brain Rules for Baby)一書的編輯崔西克洛(Tracy Cutchlow)認為,大腦只有在感覺到某種安全感後才會啟動學習功能。因此,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以安全感支持孩子。例如:皮膚接觸、增加面對面的時間、幫嬰兒按摩、與寶寶說話,甚至幫他們穿衣服等,都可以幫助你建立和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此外,伴侶之間的和諧也是給寶寶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同場加映:用手傳遞愛~這樣按摩寶寶就對了) 2. 父母說話要清楚且生動 專家建議父母要盡可能地與寶寶交談,因為當他們的大腦收到的語言模式愈多,他們的大腦就會越強大。根據西克洛的說法,在三歲之前,接觸大量聲音的孩子,智商是其他孩子的 1.5 倍。 為了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請記住加強三個關鍵:單字的數量、單字的種類、語言的複雜程度。家長應該要盡量使用有形容與描述功能的語句,例如:紅色的汽車、濃郁的咖啡等。此外,家長還要注意說話的語調。如果想讓孩子的大腦更清晰地識別每個字的發音,建議使用較高的音調和生動、誇張的聲音來和寶寶說話。 (同場加映:行為怪異語言遲緩~兒童的思覺失調症) 3. 與寶寶面對面感受情緒 為什麼與孩子面對面可以幫助他們增加智力?美國楊百翰大學猶他州分校(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心理與神經科學副教授,羅斯.弗洛姆(Ross Flom)指出,情感是嬰兒用來與父母溝通的最早方式之一,當寶寶三到四個月大時,他們就可以逐漸認父母的臉部表情。這個發展過程,並會一直持續到寶寶約五到九個月大為止。 嬰兒也可以理解陌生人和某些動物的臉部情緒,例如狗或猴子。所以多花點時間與小孩在一起,增強嬰兒的非語言交流能力,可以促進他們在未來有更好的團隊合作技能,以及減少與人產生爭執的機會,並增強他們成年後的關係維護能力。 4. 帶孩子出門走走看世界 如果帶寶貝出門時,常常把他們限制在一個安全的區域中,例如:嬰兒車或汽車安全椅,那麼他們不僅活動會受到限制,也不太可能對周圍的刺激做出反應,並導致注意力無法完全成長。要解決此問題,父母應該減少他們待在嬰兒車的時間,並多到公園或戶外,讓寶寶可以自由移動,聽不同的聲音,和看看這個世界。 (同場加映:幫助注意力和記憶力提升的兒童飲食!) 5. 為孩子指出方向來學習 研究顯示,如果父母在說某個單字時會用手指向某處,那麼他們學習語言的速度會更快。寶寶一開始可能根本聽不懂這些字代表什麼意思,但當你每次跟他們說話時,都緩慢且清楚地指向該物,那麼他們的大腦便會被刺激,進而發展得更快。例如去動物園時,你可以像孩子指向一隻動物,並慢慢描述給他們聽。如果想盡快促進寶寶的社交、認知和語言發展,此教育方法會非常有效。


常見疾病症狀

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人的體溫是受大腦的下視丘嚴格控制的,它是人體的恆溫器,為了維持正常運作,會把人體的核心溫度大約保持在37°C左右。而當體溫超過這個設定值,身體就會自動啟動散熱功能,例如使呼吸變快而淺短,或使皮膚表面的血液流量增加。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大部分的熱能都是經由皮膚表面散去的。當我們處在乾燥涼爽的環境中,散熱是件輕鬆容易的事,但在陽光直射、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散熱就會變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在悶熱的夏天,會有較多人罹患散熱相關疾病的原因。 有散熱問題風險的小孩 過去的想法普遍認為,小孩調節熱的能力比成人差,因此更容易罹患與熱相關的疾病。但其實只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大多數小孩的體溫調節能力和成人是一樣的。然而,無法自行調節體溫或有散熱困難的兒童,在高溫環境中會面臨生命危險。 尤其是嬰幼兒,因為身體表面的面積和身體的體積相比,表面所佔的比例較高,相對會從環境中吸收更多熱能;加上身體會在活動時變更熱、排出的汗水又少於成人,而且不但不會自己補充水分,大人也常忘了替他們補充,所以才會容易出現散熱問題。此外,屬於以下族群的兒童,也較容易會有散熱方面的問題: 發展遲緩或有發育障礙的兒童,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補充水分的自覺,口渴了也無法表達。 沒有自由行動能力的兒童。 患有糖尿病(Diabetes)、囊腫纖維化(Cystic fibrosi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慢性疾病的兒童。 患有發燒、胃腸道感染或曬傷等急性疾病的兒童。 運動量大且有健康問題、不習慣處於高溫環境,或肥胖的兒童。 正在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或精神疾病等會降低人體調節體溫能力藥物的兒童。 過去曾產生散熱相關問題的兒童。 與散熱問題有關的常見疾病 大量出汗而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會導致脫水和熱痙攣。如果身體不能自行散熱,在極端狀況下,則可能會引發中暑,一種醫療緊急狀況。在烈日下進行長時間體育活動的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引發熱痙攣、熱衰竭或中暑。在其他狀況下,要考量的問題主要是脫水,一種當出汗或排尿所流失的水分,多於身體得到補充和吸收的水分時,所呈現的現象。對兒童而言,即使只流失體重2%的水分,也會影響身體自行調節溫度的能力,提高得到散熱相關疾病的風險。 脫水的症狀包括: 口乾舌燥 口渴 尿量稀少濃度高(尿液呈深褐色) 流不出眼淚 暴躁易怒或胡思亂想 無精打采 頭痛 頭暈 痙攣抽筋 發冷 體力不濟 嚴重脫水則會導致: 眼窩凹陷 寶寶頭蓋骨凹陷或柔軟 噁心或嘔吐 嗜睡或昏迷 小孩脫水的應對和預防 天氣熱或環境悶熱時,脫水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果懷疑孩子出現脫水的現象,請先將他們帶至陰涼處,並幫他們補充大量的水或純果汁。如果他們還是不舒服,請帶他們去給醫師檢查。一旦孩子昏迷或反應遲鈍,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處理不當,或繼續在烈日中長時間活動,就有可能會演變成熱痙攣、熱衰竭,或更嚴重的中暑。 為了防止脫水等因體溫太高所引起的健康狀況,請避免在上午10點~下午2點,這一天之中最熱的時段下於戶外活動。如果要在很熱的時候到戶外活動,請盡量待在陰涼處,並幫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及讓他們穿淺色、輕便、寬鬆的衣物。


其他健康問題

孩子不吃飯?原來是這4種原因作祟

孩子出生後學會的第一項技能就是吃東西,儘管他們還沒辦法完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但他們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喜歡吃什麼,以及甚麼食物不想吃下肚。因此,當他們已經開始對食物有喜好時,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畢竟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很新鮮,有可能這星期只愛某種食物,下週又換另一種。但若是孩子完全不想吃飯,那麼事情就有點大條了,本文將帶您了解孩子不想吃東西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孩子不吃東西的4種原因 許多父母都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否有吃下足夠的食物,以及這些食物是否對他們的身體有幫助,但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吃少一點、挑食,或不想吃飯,都是很常見的狀況。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下列4點所造成: 身體不斷持續成長,以及活動方式改變造成食慾變化。 身體成長速度不像剛出生時那麼快,因此他們不需要吃太多東西。 與其坐在餐桌吃飯,他們寧願選擇動起來玩遊戲。 他們的肚子比成人還小,因此感到飽足的時間也比較快。 小孩不吃飯6招搞定 培養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如此一來,他們也可以養成獨立的個性,而不需要父母時時刻刻在背後催促吃飯。 別威脅孩子或討價還價:討價還價會使吃飯時間變成了一種權力鬥爭,反而搞得更複雜。如果您想讓孩子吃得自然健康,請讓吃飯成為一種正向的體驗。另外,請各位家長不要使用糖果作為獎勵。 盡可能全家一起吃飯:當孩子們看著您或他們的兄弟姐妹吃健康的食物時,他們因為會想要模仿而一起進食。 不要馬上滿足挑食行為:孩子們需要較多的時間來接受新的口味和不同食物。例如:若是他們第1次接觸綠豆,馬上表示不喜歡,請嘗試在下週再試1次,因為您的孩子可能下週就會喜歡這種口感了。 考慮孩子的液體攝入量:喝太多牛奶或果汁會降低食慾。因此,您可能需要在2餐之間才給孩子們喝牛奶,並且每天將果汁限制為不超過1/2~3/4杯。牛奶和天然果汁可以提供重要的營養,但是若是在吃正餐前喝下太多液體,那麼他們的食慾可以也會一蹶不振。 讓孩子遠離垃圾食物:成長中的身體需要健康飲食所提供的營養,而不是那些空有卡路里的食物。


兒童傳染病

猩紅熱: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猩紅熱的定義猩紅熱(Scarlet fever/ Scarlatina)是患有鏈球菌咽喉炎(Strep throat)的人,感染細菌性呼吸道的傳染病。猩紅熱的特徵是身體會出現大範圍亮紅色疹子,而且總是伴隨喉嚨痛、高燒。 猩紅熱常見於5~15歲兒童,過去猩紅熱曾被視為是兒童專屬的重大疾病,但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後,猩紅熱對兒童的威脅已經大幅減少許多。然而如果患有猩紅熱沒有加以治療,將會導致其他更嚴重的疾病發生,如:心臟、腎臟與其他器官會受到影響。 猩紅熱有多常見 猩紅熱常發生於兒童,但任何年齡的人,也都可能患有猩紅熱;請與您的醫師詳細討論進一步細節。 猩紅熱的症狀猩紅熱常見的症狀有: 紅疹:皮膚出現的紅色疹子看起來像被太陽曬傷,且摸起來像砂紙,有些粗糙。紅疹通常會先出現在臉部或脖子,然後蔓延到軀幹、手臂與腿部。但如果按壓紅色疹子,它的顏色則會變淡。 紅色線條:通常會出現在鼠蹊部、腋窩、手肘、膝蓋與脖子的皮膚皺褶部位,顏色也比周圍紅疹顏色更深,會呈現深紅色。 臉部潮紅:患者臉部會變得潮紅,嘴巴周圍變得蒼白、黯淡。 草莓舌:患者的舌頭表面會突起、凹凸不平,在患病初期階段,舌頭表面會覆蓋一層白色分泌物。 患者皮膚的紅疹、臉部與舌頭呈現的紅色,大約會持續1星期。當這些徵兆、症狀逐漸消退時,皮膚的紅疹也會脫落。其他與猩紅熱有關的徵兆、症狀,還有: 發高燒達攝氏38.3度或更高,而且感到寒冷。 喉嚨非常疼痛、紅腫,有時會出現白色或黃色斑點。 吞嚥困難。 脖子的淋巴腺腫大,摸起來軟軟的。 噁心、嘔吐。 頭痛。 猩紅熱的症狀並沒有完全列舉出來,如果您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下列情形,請立即看醫師: 發高燒達攝氏38.9度或更高 脖子的淋巴腺腫脹或變得柔軟 皮膚出現紅疹 猩紅熱的原因造成猩紅熱的細菌與造成咽喉炎的細菌,屬於同一型的細菌。以猩紅熱的情況而言,細菌在體內釋放的毒素,會導致皮膚出現紅疹、舌頭變成紅色。 當猩紅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噴出的一小滴體液接觸到別人時,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猩紅熱的潛伏期,在患者接觸到病原體後,直到出現症狀通常約是2~4天。 猩紅熱的風險因素有很多風險因素會造成猩紅熱,如: 5~15歲的兒童,比其他人有更多機會得到猩紅熱,因為導致猩紅熱的細菌,在接觸密切、往來頻繁的人之間,如:家人、同學間,更容易彼此傳染。 猩紅熱的診斷與治療這裡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更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猩紅熱 醫師會為您進行身體檢查,檢查項目有: 檢查您孩子的喉嚨、扁桃腺、舌頭。 觸摸您孩子脖子的淋巴腺,以確認是否有腫大。 評估皮膚紅疹的外觀、結構。 醫師會在您喉嚨底部,用棉花棒輕刮取得檢體進行檢驗。 如果醫師認為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造成您孩子生病的原因,醫師也會在孩子扁桃腺、喉嚨底部,用棉花棒輕刮取得檢體後,進行檢驗。 檢驗以確認是否由鏈球菌致病,是很重要的,因為另外有些情況會導致出現猩紅熱的徵兆、症狀,這些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不是鏈球菌造成,那就是其他因素造成疾病發生。 如何治療猩紅熱 您的醫師會開立抗生素錠劑給您服用,較小兒童則服用液體型抗生素;療程為5天或10天。在開始服用藥物後約1~2天,您與您的孩子就會覺得比較舒服。但請您記得,抗生素的所有藥物要按時服用,直到吃完,以完成整個療程。 服用抗生素應注意的事項: 多休息,並且喝大量的液體。 如果您感到不舒服或發高燒,請服用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未滿16歲的兒童,請不要給他們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 請儘可能離開人群,不要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猩紅熱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能夠有效幫助您減少患有猩紅熱的機會: 服用藥物治療發燒、減緩疼痛:您可以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以治療發燒,降低喉嚨痛不適。 隨時為孩子準備充足液體、水分:請讓您的孩子多喝水,以滋潤喉嚨,預防脫水情況發生。 準備好鹽水讓孩子可以漱口: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會漱口,您可以為他們準備鹽水,隨時給他們漱口,這樣有助於減緩喉嚨痛。 讓家裡的環境變得較濕潤:您可以使用噴霧增濕器,讓導致喉嚨痛的乾燥環境,變得濕潤一些。 吃喉糖:年紀超過4歲的兒童,可以給他們吃些喉糖,對緩解喉嚨痛的症狀有幫助。 多吃些能舒緩症狀的食物:飲用微溫的飲料或湯品,吃些冰涼的冰棒能緩解喉嚨痛的不適。 避免接觸刺激物品:請保持家裡無菸的環境,並將有刺激性的清潔用品收拾好,以免造成喉嚨、呼吸道不適。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找到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壓力大是根源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所以不少青少年都會因為學校壓力大,而常常表現得憤怒或疲勞。如果長期處於這種壓抑並無從發洩的狀態,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衍生成心理疾病(又稱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 心理疾病的基本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心理健康是了解自己、應對一般日常壓力,以及對社會產生正向貢獻的能力。而心理疾病,是一種會讓人出現思想、情緒和行為模式改變的健康狀況,通常都跟壓力有關,且會影響人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 兒童心理疾病在台灣的統計 根據衛福部2003年統計,台灣有77.62%的少年偶爾或經常會感受到壓力或困擾,並會因此出現生悶氣和憂鬱的情緒。另外,衛福部於2017年,委託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進行的全國兒少調查也發現,台灣有近1/3的兒童有心理健康問題,並且是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的。 心理疾病的種類 以下是最常見的一些心理疾病: 焦慮症(Anxiety),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強迫症(OCD) 情緒疾患(Mood disorder),包括憂鬱症(Depression)和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精神病疾患(Psychotic disorder),包括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 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包括暴食症(Bulimia)和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發展疾患(Developmental disorder),包括過動症(ADHD) 行為疾患(Behavior disorder),包括對立性反抗疾患(ODD) 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 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心理疾病的症狀 心理疾病的症狀可能會突然出現,亦可能隨時間慢慢顯現。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症狀: 社交退縮,不再對跟他人互動感到興趣,或退出原本很喜歡的運動 有困難專心、用邏輯思考或表達,以及記憶力變差,在學校成績可能會退步,或喪失原本很熟悉的技能 喪失與自我和周遭的連結 自尊變低 感到恐懼、猜疑、焦慮 出現反常的行為 睡眠和飲食習慣出現巨大的變化,衛生習慣也可能突然變很差 體重莫名減輕,且變得沒有食慾 情緒經常起伏不定 心理疾病的治療 如果小孩被診斷出有心理疾病,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就會給予諮商或藥物治療。小於6歲的小孩,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對他們來說會很強烈,因此使用過程需被嚴密監控。至於心理諮商和認知行為治療,則適合幫助有心理疾病的小孩改正他們的行為。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親子教育

離婚後的小孩教養!前夫再爛也不能罵

經歷離婚,不管對夫妻還是小孩,都可能會使人生產生非常巨大的變化。要怎麼讓小孩在這個家庭解散重組的過程中安然無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能和平協調小孩離異後的教養。以下提供幾點教育技巧,供離婚的夫妻們參考。 鼓勵小孩跟對方互動 分手後,雖然您可能會私心再也不想讓對方看到小孩,但請記得,在離婚後讓小孩保持和雙方父母的聯繫,對保持他們生活的完整是很重要的。禁止小孩跟分手的另一半見面,其實等於被迫小孩放棄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分手是您跟前夫前妻兩人的事,不應該讓小孩受苦。 不在小孩面前討論離婚或吵架 即將要離婚或已經離婚的人,肯定都是因為受不了對方了才想分手,想當然爾會很容易陷入激烈的爭執。不過這些行為若被小孩看到,一定不免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爸媽們等到小孩不在的時候再吵,應該沒那麼難吧?都已經要分開了,在僅剩的難得時光中相處時,請盡量保持氣氛的和平吧。 提早制訂計畫和規則 要離婚的人多少都會有些理念不合的地方,所以不要期待離婚後,對方能完美地配合您想出來的計畫。離婚的夫妻在分手後溝通,多少都需要互相妥協,來制定出一套在未來能減少摩擦的互動計畫。此外,兩人都應保持適度的彈性和開放的溝通態度,以因應各種突發狀況。例如您的前夫或前妻想帶小孩去看一場錯過就會遺憾終身的表演,但這週明明就輪到您看小孩,您就通融一下吧,不然小孩可能會反過來恨您。 不要跟小孩講對方的壞話 不是每個人都能和平分手,但就算您心中充滿失望、怨懟、委屈和憤怒,讓您很想在小孩面前抱怨罵對方,讓小孩站在您這邊,也請您不要這麼做。因為根據兒童專家,在小孩背後對他的父母說三道四,會使小孩在潛意識中缺乏安全感,並產生恐懼和焦慮。更糟的是,小孩長大後,其實會更討厭在背後罵他爸媽的您,因為他小時候常常會因為您說人壞話的行為,而感到痛苦萬分。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